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诊断金标准

宫颈癌诊断金标准
宫颈癌的诊断标准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查、阴道镜观察宫颈表面
的情况、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其中,病理诊断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当TCT或HPV发现问题时,再进行下一步的阴道镜下的活检,将有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这才是明确宫颈癌的一个金标准。
如果宫颈细胞学为非典型鳞状细胞,且高危HPV-DNA检测呈阳性,或宫
颈细胞学的检查结果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都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
此外,宫颈癌会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情况,当出现此种症状后患者需要到妇科门诊就诊,医生首先会进行简单的阴道检查,用窥阴器扩开阴道壁暴露宫颈,观察宫颈情况,同时可以做宫颈细胞学采样和HPV
检查。
对于有糜烂严重、触碰出血、比较脆弱的宫颈,甚至可以直接观察到宫颈有赘生物,此时就需要结合阴道镜取宫颈组织送病理检查,如果病理检查结果为恶性,则一般可以确诊为宫颈癌。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决定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效果,宫颈癌早期首选手术治疗,对于中晚期的宫颈癌需要结合放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
总之,平时女性应做好自身保护,注意个人卫生和性生活卫生,定期到医院体检。
如果有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宫颈活检病理报告

宫颈活检病理报告宫颈活检是一项用于确定宫颈癌和前癌病变的常规检查。
它通过从宫颈部位取一小块组织样本来进行病理学检查,以便确定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而宫颈活检病理报告就是对这个样本进行分析的过程。
宫颈活检病理报告通常由病理学家编写,这是一种研究人体组织和细胞疾病特征的医学专业。
因此,这个报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它可以告诉您是否存在宫颈癌或前癌病变的任何迹象,以及其严重性程度。
以下是宫颈活检病理报告的基本内容:样本标记首先,宫颈活检病理报告将列出来自哪个部位的样本,并描述其取样的方式。
这是为了确保病理学家正在对正确的组织进行分析,并且结果可以与其他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技术和分析方法接下来,宫颈活检病理报告将描述分析样本的技术和分析方法。
这可能涉及染色、扫描电镜和其他检测方式。
这些技术可以揭示宫颈组织中存在的任何异常特征。
初步诊断和描述在对宫颈活检样本进行分析之后,病理学家将提供初步诊断和描述。
这将涉及对组织细胞形态和结构的详细描述。
这是为了确定是否存在异常变化。
诊断最后,在对宫颈活检样本进行彻底分析之后,病理学家将进行最终诊断。
这将与初步诊断和描述相比较,以便确定是否存在宫颈癌或前癌病变。
预后和治疗建议宫颈活检病理报告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涉及预后和治疗建议。
这将包括患者的预后和可能的治疗方法,根据判断为他们的情况提供最合适的治疗和护理。
总结宫颈活检病理报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患者宫颈癌和前癌病变状态的详细信息。
理解宫颈活检病理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决定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或者放心痊愈,都至关重要。
因此,在接到宫颈活检病理报告后,患者和医生可以仔细研究报告中的各个方面,以确保采取正确的护理和治疗方法。
宫颈病理诊断标准

宫颈病理诊断标准
宫颈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分为细胞学诊断标准和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
细胞学诊断标准主要依据TBS报告系统进行分级诊断,TCT阳性指的是不
典型鳞状细胞及以上病变,包括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不能排除高
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LSIL、HSIL、SCC、非典型腺细胞(AGC)、非典型子宫颈管腺上细胞(AEC),检测结果为炎症或正常则为阴性。
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包括正常慢性宫颈炎以及宫颈癌前病变,具体分为慢性宫颈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CIN Ⅰ级及尖锐湿疣)、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Ⅱ/Ⅲ级及宫颈原位癌)和微小浸润癌。
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帮助。
病理报告宫颈腺癌

病理报告宫颈腺癌引言宫颈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妇科肿瘤,起源于宫颈的腺体上皮细胞。
它通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很难被检测到。
然而,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不适和症状。
本文将通过一份宫颈腺癌的病理报告来了解该疾病的诊断和病理特征。
病理报告标本信息标本类型:宫颈组织活检标本编号:A001接收日期:2022年1月20日送检医生:XXX医生临床信息病人姓名:XXX年龄:55岁性别:女性临床症状:异常阴道流血,下腹疼痛临床诊断:宫颈腺癌标本描述标本A001为一块宫颈活检组织,长2.5 cm,宽1.5 cm,厚0.8 cm。
切面呈灰白色,质地较坚韧,未见异常出血和坏死区域。
病理结果组织学类型经切片检查,标本A001呈现腺体增生,并伴有腺体结构的异常增生。
光镜下观察,腺体上皮细胞的形态异常,细胞核呈现变大、不规则形状,核染色质深染,核仁明显,伴有核浆比例增高的现象。
组织学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标本A001的分级结果如下: - 分化良好:40% - 中分化:30% - 分化差:30%淋巴结转移经显微镜下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化标本A001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以进一步确定诊断。
染色结果如下: - P16阳性:腺体上皮细胞明显表达P16蛋白。
- CK7阳性:腺体上皮细胞明显表达CK7蛋白。
- CK20阴性:腺体上皮细胞未表达CK20蛋白。
诊断根据上述病理结果,结合临床信息,对标本A001的诊断如下: - 宫颈腺癌,组织学类型为腺癌,分级结果分化良好:40%,中分化:30%,分化差:30%。
- 未见淋巴结转移。
综合评价宫颈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宫颈癌亚型,通常发生在绝经后妇女。
本例中,组织学检查显示呈现腺体增生,细胞形态异常。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腺体上皮细胞阳性表达P16和CK7,阴性表达CK20。
这些特征有助于确定宫颈腺癌的诊断。
结论本病理报告描述了一例宫颈腺癌的病理特征。
通过光镜下观察,腺体上皮细胞形态异常;分级结果显示腺癌呈分化良好、中分化和分化差的混合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16和CK7阳性,CK20阴性。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组织病理学——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病理重庆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叶学正一、子宫颈组织学介绍(一)鳞状上皮宫颈突入阴道部分为固有鳞状上皮。
基底层副基底层中层表层基底细胞增生:细胞层数增加,核增大无明显深染及多形性,其意义尚不明确。
鳞状细胞增生:因机械刺激、激素缺乏引起,表现为细胞层数增加及角化过度, 无异型。
(二)宫颈腺上皮为内宫颈,偶可为外宫颈的高柱状分泌粘液上皮及少数纤毛上皮, 并形成隐窝伸入宫颈间质中,一般深度3 mm, 偶达1cm , 称为“腺体”, 实为盲管。
柱状细胞储备细胞储备细胞增生鳞状细胞(三)移行区指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区,是CIN和鳞癌好发区;阴道镜下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清楚呈深红色, 而鳞状上皮区厚, 呈浅红色。
移行区随生理及病理情况而变化,青春期前位于宫颈外口附近, 而绝经期后, 移行区向上退缩达颈管内。
(四)鳞状化生储备细胞增生不完全不成熟鳞状化生成熟鳞状化生鳞化发生于原表面柱状上皮区,也发生于隐窝(腺体)区。
不成熟鳞化与CIN鉴别: 细胞形态一致,异型轻, 核分裂少见。
不成熟鳞化可出现非典型性,伴发CIN, 而且是CIN发生区。
鳞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既是一生理过程,又与炎症及内环境改变有关。
(五)子宫颈间质浅层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巨噬细胞及Langerhans细胞;上皮下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网,有淋巴管,间质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织构成。
二、HPV感染病理组织学及与CIN及宫颈癌HPV感染通过性传播,易累及化生鳞状上皮,并复制,繁殖,释放病毒,高危HPV与CIN及宫颈癌, 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已在全球得到公认。
(一)三种实验方法对HPV检出率的比较[sato等]目前认为杂交捕获HPV试验能够检出近20种HPV基因型,是检测HPV 的最好方法,原位杂交可用于组织切片,优点是可定位。
(二)HPV感染的组织学1.挖空细胞形成(koilocytosis)及挖空细胞非典型性(koilocytoticatypia)表层或中层鳞状细胞有轮廓清楚的核周空泡形成,核大、核膜起皱、呈葡萄干样、核深染、染色质缠结成窜,可见双核、多核细胞及巨核细胞,与高危HPV感染有关。
18356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与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分析

18356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与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分析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与活检组织病理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方法:对18 356例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者在阴道镜下活检的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LCT显示:18 356例中,ASCUS以上的有1256例,阳性率为6.8%,其中ASCUS占51.8%,LSIL占29.5%,HSIL占10.6%。
宫颈活检:慢性炎症占39.7%,CINⅠ占37.3%,CINⅡ占13.6%,CIN Ⅲ占8.9%,宫颈癌占0.4%。
结论:LCT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方法。
对LCT阳性病例行阴道镜下活检,能大大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检出率,减少漏诊的发生。
标签:液基细胞学;活检;宫颈癌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已经明确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从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时间,所以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对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1]。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广泛应用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病变,同时对细胞学阳性病例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阳性率,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病理科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系统(liquid-based cytobogic test,LCT)检测的细胞学阳性结果与活检组织学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就诊和体检患者共18 356例。
患者年龄18~71岁,平均33.7岁,症状:宫颈糜烂,白带异常,接触性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及要求体检者。
1.2 方法宫颈细胞学采用美国Autocyto PREP检测系统(LCT)。
标本的收集采用LCT 专用的宫颈采集器和细胞固定保存液。
收集的细胞经离心沉降式全自动制片系统制成直径为13 mm的液基细胞薄片。
宫颈病理报告怎么看

宫颈病理报告怎么看
宫颈病理报告是指通过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组织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的分析和
诊断。
宫颈病理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标本的来源、病变的类型、程度和范围等信息。
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正确理解和解读宫颈病理报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宫颈病理报告的解读方法。
首先,要了解宫颈病理报告的标本来源。
宫颈病理标本通常来自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环扎术或宫颈活检等。
标本来源的不同会影响到病理报告的内容和诊断意义,因此在解读报告时需要注意标本的来源和取材方式。
其次,要关注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宫颈病理报告通常会描述宫颈上皮的病变类型,如炎症、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等。
同时,报告还会描述病变的程度,如轻、中、重度病变,或者分期分级的描述。
这些信息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
另外,要注意病变的范围和侵袭性。
宫颈病理报告会描述病变的范围,包括病
变的大小、深度和侵袭范围等。
这些信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指导手术的方式和范围。
最后,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宫颈病理报告只是一个诊断依据,最终
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
因此,在解读宫颈病理报告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的目的。
总之,正确理解和解读宫颈病理报告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
准确理解报告中的内容,才能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宫颈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

关键词
T T 组织病理学 C
a e pai a S L9 . % ( 4 / 5 , I 5 4% ( 1 4 , C 0 % ( / l o ls w sL I 2 9 n a 14 1 5) HSL 8 . 4 / 8) S C 1 0 5 5), A 1 0 ( / . n lso T T e a n t n AC 0 % 1 1) Co cu in C x miai o
宫 颈癌 是 对 妇 女 健 康 威 胁 最 大 的 疾 病 之 一 , 年 来 随 着 近 细 胞学 技 术 的不 断 发 展 , 颈 癌 筛 查 的 质 量 和 宫 颈 上 皮 内 瘤 宫 变 ( I 的检 出率 得 到 了很 大 提 高 。 细 胞 学 新 技 术 的应 用 对 CN) 早 期 发 现宫 颈 癌 , 降低 宫 颈癌 病 死 率 方 面 作 用 巨大 。然 而 , 由
我 院所 做 的 新 柏 液基 细胞 学 ( C ) 查 及 病 理 组 织 活 检 病 例 共 3 1例 。 结 果 T T检 8
T T技 术 细 胞 学 诊 断 与 组 织 病 理 学 诊 断 结 果 的 C
符 合 率 依 次 为 : 颈 上 皮 内低 度 病 变 ( SL 9 . % (4 / 5 ) 宫 颈 上 皮 内 高 度 病 变 ( SL 8 . % ( 14 ) 鳞 癌 ( C 10 宫 LI)29 t4 15 、 H I)54 4/8 、 S C)0 %
lsil组织病理学特点

lsil组织病理学特点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宫颈疾病,是宫颈癌前病变的一种类型。
它是指宫颈上皮的一种轻度异常增生,属于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的一种。
LSIL的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宫颈上皮表面的角化层细胞略有不规则,柱状细胞也有轻度异常。
其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上皮细胞异型性:LSIL的上皮细胞异型性较轻,细胞核的形态和大小与正常细胞相似,但核染色质可能稍有不均匀。
细胞核的形状通常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而不是正常的柱状形态。
2. 粘膜凹陷:在显微镜下观察,LSIL病变区域的上皮表面可能出现不规则的粘膜凹陷,这是由于细胞内的异常增生导致上皮表面不平整。
3. 柱状细胞变异:在LSIL的病变区域,柱状细胞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异。
通常情况下,柱状细胞排列整齐,而在LSIL中,柱状细胞的排列可能出现松散或不规则,有时甚至呈现分叶状。
4. 上皮细胞滋养层增厚:LSIL的病变区域,上皮细胞滋养层的厚度可能会增加。
滋养层是上皮细胞的底层,正常情况下应该很薄,而在LSIL中,它可能变得更厚。
5. 上皮细胞核大小和形态的变化:LSIL的上皮细胞核大小通常比正常细胞的核要大一些,但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相比仍然较小。
此外,核的形态可能会有轻度的不规则性,但不如HSIL那么明显。
总的来说,LSIL的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宫颈上皮细胞的轻度异常增生和细胞核的轻度异型性。
与HSIL相比,LSIL的病变程度更轻,但仍然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
需要注意的是,LSIL并不一定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消退。
然而,对于一些高危因素存在的患者,如HPV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LSIL可能会进展为HSIL或宫颈癌,因此仍需要定期随访和治疗。
对于有LSIL的女性,建议进行宫颈刮片检查或宫颈组织活检,以进一步评估病变程度和指导治疗。
宫颈活检报告单的四种结果

宫颈活检报告单的四种结果宫颈活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检查方法,通过取下宫颈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宫颈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根据活检结果,可以分为四种情况,正常、炎症、病变、癌变。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种结果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
1. 正常。
如果宫颈活检结果显示为正常,那么表示宫颈组织没有任何异常变化。
这种情况下,建议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及遵医嘱进行宫颈HPV病毒检测。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性生活过度频繁,预防宫颈疾病的发生。
2. 炎症。
宫颈活检结果显示为炎症时,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非感染性炎症。
对于感染性炎症,需要根据具体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非感染性炎症,可以通过局部药物治疗或者改善生活习惯来缓解症状。
同时,建议定期复查,确保炎症得到有效控制。
3. 病变。
宫颈活检结果显示为病变时,可能是宫颈上皮内病变(CIN)或者宫颈腺癌前病变。
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病变的程度和类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制定。
可能需要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冷冻治疗、微波治疗等手术或者介入性治疗。
同时,也需要密切随访,确保病变得到有效控制。
4. 癌变。
宫颈活检结果显示为癌变时,意味着宫颈组织已经发生恶性肿瘤。
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即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进行宫颈切除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同时,也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肿瘤的分期和转移情况,以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总之,宫颈活检报告单的结果对于女性朋友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论结果是正常、炎症、病变还是癌变,都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管理。
同时,也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细节,预防宫颈疾病的发生。
希望每一位女性朋友都能保持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
正常宫颈活检病理报告

正常宫颈活检病理报告宫颈活检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确定宫颈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宫颈活检通过取下宫颈表面的一小段组织,并进行病理学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疾病或异常变化。
正常情况下,宫颈活检病理报告应该显示出正常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染色体数量。
在宫颈活检病理报告中,应该看到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1. 组织结构: 正常的宫颈组织应呈现出正常的结构特征。
宫颈表面通常覆盖着一层叫做鳞状上皮的细胞。
在此基础上,还会有一些柱状上皮细胞。
这些细胞应该排列整齐、紧密,并保持正常的层次结构。
如果组织结构杂乱或不完整,可能是宫颈存在异常情况。
2. 细胞形态: 宫颈活检病理报告还应该包括对细胞形态的描述。
正常的宫颈细胞应具有明确的形态特征,例如细胞大小、核大小和形状等。
细胞应该保持正常的染色质分布和细胞器结构。
如果细胞形态异常,报告则可能显示细胞增生、异型增生或细胞变性等情况。
3. 染色体数量: 正常细胞通常具有正常的染色体数量。
在宫颈活检病理报告中,应该显示染色体数量是否正常。
如果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暗示存在染色体相关的疾病。
宫颈活检病理报告的核心是对宫颈病变的描述和评估。
医生会根据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染色体数量的表现,确定宫颈是否存在疾病或异常变化。
常见的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炎症、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变等。
宫颈炎症是一种宫颈常见的炎症,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
当发现宫颈活检病理报告中存在炎症细胞浸润时,可能提示存在宫颈炎症。
炎症通常导致组织的红肿、出血和溃疡等症状。
宫颈糜烂是宫颈非常常见的病变之一。
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细胞会从正常的鳞状上皮扩展到柱状上皮区域,导致宫颈脱落和出血。
宫颈糜烂在宫颈活检病理报告中通常显示为鳞状上皮增生和柱状上皮不完整。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宫颈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有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分类。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程度在宫颈活检病理报告中通常使用CIN(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级别表示。
液基薄层细胞学与宫颈组织病理学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液基薄层细胞学与宫颈组织病理学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
我国宫颈癌患病率和死亡率约占世界的1/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高危因素不断上升,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
宫颈癌有着较长的可逆性癌前病变期,因此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并进行早期干预。
宫颈组织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在基层医疗环境和普查过程中存在着局限性。
TCT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对比200例患者TCT检查与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探讨TCT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门诊20XX年6月~20XX年7月200例TCT检查患者,均为ASCUS及以上病变并行宫颈活检,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5.3岁。
1.2 TCT标本采集及处理检查前24h内禁止性生活,妇科医生使用颈管刷于宫颈外口及宫颈管同一时针方向旋转五周收集脱落的细胞,将收集的细胞立即放入盛有保存液的保存瓶中,经系统程序化处理,制成薄层细胞涂片,95%酒精固定及HE染色后镜检,诊断标准采用20XX年版TBS细胞学分类:包括未见上皮内病变/恶性病变(NILM)、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HSIL)和鳞状细胞癌(SCC)。
1.3宫颈组织病理学TCT为ASCUS及以上病例做宫颈活检,4%甲醛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镜检,由我院病理科医师进行阅片。
诊断标准包括正常或炎性反应、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浸润癌(CA)。
CIN按轻/中/重分为三级,即:轻度不典型性增生(CIN)、中度不典型性增生(CINⅡ)和重度不典型性增生和原位癌(CINⅢ)。
宫颈息肉病理报告

宫颈息肉病理报告
患者信息:
姓名,李小姐。
年龄,35岁。
性别,女。
临床诊断,宫颈息肉。
临床号,2022001。
病理报告:
标本来源,宫颈息肉切除标本。
标本号,2022001。
病理号,P2022001。
病理所见:
镜下可见宫颈息肉组织,呈息肉状突起,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切面呈灰白色,无出血、坏死等情况。
组织学形态示息肉内衬覆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核呈圆形,染色质细密,核分裂象少见。
间质内血管丰富,未见异常增生。
诊断意见:
宫颈息肉。
病理诊断,宫颈息肉。
备注:
宫颈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宫颈疾病,多数为良性病变,通常表现为宫颈突出的息肉状肿块。
宫颈息肉的病理学特征主要是肿块内部覆盖有柱状上皮细胞,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性交疼痛等不适症状。
对于宫颈息肉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预后良好。
结语:
宫颈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数情况下为良性病变,但仍需及时就诊进行治疗。
对于宫颈息肉的病理报告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参考,帮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以上即为本次宫颈息肉病理报告的详细内容,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

宫颈活检建议免疫组化

宫颈活检建议免疫组化宫颈活检是一种常用的病理学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宫颈组织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以及评估细胞的形态和组织结构。
在宫颈活检结果不确定时,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结果,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宫颈活检免疫组化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相互作用来检测或定位特定抗原的技术。
在宫颈活检中,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包括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原位癌细胞标志物(p16INK4a)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抗原等。
细胞角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质,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准确地定位和标记宫颈组织中的上皮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宫颈上皮细胞中角蛋白的表达以层状排列呈现,而在宫颈病变过程中,角蛋白的表达会发生异常。
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可以帮助评估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区分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p16INK4a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宫颈癌和病变过程中,p16INK4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因此,免疫组化检测p16INK4a的表达可以帮助评估宫颈病变的持续性和恶性潜能。
特别是对于宫颈上皮细胞内非典型增殖性病变或原位癌,p16INK4a的免疫组化检测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常见的HPV亚型包括16和18型。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HPV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包括E6、E7和L1蛋白。
这些蛋白质的表达与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免疫组化检测HPV相关抗原的表达可以帮助鉴别HPV阳性和阴性的宫颈病变,对于筛查HPV相关病变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宫颈活检时,建议医生根据病理学特征和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免疫组化指标。
对于不确定性高的病理诊断结果,免疫组化技术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此外,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还可以用于评估宫颈癌的预后和治疗效果,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监测病情变化也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组织病理学——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病理重庆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叶学正一、子宫颈组织学介绍(一)鳞状上皮宫颈突入阴道部分为固有鳞状上皮。
基底层副基底层中层表层基底细胞增生:细胞层数增加,核增大无明显深染及多形性,其意义尚不明确。
鳞状细胞增生:因机械刺激、激素缺乏引起,表现为细胞层数增加及角化过度, 无异型。
(二)宫颈腺上皮为内宫颈,偶可为外宫颈的高柱状分泌粘液上皮及少数纤毛上皮, 并形成隐窝伸入宫颈间质中,一般深度3 mm, 偶达1cm , 称为“腺体”, 实为盲管。
柱状细胞储备细胞储备细胞增生鳞状细胞(三)移行区指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区,是CIN和鳞癌好发区;阴道镜下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清楚呈深红色, 而鳞状上皮区厚, 呈浅红色。
移行区随生理及病理情况而变化,青春期前位于宫颈外口附近, 而绝经期后, 移行区向上退缩达颈管内。
(四)鳞状化生储备细胞增生不完全不成熟鳞状化生成熟鳞状化生鳞化发生于原表面柱状上皮区,也发生于隐窝(腺体)区。
不成熟鳞化与CIN鉴别: 细胞形态一致,异型轻, 核分裂少见。
不成熟鳞化可出现非典型性,伴发CIN, 而且是CIN发生区。
鳞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既是一生理过程,又与炎症及内环境改变有关。
(五)子宫颈间质浅层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巨噬细胞及Langerhans细胞;上皮下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网,有淋巴管,间质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织构成。
二、HPV感染病理组织学及与CIN及宫颈癌HPV感染通过性传播,易累及化生鳞状上皮,并复制,繁殖,释放病毒,高危HPV与CIN及宫颈癌, 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已在全球得到公认。
(一)三种实验方法对HPV检出率的比较[sato等]目前认为杂交捕获HPV试验能够检出近20种HPV基因型,是检测HPV 的最好方法,原位杂交可用于组织切片,优点是可定位。
(二)HPV感染的组织学1.挖空细胞形成(koilocytosis)及挖空细胞非典型性(koilocytoticatypia)表层或中层鳞状细胞有轮廓清楚的核周空泡形成,核大、核膜起皱、呈葡萄干样、核深染、染色质缠结成窜,可见双核、多核细胞及巨核细胞,与高危HPV感染有关。
不要将糖原积聚的透亮胞浆鳞状上皮及绝经后出现的核周空晕鳞状上皮误认为挖空细胞。
2.有少部分HPV感染细胞唯一异常表现为核的增大。
3.糖原缺乏区鳞状上皮胞浆噬酸性,棘层肥厚,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
4.乳头状瘤样病变,见于尖锐湿疣。
(三)HPV感染与CIN及宫颈癌病理诊断1.挖空细胞在CIN-1中常见,在CIN-2及CIN-3中少见。
不要将挖空细胞的非典型性过诊断。
2.HPV感染并有CIN的特征为:基底细胞非典型性,成熟结构紊乱, 分裂象多见及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3.高危HPV与CIN及鳞癌的相关性已确认;在原位腺癌、浸润性腺癌及腺鳞癌中的相关性已有报道。
三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同义词: 非典型增生/原位癌; 鳞状上皮内病变(一)宫颈癌前病变各命名系统之间的关系(二)CIN的一般特征分化(成熟)核异型性核分裂象(三)各级CIN的组织学特征1.CIN-1: 上皮上2/3有成熟现象,浅表层细胞异型性不等,但一般为轻度异型性,可能有病毒感染的细胞学表现(挖空细胞)。
上皮全层有细胞核异型性,但异型性小,分裂象不多,见于基底1/3,异型核分裂象罕见。
2.CIN-2: 上皮上1/2有成熟现象,上层和下层的细胞核异型性均明显。
分裂象一般局限于上皮下2/3,可见异型核分裂象。
3.CIN-3: 上皮无成熟现象(如表面角化)或只有表浅1/3有成熟现象,上皮大部分或全层细胞异型性明显。
分裂象多见,并且出现于上皮各层。
常见异常核分裂象。
(四)鉴别诊断1.细胞核轻度增大或意义未定的鳞状上皮改变2.基底细胞增生3.未成熟鳞状上皮化生4.修复(反应性上皮改变)5.萎缩改变6.鳞状上皮变薄且有CIN组织学特征,可用CIN(无特定级别)(五)宫颈癌前病变进展到宫颈癌过程中多种基因及增殖活性指标改变1. ki-67及P16INK4A可作为CIN判断的标志物ki-67正常表达于基底细胞,CIN可出现中上层细胞表达,随CIN 宫颈癌, 阳性细胞明显增多。
P16INK4A是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基因,其突变及缺失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我们研究其在正常宫颈、CIN1、CIN2、CIN3及浸润性鳞癌的表达分别为0.0﹪、13.8﹪、38.5﹪、66.7﹪及67.1﹪。
2.多种基因改变及增殖活性指标改变CIN进展到宫颈癌过程中,除发生了组织学、细胞学形态的相应改变, 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学检测与宫颈癌相关的多种癌基因, 抑癌基因在CIN中均有相应改变. 如c-myc、P53、P16及Survivin随CIN级别增高而表达增加。
我们研究表明, 正常宫颈、CIN及宫颈癌的Survivin、P53、P16及MMP-9的表达有显著差异,随病变发展上述表达率显著增高,呈正相关。
而PTEN及P21在正常宫颈、CIN及宫颈癌的表达间有显著差异, 随病变发展表达下调(减弱),呈负相关。
细胞增殖活性指标ki-67及端粒酶活性检测表明正常宫颈、CIN及宫颈癌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从CIN 宫颈癌ki-67阳性细胞数及端粒酶阳性率逐渐增高。
(六)临床与病理联系1.CIN除可累及表面上皮, 还可累及腺体,随CIN级别增加累腺数量, 深度增加。
CIN3锥切, 发现89﹪累腺, 平均深度1.2mm, 超过3mm占5﹪,个别深达5~6mm。
锥切组织基底是否受累与朮后复发有关。
2.既不要过治疗,也不要治疗不到位LSIL可能逆转,持续检测HPV,如高危HPV持续是病变进展的主要因素。
3.活检诊断CIN3,经锥切发现浸润性癌及微小浸润性癌的机率分别为2.7﹪及1.0﹪。
(七)锥切大体标本取材四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1. 定义:指显微镜下才能诊断的子宫颈癌,浸润程度尚无精确定义。
目前微小浸润癌与FIGOⅠA期最接近, 指浸润深度≤5mm, 水平扩展≤7mm,其中ⅠA1期浸润深度≤3mm,ⅠA2期为3~5mm。
2. 临床与病理联系早期浸润癌如浸润深度≤1mm,可用宫颈锥切或单纯子宫切除治愈,浸润深度≤3mm,淋巴结转移率<1﹪,复发率0.9﹪;浸润深度为3~5mm之间时,淋巴结转移率<2﹪,复发率4﹪。
3. 组织学观察病理组织学观察浸润深度常用测微目尺微小浸润癌常伴间质反应:纤维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反应。
诊断微小浸润癌应作连续切片,并仔细观察有无淋巴管血管浸润,锥切切缘情况。
CD31、CD34、D2-40免疫组化染色可显示淋巴管和血管,帮助确定癌栓。
研究表明,100例Ⅰb期宫颈癌,无脉管受累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 有脉管受累者淋巴结转移率为34﹪。
4. 有下述特点的高级别CIN提示早期浸润癌可能性大。
(1)弥漫性CIN3。
(2)宫颈隐窝腺体广泛性,膨胀性,深部受累。
(3)腺腔内有坏死,有成熟现象。
五. 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一)大体表现1.外生性生长:呈乳头状,息肉状突出于宫颈表面。
2.内生性生长:浸润深部及周围组织,质硬,晚期呈桶状。
(二)WHO组织病理学分类1.角化型(keratinizing):特点是有角化珠,常见细胞间桥,核大深染,分裂象少。
2.非角化型(non-keratinizing):由多边形鳞状上皮构成,无角珠,可见细胞间桥和单个细胞角化, 异型性较大, 核分裂象较多见.3.基底细胞样(basaloid):由不成熟的基底细胞样鳞状上皮构成, 中心可见角化, 不形成角珠。
4.疣状(veracous): 疣状癌是一种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异型性小,呈推进性生长, 切除后可局部复发, 但不转移, 因此广泛切除, 不需清扫。
5.湿疣样(warty): 肿瘤细胞有HPV感染形态学改变的鳞状细胞癌。
6.乳头状(papillary): 浅表肿瘤呈乳头状生长,深部为典型鳞状细胞癌。
7.淋巴上皮瘤样(lymphoepithelioma-like)形态类似鼻咽淋巴上皮癌, 癌细胞呈泡状核,核仁明显,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EBV可能与亚洲淋巴上皮瘤样癌有关。
8.鳞状移行细胞癌(squamotransitional carcinoma): 肿瘤为乳头状结构,中心为纤维血管轴心,被覆上皮似移行上皮形态, 本质仍为鳞状细胞癌。
(三)Broders分级宫颈鳞状细胞癌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各约占20﹪、60﹪及20﹪;其与预后关系不是很大,而临床分期与预后更相关。
(四)与预后相关的病理因素1.肿瘤分期, 淋巴结转移情况, 有无宫旁受累,子宫内膜蔓延与预后关系密切。
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预后有关,可用流式细胞仪或免疫组化ki-67检测。
3.有报道,HPV感染类型与预后有关,感染HPV16及HPV18五年存活率分别为58﹪、38﹪。
4.组织学分级及分类与预后关系较小。
五宫颈腺癌宫颈腺上皮内瘤变诊断标准及意义尚存争论,仍未得到公认, WHO仍用腺体非典型增生术语。
宫颈原位腺癌与原位鳞癌比例为1︰26~1︰104,为非常少见病变。
宫颈腺癌90﹪为宫颈内膜型粘液腺癌及子宫内膜样型腺癌,中分化最常见,且认为与HPV感染(尤见HPV16,18型)有关。
(一)大体特征发生于宫颈外口者外观与鳞癌相似, 可呈结节状, 菜花样或溃疡状;部分位于宫颈管位置深者,外观可无异常,并出现深部浸润, 部分表现为宫颈肥大。
(二)WHO分类粘液性腺癌宫颈管型肠型印戒细胞型微小偏离型绒毛管状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腺癌浆液性腺癌中肾管型腺癌(二)关于微小偏离型腺癌又名恶性腺瘤,高分化黏液腺癌。
是一种少见的、易被误诊为良性而临床表现为恶性的子宫颈腺癌。
在小活检标本中大多数不能诊断,应取较大块、较深的组织活检诊断。
诊断要点:腺体杂乱排列,可呈角状,分支鸡爪样。
腺体浸润超过8mm深度,有纤维间质反应。
多切片寻找核的非典型性及核分裂象。
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浸润。
CEA明确阳性。
(四)宫颈腺癌与子宫内膜腺癌的鉴别诊断上述宫颈腺癌的某些类型也可发生于宫体。
下述几点可用于鉴别:1. 肿瘤长在宫颈,而宫体大小正常,诊刮宫内膜未见癌,考虑宫颈腺癌。
2. 如为宫颈内膜型粘液腺癌,多考虑宫颈来源。
3. 有宫颈腺体过渡到腺癌者,多为宫颈来源。
4. 宫颈腺癌腺体较分散,而宫体腺癌腺体密集,并排列成背靠背或共壁。
5. 免疫组化等相关指标可用于鉴别诊断。
宫颈腺癌子宫内膜腺癌CEA 弥漫阳性仅灶状表达,出现于腔面Vimentin 常阴性常阳性ER, PR 多阴性或弱阳性多为阳性P16 多为弥漫阳性多为阴性或灶状阳性HPV 阳性多为阴性(五)预后相关因素在子宫常见三种癌中, 宫颈腺癌较子宫内膜腺癌及宫颈鳞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