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功法

合集下载

少林功夫(绝技)图解——铁牛功

少林功夫(绝技)图解——铁牛功

铁牛功来源:全球功夫网作者:韩峰(整理)日期:2009-7-21 点击: 852次【功法简介】少林铁牛功,是少林七十二艺中的硬功外状法,属阳刚之劲,兼内状阴柔之力。

为少林武术中的重要练功法。

【功法修炼原则】本功法练习过程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软到硬的原则去习练。

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功法练习步骤】第一阶段初习时;马步站稳,腹部鼓气,用指头环扣点击自己的肚腹。

由轻至重,渐渐加力,不可猛力扣击,以免伤损内脏。

数量由少至多,起初五十下,每21天增加一倍。

行之日长,量至增多,半年后,便可打下基础之功。

第二阶段基础即立,可用拳头向肚脐捶击练习,习练步骤根据功法修炼原则进行。

一次捶击数十拳,随功力不断增强,数量已随之增加。

从最初每天几十拳练至数百拳、千拳以上,每天分早、午、晚时练习,不可间断,一年后功力便可小成。

第三阶段若用拳捶击打日久以后,至肚腹不觉痛时,可换木槌,捶击肚腹,习练方法同上,起初捶击微有疼痛感,待行功日久,渐渐加功,缓缓增力,日修苦练,至腹部不觉疼痛,捶击自如时,可换木槌改为铁锤,初用铁锤击打肚腹,微觉疼痛,若遵循功法修炼原则,循序渐进,逐步由轻到重,一日三练,苦修二年。

练至摧击不觉疼痛,微有敲木之声时,肚腹即内气固足,功力惊人。

第四阶段凡有三至五年之功,可于每日卧床后可用大石块压在肚腹上,习练之法同上。

由轻至重,先放10斤、再至20斤、30斤、50斤、100斤、最多可达200斤。

练至毫不影响呼吸气为度,也不觉肚腹有压力,一切不觉重感,睡卧自然时,功夫已告成功(图1、2、3所示)。

傅彪与众弟子演示铁牛功(一)傅彪与众弟子演示(二)傅彪铁牛功——铁肚开石备注:此功法需在专业人士指点下练习,切勿轻易模仿。

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中华武术之通背拳技法

中华武术之通背拳技法

中华武术之通背拳技法中华武术中的通背拳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拳术技法,其独特的招式和内在的功法使其成为武术界备受推崇的一种拳术。

通背拳源于中国古代,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武术,并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通背拳以其“开合相生,捻转自如”的特点而闻名,其招式灵活多变,内外结合,既有外在的技击手法,又有内在的气的运用和调控,是一种兼具攻防、刚柔、快慢的综合性拳术。

通背拳的练习主要注重身法、步法、手法和力量的协调运用。

在通背拳的练习中,身法要求保持均衡,动作要求流畅自然,体现出一种美学的气质。

步法是通背拳中的基础,通过踏实的步伐配合合理的站立姿势,既能提高攻击的效果,又能保护自身。

手法是通背拳的核心,包括掌、拳、指、肘等各种手部动作,通过快速灵活的手法能够切入对方的破绽。

力量的运用是通背拳的关键,要求既要有柔软的内功,同时又能灵活运用外部力量,使拳法更具攻击性和威力。

通背拳的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法要领。

首先是呼吸要均匀细腻,深呼吸可以帮助锻炼者集中注意力,调整状态。

再者是姿势要端正稳健,特别在踏实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手法。

同时练习时要有意识的放松肩膀和腰背部,以便更好地发力和保护自身。

另外,在练习通背拳时要注意节奏感和爆发力,要求根据实战环境调整自己的应变能力,做到触手可及。

最后要注重反击能力和角度,可以迅速利用对方的疏忽来给予反击,占得先机。

总的来说,通背拳是中华武术中一种非常优秀的拳术技法,其精妙的招式、内外结合的功法、丰富多变的技法使其成为武术爱好者们追捧的目标。

只有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通背拳的精髓,并更好地将其运用在实际的实战中。

希望武术爱好者们能够认真学习通背拳的技法要领,不断提高自身的武术水平,体验其中的乐趣和精神追求。

愿大家都能在通背拳的练习中感悟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让传统的武术文化发扬光大。

武林绝技-水功

武林绝技-水功

武林绝技-水功水功乃我国武林中的一大绝技,为了使气功界,武术界及广大爱好者能够尽快的见到本功功法,现将此功初级功介绍如下。

、炼功前的准备在没有开始练功前首先要洗一次冷水澡,但必须身体无汗,然后准备一盆清水,人对其水开始行功功法第一式:肯龙探水:两脚距离同三脚之宽成马步站立,上身略向前,两手放手两膝上,两眼对视前一盆水。

同时吸气,鼻吸鼻呼,吸呼气时意想水经过全身,流遍每个关节。

(见图1),10分钟第二式:金鱼拜佛大摆尾接上式左腿支撑全身(左右均可)独立,双手合掌立胸前,目视前方吸气,然后双掌由右向后划弧经胸向前推出呼气,目视前方之水于双手成一线,同时右腿落地成弓步,意想水由两脚经肩上到双手劳宫穴,50次(图2)接上式:两脚距离同三脚之宽站立,双手自然放于腿面上然后用力向上推,直止两臂伸直同时吸气,然后双掌经头下压到面前一盆水上呼气,(手不靠水).目现双掌对于其水,此动作略等片刻,意想水经下压之手劳宫穴入全身,最后到两脚涌泉穴。

(图3)次数50次。

第四式;二龙探爪接上式,两脚间距三脚之宽成马步站立,双手立掌于肋下向前推出。

双掌推至面前于一盆水对齐同时吸气,然后两手变爪用力收回胸前至乳根穴对齐呼气,意想水由劳宫穴吸入胸前于乳根。

(见图4)连续次数50次。

第五式:关鱼照镜;接上式;两脚成大弓步站立(左右均可),上身前倾,双手放于左膝上,目视盆中之水与脸对齐吸气,在吸气之后头与上身同时抬起呼气,反复进行。

吸气时意想吸入水中之气于膻中穴一片。

(见图5)连续次数50次。

第六式;青龙吸水接上式;两脚距离同三脚之宽成马步站立,上身略前傾左手掌下按在一盆水的上面(手不靠水) 右手握拳抱于腰间,然后左手成爪用力向上提于腰间吸气,同时右手由拳变掌下压至盆中之水上面呼气,然后右手掌再成爪用力上提于腰间、左手成掌下压到水的上面,吸呼同上,吸气意想吸入水中之气经劳宫穴到曲池最后过丹田,呼气时意想气由丹田经劳宫穴。

(见图6 ) 连续次数50次收势 ; 全身放松自然站直两脚略比肩宽,双手交叉于丹田部位(男左女右) 自然呼吸,目视前方,吸气时意想水中之气在丹田顺时针力向转36圈,再逆时方向转36圈即可收功 (见图7)。

武当龙门派传统武术风雷掌的功法介绍

武当龙门派传统武术风雷掌的功法介绍

武当龙门派传统武术风雷掌的功法介绍风雷掌又名炮捶二路,是道家门内所传的上乘武学掌法绝技之一,为北京白云观道长屈克章老师传授。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龙门派传统武术风雷掌的功法介绍。

武当龙门派传统武术风雷掌风雷掌又名炮捶二路,是道家门内所传的上乘武学掌法绝技之一,为北京白云观道长屈克章老师传授。

屈老师解放后还俗,但对武当道门武术,特别是剑术和三趟道内秘传的掌法,追风掌、风雷掌、白云掌的研究造诣颇深。

屈老师还精通八卦掌法,是董海川所传程派高式八卦掌第四代传人高义盛的弟子。

几十年来,屈老师融内外家拳械为一炉,特别是风雷掌的演练和研究,使其技法更加丰富,套路愈趋完善。

形成以祛病健身,延年益寿,搏击自卫为目的的道家独有风格。

风雷掌套路短小精悍,快慢相间,快如鱼之点刺,慢中有招,刚柔相济,互相贯通。

体系完备,独辟蹊径,学习此掌要以意清念聚向往求真,以心意浩渺之意,向参悟自家门内之功法一样探求,不日则功成益云。

心法真功不求自现。

武当龙门派传统武术风雷掌的功法歌诀1、武当风雷道家掌,浑元一气导丹田。

凝神行气膻中会,纳新吐故气自然。

真气往返二脉通,阴阳相合任意行。

2、小童拜祖随吾愿,神藏气内丹道成。

3、双掌分翼抖变换,上步直扑奔膻中。

4、螺旋云手如穿梭,蹚腿好似卷地风。

5、电击雷劈快似风,齐眉一掌满天红。

6、忽然透步身回转,缩身潜入似白猿。

7、身法一变即前坎,挥掌如箭把敌斩。

8、双掌成环紧相连,无数法门化波澜。

9、跟须变化随法用,探掌击面扑胸前。

10、屈身两掌紧护身,顺势捉足蹬裆间。

11、身法一卸欲何为,双拳贯耳撞太阳。

12、旋臂转身得机势,踢在前阴祸不轻。

13、转身扑击发力猛,劈掌似斧击胸间。

14、擒掌拧身借腰力,快如雷电取敌面。

15、斜身采缠敌肘后,脚跺前踢攻下盘。

16、顺其来势顺其力,连续使用莫要停。

17、伸臂送肩身随转,一拿即放回旋转。

18、腰身一旋朝阳势,陡然挥掌红满天。

19、左右分拨闯东西,掌打去意在腰间。

传统武术精粹小功法

传统武术精粹小功法

拳谚:“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传统武术中一般都有不少的练力强身的功法训练,为的是让练武者身强力壮,耐力体力增强,打拳威猛有力,重若千均。

只练拳不练功的人,只能算是花架子,不堪一击。

以下的几个小功法是从传统武术功法训练体系抽出来的核心内容,真正能长功力的功法,故虽然简单,但是只要每天坚持十分钟左右,效果显著。

1. 卧虎功以俯卧撑的形式,双掌尽量靠拢一点,最好相隔十公分左右。

身体挺直,腰不下弯也不凸起,尽量平直。

肘弯曲成一百二十度。

保持这种不动,坚持下去。

呼吸刚开始别管,自然就行。

能坚持到十分钟以上身体不抖动,即可以试试“逆式呼吸法”。

如果练后加上排打,身体的抗打能力绝对比任何金钟罩,铁布衫功夫练习者强得多。

能坚持五分钟不动身体基本上有了一定的抗重击能力,能坚持二十分钟至三十分钟以上,躯干结实得如苦练了十年金钟罩功夫的人,百打不疼,而且不失弹性。

(注意,头部和裆部除外)。

此功另一种功能则会令人精力充沛,如吃了兴奋剂一样,每天工作很有尽头。

2. 金刚铁板桥。

此功是南派功夫的练腰躯干的秘法,配合卧虎功会躯干强壮结实如钢铁。

腰力更会大增要好。

准备两张同样高的椅子,身体仰卧平躺在上面,上半身只用肩部以上搭在椅子上,下半身只许脚跟以下搭在椅子上,身体悬空,手自然放在身上,尽量坚持下去。

如果怕受伤,尽量用矮椅子。

以前练金刚铁板桥时,师父会在屁股下点一只香,要是坚持不住,屁股下垂,必会被灼伤。

借以锻炼自己的意识力和坚持力。

当然,不推荐大家也照此练习。

此功能坚持一小时,腰力必会强大如此。

如果想继续强化,请在身上放重物练习。

能让自己的老婆坐在身上也坚持一小时腰不下垂,你功力就到家了。

3. 腿屈伸。

腿部力量练习最有效的法子之一。

自然站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下蹲,下蹲时保持身体中正,不歪不斜,也不前俯后仰。

蹲到屁股碰到脚跟,再缓慢起立,一起一立完成时间最好超过十秒以上。

能一次性做完二十次,试试一只腿做,另一只腿伸直,如果不能保持平衡,可以用手轻扶着墙,但是不能用手借力起立。

功夫扇的基本功法

功夫扇的基本功法

功夫扇的基本功法
功夫扇是中国武术中一种独特的武器,具有轻便、易携带、灵
活多变等特点。

作为一种扇类武器,功夫扇在使用时需要结合扇
法和基本功法,本文将介绍功夫扇的基本功法。

一、发力技巧
1. 身体发力:通过扭动腰部、膝盖等发力,使力量转化为扇面
上的动量。

2. 手腕发力:控制手腕的动作,通过屈伸手腕和扭转手腕等动
作来发力。

3. 哈式发力:通过发出嘘声或者哈气来辅助手臂发力,增加出
招的力量与气势。

二、基本动作
1. 旋转:将扇头沿着一个轴线旋转,利用惯性产生威力,或者
用借力转身。

2. 挥打:使扇面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挥打,形成滚动力或者斩击,如旋风扇,披风扇等。

3. 切削:利用扇面的锋利边缘,向对方进行切削、割击等攻击,如直削、斜削、翻削等。

4. 拦劈:用扇面挡住对方攻击,再借助扇面反击对方,如刹雷式、天劈式等。

三、练习要点
1. 稳定性:要求练习者在使用功夫扇时保持身体稳定,不要出现晃动。

2. 手法规范:功夫扇的手法要求流畅自然,注意手指的力度和扇头的移动角度。

3. 动作协调:练习时要确保动作的协调性,如身体的转动、扇面的挥打,手法的配合等。

4. 意念专注:在练习中要保持专注,注重感知身体和武器的变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功夫扇是一种独特的武器,其使用需要实践和练习,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功法。

练习过程中应注意动作的规范、协调、稳定、专注,并且要结合扇法进行练习,如此才能真正掌握功夫扇的精髓。

龙虎舒醒功效与作用

龙虎舒醒功效与作用

龙虎舒醒功效与作用龙虎舒醒功是一种传统的中华武术功法,源于中国古老的武术世家。

这种功法以优美、舒展的动作为主,通过腰腹的扭动、胸腔的呼吸、足底的负重等一系列动作来达到放松身心、提高体能、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的效果。

龙虎舒醒功除了作为一种健身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功效和作用。

第一,龙虎舒醒功可以改善肌肉力量与灵活性。

练习龙虎舒醒功需要进行各种身体部位的动作,例如提膝、旋转腰腹、挥臂等,这些动作可以锻炼肌肉力量,增强肌肉的发力能力。

同时,身体的部位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也可以使肌肉变得更加灵活,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第二,龙虎舒醒功可以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

龙虎舒醒功注重腹式呼吸,即从腹部深呼吸,通过扩张腹部,吸入更多的氧气,增加氧气在血液中的含量。

这样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第三,龙虎舒醒功对于调节情绪和减压也有很好的效果。

练习龙虎舒醒功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通过放松身体、调整呼吸,可以将注意力从外界的压力和困扰中转移出来,以达到一种心流状态。

同时,舒展的动作和深呼吸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释放紧张情绪,缓解压力。

第四,龙虎舒醒功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练习龙虎舒醒功需要稳定的站姿和平稳的动作,这可以增强身体的平衡感与协调能力。

通过腰腹的扭动、肢体的延展,可以使身体的各个关节得到锻炼,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第五,龙虎舒醒功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和调节生理节律也有积极的作用。

练习龙虎舒醒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身体的生物钟,增强身体的自然调节机能。

同时,练习龙虎舒醒功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第六,龙虎舒醒功对于预防和缓解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例如,龙虎舒醒功可以改善姿势问题,预防和减轻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疾病。

同时,龙虎舒醒功的扭动、拉伸、按摩的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减少身体的疲劳和肌肉的紧张。

总之,龙虎舒醒功是一种综合性的传统功法,通过舒展动作、腹式呼吸、放松意念等方法,可以达到放松身心、提高体能、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的效果。

武功秘籍——精选推荐

武功秘籍——精选推荐

神速鹰爪功练指之法,以内外兼修,收效方可神速。

亦无弊端。

盖指头实为人身最小之一部分,其运力全在指节,尤不若拳掌之劈击,犹可借腕臂之力而贯之。

百日速成大力鹰爪功乃源于少林嫡派真传,而较之更为完整,内外兼修,乃为鹰爪门鹰爪神功速成修练之上乘之法。

所练鹰爪部位,除却指腹,兼及指锋(尖),其鹰爪指力练及撑、缩、提、拧四劲及内家鹰爪阴、柔、寸、脆混元指力,非仅抓、提二劲。

与世俗之低级练法截然不同,以鹰爪点石、提坛、混元指三法行功,秘法修练,每日仅30分钟,虽只习百日,功等二载。

功成,手指灵活,指劲凌厉,大异常人,聚力于指,五指如铁爪钢钩,力从髓出,与世俗外壮之法迥然不同耳。

拳手投足间,即可令敌关节折断而伤残,甚或置敌于死地,诚为最佳之近身自卫武术,最系统之练指之法也。

兹将其内外功行功方法及用具详介于下:1.鹰爪点石内功(无须用具)行功目的:此功主练鹰爪内劲及指尖节端撑按项戳之力。

行功时间:每日几分钟即可。

主在自然,不可有限制。

行功诀要:行时宜全神贯注于指掌间,不可相离,以气随神至,而运于丹田。

力由气生而行于指掌,内外相合,动静相因,心手相印也。

呼吸方法:均采用自然腹式呼吸,唯要沉静均细而深长,不可过急、过缓或勉强。

行功法:身体正立,两足分开,相距约半尺宽,两足平行,两手放松垂于身体二侧,掌心向内,指尖向下。

头部虚灵顶劲,双目前视(不可闭眼),口紧闭,牙轻咬,鼻吸鼻呼,舌份上跨,凝神静气,气沉丹田。

然后两手屈腕翅起,掌心向下,五指并拢,指尖向前,与二足同一方向。

再吸气缓缓屈肘,两手垂直上提约三寸(约10cm),两臂稍弯曲。

惟二手上提之时,臂掌只可微微放松,须有蓄力下贯之意,即有如按桌将跃起状。

然后闭气略停一秒钟,再缓缓呼气,同时两手五指尽力伸直,上翅,以掌根运力徐缓下按,至极度后,再略停二秒钟,吐尽余气,贯气于指。

然后,两掌微微放松吸气上提,复同前述。

如此一吸一呼,是为一度。

初行每次18 度,一周后,每周加3度,至每次36度则可也。

民间武术秘传练功妙招:树桩练功法,你离成为高手还差一棵树

民间武术秘传练功妙招:树桩练功法,你离成为高手还差一棵树

民间武术秘传练功妙招:树桩练功法,你离成为高手还差一棵树传统实战武术讲究“意不轻动,动则必灵。

“即要么不打,要打就得动真格的,举手不让人,抬脚不留情。

双方动起手来一狠二毒三下手,搞不好就会伤人。

如果二人不真打,就会形成虚假的花拳绣腿。

如果要真打就会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或者两败俱伤,所以先贤们就采用最好的训练办法-盘树法。

当然,盘树方法也有多种多样。

现将适合初学者的盘树法介绍出来共大家学习参考。

首先,选择一棵树干笔直挺立的,粗细适合初学者自己练功要求的树作为“敌靶”。

所谓“盘树”,并不是真的发力去摧击树木,只是以树干为假想的对手,围绕它存心用意,变化招式,在直接接触到树干时,适度控制气力,无须徒然耗力伤树。

练了一段时间,功夫有了长进,可选择树干粗一点的最好有碗口粗细的。

以树为假设敌人,自己面对大树,度其远近,自然站立(轻步站)1.撞树(头打)拳谱曰:“头打去意在胸膛。

盘练法:以轻步站开始。

左手左足在前,然后敛气存神,精神集中。

左手掌心向外,五指叉开斜向前,放在左胯外侧护胯;右手掌心向里,五指揸开向下,贴于右胯旁护胯;并要求意占敌先。

先上左步,足掌落地后五趾抓地,足心含空;左手掌心向内,五指叉开向右上方、向右腮部护去。

再上右步,足掌落地后也五趾抓地,足心含空;举右掌,掌心向内,五指揸开向左上方、向左腮部护去;两肘均下坠,两臂交叉护住胸肋部。

再上右步,落地后五趾抓地,足心含空;用两手掌往左、右两面分开下捋树干,就像按捋敌人的两臂一样;在两手下捋的同时用头撞叩树干,就像击敌人的胸膛一样,所以又叫“头打去意在胸膛”,其实此式为“以首磕碑”击打式。

说明:此式可以左、右式交替循环练习,但动作方向相反。

注意:此式不是真的用头去击树,而是用意击。

未击时要意在敌先,击时要以意击,意识里是把树干当作敌人的胸膛,击树就等于击敌人的胸膛,是意击而不是力击。

要点:在双手捋树干时,要左足蹬地,以腰送力,意到头顶,气贯百会,头要有往前的意思。

武术基本功练习心法

武术基本功练习心法

武术基本功练习心法下面是武术基本功练习需要掌握的武术指导心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1、武术讲八法,拳脚要踢打:八法是武术的八种基本功法,即手法、眼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

这八法可说是各门各派通用的基本法。

不管练何拳何派,离开这八法就练不成功夫。

而八法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练成,所以,“拳脚要踢打”就是指练武要持之以恒,才能将八法掌握。

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条谚语是讲内功外功应当和谐统一,手眼身法步指外,即指身体表面各部的动作,也即指“形”,精神气力功指内,即指精神、气质、意识的体现及人体内脏器官的锻炼,也指“神”,内外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内与外,形与神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3、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武术运动的优越之处,在于内外兼修,不论内家外家,不论武当少林还是南拳北腿,拳理虽众说纷纭,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里所讲的“气”是指人的元气,也就是人的生命力,通过武术锻炼,增强肌体的活力,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人们就会精力充沛,益寿延年。

“筋骨皮”指的是人的形体,通过武术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魄,使肌肉发达,骨骼坚实,韧带柔软,皮肤健康,使人有一副健美的体态。

4、手似流星眼似电,身似游龙腿似箭:这条谚语首先提出了对“手眼身法步”的技术要求,是针对长拳类矫健迅猛的动作而言的,长拳类拳术节奏鲜明,结构紧凑、灵活多变的特点,富有弹性的风格,正是这条谚语启示的内容。

其次,这条谚语又启示了格斗中应取的方法。

手疾、眼快、身滑、腿捷是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

眼到手必到,手到眼必到,手眼身法步浑然如一,以快制慢,以快制快,以快制柔,以快制刚,乃克敌制胜的原则之一。

5、花拳锈腿,好看无用:武术界常用“花拳绣腿”老形容姿势好看却不实用的拳套。

这一类拳套过分追求姿势的美观和技巧的高难,而不注重动作是否体现技击性,拳套中缺少踢、打、摔、拿的实用招法。

武术

武术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团体成立时间是,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当时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维持时间最长的武术组织,其影响远及海内外。

∙∙∙∙∙∙∙∙∙武术的内容与分类(一)功法运动:是以单位动作为主进行练习,已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内容有1、内壮功2、外壮功3、轻功4、柔功)(二)套路运动:是指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运动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内容有1、单练2、对练3、集体演练)(三)搏斗: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

(内容1、散打2、推手3、短兵4、长兵)第三节武术的特点和作用∙∙∙∙∙∙∙∙∙武术的特点(1.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2/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3、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作用(1、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2、提高防身自卫能力3培养道德情操4、丰富文化生活5、增进交流)∙∙∙∙∙∙∙∙长拳具有姿势舒展、快速有力、动讯静定、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

长拳练习的要求包含哪些基本内容: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组合动作、单练套路、对练套路。

(2)长拳的练习要求:①姿势:主要指静止状态的姿势。

②方法:以武术中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的动作③身法:在运动中以躯体为主,结合攻防动作的运用方法。

④眼法:指眼神与各种动作协调配合的方法。

⑤精神:指套路演练中武术意识、攻防思维活动的自觉心理状态。

⑥劲力:指演练武术时完成技术动作所需力量的表现。

⑦呼吸:主要指动作与呼吸协调配合的方法。

⑧节奏:演练武术套路时动作的速度,力量等呈现出来的特有的规律性变化。

∙∙∙∙∙∙∙∙劲力是指演练武术时完成技术动作所需力量的表现。

强调力要顺达,须明“三节”、“六合”。

“三节”-将人体分为三节,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

武术的基础理论简介

武术的基础理论简介

武术的基础理论简介武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武术的基础理论简介。

武术的基础理论简介一、序言中国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对抗运动三大类。

二、武术功法功法运动是为了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种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

目的是通过武术功法练习获得武术运动能力和武术专门技能。

三、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遵循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变化规律组编成的整套动作练习。

套路运动按运动形式可分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演练套路等四类。

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拳术套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

主要拳种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八卦、八极、通背、劈挂、翻子、地趟、象形拳等。

选入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拳术套路主要是长拳、太极拳、南拳。

武术的器械大多由古代的兵器演化而来。

武术器械的种类很多,可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四种。

演练时风格特点各异。

选入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器械教材主要是剑术、刀术、棍术(包括短棍)、枪术。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

其中包括拳术(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三种练法。

1)拳术对练套路徒手对练套路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

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2)器械对练套路器械对练套路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

主要有短器械对练、长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多种形式。

常见的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等。

中华武术的外部功法与内部功夫练习

中华武术的外部功法与内部功夫练习

中华武术的外部功法与内部功夫练习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世人广泛认可和喜爱。

其中,中华武术的练习涉及到外部功法和内部功夫的不同训练方法,这两者在武术练习中各具特点和重要性。

首先,外部功法是中华武术练习中的关键部分之一。

外部功法主要包括拳法、腿法、器械和套路等。

拳法是武术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通过拳法的练习可以锻炼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

腿法则着重于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攻击和防御能力。

器械包括剑、刀、枪等武器,通过器械的训练可以提高武术爱好者对武器的掌握和运用技巧。

套路是武术中的一种组合招式,通过套路的训练可以提高练习者的熟练度和战斗力。

其次,内部功夫在中华武术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内部功夫主要包括气功、太极拳和内家拳等。

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用内力的训练方法,能够增强身体的活力和耐力。

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克刚、以缓制急的武术形式,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柔韧性。

内家拳是一种以内力为核心的武术形式,通过内家拳的练习可以增强练习者的内力和攻击力。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外部功法和内部功夫练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外部功法主要注重身体的力量和技巧训练,能够提高练习者的实战能力;而内部功夫主要注重内力和气血的调和,能够增强练习者的健康和内心修养。

因此,武术爱好者在练习中应该注重外部功法和内部功夫的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修行水平。

在练习中华武术的过程中,练习者还需注意保护自身安全,遵守规范训练流程,逐步提高练习强度,及时调整呼吸节奏,避免受伤。

同时,也要尊重武术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外部功法和内部功夫练习对身心健康和内外兼修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行,武术爱好者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武术水平和修养境界,体会到中华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传承中华武术的优秀传统做出贡献。

中国武术功法的意义_武术功法基本功训练

中国武术功法的意义_武术功法基本功训练

中国武术功法的意义_武术功法基本功训练武术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破位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而且经常练武还有助于提高的身体素质,增加自卫能力,那么我们要知道中国武术功法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武术功法的意义_武术功法基本功训练等相关内容,感谢大家阅读!武术功法的意义有哪些在汉语词汇中,一词多义是很常见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归纳成多种。

其中,由于构成词汇的单字本身各有多种含义,致使一词多义;不同历史时期给同一词汇赋予不同的含义;不同实践领域和理论范畴对同一词汇进行不同的解释并赋予某种专门含义;都是很常见的。

(一) 当代所谓功夫、武功是武术的别称把功夫和武功视为武术的别称,是近现代以来的事。

为了明确相对于“别称”的“正称”,包含着写什么内涵。

我们先看看武术一词的含义。

武术一词,主要有两义。

其一,武术是以武止戈的技术。

这样解释符合它的字面含义--止戈为武,术即技术。

这也符合武术一词在古代用指军事技术的含义。

其初出现时的用例为“偃闭武术,阐扬文令。

”其二,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这是我在拙作《中国武术实用大全》(1990年出版)中,为武术下的定义。

可以说是为近现代把武术视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身体运动方式而下的定义。

功夫一词的字面意义,原本与武术没有关系。

《辞源》释其意指工夫、时间、造诣。

这应是“功夫”的本意。

谚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颇为贴切的用例。

功夫并非某一领域的专用名词,它泛指任一技能达到的程度。

就武术领域内的功夫而言,指武术技术和技能水平达到的程度。

武术功法基本功训练任何一个习武者都应从基本功开始学起,真正熟练掌握了基本功,才有可能步入功夫的上乘境界。

但众多习武者却痴迷于功夫的花巧,盲目追求与摹仿,终不堪一击。

因为他们忽视了功夫训练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功训练。

武术腿法基本功训练方法

武术腿法基本功训练方法

武术腿法基本功训练方法关于武术腿法基本功训练方法压腿1、正压腿:预备姿势:并步站立。

动作说明:左脚跟搁在肋木上,脚尖勾紧,上体向前下做振压动作。

要点:直体向下振压,压至疼痛时,进行耗腿练习。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两腿不直:纠正方法:强调收胯、正髋,也可用手下压膝部。

(2)上体不正:纠正方法;挺胸、立腰,被压腿异侧的肩、胸部前俯,双手抱住被压腿脚掌。

教法提示:(1)压腿时,压至疼痛时可停住不动。

(2)压腿前先把肌肉和关节活动开,压腿后把被压腿屈膝抱在胸前,然后松开。

可与控腿、搬腿、踢腿和摆腿练习交替进行。

2、侧压腿:预备姿势:同正压腿,唯侧对。

动作说明:左脚跟搁在肋木上,脚尖勾紧,右臂上举,左掌附于右胸前,上体向左侧压振。

要点:立腰、展髋,直体向侧下压振。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1)同正压腿(1)。

(2)上体侧振时前屈。

纠正方法:支撑腿脚尖外展,被压腿一侧髋尽量前送,向里掖左肩,右臂上举并向头后伸展。

教法提示:同正压腿。

3、后压腿:预备姿势:同正压腿,唯背对。

动作说明:左脚背搁在肋木上,脚面绷直。

上体后屈并做振压动作。

要点:挺胸,展髋,腰后屈。

易犯错误:两腿不直。

纠正方法:挺膝或同伴用手顶其被压腿膝部,另一手协助其上体后振。

教法提示:同正压腿。

腿法之腿踢功腿踢功是少林七十二艺中外功的硬功外壮法,纯属阳刚之劲路,专供练习人身小腿的功法。

①先用布做成袋,内装细砂,由每个10斤开始,两腿交替踢起。

②再把砂袋加重10斤,共重20斤,仍然能顺利踢起。

③经过精心苦练,日增力气,再增加砂的重量,砂袋可加至40斤,两腿练至能顺利交替踢起。

④又经过一段苦练,砂袋的重量增到80斤,两腿仍然可以轮换踢起,运用自如。

⑤天天苦练,月月增加袋的重量,砂袋加至160斤重,还是两腿踢起自如。

⑥逐渐练习,至砂袋增加至200斤仍能踢起时,功夫告成。

练此功前后要经10年至15年的时间,辛苦万分,千万不可中途停辍,否则将后退不前。

功法略解①腿踢功是少林七十二艺中外功的硬功外壮法,纯属阳刚之劲路,专供练习人身小腿的功法。

武术内功的必修功法:夜视功

武术内功的必修功法:夜视功

武术内功的必修功法:夜视功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术内功的必修功法:夜视功。

武术内功的必修功法:夜视功夜视功简单易掌握、收效甚速,是武术内功的必修功法之一。

月余即有明显效果。

上述功法每次做15~20分钟,每日做1~2次。

①良好反应:甲:医疗效果,能够改善眼功能,调节脑神经、纠正和提高青少年眼睛视力,对于老年视力衰弱、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等也具有独特的功效。

并有健脑、强身作用。

此外,对于头痛、神经衰弱、失眠、肝病等也都有一定的效疗。

乙:增视效果;有气感反应,练功时有热或轻松感觉,或开始时有流泪等不同感觉,都属于练功后的正常现象。

随着功夫的进展,眼中会闪现出红、蓝、绿、紫、白等各种光色,其形状如点或环。

这些都是练功中难得的好现象,可顺其自然。

此后您的视力虽还不及神话中的“火眼金睛”,但你的眼力已大增。

武术中的基本功“眼观六路”及武林中的夜间交战之眼本领都是练好眼功得来的。

②不良反应:练功一至三周。

如出现眼花或流泪不适感觉时,应适当减少练功次数,纠正练功时用力过争。

呼吸稍缓此再继续练习。

练眼法,又名眼功;变名夜视功。

此功专门锻炼眼肌与视神经,以改造和提高视力,保护眼睛的一种保健修炼功法,是武术内功的必修功法。

武术内功的必修功法:夜视功一、练功要领:取站位或坐位均可。

①站位时,两脚开立平行向前,与肩同宽,足趾轻抓地,膝微曲、松胯、收肛、收肾、收腹、含胸拨背,沉肩虚腋,头颈虚顶。

两手合于丹田(在脐下一寸半气海穴)。

男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女的左手在外,右手在内。

并且注意要使百会穴、丹田穴、会阴穴要在一条直线上。

还必须注意含胸拨背与松跨。

含胸者即胸略内含,使气深于丹田;拨背者即气贴于背也。

能含胸则自能拨背。

具体做法是肋骨内含,脊骨平背,自然含胸拨背,气略下沉。

松胯,即深吸一口气,略向后坐、后把气缓缓吐出、胯也随之放松。

②坐位凳的高度要适当。

身体端正、屈膝成九十度,两大腿平行、双足平踏地、两手置膝上。

其它要求同站势。

武术基础功法之各部体位姿势

武术基础功法之各部体位姿势

武术基础功法之各部体位姿势头要求头正,即头部端(中)正,不歪斜,不倾仰,不摇摆;头预(百会穴)自然向上轻轻提顶,似头顶一满碗水,此谓虚领顶劲,又叫预关悬头为全身纲领,头正、顶提,神气足、精神饱满,这对全身动作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头部姿态歌诀:头正身法正,顶劲提精神。

歪斜先主位,正中定天地。

颈项要求颈项正直,即颈项松竖,不強硬,不僵滞;后项正中(哑门穴)与脊骶(长强穴)垂直相应。

颈项松竖、肌肉舒柔,可使头部处于最舒适的位置,转动敏捷自如。

颈项姿态歌诀:颈项直竖轻而松,顾盼瞻视不失中,僵硬软塌是弊病,松竖轻灵练颈功。

肩要求沉肩,又称松肩、沉肩、垂肩,即两肩平正、松沉,不上耸、不前扣、不后张。

肩节松沉、敏捷,膀臂运动才能圆活。

肩为上肢根节,上肢的动作改变和劲力的传送,都离不开它的作用。

这就是松肩、活臂、顺发力。

肩部姿态歌诀:膀臂改变须松肩,肩节松沉勿僵滞。

耸扣张塌为大忌,平王舒沉最适合。

肘要求坠(垂)肘,即肘节沉坠松垂,不僵直、不滞板、不扬吊,屈伸自如。

射为上肢中节,是大、小臂的活动枢纽,肘节松活,屈伸、旋转则自如。

肘部姿态歌诀:肘节松活忌僵滞,屈伸旋转均适合。

挺肘直臂似钢棒,敏捷运肘技多变。

胸要求挺胸,即两肩向后张展,上胸部向前挺。

武术运动中,还有含胸与凹胸的说法;含胸又称舒胸、松胸,即胸部舒松含蓄,不挺、不凸;凹胸,即两肩向前拱合,胸廓向内收缩成凹状。

胸部姿态歌诀:肩节后展可挺胸,胸挺体直似劲松;沉肩含胸不憋气,两肩拱合成凹胸。

背要求直背,即背脊松竖、挺立,似有一股向上挺拉之力。

胸挺则背拔,背直则胸挺,胸挺则上体直,三者互相关连。

背部姿态歌诀:背脊直竖不曲弓,上身正直立背胸。

胸挺背立相辅成,力由脊发督脉通。

腹要求松沉、充实,并且微向内收。

腹部是所谓丹田所在地。

武术运动所接受的腹式呼吸法,特殊强调气沉丹田,并依据各种动作特点提岀提、托、聚、沉四字呼吸法。

呼吸得法与否,关系到运动技术的发挥,劲力的运发与长久;腹部的充实,不仅有助于重心稳定,而且还有益于加大爆发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武术功法肩功:主要是增进肩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加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发展臂部力量,提高上肢运动的敏捷、松长、转环能力。

主要有:压肩、绕环、抡臂。

腿功:主要发展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素质。

主要有:压腿(正压、侧压、后压、仆步压、弓步压);搬腿(正搬腿、侧搬腿、后搬腿);劈腿(竖叉、横叉);踢腿(正踢、侧踢、里合、外摆、弹腿、蹬腿、侧踹、前扫、后扫)。

腰功:是贯痛上下肢体的枢纽,是反映身法技巧的关键。

主要有:俯腰、甩腰、涮腰和下腰。

武术基本功作者:佚名转贴自: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点击数:57486 文章录入:lshb武术基本功是练习武术必须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技术技巧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基础。

基本功训练时,有一系列专门的综合性练习人体内、外各部位功能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突出了武术运动的专项要求,具有鲜明的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

基本功包括腿功、腰功、肩功和桩功等主要内容。

腿功表现的是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功夫;腰功表现的是腰部灵活性、协调控制上下肢运动的能力和身法技巧的功夫;肩功表现的是肩关节柔韧性、活动范围的大小以及力量等方面的功夫;桩功表现的是腿部力量和呼吸内息的功夫。

一、腿功(一)正压腿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左脚跟放在物体上,脚尖勾起,两腿伸直,两手扶按在左膝上,或用两手抓握左脚,然后上体立腰向前下方振压,用头顶尽量触及脚尖。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前压。

(二)侧压腿右腿支撑站立,左脚从体侧放置到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脚尖勾起,右臂上举,左掌立于胸前,两腿伸直,腰部挺立,上体向左侧下振压,振压幅度要逐渐加大,直到上体能侧倒在左腿上。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开髋立腰挺胸,上体完全侧倒。

(三)后压腿背对一定高度的物体,两手叉腰,右腿支撑站立,左腿后伸,脚背放到物体上,两腿伸直,上体向后下振压,并逐渐增大振压幅度。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头随上体后仰。

(四)仆步压腿右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左腿向左侧伸直,脚尖内扣;两手分别抓住两脚脚背,成左仆步;腰部挺直,左转前压(图5-14)。

左右仆步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直腰抬头,一腿全蹲,另一腿伸直,两脚压紧地面。

(五)正搬腿右腿伸直支撑,左腿屈膝提起,左手扶膝,右手抓住左脚,然后将左脚向前方伸出,直至膝关节挺直,左脚外侧朝前。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被搬腿的脚尖勾紧。

(六)侧搬腿左腿伸直支撑,右腿从体侧抬起,右手经右小腿内侧绕脚后抱住右脚跟,将右腿伸直,脚尖勾紧。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身体直立平稳。

(七)竖叉两腿伸直前后叉开成直线。

左腿后侧着地,脚尖上翘;右腿前侧着地,脚背扣在地上,两臂立掌侧平举。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立腰挺胸,沉髋挺膝。

(八)劈横叉两腿伸直向左右两侧又开下坐成直线,两腿内侧着地。

两臂立掌侧平举。

学练要点:髋关节完全打开,立腰挺胸。

二、腰功(一)前俯腰并步站立,两手十指交叉,直臂上举,手心向上;上体前俯,挺胸,塌腰,两手尽力触地。

再两手松开,用两手绕过双腿,抱住两脚跟部,尽量使自己的上体、脸部贴紧双腿。

学练要点:两腿挺膝伸直,上体前俯时,挺胸、塌腰、收髋。

I二)甩腰开步站立,两臂伸直前举,以腰为轴,上体做前后屈和甩腰动作,两臂也随之甩动。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腰部放松,后甩时抬头挺胸,甩腰动作紧凑而有弹性。

(三)涮腰两脚开立,略宽于肩,上体前俯,以髋关节为轴,两臂向左前下方伸出。

然后挥动两臂,随上体向前、向右、向后、再向左做翻转绕环。

左右涮腰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以腰为轴,翻转绕环圆活、和顺。

(四)下腰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臂伸直上举;腰向后弯,抬头,挺腰,双手撑地身体呈桥形。

学练要点:两脚支撑站稳,膝关节尽量挺直,腰部后弯上顶,脚跟不能离地。

三、肩功(一)压肩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两脚开立同肩宽,上体前俯,两手抓住横杆,抬头挺胸,塌腰,用力向下振压。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肩部松沉,用力震压,力点集中于肩部。

(二)单臂绕环左弓步站立,左手扶按左膝,右臂以肩为轴做直臂的顺、逆时针绕环。

两臂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臂伸直,肩放松,绕立圆。

(三)双臂绕环开步站立,以肩关节为轴,两臂分别向前和向后做直臂绕环。

顺、逆时针绕环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身体正直,臂伸直,肩放松,绕环协调和顺。

(四)两臂交叉绕环开步站立,两臂直臂上举,左臂以左肩关节为轴,向前下做顺时针绕环;同时,右臂以右肩关节为轴,向后下做逆时针绕环。

两臂顺、逆时针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身体正直,两臂伸直,绕环协调和顺。

二十四式太极拳口诀(动作提示)作者:老料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1570 文章录入:lshb一、起势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野马分鬃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四、搂膝拗步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

(重复三次)七、左揽雀尾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单鞭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十、云手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

(注:重复两次)十一、单鞭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于,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八、右玉女穿梭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⑨弓步推架。

十九、左玉女穿梭①后坐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推架。

二十、海底针①跟步落手,②后坐提手,⑦虚步插掌二十一、闪通臂①收脚举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二十二、搬拦捶①后坐扣脚右转摆掌,②收脚握拳,③垫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拦掌,⑥弓步打拳。

二十三、如封似闭①穿臂翻掌,②后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二十四、十字手、收势①后坐扣脚,②右转撇脚分手,③移重心扣脚划弧,④收脚合抱,⑤旋臂分手,⑥下落收势。

手型、手法作者:佚名转贴自: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点击数:7477 文章录入:lshb (一)手型1.拳:四指并拢握紧,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

学练要点:拳握紧,拳面平,腕平直。

2.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学练要点:掌面直立后翘,四指并紧。

3.勾:屈腕,五指的第一指节捏拢,在一起。

学练要点:五指捏紧,腕关节用力回屈。

(二)手法1.冲拳:开步站立,拳心向上,两拳抱于腰间。

右拳从腰间向前猛力冲出,转腰,顺肩,右拳向前内旋冲出,力达拳面。

拳心向下称为平冲拳,拳眼向上称为立冲拳。

两拳交替练习。

学练要点: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和前臂内旋动作。

2.推掌:开步站立,两拳拳心向上抱于腰间。

右拳变掌,前臂内旋向前立掌推出,力达掌根。

两掌交替进行。

先屈肘,掌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的第二指节上。

学练要点:挺胸、收腹、直腰;出掌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沉腕动作。

3.亮掌:开步站立,两拳拳心向上抱于腰间。

右拳变掌,经体侧向右、向上划弧,举至头部右前方时,抖腕亮掌,臂成弧形,掌心朝上。

眼睛始终随右手动作转动,抖腕亮掌时,转头注视左方。

两掌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抖腕、亮掌与转头动作要同时完成。

4.架拳:开步站立,两拳拳心朝上,抱于腰间。

右拳沿下、左、上的顺序方向经头前向右上方划弧架起,拳眼向下,转头双眼注视左方。

两拳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松肩,肘微屈,前臂内旋。

长拳的源流、技法作者:彬彬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542 文章录入:lshb长拳源流、技法一. 长拳源流长拳是根据传统的查拳、华拳长拳源流、炮拳、洪拳、弹腿、少林等拳种的风格特点,综合整理创编的。

它主要有各种适应普及的初级、中级套路,以及适应竞赛的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

它即适合基础武术训练,又适合于进行竞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其共同特点是: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多起伏转折。

在技术上强调长击快打,主动出击,以快制慢,以刚为主。

“长拳”一词,最早记载于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中:“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长拳。

”长拳内容包括基本功、单练套路、对练套路。

其中,对练套路又分为:(一)规定套路:国家体委统一制定,分为甲组、乙组。

每组均有刀、枪、剑、棍、拳五种套路,每个套路是由不同难度和数量的规定动作组成。

(二)自选套路:为了适应竞赛和提高的需要,武术竞赛规则规定对自选套路的动作数量、组别、规格、完成时间等都有统一要求。

如:内容至少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步)五种步型和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不同组别的腿法、平衡、跳跃等动作;完成套路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

长拳套路运动在动作结构、布局和难度、速度、腾空跳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长拳类的套路(包括器械)都成了武术竞赛的主要内容。

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对长拳运动的训练又做了明确规定,强调动作规格化、注重功力和加强攻防意识,提出了“高、难、美、新”的发展方向。

使长拳运动成为人民喜爱的一个拳种,并逐步走向国际体坛。

二.基本技法(一)手要快捷长拳的手法,须“拳如流星”,要快速、敏捷、有力。

它不仅要求在拳、臂挥舞时如此,也要求在掌、腕的细小动作中如此。

上肢动作要达到“拳如流星”这种要求,在练习时就要松肩活肘,使关节运动力求松活顺畅,这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声夺人。

(二)眼要明锐长拳的眼法,须“眼似电”,要明快,锐利。

在长拳运动中,讲究“眼随手动,目随势注”。

所以眼法在长拳运动中不是单独活动的。

这种眼到手到的眼法变化,不仅和手法有密切的关系,也和颈部的活动有关。

随着眼法的左顾右盼,上瞻下视,颈部的灵活及转头变脸的快速运动也是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