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梦、秋天的况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思想脉络: 本文思想脉络:
• 文章伊始,写“我”独坐黄昏,雪茄在手,宁静惬 意的氛围中,思绪如烟,飘忽荡漾开来。暗指人一旦 与“大千世界”相浮沉,亦即面对现实世界,则其情 绪的内涵,恐怕就不尽是轻松、自由了,故只有“情 绪的况味”可以捕捉。从这很“虚”的一笔,也不难 觉察出其间蕴藏着的压抑、忧郁及悲凉,所谓意在言 外者也。当然,这种情绪只不过略一闪露,旋即收回。 重点还是在艰难时世中捕捉自然的况味,以求得人生 意义的启迪。
秋的文化传统: 秋的文化传统:
• 综上:与一切自然景色和物象一样,“秋” 所给人的印象、感触,或者说,人所感兴趣 的那个“秋”,无论“悲秋”还是“喜秋”, 其实都是人的“心象”、“心证”——心境 不同,笔下景色之味亦自不同。正所谓“一 切景语皆情语”也。由自然景物之改换,牵 连至身心变化,及于人生之叹,古今文人, 可谓千秋同慨。了解这个传统,对体味本文, 颇有益处。 。
秋之“正面”意象: 秋之“正面”意象:
秋风送爽、金风玉露、秋高气和、 秋风送爽、金风玉露、秋高气和、春华秋实 •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李白说:“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山将落日去, 李白说 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山将落日去, 水与晴空宜。 水与晴空宜。” • 杨万里云:“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杨万里云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 孟浩然道:“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道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以上均写因秋景而引起美好的感受。 以上均写因秋景而引起美好的感受。
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对成熟、纯熟的秋的赞颂, 有人认为本文对成熟、纯熟的秋的赞颂,暗含了一种反潮流 的意味。 的意味。 • 五四”以来,随着进化论的流行, 新青年” 五四”以来,随着进化论的流行,“新青年”成为新的时代 形象,青年总胜过老年,青年代表着希望、进取、革新、开创、 形象,青年总胜过老年,青年代表着希望、进取、革新、开创、 未来等正面赋值。 未来等正面赋值。 • 林语堂当年“凌厉浮躁” 与鲁迅一道,讽刺军阀, 林语堂当年“凌厉浮躁”,与鲁迅一道,讽刺军阀,讥讽 “正人君子”,不正是青年的行径吗?青年的象征是早晨、太 正人君子” 不正是青年的行径吗?青年的象征是早晨、 朝露、晨光、春天、朝霞……虽经“五四”的“退潮”, 虽经“ 退潮” 阳、朝露、晨光、春天、朝霞 虽经 五四” 笃信进化论的鲁迅业已反思,独尊青年的社会风气已趋淡化, 笃信进化论的鲁迅业已反思,独尊青年的社会风气已趋淡化, 但这潮流的流风余韵尚在。故已人入中年的林语堂辈, 但这潮流的流风余韵尚在。故已人入中年的林语堂辈,对这 “新青年”备受推崇的流风有所反思或意在反拨,也未可知。 新青年”备受推崇的流风有所反思或意在反拨,也未可知。 有人说有,有人言无,则属见仁见智了。 有人说有,有人言无,则属见仁见智了。 •
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想脉络: 本文思想脉络:
• 接着,连用一系列喻指 来象征、描摹、铺陈和渲染秋天的意味。 喻指, 接着,连用一系列喻指,来象征、描摹、铺陈和渲染秋天的意味。 • 用来作喻的事物,有雪茄、鸦片、老字典、旧书桌,有熏黑的招牌、苍劲 用来作喻的事物,有雪茄、鸦片、老字典、旧书桌,有熏黑的招牌、 作喻的事物 的书法,甚至熏黑陶锅慢火炖肉的徐吟,乃至成熟女性的风韵。比喻多方。 的书法,甚至熏黑陶锅慢火炖肉的徐吟,乃至成熟女性的风韵。比喻多方。 • 这种择选三五物事,勾勒景象,烘托氛围的手法,是作者的“拿手戏”。 这种择选三五物事,勾勒景象,烘托氛围的手法,是作者的“拿手戏” • 如,写读书佳境则云:“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 读书佳境则云 则云: 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 野外读离骚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 野外读离骚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 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籍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 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籍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 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 读书的艺术》 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读书的艺术》) • 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则云 则云: 换上便服,带一渔竿,携一本《 写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则云:“换上便服,带一渔竿,携一本《醒世姻 一本《七侠五义》 一本《海上花》 此外行杖一枝,雪茄五盒, 缘》,一本《七侠五义》,一本《海上花》,此外行杖一枝,雪茄五盒, 到一世外桃源,暂作葛天遗民,领现在可行之乐,补平生未读之书。 到一世外桃源,暂作葛天遗民,领现在可行之乐,补平生未读之书。” 我个人的梦》 (《我个人的梦》) • 作者写作特色:十分善于营造一种气氛,就像熟练的画家一样,随手抓来 作者写作特色:十分善于营造一种气氛,就像熟练的画家一样, 几件景物,略加点染,氛围全出,并引诱读者也浸润其中。 几件景物,略加点染,氛围全出,并引诱读者也浸润其中。本文于此更显 自然脱略,不露痕迹。 自然脱略,不露痕迹。 • 至此,为读者勾画了一幅宁静幽远深醇的“纯熟的秋”的图景,令人神往。 至此,为读者勾画了一幅宁静幽远深醇的“纯熟的秋”的图景,令人神往。
天才梦
一、作者是如何讲述自己的天才梦的? 找出文章中你认为精彩的比喻。 二、
秋天的况味
• 1. 本文如何传神地捕捉、传达秋之“况 本文如何传神地捕捉、传达秋之“ 味”。 • 2. 秋天的况味中昭示了怎样的人生的况味。 秋天的况味中昭示了怎样的人生的况味。
本文写到: 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 本多秋风萧瑟、 本文写到:“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本多秋风萧瑟、 风落叶、秋风残照之类悲凉、肃杀气氛的写照。 秋风落叶、秋风残照之类悲凉、肃杀气氛的写照。
本文思想脉络: 本文思想脉络:
• 接着,文章写“我”看缭烟明灭,香气漂浮,联想到缥缈、 飞浮、静寂、温暖、和煦的情调,温和、温香的感受,于是 由烟而及秋。写烟,恰好引领、烘托了“况味”的出现。作 者也觉察到自己的感觉——温香在抱、烟霞温煦,似与历来 诗文中秋的含义不符,于是乃有一番分辩。 • 毕竟是现代社会中人,作者揭示的是秋的“另一意味”: 于景物,为秋林古色;于文章,为纯熟炼达,宏毅坚实;于 各色物事,为古老、纯熟、熏黄、熟练。 • 总之,秋是代表成熟的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与 古来以秋为悲凉、以秋为肃杀的基调完全不同,而赋予秋天 以特有的“正面”意涵。
思考题思路与提示: 思考题思路与提示:
• • • • • 1. 本文起首提到“烟”,还几次提到“熏”,有何用意? 秋天的况味演示文稿1.ppt 2. 分析一下本文思路有几次转折,其间联系如何? 秋天的况味演示文稿2.ppt 3. 作为青年读者,对作者的观点是否认同?你对秋的感 受是怎样的? 秋天的况味演示文稿3.ppt

• 文章之美意:作者当时也可谓人过中年,自然 感发万端。但与欧阳修“奈何以非金石之质, 欲与草木而争荣”的人生悲感不同的是,不直 接写秋之景、秋之色,而是捕捉了“况味”这 种主观感觉来做文章。 • 人生品得的味道:夫“况味”之为物,乃目不 可睹、身不可触,只能感受和体味。它却恰合 了作者此时的需要:描述一种感觉、氛围,如 烟、如雾,如熏、如染。由此展开联想,抒发 对秋之意味的赏乐之情。
林语堂散文写作特点: 林语堂散文写作特点:
有人称为“闲话风” 絮语体” 有人称为“闲话风”、“絮语体”,有人叫 闲谈体” 它“闲谈体”。 • 总的特点:不带“文艺腔”,自然更不是说教; 总的特点:不带“文艺腔” 自然更不是说教; 也没有刻意经营、层次谨严的结构。 也没有刻意经营、层次谨严的结构。而是如同 风雨之夕,三数好友,围炉夜话,娓娓闲谈。 风雨之夕,三数好友,围炉夜话,娓娓闲谈。 其间庄谐杂陈,无所不及。自然,亲切,闲适, 其间庄谐杂陈,无所不及。自然,亲切,闲适, 语段间贯通而不着痕迹, 语段间贯通而不着痕迹,文笔散漫而未尝无伏 脉相连。 脉相连。 • 本文特点:随意婉转,旁枝斜出,而思路连绵, 本文特点:随意婉转,旁枝斜出,而思路连绵, 转折随心;一气呵成,疏徐而紧凑;从容洒脱, 转折随心;一气呵成,疏徐而紧凑;从容洒脱, 飘逸而有睿智;情调淡然,内蕴浓酽。 飘逸而有睿智;情调淡然,内蕴浓酽。 •
描写“ 之举例: 描写“秋”之举例:
• • • • • • • • • •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 华亲故》)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欧阳修之《秋声赋》: 更集中笔力,尽写秋色惨淡,秋气栗冽,秋意萧条,秋声凄切……。
秋的解读: 秋的解读:
可以明显感到,作者既是赞美秋,实际更 是在体味“正得秋而万宝成”的人生。 • 此意蕴解读有二: • 1.如果一个人没有促使生命成熟的人生历练, 也就不易感受秋的况味; • 2.如果我们不能从自然中寻到启迪,学会捕 捉和把握秋之真味,在生活中也无从体会华 丽恢奇、纯熟练达、内涵丰厚的人生境界。 •
• • • • • • • • •
中国古代诗文中,类似名句颇多, 中国古代诗文中,类似名句颇多,如: 秋日凄凄,百卉俱腓( i )。(《诗经•小雅 四月》 小雅•四月 秋日凄凄,百卉俱腓(féi,病)。(《诗经 小雅 四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屈原 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汉乐府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 。(陶渊明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李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浣溪沙》
秋的寓意与启示: 秋的寓意与启示:
• 本文感受: 本文感受 感受: • 自然的季候,也就是人生的季候;秋的况 自然的季候,也就是人生的季候; 也是人生的况味——这就是本文对读者 味,也是人生的况味 这就是本文对读者 的启示。 的启示。 • 青年往往青涩生猛,充满朝气,无所顾忌; 青年往往青涩生猛,充满朝气,无所顾忌; 而自我欣赏之余, 而自我欣赏之余,瞻望一下人生的下一个节 也不为无益。 点,也不为无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