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空瓶吞蛋》教学设计
大班科学教案《空瓶吞蛋》
![大班科学教案《空瓶吞蛋》](https://img.taocdn.com/s3/m/cbbcc13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1.png)
大班科学教案《空瓶吞蛋》一、课程背景本次科学实验是为了让大班的小朋友们了解空气的存在以及体会空气的力量。
通过观察吞进去的蛋在空瓶中的表现,小朋友们可以发现被吞进去的蛋由于空气的压力而无法被压缩。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小朋友们了解到空气是因为存在于我们周围环境中,并且空气也有其自身的物理性质。
二、实验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小朋友们将学习:1.空气的存在以及其物理性质。
2.手工制作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装置。
3.体验空气带来的力量。
三、实验器材•空瓶(2L塑料瓶)•硬壳鸡蛋•温水•火柴棒•宽口漏斗•填充材料(例如,棉花球或洋葱皮)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取一个2L的空塑料瓶,切下沿着瓶身约1/3处的横截面。
•用漏斗将填充材料放入瓶子里半满。
•将一个整鸡蛋放到容器边缘,调整位置,使其能够被容器的口完全包裹。
•将鸡蛋取出置于盘中。
2. 进行实验•将鸡蛋放在漏斗中心部位。
•slowly and carefully pour hot water into the bottle to cover the egg in the funnel. The amount of water doesn’t need to be exact, but should be enough to submerge the egg.•Wt for about 1 minute. During this time, the water heats up the r in the bottle and increases the pressure - this can be seen as steam develops inside the funnel.•在漏斗中间小心放入鸡蛋,并将其放入瓶子中。
•When the egg is at the top of the funnel, light the match and drop it into the bottle,quickly covering the mouth of the bottle with your hand.•Move the egg around and watch it fall into the bottle to be your awe-struck littlescientist’s delight!3. 实验结果在瓶子中,鸡蛋将一直呈现干毛毛虫状,无法压缩。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设计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b1fdc083c4bb4cf6ecd117.png)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2〕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努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的探究精神,能主动完成实验,专注地参与讨论,培养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并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实验材料:集气瓶、熟鸡蛋、火柴、酒精棉球、镊子、塑料水槽;小集气瓶、、水、硬纸片、吸盘6个;塑料水槽共6套。
师:大抹布,生所有材料一套。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你们是几班的?看我们班的同学多精神,你了解老师吗?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真善于观察,老师很喜欢你们,愿意和老师做朋友吗?刘谦大家熟悉吗?老师刚从他那学了两手,大家想看吗/ 〔一〕倒置水杯这是一个空玻璃杯子,这是一个纸板,我把纸板盖在杯子上,纸板会掉下来吗?〔生:会〕如果装满水,再盖上纸板倒过来,看有什么发现?一、魔术表演,提出问题。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集气瓶,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老师把鸡蛋放在集气瓶上,你看到了什么?生:看到鸡蛋被卡住了。
〔师指着瓶子说〕我有方法让这个瓶子自己把鸡蛋吞下去,你信不信?〔不信〕请你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师表演瓶吞鸡蛋你看到了什么?你来说生:我看到鸡蛋一点一点地被吞进了瓶子,好象瓶子里有一种往里吸的力量。
(请坐)师;你注意到老师是怎样做的吗?生把点燃的棉球放进瓶内.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鸡蛋为什么会掉进集气瓶里。
这是你的看法,你们有没有其它看法?师: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为什么把点燃的棉球放进瓶内瓶就把鸡蛋给吞进去了呢?这里面一定有秘密——这节课我就来探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瓶吞鸡蛋的秘密〕二、猜测原因其实不管是水杯能倒置还是瓶子把鸡蛋吞下去了,都有一定的秘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生:我猜可能和空气有关。
大班科学活动空瓶吞蛋教案 (2)
![大班科学活动空瓶吞蛋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8b50be3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8.png)
大班科学活动空瓶吞蛋教案
活动目的
通过这个科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系统,并了解人体的器官如何协同工作完成消化过程。
活动准备
教师需要准备的材料
•空瓶若干
•鸡蛋数个
•水
•胃口欠佳的化学材料
•手套
学生需要准备的材料
•长箫若干
•头盔一顶
•胡桃板一块
•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第一步:引入
教师先跟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人类的消化系统,说明消化过程的奥秘和机理。
顺便让同学们感受一下自己的口腔里的唾液、食道中的食物,让同学们感受到食物通过口腔、食道、胃等消化器官从而被消化吸收。
第二步:实验
1.教师首先要向同学们演示如何把一个鸡蛋完整地放进一个瓶子里。
2.然后,教师向同学展示如何用这种技术空瓶吞蛋。
3.教师让同学们尝试这个技巧,并向他们解释原理:由于空气被抽出瓶子,气压使蛋变得比瓶子小,并轻松地被吞到瓶子里。
第三步:学习人体消化系统
1.教师向同学们介绍人体消化系统。
让同学们看一张人体消化系统的图表,并解释每个器官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2.分配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块胡桃板、一个长箫、一顶头盔。
让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角色,一名学生扮演口腔,一名学生扮演食道,一名学生扮演胃等。
他们需要在小组里协同工作,模拟人体消化过程。
3.最后,让学生结合活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展示海报,介绍关于人体消化系统。
教学效果
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能够有效学习人体消化系统,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的器官如何协同工作完成消化过程;同时,帮助同学们提高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小学科学_《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891f9d6d0d233d4b14e6966.png)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案设计(一)魔术导入,设疑激趣课前演示瓶吞鸡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二)设计实验,猜想假设猜想:瓶子能吞下鸡蛋,有可能和什么有关?假设:难道空气有力量?生设计实验方案。
讨论实验方案。
1、生做“硬纸板覆杯实验”出示实验提示。
生做实验,师指导。
3个组汇报。
师小结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2、生做注射器实验先用手堵住针管口,再拿开手指,拉动活塞,体会手的感觉。
3、教师做瓶子吸水实验(三)交流汇报,得出结论播放大气压力视频。
板书“大气压力”。
揭示瓶吞鸡蛋的秘密。
和学生玩吸盘游戏。
讲马德堡半球的故事。
(四)学以致用,拓展提高1、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大气压力?为什么房子不会倒?2、你能想出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吗?(五)总结升华,课后作业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课后想办法让瓶子把鸡蛋吐出来。
学情分析通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空气方面的知识。
而对于瓶吞鸡蛋的现象,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或者在书中看到过,或者在网络、电视上了解过,但是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对瓶“吞”鸡蛋的现象,理解地还不是那么明确。
而且多数学生对瓶“吞”鸡蛋有误解,认为是瓶子吸进去的,还有的认为是鸡蛋变形自己掉进去的。
在这个点的基础上,希望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可以通过本课的教学转变学生的错误观念。
效果分析整体而言,这节课的效果还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问题引入鲜活,图片增加了科学课堂的美感,也给新课程的课堂赋予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卷入科学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轻松获取了知识,课堂充满了乐趣。
启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二、教学思路十分清晰,认识活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学生知道了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在以后的实验中就会注意。
通过预测-实验-发现-得出结论一系列的研究过程,教师通过一个个的小实验环环相扣、逐步引导,把本节课的知识点落实了。
让学生明白不能完全凭眼睛看,而应有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瓶吞蛋》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瓶吞蛋》](https://img.taocdn.com/s3/m/46a205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7.png)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瓶吞蛋》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2.了解物体的浮力原理;3.探究空气的压力和物体的形状之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实验材料:空瓶、鸡蛋、水2.实验过程:–首先,把瓶子装满水,然后放入一个鸡蛋,你会发现鸡蛋会浮起来;–接着,你可以轻轻按压鸡蛋,使其完全沉下,然后再松手,鸡蛋会再次浮起来。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学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空瓶吞蛋》;2.引出实验问题,让学生尝试回答:“为什么鸡蛋能够浮在水中?”;3.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开始进行实验。
第二步:实验操作1.给每个小组分配实验器材,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流程,重点强调实验安全问题;2.学生尝试操作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如如何让鸡蛋完全沉下等;3.老师可以将实验操作流程呈现在投影屏幕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三步:实验结果观察1.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记录;2.询问学生关于实验结果的一系列问题,如:鸡蛋为什么能够浮起来?如何才能让鸡蛋完全沉下等;3.整理学生发现的问题,然后引出如何让空瓶吞下鸡蛋的问题。
第四步:探究空瓶吞蛋1.分析孩子们的疑问,让学生猜想如何让鸡蛋被空瓶吞下;2.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尝试将鸡蛋完全沉下后将空瓶压在水面上,形状如何影响到了鸡蛋的浮力;3.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孩子们发现的原理和规律。
第五步:总结教学1.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在实验中发现的原理和规律应用到生活中;3.教师总结本节课教学要点和难点,并激励学生继续探索。
教学评估1.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理解本节课的实验原理;2.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与讨论,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3.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评估他们的综合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理解较好,并能够较好地合作,完成本次实验探究。
瓶子吞鸡蛋实验教学设计
![瓶子吞鸡蛋实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5418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6.png)
瓶子吞鸡蛋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压强和压力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水压力和大气压力对物体的影响。
2. 技能目标:学习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比较和实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实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空瓶子、鸡蛋、橡皮管、水杯、水。
2. 实验工具:尺子、称量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师生对话,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瓶子吞鸡蛋这个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我们将通过进行瓶子吞鸡蛋的实验,了解压强和压力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观察水压力和大气压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操作(40分钟):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2-4人。
每个小组分配一瓶子、一个鸡蛋、橡皮管和一杯水。
4. 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将瓶子倒置,将鸡蛋放入瓶口上方。
b. 用橡皮管连接水杯和瓶子。
c. 慢慢将水倒入水杯中,观察鸡蛋是否被吞进瓶子内。
d.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
5.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20分钟):6. 整理学生观察记录,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7. 师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鸡蛋会被吞进瓶子?是什么力量使得这个现象发生?”8. 教师解释大气压力和水压力对物体的作用原理,概念的定义,压强和压力的关系。
9. 引导学生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解释做出对应。
拓展应用(15分钟):10.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果将瓶子口涂上润滑油,鸡蛋是否还能被吞入瓶内?”11.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实验经验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12. 教师辅导和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设计实验验证他们的想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13. 学生观察实验的结果,总结并给出解释。
小学科学《瓶“吞”鸡蛋的秘密》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瓶“吞”鸡蛋的秘密》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6f160b8e9951e79b89279c.png)
瓶“吞”鸡蛋的秘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能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教学难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玻璃杯、硬纸板、吸盘、火柴、熟鸡蛋、广口瓶、吸管、注射器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引入课题老师: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见过这种东西吗?(教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吸盘》)(学生回答:见过。
)老师:大家都见过这种吸盘式挂钩。
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能牢牢地粘在墙上或其他地方吗?(学生回答)老师:这里面到底蕴涵着什么秘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其中蕴含的科学《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猜测瓶“吞”鸡蛋的秘密老师:(教师演示瓶吞鸡蛋)广口瓶之所以能把鸡蛋吞下去,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回答:我认为可能跟燃烧的纸有关,因为老师把燃烧的纸投进瓶子后,鸡蛋才被吸进去的。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我补充一点,纸的燃烧把瓶子里的氧气用完了,所以我觉得可能跟空气有关。
老师:刚才同学们对瓶吞鸡蛋做出了自己的猜想,到底是不是和空气有关?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这种本领。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
(广口瓶、纸片,滴管、注射器、水槽。
)制定实验计划:实验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先不要动桌子上的实验材料。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呢?。
学生:(1)我想在杯子里装满水,压上硬纸片,然后倒过来,看看纸片和水会不会掉下来。
(2)我打算用注射器吸水,把活塞向外一拉,看看吸到的水会不会流下来。
老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方法,那么在实验之前,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学生:(1)不要把水洒在别人衣服上。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瓶吞蛋》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瓶吞蛋》](https://img.taocdn.com/s3/m/21770c2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d.png)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瓶吞蛋》一、准备材料:塑料瓶、生鸡蛋、热水、盐、冰二、教学目标:1.能够展示空气的性质:空气有体积、有重量、可以压缩。
2.能够探究水的性质:水可以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
3.能够探究气体的性质:气体没有形状、没有体积、可以扩散。
三、教学步骤:1.展示塑料瓶(1)老师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它是透明的?(2)学生回答:这是塑料瓶,是透明的因为它不会吸收光。
2.塑料瓶和生鸡蛋(1)老师说:你们知道吗?空气也有体积和重量。
(2)老师拿起一个塑料瓶并问:现在这个瓶子里面有什么?(3)学生回答:什么也没有。
(4)老师放入一个生鸡蛋并问:这时瓶子里面有什么了?(5)学生回答:有鸡蛋和空气。
(6)老师说:现在我们把鸡蛋拿出来,瓶子里面只有空气了,但瓶子看上去依然很饱满。
这是为什么呢?(7)学生回答:因为空气有体积。
(8)老师补充:对,空气有体积,所以它占据了瓶子的一部分空间。
3. 热水和盐(1)老师问:现在我们把盐加入瓶子里,会发生什么?(2)学生回答:盐会溶解在水里。
(3)老师说:那我们现在加入一些热水,会发生什么?(4)学生回答:水体积会变大。
(5)老师问:如果我们再加入一些冰,会发生什么?(6)学生回答:水的温度会降低。
(7)老师引导: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水的性质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溶解一些物质。
4. 空瓶吞蛋(1)老师挑选一位同学,让他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空瓶内,以确保鸡蛋不能转动或移动。
(2)老师让另一名同学倒入一些热水到瓶子里。
(3)尝试一下,如果鸡蛋还没完全被浸泡在水中,那么可以再多加一些热水。
(4)老师让同学在瓶口上打入一些空气,然后立即将瓶子盖好。
(5)老师鼓励同学:现在你可以拿起瓶子并倒过来。
(6)老师指导:用手扶住鸡蛋,慢慢旋转瓶子。
(7)结果:鸡蛋被吞到了瓶子里!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于空气的性质、水的性质、盐、热水和冰的作用、气体的性质等方面有了很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瓶“吞”鸡蛋的秘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
![《瓶“吞”鸡蛋的秘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https://img.taocdn.com/s3/m/d83ba48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d.png)
《瓶“吞”鸡蛋的秘密》导学案一、导入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看似难以想象的现象,比如有人可以将鸡蛋放入瓶中而不破。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奇奥的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目标1. 了解鸡蛋在瓶口处不破的原因。
2. 探究气压对鸡蛋放入瓶中的影响。
3. 进修如何在家中复现这个实验。
三、探究过程1. 实验材料:一个空鸡蛋、一个有瓶口的玻璃瓶、火柴或蜡烛。
2. 实验步骤:a. 将火柴或蜡烛点燃,放入玻璃瓶中,让火焰燃烧一会儿。
b. 将鸡蛋轻轻放在瓶口上,等待一会儿。
c. 观察鸡蛋是否被吸入瓶中。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当火焰燃烧时,瓶内的气体被加热膨胀,使得瓶内的压力增大。
而当鸡蛋放在瓶口上时,瓶内的气体冷却时收缩,导致瓶内的气压下落。
这种气压差使得鸡蛋可以被吸入瓶中,而不会破裂。
五、实验延伸1. 尝试不同大小的瓶子,观察鸡蛋是否能够被吸入。
2. 应用不同的加热源,比如电磁炉或者煤气灶,观察实验结果是否有变化。
3. 尝试在鸡蛋上涂上一层薄薄的油脂,观察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气压对物体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理解一些看似奇奥的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七、作业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1. 为什么鸡蛋在瓶口处不会破裂?2. 实验中气压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3. 你觉得这个实验有什么其他可以尝试的变化或延伸?八、拓展阅读如果同砚们对这个实验感兴趣,可以尝试在网上搜索更多与气压有关的实验,比如“吸气球”、“水上火”等实验,进一步了解气压的奇异的地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瓶吞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瓶吞蛋](https://img.taocdn.com/s3/m/00ac47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3.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瓶吞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在真空状态下物体会怎样运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透明的玻璃瓶子2.一枚生鸡蛋3.华氏温度计4.煮沸的水5.温水6.架子或底座7.塑料袋8.手套9.幼儿科学日志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将一个玻璃瓶子放在桌上,并询问幼儿:“你们知道在瓶子中同时放入一个鸡蛋和一些空气时,会发生什么吗?”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
2.实验(20分钟)步骤:a.将一枚生鸡蛋放入玻璃瓶中,确保鸡蛋完全进入瓶内。
b.在华氏温度计上标记当前室温。
c.将煮沸的水倒入瓶子中,约填满一半。
d.立即将塑料袋放在瓶子的口上,并快速将瓶子倒置过来。
e.将瓶子放在底座上,等待几分钟。
f.缓慢拉下塑料袋,观察鸡蛋是否被瓶子吞进去。
3.观察和讨论(20分钟)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表观察结果和思考:“为什么在加热的瓶子中鸡蛋会被吸进去?”4.解释(10分钟)5.总结(10分钟)回顾实验步骤和结果,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的结论,并询问他们是否喜欢这个实验。
6.展示和分享(10分钟)邀请幼儿将这个实验的结果和他们的观察记录分享给其他班级或家长。
四、教学延伸:1.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温度水和瓶子尺寸,观察是否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
2.鼓励幼儿思考其他能够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的实验或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引导幼儿绘制实验结果的图示,并写下他们的观察和想法。
这将有助于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瓶吞蛋》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瓶吞蛋》](https://img.taocdn.com/s3/m/2cd183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e.png)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瓶吞蛋》教案:空瓶吞蛋教学目标:1.了解压力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
2.理解压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以及物体对外界施加压力的原理。
3.能够在实验中观察压力对物体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压力与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之间的关系。
教材与资源:1.教材:《自然》课本第六册第五单元《力的作用》。
2.实验器材:空饮料瓶、硬币、蛋、塑料袋、橡皮筋、水、书籍等。
3.教学投影仪。
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呈现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一只空饮料瓶里面能够吞下一个鸡蛋的现象,并向学生讨论这背后的原理和可能的科学解释。
步骤二:实验探究1.将空饮料瓶塞上蛋,然后用橡皮筋将瓶口封住。
2.用一个硬币将书籍上的一页夹住,把刚才封好的瓶子放在硬币上。
3.请一名学生慢慢移开手支撑的硬币,观察瓶子是否吞噬蛋。
4.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考虑可能的解释。
步骤三:概念讲解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我们用手掌按在一张桌子上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力,这种力能够对我们的手掌施加压力,让我们感到不适。
将这种感受称为“压力”。
2.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现象,解释为何空饮料瓶能够吞噬鸡蛋。
提示学生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内容,即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3.引导学生理解:当我们用手把瓶子封口时,我们施加了一个向内的力,这意味着瓶子也会向外施加一个同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这个作用力会使瓶子的内部压力增加,同时也会对蛋施加压力。
当硬币被拿开的时候,蛋就会受到瓶子内部的压力挤压,从而被吞入瓶子内部。
步骤四:展示和讨论1.请学生根据第二步实验的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移开硬币时,蛋会被吞噬进空瓶?- 在移开硬币的过程中,硬币受到的力有什么特点?2.讨论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与压力的关系。
提示学生思考:在实验中瓶子对蛋施加的压力与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有什么关联?步骤五:小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大班科学空瓶吞蛋教案
![大班科学空瓶吞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cccca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4.png)
大班科学空瓶吞蛋教案1.大班科学空瓶吞蛋教案设计意图:热胀冷缩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但幼儿对这一现象还缺乏感知,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猜测、寻找、自我探索以及运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在动中学习、趣中思考、奇中发现、乐中获取。
初步感知、理解"空瓶吞蛋"这个有趣实验中所蕴含的热胀冷缩、压强的原理,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目标:1.积极探索空瓶吞蛋的方法,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
2.观察实验的规律,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大胆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能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秘密。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空瓶吞蛋》。
2、煮熟了的鹌鹑蛋若干、饮料瓶、足量的热水活动过程:(一)、出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的兴趣课件展示两个蛋宝宝玩。
一个在瓶口很小的瓶子里欢快地跳舞。
另一个也想到瓶子里找他的朋友一起跳舞,可是它太大,而瓶口太小,怎么也进不去,怎么办?引导幼儿大胆设想。
(2)老师用空瓶演示吞下鸡蛋的完整过程,幼儿仔细观察。
1.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2.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
3、展示多媒体课件并归纳总结原理:瓶身加热使空气宝宝变胖→用蛋堵住瓶口不让空气宝宝跑掉→当瓶身冷了后,空气宝宝变瘦,外面的空气宝宝又想再进来→蛋被挤进瓶里了。
(3)幼儿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实验前,老师强调了具体的实验规则,要求孩子们按照规则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引导儿童向同伴和老师诉说自己的感受,并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操作过程。
(四)拓展思维,提出新的挑战――思考如何从瓶里取出蛋。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让蛋宝宝都进到瓶子里了,但这个蛋宝宝太调皮了,它现在呀又想出来了,你们怎么办呢?"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出不同的方法。
(如:再用热水烫;挤压瓶身。
)2.大班科学悬浮的蛋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探究清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起伏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变化。
瓶子吞蛋教学设计
![瓶子吞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2b07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0.png)
瓶子吞蛋教学设计瓶子吞蛋是一种著名的物理科学实验,用于展示空气压力的原理。
在实验中,一个硬币被放置在一个中空的瓶子口上,然后瓶子在倒立的状态下被放入温水中,观察到硬币自动被吸入瓶内。
这个现象被称为"瓶子吞蛋"。
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材料:- 温水- 玻璃瓶- 硬币2. 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实验目的和所要观察到的现象,即硬币被吸入瓶内的原理。
3. 让学生观察硬币和瓶子,并问他们硬币是如何进入瓶子的。
引导学生思考,提醒学生要留意瓶口的形状和硬币的直径。
4. 让学生单独或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学生都需要一瓶和一个硬币。
5. 学生需要将瓶子倒置,将硬币放在瓶口上。
确保硬币大小适合瓶口,不要太小或太大,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6. 给学生一些时间观察硬币和瓶子的位置,并预测会发生什么。
7. 将温水倒入一个容器中,并放置在适当的实验台或桌子上,确保学生安全。
8. 学生需要慢慢将装有硬币的瓶子放入温水中,确保瓶子完全倒置,瓶口朝下。
9. 学生观察并记录下硬币的行为。
他们应该看到硬币被吸入瓶内,即被"吞进去"。
10.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瓶内是否有气泡,来解释实验现象。
请他们考虑以下问题:温水加热了空气,空气膨胀,空气压力增加,从而将硬币吸入瓶内。
1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原理,并进行一些概念的讲解,例如空气压力和温度的关系。
12. 最后,学生可以尝试改变一些实验变量,例如温水的温度、瓶子的材质等,看看是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通过进行瓶子吞蛋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和理解空气压力的原理。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加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这个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总结:瓶子吞蛋实验适合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的物理课堂。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学到更多关于空气压力的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瓶吞蛋》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瓶吞蛋》](https://img.taocdn.com/s3/m/c65df1f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e.png)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瓶吞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蛋的结构及其特点,了解空气在物体中的存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空瓶、生鸡蛋、空心吸管、碗、手纸等。
•学生准备: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站立座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以引入问题的方式,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空瓶吞蛋这个实验呢?我们今天就来通过这个实验,一起探究其中的科学原理。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实验环节(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空瓶,并询问学生瓶子是什么材质制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生鸡蛋,并询问学生蛋的结构以及蛋壳有什么特点。
•将生鸡蛋放在空瓶上方,让学生观察蛋在瓶子上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
•让学生自由提问并发表自己对这个实验的猜想。
•教师解释蛋在瓶子上方无法掉下来的原因是因为空瓶内的空气被火烧掉后,形成的低压区域,外面的空气的高压将蛋推了进去。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理解的这个现象。
3. 实验展示(30分钟)•学生依照教师示范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可以自己通过调整实验条件(如改变瓶子的大小,改变鸡蛋的大小等),观察现象,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各自的观察结果和得出的结论。
4. 结果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结论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5. 小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什么是空气?蛋为什么会被吸入瓶子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展示其他与空气有关的实验,如吸水、潜水等,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空气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培养了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案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34e3f20242a8956bece420.png)
瓶吞鸡蛋的秘密教学设计信合小学孟小康课前准备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谜底:空气一、教学目标:1、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发明,关注与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二、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魔术表演、导入新课1,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魔术:瓶吞鸡蛋(板书:瓶吞鸡蛋)2、介绍实验:这是一个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鸡蛋,现在老师把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同学们看到什么了?3、生:4、师:哪位同学来把鸡蛋按一按,看能不能按进去?5、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把鸡蛋按到瓶子里,现在老师通过小魔术表演瓶吞鸡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师操作6、师:你看到了什么?7、生:8、师:牛顿说:看到这种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9、生:10、总结: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老师把燃烧的纸条放到瓶子里,瓶子就把鸡蛋给吞了下去呢?这里面到底蕴含着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的秘密)二、猜想瓶吞鸡蛋的秘密1、师:请同学们猜一猜瓶子能把鸡蛋吞了下去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2、生:3、师:刚才同学们对瓶吞鸡蛋做出了自己的猜想,到底是不是和同学们说的那样与空气有关?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这种本领。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
三、探究瓶“吞”鸡蛋的秘密(一)、制定实验计划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证明空气空气是不是具有一种力量?2、生在小组中讨论3、讨论问题完毕,全班交流问题4、生:1 2 35、师评价。
同学们相处这么多新颖、独特的玩法老师觉得同学们个个都是最棒的。
在实验之前老师给同学们提出几点实验要求。
(出示幻灯片,温馨提示)(二)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三)汇报实验成果1、倾听时最好的学习方法,一个小组在汇报时,其他小组认真倾听。
大班科学活动空瓶吞蛋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空瓶吞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9ecf3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e.png)
大班科学活动空瓶吞蛋教案背景此次活动是为了让大班的孩子们通过实验,学习到关于空气和压力的基础概念。
同时,也让孩子们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材准备•一套实验用具,包括:塑料瓶、鸡蛋、吸管、水桶•一份实验记录表,让孩子们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实验步骤步骤一:制作空瓶1.取一个干净的塑料瓶,将底部的圆柱形切去。
2.使用针或小刀在底部打几个小洞,避免压力过大。
3.将吸管的一端插入空瓶底部的小孔中,用胶带固定。
步骤二:放入鸡蛋1.将新鲜的鸡蛋轻轻地放入空瓶中。
2.拿起水桶,将吸管放入水中,使鸡蛋浸泡其中。
步骤三:准备开始实验1.让孩子们看看鸡蛋悬浮在水面上的情况,并让他们尝试预测会发生什么。
2.让孩子们借助实验记录表,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预测结果。
步骤四:发生实验1.让孩子们一起用力吸起吸管中的水,在鸡蛋下方形成一个真空环境。
2.随着持续吸管中吸入空气,鸡蛋开始进入空瓶内。
3.孩子们会在惊叹声中看到鸡蛋完全进入空瓶后,吸管中的水也跟随着进入空瓶。
步骤五:记录实验结果1.让孩子们使用实验记录表,记录整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分析实验结果,并使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鸡蛋为什么能被吸进空瓶中。
3.提醒孩子们保护环境,鼓励在家中使用再利用塑料瓶的方法,保护环境。
实验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孩子们能:•了解空气压力的影响,发现空气的弹性和物体受力平衡的关系。
•探究鸡蛋进入塑料瓶内的原理和科学原理,学习到新的科学名词和概念。
•培养孩子们观察、实验、记录、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帮助孩子们树立环保意识,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环境污染。
注意事项•孩子们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所有的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禁止尝试任何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危害的创意操作。
•本次实验中使用的塑料瓶需要清洗干净,并且可以用于其他的再利用活动中。
•鸡蛋为易碎品,要小心移动,并避免跌落或摔碎。
•本次实验为示范活动,不建议家长在家进行尝试,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大班科学教案:空瓶吞蛋
![大班科学教案:空瓶吞蛋](https://img.taocdn.com/s3/m/d0a74c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6.png)
大班科学教案:空瓶吞蛋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通过一个神奇的科学实验——空瓶吞蛋,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感知到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并感知大气压的存在,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空瓶吞蛋的原理。
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的概念,重点是让他们通过实验操作,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为了进行这个活动,我准备了玻璃瓶、鸡蛋、盐、以及用于搅拌的筷子。
我会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玻璃瓶、一个鸡蛋,让他们尝试把鸡蛋放入瓶中。
孩子们会发现,鸡蛋无法放入瓶中。
然后,我会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鸡蛋会被吞入瓶中。
我会让孩子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
活动重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空瓶吞蛋的原理。
通过这个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个活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孩子们关注和理解。
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的概念是这个活动的重点。
大气压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孩子们可能不容易直观地理解。
因此,我选择了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让孩子们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当瓶子里的空气被排出时,鸡蛋就会被压入瓶中。
这个现象能够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空瓶吞蛋的原理是这个活动的难点。
虽然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感知到大气压的存在,但他们可能不容易用语言来表达这个现象。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这个现象。
我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解释,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关注和理解这些重点和难点,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并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感知到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空瓶吞蛋》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热胀冷缩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但幼儿对这一现象还缺乏感知,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猜测、寻找、自我探索以及运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在动中学习、趣中思考、奇中发现、乐中获取。
初步感知、理解“空瓶吞蛋”这个有趣实验中所蕴含的热胀冷缩、压强的原理,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空瓶吞蛋的方法,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
2、遵守实验的规则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
过程和发现。
3、能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科学小秘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空瓶吞蛋》。
2、煮熟了的鹌鹑蛋若干、饮料瓶、足量的热水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的兴趣
课件展示两个蛋宝宝玩。
一个在瓶口很小的瓶子里欢快地跳舞。
另一个也想到瓶子里找他的朋友一起跳舞,可是它太大,而瓶口太小,怎么也进不去,怎么办?
引导幼儿大胆设想。
(二)、老师演示空瓶吞蛋完整过程,幼儿仔细观察。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实验现象。
2、引导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实验过程。
3、展示多媒体课件并归纳总结原理:
瓶身加热使空气宝宝变胖→用蛋堵住瓶口不让空气宝宝跑掉→当瓶身冷了后,空气宝宝变瘦,外面的空气宝宝又想再进来→蛋被挤进瓶里了。
(三)、幼儿动手操作并交流分享。
实验前,老师强调具体的实验规则,并要求幼儿按规则进行试验。
实验中,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受讲给同伴、教师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及操作过程。
(四)拓展思维,提出新的挑战――思考如何从瓶里取出蛋。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让蛋宝宝都进到瓶子里了,但这个蛋宝宝太调皮了,它现在呀又想出来了,你们怎么办呢?”
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出不同的方法。
(如:再用热水烫;挤压瓶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