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单元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课⽂教学设计陈志琴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取材独特而广泛,以少年的视角观察世间百态。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作品,它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应注重对课文整体思路的分析和整理。
本单元要求教师带领学生们学习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理解小说的主题。
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
2.学情分析心理特点: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以让他们了解必要的人与人之间可能存在的利害关系能够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
除此以外,学习本文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能力:九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好,对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能较好把握,但由于缺少社会经历,对于小说主题的理解能力一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向潜在发展水平迈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小说的主题理解能力和情感感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采用圈点批注、抓关键词等手法,理清小说情节,感受小说情节设置的巧妙。
2.通过解读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
(重点)3.通过对小说揭露的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难点)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开放的导入时政引入,引起兴趣(2分钟)(出示第1——2张PPT)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周边,还有资本主义国家,比如美国,他们一直倡导资本主义社会比社会主义社会优越,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今天就从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看一看资产阶级社会人与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认真听老师导入,调整上课的状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小说,作者通过讲述主人公菲利普夫妇与于勒叔叔之间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象。
本文主要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叔叔的态度变化展开,从而让读者思考亲情、人性的真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究文章主题,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寓意。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文中一些社会背景、习俗的了解,以及对于勒叔叔这个角色的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掌握主要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的伟大,理解人性的复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叔叔态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背后的社会原因。
2.难点: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分析文章主题,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亲情的真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叔叔态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背后的社会原因。
4.深入剖析: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分析文章主题。
5.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于亲情的认识,体会亲情的伟大。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的价值观。
我的叔叔于勒-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于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小说集《羊脂球》,于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说单元部分。
单元编写要求为“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
同时,小说教学属于阅读教学板块。
新课标义务教育第四学段的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一、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三、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综上所述,《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要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小说内容及主题的把握。
这是在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
这篇小说写的是法国西北部哈佛尔海港达佛朗司家的一个故事。
这一家老兄弟两个,哥哥叫菲利普,是个小职员,弟弟叫于勒,年轻时候是个浪荡子。
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看成是全家的“恐怖”。
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去碰运气。
过了些时候,接到他的信,也听见到过美洲的人说起,知道于勒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并且打算发了财就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
这时候,哥哥、嫂子把于勒看成了全家的“希望”和“福音”,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盼着他回来。
已经长到26岁还找不到人家的于勒的二侄女儿,也由于他发财的消息找到对象,结了婚。
菲利普带着新婚的女儿、女婿和全家坐船到附近一个英属小岛——哲尔赛岛去旅行,在船上无意中发现了于勒。
初中语文_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二、称呼变换,金钱之祸:1、读课题:你知道“我”与于勒是什么关系?“我”称呼他为什么?(叔叔)多么温情的一个称呼啊!可是文中他的称呼发生很多改变,请大家跳读文章,划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想一想:这些称呼分别都是在哪些情况下说的?请按时间顺序找出来。
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家伙这个小子,这个贼、这个流氓2、生讲。
3、师:大家看,他们对于勒的这些称呼的变化,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你觉得是因为什么?(钱)可见,十年的盼望,他们盼的是什么呢?(钱)。
多么赤裸裸地金钱关系啊?这让我想起了一幅对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4、请学生给对联拟横批,并解释自己的横批。
1、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文中于勒的称呼,并思考: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指名请同学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和同学共赏对联,请学生给对联拟一个横批,并解释。
预设: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找到了于勒称呼,也就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初步感知,而且也理顺了小说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学生给对联拟横批,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评价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水平。
1、过渡:金钱左右着于勒的命运,影响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在金钱的导演下,上演了哲尔塞岛上的一出闹剧,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这出闹剧,走进他们的内心,看一看:这究竟是一对怎样的夫妇呢?四、放飞想象,练笔悟情:1、师过渡: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对待于勒?生答。
师:文中也有个让我们的心温暖的人物,他是谁呢?读出你觉得最能体现他温情的句子。
PPT: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指导读出重音:“叔叔、弟弟、亲叔叔。
”读出“我”的难过和不舍。
2、我们一起来假设一下,如果父亲和母亲正在准备让若瑟夫付钱给叔叔于勒时,叔叔认出了他们,他们会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呢?生自由想象,续写故事,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性格。
初中语文_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我的叔叔于勒教材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中的4篇课文都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学习这些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并能从中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本节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尖锐地指出了金钱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兄弟也不能例外。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珍重亲情,养成与人为善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学习文中运用多种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艺术成就颇多,主题于平淡自然之中决然力岀,情节平铺直叙却波澜起伏;语言平实朴素之中又显锋芒。
文章耐人寻味,能够引发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我的叔叔于勒评测练习一、填空。
1、《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国著名文学家()的短篇小说集《》。
2、本文以()为主线,以()为副线来安排情节,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
3、本文的主人公是()。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3、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4、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手法。
1、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3、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四、写作练习预设场景:菲利普一家人忧郁的旅行了全程,对“于勒叔叔”闭口不提,在回程的计划中他们决定换乘另一艘轮船。
初中语文_《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我的叔叔于勒》《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拮据、栈桥、煞白、诧异、褴褛”等词语。
2、掌握小说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
3、学习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阅读方法。
4、疏理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变化,揭示小说主题。
5、通过文章主题的挖掘,引领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家庭,注重亲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故事情节,疏理文章中人物的变化。
2、学习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阅读方法。
难点:1、结合现实社会,自身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2、通过文章主题的挖掘,引领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家庭,注重亲情。
[教学设想]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
教师关键要引导学生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
在分析人物性格时,力求创设情境,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概括的能力,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认清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课适宜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诵读式等方法进行教学。
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教学过程]:上课前播放《相亲相爱一家人》酝酿气氛。
一、导入:品读经典,光亮人生,让我们一起进入品读时间。
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便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亲情。
回味一下家庭生活,你便会在亲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里,一个随意的动作中,一句最平常不过的叮咛中,一件日常的琐事中,深深地感受到那悠悠亲情。
那么,是所有的亲情都如此感人吗?今天,让我们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看看他笔下的亲情又是怎样的呢?(插入轻音乐)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积累词语。
栈(zhàn)桥牡蛎(lì)煞(shà)白栈(zhàn)桥撬(qiào)开褴(lán)褛(lǚ):(衣服)破烂。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精选9篇)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精选9篇)《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
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艺术上却颇多成。
、他的手法,寓主题于平淡自然之中。
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之中有波澜起伏;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他的幽默,在轻浅素淡之中有辛辣。
本单元教学为默读的综合训练,在培养感知能力的基础上侧重于培养理解能力。
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细细品咂这篇佳作,学到短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从中得到对社会与人的感悟理解,获得艺术的享受。
2、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加深对小说有关人物描写的知识的了解。
能力训练点:提高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难点:本篇小说人物个性的认识并不是唯一的,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
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对于刻画人物的语言的解读相对薄弱,需要重点指导。
三、学法指导理解——品味——感悟说明:学生学习本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逐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
主要是品味课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求学生圈划出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或句子,进行一定的分析;并且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感悟课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学艺术的美。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5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5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教学目标:1、抓住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2、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前面的环节了解这篇小说的大概内容及结构,同学们经过多遍的阅读,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整篇文章围绕着什么推动文章的情节发展的。
(板书故事情节)二、分析探究(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的词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的不同称呼?(二)追究根源,归纳主题思想菲利普夫妇为什么会对于勒有这样的态度变化?只有菲利普夫妇是这样的人吗?从文中哪些描述可以看出来。
你认为这篇小说要揭示什么主题?三、小结四、布置作业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身边也有像于勒这样的亲戚,你会怎样看待他?教学板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盼赞富希望《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2、从人物的可鄙、可恨与可悲中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金钱关系,感悟作者关注底层小人物的人道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难点:多角度解读人物,理解小说的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过程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问题导入今天继续学习《我的叔叔于勒》,首先请家中有叔叔的同学举手示意,问一下,父母平时怎样称呼你的叔叔?小说中“我”的父母是如何称呼叔叔于勒的呢?让我们再来读小说。
活动2【导入】二、研读探究1、观“变”之态找出小说中“我”的父母对于于勒有哪些不同的称呼?2、析“变”之心①、找出描写菲利普夫妇前后变化最明显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眼中的菲利普夫妇是个什么样的人?点拨:通过比较,细品关键词,揣摩人物的内心。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9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9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和学生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五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的一篇小说。
课文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世界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优秀短篇小说。
小说写的是法国的滨海城市哈佛尔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凡人凡事。
哥哥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生活十分拮据,因嫌弃浪荡子的弟弟于勒而送他到美洲去碰运气。
当收到于勒发了大财并愿意回来跟哥哥同住的信后,菲利普夫妇一家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他回来。
当菲利普一家到附近的哲而赛岛去旅行,在船上意外的发现了重又潦倒落魄的、*卖牡蛎为生的于勒时,夫妇惊惶、恐惧,急忙躲开。
小说用菲利普的小儿子自述的口气写成,所以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有力地表现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语)的主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话可谓一针见血。
然而今天来看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主题远非仅此而已,小说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像菲利普夫妇一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生活的辛酸。
再者,小说所揭示的这种异化了的人和人的关系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人和人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至今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小说围绕于勒命运的变化安排情节,跌宕曲折,富于悬念;另外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来揭示人物心里,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
小说语言朴实,易懂。
课前了解到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小说所反映地问题很容易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来理解。
学生也是初次学习小说,比较感兴趣。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教材无论是细腻的人物刻画,还是巧妙的情节安排,还是深刻的主题揭示,都是值得学习、鉴赏和探讨的。
然而课只有四十分钟,注定要有所舍弃,注定要有所侧重。
我想,学生初次学习小说,是应该让其了解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另外,读小说,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更应该能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 我的叔叔于勒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一. 教材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的叔叔于勒在家庭困境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最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本文通过于勒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他的坚韧、聪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变革。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文章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于勒的敬佩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原因:学生对于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可能理解不够,需要引导和挖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背景资料。
2.教材:准备课文文本,供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变革,引出本文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和情感。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文章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拓展(10分钟)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于勒的敬佩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我的叔叔于勒》 说课稿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名篇,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这篇小说以“我”的视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我的叔叔于勒》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和曲折的情节,为学生理解小说的艺术特色和社会意义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在学习这篇小说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小说作品,对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对于如何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以及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小说的创作背景。
(2)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之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通过人物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我”的作用。
(2)对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深刻认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我的叔叔于勒》-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浏览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抽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
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先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古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
在评价认识中,进步先生的道德水准,我在快下课时设置了这么一个情节:
二、教学片段
说读,对人物说话。
赏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无甚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甚么话说吗?例如:老师读完后,我想对作家说: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向我们勾画了本钱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理想,在这样的理想中生活,是人类的悲哀!大家结合本人的浏览领会说几句好吗?
1、先生练惯用“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____________说……”句式说话。
2、结束语:用一幅对联来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正是:
十年思盼同胞好比摇钱树
一朝相逢兄弟形同陌路人(板书)
三、课后反思
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让先生在探求与对话中表现并强化语文能力。
探求式浏览让合作学习的思想得到最好的理论。
小组探求活动中,谁发言,谁记录,谁补充都有明确的分工。
而在表达中,要求先生努力达到表达本人的浏览体验、提练整合小组的观点,说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言语精美的话的目标。
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据,切近题旨。
初中语文_《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主题思想。
2.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文中人物有正确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突破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对比于勒的称呼变化,体会于勒的地位变化,进而牵出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赶——盼——躲。
寻根究底,挖掘变化的根源,学生自然地归纳出结论:金钱。
这样,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点。
难点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1.线索教学法:抓住“金钱”的变化——“称呼”的变化——“亲情”的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情节,自然地感悟主题。
2.活动式教学法:对教学难点的突破,结合小说的体裁特点和本篇小说的内容,设计语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小说的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读,激趣入题生活在哈佛尔的菲利普一家每逢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港口来,菲利普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导入课题:那么于勒到底是谁呢?为什么全家人那么热切地期盼他回来?二、寻读,梳理情节1.教师:“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是小说中的原话,点明了于勒与我们一家的血缘关系。
(屏幕显示“于勒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请同学跳读小说,“我们”都是怎样称呼于勒的?。
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屏幕显示称呼,引导学生理清小说思路)交流反馈,培养学生跳读提取信息的习惯。
2.教师:真棒!同学们真是细心的小读者找出了这么多对于勒的称呼呀!“我们”为什么这么称呼他?对他是什么态度?(穷)赶——(富)盼——(穷)躲。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内容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内容作为一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成效。
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内容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内容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册讲读课文,文体为小说。
本文通过叙述“我”的一家人对于勒叔叔大起大落的态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深入的社会主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过几单元小说,对小说的学习有一定的方法和基础。
三、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性情。
2、掌控曲折的情节,体会深入的主题。
四、学习重点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小说常常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表现主旨。
因此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情的写法是本课的关键。
五、学习难点概述曲折故事情节,是本文的一大难点。
概述课文,是对小说的整体掌控。
由于小说一样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因此概述有一定难度,被列为本课的难点。
六、课时安排教具。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七、教法、学法的挑选运用:激疑引导、点拨深化、设境辩论、简列提纲、讲述故事、补充纠正、去伪存真。
八、教学假想思路:1、以读为本,以读议为课堂主体结构。
组织自读、教师范读,学生角色朗诵,重点段落品读。
议人物形象,议主题思想。
2、加入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缩短与作品的距离。
(如果你是文中的菲利普,你会怎样对待弟弟于勒?)九、教学流程及课堂实录:1、导入新课:师:(展现百元大钞)同学们,看一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生:一百元钱。
师:我们生活中能离开钱吗?生:不能。
师:我们的生活中虽然离不开钱,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你们能举例说明吗?生:友谊、亲情、食品、理想、知识……师: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个与“金钱”有关的故事。
(板书:我的叔叔于勒)2、展现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展现,师读析)。
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通过分析人物语言、行动、表情、心理等来分析人物性情。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10篇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10篇《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及内容《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收录的四篇__都是小说。
本单元上承第一册的小说单元,下启第六册的小说单元,对于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__在本单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尖锐地指出了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给人启发,耐人寻味。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明确明暗两线,梳理故事情节。
2、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运用对比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难点:对于主题的探讨和分析。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而且通过前面《故乡》和《孤独之旅》两篇__的学习,他们不仅从中获得了人生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同时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和感悟能力,对小说这种体裁已有了较充分的认识。
对于本课的字、词、句的理解,大部分同学不会感觉到有难度,所以本课的学习旨在通过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主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三、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确立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一)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联系现实生活,感悟__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掌握__塑造人物的方法,进而理解__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调适自身心态,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呼唤人间真情。
四、教法学法(一)教法设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一个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阅读讨论法】(二)学法指导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关于《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5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教学内容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
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
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并应用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调适自身心态,摒弃虚荣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法2、比较教学法3、自主讨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调适自身心态,摒弃虚荣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学情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小说兴趣较大,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
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
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难点学习并应用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解决办法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环境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以及与《变色龙》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
教学策略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学艺术的美。
板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赞钱、情盼遇躲本质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一、教材分析1、《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篇。
《我的叔叔于勒》 说课稿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名篇,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这篇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态度的变化为线索,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目。
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通过对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将他们的自私、虚荣、冷酷无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同时,小说以小见大,从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
二、学情分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提升。
在学习这篇小说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小说作品,对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对于小说主题的挖掘、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作品风格。
(2)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结构。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语言,感受作者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写作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11篇)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11篇)《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1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学情分析、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八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个单元中的4篇课文都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学习这些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并能从中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尖锐地指出了金钱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兄弟也概莫能外。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珍重亲情,养成与人为善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学习文中运用多种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本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任务,我确立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作者莫泊桑。
2.能力目标:①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②理解小说深刻的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珍重亲情,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本篇文章的内容,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大意,分析情节。
四、教学难点: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五、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小说这一类的文章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他们缺乏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这是我在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我教学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在七八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小说这一类文章数量较少。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为我们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和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凭借。
从内容来看,这篇小说所写的内容学生不难理解,语言形象生动,这为我开展教学做了一定的铺垫。
我的叔叔于勒教材分析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 判现实主义作家,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 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 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 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 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托尔斯泰认为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 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 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 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 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 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教材地位分析 作者简介 文章结构 语言分析 人物形象把握 探究主旨 拓展探究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人教版初中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为 小说单元。 本文是外国文学作品,小说通过塑 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 生活,揭示人性假恶丑,彰显人性真 善美。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多让学生 自我感悟,包括多读,多讨论,多谈 体会,多质疑问难;再者要求学生对 文本要能创造性阅读。
1.语言: 对于勒的称呼变化:于勒--好心的于勒--贼---流氓 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 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的女婿起疑心。” 2.神态: 我的父亲脸早已煞白,两眼呆滞。 3.心理描写: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个称呼强调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表现了我的善良、纯 真,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 语言质朴,不加修饰,追求词本身不加修饰的表现力。
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 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而 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 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 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 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 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材分析一、说教材地位《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为小说单元。
本文是外国文学作品,小说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假恶丑,彰显人性真善美。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多让学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读,多讨论,多谈体会,多质疑问难;其次要求学生对文本要能创造性阅读,从主题、人物性格分析到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的认识,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根据,包括文本中的文字根据和文本以外的理论根据。
二、作者介绍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
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
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托尔斯泰认为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
”左拉:莫泊桑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三、文章结构分析第一人称叙述,照应了题目“我的叔叔于勒”。
说的主线是于勒,一线串珠,贯穿全文。
(一)多角度结构划分:1.原因---结果(逻辑)2.期待--破灭(心理)3.开端--发展--高潮--结束(小说情节)4.悬念--结局(技巧)(二)结构特点1.选材构思巧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单元及教材分析《我的叔叔于勒》,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外国短片小说。
这一单元收录的6篇文章都的小说。
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
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实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
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本单元上承第一册的小说单元,下启第六册的小说单元,对于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尖锐地指出了金钱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兄弟也概莫能外。
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
教学设想及教学目标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思想以及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中心,在情节发展的动态中分析人物。
由点及面,先分析人物性格,再通过解题来揭示小说主题。
结合本单元的要求,以及本文的特点,确定这一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能力目标:煅炼学生口述能力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题,启发与鼓励学生发现独特的见解。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二.学情及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1.撰写人物小传。
通过撰写人物小传,学生可以进行人物形象的再造,同时梳理故事情,感知全文。
2.朗读想象法。
本堂课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船上巧遇于勒”部分,边读边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在头脑中再现菲利普夫妇的形象,使他们活起来。
三教法:1.围绕解题来把握主题,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说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可是小说中并非对于勒作正面描写,那么描写重点是谁?学生读课文后再讨论。
2.对话教学: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
”这种对话并非师生间一问一答,而是师生间各自向对方和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
这篇小说行文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它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处于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的学生所熟悉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四教学程序首先让学生各自口述撰写的于勒这个人物的小传。
文章题为《我的叔叔于勒》,可于勒却是暗线。
于勒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小说对它的着墨不多。
让学生撰写他的小传,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弥补这一空白。
这一步可看成是复习旧课导入。
第二步:勾画圈点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分角色朗读“船上巧遇于勒”2.勾画人物描写的句段3.分组讨论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分析人物的性格。
并由学生用“ 从这一句看出了”或“ 这一句表现这样的句式发言。
例如,从“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看出父亲的虚荣心,他想打肿脸充胖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接受美学的理论中,读者是“接受的主体”,文本经不同人的解读之后,成为了“第二文本”,“第三文本”。
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可越俎代疱,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课堂中如果让学生独自地思考,一部分学生可能会罔然而无所得,因此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
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萍果,我有一个萍果,我们交换之后,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萍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
这是我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的理论基础。
第三步:走进人物内心,增强情感体验。
小说中的“我”是故事情节的叙述者,其它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进出“我”的我的眼中。
这一步骤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就母亲要射开于勒时,你会对母亲说什么?借这一问,指导学生在阅中应读出自己,融入作品,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在情感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
第四步:探讨小说主题,提倡不同声音。
问题设计一:小说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可是小说中并非对于勒作正面描写,那么描写重点是谁?(质疑法,能过提问,为学生的思维进程铺路搭桥。
学生讨论明确了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的写作目的就不难理解。
问题设计二:过去的教参对本文的主题思想是这样概括的,“小说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的金钱关系。
”菲利普夫妇对金钱的贪婪与对亲兄弟的冷酷无情,显然与社会体制毫无关系,它是人性中无法回避的一个弱点。
要突破这难点,其实也不难,教师可以这样提示:我们的生活中会存在这样的人吗?一言中的,便可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这一环节意在利用阅读批判环节,发展思维能力,教会学生会思考,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
只有会思考,才会有创新。
第五步:课外材料键接,联系实际生活。
材料键接:1.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无间起来,迫使互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马克思)2.金钱是一个无底的大海,荣誉,良心,和真理都可以灭在其中。
3.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了上帝,它就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出示小黑板)阅读这些材料,结合课文用日常生活谈谈你对钱的看法。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
这个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并提高学生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第六步:教学效果巩固,也就是课外作业布置。
假如菲利普一家在旅行中遇到的是有钱的于勒,会有什么的故事发生,请编写小剧本。
五板书:本着直观简洁原则,板书设计如下: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虚伪的外衣自私冷酷的内心人性弱点浑身铜臭味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提出听课时的思考题。
(投影仪打出)①于勒是怎样一个人?②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③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
这是什么原因?④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2.学生讨论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
于勒是怎样一个人?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
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
终于,他被送到美洲。
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了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
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
(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后的归纳能力)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菲利普个是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
但是,他们知道以前被视为“全家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并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哥一家“一起快活的过日子”。
于是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
这是什么原因。
直接原因:于勒又沦落为穷人,而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
根本原因: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4.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作者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讨论并归纳:作者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表情、动作、言谈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以菲利普为例,如作品写他发现卖牡蛎的老水手很像于勒时,他“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脸色十分苍白,两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这是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心中充满了恐惧的感情。
当他从船长处证实老水手确是于勒时,他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可见这打击是何等沉重。
当他回到妻子身旁时,“神色张惶”说话“结结巴巴”,最后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这表现出他内心的极度恐怖,仿佛大难即将临头,慌乱到了极点。
(四)总结、扩展1.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讨论并归纳:自私、贪婪、庸俗、虚荣、势利、冷酷2.试举例谈谈,本文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有些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双在情理之中。
参考(1)于勒在南美发了财,过了十多年,富翁于勒竟一下子变成了穷水手。
确实出人意料。
可又在清理中,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尔虞我诈的社会,这个能被哥哥“打发”反“赚了点钱”的于勒,在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中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
(2)菲利普一家与于勒在一条船上相遇,也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由于于勒穷困潦倒,年老而流落异乡,被船长带回却又无脸回家,只好栖身船上;二姐婚礼后全家到穷人最理想的哲尔赛岛去旅游,这就必须乘船。
在船上,作者又设计了“吃牡蛎”的情节,这样,菲利普一家就合乎情理地与卖牡蛎的于勒同在一条船上相遇了。
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知识教学点研讨本课的主人公是谁?2.能力训练点为小说另拟一个结局,作口头练习。
(二)整体感知作品中写到了几个各具个性的人物,究竟谁是作品的主人公?本节课可以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来加深对小说体裁特点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对吗?不是!2.可于勒叔叔这个人物却贯穿了课文的始终课怎么不是主人公呢?讨论并归纳:判定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不是主人公,关键看这一人物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都是紧紧地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的,但是,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性人物,作者设置他是为了组织材料,结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并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
3.什么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是“我”么?讨论并归纳:“我”仅仅充当了作者的代言人,虽“我”从头到尾出现,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而构成的,但那只是为了使作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
4.那么,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讨论并归纳: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塞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