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607ba93783e0912a3162a20.png)
s名师工作室丨责任编辑朱明明E-mail:2536195187@《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张佳欣【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 通过“变”与“不变”,初步掌握人物形象。
2. 通过“信”,把握人物性格的无助与卑微。
3. 还原小说本相,从叙事者角度揣摩作者 的讽刺与同情。
【教学方法】话题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是一个败家子。
父母去世时给他留下过一笔钱,他不但花光了自己的一份,就连哥嫂的那份也不放过。
于是,按照当时的惯例,他被送去了美洲。
他就是“我”的叔叔于勒。
二、话题一:变”与“不变”师:“文似看山不喜平。
”一成不变的平淡叙事,无法成就一篇好小说。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第一个话题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变”。
请大家细读文本,开动脑筋,找找小说中有哪些方面是在变化着的。
大家可以从人物的自白、对话、动作、心理等方面来思考。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
)生:父亲见到于勒前后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没见到于勒时,他盼望于勒回来;见到于勒后,却紧张,惶恐。
生:父母对于勒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前期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后期是“贼,讨饭的,流氓”。
生:搭乘的轮船发生了变化。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次遇到于勒。
生:对未来的期望发生了变化。
遇到于勒之前的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散步”,沉浸在于勒发财归来的美梦中;遇到于勒之后,我们回归了带着“紫色阴影”的现实。
师: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生:这些变化,都源自于勒财富的变化。
师:其中有没有不变的成分呢?生:不变的是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冷漠,刻薄,自私,势利,贪婪……师:大家总结得很好。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归根结底是源于他们一直未变的本性——贪婪,势利,冷漠……三、话题二:信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两次转变。
第一次是从“全家的恐怖”变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https://img.taocdn.com/s3/m/2b74de6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a.png)
明确:本次演示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的经过,刻 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 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 远情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既照应了前文,又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栈( )桥撬( )开轮敦( ) 抽搐( )榫( )头
2、解释下列词语。
二、导入
1、作者介绍。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是19世纪后期法国优秀的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359篇中短篇小说及3部游记, 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项 链》《漂亮朋友》《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他的小说创作多采撷法国 中下层社会的生活片断,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性 的种种矛盾,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罪恶。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
01 教学目的
目录
02 重点难点
03 教学时数:三课时
04 第一课时
05 一、预习
06 二、导入
目录
07 三、阅读课文,整体 感知
09 五、讲析课文前五段。
08
四、检查预习情况 (略)
010 参考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侧面描写,探讨人物性格,领会作品主题 和它的现实意义。
2、欣赏作品的幽默,学会以欢笑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困苦,带着鲜明的爱憎情 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重点难点
1、重点:(1)于勒的命运变化,理解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关系的批判。 (2)对菲利普夫妇的描写,如何认识和评价菲利普夫妇的性格。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99329e4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61.png)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名作《我的叔叔于勒》。
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二、理清情节这篇小说围绕于勒讲了哪些事呢?这是预习时老师布置的作业,谁来说一说。
1、于勒用光了自己的遗产还大大占用菲利普的遗产。
2于勒被打发到美洲去。
3、于勒发了财写信给菲利普,信成了菲利普家的福音书。
4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回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5、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游玩,在船上遇到于勒。
6菲利普夫妇发现于勒又变成了穷光蛋极度恐慌。
7若瑟夫付钱时给了于勒十个铜子小费。
8菲利普一家回来时改成别的船以免再次遇到于勒。
变成四个小标题()于勒——()于勒——()于勒——()于勒于勒是这篇小说的线索人物,他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篇小说主要人物是谁呢?对了,菲利普夫妇,因为他们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
三、察言观色读人心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有哪些?请同学们快速圈画一下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小子、家伙、贼、讨饭的、流氓。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取决于于勒有无金钱。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前后差别太大,令人瞠目结舌。
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屏幕显示】圈点批注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体会人物心理,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圈点批注)师:于勒发了财成了有钱人,菲利普夫妇盼望他回来,并赞美他,他们怎么盼望的,谁来把找到的句子与大家分享一下?【屏幕显示】可是每星期日……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师:你觉得要重读哪些字词,为什么?生:”其中的“每”“都”“永不变更”等词能看出他们热切盼望于勒回来。
“竟”“多么”写出了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非常强烈。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父亲”的这句话,并读出他内心的热切盼望。
再来读读母亲的赞美: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的一个有办法的人。
’”师:赞美背后也是急切的盼望。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b8cb5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3.png)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课时篇一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我的叔叔于勒》),如果于勒是你的叔叔,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标题?那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于勒是谁的叔叔?(学生回答可能:莫泊桑、若瑟夫)这两个人物是同一个人吗?小说中的我若瑟夫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作者。
二、感悟标题,初涉小说同学们在文章中找找和标题相照应的一句话,体会若瑟夫对叔叔的感情。
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句式上的反复强调叔叔是我们家的亲人,更流露出我对叔叔的同情,更显示了我内心无比心酸的感受。
我的叔叔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他和我们一家将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板书课题)三、走进课文,熟悉小说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小说,思考两个问题1、介绍于勒的命运2、介绍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2、小说中的于勒有着怎样的命运?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的情节来说明一下。
早期放荡(第6段)中期阔绰(8-10)有一封被家人视为福音书的信我们请卢俊同学念一念。
老年落魄(29段后)3、菲利普一家是怎样对待不同命运的于勒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①赶(第7段)送、打发表面上用词很客气,实际上暗示菲利普夫妇的狠心,惯例一词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冷漠关系。
②发了财的于勒让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第8段末,12段母亲的话(赞)第3、4段,13、14、15段,语意反复,同样的情景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在他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无数次,足已写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企盼之情。
③朝思暮想的于勒有一天真的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时,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躲)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结: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然而变化的外衣下,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变的内心:那就是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
4、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程红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程红兵](https://img.taocdn.com/s3/m/3fb5c48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f.png)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的一个重点,即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的。
从而让学生学会一点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习重点:情节。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一课时,45分钟)试图达到两个效果:<1>活跃课堂气氛;<2>引出本课的教学目的和学习重点。
师:这里说一个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一天父亲看到儿子手里拿着一张通知书,便一把夺了过来,翻开一看,上面有老师的批语:“该生在课堂上射弹弓,往同学口袋里装毛毛虫……请家长来谈谈。
”父亲看罢火冒三丈,抄起棍子要打,(教师顿了一下,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说是打好,还是不打好(学生小声议论,’七嘴八舌,多数人认为不打好)对,打了就没戏啦,故事缺乏变化,不新奇。
只听儿子说:“爸爸,你可别打我,该打的是你,这张通知单是刚从你的箱子里翻出来的,这上面说的是你的表现。
”父亲愕然。
(同学笑)由此看出小说故事是很讲究情节布局的,请大家看226页(初中《语文》第五册)这里提到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理解这个特征是我们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所在,学习重点也在这里,通过情节看人物,通过情节看主题。
二、分析情节l. 分析情节构成。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话把各部分内容概述出来。
明确,开端:菲利普一家盼于勒归来;发展:菲利普夫妇赞美于勒;高潮: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后的表现;结局:菲利普夫妇领着一家人躲开于勒。
(教师板书情节构成,板书附后)在学生分析情节各部分内容的同时,教师穿插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师:在情节的开端与发展之间,作者用插叙交待了菲一家盼于勒回来的原因,原因是什么于勒又是怎样离家的?生:盼于勒的原因是:于勒来信说他发财了,要赔偿菲利普的损失。
于勒离家不是自愿的,是被赶走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被赶走的生:从课文中“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一句可知,特别是“送上”“打发”两词。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0220b291711cc7931b71681.png)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靖江第四中学宋满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小说的主题与作者的写作目的。
(2)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3)领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把握曲折的情节,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圈点,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态度、性格,结合社会实际理解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二、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3.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梳理启迪法、质疑探究法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
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
但是,亲情有时也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珍爱亲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作者)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生: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被称为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拮据..()栈.桥()煞.白()撬.开()诧.异()牡蛎.()别墅.()褴褛..()..()阔绰.()嘟哝(2)根据拼音写汉字张huáng()端xiáng() zhuàn()钱与日jù()增莫míng()其妙毫无疑yì()(生自测、互评)师:接下来请大家速读课文,用类似“盼于勒”这样的三字短语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第一部分(1~4),开端,盼于勒Array第二部分(5~19),发展,赞于勒第三部分(20~47),高潮,遇于勒第四部分(48~49),结局,躲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精选12篇)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cd6db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d.png)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精选12篇)《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篇1《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执教:程红兵评析:钱伟康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盼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花花公子”。
师:“花花公子”是对于勒的评价吗?生:不是。
花花公子是说有钱人家的子弟,而于勒家不是,于勒家比较穷。
师:对,请连续找。
生:坏蛋、流氓、无赖。
师:这是直接指于勒吗?生:不是,这是就一般状况说的,但实际上暗指于勒。
还有“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方法的人”,“这个小子”,“他是个法国老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
师: 非常好,这个同学找了许多,还有没有?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对,这几句话很重要。
现在我把同学们找的主要的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全家唯一的盼望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方法的人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状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状况,他们对于勒又实行了什么态度。
请按时间挨次说。
生:“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的恐怖”是在同一种状况下说的,由于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师:对,占了钱。
他们对于勒实行什么态度?生:把他赶走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赶走的?生:课文用“打发”一词,可知是把于勒赶走的。
师:下面依次有哪些话是在同一状况下说的?生:“全家唯一的盼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是在他们接到于勒两封信以后说的。
师:信中哪些话导致他们这么说?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发了财……一起愉快地过日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6c3f6bf87c24028915fc3ce.png)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锻炼创造性思维。
3、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难点】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合作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法国大文豪左拉曾经这样评价莫泊桑的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戏剧。
一出小但很完整的戏剧。
读他的作品,读他笔下的人物,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这一节课让我们怀着真诚的心来欣赏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二、沉潜文本(一)齐读1-2段。
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怎样读出来的?生:读出了小时候家里贫穷、拮据。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ju)生活感到非常痛苦”)请同学们注意“据”的读音。
从哪些关键词可以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状态?“刚刚”,非常痛苦的“非常”,这些都是副词,表示程度。
可以增加语句的表达效果。
(二)从大家的分析看出这确实是一个生活非常拮据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个连买一米花边都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的家庭,却要在每个星期日,雷打不动的穿戴整齐到海边栈桥上散步,这又是为了什么呢?找同学读3-5段。
这一部分读到了什么?(全家人穿戴整齐是为了见于勒)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想要见于勒呢?从哪里可以看出?谁来读一下?大家从他的朗读中有没有听出父亲对于勒的这种非常强烈的盼望之情?老师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这次听出来了没有?因为我重读了“竟”和“多么”这两个词,盼望之情就体现出来了。
现在谁再来按照老师的方法读一读父亲的这句话?(三)菲利普一家为什么如此盼望于勒回来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6-19段。
读完这一部分,我们现在知道菲利普一家之所以这么强烈的盼望于勒回来,因为他那时是全家唯一的希望。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a881b3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6.png)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引言本文主要记录了本人在一节文艺课上的课堂教学实录,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学巨匠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人物“我的叔叔于勒”。
一、于勒的背景首先介绍于勒在小说中的背景,他是主人公的一个亲戚,出生在法国贵族家庭,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和财富。
但他并不像其他贵族子弟那样盲目追求荣华富贵,而是具备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审美观念,受到主人公的赞赏和倾慕。
二、于勒的形象其次介绍于勒的形象,他是一个身材矮小、嗓音尖利、头发稀疏的人物,但他却拥有一颗聪明的大脑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他经常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喜欢走在时尚的前沿,但又不会盲目跟风,而是懂得如何把握自己的审美。
三、于勒的文化追求最后介绍于勒的文化追求,他是一个渴望知识和追求真理的人,他不断地探索人生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反思现实中的问题,他希望通过文学来发现人类的本质和真谛。
四、思考与讨论在课堂上,我们通过阅读小说和讨论,了解了于勒这个人物的形象、背景和文化追求。
我们也从中探讨了普鲁斯特小说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梳理了西方文学中经典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
结论总体而言,在这节文艺课上,我们通过深入的阅读和讨论,认识了一位优雅而深刻的文学人物,更加了解了西方文学的精髓和传播。
我们相信,通过文学的启迪和引领,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和理解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1.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结语本文介绍了西方文学巨匠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人物“我的叔叔于勒”,并记录了本人在一节文艺课上的课堂教学实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西方文学的内涵和价值,体验了文学对我们思想和情感的深刻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领悟和感受文学的价值,为中西文学交流和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42188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c.png)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课前活动:一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一诺千金》。
学生评价。
师: 首先检查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3组的3.4号同学上讲台展示, 一个读生字词, 一个在黑板上默写。
其余各小组在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在组长的带领下检查预习。
)两分钟后, 上台展示的两名同学讲解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其他同学补充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
播放萨克斯曲《回家》,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欣赏这首曲子。
师: 听过这支曲子吗?生(异口同声): 萨克斯曲《回家》。
师:对。
《回家》它曲调悠长又带有淡淡的忧伤, 像是倾诉游子思家的心情, 又像是呼唤亲人回家。
可有一个人他有家不能回, 他就是我的叔叔于勒。
(屏显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教师板书: 我的叔叔于勒)师:今天我们有两个学习任务, 一起来明确一下。
(屏显教学目标)生齐读: 1.学习通过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2.利用对比的手法理解小说主题。
师: 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生1:莫泊桑(1850-1893) , 法国著名作家, 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
生2:他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
中短篇小说有《羊脂球》、《两个朋友》、《项链》等, 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生3: 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师: 你补充得很好。
同学们在课本上记下刚才他补充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生做好记录)师: 通过预习课文, 这篇小说塑造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生1: 菲利普夫妇、叔叔于勒、二姐。
生2: 大姐、“我”若瑟夫、二姐夫。
生3: 菲利普和于勒是亲兄弟。
师:一天, 于勒叔叔又给“我”父亲菲利普寄来了一封信。
我们先来看一下信的内容。
(屏显信的内容:亲爱的菲利普, 我给你写这封信, 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
我身体很好。
买卖也好。
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 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
如果真不给你写信, 你也不必担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学案教学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学案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b077d44804d2b160b4ec04e.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我的叔叔于勒》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个年轻的汽车商,他的名字叫查理。
一天,他忽然得知了父亲去世的噩耗,于是他赶回家,参加了父亲的葬礼。
葬礼结束后,律师宣布了遗嘱,他得知自己只获得了一部老式轿车,自己从未见面的哥哥雷蒙却得到了300万美元的遗产,愤愤不平的汽车商立刻前去寻找哥哥。
他的哥哥长期住在一所疗养院里。
自幼患严重的自闭症,终日沉浸在自我幻想世界之中,行为异常,被视为白痴。
汽车商拐走了他的哥哥,想要重新更改遗嘱。
第二天,兄弟俩来到机场,但哥哥怎么也不肯坐飞机,还历数近年来的各起空难事故。
年轻的汽车商只好开着那辆老式轿车带哥哥走高速公路。
然而夜里的一场车祸又刺激了哥哥。
他起身下车,执拗地离开了这不安全的高速公路。
弟弟无可奈何,只好开车在乡村小路上慢慢行驶。
哥哥每到一个固定时间就要看一个固定的电视节目,到了那时,他就再也不肯赶路。
此外,哥哥还有许多不能改变的习惯,比如吃饭的顺序,在哪里买衣服,等等,都令汽车商查理哭笑不得。
查理不把他当哥哥,经常对它的哥哥喊“闭嘴”“滚出去”。
有一次,查理听见哥哥在刷牙时说着:“好玩的牙,好玩的雨人。
”这句话打开了他儿时的记忆,他终于明白了以前哄他入睡、逗他开心的人,以及他心中爱和温暖象征的雨人原来并不是幻想中的朋友,而是这个叫雷蒙的哥哥,是他儿时吐字不清,叫成了“RAINMAN”。
查理失神地打开热水,热水冒出水气,哥哥雷蒙一下子害怕得发了狂,不住地喊“热水烫着小宝宝!”事情过去了,他还一遍遍地说:“决不能伤害小查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小说。
对于莫泊桑,大家有什么了解?(生七嘴八舌回答后师屏显。
)莫泊桑:法国19 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主旨丰富而耐人寻味,尤其是他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众多小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就走进《我的叔叔于勒》,来认识这些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
请同学们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屏显。
)1. 运用第一人称转换叙述来分析人物形象。
2. 通过对人物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探究小说主旨。
二、初识人物,梳理情节师: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小说写了许多人物。
其中正面描写着墨最多的是菲利普夫妇。
下面,我们以菲利普夫妇为主语,梳理小说主要情节。
(屏显。
)浏览课文,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梳理小说情节。
( )于勒———赞于勒———见于勒———( )于勒(生自读课文,思考后踊跃回答。
)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课文前几段写了菲利普夫妇盼于勒,之后是赞于勒,等他们见于勒后,却又躲开于勒。
盼于勒是整个故事展开的起点,也是小说情节的开端。
我们来重点看看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热切盼望于勒归来。
用文中的词概括就是———生:“拮据”。
师:同学们注意这个词的读音———“jiéjū”。
它是什么意思呢?生: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师:把于勒盼回来能给菲利普一家带来什么呢?他们对于于勒回来后的生活有什么憧憬?有什么计划?生:我从课文第16 段看出“他们列了上千种计划”,买别墅,以及“二姐”是因为于勒的信才嫁了出去。
师:于勒回来能给菲利普夫妇一家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所以他们热切盼望他回来。
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们的热切盼望?生:课文第3、4 自然段。
师:你能具体分析一下吗?生:“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其中的“每”“都”从频率上能看出他们热切盼望于勒回来。
生:“衣冠整齐”“永不变更”,从一家人的穿着,以及对这句话的重复之多,也能看出。
生:菲利普说的话中的“竟”“多么”从程度上写出了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非常强烈。
师:你能读一读“父亲”的这句话吗?(生读。
)师:读得很好。
老师也想试一试,同学们看我能否读出这种盼望之情。
(师示范朗读,生热烈鼓掌。
)生:老师重读了“竟”“多么”,期盼之情表现出来了。
师:还有其他句子吗?生:“果然,10 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
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的一个有办法的人。
’”师:也请你来读一读。
(生示范朗读,其他学生热烈鼓掌。
)三、精读文段,人物告白师:我们从菲利普一家的言谈举止中,深深感受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盼望是多么热切,多么长久。
十年呐!可是当真的见到于勒时,他们又躲开了,这是为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通过以下几步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屏显。
)第一步,请同学们精读第20~47 段,逐步分析菲利普夫妇的人物性格。
(师板书“菲利普夫妇”。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自主思考。
) 师:菲利普夫妇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生:自私,虚伪。
师:这只能算大致了解,要想更深入准确地把握菲利普夫妇的人物性格,我们还要完成以下两个步骤。
(屏显。
)第二步,画。
请同学们画出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人物心理。
第三步,写。
把菲利普夫妇的言行转换成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下来。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使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呢?生:便于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更有利于分析人物性格。
师:请同学们按照第二步、第三步的提示完成自学任务。
(师巡视,并提醒学生可以加上“啊”“呀”“吧”等语气词,使人物的内心活动更加丰富。
)师: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同桌互相读一读,分享交流创作成果,可以加上夸张的表情和恰当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生互相交流自学成果。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创作?生:我选第23 段。
这个老东西,花这冤枉钱干什么?要知道我平时省吃俭用一个铜子都不舍得乱花呀!啧,可是女婿在旁边,既然说出来了也不能太小气,唉!心疼的我胃疼!算了———反正于勒是要回来的,女儿女婿少吃几个,面子上过得去得了,我就不吃了,至于若瑟夫———也不让他去了,净浪费钱。
还是省点吧!也不知道于勒什么时候能回来!师:感情真丰富!从你的告白中我听出了“母亲”是真心疼她的钱,还有一种不能不花的无奈。
生:我选的是第28 段。
这个老糊涂,一定是花了眼,胡———胡说什么呢!怎么会是于勒,他现在发了大财,腰缠万贯,正在美洲晒着太阳享福,怎么可能是他?……可———可是———万一要真是于勒,那我们的期盼……天呐,简直不敢想象,不可能,这———这———这绝对不是于勒!师:好!从你的告白中我听出了担心这个老水手就是于勒的恐慌,但她不愿相信,仍存一丝侥幸心理。
生:我选的是第34 段。
上帝啊!这真的是于勒!那个说自己发了财要偿还我们损失的于勒,那个说要带着钱回来和我们一起快乐生活的于勒!我们十年的苦盼啊,我们的上千种计划……别墅,唉呀!还有女儿的婚事!完了,全完了!哦,对了,要是他再回来拖累我们可怎么办?噢,噢,我的天呐!师:真棒!从你的告白中我听出了菲利普得知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后的惊慌、无助和担忧,以及希望落空的失落。
从刚才的发言中,老师看出同学们对菲利普夫妇躲于勒时的内心活动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
同学们的发言都提到了盼于勒,我们将菲利普夫妇躲于勒与课文开头盼于勒时的表现对比一下,能看出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完成第四步,用准确的词说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生:他们自私且虚伪。
生:他们唯利是图、势利、冷酷。
师(总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看出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势利、唯利是图。
(屏显。
)在他们内心的天平上,金钱与亲情不是平衡的,重重地倾向了金钱。
(师完成“天平”板书。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分析菲利普夫妇人物性格的过程,小结人物分析的方法。
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生:第一步,先找出描写人物的典型语句;第二步,揣摩语言、动作、神态背后的心理活动;第三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人物内心活动;第四步,用准确的词语归纳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总结得很完整,希望同学们掌握这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转换视角,探究主旨师:作者塑造菲利普夫妇这对形象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什么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法国19 世纪的社会状况。
(屏显。
)19 世纪法国工业发展迅速,但却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尖锐,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辛酸,金钱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人们因钱而扭曲了自己的观念。
师:莫泊桑通过菲利普夫妇这对小人物展现了社会大现象。
生:为了反映当时社会重视金钱、轻视亲情的社会状况。
师:总结得很好,反映了19 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在菲利普夫妇心中的天平上,他们倾向了金钱,漠视了亲情。
小说中还有“我”和“于勒”这两个主要人物。
他们心中的天平会倾向哪端?请同学们小组交流。
稍后请两位同学上讲台,画出天平会怎样倾斜。
(生小组交流后派代表上讲台完成板书。
若瑟夫心中的天平倾向亲情;于勒有两种画法,一是倾向金钱,二是倾向亲情。
)师:为什么要这样画呢?请说一说理由。
生:在若瑟夫心中,天平会倾向亲情。
比如,在船上见到于勒时,他在心里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表现了“我”对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不认于勒的困惑以及不满。
这可以看出若瑟夫纯真、善良、富有同情心,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
所以,若瑟夫心中的天平会倾向亲情。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说通过若瑟夫所要表现出的主旨,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
如果以于勒为主要人物,他的天平会怎样倾斜?生:我们认为在于勒心中,天平可能会倾向金钱,也可能会倾向亲情。
说于勒会看重金钱是因为破了产的于勒再次沦为一个穷光蛋时,却没有回到菲利普夫妇身边,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没钱了。
于勒也看重亲情,发了财的于勒写信回来说要给菲利普夫妇以补偿,并且想要和他们一起过幸福快乐的生活。
所以说,于勒既可能倾向亲情也可能倾向金钱。
生:从于勒的生平看,他年轻时是个浪荡子。
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光了哥哥菲利普应得的遗产,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
后来他在美洲做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跟哥哥同住。
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
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靠摆摊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
他的心中既有对亲情的重视,也有对金钱的渴望,体现了当时法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出以不同的人物为中心,会体现出不同的主旨,当小说以若瑟夫为主要人物时,重点表现了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并把希望寄托给纯洁的孩子的主旨。
当以于勒为主要人物时,能看出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五、精简人物,我来代言师:通过对三组主要人物的解读,我们了解了小说主旨的丰富与多元。
小说中还有五六个次要人物,他们有作用吗?作为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作品的文字非常简练。
这些人物看似与主旨无关,删去后小说更显短小精悍。
你是否同意?(屏显。
)其他人物:船长甲、船长乙、漂亮太太、大姐、二姐、姐夫。
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以“我是,我不能被删去!因为”的句式,为人物代言。
(生思考后踊跃回答。
)生:我是船长乙,我不能被删去,正是因为有我,大家才注意到了这个卖牡蛎的是于勒,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生:我是漂亮太太。
(生笑。
)我不能被删去!因为正是我吃牡蛎的优雅姿态吸引了菲利普先生,才有了下文买牡蛎的情节。
师:以上两位以船长乙和漂亮太太为例,向我们展现了小说中任何一个形象都对主旨起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请同学们课外探究其他四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师:今天的课堂活动,我们体会到了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作品的艺术魅力。
他以精湛的人物刻画技巧,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在他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设置都为体现主旨服务,哪怕是多么不起眼的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照应、丰富着小说主旨的内涵,耐人寻味。
七、课外作业师: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漂亮朋友》,继续感受他小说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