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建筑史
一、中国部分
●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当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被称为合院鼻祖。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时期。

●“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屋形式。

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

●“屋倒墙不塌”形象的表达了中国木构架建筑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无论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都是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体现了三段式构图的外形特征。

●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住出檐部分的重量,其主要构件是拱、斗、昂、升。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书籍,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李诫。

●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

●流行于我国中土的佛寺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寺为主两大类型。

●我国现存的砖塔从形制上看主要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和单塔三种。

●汉代在制砖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西汉还创造了楔形的砖和有榫的砖。

●抬梁式木构架建筑的基本构件有柱、梁、檩、枋。

●从建筑功能布局看,石窟寺可分为三种,即塔院型、佛殿型和僧院型。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中,由街坊制代替里坊制是从北宋都城汴梁开始的。

●陵墓地上部分从墓而不坟到后来顺次演化为地上陵台、因山为陵、宝城宝顶三种形式。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和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北京故宫是中国现存最伟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高的木塔。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在我国石窟建筑中属于佛像型功能布局类型。

●司空、将作监、工部侍郎都是我国古代工官称谓。

●九脊殿是歇山的一种屋顶形式。

●余姚河姆渡是已知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建筑遗址。

●硬山顶的使用较晚,直至明代才广泛运用。

●敦煌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中开凿最早的。

●颐和园是著名的清代苑囿,其中佛香阁是全园的制高点。

●瓦的发明在我国较早,西周时已经出现。

●斗拱:斗拱在宋代也叫“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住出檐部分的重量。

●三合院:中国古代围合式庭院的一种,其围合方式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和院门,通常称三合院。

●空斗墙:是砖砌成盒状,中空或填以碎石泥土,多半不承重,或仅有少量荷载,南方民居或祠庙建筑中使用较多。

●单层塔:单层塔大多作为僧人的墓塔,有砖造的也有石造的,平面多为正方形,但也有六
角、八角或圆形的,规模较小,高度一般在3—4米以内。

●穿斗式:也称“串逗”式,其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一个房架叫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

●阙: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表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

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

●台榭:台榭是从春秋到战国宫殿建筑的新风尚,即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在分层建造木构架房屋,这种土木结合的方法外观宏伟、位置高敞,非常适合建造宫殿的要求。

●工官制度: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和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和基地情况(两胡同之间的隙地),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

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花园。

●抬梁式与穿斗式的优缺点。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唐长安城特点。

唐代长安城是在隋代大兴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基本上沿用了隋代城市的布局,但由于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因此朝臣、权贵都集中到东城,使城市的重心偏向一边,这是唐长安城的特点。

●中国古代庭院的围合方式。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约有三种:一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和院门,通常称“三合院”;如果将前面的院墙改成房屋,则称“四合院”。

●春秋时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认为国都应是一个正方形的大城,四面各有3个城门,门内有九条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在大城之内,中央部位的南面是朝廷,北方是市场,在朝廷的东面是太庙,西面是社稷坛。

考古发现表明,这对中国历代帝王都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宫殿建筑面北朝南,成为我国中原王朝历代都城规划建设上的一大特色。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1)“茅茨土阶”阶段;(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中国传统住宅的主要类型。

(1)木构抬梁、穿斗及混合式;(2)竹木构干阑式;(3)木构井干式;(4)砖墙承重式;(5)碉楼;(6)土楼;(7)窑洞;(8)阿以旺;(9)毡包。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风水?
风水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建筑文化现象,从两汉到明清曾长期流行于南北各地。

它以阴阳、五行、八卦等中国古代自然观为理论依据,以罗盘为操作工具,掺以大量禁忌、命卦、星象等内容,以之进行进行建筑选址,并参与建筑布局工作。

它有符合客观规律的经验性知识。

如:基址应选具背山面水向阳、气势环抱、卉物丰茂的优势地点等;也有大量的迷信内容,如避凶趋吉、化祸为福等。

本来,通过对环境的处理,达到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和谐统一,是人类自我完善的美
好追求,并无神秘之处。

但是由于我国古代建筑选址工作从一开始就和卜筮结合在一起,其后经过历代风水师的推演,巫术成分越来越多,最终成为一种芜杂的江湖术。

当然,风水也确实在历史上造就了许多优秀的建筑,北京十三陵和皖南众多村落就是突出的范例。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风水在古代特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许多实绩,今天仍可以作为历史经验供我们借鉴;二它所依据的理论和手段则早已失去现实意义,即使合乎科学原理的成分也远远落后于现代地质学、水文学、气象学、规划学和建筑学而无须再去应用。

●唐宋至明清对两晋和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

东晋和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审美认知的关键时期。

唐宋至明清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1)理景的普及化。

即由都城向地方城市扩散,由社会上层少数帝王、贵戚、豪绅向一般官员、士人、甚至平民推演。

(2)园林的生活化。

两晋南北朝的园林一贯追求自然意趣,人工建筑较少,但随着造园的普及,园林和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园中建筑物的比重也逐渐提高,园林日益生活化。

(3)造园要素的密集化。

早期的园林规模较大,景物布置稀疏,到唐代仍保持这种特点。

随着园中生活设施的增多以及追求景观的多样和山水的奇险,各种造园要素都增加起来,现存的江南明清私家园林都属于这种类型,和六朝、唐宋时期的园林有很大不同。

(4)造园手法的精致化。

六朝以后,理景风格不断变化,前期比较朴野,后期趋于精致;唐宋时期,随着山水诗文、山水画的发展,山水审美也更加深入,“诗情画意“的发展推动造园风格趋于精美,文人士大夫亲自参与造园,并阐发风景园林的审美标准和处理手法,大大提高了造园的理论与技巧,从而把我国的理景艺术又向前推进一步;明清两代,由于严酷的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各种艺术的审美取向都趋于拘谨,不再具有唐宋那种开朗豪放的气势,造园风格也都趋向于繁密、精致,理景手法更加丰富娴熟。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状况。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发展非常不平衡。

新建筑技术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它突破了封建社会后期建筑技术迟缓发展的局面,陆续传入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验,运用了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学会了新建筑的设计原理,新结构的计算方法和新材料的制作工艺,掌握了近代的施工机械和大跨、高层等复杂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安装,形成了一套新的技术体系和相应的施工队伍。

但是,在广大中小城镇、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建筑技术仍然停留在旧的生产力水平,延续着传统的,以土、木、砖、石等为基本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的旧技术体系。

从整体看,近代建筑技术在材料品种、结构计算、施工技术、设备水平等方面,相对于封建社会的技术水平,有重大的突破和发展。

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并没有得到正常发展,并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二、外国部分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的建筑物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它是由文艺复兴早期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

●中国古典园林在18世纪中叶之后陆续介绍到欧洲各国,一些国家也兴建了中国式园林,最先是在英国传播流行的。

●古埃及的太阳神庙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是外部的大门,力求富丽堂皇;一个是内部的大殿,力求幽暗而威压。

●穹窿屋顶和半圆拱券是拜占庭建筑的重要特征。

●圣马可广场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它的平面是由三个梯形广场组成的复合式广场。

●古罗马在全世界建筑学术史上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建筑学著作是《建筑十书》,它的作者是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

●古希腊成熟的柱式风格有两种:一种是多利克式,刚劲雄健;另一种是爱奥尼式,清秀柔美。

●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是吉萨金字塔群,是由第四王朝的三座金字塔和大斯芬克斯组成。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它的平面接近正方形。

●两河下游的文化发展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就有了券拱技术。

●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布局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同自然环境协调;古希腊庙宇的典型形制是围廊式。

●发展高层建筑是二战后美国建筑的一大特征。

●法国古典主义者根据帕拉第奥的理论,强调构图中的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求配称。

●人首翼牛像是亚述王国常用的装饰题材,象征睿智和健壮。

●古埃及人造金字塔的目的是为了作为灵魂永生的宫殿。

●旺道姆广场中心现立的是拿破仑纪功柱。

●古代埃及最早的柱子雕饰图案是以植物为题材的。

●雅典卫城中有著名的“女像柱”的建筑物是伊瑞克提翁神庙。

●古罗马大角斗场集中反映了古罗马建筑多重空间组合式方面的艺术成就。

●罗马大角斗场立面采用三层叠柱式的券柱式,从下至上依次是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建筑物与设计者:坦比哀多——伯拉孟特,卡比多广场——米开朗基罗,圆厅别墅——帕拉第奥。

●中世纪的西班牙建筑受伊斯兰建筑风格影响最大。

●伊瑞克提翁庙是古典盛期爱奥尼柱式的代表。

●佛罗伦萨的育婴院立面的特征是科林斯柱式的连续券。

●古罗马建筑为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最常用的办法是用叠柱式。

●双柱、巨柱式、空柱廊是卢佛尔宫东立面的建筑特点。

●倒方锥台形柱头样式是拜占庭教堂所特有的。

●圣索非亚大教堂中央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面主要是通过半穹顶来抵挡的。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流行于欧美地区的建筑复古思潮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折中主义。

●朗香教堂的设计者是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和城市规划专家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在20世纪60年代被称作是粗野主义的始祖。

●20世纪初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建筑师贝伦斯为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透平机车间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形式随从功能”是美国芝加哥学派著名设计师沙利文提出的建筑思想。

●连续券:连续券是古罗马建筑中券拱和柱式结合的一种方法,即把券脚直接落在柱式的柱子上,中间垫一小段檐部,这种办法只适用于很轻的结构,称为连续券。

●帆拱: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希腊十字:原为基督教十字架的一种形式,其十字架的四臂相等,这里指集中式教堂形制的一种,主要见于拜占庭。

这种教堂,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所以叫希腊十字。

●帕提农神庙:帕提农神庙是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题建筑物,也是古希腊最大的多利克围廊式庙宇,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帕拉第奥母题:是指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建筑师帕拉第奥设计的维晋寨的巴西里卡中,柱式构图得以发展,在每个开间中央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柱子上,每个大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使构图均衡,这种母题的重复创造性地解决立面柱式构图,被后人称“帕拉第奥母题”。

●坦比哀多:文艺复兴时期由建筑师伯拉孟特设计建造于罗马的神堂。

坦比哀多平面为圆形,穹顶集中形制,体量较小但非常有层次,富于虚实变化,体积感、完整性很强,看上去毫无多余之笔,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成熟。

●柱式:所谓柱式,就是指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间的组合都具有一定的格式,施工中有成型的做法。

●“草原式”住宅: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赖特早期的别墅设计吸收了美国民间建筑的特点,结合美国中西部地广人稀的现状,创造了独特的处理手法,称之为“草原式”住宅。

●古罗马建筑使用十字拱的优点。

古罗马建筑中的十字拱覆盖在方形的间上,只需要四角有支柱,而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突破了承重墙的限制,建筑内部空间得到解放,这是券拱技术的极有意义的重大进步;另外,十字拱又便于开侧窗,非常有利于大型建筑物内部的采光。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成就。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它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成就有三:一是关系明确、层次井然的结构体系;二是既集中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三是教堂内部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它反映着贵族们苍白无聊的生活和娇弱敏感的心情,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严肃的理性和巴洛克喧嚣的放肆,而表现出更柔媚、更温软、更细腻和琐碎纤巧的风格。

●古代西亚建筑成就及代表。

在古代西亚,世俗建筑占有主导地位。

在世俗建筑物里,发展了多种建筑形制和丰富多彩的建筑手法,达到很高的水平。

两河下游的高台建筑、叙利亚和波斯的宫殿,尤其是壮丽的新巴比伦城,是这个区域里的代表性建筑成就。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

(1)使用骨架券作为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减轻拱顶的重量和侧推力。

(2)使用独立的飞券作为传递房屋顶推力的结构构件。

(3)全部使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

●巴洛克建筑的特征。

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
第一,炫耀财富。

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艳丽,一身珠光宝气。

第二,最求新奇。

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

而创新的主要途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它们互相渗透;再次,则是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物的反常的幻觉效果。

第三,趋向自然。

在郊外兴建了很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

在城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

第四,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

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初期欧美建筑的两种不同倾向。

工业革命既为资本主义国家找到了新的物质条件,又彻底改变了社会生活对建筑的需求。

资本主义初期,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是探求建筑中的新技术和新形式。

●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赞扬手工艺的效果和自然材料的美,强调古趣,反对机器制造的产品,提倡艺术化的手工制品。

●沙利文设定的高层办公楼的典型形式。

(1)地下室设置动力、采暖、照明等多种机械设备;
(2)底层用于商服等服务设施;
(3)二层功能可以是底层的继续,并有楼梯关系,整个空间要求开放、自由分隔;
(4)二层以上为办公室;
(5)最顶层为设备层。

●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有以下特点:
(1)把建筑功能作为建筑的出发点;
(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3)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特点,塑造现代建筑艺术形象。

●罗马柱式的发展和特点。

古希腊的柱式在古罗马建筑上被采用,并逐渐发展、定型,形成了与古希腊柱式相对应又略有不同的多利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三种柱式。

另外,古罗马人又发明了塔斯干柱式和复合柱式。

这五种柱式在公元前2世纪后广泛流行,匠师们为了解决柱式同罗马建筑的矛盾,又发展了柱式。

(1)如何把柱式设计到券拱结构的建筑物上。

柱式产生于梁柱结构体系中,在梁柱体系中,柱式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券拱结构外部不需要柱子承重,但又需要和柱式建筑艺术风格相协调,最终产生了用柱式装饰外立面的券柱式。

券拱和柱式的另一种结合方法是连续券,即把券脚直接落在柱式的柱子上,中间垫一段檐部。

(2)在多层建筑物上如何安排柱式。

罗马建筑在古希腊晚期的叠柱式基础上又加以发展,一层用粗壮的塔斯干或多利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四层用科林斯壁柱。

(3)加强柱式的细部推敲,以协调罗马建筑。

罗马建筑一般体积都比较大,把古希腊柱式简单放大容易引起局部空疏,所以罗马在古希腊柱式基础上作了局部改动,如增加线条使柱子更加细长,线脚装饰也趋向复杂。

●20世纪20年代以后欧美新建筑运动建筑师的共同特点。

纵观这一时期的建筑思潮,可以看到这些建筑师在设计思想上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却体现出一些共同点:
(1)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以使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2)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以及现代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3)注重建筑的经济性,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创造出实用的房屋;
(4)主张创造建筑型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
(5)将建筑空间作为设计重点,认为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
(6)废弃表面多余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二战后高层建筑发展的原因。

高层建筑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得到广泛推广与发展,尤其是在二战之后。

二战后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地价昂贵。

为了在有
限的土地上能最大限度地增加使用面积,从而可以解决住房缺乏和城市规划等系列问题;发展高层建筑还可以扩大市区空地,有利城市绿化,改善环境卫生;在建筑布局上,可以改善城市面貌,丰富城市景观。

特别是现代建筑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科学基础。

高层建筑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科学技术水平等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没有先进的物质、技术手段作保证,是不可能发展高层建筑的。

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少大公司、大财团积极发展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其用意是炫耀自己的财力、科技实力,从而也加快了高层建筑的发展。

●包豪斯的教学方针和方法的特点。

在格罗皮乌斯的指导下,包豪斯打破了传统学院模式教育的框框,使设计教学同生产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设计教学中贯彻一套全新的教学方针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格罗皮乌斯认为新的工艺美术家既要掌握手工艺,又要了解现代机器生产的特点,要设计出高质量的能够供给工厂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设计。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向当时兴起的抽象派绘画和雕塑艺术学习。

(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必须到各个车间去学习石、木、金属、粘土、玻璃、色彩、染织等课目。

车间有两位师傅指导学生学习,一位是造型师傅,主要负责理论指导;另一位是车间师傅,帮助学生掌握具体工艺的操作技巧。

(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包豪斯师生所作的工艺设计常常给厂商投入实际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