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
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企业家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 发展 中国家; 对外直接投 资理论 ; 国企业 我
[ 作者简介 ] 孙辉 ,上海对外 贸易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 20 级硕 士研 究生,上海 ,060 06 2 12 ;夏鹏 , 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
wTo研 究教 育学院 20 0 6级硕士研 究生 , 上海 ,0 6 0 2 12
3 . 大型服务性公 司。涉及银行 、 保险 、 运输 、 建 有战略影响力 的跨 国公 司。对外投资企业缺乏组 筑、 水利 、 电力等多个领域和行业 。这些大型服务 建战略联盟的意识 , 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较弱 , 缺 性公司资金雄厚、 信誉 良好 , 以在相关领域提供 乏技术及经验优势。 可 专业化的服务 。 二、 发展 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4 . 新建立 的专业投资公司。 如上海海外联合投 资公司 , 该公司以上海实业 、 锦江集 团、 百联股份 、 2 纪 7 年代 以后 , O世 O 由于发展 中 国家跨 国公 上海建工等实力型公司为背景 ,对俄罗斯圣彼得 司的崛起和对外投资的 日益增长 ,打破了发达 国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1 期 1 ( 总第 9 ) O期
沿 海 企 业 与 科 技
C0AS AL E E f ES AND S I T NT RP uS C ENC & T HN E EC 0L GY O
NO. , 0 7 1 2 0 1 C mu a iey N 9 u l t l O.0 v
1 0
维普资讯
家 跨 国公 司一 统 天下 的局 面 ,全 球 跨 国投 资 的格 年代 以后发 展 中国 家 ,特 别是 亚 洲 新 型 国家和 地 具有 一定 的普 遍意义 。 局 也开始 渐渐 改变 。与 此 同时 , 于 发展 中国家如 区对 外直接 投 资 的现象 , 对 何 拥 有 竞 争 优 势 参 与 国 际 竞 争 等 问 题 也 彰 显 出 技 术 创新 产 业 升 级 理 论解 释 了一些 发 展 中 国
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 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三优势范式”。
中国和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有什么不同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国际分 工格局已逐渐从贸易主导型转向投资主导 型,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 擎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而发展中国家较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始 于20世纪70年代末 …… 20世纪70年代末
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 点
1.非资本过剩型的对外直接投资 1.非资本过剩型的对外直接投资 2.整体产业素质偏低 2.整体产业素质偏低 3.行业分布以多种经营和传统制造业为主 3.行业分布以多种经营和传统制造业为主 4.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相对较 4.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相对较 低 5.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项目的劳 5.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项目的劳 动密集程度高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 作用和影响
1.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作 1.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作 用 2.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 2.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 支均衡
三、当代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 投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宏观产业政策与微观经营决策的冲突 1.宏观产业政策与微观经营决策的冲突 2.产业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不匹配 2.产业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不匹配 .世界市场结构的新变化对发展中的对外直接投资是由其分工演进水 1.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是由其分工演进水 平决定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对外直接投资遵循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工业国家 再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路径,但该条路径在动态 过程中是可逆的。 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 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 于政府的积极推动,但通过寻租竞争造成资源的 错误配置,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率及福利。 4.对于我国“非资本过剩型” 4.对于我国“非资本过剩型”的对外投资活动必 须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层面去解析。
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政策战略
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政策战略作者:郭子铭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3期摘要: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战争的进行以及世界格局的改变,使得殖民体系迅速瓦解,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因此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
但是在这些刚取得独立的国家中,仍有许多国家的经济依然受制于之前的西方强国。
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的压迫以及本国经济落后的状况,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艰巨的经济任务。
为了获得国家经济的独立与发展,这些国家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本国的实际情况、发展需要,在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其中对外贸易的政策是其重中之重。
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多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资金与技术等方式,来促进和发展本国的经济,从而能更快地走上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政策;战略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1.13.0161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两个时期发展中国家利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资金与技术的资源,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战略以限制与监督为主。
在此期间,发展中国家由于结束被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不久,对发达国家以及其跨国公司保持谨慎、防备的态度,要求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改变殖民时期对本国国民经济的控制。
因此,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采取的多是限制和监督的政策,将涉及国民经济关键领域的跨国公司收归国有,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国家对外资流入基本采取完全开放和自由流出的政策。
这类国家多是资源缺乏,人口较少的国家,例如新加坡。
由于本国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加上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国内外投资环境,在此基础上新加坡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在本国和世界贸易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许多跨国公司在这个时期纷纷涌向新加坡。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众多跨国公司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努力下,新加坡成了亚太国际地区的金融中心。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经营收益 股息、利息、红 利等
资本、技术、设 资本 备、人力
三、企业FDI的前提条件
企业FDI的动机并不等于企业一定有FDI行为,动机转化为行为还 需要一些条件。那么企业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将动机转变为现实的 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呢?
直观地看,企业必须具有FDI的能力才可能FDI,企业只有在FDI能 够获得足够的回报才会FDI,企业只有在哪些条件好,对企业有吸 引力的国家或地区FDI才可能去投资
崭新阶段:价格弹性低,国内生产,出口; 成熟阶段:成本因素变重,需求地区,FDI; 标准化阶段:完全的价格竞争,成本低国家,进口。
一、60‘S:FDI理论的兴起
(三)巴克利和卡森(Buckley & Casson):内部化 理论
1976年,《跨国公司的未来》
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拥有垄断优势,并保留在内部。
深入地分析,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FDI的动机才可能转变 为FDI行为
企业FDI动机
条件?
企业要有能力去投资 投资能获得好处 投资要有目标
企业FDI行为
5
FDI的第一个条件 先分析下图
A国
A国
FDI
企业
B国
子公司 ➢ 战略能力或优势
相互 竞争
当地企 业
➢ 天然优势 ➢ 附加优势
6
当地企业的天然优势:
技能等各个方面
2
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间接投资
• 对外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是一国投资者在外国证券市 场上购买有价证券的经济行为,因此也称为国际证券投资。对外直接投 资与对外间接投资在如下四个方面存在差异:
投资的目的不同:企业(投资者)对外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财务收益; FDI的目的是获取外国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企业的指导意义
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企业的指导意义作者:孙辉夏鹏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11期[摘要]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引进来”开放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它们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财富收入和企业资产的增加,企业有对外直接投资的需求。
“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优化经济结构、合资配置产业布局和提高对外开放质量。
企业实现提高管理、开拓市场、学习技术、整合资源的必然要求。
文章通过研究当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状况,并结合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试图探索适合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合适路径。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我国企业[作者简介]孙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上海,201620;夏鹏,上海对外贸易学院WTO研究教育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上海,201620[中图分类号]F12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7)11-0010-0003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据商务部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其中,股本投资77.2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额的47.9%;利润再投资32亿美元,占19.8%;其他投资52.1亿美元,占32.3%。
到2006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近733.3亿美元。
(一)投资主体1、大型外贸公司。
主要包括中央政府直属的中国进出口总公司以及各省市的进出口公司。
这些大型外贸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首先获得外贸经营权,具有长期从事进出口业务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掌握外贸业务流程和熟练营销技巧的业务员。
此类型的公司一般都拥有稳定的业务渠道和易于融资的便利条件。
2、大型生产性企业。
诸如海尔、格兰仕、康佳等国内名牌企业,近年来都不再满足于国内生产,再向国外出口的品牌发展模式,纷纷选择在海外建厂。
这些大型生产性企业具有外贸经营权、生产技术成熟、具有研发能力、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特点及经济效应分析【摘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理论抽象和实证分析,阐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和行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强调跨国公司必须拥有垄断优势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而在此之后,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并没有所谓的垄断优势,但是他们依然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而且投资同时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而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发展了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使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一步得以完善。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发展特点经济效应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取得显著成效,并不断加速,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不断扩大。
实际利用外资达4000多亿元,其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656亿美元。
L.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率很高,是最高吸引力的地区。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一,世界各国中仅次于美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表明,中国国际资本流人开始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并以政府信用为基础天花板始转向以企业信用为基础,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
二、对外直接投资概念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企业以跨国经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资本转移。
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
跨国公司,阅读材料
国带来和可能带来的危害,而又不至于对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产生不利影响,并使跨国公司更有效地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和谐进步
,这是摆在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东道国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发展中大国,印度自独立后便选择了与其国情相一致的“自立”发展道路,一方
由于80年代初印度发生严重国际收支危机,政府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大笔贷款,印度政府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政策在80年代初发生转变,
开始逐步放宽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限制政策,对工业和贸易进行自由化改革,允许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逐步鼓励本国企业与外商建立合资企业,
而且将印度产业现代化的重任赋予跨国公司,并对外商投资比例40%的限制也做出了例外规定。随着政策的放宽,一些跨国公司又开始进入印度,
首先在汽车工业领域建立了一批合资企业,如日本的铃木公司与印度企业设立合资企业,几年后日本摩托车制造商又与印度本土企业合资从而打进印度市场,
接着日本摩托车零配件生产商也进入印度市场。在计算机软件行业,一批西方跨国公司考虑到印度质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
也开始来到印度,设立研究开发中心。
使满足某些条件的投资项目可以获得自动许可。同时,印度政府还与其他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近几年来,印度政府意识到国内基础设施和能源的瓶颈严重限制了印度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印度新颁布的未来10年发展计划中,
公路、港口、铁路、电力、通讯等领域的建设被放在了突出位置。但这至少要投入1500亿美元的资金。
于是,印度政府将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来搞基建作为当前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印度政府呼吁国外企业前来投资,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对我国发展对外投资的启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对我国发展对外投资的启示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国际投资已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经济活动和联系的主要内容,也对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产进一步国际化及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际投资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对外直接投资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而且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占据了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如何排队挤入对外投资行列,并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长期以来,对外直接投资一直被认为是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渠道。
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体现了邓宁在投资发展路径理论中提出的一国投资流量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密切相关的论断;另一方面,兴起时间和发展程度却又超出了该理论所划分的第一、二阶段中投资的预计水平。
发达国家的投资对象多为资源类型相近的临近地域发展中国家。
这一特点是由对外投资的内在动机、外在驱动因素以及企业特有优势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而言,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地理位置相互临近的国家或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消费者市场、技术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类型等方面存在的相似性或对东道国当地经济、文化较高的熟识程度使得市场寻求型的投资模式可以更好地进行。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多表现为“南南”投资,特别的,还是对于那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属于非资本过剩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表现为基于生产制造环节的企业特有优势,多以资源禀赋类型相近的临近地域发展中国家为投资对象的,以市场寻求型为主的资产利用型投资。
但是,这种基于企业相对优势的投资模式会导致资源禀赋利用的局限,进而制约生产要素重组与配置的效果。
此外,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持续创新能力成为全球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其局限性以及制约程度将进一步突显和加剧,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寻求一种适应当今经济环境变化,突破资源禀赋利用的局限,使重组后的生产要素达到优化配置效果的新型投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1. 引言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企业、购买或建立业务,并在该国或地区经营生产活动的形式。
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国际直接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和跨国企业竞争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2.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
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选择将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分散至全球各地,以实现资源优化和市场扩张的目标。
此外,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热门目的地。
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庞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例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接收国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进入其各个领域。
3. 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因素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其中几个关键因素:3.1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稳定的政治环境、开放的市场准入政策、透明的法治环境和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是吸引外国投资的重要因素。
许多国家通过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和鼓励技术转移等措施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3.2 经济条件国家的经济条件也是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
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外国投资者。
同时,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较高的消费水平和发达的基础设施也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3.3 市场潜力国家的市场潜力也是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一个庞大的市场意味着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利润空间。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4. 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对国家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4.1 经济增长国际直接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既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事实,那么这些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什么?它们的竞争优势何在?他们的投资原因是什么?它们的行为有何特点?这些都有待于经济学家提供相应的答案。
为了寻求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国际经济学界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地探索,创立了一些新的理论学说。
但能形成较系统、较成熟的理论的却不多。
这些理论成就远远逊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方面的成就。
这些理论虽然在西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不属于主流理论,但其影响越来越大。
研究这些不同理论流派的思想,可以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以对外直接投资目的为切入点长期战略理论长期战略理论是鲁伯等人根据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调查而总结提出的。
他们的调查涉及80多个跨国公司,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厂商的长期战赂考虑。
在上述学者看来,不同种类的对外直接投资是由不同的因素决定的。
例如,较之注重于东道国市场的投资,以出口导向的投资通常需要较短的回收期或较高的收益率。
但是,如果把各种外国直接投资一并考虑,鲁伯认为,预期的投资利润率(而不是当前的利润率)对投资水平有着根本的影响。
该研究还认为,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是长期的战赂考虑,其中包括长期利润率、市场规模和潜力以及生产成本,投资刺激对以出口导向的投资选址有一些影响,并会增加市场拓展和政府倡导型对外直接投资向发展中国家的流量。
鲁伯等人的研究是实证性的。
他们把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归因于不同的因素,这有助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
长期战略理论对于我国的指导意义在于: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应着眼于企业的未来长期发展战略,短期的利润率不应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同时,在投资的选址上,也应把企业未来的发展考虑在内。
二、以对外直接投资可能性为切入点1.小规模技术理论威尔斯在1977年发表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一文中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在1983年出版的《第三世界跨国公司》专著中对该理论作了较系统的阐述。
各国跨国公司政策及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
(二) “过份行为”的界定与限制
对于跨国公司的垄断、贿赂、不合理的转移定价及转嫁环境污 染等行为,应该加以限制。发达国家认为,跨国公司为了谋取 利润和扩大市场而进行的海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和投资接受 国都是有利的,即使有一些“过份行为”也是正常的,不能随 意对其行动滥加限制。
12
国际商法
9
(四)存在的主要分歧行为”的界定与限制
10
(一)目的、宗旨、国有化等问题
发展中国家作为弱者,要求实施 “差别待遇”的跨国公司政策。从跨国 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一“宏观经济的衡量” 出发,接受其有利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面并给予优惠,又尽可能限制其消 极的一面。而跨国公司持“微观企业的观点” ,认为“行为守则”所要 解决的问题及处理的对象完全是“企业的行为”微观问题。对于补偿标 准,发达国家要求“完全”得到补偿,而发展中国家则为“合理”补偿。
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包括前言与目的、守则 的定义和适用范围、跨国公司的活动、跨国公司的待 遇、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及《守则》的履行共六章, 共计71个条文。
(一)跨国公司活动的问题 (二)跨国公司的待遇问题 (三)政府间合作及《守则》的执行问题 (四)存在的主要分歧
6
(一)跨国公司活动的问题
(一)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不利影响
1.不利于东道国产业和地区发展目标的实现 2.影响东道国的财政收入 3.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影响东道国贸易与国际收支的平衡
(二)发展中国家东道国限制性措施 (三)发达国家东道国的措施
4
(二)发展中国家主要限制性措施有:限制投资部门和 参股比例、限制股利的汇出、实施“渐退政策”、加 强对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管理、完善对跨国公司投资 的监督和管理。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社会责任
经 济发 展 作 贡献 ,解 决 它 们 在经 营 中可 能遇 到 的任何 难 题 。 的原 则指 引包 括一 般经 济 和社会 政策 、 它 就业 、 作环 工
境、 培训 以及行 业关 系 。这些 原则 希 望能 够鼓 舞来 自发达
国家 和 发展 中 国家 的企 业都 履 行 良好 的公 司社会责 任 。 经
司社会 责任 更加 重要 。大 量来 自发展 中 国家的跨 国公 司 已经将 公 司社会 责任 溶入 它们 的战略 之 中 , 甚至有 些将 之 作 为战略之 首 虽然 遵 守各种 公 司社 会 责任 的原 则 需要 额 外 的资 源 , 是 它也会 使 东道 国、 资 企 但 投
业 以及 母 经济体 产 生重要 的 竞争优 势 。
约 、 N T D执行 的公 司社 会 责 任手 册 、 国际金 融 公 司在 U CA
社会 和环 境可 持续 发展 方 面 的绩效标 准 。
其中. 国际 劳工 组织 的MN 宣 言 是一 个约 束 性 的通用 E 工 具 , 中陈述 了一 系列 原 则 , l 企 业 的全 球 经 营 及其 其 弓导 社 会政 策 。 宣 言 旨在鼓励 跨 国公 司 积极地 为社 会发 展 和 该
关 键词 : 发展 中国 家; 达 国家 ; 国公 司 ; 发 跨 企业社 会 责任 ; 外 直接投 资 海
中 图 分 类 号 :2 67 F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7 4 (0 8 0 — 0 9 0 10 — 3 8 2 0 )7 0 4 - 4
案 : 三 , 通 过 少数 股 权 或非 股 权 安排 而 实 际 纳入 了跨 其 对
可。
跨 国公 司 的行 为 指导 。这些 努 力包 括 国际 劳工 组织 的 《 关 于 跨 国企 业 和社 会政 策 原 则 的三 重宣 言 》 MN 宣 言 ) 经 ( E 、
跨国公司三大层次上的国家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不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进入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对提高一个行业的整体水平有积极的意义,为我们带来了技术,资金和管理以及大批量的人才以及就业机会。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私人信贷,补充了发展中国家进口资金的短缺。
资本的进入,对国家经济来说,从税收和投资环境建设上看,都是有利的。
资本流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模式和与其相适应的贸易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外贸规模,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外贸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经营理念,推动和健全国家商业环境。
发展中国家提倡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发展模式,但闭门造车的变革肯定是不够的,成熟的跨国公司进入以后,肯定会为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带来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对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企业管理与商业环境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技术,包括生产工艺,设计技术,流程控制等;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增加就业,造就新兴人才消极经济自主权和国家安全的冲击和影响。
跨国公司对一国经济自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冲击和影响的基础是对该国进行市场垄断和产业控制。
市场垄断和产业控制程度自身,对该国经济自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很大。
产业转移中,污染产业进入压制发展中国家民族企业的发展。
外商投资企业在东道国生产经营中,凭借其资本、技术、规模和经营优势,挤压同行企业,对当地企业形成压制效应。
这种压制体现在股权控制、技术控制、品牌控制上。
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1. 使发达国家的产品能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东道国生产并销售,从而绕过了贸易壁垒,提高了其产品的竞争力;也有利于扩大发达国家的贸易规模。
2. 从原材料、能量的角度看,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同时,在全世界建立经济网也加速了发达国家的经济扩张。
3. 使得发达国家的产品较顺利地进入和利用东道国的对外贸易渠道并易于获得商业情报信息。
4、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空前竞争,促使发达国家经济向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方面不断创新,研究开发和生产出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新产品,并及时推向市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资本形成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常重要的作⽤。
引进外国资本是资本形成的⽅法之⼀,⽽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则是中国引进外国资本的⼀种主要形式。
随着改⾰开放的发展,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
1983年,中国实际使⽤外商直接投资额仅6.36亿美元,1990年为34.87亿美元,2002年达527.43亿美元,⽐1983年增长82倍,实际使⽤外资⾦额⾸次跃居全球第⼀位。
这表明中国打开封闭已久的国门之后,境外累积的投资愿望,在⼀段时间内急剧地释放出来。
外商直接投资在较短时间内⼤量涌⼊,不仅带来了较强的⽣产能⼒,⽽且还带来了较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这些市场份额,⼀部分原来就存在,转移过来的只是⽣产能⼒。
另⼀部分是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国际资本依托其强⼤的市场开拓能⼒,进⼀步在世界市场上获取的。
所有这些市场份额如果单纯依靠国内因素,很难在短时期内取得。
外商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极⼤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002年中国实际使⽤外资⾦额占gdp的⽐重从2001年的4.04%上升到4.26%。
全国已设⽴的外商投资企业总体运⾏良好,其⼯业增加值、出⼝额、税收、银⾏结售汇顺差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均⾼于全国平均⽔平,在国民经济总量,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增量中所占⽐重继续提⾼,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明显增强。
⼀、fdi促进了中国⼯业的发展 1、外商投资企业⼯业产值占全国⼯业总产值的⽐重不断提⾼ 来源:商务部 从表1可以看出,1990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的⼯业产值增长迅速,占全国⼯业总产值(按可⽐价计算,下同)的⽐重不断提⾼。
1991-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业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达43.3%;除2001年外,其余各年的增速均⾼于⼯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
1990年外商直接投资⼯业产值在全国⼯业总产值中所占⽐重仅为2.28%,到2002年时已达33.37%。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Working Paper No.201204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内容提要】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认为,国际资本应当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
然而,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国有企业日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参与者,相当一部分企业投向了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上述事实一方面对传统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国际生产折衷优势理论、国际生产联系和政府支持等视角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对外直接投资 综述一、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到了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企业获得了参与国际化生产的机会。
2007年以来,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掀起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而且呈现出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同的特征。
(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国家(地区)的跨国公司更加渴望在新的市场参与竞争,它们日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驱动力量。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达到3,880亿美元,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份额从2007年的16%上升到2010年的29%。
2010年有6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跻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排行榜的前20名。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2011-2013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WIPS )证实,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正成为重要的投资者,而且这一趋势很可能将来继续发展。
在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方面,201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2009年增长了11%,其中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10%,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21%。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考察 对象 , 国际 贸易 理论 中的赫 克歇 尔—— 俄林 的资源 联 系 。 ( ) 把 2 发展 中 国家通 过对 进 口的技术 和 产品 进行 某些 禀 赋 差异 导 致 比较 成 本 差异 的 原理 用 于分 析 日本 对外 直 改 造 ,使 他 们 的产 品 能 更好 地 满 足 展 中国家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探讨, 提出了对我国对 外直接投资的一些启示, 以 期指导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行为。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中国; 启示
一
、
与 发展 中 国家有 关的 国际 直接投 资理 论
准 化技 术和 劳动 密集 型技 术 , 这 种技 术 的形 成 却包 含着 但
国家竞争 购 和特殊 产 品。( ) 近市 场 。正 因如 此 , 明发展 中 国家 企 业在 国际竞争 中 获胜 创造 了 条件 。 由此可 见 , 3接 表
跨 国 公司有 能力 进行 对 外直 接投 资 。 同时 , 尔斯 根据 有 优 势 的获取 是 与激 烈 的市场 竞 争 紧密相 连 的 , 烈 的竞 争 威 激 关 资 料 .分 析 了 发展 中 国 家跨 国公 司走 出国 门 的几 点 动 是 国家竞争 优势 不 断提高 的动 因 。 波特认 为 激烈 的 国内竞 因 : 1保 护 出 E市 场 。 2 突 破配 额 限制 。 3 寻求 低成 本 。 () l () () 争导 致对外 投 资 的发生 , 在激 烈 的竞 争 中获得竞 争 优势并 ( ) 族纽 带 。( ) 4种 5 分散资 产 。( ) 国 、 6本 东道 国政府 或 国际 确 保对 外 直接 投 资 的成 功 的观点 具有 重 要 的现 实 指 导意 机构 的倡 议 和 帮 助 , 业 主为 亲 朋 好 友寻 找 职业 , 海 外 义 . 企 在 它指 出了国际 投资应 “ 内后外 ” 先 的发展顺 序 。 培训 人才 等都是 发展 中国家企 业 向外扩 张 的动因 。 3 技术 地方 化 理论 。英 国经 济学 家拉 奥 在 1 8 出 . 9 3年 5 国际直 接投 资 的两 阶段 理 论 。 . 国内有关 学者认 为 在 对外 直 接 投资 的过 程 中 , 总足 经 过 “ 验 获得 阶段 ” “ 经 和 利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精选文档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一)国际产业级差与产业梯度转移当前,在知识经济的大潮席卷全球背景下,发达国家正处于由一般技术密集型向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而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工业部门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对于其他一些更为落后的国家,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社会仍处于传统经济阶段。
一个由发达国家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到半工业化国家最后到落后国家的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已经形成,国际产业转移作为国家间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正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对外直接投资是新战略国外主流对外投资理论大都是以跨国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出发点的。
这些理论都是以一定的优势为前提的。
但是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半工业化国家而言,这些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一味照搬只怕永远也无法摆脱目前的地位。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获取现国外先进技术并促进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我国应该按照以下两个目标,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1、产业提升目标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科技术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
从资金利用方面来说,只有扩大技术和市场开发深度,才能有效利用外汇资源,才能改正国内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
我们应加大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并带动本币资金和其它要素的投入。
2、有限优势利用论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有两个方面:第一,开辟新兴产业;第二,改造或淘汰落后产业。
我国要大力发展对贫穷落后国家的投资。
而且要立足于我们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并为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留出资源,扶持我们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
二、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意义(一)对国际收支的意义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使本国的出口贸易增加,对本国国际收支产成有利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对收支的波动进行调节。
因此,进一步鼓励国内企业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减轻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缓解我国经常性项目账户中的逆差,从而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本文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探讨这些理论对中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指导作用及启示。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启示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兴起和发展1、威尔斯(Louis T.Wells,1983)的“小规模技术理论”1983年,威尔斯在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代表作《第三世界跨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来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并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前景。
其主要观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来源。
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在比本国更不发达的国家进行投资的时候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市场规模比较小,如果本地企业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可能会导致企业规模过大而与当地市场规模不匹配。
在产品市场比较小的情况下,使用的技术也应该适合于小规模制造,才能增加利润,而发展中国家掌握的技术就符合这一要求。
另外,发展中国家在国外投资的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一方面是本地企业,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本地企业想要模仿投资国的技术,可能要支付比较高昂的成本,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并不愿意将资源浪费在小规模生产和小规模市场上,所以,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者就具备了技术上的优势。
竞争优势还体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因为恶劣的国际收支状况会限制进口而鼓励本国企业制造,因而进一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为了夸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首先会选择商品出口。
在出口受到威胁时才会考虑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通过对外的投资活动保护产品的国外市场、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廉价的原材料。
另外,因为投资国与东道国比较接近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环境,使产品和技术更容易被接受与认可。
(3)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前景。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相比,具备的竞争优势比较小,从而容易失败,一旦发展中国家小规模技术优势被取代就很难寻求其他的优势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一、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1.引进资金。
发展中国家往往要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在“比较优势”理论下,国际援助、政府间贷款等方式或金融市场等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
但是,开放型经济给予跨国公司发展的空间,其直接投资则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资的主要来源之一。
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降低了东道国融资的风险,因为直接投资没有还本付息的规定,从而投资风险转移到了跨国公司手中。
更多依赖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总的来说是好事,因为外国投资者往往做长期承诺,而且与债务持有人相比更能够容忍短期困难。
2.引进技术。
技术引进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实施赶超战略的手段之一。
跨国公司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提供了便利的通道。
首先跨国公司到东道国直接投资需要的机器设备是跨国生产所需的。
但是,即使没有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跨国公司仅仅经营东道国的工厂和企业,效益也会提升,原因在于跨国公司带来的技术除了硬技术,还有软技术,例如,先进的管理制度能够提升生产效率。
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的技术是附着在人身上的,所以,从广义的角度讲,跨国公司的人才和技术引进使得发展中国家既能够从跨国公司获得技术来补充技术落后的不足,也能够利用跨国公司补充人才的不足。
3.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扩散效应和外部正效应。
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技术和人才引进通过运行网络向上游(即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如销售商)扩散。
因为跨国公司的运作有严格的规格和标准,所以给予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严格按标准供货和销货的约束。
无形本文出自新晨范文网中提升了其上游和下游网络的技术和人才水平。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培训的人才对发展中国家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
跨国公司职工或管理人员“跳槽”和独立创业都使跨国公司的技术和管理不可避免地外泄。
给社会带来正向的外部效应。
4.跨国公司的“学习曲线”效应: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者还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带来了示范效应,大大提升了其产业竞争力。
很多发展中国家借助于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网络大大提升了出口水平。
除了上述渠道,发展中国家还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其他生产要素,以做到双赢合作。
但是发展中国家利用跨国公司提升本国的经济也是有条件的。
跨国公司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并非出于道义和政治考虑,而是出于其世界性战略的动机。
跨国公司的世界性战略是其全国战略的延伸,其本质是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
所以跨国公司的投资一般流向企业交易成本低或存有优惠政策的国家。
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达到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势必付出一定的代价,协调跨国公司和国家的利益关系,寻找一个平衡点,以达到双赢互利的目标。
二、跨国公司的本质及其与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关系特征一国政府是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而跨国公司首先是作为经济人的企业,其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它又是一种世界化的企业,其生产、贸易活动是跨越国界的,所以模糊了它的国民性质,使之带上了新的世界性的特征。
1.跨国公司的世界化战略及实质。
主流经济学派从价格和资源配置的角度,在传统的价格体系框架内看待私人的外国直接投资,他们认为,厂商的设置地点和组成、相关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分配取决于市场力量,把跨国公司简单地看成是由资本收益的国际差别所决定的资本跨国流动。
制度经济学派则从经济组织的角度看待跨国公司,海默(1960)认为,从事外国直接投资的厂商的动力主要是特定市场的竞争条件,而不但仅利率差价。
跨国公司作为管理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实施竞争战略。
跨国公司世界化竞争战略的实质是垄断市场,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利润最大化。
跨国公司的投资可能形成对某一商品市场,特别是市场价格的垄断,这将在一定水准上给东道国带来很大的影响,妨碍政府目标的实现。
例如:中东国家因为跨国公司的垄断,经济命脉掌握在跨国公司的手里,限制了政府调节经济的作用。
2.跨国公司通过游说和“投票”机制,削弱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权。
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投资,把东道国作为其世界化战略的一环,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各种优势以及世界网络间的协同效应来实现世界利益的最大化。
为了达到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跨国公司必须通过政治影响、政治压力和政治优势,才能取得和保持有助于实现其扩张、降低成本的国际性网络,以实现世界性战略。
首先,跨国公司是资源配置世界化的载体。
跨国公司从东道国获得对各项资源的主导和控制,并通过自己的世界生产和贸易网络重新配置,其次,跨国公司迫使东道国政府制定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比如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再者,跨国公司游说政府建立宽松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
跨国公司游说东道国政府,创造有效率的市场和公平、自由竞争的制度,否则将资源转移向其他国家。
跨国公司还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投票”。
如果东道国的政策对他们不利,即使其他的机会有限,他们也会转向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好前景的政府。
3.跨国公司的融资活动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而跨国公司的各种行为都有带来金融风险的可能,使一国的金融体系受到破坏,甚至引起整体经济的动荡。
跨国公司的间接投资规模巨大,并且因为跨国公司出于投机需要进出市场,使间接投资具有一定水准的投机性,容易造成金融市场的混乱。
另外,跨国公司的利润汇出及转移,会使国际收支平衡失调,从而引发金融危机;三是跨国公司为跨国界的企业内部交易制定转移价格,隐蔽地将税前利润转出东道国,使其总的税后利润最大化,影响东道国的国民福利和政府财政收入,并产生诱发金融风险的因素,四是跨国公司的撤资容易引发金融市场的混乱。
4.跨国公司通过母国政府干预东道国政府的经济决策和运行。
因为跨国公司多来自于发达国家,而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寻求利润的眼光投向世界各地,本国投资再生产逐渐淡出,大量资金、技术投向国外,甚至公司总部也迁往国外,使发达国家丧失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造成失业率增高,尤其是大量的税收流失,财政难以维持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大量削减福利开支,这些势必激化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使政府的合法性受到怀疑。
为此,发达国家在制定世界化的游戏规则时不得不力图解决这些矛盾。
很多国家制定了一些条款来限制跨国公司的活动范围,使其在参与世界化进程中朝着更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方向发展。
5.对发展中国家自主性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通常发现,跨国公司的活动常常与本国的对外政策相抵触。
跨国公司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东道国除了考虑经济增长问题,还要考虑社会的稳定、公平、民族工业的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跨国公司反对东道国政府的政策,他会做出限制或关闭当地生产而在其他国家生产的威胁。
对于一些缺少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卫生要求、劳动安全、福利环保标准低的国家比较有吸引力。
所以,想吸引外资的发展中国家很难设定这方面的高标准。
跨国公司在财政和税收优惠方面还能与东道国讨价还价。
另外,跨国公司的国家贸易多为企业内贸易。
因为企业内贸易属于企业内部的事务,与国家间贸易不同(国家间贸易能够通过金融、价格、汇率等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并有效预期),政府不能明确地预期金融和财政政策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此外,跨国公司利用企业内部贸易的“转移价格”来逃避税收,跨国公司通常从工业国出口半成品到发展中国家,然后在那里加工成品在市场上出售,如果工业国实行低税收政策,而发展中国家实行高税收政策,那么跨国公司就提升转移价格从而宣称在工业国(母国)获得高利润。
这样,跨国公司避免了总税单的增加,提升了税后利润,而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都会发现财政收入与预期的正好相反。
再者,通讯的世界化,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政府很难控制跨国交易,很难可能损害国家稳定和安全的信息的跨国界流动。
国家控制边界信息流动的自主性大大削弱。
跨国公司给予东道国政府的上述压力迫使东道国政府修改政府管理方式、市场管理范围以及劳动用工制度,甚至迫使政府修改或制定相对应的政策来应对跨国公司的游说。
这在一定水准上限制了政府的权力,约束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范围和方式,甚至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控制水平。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政府也面临着世界化带来的种种压力。
三、世界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管理政策政府和跨国公司的关系表明:首先,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基础的影响是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的统一,制定对跨国公司政策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副作用,利用跨国公司的优势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
其次,政府对跨国公司的管理是有限度的,它直接受到其他国家跨国公司政策的影响和制约。
第三,决定跨国公司与政府合作的主要因素是各自拥有的优势。
对我国来说,是否对外国资本有吸引力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潜力、市场潜力。
基础设施状况、贸易壁垒、生产经营环境、政策的稳定性和对外开放政策等。
在封闭经济下,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国家设置各种贸易壁垒和投资壁垒,保护国内市场不受外来竞争者侵蚀,同时支持本国企业发展,支持他们占领国内市场。
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现有资源,倾向于实行“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的对外政策。
在开放经济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调整,由封闭式发展转向在充分利用本国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在开放经济中增强国家的竞争水平。
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也由过去的以贸易和投资壁垒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改善投资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促动资本、技术和专业人才向本国流动,并增强“本土”各种类型的企业竞争力为主。
与此相适合,政策重点转向在本国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特别是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为主。
1.更新反托拉斯政策,防止不正当竞争。
跨国公司的合并和其他行为可能会导致明显的成本节约,但在世界提升企业效率的压力给其带来负担。
反托拉斯法划定相关市场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确定适当的竞争地理分界线,需要改变传统的关于市场范围的概念。
在世界市场中,原有的认为在国内可能相当集中的产业可能并不是很集中。
如汽车、钢铁、化工等行业。
当前在很多相当集中的产业中,当地公司正在与可能比他们大得多的外国公司展开直接的竞争。
国外政府还可能对国际贸易实行干预(包括对本国公司的补贴即时外国竞争者的限制)。
另外,应该完善市场机制,采用适当的竞争政策。
增强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防止跨国公司的垄断或不正当竞争。
2.培育和完善符合世界化规则的市场体系。
经济世界化要求参与成员国增加其政策的透明度和外贸政策法规全国的统一性,必然对当前国内自成体系和按“条块”分割形成的经济格局产生巨大的冲击,这有利于打破地区封锁、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促动公平竞争,从而推动国内经济秩序的整顿和统一,规范全国性市场体系的建立,逐步建立适合国内外两个市场变化和资源有效配置要求的机制,打破垄断和割据状况,并使竞争范围持续扩大,竞争手段日益多样化、科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