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

合集下载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与模式研究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与模式研究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与模式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与模式研究一、引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技术转让和产业升级等重要作用。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模式,探讨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1. 刘江山理论:刘江山在其《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中提出了“资源类型论”和“市场类型论”。

资源类型论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农产品等资源型产业上;市场类型论则认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关注规模大、消费潜力大的市场。

2. 再工业化理论:再工业化理论认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从国际产业分工中提取更多附加值,实现再工业化的目标。

3.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技术、管理和创新的优势,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分析1. 资源获取型模式:这种模式下,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海外资源,满足国内发展的需要。

例如,中国的国有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能源和矿产资源,以支持国内的工业发展。

2. 市场开拓型模式:这种模式下,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海外市场,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3. 技术转移型模式:这种模式下,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

例如,中国的高科技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先进技术,推动国内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1.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增加: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

第2章国际投资理论

第2章国际投资理论
1960:“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导师:金德尔伯格(C. P. Kindleberger ) 意义:“零公里界碑”
一、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基础:
要素优势与经营方式选择
经营方式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贸易 技术转移
优势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理论贡献
弥补以前国际投资理论的片面性
继承和吸收了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巴克雷的内 部化理论,增添了区位优势因素
运用多种变量分析来解释跨国企业海外直接投 资应具备的各种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技术与价格联盟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专利、技术秘密、特殊管理技能、资本市场优势
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
一、垄断优势理论
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约翰逊的核心资产理论
知识的转移是直接投资的关键,跨国公司垄断优 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在对跨国公司的对外拓展解释方面,也只能解 释纵向一体化的跨国扩展,而不能解释横向一 体化和多样化的跨国扩展行为。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产生背景
学者:英国学者邓宁(John H. Dunning) 文献:
1977:“Trad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MNE: A search for an eclectic approach”

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企业家的指导意义

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企业家的指导意义
接 投 资 的合 适路 径 。
[ 关键词 ] 发展 中国家; 对外直接投 资理论 ; 国企业 我
[ 作者简介 ] 孙辉 ,上海对外 贸易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 20 级硕 士研 究生,上海 ,060 06 2 12 ;夏鹏 , 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
wTo研 究教 育学院 20 0 6级硕士研 究生 , 上海 ,0 6 0 2 12
3 . 大型服务性公 司。涉及银行 、 保险 、 运输 、 建 有战略影响力 的跨 国公 司。对外投资企业缺乏组 筑、 水利 、 电力等多个领域和行业 。这些大型服务 建战略联盟的意识 , 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较弱 , 缺 性公司资金雄厚、 信誉 良好 , 以在相关领域提供 乏技术及经验优势。 可 专业化的服务 。 二、 发展 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4 . 新建立 的专业投资公司。 如上海海外联合投 资公司 , 该公司以上海实业 、 锦江集 团、 百联股份 、 2 纪 7 年代 以后 , O世 O 由于发展 中 国家跨 国公 上海建工等实力型公司为背景 ,对俄罗斯圣彼得 司的崛起和对外投资的 日益增长 ,打破了发达 国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1 期 1 ( 总第 9 ) O期
沿 海 企 业 与 科 技
C0AS AL E E f ES AND S I T NT RP uS C ENC & T HN E EC 0L GY O
NO. , 0 7 1 2 0 1 C mu a iey N 9 u l t l O.0 v
1 0
维普资讯
家 跨 国公 司一 统 天下 的局 面 ,全 球 跨 国投 资 的格 年代 以后发 展 中国 家 ,特 别是 亚 洲 新 型 国家和 地 具有 一定 的普 遍意义 。 局 也开始 渐渐 改变 。与 此 同时 , 于 发展 中国家如 区对 外直接 投 资 的现象 , 对 何 拥 有 竞 争 优 势 参 与 国 际 竞 争 等 问 题 也 彰 显 出 技 术 创新 产 业 升 级 理 论解 释 了一些 发 展 中 国

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 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三优势范式”。

对外投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对外投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优势地位, 维持较高垄断价格和 利润, 导致不完全 竞争或寡占的 局面, 这是跨国 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 资的主 要原因。该类理论强调的是市场的不完全
性, 注重微观层次上的企业行为分析和行业组织结

跨国投资的一般理论: 分析框架及重要
观点 ( 2 世纪 9 年代之前的研究。 -) 0 0 解释跨国投资行为的理论较多。一般认为,
商品和劳务的交换都偏爱于企业内部的交易 资时间和投资地点的决定因素。 较早和较为权威 性,
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R 维农。 . 维农提出了以 产品周期为基础的 海外投资时间决定理论 , 认为 产品在市场上呈现周期特征, 该周期可大体划分 为三个阶段 , 即新阶段、 成熟阶段和标准阶段, 各 机制, 因为它耗费的资源较少, 特别当 交易涉及海 外市场时, 交易成本会更高, 因此出现了大量的跨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试图综合市场结构与市
场的不完全性学说,寻求一个普遍实用的理论框
期和投资区位两个因素, 将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 架,对跨国公司及外国直接投资现象作出全面的
决策动态化。

般性解释, 其观点是, 一个企业从事国际直接投
3 .内部化理论 。英 国学者巴克莱 (e r 资, Pt e 主要有三个基本因 优势要素) 素( 所决定的。 即 J uk y 与卡森 ( a a o ) . cl ) B e M r Cs n 及加拿大学者拉 所有权优势、 k s 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这就是他的
构特征的分析。 有学者进一步分析了导致跨国公司 在海外投资市场上 r 是对国际直接投资 如, 公司在海外市场上的相互依赖性致使其在 S .y e . ) 跨国
进行理论探索的先行者。2 世纪 6 年代初, 0 0 海 价格方面“ 谋” 串 意愿有所增强, 此降低了彼此 并因 默在其博士论文 《 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 关于对 之间的竞争程度。这主要由于: 排除独占 东道国市 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首先提出了垄断优势理 场的诱惑;进入东道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数目 中, 有限,

发展中国家投资理论讲义

发展中国家投资理论讲义
技术积累——技术改变的演进理论
•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它们对 外投资的累积增长直接相关的,技术能力 的积累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决定性因 素,同时也影响着其对外投资的形势和增 长速度。
• 因此,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产业分布和 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 ,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五)小泽辉智(Ozawa)的一体化国际投资发展 理论
第四阶段,人均GDP在4750美元以上,处于 这一阶段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它们拥有了 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净对外投资呈正数增 长
(二)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 (Small—scale Technology Theory, Louis T.Wells,1983)
•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比较优势来源于小 规模生产技术,这种小规模生产技术带来 的低生产成本等比较优势能够使生产者获 得比较利益。
(三)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 (The Theory of Localized Technological Change, Lall Sanjaya,1983)
对成熟技术或生产工艺的应用和改进,可以 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 定优势,进而实施对外投资。
(四)坎特威尔和托伦惕诺(John Cantwell(Paz Estrella E.Tolentino,1990)的
发展中国家投资理论讲 义
2024年2月1日星期四
(一)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ycle, John Dunning, 1981)
第一阶段,人均GDP在400美元以下,处于这一阶 段的国家由于没有产生所有权优势,因而没有直 接投资输出,由于本国投资环境太差,只有少量 直接投资流入;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浅谈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浅谈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浅谈刘方玉1王一方21.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摘要】本文主要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对外投资的现状及特征;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现状意义一、引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也叫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DirectInvestment)。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FDI指: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发言权。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

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缓解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对于推进我国结构提升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现实而长远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理论依据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主要有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及J曲线”,较好的解释了FDI和一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J曲线的两个坐标轴分别是NOI(净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减去吸引的外资流入,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反映了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GD。

,根据GD。

可以将J曲线分为5个阶段:各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

与净对外直接投资(NOI)第一阶段,国家贫穷,几乎没有直接投资流出,略有直接投资流入。

NOI为负值且趋增。

按照1988年的数据,人均GD。

低于1110美元的国家属于此列。

第二阶段,国家人均GD。

有所增长,直接投资流入速度加快,规模扩大,直接投资流出开始出现,但NOI负值继续增加。

第三阶段,国家进入新兴国家行列,人均GD。

已经处于世界中等或中上等水平。

虽然NOI仍为负值,但每年直接投资流出的增加值已经超过直接投资流入的增加值,结果就是NOI由降转升。

发展中国家 国际投资理论

发展中国家 国际投资理论
三、技术地方化理论 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三、技术地方化理论
1、产生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4、我国企业技术地方化的累积效应
三、技术地方化理论
1、产生背景 • 1983年,拉奥深入研究了印度跨国公司的 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发现发展中国家跨 国公司的技术特征: ①规模小 ②使用标准化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 但包含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动
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2、主要内容
• 产业分布: ①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 ②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横向一体化生产活动。 • 地理扩展:“心理距离” ①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充分利用种族联系; ②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积累,逐步从周边国家向其他 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 ③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从事高科技领域的生产 和开发活动。同时,为获得更先进复杂的制造业技 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
三、技术地方化理论
4、我国技术地方化的累积效应 • 技术地方化:“引进来”&“走出去”;通过 合资合作和FDI,获取先进技术;模仿发达国 家先进技术,进行大幅度局部调整、改造、创 新,使之具有规模小、使用标准技术和劳动密 集等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技术特征。 • 这种技术地方化的累积效应使我国跨国公司逐 渐具备了在东道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优 势。
客户来自发展中 国家,以亚太地 区、独联体和非 洲为主
•华为的经验证明了技术创新理论的结论的解释能力。 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中国民营企业全球扩张的路径:
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4、技术创新理论与华为非研发类FDI途径
• 华为的非研发对外直接投资,是指华为除了设立 研发中心以外的,包括设立地区销售部、培训中 心、合资公司等各种形式的海外非金融投资活动。 • 通信设备产品的特殊性要求销售商,除能够满足 购买企业需求的产品外,必须提供满意的安装和 售后服务。而服务水平的高低对人员的培训提出 要求,这就是华为非研发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且随 着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增长的原因。 • “合适的”技术优势:指的是适用于东道国经济 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及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富有 价格竞争力的技术。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 在上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 全球贸易的1/5。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 这一比例已上升到1/3。在所有行业中,制
造业中的企业内贸易比重更大,有的行业 达到了3/4以上,特别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和
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企业内贸易占
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跨国公司
在上述两个命题的基础上,该理论的基本结论是: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根据坎持韦尔等人的研究,发展中国家跨 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遵循下面的发展顺 序:首先是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充 分利用种族联系;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积 累,种族因素重要性下降,逐步从周边国 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最后, 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为获取更先进的 复杂制造业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在分析方 法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邓宁用人均GDP作为经济
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进而与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 联系起来,这是值得推敲的。
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在人均GDP方面往往表现 出较大的差异,而人均GDP相同的国家也很难保证 就是处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此外,净对外投资这个相对概念并不能够真正反映 一国国际投资地位,位于吸引FDI和对外投资低端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空客的第一个型号 A300的生产中,这样的分工就开始了:含驾 驶舱的机头段、中机身下半部分和发动机挂架 由法国航宇公司生产,机翼主体由英国航宇公 司生产,机身的其余部分和垂尾由德国空中客 车工业公司生产,机翼前后缘和各活动翼面由 荷兰福克联合航空技术公司生产,客舱门、起 落架舱门和平尾由西班牙航空公司生产,这些 部件从欧洲各地运往德国或法国,在汉堡或图 卢兹的总装线上加以组装。而在后续机种的开 发和生产中,美国、日本、中国等地的全资子 公司也参与其中。

发展中国家投资理论讲义

发展中国家投资理论讲义

三)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 The Theory of Localized Technological Change, all Sanjaya,1983)
对成熟技术或生产工艺的应用和改进,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的 企业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定优势,进而实施对外投资。
(四)坎特威尔和托伦惕诺(John Cantwell(Paz Estrella E.Tolentino,1990)的
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动态比较优势的互补 性为发展中国家通过直接投资实现经济转型和赶超创造了 机会。
为此,发展中国家应以增强比较优势为基准,以出口导向 战略为条件实施对外投资。
(六)对外投资的不平衡理论 (Thomas W.Roehl,2001)
存在资产相对不平衡(如缺乏技术优势、无法形成规模经 济等)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在国外市场寻求补偿性 资产,从而使其资产组合达到平衡,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 战略地位发生根本性逆转。
第二阶段,人均GDP在400—1500美元之间,处于 这一阶段的国家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明显增加, 外资大量流入,但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对外资本输出仍然十分有限;

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000—475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阶 段的国家对外投资大幅度上升,其发展速度有可能超过外 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但净对外投资仍为负值;
技术积累——技术改变的演进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它们对外投资的累积增 长直接相关的,技术能力的积累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 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其对外投资的形势和增长速度。
因此,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 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五)小泽辉智(Ozawa)的一体化国际投资发展理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对我国发展对外投资的启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对我国发展对外投资的启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对我国发展对外投资的启示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国际投资已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经济活动和联系的主要内容,也对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产进一步国际化及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际投资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对外直接投资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而且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占据了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如何排队挤入对外投资行列,并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长期以来,对外直接投资一直被认为是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渠道。

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体现了邓宁在投资发展路径理论中提出的一国投资流量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密切相关的论断;另一方面,兴起时间和发展程度却又超出了该理论所划分的第一、二阶段中投资的预计水平。

发达国家的投资对象多为资源类型相近的临近地域发展中国家。

这一特点是由对外投资的内在动机、外在驱动因素以及企业特有优势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而言,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地理位置相互临近的国家或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消费者市场、技术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类型等方面存在的相似性或对东道国当地经济、文化较高的熟识程度使得市场寻求型的投资模式可以更好地进行。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多表现为“南南”投资,特别的,还是对于那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属于非资本过剩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表现为基于生产制造环节的企业特有优势,多以资源禀赋类型相近的临近地域发展中国家为投资对象的,以市场寻求型为主的资产利用型投资。

但是,这种基于企业相对优势的投资模式会导致资源禀赋利用的局限,进而制约生产要素重组与配置的效果。

此外,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持续创新能力成为全球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其局限性以及制约程度将进一步突显和加剧,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寻求一种适应当今经济环境变化,突破资源禀赋利用的局限,使重组后的生产要素达到优化配置效果的新型投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既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事实,那么这些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什么?它们的竞争优势何在?他们的投资原因是什么?它们的行为有何特点?这些都有待于经济学家提供相应的答案。

为了寻求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国际经济学界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地探索,创立了一些新的理论学说。

但能形成较系统、较成熟的理论的却不多。

这些理论成就远远逊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方面的成就。

这些理论虽然在西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不属于主流理论,但其影响越来越大。

研究这些不同理论流派的思想,可以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以对外直接投资目的为切入点长期战略理论长期战略理论是鲁伯等人根据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调查而总结提出的。

他们的调查涉及80多个跨国公司,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厂商的长期战赂考虑。

在上述学者看来,不同种类的对外直接投资是由不同的因素决定的。

例如,较之注重于东道国市场的投资,以出口导向的投资通常需要较短的回收期或较高的收益率。

但是,如果把各种外国直接投资一并考虑,鲁伯认为,预期的投资利润率(而不是当前的利润率)对投资水平有着根本的影响。

该研究还认为,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是长期的战赂考虑,其中包括长期利润率、市场规模和潜力以及生产成本,投资刺激对以出口导向的投资选址有一些影响,并会增加市场拓展和政府倡导型对外直接投资向发展中国家的流量。

鲁伯等人的研究是实证性的。

他们把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归因于不同的因素,这有助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

长期战略理论对于我国的指导意义在于: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应着眼于企业的未来长期发展战略,短期的利润率不应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同时,在投资的选址上,也应把企业未来的发展考虑在内。

二、以对外直接投资可能性为切入点1.小规模技术理论威尔斯在1977年发表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一文中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在1983年出版的《第三世界跨国公司》专著中对该理论作了较系统的阐述。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分析

内部化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以降低交易成本。
详细描述
内部化理论是由英国学者约翰·邓宁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以降低交易成 本、消除市场不确定性、保护技术优势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内部化理论的提出解释了为什么企业在拥有一定 垄断优势的基础上,仍然需要对外直接投资,以实现更高效的市场拓展和技术转移。
案例二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对南非的金属矿业项目,该项目 是中国对非洲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之一。
案例三
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美国的电信设备项 目,该项目是中国对美国最大的直接投资项 目之一。
THANKS
感谢观看
政策支持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 的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吸引外 资流入。
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为投 资者提供东道国政治、经济、社 会等方面的信息支持。
04
对外直接投资实践与案例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投资规模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投资领域涵盖能源、 矿产、制造业、服务业等。
比较优势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基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 比较优势的差异。
详细描述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该理论认 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基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比较优势 的差异,投资应该从母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开始, 转移到东道国相应的产业中去。这种投资模式可以充 分利用母国和东道国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促进双方经 济的共同发展。比较优势理论对于解释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特点
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长期性、控制性和实体性等特点,投资者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可以在国外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和长期收益。

浅谈中外国际投资理论的发展及其演变

浅谈中外国际投资理论的发展及其演变
管理Fra bibliotek 学 ljl
刘 欣
科 诺蠢
浅 谈 中外 国 际投 资理论 的发展 及其 演变
( 呼伦 贝 尔学 院, 内蒙古 呼伦 贝尔 0 10 ) 2 0 8
摘 要 : 外直接投 资理论形成 于 2 世 纪 5 对 O 0年代 , 西方的对外投资理论很好的解释 了对外投资的部分原因, 因其片面性和缺陷, 但 无法更好的去 解释对外投 资的根本动 因。内生性增长理论更好的解释 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本质 , 尤其对跨 国公司对华等发展 中国家投资的现象进行了更好的解释 。 关 键词 : 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内生性增长理论 ; 国并购 跨 随着跨 国公司对 外投 资的变化 , 国际投 资 理论本身也在 不断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 的行 为 主体是跨 国公 司 ,所 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的各 种 理论 也可称 其为跨 国公 司理论 。2 世纪 6 0 O 年代 以来 , 二次世 界大战之后 , 企业跨 国经营得 到迅速发展 , 国经营伴随着大量 的国际直 接 跨 投 资。对 此 , 西方学者开始从不 同角度 、 同层 不 次对发 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 行 探讨 和分析 , 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在2 O世 纪 8 0年代之前 ,传统对外直接投 资理 论 能够很 好地解释跨 国公司 的对外直接投资 行 为。而在此之后 . 传统理论受到 了挑战 , 因其 片 面性 , 目标所在 大的发达 国家 , 把 相反 , 发展 中 国家并 没有其垄断优势 ,因此为 了更好 的解 释 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 ,又 出现 了一些新 的 对外投资理论 , 使传统理论进一步得 以完善 。 1 西方的对外投资理论 11垄断优势理论 . 垄 断 优 势 理 论 ( npl t A vnae Mo oo sc d at ii g T er) h y 是美国学者 海默于 16 o 9 0年 在其博士 论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摘要:从评价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入手,立足于我国现实,分析了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从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的确定、地区选择以及政府的宏观支持几个方面,较详尽地阐述了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具体构想。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战略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介评在讨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以前,很有必要先对西方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予以简单评价。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外可谓众说纷纭,但从学术渊源或其基础来看,大体上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国际经济学,主要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的体系;另一个是以产业组织为基础的体系。

前者是宏观分析,即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其重要假设之一是完全竞争;后者是微观分析,即从企业层次出发进行分析,其重要假设是不完全竞争,由于完全竞争假设与经济生活的现实相距太远,同时从微观层次出发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更切合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需要,故后者是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主流。

从微观方面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巴克利的内部化理论以及费农、约翰逊的区位因素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单纯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明国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因此,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十世纪70年代末,英国里丁大学经济学教授邓宁在总结了这些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成为这些传统理论的集大成者,二十多年来这一理论成了解释西方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经典与主流。

邓宁认为,前几种理论都是孤立的研究跨国公司的投资动因和行为机制,而实际上,直接投资只是跨国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跨国企业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和经营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和方式。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垄断优势论、内部化优势论和区位理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把跨国经营的决定因素概括为三类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并把这三类优势的拥有程度作为垄断企业跨国经营方式选择的依据和条件。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总结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总结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概念国际直接投资指的是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又称为外国直接投资。

这种控制权是指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因而能够行使表决权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中享有发言权。

二、主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由美国学者海默和他的导师金德尔伯格共同创立。

该理论主要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展开分析,因此也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方法。

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1.对外直接投资和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垄断优势分为4类: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来自政府干预的垄断优势。

2.产品和要素的不完全竞争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是企业参与和进入国际市场或对外扩张的唯一方式,企业将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从事进出口活动。

现实中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关税非关税壁垒、政府管制等市场障碍和干扰是企业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二)、内部化理论也称为市场内部化理论,由英国学者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共同提出。

内部化是指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中,以企业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市场不完整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弥补市场机制不完整造成的风险与损失。

该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竞争是由于某些市场失灵,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

内部化理论的3个假设:1.企业在不完全市场经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2.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统一管理经营活动;3.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

内部化过程取决于4个因素:1.产业特定因素,指与产品性质、外部市场结构、规模经济等有关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因素;2.区位特定因素,指地理上的距离,文化差异、社会特点等引起交易成本变动;3.国家特定因素,指东道国的政、法、经制度对跨国公司业务的影响;4.公司特定因素,指不同企业内部市场的管理能力。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Working Paper No.201204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内容提要】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认为,国际资本应当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

然而,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国有企业日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参与者,相当一部分企业投向了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上述事实一方面对传统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国际生产折衷优势理论、国际生产联系和政府支持等视角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对外直接投资 综述一、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到了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企业获得了参与国际化生产的机会。

2007年以来,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掀起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而且呈现出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同的特征。

(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国家(地区)的跨国公司更加渴望在新的市场参与竞争,它们日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驱动力量。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达到3,880亿美元,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份额从2007年的16%上升到2010年的29%。

2010年有6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跻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排行榜的前20名。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2011-2013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WIPS )证实,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正成为重要的投资者,而且这一趋势很可能将来继续发展。

在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方面,201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2009年增长了11%,其中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10%,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2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以联想集团为例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以联想集团为例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以联想集团为例摘要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我国家经济安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规避国外贸易壁垒,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及时掌握外部信息的积极举措。

近二十多年来,由于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4247.8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3位,中国13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72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36.4%。

尽管如此,我国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却比较有限,本文试以联想集团为例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垄断优势理论折中理论创造性资产一、联想集团的开创和国际化发展历程1.建立初期(80年代—90年代)作为联想集团早起创业者之一,柳传志于1984年以20万元人民币投资,与其他10位计算所员工共同创办一家以中科院为依托的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紧接着1988年又以30万港币合资创办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次年正式成立联想集团。

这期间联想主要完成各种各样的管理经验以及资金的积累。

2.发展以及起飞时期(90年代初—90年代中后期)在80年代末,联想提出要争取在几年内创办全国一流的外向型计算机企业,因此联想在80年代完成企业初期的管理经验以及资金的积累后就开始向国外发展。

90年代初联想开始其海外发展的三部曲:第一步,首先在香港设立一个贸易公司,目的在于为创办产业积累资金,摸索海外市场规律,选择打入国际市场的突破性产品。

这方面实质性的行动是1988年4月,联想在香港与香港导远电脑有限公司、中国(香港)技术转让公司合资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步,联想主要是集中精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家拥有过硬研发能力,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国际销售网点三维一体化的跨国企业集团,并且以香港为轴心,连接起中国内陆和欧美市场。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精选文档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精选文档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一)国际产业级差与产业梯度转移当前,在知识经济的大潮席卷全球背景下,发达国家正处于由一般技术密集型向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而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工业部门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对于其他一些更为落后的国家,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社会仍处于传统经济阶段。

一个由发达国家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到半工业化国家最后到落后国家的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已经形成,国际产业转移作为国家间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正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对外直接投资是新战略国外主流对外投资理论大都是以跨国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出发点的。

这些理论都是以一定的优势为前提的。

但是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半工业化国家而言,这些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一味照搬只怕永远也无法摆脱目前的地位。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获取现国外先进技术并促进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我国应该按照以下两个目标,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1、产业提升目标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科技术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

从资金利用方面来说,只有扩大技术和市场开发深度,才能有效利用外汇资源,才能改正国内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

我们应加大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并带动本币资金和其它要素的投入。

2、有限优势利用论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有两个方面:第一,开辟新兴产业;第二,改造或淘汰落后产业。

我国要大力发展对贫穷落后国家的投资。

而且要立足于我们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并为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留出资源,扶持我们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

二、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意义(一)对国际收支的意义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使本国的出口贸易增加,对本国国际收支产成有利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对收支的波动进行调节。

因此,进一步鼓励国内企业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减轻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缓解我国经常性项目账户中的逆差,从而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本文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探讨这些理论对中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指导作用及启示。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启示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兴起和发展1、威尔斯(Louis T.Wells,1983)的“小规模技术理论”1983年,威尔斯在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代表作《第三世界跨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来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并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前景。

其主要观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来源。

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在比本国更不发达的国家进行投资的时候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市场规模比较小,如果本地企业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可能会导致企业规模过大而与当地市场规模不匹配。

在产品市场比较小的情况下,使用的技术也应该适合于小规模制造,才能增加利润,而发展中国家掌握的技术就符合这一要求。

另外,发展中国家在国外投资的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一方面是本地企业,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本地企业想要模仿投资国的技术,可能要支付比较高昂的成本,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并不愿意将资源浪费在小规模生产和小规模市场上,所以,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者就具备了技术上的优势。

竞争优势还体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因为恶劣的国际收支状况会限制进口而鼓励本国企业制造,因而进一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为了夸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首先会选择商品出口。

在出口受到威胁时才会考虑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通过对外的投资活动保护产品的国外市场、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廉价的原材料。

另外,因为投资国与东道国比较接近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环境,使产品和技术更容易被接受与认可。

(3)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前景。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相比,具备的竞争优势比较小,从而容易失败,一旦发展中国家小规模技术优势被取代就很难寻求其他的优势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简评:
– 小规模技术理论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早 期代表性成果,它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 源与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特征相结合,为后人提供了一
技术本地化理论
• 英国学者拉奥(Lall 1983)提出了技术本地化理论。 • 与威尔斯的分析视角类似,拉奥的技术本地化理论从技术变动的 角度出发,旨在探究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特有优势”所在。 • 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虽然表现为小规模、标准化和劳动力 密集型的特点,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对成熟技术的 改进而形成其特有的国际竞争优势,比如,通过对从发达国家进口 的成熟技术进行地方化的应用与改进,集中于小规模生产技术的 创新活动,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差异化产品,这些小规模生产 技术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无法比拟的。 • 具体而言,拉奥认为,以下4个方面的条件促使和决定了发展中国 家跨国企业“特有优势”的形成:
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
• 按照传统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企业都不可能产生 跨国发展的动因。因为无论从规模、资本,还是技术水 平和经营管理技能等方面,发展中国家企业与发达国家 企业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没有传统投资理论中所强 调的各种优势。然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迅猛发展,对外投资活动迅速崛 起,资本输出额占全球资本输出的比重不断提高,国际 竞争力逐步增强,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的企业数量 和企业的跨国化程度甚至超过大型跨国公司。发展中 国家参与国际投资不仅改变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格局,而 且也对传统跨国投资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有鉴于此, 西方学者又对传统的理论加以修正和完善,或提出了新 的、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以求更加 全面地诠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 从而形成了一些支持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 资的理论。
其他
• 除以上几种主要理论以外,还有一些支持发展中 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如
– – – – – – – 规模经济理论 市场控制理论 国家利益优先取得论 分散风险论 提高公司形象论 一体化国际投资理论 对外投资的不平衡理论等。
• 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发展中国家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必然性。
– 在产业分布上,是从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纵向一体化逐步过渡 到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横向一体化生产活动。 – 在海外经营的地理扩展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很大程度 上受“心理距离”(包括文化、习惯和语言等)的影响,其对外 直接投资遵循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发展 顺序。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 邓宁将各国以人均GDP为标准的经济发展水平分 为四个阶段,并指出在不同阶段直接投资的流出入 状况:
– 第一阶段,人均GDP在400美元以下,处于这一阶段的国 家由于没有所有权优势,因而没有直接投资输出,由于本 国投资环境太差,只有少量直接投资流入; – 第二阶段,人均GDP在400-1 50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阶 段的国家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明显增加,外资大量流入, 但是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外资本输出仍然十 分有限; – 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 000-4 75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 阶段的国家对外投资大幅度上升,其发展速度有可能超 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但净对外直接投资仍为负值; – 第四阶段,人均GDP在4 750美元以上,处于这一阶段的 国家是发达国家,它们拥有了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净对外
• 简评:
–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构造了一个以技术创新 为动力、技术积累为基础,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 与对外投资结构在相互促动中不断升级的动态 过程,是以技术积累为内在动力,以地域扩展为 基础的,从而比较全面地诠释了20世纪80年代以 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外 直接投资的结构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由 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流动的变动过程,因而深 受西方经济理论界的好评。
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 简评:
– 投资发展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提出了对外 直接投资的动态性,从宏观上构建了一国直接投 资的演进模型。实践表明,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地位的变化基本上符合 这一趋势。但仅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个单一 指标来反映各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并据此来判断 各国的优势状态和国际投资规模,难免会使结论 与实践产生一定程度的背离,难以经得住实践的 检验。
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 投资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之 所以出现对外直接投资,缘于它们自身不断增长 的所有权优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 司的差异取决于各自拥有的不同的所有权优势 和内部化优势。影响各国在投资发展阶段中所 处阶段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内资源禀赋的结构、 对外开放的程度、国内市场的大小、国家的经 济制度、政府对吸引外资以及鼓励对外投资的 政策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不同国家 的不同企业所拥有的不同的OLI优势,以及不同国 家引进外资的产业结构的不同,并最终决定了各 国在某一特定时点在投资发展阶段上所处的不 同的阶段。
小规模技术理论
• 美国学者威尔斯(Wells, 1976)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 • 威尔斯认为,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最大缺陷是把竞争 优势绝对化,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相对的,主 要来源于低成本优势。这种低成本优势是与母国的市场特 征紧密联系的。 • 该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比较优势来 源于小规模生产技术,这种小规模生产技术带来的低成本 优势能够使生产者获得比较利益。 • 根据威尔斯的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缘于小规模技术 的比较优势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拥有服务于细分市场需求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由 于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些细分市场需求中获得规 模效益,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可以通过开发满足细分 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获得竞争优势。低收入国家制成 品市场的一个普遍特征是需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 无法从这种细分市场需求中获得规模效益,而许多发展 中国家的跨国企业正是开发了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生 产技术而获得了竞争优势。因为这种小规模生产技术 往往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பைடு நூலகம்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 坎特威尔和托伦惕诺(Cantwell& Tolentino, 1990)提出了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 他们从技术进步和技术积累的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外 直接投资的阶段性动态演进过程,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 司对外直接投资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 影响;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它们对外投资的累 积增长直接相关的,技术能力的积累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 动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和 效果。 • 因此,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 1981年,邓宁对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在不同国家发 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从企业层次推广到国家层次,提出了投资发展阶 段理论(InvestmentDevelopmentPath),尝试用主 流理论来解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 资现象,以证明折衷范式的广泛适应性。 • 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可谓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 论的延伸与发展。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一国的 净对外直接投资地位及其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国 企业所拥有的OLI优势会产生重要影响,即一国的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所拥有的OLI优势的强弱, 而OLI优势的动态组合及其消长变化又决定了一 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地位。
– 在发展中国家中,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 家的环境下进行的,这种环境上的差异往往与一国的要 素价格及其质量密切联系;
技术本地化理论
– 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他们自身的经济 发展需求,只要这些企业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进 行一定的改造,使他们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当 地或邻国市场需要,这种创新活动就会形成竞争 优势; – 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在于生产过程与 当地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的紧密结合,而且在于 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 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 在产品特征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仍然能够开发 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在国内市场 较大、消费者需求差别很大时,来自发展中国家 的产品仍会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当然,以上优 势还会由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而得到强化。
技术本地化理论
• 简评:
– 拉奥的技术本地化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 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形成对外直 接投资竞争优势的可能性,而且强调了形成竞争优势需 要的企业技术创新。 – 在拉奥看来,正是发展中国家对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的 适应性改造和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活动给企业带来了新 的竞争优势。 – 与威尔斯相比,拉奥更加强调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对引 进技术的再创新过程在竞争优势形成中的作用,即发展 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国技术的改进、消化和吸收不是 一种简单被动的模仿和复制活动,而是对技术的消化、 引进和创新,正是这种主动创新活动为企业带来了新的 竞争优势,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尤为重要。
小规模技术理论
– 二是具有低廉的企业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通常以物美 价廉抢夺市场份额。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薪金收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跨国企业,同时,由于对企业形象的重视程度不同,发展中 国家跨国企业在厂房建筑方面节约了大量支出。另外,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往往投入大量广告费用,追求名牌产 品效应,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则采取低价营销战略,以 物美价廉取胜; – 三是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拥有优势,这种“民族纽 带性”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服务于海外同一种族团体的 需求而建立,通过利用母国的当地资源,使用传统知名品 牌,从而在生产成本上占有优势,并且能够在侨民散布的 世界各地投资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