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李生贵
浅谈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_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_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尝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看法,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看法的理解。
” 语文课自古就是读书课,闻名专家李伯棠教授曾说:“怎样的语文课是好课?书声琅琅,争论纷纷。
” 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然而,就目前阅读教学现状,课堂上的朗读并没有真正起到课标中所给予作用,多是流于形式,为朗读而朗读。
老师往往只是注意朗读技巧的指导,而无视了文本的意义,学生欠缺主动性,甚或使朗读变为老师讲课的点缀或附属品。
自不待言,这样的课堂偏离了课标的初衷。
我认为,阅读课堂中的“读”应当是富有情感的,是能自觉地将自己融入于作品之中的读,是与文本物我合一的读。
这样读,读出的内容必须是会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是“读”具特色的,能表达出朗读者的特性的,绝不是跟着教师的节拍机械地做“播送操”。
基于此相识,我在指导学生朗读中,力求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验文本。
一、注意范读,引生入境充溢感情的范读可以干脆导引学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如今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使语文课堂上“以机代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老师的范读却越来越少了。
范读是老师从教材中体会作者情感,从字里行间理解作者思路,把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地、示范性地表达的一种方式。
这种充溢情感的范读往往很简单感染学生的心情,使学生在细心倾听时如临其境,沉醉其中,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产生与文本作者同憎同爱、同悲同乐之效,使之走进文本,到达忘我境界。
充溢感情的范读可以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良好的根底。
老师用情、专心的范读,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特性化的朗读。
如《索溪峪的“野” 》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自然段:索溪像是一个从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围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浅谈如何进行课堂内的有效朗读指导

浅谈如何进行课堂内的有效朗读指导作者:李红霞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6年第05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如何进行课堂内的有效朗读指导进行了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方法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手段,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朗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涵,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如何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需要广大教师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明确朗读目的朗读是为了使学生感悟课文和解读课文,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对朗读的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认识,并确定课文的朗读方法。
比如,教师要明确朗读是为了体会课文的含义,还是激发学生的感情;课文适合个别朗读还是集体朗读;重点语句和段落如何加深学生的理解;是否需要分角色朗读等。
这些教师都要掌握,并制定预案。
只有这样,在课堂朗读中才能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进而理解课文的内涵。
二、教师进行有效范读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朗读这一环节,部分教师为了体现这一要求,会安排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进行自由朗读。
这种方法看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学生连课文内容是什么都不清楚就开始朗读,就难以深入体会课文的内涵。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开始时,进行有效的范读。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总结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使学生地入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境。
也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的感情、朗读课文的技巧,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二 )培 养 学 生 朗 读 技 巧 在 阅 读 教 学 中,教 师 要 教 授 学 生 朗 读 技 巧,使 学 生 能 够 以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朗读课 文,进 而 提 升 学 生 语 文 学习能力。朗读训练分为教师示范 读、自 由 朗 读、学 生 齐 读、 录音读、比较读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给 学 生 充 分 的 朗 读 时 间, 实现学生语言的输 出,帮 助 学 生 积 累 词 汇 与 语 句,进 而 培 养 学生语文素养。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 师 要 对 学 生 的 语 调、 语速进行指导,提升 学 生 朗 读 技 巧,进 而 使 学 生 更 好 地 理 解 课文内涵。语 调 是 用 表 达 情 感 与 句 意 的 调 子,由 声 音 的 高 低,体现课文内在情感,是听者与读者 形 成 共 鸣 的 有 效 途 径。 培养学生语速,要根 据 课 文 内 容 决 定,对 于 回 忆 类 型 课 文 要 采取慢读,对于兴奋且有情感的句子 时,要 采 取 快 读,进 而 才 能够提升学生朗读技能。 (三 )知 识 贴 近 于 生 活 所谓知 识 来 源 于 生 活,事 实 上,语 文 教 材 中 92% 的 知 识 都是生活的真实 写 照。 因 此,在 阅 读 教 学 中,教 师 要 善 于 挖 掘生活中的知识,将 生 活 中 的 知 识 引 入 到 课 堂 教 学 中,实 现 知识与生活的相融 合,为 学 生 开 展 生 活 化 的 朗 读 活 动,提 升 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运用 所 学 去 解 决 生 活 中 的困惑。教师将生活化知识引入到阅 读 教 学 中,与 知 识 相 融 合,较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对提升学 生 解 决 问 题 能 力、发 展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培 养 学 生 语 文 学 科 素 养 具 有 促 进 意 义 。 例如:在学习《寄 给 青 蛙 的 信 》一 文 时,教 师 提 前 整 合 教 学内容,将课文编排成对话形式,并且 融 入 一 些 词 汇 与 语 句, 拓展学生知识面,让 学 生 在 课 前 进 行 默 读 课 文,对 课 文 具 有 大概的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在课堂 教 学 中,教 师 给 学 生 几 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通篇朗读文章,要 求 细 致 朗 读 课 文,让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 读 课 文 内 容 ,之 后 教 师 还 原 课 文 场 景,将 学生分成小组合作 模 式,将 对 话 内 容 分 配 给 学 生,让 学 生 在 小组中熟读对话内 容,教 师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默 读,之 后 教 师 为 学生开展一个情境 对 话 活 动,让 小 组 成 员 演 绎 对 话 内 容,以 此对话对学生开展 针 对 性 的 朗 读 指 导,规 范 学 生 朗 读 行 为, 让 学 生 在 演 绎 课 文 中,明 晰 课 文 内 涵,进 而 提 升 学 生 朗 读 能力。 综上所述,有效的朗读指导,对培 养 学 生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发展学生思维、强化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认 知 能 力 具 有 促 进 意 义。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 教 学 主 体,尊 重 学 生 差 异性,根据学生发展 需 要 设 置 朗 读 教 学,引 导 学 生 进 行 大 声 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 量,进 而 促 进 学 生 全 面 发展。
浅谈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

身 教 学 经 历 , 再 通 过 观 察 别 的 教 师 课 , 发现 初 中语 文 课
中教 授 文 言 文 时 , 教 师 很 注 重 朗 读 ,并 日较 有 效 。可 教 . 授 现 代 文 时 教 师 就 不 太 注 学 生 的 朗 读 ,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卜
儿方面 :
生 答 , 学 生答 不 L 来 时 ,教 I 让学 生 默 看 或 直 接 呈现 题 H I 币
的答 案 , 整个 课 堂 根 本 没有 朗读 。
2 教授 “ 文 ” , “ . 短 朗读 ”止 过 场
面 对 一 些 篇幅 较 短 的文 章 ,我们 的课 堂 时 间 不紧 张 ,于 是教 师 往 往会 让学 生 朗 读 ,可 是 不太 注 重 朗 读 的 目的 ,指 导
也 不够 精 细 ,只 是 匆 匆让 学 生 朗 读 ,如 雁 掠 过 , 甚至 “ 雁过 受 ,品 味作 者 写 作 的 匠心 ,领略 作 品 的 立意 、构 思 、文 法和 净 、 胍 学
l
4 3
溪 教 学
观 念 、性 格 、情 感在 逐 步形 成 ,这 就 要
导 学 生通 过 朗读 理解 课文 时, 我们 不 能机 械单 一地 让 学生 齐 读或 自由读 ,要精 心 设计 ,并且 注 重 朗读 的多 样性 。通 常情 况 ,我们 可 以运 用 自由朗读 、跟读 学 读 、感 知性 朗读 、模
了 ?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 是 没 有 办 法得 知 的 。 这 种 简 单 而 笼 统 的 评 价 模 式 ,对 于 每一 次接 下来 朗读 者 来说 是模 棱 两 可的 概念 ,学生
无 从 “ 力 ” , 自然 也只 是 一 遍 一 发 遍地 重 复着 前 一个 同 学的 朗 读语 调 、语 气 、节奏 、感情 。这 样无 效 的 “ 朗读 推 进 ”式 的 甘标追 求 是对 课 常 时 问的 白 白耗 费 。教师 要 积极 寻求 评 价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姓名:陈发军学科:语文单位:阳长镇中心校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阳长镇中心校陈发军中教二级内容摘要:作为语文教学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阅读,它在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艺术,它能积累学生的语言,提高警惕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锻炼他们的思想,铸就一些新的观念,因此我们就得从语音、语调、感情、语速方面来抓住阅读的要领,也从朗读的几大点读、议、情来引导学生的阅读,“读”是朗读,就是朗朗之声才能达到读的要求,读的效果,它是根本;读后不仅是发出声音后一了百了,一无所知,而是要动脑去读,去思考,读是议的根本,“议”是读的关键;对于诵读,要用脑,也得用情,这样才会感受文章给人带来的美感和价值,自然“情”是读与议的纽带。
关键词:朗读教学指导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语言文学进步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用清晰的,响亮的声音读书,培养学生语感,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的精神情操,锻炼他们的思想发展以及表达的重要手段,因此,朗读就形成了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好的朗读、不光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进入角色。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外,还要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经常练习。
可见,重视朗读的重要性,提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每个语文老师不可忽视的。
人们认为,朗读的几大点是读、议、情,“读”是朗读,就是朗朗之声才能达到读的要求,读的效果,它是根本;读后不光是发出声音后一了百了,一无所知,而是要用脑去读,用脑自然免除不了要思考,这样,随之而来的就是要讨论,“议”是关键;对于诵读,要用脑,也得用情,这样才会感受文章给人带来的美感和价值,自然“情”是纽带。
源古溯今,朗读可以说是教师比较基本的行为方式。
《诗经》中曾谈到:“吟咏情性,以风气上”,古人对它的阐述为:“动声回音,长言为咏,做诗比歌,故言吟咏情性。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的朗读指导 , 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 责。 巧设情 景 , 激发学生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 : “ 令学生吟诵 , 要使他 们看作—种享受 , 而不看作—种负担……” 这就是说 , 要想科学有效地进行朗读训 练 ,首先应着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 调动起学生朗读 的积极性 。 例如教学《 圆明园的毁灭》 时, 我用 声情并茂 的语言文字描绘 腈景 , 设计成 导语 , 激发学 生的朗读兴趣 。导语是这 样设计 的 : “ 当鲜艳 的五星红旗在 祖 国 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 , 当全 国人民为 申
他 读 的不 一 样 ? ” 综 上所述 , 在 阅读教学 中, 教 师有 意识地依据教材 , 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 读, 有 目的地指导 朗读 , 不但 能使学生 从正确的朗读( 含声调 、 节奏等方面 ) 去 理解课 文 , 感 受课文 的思想感情 , 而且 能 唤起 学生 的读 书热情 ,调节课 堂气
《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广西乐业县幼平 乡达心村小学 杨琚法
小学语 文教 学大纲 明确 指 出 : “ 朗 达到最高点 。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 读是死 的, 如 同进行解剖 , 朗读是活的 , 读, 朗读 好课文 , 把学 生的注意 力吸引 如 同给伤 口以生命 。讲解只能使 人知 过来 , 师生 才能情不 自禁地进入角色。 道, 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三、 重点段 落 , 着重朗读 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 中的思想美, 课文 中的重点段 中, 有些词语很准 情感美 ,而且更 能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 将相和》 一文时 , 可找 出廉 确, 有些 句子含义 很深刻 , 对表现 中心 趣 。如教学《 要 引导学生抓住 思想作 用较大 。指导学 生读好这 些词 颇所说的话 来读一读 。 很不 服气 ” 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 , 突出 语、 旬段 , 可 以帮助学生 深入体会 文章 “ 计较个人地位” 的思想。如“ 攻无 的思想感情 。 例如 当读到《 难忘 的一课》 他有“ 战无不 胜” 要 读得急重些 ; “ 得给 中的 “ 这里原来画的都是 日 本 的伟 人 , 不克 , 要读得缓 重些 , 来突 出廉 现在 ‘ 光复 ’ 了, 画上 了我们 中国 自己的 他个下 不去 ” 而 伟人 。 ” 和“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 的台 颇对蔺相如地位 比自己高而不服气。 要 引导 湾教师 的手 ,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 , 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 的呢? 秦 更 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 的那段话。“ 义 自见 ” 的道理。 显然 , 注重 阅读教学 中 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 , 读 能发展学 生 的思维 ,激发学生 的情 趣 。学生 朗读能力逐步提高 , 对课文 内 容 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 因此 , 在 阅读 教学 中 , 恰 当、 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 , 可 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内容 ,发展语 言、 思维和 陶冶情感 。同时 , 朗读也是一种 艺术 的再创造 。 它使无声 的书面语言变 成有声有色 的口头语言过程中 , 眼、 口、 耳、 脑等多种感 官并用 。既可 以促进学 生对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 , 又可 以帮助学 生积累大量 的词汇和句子 , 提高学生 的 理解和表达能力 , 这就是 “ 书读百遍 , 其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育2019 年 9 月174新学期到来,学校对各班任课教师做了相应的调整,学校安排我任三(1)班的语文。
任课一周,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该班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语文功底也很差,生字掌握不牢固,作业错字多,标点符号不会使用,一部分学生不会断句;读课文时唱读,全班齐读时读一会儿就读不齐,更谈不上有感情,长句子不知道在哪儿停顿,背诵课文就如走长征,我深感肩上的教学工作的艰难,为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成绩,我必须先思而后教,寻找一条适合该班学生全面发展的捷径。
而后,我向王校长了解这一情况,他告诉我,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从一年级到现在,该班常常更换教师,造成今天的局面。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我又同三(2)班的夏老师交换了意见,经过我俩交流、探讨,也根据三年级的实际情况,我们打算从“阅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训练”作为小课题进行粗浅的研究,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促进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高。
读,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起着决定作用,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的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对儿童语言形成忽然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年级课文选材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本学期,我们准备朗读分四步走:一、初读初读课文旨在扫除阅读障碍,疏通课文。
要求孩子初读课文时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帮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但是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怎么办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笔者在钻研教材时抓住突破口,从课题入手,问问学生:“你们读了课题以后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从而激活学生阅读全篇课文的兴趣。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2)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丛学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作用。
”教学实践也证明,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又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陶冶情操。
一、教师示范,指导朗读教师示范是学生获得朗读技巧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示范时要做到读音准确,借助目光、表情、手势、体位等身体语言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正确表达文章的情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进行感情体验,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思想内容很强的课文,作者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的精神风貌,因此,教师在范读时要带着沉着、愤怒、坚定的语气,通过丰富情感的语音,不同节奏的语气变化,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产生一种内心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响度的热情,从而自觉、主动、积极地朗读。
二、语言描述,指导朗读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朗读指导的需求,要精心设计朗读方法,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可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火烧云在天空中快速地神奇地变化着,似马,似狗,似师子,似老虎,似花朵……无法用语言描绘出来。
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自然是多么伟大啊!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样,学生就在教师所描述的语言环境下,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又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然而今天,他静静的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为了表达出人们无比悲痛的不忍离之情,教师可设计如下导言:‘灵车缓缓的前进着,敬爱的总理静静的躺在灵车里,和我们永别了。
总理啊,您再也不能迎送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您再也不能陪毛主席检阅人民群众,我们再也看不到您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泪水在无声地流淌着……总理啊,您知道吗?神州大地都在为您哀泣。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作者:李云香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20期“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理解课文内容要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更要靠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朗读训练“读” 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能把握住每个词、每句话的感情色彩,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的训练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进行一番体会与揣摩。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句子:“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这句话初读很平谈,可放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下,就不一样了,此句描写路长人多,不正是为表现人们悲痛欲绝、望眼欲穿的感觉吗?因此,把这句话放在文中体会,学生意识到前半句应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来读,后读“望”字时要延长声音,加深感情。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读”的训练是阅读最常用的训练。
长此以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把握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二、创设情境进行朗读训练看到波澜的大海,会心胸开阔;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会心旷神怡。
而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海的广阔,草原的美丽呢?这就需要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媒体演示、实验、欣赏自然、表演、游戏、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活动富有情趣,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得其熏陶感染。
三、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进行朗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课文,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作者:邓邦俊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2期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情趣,走进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易解。
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为自己的活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因此,语文教学最大的功夫应该是通过语文朗读的正确指导,让学生将文本读出童趣,读出真情,读出心声。
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我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中写到:从事“人之初”教育的我们,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坚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的“横空出世”吗?《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应重视朗读,鼓励学生多朗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课标还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有效的朗读指导,应体现在学生通过指导,体味作者的感情,读出文本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再现文本中固有的形象,读得情意浓浓,读得眉开眼笑,读得兴高采烈,读得热泪盈眶,读得潸然泪下。
这是朗读涵泳语言文字时追求的境界,也是新课标追求的境界:有温度,更有深度!那么,怎样指导学生传神有情地朗读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我的看法。
一、低年级的朗读训练一年级的孩子由于才进学校不久,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有的孩子还存在汉语障碍,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当我面对八十四个年龄参差不齐,百分之九十五来自农村,还有近四十个少数民族学生的班级时,真的感到有些茫然,觉得无从下手。
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发布时间:2021-07-27T06:02:25.818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6期作者:李军[导读]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大声朗读,并且着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该避免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在教学时采用多元化的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陕西省镇巴县长岭镇中心小学 723611摘要:在课程不断改革的今天,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要发生新的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并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不利于阅读的学习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方面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大声朗读,并且着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该避免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在教学时采用多元化的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朗读引言: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呈现出来的特点各不相同。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会进行默读,只有少数学生在阅读时会采用朗读的方式。
由于很多学生并不能掌握朗读的技巧,这会导致学生的朗读感情并不恰当。
因此,教师就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一、教师亲自示范,形成榜样效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且用语言进行描述性的教学。
这种教学尽管能够给予学生最直接的指导,但不利于学生的具体操作和实践。
因此,在进行朗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亲自示范,并且得出一些结论,让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回想起教师的朗读过程,进而进行正确的朗读。
首先,在讲解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时,教师应该先为学生介绍文本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情感基调,从题目和作者等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文本。
其次,教师应该在每一个部分的朗读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亲身示范[1]。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作者:纪立萍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第01期摘要: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其中,朗读作为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学生完成阅读的起点和基本功,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朗读的指导,依据教材,强调教师的范读作用,对于重点段落,应着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朗读;范读;教材;诵读【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29-02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把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在朗读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使其获得思想的熏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使学生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范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离不开教师的范读,每位语文老师都应具备朗读的技能。
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有时教师的范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因此,教师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才能让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当然,教师范读时也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停顿以及情感态度,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
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此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读会读是语文教学的金钥匙

“多读会读是语文教学的金钥匙李伦国摘要:在“双减”背景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会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最佳路径。
多读是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前提,会读更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基础。
备课时以备读为主,课堂教学要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读出实效。
关键词:多读会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佳路径知名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一次演讲中坦率地告诉大家:“如果语文教学还是老一套,无论是在提高语文成绩、写作水平,还是在提高整体素质上,让学生去阅读都要比上语文课有用。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一段话:要讓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当我们曾执着于题海战术的“高效率”却被累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当我们又感叹于传统手段在现代多媒体的视听冲击下显得多么苍白无力的时候,《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多读书、好好的读书而已。
在长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嗜讲者有,嗜问者有,嗜练者也有。
嗜讲者总是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从课文的时代背景、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段落大意,到课文的一字一词,事无俱细,包办代替,唯恐学生不能理解,无以把握,于是采取“满堂灌”,把现成的知识塞给学生。
嗜问者片面理解启发式教学思想,以“满堂问”代替启发式教学。
他们不懂得启发的艺术和策略,问得“多、杂、偏、碎”,热衷于支离破碎的课文分析,追求表面热闹,而实际效果不佳。
嗜练者虽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练得少的现象,可没有把握好练的“质”和“量”的关系。
他们往往只重练题,不重练读,搞题海战术,练得“多、难、偏”,以应试为目的,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这样,就造成语文课堂教学“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后果。
当前,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要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好的办法就是指导学生多读,会读。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重视多读,以求熟读成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李瑞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李瑞【摘要】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下的朗读指导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读”;传授方法,让学生“会读”;融入情感,让学生“美读”;善用评价,让学生“乐读”。
【关键词】教学朗读指导情景情感评价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一文中指出“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上应特别重视它。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语文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并未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
朗读对学生如此重要,却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太过于重视“讲”,而忽视了学生的“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辨证地处理“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克服以往阅读教学中的弊端,摒弃纷繁复杂的分析,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多让学生去读,真正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读”营造愉快的、充满创造性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 语文教学大纲》 明确指 出: “ 小 学各年级 的 阅读教学 都要 重视 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 在读 中整体感 知 , 在读 中有所 感悟 , 在读 中培养语 感 ,
பைடு நூலகம்
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 。 首 先教 师必须有 明确 的 目的和具 体 的要 求。 有不同的朗读要求 , 认真想一想这 堂课读 什么 , 怎 么读 , 为什么读 , 想要达
在读 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 . 从 一年级 开始抓 好朗读 训练 , 在 整个小 学 因此 , 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 , 要根 据语 文教学大纲 , 考虑到不 同年级的学 生
阶段的语文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现在 的语文课堂 , 虽然也强调读 的重要性 , 但很 多时候 “ 讲” 仍 然 到什么 目的。例如 , 初读课 文时要求学生能读通读顺 , 读准 字音 就行 ; 精读 占用 了课堂的大量时间 , 甚至 有时还会 出现从 开始 讲到结 束 的现 象 , 学 生 课文时 。 就要要求学生通过 朗读理解课 文内容 。 体会作者所 要表达的感情 , 就成 了听和写的工具 , 完全忽视 了学生 的“ 读” 。很 多时候 , 一 篇课文讲 完 对重点词句有 自己的理 解和体会 ; 学 完课 文后的朗读就要 求学生对课文能 了, 也许还有很多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 , 所记住 的只有那些 笔记 , 那也都 只 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能学习作者 的写作方法 , 积累稳重 的好 词好句。总之 , 是老师对于文章的理解 , 这样一来 , 学生 的语 文 自然很难 学好。其实 , 原 因 老师指导学生朗读, 是要帮助他们 更好地理 解课文 内容 , 提 高他们 的阅读 发展他们 的思维 , 激发他们 的情感 , 而不仅仅是为了读而读 。 只有一个 , 学生读得太少 , 没有 自己的理 解和体 会 , 没 有积 累足够 的语言 。 能力, 很 多时候 , 我们 的老师在上新课之 前都会 布置 学生 回家读 文章 , 通 常还会 要求至少读 几遍 。 要求家长一定要 签字监 督 , 可 真正 能很好地 完成 这个作
开展集中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活动方案

开展集中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方案一、指导思想: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尚。
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决定举办首届校园师生读书节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旨在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让每一位师生在读书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
二、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目的:1、通过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激发师生读书热情,使师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并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
2、使广大师生借优秀诗文诵读的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3、通过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与经典、好书交朋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营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三、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主题与口号: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与书同行,收获林小满园书香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人文东小。
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与经典为友,为精神打底;与博览同行,为人生奠基。
四、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内容及安排:(一)日常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安排1、组建班级图书角,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人手一本看百本”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并借助此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继续建立完善班级图书角。
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书,在读书节期间,带到班级,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借阅,形成好书都来读,我来读好书的读书氛围。
也在交换图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书籍的意识。
2、开展征集名言,制作书签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老师和学生) 把优美的名言制作漂亮的书签,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
(每班推荐5张,评比展示,并将一些优秀的书签由学校统一汇集成册。
任课教师每人上交一个)1、集体美文诵读阅读学习李希贵代表作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采用领读、分读、齐读等形式,时间5分钟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李生贵
发表时间:2015-07-15T08:58:09.8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1期作者:李生贵
[导读] 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最使我难忘的一句话是:“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
”
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最使我难忘的一句话是:“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
”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面就我在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
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年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
如我在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
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这些语句时,我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
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
我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
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有位学者曾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
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触,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在讲读、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边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知道闰土要来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闰土来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2.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从闰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通过以上的朗读和思考,学生对闰土的形象已有了较深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
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中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
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