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抗感染免疫
免疫与临床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新乡医学院
第一章测试1.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利无害D: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E:有害无利答案:D2.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耐受C:免疫防御D:免疫识别E:免疫自稳答案:C3.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希腊人B:英国人C:印度人D:中国人E:法国人答案:D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B: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C: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答案:E5.初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为()。
A:胸腺和骨髓B:MALT, 淋巴结和骨髓C:MALT, 淋巴结和脾脏D:脾脏和胸腺E:胸腺和淋巴结答案:C6.溶血性链球菌与人体的心肌、心瓣膜之间的共同抗原是()。
A:异嗜性抗原B:异种抗原C:超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自身抗原答案:A7.胎儿在宫腔内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Ig水平升高()。
A:IgAB:IgGC:IgED:IgDE:IgM答案:E8.自然被动免疫中,可从母体获得的抗体类别是()。
A:IgDB:IgMC:sIgAD:IgAE:IgG答案:CE9.关于单克隆抗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区分不同的细胞膜分子B:白血病分型C:检测T细胞亚群D:可应用于导向药物E:检测外周血的B细胞数目答案:ABCDE10.属于体液免疫应答效应阶段的是()。
A:免疫调节作用B:抗体的中和作用C:抗体的调理作用D:补体参与的溶细胞作用E:抗体的溶解细胞作用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在抗病毒感染中,起黏膜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
A:IgGB:SIgAC:IgMD:IgAE:IgE答案:B2.参与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
A:LPS受体B:C3b受体C:PWM受体D:PHA受体E:ConA受体答案:B3.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A.衣原体B.立克次体C.噬菌体D.支原体E.放线菌2.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B.非细胞内寄生C.有核仁、核膜D.无完整的细胞器E.对抗生素敏感3.细菌染色法和固体培养基应用的奠基人是:A.Antony Van LeeuwenhoekB.Louis PasteurC.Robert KochD.Dmitrii IvanowskiE.Edward Jenner4.首先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的科学家是:A.Louis PasteurB.Robert KochC.Paul EhrichD.Kitosato ShibasaburoE.Joseph Lister5.首次证明微生物能引起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的科学家是: A.Louis PasteurB.Edward JennerC.Robert KochD.Antony Van LeeuwenhoekE.Alexander Fleming6.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B.单细胞的小生物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E.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一、选择题【A型题】1.使细菌细胞壁坚韧的细菌成份是:A.脂多糖B.磷壁酸C.肽聚糖D.脂蛋白E.外膜2.有“拟线粒体”之称的细菌结构是:A.核质B.质粒C.细胞膜D.中介体E.细胞质3.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培养多长时间形态比较典型?A.1~4hB.4~8hC.8~18hD.18~24hE.24~36h4.与细菌革兰染色性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壁B.核质C.细胞质D.细胞膜E.质粒5.下列关于菌毛的论述错误的是:A.与细菌运动有关B.比鞭毛短C.与致病性有关D.与基因转移有关E.具抗原性6.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A.磷壁酸B.LPSC.外膜D.肽聚糖E.脂蛋白7.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形态微小,结构简单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C.二分裂方式繁殖D.有细胞壁E.对抗生素敏感8.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制是:A.切断β-1,4-糖苷键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联结C.使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E.损害细胞膜9.N-乙酰葡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通过什么化学键联结形成细胞壁聚糖骨架? A.二硫键B.β-1,4糖苷键C.氢键D.α-1,4糖苷键E.肽键10.在碱性环境下生长良好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菌B.霍乱弧菌C.表皮葡萄球菌D.肺炎链球菌E.白喉棒状杆菌11.判断某病毒是否有包膜可用下列哪种方法?A.超速离心B.细胞病变C.对脂溶剂的敏感性D.对温度的抗性E.对石炭酸的敏感性12.对病毒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B.含二种核酸C.出芽方式增殖D.必须在活的敏感细胞内寄生E.对抗生素敏感13.下列哪种病毒能在光镜下观察到?A.口蹄疫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乙脑病毒D.痘病毒E.狂犬病病毒14.对病毒核酸的论述错误的是: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C.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E.只有DNA才能携带遗传信息15.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A.dsDNAB.dsRNAC.(-)ssRNAD.(+)ssRNAE.ssDNA16.关于真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形态大于细菌B.结构复杂C.营养要求不高D.对干燥的抵抗力较强E.最适宜酸碱度为pH7.2~7.617.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类型是:A.酵母型B.类酵母型C.丝状型D.类丝状型E.混合型18.真菌的二相性是指:A.同一真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二相B.同一真菌有孢子和菌丝二相C.同一真菌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二相D.同一真菌有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二相E.同一真菌有酵母型和丝状型二相19.在沙保培养基中加入放线菌酮是为了:A.促进真菌生长B.抑制细菌生长C.抑制螺旋体生长D.抑制污染真菌生长E.抑制噬菌体生长20.假菌丝是由哪种孢子延长而形成的?A.厚膜孢子B.大分生孢子C.小分生孢子D.关节孢子E.芽生孢子第三章感染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具有免疫原性强与毒性强特点的是:A.热原质B.内毒素C.外毒素D.类毒素E.脂多糖2.化脓性病原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引起多发性脓肿称为:A.BacteremiaB.PyemiaC.EndotoxemiaD.ToxemiaE.Septicemia3.下列结构中,哪种与细菌侵袭力有关?A.芽胞B.荚膜C.细胞膜D.中介体E.核糖体4.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为:A.核心多糖B.特异性多糖C.脂多糖D.脂质AE.脂蛋白5.类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在于前者:A.有抗原性,但无毒性B.无抗原性,但有毒性C.无抗原性,也无毒性D.有抗原性,也有毒性E.仅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6.带菌者是指:A.体内携带细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的健康人B.体内携带细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C.体内携带致病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的健康人D.体内携带致病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E.体内携带真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7.脑膜炎奈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称为: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8.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是:A.菌苗B.疫苗C.BCGD.类毒素E.抗毒素9.关于内毒素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B.对组织器官无选择性C.菌体死亡崩解后才释放D.可制成类毒素E.高压蒸气灭菌法不能灭活内毒素10.关于潜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潜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B.潜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C.潜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D.潜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E.潜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见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第四章抗感染免疫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细菌产生的具有抗吞噬作用的酶是:A.透明质酸酶B.链激酶C.链道酶D.血浆凝固酶E.过氧化物物酶2.正常体液中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防御素C.LysozymeD.白细胞素E.血小板素3.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使之发挥防御作用的物质是:A.内毒素B.外毒素C.血浆凝固酶D.组蛋白E.酯酶4.SIgA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进入粘膜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E.中和病原体的毒性作用5.通过补体C3b将细菌和吞噬细胞联结而发挥其免疫调理作用的抗体是:A.IgMB.IgAC.IgGD.IgDE.IgE6.在多数情况下IgG的保护作用大于IgM,其原因是:A.IgG分子小,易入炎症区B.IgG含量高,作用强C.IgM无免疫调理作用D.IgM半衰期短E.IgG可激活补体7.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分子是:A.sIgAB.IFNC.中和抗体D.IgME.补体结合抗体8.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SIgAE.IgE第五章遗传与变异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包括:A.染色体、核糖体、质粒、转座子B.染色体、质粒、异染颗粒、噬菌体C.核质、中介体、核糖体、质粒D.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噬菌体E. 染色体、质粒、中介体、噬菌体2.细菌的S-R变异属于:A.形态结构变异B.毒力变异C.抗原性变异D.菌落变异E.耐药性变异3.卡介苗(BCG)是通过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经下列哪种变异形成的?A.形态结构变异B.毒力变异C.抗原性变异D.耐药性变异E.菌落变异4.细菌的H-O变异属于下列何种变异:A.形态结构变异B.毒力变异C.耐药性变异D.抗原性变异E.菌落变异5.下列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A. 中介体B. 细菌染色体C. 质粒DNAD. 异染颗粒E. 毒性噬菌体6.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最主要方式是:A. 转化B. 转导C. 转换D. 原生质融合E. 接合7.耐药性质粒指的是:A.R质粒B.F质粒C.Vi质粒D.毒力质粒E.代谢质粒8.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C.质粒可在细菌间转移D.质粒是细菌生存必需的结构E.质粒DNA编码产物可赋予细菌某些特性9.下列与细菌发生变异无关的是:A. 转化B. 转导C. 接合D. 重排E. 突变10.关于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能自然发生B.可经理化因素诱导发生C.细菌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D.药物仅起筛选耐药株的作用E.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变为耐药株第六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无菌的部位是:A. 血液B. 皮肤C. 口腔D. 肠道E. 尿道2.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是:A.血液B.胃C.肌肉D.骨骼E.口腔3.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细菌性腹泻,多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 过敏性反应B. 细菌性痢疾C. 霍乱样腹泻D. 食物中毒E. 菌群失调症4.为防止疾病传播,下列哪种疾病需进行严格隔离:A. SARSB. 狂犬病C. 腮腺炎D. 肺结核E. 单纯疱疹5.治疗菌群失调症最好的方法是使用:A.细菌素B.抗毒素C.抗生素D.维生素E.微生态制剂第七章消毒与灭菌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在细菌的结构中,与消毒灭菌有密切关系的是:A. 荚膜B. 鞭毛C. 芽胞D. 细胞壁E. 细胞浆2.高压蒸气灭菌法通常在1.05kg/cm2的压力下维持A. 5minB. 10 minC. 15 min ~20 minD. 25 minE. 35 min3.手术室、无菌室的空气消毒,常采用下述哪种方法?A. 高锰酸钾液喷洒B. 紫外线照射C. 来苏尔喷洒D. 石炭酸喷洒E. 84消毒液喷洒4.用石炭酸消毒器械和排泄物的常用浓度是:A. 1%~ 5%B. 2%~5%C. 7%~9%D. 10%E. 20%5.下列物质中最耐热的是:A. 白喉毒素B. 肉毒素C. 破伤风毒素D. 内毒素E. 肠毒素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那种疾病无特异预防方法:A.肠热症B.百日咳C.霍乱D.鼠疫E.食物中毒2.机体获得人工主动免疫的方式是:A.注射抗毒素B.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C.注射细胞因子D.注射胎盘球蛋白E.注射类毒素3.以下试验不属于血清学反应的是:A.协同凝集试验B.对流免疫电泳C.血凝抑制试验D.血凝试验E.Elek平板毒力试验4.人工被动免疫最常用的制剂是:A.转移因子B.干扰素C.免疫核糖核酸D.免疫球蛋白E.白蛋白5.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所采取的标本应接种在哪种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病原菌?A.增菌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选择鉴别培养基D.基础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6.分离培养细菌一般需多少时间?A.4~8小时B.8~12小时C.12~16小时D.18~24小时E.24~48小时7.属于自然被动免疫的是:A.经隐性感染或患病后获得免疫力B.经注射类毒素获得免疫力C.经注射丙种球蛋白获得免疫力D.经注射细胞因子获得免疫力E.经胎盘、初乳获得免疫力8.下列哪种细菌需4~8周培养才能长出可见菌落?A.大肠埃希菌B.葡萄球菌C.破伤风梭菌D.白喉棒状杆菌E.结核分枝杆菌第十章化脓性细菌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化脓性球菌中,常见的革兰阴性球菌是:A.葡萄球菌B.铜绿假单胞菌C.肺炎链球菌D.淋病奈瑟菌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2.化脓性球菌中,最常见的是:A.StreptococcusB.S.aureusC.S.pneumoniaeD.N.meningitidisE.gonococcus3. 鉴定葡萄球菌致病性的重要指标是:A.葡萄球菌溶素B.血浆凝固酶C.金黄色素D.扩散因子E.杀白细胞素4. SPA存在于:A.所有的葡萄球菌表面B.化脓性球菌表面C.所有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D.表皮葡萄球菌表面E.产肠毒素的葡萄球菌表面5. 关于SPA,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为一种表面白质抗原B.是所有葡萄球菌都具有的表面抗原C.能与人类IgG的Fc段结合D.具有抗吞噬作用E.与协同凝集相关6. 导致葡萄球菌性化脓炎症脓汁粘稠、病灶局限的主要因素是:A.葡萄球菌溶素B.杀白细胞素C.血浆凝固酶D.透明质酸酶E.链激酶7. 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葡萄球菌溶素主要是:A.αB.βC.γD.δE.ε8. 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A.直接损伤肠粘膜细胞,导致腹泻B.直接损伤胃粘膜细胞,导致呕吐C.直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昏迷D.通过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E.直接损害肠粘膜血管,导致出血性肠炎9.关于葡萄球菌的抵抗力,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细菌B.在干燥脓汁中可存活2~3个月C.对碱性染料有很强耐受性D.加热80℃30分钟才被杀死E.对青霉素G耐药性菌株高达90%以上10.引起亚急性心内膜炎常见的细菌是:A.α-hemolytic streptococcousB.β-hemolytic streptococcousC.S.aureasD.S.pneumoniaeE.S.epidermidis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型题】1.C2.C3.C4.B5.A6.E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C2.D3.D4.A5.A6.D7.B8.A9. B10.B11.C12.D13.C14.E15.D16.E17.C18.E19.D20.E第三章感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C2.B3.B4.D5.A6.C7.B8.E9.D 10.E第四章抗感染免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D2.C3.A4.C5.A6.A7.B8.D第五章遗传与变异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D2.D3.B4.A5.C6. E7. A8.D9. D10.E第六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A2.E3.E4.A5.E第七章消毒与灭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C2.C3.B4.B5.D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E2.E3.D4.D5.C6.D7.E 8第九章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B2.E3.D4.E5.C第十章化脓性细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 D2. A3. B4. C5.B6. C7. A8. D9. C10.A。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编码】23000607【适用专业】护理【课时】5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诊断及特异防治原则等。
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性质、分类、地位、内容和范围。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基本结构与功能。
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能量代谢。
熟悉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
繁殖方式及速度。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掌握常见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了解培养细菌的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及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质粒的种类及其作用。
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熟悉细菌变异的现象及变异的医学意义。
3、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现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
4、熟悉病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所致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5、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抗感染免疫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病原细菌侵人动物机体后,首先遇到非特异性免
疫机能的抵抗,其中以细胞吞噬和炎症反应为主。 随后特异性免疫产生,两者协同,共同把病原菌消 灭。
细胞吞噬 、炎症反应 。
1. 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免疫 急性细菌性感染多属细胞外细菌的感染,如巴氏
免 疫 学 基 础 四
()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抗细菌感染免疫 抗病毒感染免疫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分为 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 虫免疫等。包括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力)和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E. 补体介导的趋化性 在补体级联反应激活过程 中,产生了多个趋化因子,包括C5a等。这些趋化 因子对嗜中性、嗜碱性与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有趋化作用。
(二)其他抗微生物物质 除补体外,非特异性抗微生物物质尚有溶菌酶与
乙型溶素等。 1. 溶菌酶 是一种低分子量不耐热的碱性蛋白,主
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清及泪液、唾液、 乳汁、肠液和鼻涕等分泌物中。溶菌酶作用于革兰 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
补体系统有二条激活途径,即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 经典途径 又称为C1激活途径。免疫复合物依次活 化C1、C4、C2、C3,形成C3与C5转化酶,称之为经 典途径。 替代途径 又称为C3激活途径,C3旁路。该途径是 补体系统不经C1、C4,C2而直接活化C3。
4. 激活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A. 细胞免疫溶解和细胞毒性损伤作用 补体系统
激活后,引起细胞膜的损伤,起到杀菌、溶菌或溶 血作用。
(完整版)兽医免疫学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Ig的基本结构
Ig结构示意图
五种Ig结构示意图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其区别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功能
IgG: γ 70-80%; 单体;160,000-180,000; 再次反应
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活化增殖和分化
第一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NK细胞
1.种类与形态: 小淋巴细胞(T.B细胞 5 -7,NK细胞,亚群) 免疫母细胞 (2 -20 – 30) 浆母细胞 (7 - 15)━━浆细胞 (8 -20)
2.发生和分布: 骨髓多能干细胞--胸腺(成熟)--胸腺依赖区(淋巴结等)--活化(抗原) 骨髓多能干细胞--法氏囊(淋巴干细胞-前B细胞-B细胞)-淋巴结等
免疫的新概念,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作用。
一、免疫的概念 什么是免疫,免疫学研究解决什么问题。
免疫的传统概念:防御疫病(传染病) 免疫的现代概念: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
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反应。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
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一、免疫的概念
第三节 免疫因子
一、补体
1. 概念
2. 生物学活性
3. 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 C1q,C1r,C1s(识别单位),C4,C2,C3(激活单位),(攻膜单位) 旁路途径(替代途径):C3,(攻膜单位)C6,C7,C8,C9
补体激活途经示意图
医学微生物2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Ⅱ《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课程号:50127620课程类别:类级平台课学时: 34学时学分:2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医学微生物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都是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必须掌握和熟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或自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课程考核方法为理论考核。
三、教学内容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的知识直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
在基本原理中主要叙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在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主要介绍几种引起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第一章绪论掌握内容: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定义、特点、分类。
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真核细胞型三大类微生物的基本特点。
熟悉内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微生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学时分配:0.5学时第一篇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掌握内容:细菌(bacterium)的大小、形态与排列。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在革兰染色中的意义,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医学免疫学第四章
—机体抗感染的“边防军”
四、IgD
1、血清中含量低(约0.03mg/ml),占血清Ig总量 0.2 %。 2、见于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段 3、对酶敏感(铰链区较长),不稳定,半寿期短(3天) 4、功能不清——与超敏反应、自身抗体有关。 5、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CR组分)
可作为B细胞分化成熟标志 成熟B细胞(初始B细胞 naive B cell)
活化B细胞(或记忆B细胞) ——mIgD逐渐消失。
五、IgE
1、血中含量极微(5×10-5mg/ml), 单体,粘膜固有层浆细胞产生。
2、亲细胞抗体。 3、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Fc受体: FcεRI和FcεRⅡ IgE Fc 段(CH2,CH3)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
同种异型
(三)独特型(idiotype,Id) • 即使是同一种属、同一个体来源的 抗体分子,其免疫原性亦不尽相同, 称为独特型,是每个免疫球蛋白分子 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其表位又 称为独特位。抗体分子每一Fab段约 有5~6个独特位,它们存在于V区。独 特型在异种、同种异体甚至同一个体 内均可刺激产生相应抗体,即抗独特 型抗体(AId或Ab2)。
独特型
第三节 Ig的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V区和C区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的不同,决 定了它们功能上的差异; 许多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在V区和C区结构变化的规律性, 使得免疫球蛋白的V区和C区在功能上存在共性。 V区和C区的作用,构成了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一、V区的功能:
特异地识别并结合抗原(Ig的首要功能 ): 与抗原结合部位:CDR1、CDR2、CDR3 单体Ig抗原结合价为2价;IgM抗原结合价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
(1)后天获得的 (2)有个体差异 (3)有特异性
组成:
(一)、体液免疫的抗感染特点: 1、通过抗体(IgG、IgM、sIgA)清除病原
微生物 2、调理作用 (1)抗体的调理作用 (2)联合补体的调理作用 3、主要对细胞外生长的病原体起作用
(二)、细胞免疫的抗感染特点 1、通过效应细胞发挥作用。细胞毒T细胞
抗感染免疫 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及其有害产物以维
持生理稳定的功能。 抗感染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
性免疫两种。 抗感染免疫包括抗细菌免疫、抗病毒
免疫、抗真菌免疫及抗寄生虫免疫等。
一、 非特异性免疫
• 先天性免疫:是机体 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 系列天然防御功能, 是经遗传获得,能传 给下一代,其作用并 非针对某种病原体故 称非特异性免疫,由 屏障结构,吞噬细胞 及正常体液和组织免 疫成分构成。
特点: (1)经遗传获得,生
来就有。 (2)正常人体,人人
皆有。 (3)无特异性,对各
种微生 物发挥同样的作用。
组成:
(一)屏障结构 1、体表屏障:皮肤粘膜是机体的体表屏障。 2、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
管壁和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 所组成。
3、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 胎儿的绒毛膜共同组成。
不针对特定抗原
针对特定抗原
作用迅速、范围广泛
分抗原识别、增殖分化、效应阶段
(三)、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1 补体系统
补体(C)是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含有的 非特异性杀菌物质。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 血清球蛋白,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因 素激活的酶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
(1)组成和性质
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约有30种蛋
免疫学概论 第4章 抗体
V区
CL和CH 区:具有同种 异型抗体的遗传标记。 CH2区:IgG的补体结 合点和通过胎盘的部位
C区
CH3功能区:是Ig与 其Fc受体结合的部位 (固定细胞)
VL+VH功能区:抗原结合部位
IgG CH3区:可同单核-M细胞、B细胞、NK细 胞、中性粒细胞上的IgG-Fc受体结合——调理吞 噬(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ADCC。
1.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抗体的 A.VL+CL B.VH+CH1 C.VH+VL D.CH1+CH2
2.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A.IgM B.IgA C.IgE D.IgG
3.用胃蛋白酶可将IgG分子水解成 A.F(ab’)2+Fc B.2Fab+pFc’ C.2Fab+Fc D. F(ab’)2+pFc’ 4.①通过胎盘,②激活补体,③结合细胞,④递呈抗原,⑤ 与抗原决定簇结合,上述各项功能中哪一种组合与抗体Fc段 有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抗体是否等于免疫球蛋白?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并非所有免 疫球蛋白都具有抗体活性。
分泌型Ig(sIg)和膜型Ig(mIg)
二、抗体的分子结构
二、抗体的分子结构
基本结构:四肽链结构 由两条相同的轻链 (Light Chain)和两 条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通过链间二硫 键连结形成。 分子式为:H2L2 四条肽链两端游离的 NH2和COOH方向一致 分别命名为N端和C端
35
分泌型IgA 主要由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存 在于唾液、泪液、乳汁及呼吸道、消化道、泌 尿道的分泌液中和粘膜表面,是机体粘膜局部 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
医学免疫学-第四章 抗体
Gerald Edelman and Rodney Porter, 1972, structure of antibody
Susumu Tonegama,1987, structure of Ig gene
Emil von Behring (1845-1917)
Emil von Behring, 1901, antitoxins
Fab:单价抗体活性 Fc:无抗原结合活性,能够与Fc受体结合
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F(ab’)2:具双价抗体活性,可结合两个抗原表位。 pFc:小分子肽片段,无生物活性 临床意义:阐明Ab的结构及生物活性
有利于生物制品的生产和纯化 避免超敏反应的发生
第二节 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
抗体的多样性:不同抗原刺激B细胞所产生的抗体在特 异性及类型方面均不尽相同呈现明显的多样性
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 FR):
在V区中,CDR之外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相对不易变 化。 VH和VL各有FR1、FR2、FR3、FR4四个骨架区。
2.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
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 CH和CL,不同类Ab的重 链CH长度不一,
同种型(isotype):同一种属所有个体的Ab分子共
有的抗原标志,是种属型标志。位于Ab的 C区。
Hum an A b
Anti-human Ab
同种异型(allotype):同一种属但不同个体的Ab
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表位,为个体型标志。 位于Ab的 C区。
Anti-IgG IgG
独特型(idiotype,Id):同一种属、同一个体来源的Ab分子, 由于其CDR区氨基酸排列顺序的不同,可显示不同的免疫原性, 称为独特型。 每一个Ab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其表位又称为独特位 (idiotope)。主要位于V区。
13抗感染免疫
抗细菌感染免疫
抗细菌的固有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屏障 吞噬细胞 体液中抗菌物质 抗细菌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胞外寄生菌和胞内寄生菌) B细胞介导的抗菌免疫 T细胞介导的抗菌免疫
一、抗细菌的固有免疫应答
血脑屏障
屏障
皮肤与粘膜 胎盘屏障 小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 补体 乙型溶素 溶菌酶
吞噬细胞
体液因素
(一)固有免疫屏障
病毒
A
病毒复制
上皮细胞层
病毒受体
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巨噬细胞
B
毛细血管
静 脉 动 脉
树突细胞
引流 淋巴 管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C
IL-8 巨噬细胞
中性粒 细胞
上调粘 附分子
IL-1, TNF-a
前往下丘脑 内皮细胞
2.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病毒感染早期的主要抗病毒细胞 NK细胞在无抗原刺激下,通过非抗体依赖的方式杀伤病 毒感染的靶细胞,不受MHC限制。 特异性抗体产生后,NK细胞还可通过ADCC作用进一步杀 伤靶细胞。
(三)干扰素及其作用
一、抗病毒的固有免疫应答
(一)固有免疫屏障
完整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对病毒有机械阻挡作用;
抗感染免疫(共44张PPT)
血吸虫
侵入途径: 水、潮湿泥土和露珠,尾蚴钻皮肤入侵
致病:
1、尾蚴性皮炎 (奇痒,再次感染重,
I+IV型超敏反应)
童虫移行
成虫分泌物、排泄物、脱落表膜致静脉炎(III型超敏)
虫卵(最主要)
沉积肝脏、结肠壁致肉芽肿(IV型超敏) 晚期血吸虫巨脾、腹水、肝硬化患者中,HLA-A1和B13显著增
CK
菌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细胞免疫 应答
识别抗原
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细胞因子作用
增殖分化 效应阶段
Th1:分泌CK,介导DTH
CD4+T细胞 Th2:体液、寄生虫、变态反应 Tfh:淋巴滤泡中辅助B产生抗体
CD8+T细胞 细胞毒机制: 颗粒酶、穿孔素、FasL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尘螨
(常见如:疟原虫带虫免疫、
成虫分泌物、排泄物、脱落表膜致静脉炎(III型超敏)
在抵抗胞外感染的化脓性细菌时发挥重要作用。
(二) 抗菌性细胞免疫
临床表现:一般接触抗原后4-8小时出现畏寒/发热/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如脱离抗原,病情可于24-48小时内恢复。
入院第22天在全麻下行右中下叶肺切除术,术中见右肺下叶内有一5*5*4CM包块,质硬,色泽苍白,周边血管丰富,并侵犯右中叶大部分,呈
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红细胞
淋巴细胞
E.巨噬细胞
哪些细胞可以受到HIV攻击?
CD4+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DC、神经胶质细胞。
临床表现
请一个同学讲述
HIV-I感染周期及药物靶 点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复习笔记(高频考点)第四章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掌握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基本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功能区及各功能区的生物学作用、各水解片段及其功能,明确免疫球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掌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主要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活化补体、结合Fc受体、通过胎盘等)。
4.熟悉免疫球蛋白同种型、异种型和独特型的基本概念。
5.熟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
6.熟悉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基因工程抗体的含义及种类抗体(Antibody, Ab):是由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类型分泌型(secreted Ig, sIg):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膜型(membrane Ig, mIg): BCR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重链和轻链2、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V区) 超变区(HVR) 骨架区(FR) 恒定区(C区)3、铰链区4、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域(功能区)IgG, IgA, IgD: L chain: VL, CL H chain:VH, CH1, CH 2, CH3IgM, IgE: L chain: VL, CL H chain:VH, CH1, CH2, CH3 CH4二、其他成分1、连接链(J链):由浆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
多聚体:IgA和IgM2、分泌片: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pIgR胞外段,保护sIgA的铰链区免受蛋白酶的水解破坏,介导IgA二聚体的转运三、Ig的酶解片断木瓜蛋白酶 2个Fab 段结合抗原1个Fc段结合细胞胃蛋白酶F(ab’)2段双价抗体活性 pF c’段无生物学活性四、导致免疫球蛋白异质性的因素外源性因素:物质基础——多样性抗原(表位)的存在抗原分子含有多种抗原表位,不同表位刺激免疫细胞产生不同特异性抗体。
抗感染免疫机制
引起H感染的M。
致病性/病原性( Pathogenicity ):病原体引
起H感染的性质。
毒力(Virulence):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在一定
条件下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或感染的最小M数 量或毒素剂量。
细菌性感染
(一)B性感染的物质基础 (二)病原体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三)B性感染的相关因素 (四)B性感染的类型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病毒性感染 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超敏反应(2,3型) 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杀伤感染细胞
免疫抑制作用:免疫应答性降低、免疫功能紊乱
(二)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 病原体在(出生后)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血
繁殖、代谢物
中毒症状
菌血症(bacteremia):病原菌短暂的经过血流,在其 中极少量或不繁殖,到达适宜部位再进一步繁殖的播散过 程。
细菌
血
适宜部位
繁殖
病毒性感染 (一)病毒致病机制 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杀细胞效应:裸病毒 稳定状态感染:包膜病毒 包涵体形成:光镜可见
细胞调亡:
2、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外源性病原体引
起的显性感染,又可以传染他人引起相同临床症状的疾病。
病程 :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部位:局部感染、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类型:
毒血症(toxemia):产外毒素的病原菌在体内局部组织
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随血到达特定靶器官或 组织引起典型症状。
第四章 抗感染免疫【特选内容】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一、选择题【A型题】1.外毒素的感染免疫是依靠抗毒素的哪种作用机制?A.调理作用B.黏附作用C.灭活作用D.清除作用E.以上都不是2.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A.菌苗B.疫苗C.BCGD.类毒素E.抗毒素3.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是:A.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多B.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增多C.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减少D.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减少E.以上都不是4.正常体液中作用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防御素C.溶菌酶D.白细胞素E.血小板素5.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使之发挥防御作用的物质是:A.外毒素B.内毒素C.血浆凝固酶D.组蛋白E.酯酶6.sIgA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定植于黏膜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E.中和病原体的毒素作用7.通过与补体C3b将细菌和吞噬细胞联结而发挥免疫调理作用的抗体是:A.IgMB.IgAC.IgGD.IgDE.IgE8.在多数情况下IgG的保护作用大于IgM,其原因是:A.IgG分子小,易入炎症区B.IgG含量高,作用强C.IgM无免疫调理作用D.IgM半衰期短E.IgG可激活补体9.溶菌酶不能单独破坏革兰阴性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A.肽聚糖无五肽桥B.肽聚糖外有外膜保护C.肽聚糖为二维构型D.肽聚糖含量少E.胞质周围间隙中酶可破坏溶菌酶10.目前尚无特异的防治内毒素致病的措施,其原因是内毒素:A.作用无组织特异性B.作用于胞内C.抗原性弱,不能制成疫苗D.引起化学性中毒E.一次产量较大11.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分子是:A.sIgA B.IFN C.中和抗体D.IgM E.补体结合抗体12.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IgG B.IgM C.IgA D.SIgA E.IgE13.常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试剂是:A.氯仿B.乙醚C.酚类D.甲醛E.过氧化氢14.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A.直接杀伤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C.阻止病毒核酸转录D.阻止病毒脱壳E.阻止蛋白合成15.下列哪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A.流感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腺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人乳头瘤病毒16.在以下病毒中,机体内虽有特异性抗体,但仍可感染并发病的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流感病毒D.甲型肝炎病毒E.柯萨奇病毒17.新生儿血中测出下列哪类抗体可诊断为宫内感染?A.IgG B.IgA C.IgM D.IgE E.IgD18.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特异性杀伤的主要免疫细胞是:A.CD4+T B.CD8+T C.MφD.NK E.中性粒细胞19.下列哪种抗病毒免疫方式属获得性非特异免疫?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补体及病毒抑制物C.生理年龄状态D.干扰素E.屏障作用20.病毒感染后无法获得持久免疫力的最重要原因是:A.无病毒血症B.抗原易变异C.表浅感染D.短暂感染E.免疫耐受21.干扰素的特性是:A.无种属特异性B.由宿主基因编码C.能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D.抗病毒作用比特异性抗体强E.需IgG和补体辅助抗病毒22.一般认为抗病毒免疫效应最强的是:A.干扰素B.病毒抑制物C.IgG抗体D.细胞免疫效应E.IgM中和抗体23.下列哪种病毒不会透过血脑屏障?A.乙脑病毒 B.麻疹毒素 C.乳头瘤病毒 D.可萨奇病毒 E.埃克病毒24.关于干扰素,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是一组具有高活性的多功能堂蛋白B.可由病毒及其它干扰素诱生剂诱生C.不能由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产生D.产生后对邻近的细胞可发生作用E.其作用发生早于抗体25.关于干扰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宿主细胞基因编码B.有广谱抗病毒作用C.为糖蛋白成分D.使病毒mRNA降解E.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26.下列那种病毒感染后有持久免疫力,但不是单个血清型?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腮腺炎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甲型肝炎病毒27.决定病毒感染后免疫力持久的因素不包括:A.全身性感染B.抗原性稳定C.有病毒血症D.反复发生感染E.抗原性单一【X型题】1.机体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天然抗菌因子包括:A.补体B.溶菌酶C.血型抗体D.组蛋白E.乳素2.皮肤与黏膜屏障作用包括:A.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B.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分泌物杀菌作用E.血脑屏障作用3.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A.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B.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作用C.乳汁中SigA的作用D.胎盘屏障作用E.正常菌群拮抗作用4.关于抗细菌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B.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C.血脑屏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D.抗体与细菌结合直接杀死细菌E.SIgA主要抗局部感染5.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B.补体的调理作用C.IgG介导的ADCCD.吞噬细胞的不完全吞噬。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Immune):是指人和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特异识别、清除体内抗原(Antigen)的生理功能。
2、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内容包括:1 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功能;2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与应答;3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斥效应及其机制;4 免疫病理过程与机制;5 抗原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6 免疫学在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3、免疫防御(immune defence):即抗感染免疫,是指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生存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可发生超敏反应和重复感染。
4、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oestasis)是指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维护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5、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由于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正常个体的组织细胞也可不断发生畸变和突变。
免疫监视具有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功能。
若该功能发生失常,可能导致肿瘤发生。
二、填空题1、简述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是抵抗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2、免疫的三个基本特点是识别自己和非己;特异性;免疫记忆。
3、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免疫学的萌芽期、免疫学的经典期和现代免疫生物学发展期。
三、简述题1、简述免疫的现代概念现代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效应及其机制;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抗原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免疫学理论方法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
2、简述免疫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
免疫的基本特点包括1、识别自己与非己;机体仅能识别异种蛋白质,甚至对同一种动物的不同个体的组织和细胞也能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一、选择题【A型题】1.外毒素的感染免疫是依靠抗毒素的哪种作用机制?A.调理作用B.黏附作用C.灭活作用D.清除作用E.以上都不是2.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A.菌苗B.疫苗C.BCGD.类毒素E.抗毒素3.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是:A.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多B.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增多C.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减少D.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减少E.以上都不是4.正常体液中作用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防御素C.溶菌酶D.白细胞素E.血小板素5.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使之发挥防御作用的物质是:A.外毒素B.毒素C.血浆凝固酶D.组蛋白E.酯酶6.sIgA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定植于黏膜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E.中和病原体的毒素作用7.通过与补体C3b将细菌和吞噬细胞联结而发挥免疫调理作用的抗体是:A.IgMB.IgAC.IgGD.IgDE.IgE8.在多数情况下IgG的保护作用大于IgM,其原因是:A.IgG分子小,易入炎症区B.IgG含量高,作用强C.IgM无免疫调理作用D.IgM半衰期短E.IgG可激活补体9.溶菌酶不能单独破坏革兰阴性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A.肽聚糖无五肽桥B.肽聚糖外有外膜保护C.肽聚糖为二维构型D.肽聚糖含量少E.胞质周围间隙中酶可破坏溶菌酶10.目前尚无特异的防治毒素致病的措施,其原因是毒素:A.作用无组织特异性B.作用于胞C.抗原性弱,不能制成疫苗D.引起化学性中毒E.一次产量较大11.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分子是:A.sIgA B.IFN C.中和抗体D.IgM E.补体结合抗体12.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IgG B.IgM C.IgA D.SIgA E.IgE13.常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试剂是:A.氯仿B.乙醚C.酚类D.甲醛E.过氧化氢14.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A.直接杀伤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C.阻止病毒核酸转录D.阻止病毒脱壳E.阻止蛋白合成15.下列哪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A.流感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腺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人乳头瘤病毒16.在以下病毒中,机体虽有特异性抗体,但仍可感染并发病的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流感病毒D.甲型肝炎病毒E.柯萨奇病毒17.新生儿血中测出下列哪类抗体可诊断为宫感染?A.IgG B.IgA C.IgM D.IgE E.IgD18.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特异性杀伤的主要免疫细胞是:A.CD4+T B.CD8+T C.MφD.NK E.中性粒细胞19.下列哪种抗病毒免疫方式属获得性非特异免疫?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补体及病毒抑制物C.生理年龄状态D.干扰素E.屏障作用20.病毒感染后无法获得持久免疫力的最重要原因是:A.无病毒血症B.抗原易变异C.表浅感染D.短暂感染E.免疫耐受21.干扰素的特性是:A.无种属特异性B.由宿主基因编码C.能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D.抗病毒作用比特异性抗体强E.需IgG和补体辅助抗病毒22.一般认为抗病毒免疫效应最强的是:A.干扰素B.病毒抑制物C.IgG抗体D.细胞免疫效应E.IgM中和抗体23.下列哪种病毒不会透过血脑屏障?A.乙脑病毒 B.麻疹毒素 C.乳头瘤病毒 D.可萨奇病毒 E.埃克病毒24.关于干扰素,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是一组具有高活性的多功能堂蛋白B.可由病毒及其它干扰素诱生剂诱生C.不能由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产生D.产生后对邻近的细胞可发生作用E.其作用发生早于抗体25.关于干扰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宿主细胞基因编码B.有广谱抗病毒作用C.为糖蛋白成分D.使病毒mRNA降解E.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26.下列那种病毒感染后有持久免疫力,但不是单个血清型?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腮腺炎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甲型肝炎病毒27.决定病毒感染后免疫力持久的因素不包括:A.全身性感染B.抗原性稳定C.有病毒血症D.反复发生感染E.抗原性单一【X型题】1.机体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天然抗菌因子包括:A.补体B.溶菌酶C.血型抗体D.组蛋白E.乳素2.皮肤与黏膜屏障作用包括:A.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B.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分泌物杀菌作用E.血脑屏障作用3.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A.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B.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作用C.乳汁中SigA的作用D.胎盘屏障作用E.正常菌群拮抗作用4.关于抗细菌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B.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寄生菌的感染C.血脑屏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D.抗体与细菌结合直接杀死细菌E.SIgA主要抗局部感染5.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B.补体的调理作用C.IgG介导的ADCCD.吞噬细胞的不完全吞噬E.s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6.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有:A.溶菌酶B.IFNC.白细胞素D.组蛋白E.血小板素7.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为:A.与机体遗传关系密切B.针对某一微生物产生免疫力C.为抵抗病原体感染的首道屏障D.个体间有差异E.因抗原刺激的增多而增强8.正常菌群构成机体生态平衡的生理学意义为:A.皮肤黏膜的机械阻挡作用B.参与机体物质代、营养转化和合成C.促进免疫系统发育成熟D.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E.抗感染作用9.决定感染后果的因素有:A.机体的免疫力B.细菌的毒力C.细菌的数目D.细菌的种类E.细菌的染色体10.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后果取决于:A.吞噬细胞的种类B.细菌的侵袭力C.吞噬细胞的功能D.细菌的种类E.吞噬细胞的数量11.不完全吞噬可导致:A.吞噬细胞死亡B.增强细菌的侵袭力C.细菌在吞噬细胞繁殖D.细菌在体扩散E.临近组织损伤12.在机体抗病毒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干扰素B.中性粒细胞C.CTLD.中性抗体E.抗毒素13.机体清除靶细胞的机制是:A.CTL的直接杀伤作用B.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C.ADCC效应D.Mφ及其细胞因子的作用E.NK细胞的杀伤作用14.感染后能获得持久免疫力的病毒是: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腮腺炎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人乳头瘤病毒15.能诱生干扰素的是:A.病毒B.毒素C.外毒素D.polyI:CE.支原体16.sIgA的保护作用主要见于:A.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B.鼻病毒感染C.流感病毒感染D.乙脑病毒感染E.甲型肝炎病毒感染17.对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是直接针对:A.病毒表面成分B.病毒在宿主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C.宿主细胞膜上的病毒特异性蛋白D.病毒相关的酶类E.病毒的核酸18.抗病毒蛋白的作用严格来说应是:A.破坏宿主细胞B.降解病毒mRNAC.抑制病毒蛋白合成D.阻段mRNA翻译E.抑制核酸复制19.NK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是:A.直接杀伤B.干扰素促其杀伤C.需抗体的协助D.需补体的协助E.有特异性二、填空题1.天然免疫由、和三类因素组成。
2.皮肤和黏膜、与共同构成非特异免疫的结构。
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后果有和吞噬两种。
4.溶菌酶主要来源于细胞,通过破坏细胞壁的而使细胞裂解。
5.防御素主要存在于细胞中,其作用是杀灭细菌。
6.机体抗病毒免疫可分为和,其中特异性免疫以免疫为主,且常伴有。
7.人体产生干扰素的细胞主要有、及。
8.由干扰素诱生的抗病毒蛋白的主要有、、。
9.人类细胞产生的干扰素根据其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其中的免疫调节作用较强,而、的抗病毒作用较强。
10.抗病毒基因的非特异性杀伤细胞主要是及,特异性杀伤细胞主要是。
11.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主要为,和作用。
12.抗浅部真菌感染,主要是机体天然免疫的作用;抗深部真菌感染的特异免疫则是以免疫为主。
三、名词解释1.干扰素(IFN)2.胞外菌四、问答题1.简述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可产生哪几种后果?3.简述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及特点。
4.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E2.E3.A4.C5.A6.C7.A8.A9.B 10.C 11.B 12..D 13.D 14.B 15.D 16.B 17.C 18.B 19.D 20.B 21.B 22.D 23.C 24.C 25.D 26.D 27.D【X型题】1、ABDE2、ABD3、ABDE4、ABCE5、ABCE6、ACE7、AC8、BCDE9、ABCD10、ABCDE 11、ABCDE 12.ACD 13.ABCDE 14.ABCD 15.ABD 16.ABCE 17.AC 18.BCD 19.AB二、填空题1.组织屏障某些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屏障3.完全不完全4.吞噬肽聚糖革兰阳性5.中性粒细胞外6.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免疫病理损伤7.人白细胞人细胞人成纤维细胞8.2’-5’腺嘌呤核苷合成酶磷酸二酯酶蛋白激酶9.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γ干扰素α干扰素β干扰素10.巨噬细胞 NK细胞 CTL11.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12.皮肤黏膜屏障细胞三、名词解释1.干扰素:在病毒或其他诱生剂的作用下,由宿主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是机体后天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成分。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学作用。
2. .胞外菌: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的细菌。
四、问答题1、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1)皮肤与黏膜屏障:它构成了机体的外部屏障,其主要作用包括①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皮肤由多层扁平细胞组成,能有效地阻挡细菌的穿入;黏膜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有多种附件和分泌物,可将停留的致病菌排除体外;②分泌杀菌物质:不同部位的黏膜能分泌溶菌霉、胃酸、蛋白醉等多种杀菌物质;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可通过生存竞争和产生抗菌物质而拮抗和抑制致病菌。
(2)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脑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等组成,可阻挡细菌、病毒等徽生物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人脑组织或脑脊液,以保护中枢系统。
(3)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膜的基蜕膜组成,能阻止母体血流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进人胎儿体,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产生的后果与其种类、毒力和机体的免疫状态等有密切关系,可出现以下两种不同的结果。
(1)完全吞噬:被吞噬的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被杀灭,并将消化后的残渣排出体外,此即完全吞噬;如化脓性球菌被吞噬后,一般在5~10分钟死亡,30~60分钟被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