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参投稿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用文字容易叙述清楚的内容,尽量不用表格编排;若用表格,应该用三线表。文中的框图及装置图要求清楚、正确,并绘制在文中应出现的位置。
(5)文后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以在正文出现的先后为准。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项目及标点)为:
①专著、著作-序号 作者.书名[M].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迄页码.
示例:
吴晓兰.教师应成为人之“极品”[N].中国教育报,2005.07.09.(3).
④外文文献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但文献类型可不标出。
(6)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有明显区别;容易混淆的不同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用铅笔注明属哪种外文。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chellyj@sina.com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chekgsj@sina.com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实验园地:chezysy@sina.com
复习应考与试题研究:chefxst@sina.com
动态资讯:chedtzx@sina.com
咨询服务性邮箱:chem_2009@sina.com
投稿说明
1.来稿要求立意新颖,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笔流畅,一般不超过3 000字,尤其欢迎1 500字~2 000字的短小精悍、能说明问题的文章。
2.本刊极力维护学术尊严,反对学术腐败。来稿文责自负,如发现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益的行为,本刊将协助权利人追究侵权责任。
3.无论是纸质稿件还是电子稿件,编辑部均予以受理。手抄稿件,应抄写在方格稿纸上,打印稿件正文字号一般用四号字单面打印;纸质来稿应在稿件的左上角注明文章所属的模块及栏目,为了便于互动请于文后写明作者的电话、电子信箱及详细通讯地址。电子来稿请发至本刊电子信箱
纸质投稿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社邮编710062,并在“主题”栏一次注明文章所属的模块、栏目、省份、作者姓名及文章标题。除文章标题外,其余几项全部放在括号内。
4.本刊对拟用稿件有权删改,不愿改动者,来稿时予以说明。
5.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稿件处理阶段及结果将通过E-mail或手机短信的形式告诉作者,如果稿件寄出两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该稿。一稿多投,责任自负。
6.本刊执行期刊编排规范,作者应对稿件作规范化的处理。这里特别强调几点:
(1)来稿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单位所在地、邮编、摘要、关键词等。
(2)文中标题的不同层次,分别用一、1.(1)①等表示。
(3)来稿中的计量单位,请用法定计量单位。数字后的计量单位应用规定的计量单位符号,如g、kg、m、cm、mL、L、mol、min、s等。
基础与提高刊登对重点难点以及容易产生歧义的化学内容进行诠释、对习惯性的错误认识进行澄清等方面的文章。 着重于与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相关的知识拓展。目的在于帮助师生疏通思维障碍,加深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坚决反对照搬大学化学基础知识。重点报导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的诠释理解及释难解疑,帮助广大教师发展提高。
◎本刊专稿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专家笔谈
◎知识与学习
◎评价与教学
◎成长之路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教学论坛
◎课堂在线
◎课例点评
◎教学随感
◎学法指导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基础与提高
◎化学·生活·社会
◎现代教育技术
◎化学史与化学教育
■实验园地
◎研究与探索
◎改进与创新
◎趣味与新奇
■复习应考
课例点评刊登有较高点评价值的已经实施的或成功或失败的课堂教学实例,组织多种形式的点评活动,点评力求基于课例又高于课例,准确客观,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如果侧重于对课例进行评价及对比研究的,就纳入到“课例点评”栏目,其他栏目类似。
学法指导刊登对学习规律及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探究、对学习过程的具体而有效的指导等方面的论文。
化学.生活.社会刊登师生在课外开展的社会实践及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内容、经验、体会与反思方面的文章。 刊登化学在社会、生产、生活及科技应用方wk.baidu.com的文章,包括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科技等。主要是为了从应用的角度来提高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化学史与化学教育,目的在于报导站在科学哲学的高度对化学史及化学史教育功能的研究。化学史包涵化学学科思想的逻辑行程和历史行程,蕴含着科学的批判性和统一性,化学教学一旦与化学史和科学哲学结合起来,化学知识就会变得鲜活而有灵气,这对于有效地开展化学科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刊登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CAI课件及其制作和应用等方面的论文。
2007年《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栏目调整
2007年,我们仍保持了2006年的模块栏目设置,模块及各模块的功能大体不变,只是对个别栏目设计及其功能进行了调整。现诠释如下:
2007调整后栏目为:
◎高考
◎中考
◎会考
◎奥赛
■试题研究
◎命题新探
◎试题研究
◎解法指津
◎题卷交流
■动态资讯
◎瞭望之窗
◎化学广角
◎编读互动
教学论坛以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为中心,发表有实践操作、有理论分析,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的教学研究论文。如果侧重于教学策略、教学现状探究、教学方法和范式研究的就会纳入到“教学论坛”栏目
课堂在线以课改为中心,反映课改实践的最新动态及研究成果,交流课改经验,介绍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范式及方法。目的在于开阔视野,全方位地报导目前中学化学课堂的教学实际,如果侧重于课堂教学设计、记录的就会纳入到“课堂在线”
教学随想刊登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和感受,或成功或失败,或机智或蹩脚,重在真实而感人,重在启迪和警示。目的在于缩小视野,以便广大教师容易上手,能够把自己点滴真实的体验写成文章进行交流。
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凡能够用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一切素材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但目前,教材仍然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资源。开发、研究、利用、提供各种化学课程资源,解读新课标,研究新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是本模块的必然取向。
课程.教材.教法解读新课标,传播新的化学课程理论及研究成果,介绍课程开发的经验及方法等。 以教材研究为中心,发表对各种不同版本教材的设计思路、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等方面的研究及评论文章;也刊登有关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论文,既可以是横向的比较,也可以是纵向的比较等。目的在于彰显不同教材的特色,最大限度地实现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功能。 介绍学校在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做法、经验及成果,促进推广与交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关于课程、教材及校本课程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更多的是关注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和新教材的教法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此栏目的设置正是为了更集中地报导新课改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成长之路介绍教研的基本方法,教研历程的经验与感悟,教研论文写作的要领、特点及范式等。
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此模块着重从实践层面来反映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及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所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体现课改目标、理念和精神,以学为主,进行探究式、开放式、活动式教学,进行自主、合作、互动、创新学习,探索新的教学范式及方法。
专家笔谈刊登专家对教育教学的独特认识及建树,传播其最新的研究成果。
知识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本质、类型,研究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是此栏目的功能和价值之所在。
教学与评价评价的取向往往直接影响着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究竟应该用怎样的价值观来指导评价改革,用什么样的标准来鉴定和评判教师的教学业绩,用哪些办 法来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评价与教学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探索这些问题正是此栏目设置的目的之所在。
示例:
毕华林,齐英丽.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3~105.
②期刊文章-序号 作者.题名(选择项)[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迄页码.
示例:
陆国志.教师专业的实践性与校本教师培训[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年,(5):1.
③报纸文章-序号作者.论文题目[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7.来稿刊发后如被国内外知名文摘刊物转载、摘录、复印、索引,或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请作者通知本刊编辑部。
栏目介绍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此模块着重从理论层面反映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进展,强调用理论指导并反思教育教学实践。重点介绍国内外在知识、学习、课程、教学、评价、质量等方面的先进理论,介绍先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及成果;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形成教育教学思想。此模块刊登的文章追求理论与化学学科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坚决反对假大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