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重点记忆地图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7大重点地图速记(背诵+默写)

七年级(上册)地理:7大重点地图速记(背诵+默写)

(5)字母G表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度40°~60°大陆西岸。

(6)字母H表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35°N~55°N大陆东岸。

(7)字母J表示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

(8)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大洋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半环状分布。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地图速记】
从左至右分别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从左至右分别为:A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从左至右分别为:A温带大陆性气候;B寒带气候。

07世界人口分布
【地图速记】
(1
(2
(5)字母G表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6)字母H表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7)字母J表示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的内部。

(8)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大洋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地图速记】
从左至右分别为:A;B;C;D
从左至右分别为:A;B;C;D:
从左至右分别为:A;B。

07世界人口分布
【地图速记】
(1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人口稀疏区:。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策略与地图记忆方法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策略与地图记忆方法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策略与地图记忆方法初二地理地图记忆方法地理地图记忆方法之看文思图掌握地图知识的落点应放在发现特征、理解概念、揭示规律、阐明成因上。

如果片面阅图而不思文,知识显得支离破碎。

反之死记课文,地理概念失去具体形象的支持,必然造成张冠李戴、桃李不分。

尤其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很快,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写读图说明文,提取说明要点,开展课后讨论活动,把课本知识活化于地图之中。

地理地图记忆方法之图形赋意为使图像内地理事物的相互区位关系更加明确,把地理事物依附在人为设计的几何框架之内。

如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可在图上将无锡、苏州、宜兴、湖州围绕太湖连成一侧立的梯形;说明英国五大城市位置采用金线穿珠的办法,将利物浦、曼彻斯特、谢菲尔德、伯明翰、伦敦用反“S”形穿起来说明英国五大城市位置。

又如:澳大利亚东南部悉尼等三城市构成“三星式”;裕溪口和芜湖构成“隔河连珠”。

还可将图形作形象说明,例如用“Y”表示波罗的海的外形等。

在填图训练中,根据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大小图结合,按先读图,后简化,最后复原的程序练习。

即:先看总图,再出示暗射图,在脑海中浮现和拼图;接着简化填绘、仿制,最后打开地图册验证复原。

由于调动了各个感官协调动作,使地图知识记得住、记得牢。

地理地图记忆方法之词图对照一味背图、填图是乏味的。

应根据人和动物共有的反射机制,对信息源做恰当处理。

采用多办法刺激,以获得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的最佳效果。

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物象激发联想,如柴达木盆地区域图有矿区,有铁路,编成“冷湖向东把鱼(鱼卡)打,打柴(大柴旦)南去锡山(锡铁山)下,挥汗(察尔汗)砍得格尔木,火车东运到茶卡”,一边看图一边诵词,很快就能记住这部分图。

地理地图记忆方法之信号提示对地图承载的信息要分析、加工、分化、改组;提高其精度;缩小范围,排除干扰渠道。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1)以示意图为基础,先易后难,如铁路采取干线为本,枢纽填准,变曲为直的办法,就易掌握。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内容要点说明【海陆分布】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影响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的分布格局。

因此,教材以“海陆分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2.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课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教材图3.3“陆半球和水半球”中,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

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这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提供素材和思路。

【七大洲】1.这部分内容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主要包括大洲的概念,七大洲的名称、轮廓、面积和分布。

教材图3.4表示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重点不是让学生记忆概念和数据,而是读图识别。

2.教材图3.5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常见的地图。

图中展示了这样几条信息:第一,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第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第三,七大洲的界线;第四,东半球和西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

3.教材图3.6以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为例,说明大洲界线是如何划定的。

亚洲与欧洲的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全部为天然界线。

亚洲与非洲的界线:苏伊士运河,为人工界线。

4.教材图3.7用一幅巴拿马运河局部的景观照片,形象直观地展示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让学生对运河和洲界有进一步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2章 陆地和海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2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面积比例:陆地占29%,海洋占71%,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在任何等分的半球中,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

2、七大洲(1)大陆、岛屿、半岛、大洲(1)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3)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4)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5)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非洲。

(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南极洲。

(7)赤道穿过:大洋洲、亚洲、南美洲、非洲(谐音记忆“大雁南飞”)。

(8)0°经线(本初子午线)穿越的大洲:欧洲、非洲、南极洲。

(9)七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③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⑤南美洲、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3、四大洋(1)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位置和特点: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是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二大洋,呈“S”型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三大洋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水温最低的大洋。

(3)四大洋的分界线①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学霸笔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预习复习必备】

(学霸笔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预习复习必备】

(学霸笔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预习复习必备】1.地球和地图2.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3.地球的形状:球体。

4.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1.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2.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纬线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特征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到极点缩为一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是半圆1.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

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2.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纬度经度起止度数0O (0O 纬线叫赤道)—90 O N/S0O (0O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赤道(0O 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初子午线(0O 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用“W”表示);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半球划分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0 O W和160O 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O W向东到160O E为东半球(20 O W—0 O—160O E);20 O W向西到160O E为西半球(20 O W—180 O—160O E)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1章 地球和地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1章 地球和地图

01
考点记忆
考点1.地球的自转 (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 时( 1天)。
答案:C
01
考点记忆
考点3.纬线和纬度 (1)、纬线: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 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叫纬线。
(2)、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 纬线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并从赤道 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 。
01
考点记忆
考点3、纬线和纬度 (1)、纬度:赤道的纬度是0°,是纬度起始线。 从赤道向南北各分90°,称南纬(S)和北纬(N) (2)、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低纬0°——30°, 中纬30°—60°,高纬60°—90°
01
考点记忆
考点2、地球仪:
(3)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是人们假 想的轴,并不真实存在。
(4)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北极:对着北极星,是地球的最北点。 ➢ 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
01
考点练习
例:有关地球仪上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长度大约等于经线圈长度 B.赤道的长度大约等于任何纬线圈长度 C.赤道的长度大约等于任何经线圈长度 D.赤道的长度大约等于本初子午线长度的一半
01
考点记忆
考点1、地球
(3)、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万
千米
记忆:地球上有人用半斤流沙换鸡翼
(被)追打走了4万千米
工人一出面就摆平
01
考点练习
例: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的 真实形状是一个( ) A.正球体 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平面 D.透明的不规则球体

初中地理地图记忆口诀

初中地理地图记忆口诀

七大洲名称及按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

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

亚欧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

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世界人口超亿十国名称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

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中亚五国名称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

里海岸边土库曼,中亚五国记心间。

中亚知识概括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水难。

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

东和东南地势高,天山米尔边境间。

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与图兰。

河流多数为内流,锡尔阿姆水量减。

里海最大世著称,咸海变化危机现。

土库棉田产量增,功在卡库运河建。

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

产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国”美名传。

民族多信伊斯兰,最大城市塔什干。

中美地狭七国名称(1) 中美地狭有七国,色地马拉伯利兹。

萨、洪、尼、哥、巴拿马,香蕉咖啡天下知。

(2) 危洪刷(萨)泥(尼)哥爸(巴)离(伯利兹),中美七国永牢记。

北美五大湖1北美五大湖,苏密休伊安。

2北美五大湖,相互连成群。

冰川作用下,构成湖泊因。

美加共有四,中间分界明。

“伊利”、“安大略”,“苏必”与“休伦”。

另一美独有,称之“密歇根”。

五湖总面积,世界居第一。

淡水资源丰,特别利航运。

美国农业带及其分布美国农作形成带,中部冬麦北春麦。

五大湖区及东北,典型乳肉畜牧带。

南部地区条件好,成为集中玉米带。

密河下游平原区,棉花似海处处白。

西部山地高原区,牧业农业需灌溉。

西亚、北非地理位置亚欧非洲紧相连,滨临四海一湖间。

丝绸之路连东西,海陆空运很方便。

紧邻油区波斯湾,里海海峡西北端。

南北运河苏伊士,三洲两洋航程短。

拉美气侯特征“拉美”大部居低纬,热带气候主地位。

充足热量降水丰,“暖湿”二字表入微。

“安山”两侧显差异,季节相反赤南北。

澳大利亚知识总结赤道以南澳利亚,地广人稀国发达。

中部平原水自流,动物古老不可怕。

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图知识点每日一背-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图知识点每日一背-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新人教版地理七上知识点每日一背 第十二天知识点一:地图的语言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2、地图的“语言”是指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知识点二:阅读地图 1、地图上的方向: 不同类型地图表示方法图示通常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 要按照指向标辨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其相反方向是南;面向正北,左西右东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方向的判断① 判读南北极: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心 字母为N ,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② 根据极点判断南北方向:从北极点看,所有经线都指向正南;或者说离北极(靠圆心)越近的点,位置越偏北 ③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为西B 点在A 点的东南方向,A 、B 两点都在北极点的正南方向 ① 判读南北极: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心 字母为S ,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② 根据极点判断南北方向:从北极点看,所有经线都指向正北;或者说离南极(靠圆心)越近的点,位置越偏南 ③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为西D 点在C 点的西北方向,C 、D 两点都在北极点的正北方向知识点一:图例1、定义:地图上的图例有各种符号和注记,分别表示一定的地理事物。

2、常见的图例类型:知识点二:比例尺 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是个比值,没有单位)表示方法数字式:如1:5 000 000或1/5 000 000线段式:如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比例尺的大小①定义:比例尺大小是指比值的大小②比例尺形式统一时,直接比较大小;形式不统一时,先转化成统一形式再比较。

对于数字式比例尺可看成分子是1的分数进行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初中人教版七上地理第二章地图知识

初中人教版七上地理第二章地图知识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编排整理第二章地图知识【考纲要求】1.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2.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知识讲解】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1)定义:也叫缩尺,一般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之比。

图上距离(2)公式:比例尺=实地距离(3)表示形式:①线段式:;②数字式:1:4000000;③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4)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

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

(5)比例尺的缩放:(注意:放大/缩小“到”、“了”的区别)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分数倍)。

例: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

③图幅面积的缩放:是比例尺的缩放的平方。

2.地图上的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表示地球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

二、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VS相对高度等高线VS等深线2.等高线的特征:(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①同线等高②等高距全图一致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

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

但有时看到重合,说明该处是陡崖。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⑥等高线与山谷、山脊垂直相交 ⑦示坡线表示坡度下降的方向。

点拨中考中考地理考点梳理第2讲陆地和海洋课件新人教

点拨中考中考地理考点梳理第2讲陆地和海洋课件新人教
【典例】读图,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B ) A.①半岛、②岛屿、③大陆 B.①岛屿、②半岛、③大陆 C.①大陆、②半岛、③岛屿 D.①大陆、②岛屿、③半岛
考点梳理 逐个击破
考点 2 大陆、岛屿、半岛(易误点)
本题考查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大陆指面积广大的 陆地,岛屿指面积较小的陆地,半岛是指陆地伸进海 洋的凸出部分。读图不难看出①为岛屿,②为半岛, ③为大陆。
(3)世界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易错易混】大洲和大陆的区别:大洲和大陆是不同的,
大陆是面积广大的陆地;大洲包括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
考点梳理 逐个击破
考点 2 大陆、岛屿、半岛(易误点)
(1)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被分隔成几块面积广大的大陆 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 为大洲。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是半岛。
考点 1 世界海陆分布(重点)
【典例】拨动地球仪可以发现世界海陆分布的规律是( C ) A.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 D.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第一部分 考点梳理 逐个击破
考点 1 世界海陆分布(重点)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观 察地球仪可以发现,地球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海洋与 陆地面积之比大约是7∶3,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 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面积。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 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 的71%;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 29%。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 球。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 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2课时)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体会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总结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等;2.通过地球公转的相关视频,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利用示意图,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变化、昼夜长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现象的内在联系。

评估任务1.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公转动画,说出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总结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2.结合公转视频和相关示意图,归纳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变化、昼夜长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现象之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地球是在自转的,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提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那么,公转是怎么样的呢?能够结合自己的常识判断地球的形状。

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探究1.观察公转动画,阅读教材,说出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观看视频,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3.观察太阳直射点示意图,明确太阳直射点。

4.观察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和教材图1.21(二分二至日),辨认不同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

理解记忆北半球的四季月份,以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观察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示意图,并自主动手绘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

理解记忆不同区域,一年中太阳直射次数。

6.观察二分二至昼夜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

回答相关问题,并归纳总结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之间的规律。

出示动画,演示地球公转。

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是什么?播放视频:地球公转。

回想一下,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四季变化、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影子长短的变化。

追问: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呢?出示太阳直射点示意图。

(说明太阳高度角与太阳直射点)补充:太阳直射的热量更集中,辐射更强。

1.出示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和教材图1.21(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不断的移动位置。

春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2024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2024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PPT Ø人教版2024 七年级地理上册演讲:**时间:2024.09.01前 言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明确提到了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

熟悉2024年秋季新学期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特推出《义务教育新教材(2024版)》具体内容解读PPT,提高教学效果。

目 录《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目录结构比对《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具体变化《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教学安排《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整体重要变化《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变化要点解读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2024年版教材与同学们谈地理——地理第一课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地图第一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三节地图的选择和应用【跨学科主题学习】美化校园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世界的地形第三节海陆的变迁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五章居民与文化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城镇与乡村第三节多样的文化第六章发展与合作【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删除的目录l世界的语言和宗教l人类的聚集地——聚落新增的目录●地球的宇宙环境●地图的选择和应用●世界的地形●城镇与乡村●多样的文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美化校园●【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第二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人类的太空探索) 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世界的地形(陆地地形 海底地形)第一章第一节第三章第二节第三章第一节第六章新增的内容删除的内容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人口数量过多的影响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第三章第一节第四章第一节第四章第三节第五章第二章第三节数字地图的应用2012年版教材章节章首页标题课文随图思考思与学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2024年版教材章节章首页标题课文随图思考阅读材料活动随着课标在对知识要求方面进行了调整,本着不改变整体框架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前提下,相应的教材内容也围绕着课标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调整,有继承也有创新。

3.1 大洲和大洋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3.1 大洲和大洋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3.1.1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目标】✓ 1.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够辨别大陆、岛屿、大洲、洋等地理事物。

(区域认知)✓ 2.通过人类从航海认识世界的事迹,学习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人地协调)✓ 3.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 4.通过绘制、拼接大洲的简单几何图形,了解大洲的基本轮廓和相互位置关系。

(地理实践力)【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在学习了世界的陆地与海洋以及四大洋之后再学习的内容,本节课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如大陆和大洲、岛屿、半岛等,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地图中识别“大洲,岛屿,半岛”等是新的教学任务。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地理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和地理思维。

但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需要更加直观的图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轮廓、名称,位置以及大洲分界线。

【教学难点】七大洲的轮廓、名称,位置以及大洲分界线。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和视频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观看视频,思考“地球”还是“水球”?师:播放视频。

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从视频中直观的展示地球海陆分布状况,更利于学生对地球整体羊毛的认知,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提出问题:古人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生:举手回答。

师:16世纪左右,人们证明地球是一颗环绕着太阳转动的行星。

从字面上推测,古人把“球体”的“大地”合起来叫“地球”。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纬线经线纬线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特征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到极点缩为一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纬度经度起止度数0O ( 0O纬线叫赤道)—90 O N/S 0O ( 0O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代号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赤道(0O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初子午线(0O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用“W”表示);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 ,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 ),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半球划分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0 OW 和160O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 O W 向东到160O E 为东半球(20 O W —0 O —160OE );20 O W 向西到160O E 为西半球(20 O W —180 O —160O E )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

七年级上册地理34个记忆口诀

七年级上册地理34个记忆口诀

6、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 经线 纬线
形状
长度
半圆(弧形)
相等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7、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8、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0、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21、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2、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3、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4、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25、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6,世界的三大宗教:
七年级上册地理34个记忆口诀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 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 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 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 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人教2011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附录二:本书常用地图图例》_16

人教2011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附录二:本书常用地图图例》_16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

日本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日本,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课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初步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但通过身边的事例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并会举一反三。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分析成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1)重在培养学生认识一国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经济水平及发展特征等地理内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日本地理位置2)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成因。

2、教学难点:1)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成因。

2)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即1月0℃等温线和800mm
等降水量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素(气候因素)。
(11)(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圆圆的足球圆圆的荷叶圆圆的脸蛋雪(雪白)(雪花)(白雪)(下雪)(雪人)一(竿)翠竹一(方)鱼塘一(列)火车一(道)小溪
8、生字“小魔术”(P111):加一笔:日——(白)(田)(目)(电)(旧)(由)(旦)
鲜艳的红领巾轻巧的桥美丽的衣裳快乐的时光虫虫字旁(蜘蛛蛙)饣食字旁(饱饭馒)
开—关多—少恨—爱好—坏答—问
和、合和河心新和辛例: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风拂面春暖花开五颜六色百花盛开(21)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照样子写出来。
2、仔细观察画面,弄懂图意。(4)、照样子写出来。
春天已经到了。我已经写完作业了。人人字头(会合全)门门字框(闪问闻)开心开开心心上下上上下下
(2)春眠不
雨越下越大。天越来越黑。
八、“从”在句子中的使用非和飞气和汽以和已请和情玩和完很和得跳和桃各种句式的掌握
着(着急)友(朋友)情(亲情)王(王子)蚂(蚂蚁)活(生活)外(外面)香(香水)
“有”的使用
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3、日木女王日口4、音门日禾女山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江上有一座小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