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瓦子和杂剧,宋词及著名词人,元曲及关汉卿【教学难点】瓦子的基本情况,宋词的特点及著名词人的创作风格,元曲四大家。

【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刚才大家一起唱的歌,名字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的文学题材本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

下面我们就伴随这首优美的曲子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领略宋元时期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和灿烂的文化。

新课讲授:师:本节课我们从三个部分来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二、宋词;三、元曲。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部分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繁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国际性的大都市,都有哪些啊?生:课本第一段,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

师:开封最繁华热闹的就是大相国寺了。

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相国寺。

不仅有各种商品买卖,还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如傀儡戏就是木偶戏,舞剑,杂技甚至皇家乐队的演奏。

过度:除了大相国寺,城市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很是吸引人。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小品《那些年发生在瓦子的事儿》师:同学们,瓦子是什么地方?生: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其中专门圈出来供演出的场所叫“勾栏”师:瓦子里还有很多娱乐项目,比如:木偶戏、角诋、斗蟋蟀、卜挂、傀儡戏、蹴鞠等前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经反复重申“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相传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踢足球,那时叫“蹴鞠”。

蹴,就是脚踢的意思;鞠,则指为球。

七年纪下历史第12课教案

七年纪下历史第12课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2.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3.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难点:宋元城市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宋朝人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宋朝, PPT出示车票图片。

(二)新课讲授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大都市(1)什么样的城市算得上是都市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

(2)教师引导并提问: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呢?(出示图片)(3)繁华的都市生活离不开四个字,同学们一起来猜猜是哪四个字?(4)多媒体展示美食、饮品、娱乐图片。

a.你想去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应该去哪?特点是什么呢?(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b. 除了大相国寺能够体会大宋繁华的都市生活之外,还能去哪些地方体验呢?(瓦子、勾栏)2.瓦子,(1)教师讲解提问: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的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瓦子和勾栏具体指什么呢?(2)教师补充:瓦子和勾栏相关知识以及之间的关系(出示瓦子和勾栏的关系图)(3)多媒体播放瓦子勾栏视频。

(4)教师提问:人们在瓦子里主要有哪些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归纳并出示图片3.元杂剧和节日(1)教师总结:在这里有各种表演,其中戏剧最为兴盛,宋元时期戏剧表演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

(出示杂剧图片)(2)通过与学生谈话引出:在宋朝时期有什么节日?图片展示节日(3)出示关于节日的诗句(学生举手抢答)补充说明这些节日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

(4)宋朝的市民生活这么丰富多彩,原因是什么呢?(小组探究)二、宋词和元曲过渡:当你在宋代享受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时,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当时有名的大才人呢!1.宋词教师出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历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都市的繁荣、宋词、元曲、书画、科技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唐代的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逐步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主要成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主要成果。

2.教学难点:对于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一些具体史实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的都市繁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的主要成果,包括都市的繁荣、宋词、元曲、书画、科技等方面。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史实,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材通过讲述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都市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掌握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2.难点: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3.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师逐个讲解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讨论成果。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教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教案

全国中小学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生2、学科: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3、课时:1课时4、课题:《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5、版本:人教版【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行省制度的建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和归纳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已掌握一定历史知识,但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还不具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践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去主动获取知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第12课,本课主要讲述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关系史和对外关系史内容。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朝代。

本课承上启下,结束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大统一的明清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探究法方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以及史料分析法。

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探究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同时配合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百度音乐】/?__m=mboxCtrl.playSong&__a=17722784_1996712_2092855_827669_1516448 _397516_1516484_837639_902168_428130_637027_27050312_14599143_1996698_2092871_2092875_6 36408_1996728_27045930_1409931_427672_974363_14598109_636947_27081514_1516557_942719_14 87235_5442776_17752037_353532_1516442_427495_14598990_1479506_2092888_2092866_17724496_ 18829820_14597966_14599932_1487192_588217_5442772_427438_20676845_427202_27047094&__o=/ artist/1316_playhot&fr=ps||#loaded刚刚同学们听到的歌曲叫《蒙古人》,在我国古代,这个美丽的草原曾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家呢?(蒙古族)观看一组美丽的草原风情画,【百度图片】/i?ct=201326592&cl=2&nc=1&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 ndex&pv=&z=0&ie=utf-8&word=%E8%92%99%E5%8F%A4%E8%8D%89%E5%8E%9F%E7%9A%84 %E5%9B%BE%E7%89%87&f=3&oq=%E8%92%99%E5%8F%A4%E8%8D%89%E5%8E%9F&rsp=1你们会想到什么民族?这个民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辽阔的草原、雄健的骏马、成群的牛羊、雪白的帐篷,这就是蒙古族。

初中7下历史第12课教案

初中7下历史第12课教案

初中7下历史第12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视频《东京一日游》,了解北宋东京这一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收集宋词、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提高鉴赏力。

表格填写,对比史学两司马的作品和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

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认识文学源于生活,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瓦子和勾栏;宋词、元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探究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播放微视频《东京一日游》,让学生了解北宋东京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宋东京会出现这样的繁华景象?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10分钟)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繁华景象,包括市场、商业活动、传统节日等。

引导学生了解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探究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10分钟)介绍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如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等。

展示宋词、元曲的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关汉卿的《窦娥冤》等,让学生体会其风格特色,提高鉴赏力。

三、课堂活动(15分钟)1. 表格填写:让学生对比史学两司马的作品和地位,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和成就。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2课,主要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材通过讲述宋代东京城和南宋临安城的风貌,以及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程度以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具体成就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掌握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教学难点:对于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成就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以便于合作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如东京城和临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都市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同时掌握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知道汉朝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其对汉朝的影响。

3. 了解汉朝的繁荣与灭亡,分析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难点: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灭亡,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范围等内容。

(2)讲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等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汉朝的统治特点,如:“汉朝与秦朝在统治方式上有哪些不同?”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汉朝的建立者是谁?”“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汉朝时期的文物、古迹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汉朝的文化底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汉朝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大一统?(3)汉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答案:(1)汉朝的建立过程:刘邦建立汉朝,统治范围包括中原地区,实行郡县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促进经济发展。

(3)汉朝灭亡的原因:内忧外患,内部腐败,外部受到匈奴等民族侵扰。

初中7下历史第12课教案

初中7下历史第12课教案

初中7下历史第12课教案
1. 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及其特点。

2. 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和各级官员的职责。

3. 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4. 掌握封建社会的礼仪和教育制度。

教学重点、难点:
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和各级官员的职责。

2.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古代中国地图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二、教学探究(25分钟)
1. 讲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和各级官员的职责。

2. 分组讨论,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对比讨论。

3. 学生自主学习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三、拓展延伸(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了解封建社会的礼仪和教育制度。

2. 学生展示研究成果,交流讨论。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文章,并分析封建社会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了全面的了解,加深了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了解当时城市的特点和文化繁荣程度,掌握当时流行的文化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与生活相关的历史内容,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懂得珍爱现实,努力为祖国繁荣和谐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以及当时文化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掌握当时城市的特点和文化繁荣程度。

【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启发性教学,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

【教学准备】PPT,实物图,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打开PPT,出示图片,让学生快速浏览,了解当时的都市和文化。

大声念出课题:“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并问:“大家都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主题,并引出下一环节。

2.出示实物图,了解当时的城市街巷、街市等。

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二、探究1.启发学生关注当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阅览、散曲、戏曲、绘画等)。

分小组对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进行探究。

2.探究结果汇报及展示。

三、总结1.放映相关PPT,向学生展示当时城市形态、文化繁荣程度等。

学生根据内容对当时城市和文化进行总结。

2.提出“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四、评价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来评价学生的探究和展示能力。

也可以通过学生发表意见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老师也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独立思考】1.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最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什么?2.怎样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3、产生不同文化形式的地方市场、民间文艺、佛教教育等因素对城市文化发展都产生了哪些影响?【思考解答】1.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繁荣和稳定环境的链式反应,使人们得以在经济中释放出更多能量,投入到文化的艺术创造中去。

2023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2023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概况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教案设计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教学⽬标】【重点难点】重点:1.繁华的都市⽣活。

2.宋词、元曲。

难点:都市⽣活繁华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新课】“⼤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你知道这⾸词的作者是谁吗?他是我国北宋时期伟⼤词⼈苏轼。

两宋时期还涌现出了李清照、⾟弃疾等著名词⼈,出现了⽂化繁荣局⾯。

中国古代⽂学艺术是⼀座辉煌的宝库,今天让我们⾛进这座宝库的⼀⾓,去感知它的博⼤精深,欣赏它的灿烂辉煌吧! 【新课探究】1.繁华的都市⽣活(1)宋元城市宋元时期商业发达,以商业闻名的城市有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都等。

(2)北宋开封⼤相国寺图⽚链接:资料链接:⼤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由路西段,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相国寺。

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

后因战乱⽔患⽽损毁。

清康熙⼗年(1671年)重修。

现保存有天王殿、⼤雄宝殿、⼋⾓琉璃殿、藏经楼、千⼿千眼佛等殿宇古迹。

1992年8⽉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楼等建筑。

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每逢新年伊始,⼤相国寺都要举⾏元宵灯会。

每逢⾦秋⼗⽉,随着开封市菊花花会的开幕,⼤相国寺会举办⼀年⼀度的⽔陆法会,祈祝五⾕丰登、百业兴旺、国家强盛、万世太平。

(3)北宋市民⽂化⽣活①⽡⼦概念链接:⽡⼦: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的产⽣,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的结果。

⽡⼦的经营内容既有物质⽅⾯的⼜有精神⽣活⽅⾯的,反映了宋代商业领域的扩展。

图⽚链接:体会⽡⼦的热闹与繁华史料链接:材料⼀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余⾥。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1)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1)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附: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卷一、选择题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202年B公元202年C公元前206年D公元206年2、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是对以下哪条历史经验的总结()A吸取秦亡的教训B实行“马上治天下”C采取高度集权措施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3、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A吸取秦亡的教训B减轻人民的负担C发展生产D巩固封建统治4、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出现于()A孔子创办私学时秦朝统一后C汉武帝时期D隋朝5、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到()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6、西汉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在()A汉高祖在位时B文帝、景帝在位时C汉武帝在位时D汉元帝在位时7、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大约是在()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18、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法家和墨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诸子百家D道家和兵家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突出的积极作用是()A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B确立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C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D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10、建议汉武帝允许诸王分封地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的是()A董仲舒B主父偃C张汤D李斯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材料:“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摘自《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引文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2)引文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3)汉初统治者实行这样的政策主要是吸取了什么教训?(4)通过这些措施的制定及以后几位皇帝的努力,汉初形成了一个治世局面是什么?12、阅读材料:“……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教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七年级2、学科:历史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收集关于成吉思汗、忽必烈的事迹或故事。

【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及巩固统治的措施;民族融合的表现。

分析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锻炼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元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疆域辽阔,民族融合加强,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第12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辽宋夏金,政权由统一走向分裂,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而蒙古族建立元朝,统一全国,使政权分立走向统一,顺应了历史的趋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同时开启了元明清的统一政权时代的到来。

所以,本节课内容多,知识点碎,但又承上启下,因而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规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对古代史的知识也很感兴趣。

但是他们对历史朝代的更迭并不清楚,所以,需要给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朝代更迭脉络。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探究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同时配合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刚刚同学们听到的歌曲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我国古代,这个美丽的草原曾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家呢?对,蒙古族。

当13世纪的曙光升起的时候,在蒙古高原上勃然兴起了一个雄劲、强悍的民族,这就是蒙古族。

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曾经完成过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业,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分析并归纳宋代社会生活出现丰富多彩现象的原因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并透过历史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借助图片材料,音乐视频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视频、《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出示《清明上河图》,提问学生,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教师简述这幅画,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有哪些?生:略(多媒体展示)师:下面我们就以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为例,来了解下宋代都市的繁华。

2.北宋大相国寺的繁华(多媒体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总结得出:(多媒体展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商品交易,表演,元宵节皇家乐队演奏师:反映出北宋开封的繁华景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讲授法:教师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案例研究法:分析具体的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项目导向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主题的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4)项目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主题的项目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综合,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5)成果展示:鼓励学生以PPT、报告等形式展示项目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6)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情况及特点。
2.宋元时期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表现。
难点:
1.对宋元时期都市繁荣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的理解。
2.对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的解读。
解决办法:
1.通过图片、文献资料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场景,增强学生直观感知。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繁荣的经济、文化成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拓展建议: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如宋代的古城遗址、元代的大都遗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氛围。
(2)开展历史角色扮演活动,如让学生扮演宋元时期的商人、文人、市民等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3)引导学生进行家庭调查,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背景,看看是否有与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相关的家族故事或传统,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步骤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以宋词鉴韵味 宋代主要文学成就——词
1. 苏 轼
赏经典诵读,品苏词豪迈 视频:《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李清照
经典语段赏析: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②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3. 辛弃疾
学生诵读辛词名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 题 第 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 者
知识 能力
课 过程
前 方法
反 情感 态度
思 价值 观
教法 学法
教学重点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培养学生对宋词、元曲的鉴 赏能力;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体例,了解两部史书 的编纂特点,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补充材料的基础上,播放或诵读有关名家代表作,初步了解宋词的艺 术特点,以及苏词、李词、辛词的艺术风格。
三、以史书明通鉴》
2.史学两司马
对比《史记》,加深记忆 呈现《史记》、《资治通鉴》目录 探究:纪传体与编年体优缺点。
课堂 小结
呈现《孙权劝学》、书中名言警句 进一步感知历史带给我们的滋养
通过聆听经典、教师 讲授、学生诵读等多种形 式来感知宋词之韵味,体 会苏词、李词、辛词各不 相同的艺术风格,提高学 生的文学修养及鉴赏能 力。
感悟史实和史料中蕴 含的历史真谛,拓展认知 视野,提高认知层次。
第 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板书
一、以图文现繁华:大都市、瓦子、勾栏
设计
二、以宋词鉴韵味: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以史书明得失: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七年级2、学科:历史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收集关于成吉思汗、忽必烈的事迹或故事。

【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及巩固统治的措施;民族融合的表现。

分析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锻炼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元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疆域辽阔,民族融合加强,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第12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辽宋夏金,政权由统一走向分裂,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而蒙古族建立元朝,统一全国,使政权分立走向统一,顺应了历史的趋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同时开启了元明清的统一政权时代的到来。

所以,本节课内容多,知识点碎,但又承上启下,因而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规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对古代史的知识也很感兴趣。

但是他们对历史朝代的更迭并不清楚,所以,需要给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朝代更迭脉络。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探究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同时配合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刚刚同学们听到的歌曲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我国古代,这个美丽的草原曾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家呢?对,蒙古族。

当13世纪的曙光升起的时候,在蒙古高原上勃然兴起了一个雄劲、强悍的民族,这就是蒙古族。

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曾经完成过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业,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二、点明学习目标:好,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三、点评预习学案:优秀个人:(每人加1分)优秀小组:(每组加2分)优点:书写整洁、完成情况良好。

存在的问题:概括、归纳性不强,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概括归纳能力。

四、小组合作:好,下面在自主改错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统一“自由呼吸”部分的答案,交流讨论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组长负责统计。

限时3分钟。

五、解决问题:只要有疑问,就会有收获,请大胆的质疑。

对于“自由呼吸”部分哪个小组有疑惑,提出来大家群策群力一起解决。

六、抢时记忆:三个问题,考察大家的识记能力,全体同学快速找出答案并记忆前两个知识点,限时3分钟。

有余力的同学在此基础上识记第三个知识点。

其实历史插图,是我们学习历史非常好用的辅助工具。

例如行省制度这个知识点就可以结合历史地图来掌握。

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创立了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而加强了统治。

对后世影响深远,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另外,加强了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使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即台湾。

七、合作探究:看来基础知识难不倒咱们班的同学,下面老师提高难度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请看大屏幕。

1、概括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统一有何意义?2、导学案的“合作探究”1、2题。

3、元诗有云:“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这说明了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以前所学,历史上的民族融合还出现在哪些时候?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组内讨论这几个问题,组长负责调控,组员边讨论、边总结并记录答案要点。

八、精彩展示:注意小组展示分工,各组展示代表,各就各位,给小组3分钟时间准备展示,要求板书条理、简明;口头展示尽量脱稿。

非展示同学注意整理学案,认真听讲,做好点评或补充。

首先,有请1组同学给我们精彩展示。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混战局面,开创了此后元明清长达六百多年的统一格局,意义十分重大。

而带领蒙古铁骑南征北战的成吉思汗功不可没。

毛泽东就曾经这样评价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有请3组同学说说你们的看法。

成吉思汗以其不朽的功绩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墨彩的一笔,还有一位南宋的抗元名将也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就是文天祥。

可是我们既赞扬文天祥,又要肯定元灭南宋统一全国,这不自相矛盾吗?有请5组同学给我们解惑。

文天祥抗元是为了保卫南宋百姓的生命财产不受蒙古贵族的压迫,而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与元统一的进步性并不矛盾。

那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是不是以成吉思汗和文天祥为例,总结一下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我们掌握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上,以具体的史实为依据来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那么,能不能用史实来分析一下元世祖忽必烈呢?元世祖从经济、政治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了元朝的统治,同时促进了元朝经济的繁荣发展。

到元朝末年,还出现了“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的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有请7组同学为我们释疑解惑。

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共同缔造了强盛的大元帝国,疆域空前辽阔,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众多贡献,元朝到底为我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我们一起来看9、10组同学总结的答案。

九、整理反刍、当堂巩固:抓紧时间整理导学案,然后完成“基础自测”十、小组评价:今天这节课,咱们班同学都表现的非常积极,积极思考、发言、动笔,都很有集体荣誉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组的分数。

前三名分别是……十一、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重点有3个时间、3个人物、4件大事。

无论是蒙古族、回族还是汉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繁衍生息、相互交往、和睦相处,共同缔造了中国——这个56个民族组成的泱泱大国。

民族融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民族团结,是祖国繁荣富强的保障,只有56个民族团结一心,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让我们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谢谢大家!【教学反思】本课的大部分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都能学会。

例如: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元朝的建立;三个历史人物、三个时间,学生都能根据学案结合课本自主掌握。

而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和民族融合的表现,通过表格和学生们的合作学习也能找到答案,只是对基础知识的概括、归纳能力有待提高。

而评价历史人物和元朝的历史贡献则需要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合作探究才能较好的掌握。

所以我对这节课做了如下处理:先用了大约12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本的情况下,完成导学案的“自由呼吸”部分。

然后进行了批阅,了解学生们的自学掌握情况和易错点。

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大约用时25——30分钟。

然后要求学生整理学案,进行课堂检测大约5分钟时间。

个人认为,上好一节课除了要精心设计导学案、设计课堂探究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善的小组建设。

堂上对学习小组的学习安排、小组长的作用、学习的要求都要用大屏幕展示,让每个学生知道课堂应该干什么,怎么干。

另外,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不足之处:教学中预设的问题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另外需要成熟的学生小组建设,才能事倍功半,因而具有据局限性。

由于使用了小组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组长和学科班长的课堂任务。

附件1 学案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班级: 组别: 姓名:【学习目标】(温馨提示:▲表示重点,※表示难点)▲ 1.记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及巩固统治的措施;民族融合的表现和作用。

※ 2.分析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元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疆域辽阔,民族融合加强,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自由呼吸】一、元朝统一(温馨提示:横线填人名和时间,圆圈填政权名称)统一蒙古 即汗位南宋大臣 坚持抗元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三、民族融合▲归纳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及作用。

(请直接在课本上勾画、概括)【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1276年,元灭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不久兵败被俘,宁死不屈,最后被杀。

请回答:统一全国①材料一是毛泽东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说说你的理由。

②根据材料二有人提出,既要肯定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又要赞扬文天祥抗元。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的意见如何?③通过对以上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请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曾经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不仅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而且疆域空前辽阔。

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分析元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基础自测】1.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

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A.契丹族B.女真族 C.党项族.D.蒙古族2.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A.科举制行省制 B.科举制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行省制 D.郡县制丞相制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最早生活在()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谁写的诗?()A.岳飞B.寇准C.文天祥D.李刚5.阅读下列材料: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

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引自《元文类》卷40请回答:①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②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③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