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流程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流程1.样品制备:a.组织样品:从动物或人体获得的组织样品首先需要固定在福尔马林中,然后通过蜡包埋技术将组织固定在蜡块中。
之后,将蜡块切成薄片,然后将薄片分别放置于载玻片上。
b.细胞样品:将细胞悬浮液放置在载玻片上,并用福尔马林进行固定。
2.抗原恢复:固定的组织或细胞样品经过脱水和脱脂处理后,需要通过抗原恢复来揭示隐藏的抗原。
抗原恢复的方法可以是热处理、酶切或化学处理等。
3.形成蛋白结合位点:将载玻片上的样品用蛋白结合剂如牛血清白蛋白(BSA)、鱼胶或生物素素蛋白结合剂等进行封闭处理,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4.孵育抗体:a.主抗体:将特异性的首要抗体加入到样品中,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b.辅助抗体:添加荧光素或酶标记的次抗体,与主抗体结合,以扩大信号的产生。
5.洗涤:用缓冲液洗涤载玻片,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其他无关物质。
6.信号增强:a.酶标记的实验,为了增加信号强度,可以加入荧光素或发光底物。
b.荧光标记的实验,可以直接观察荧光。
7.显色:在酶标记的实验中,加入染色底物以产生可见的颜色,从而定位并显示目标抗原的存在。
8.盖玻片:在涂抹适当封片剂后,将载玻片盖上一片封片玻片,以保护样品并减少光的干扰。
9.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下的样品,并通过图像系统进行图像捕捉和分析。
10.结果评估:评估图像和数据以确定抗原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目的,可以进行半定量或定量的数据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组化实验中的条件、试剂和步骤会因实验目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需仔细阅读相关文献和制定适合的实验方案,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免疫组化的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的操作流程免疫组化是一种在细胞或组织中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免疫组化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下面是免疫组化的操作流程。
1.样本处理:首先,需要准备待检测的样本。
样本可以是组织片、细胞悬液或液体样本(如血清或尿液)。
对于组织样本,通常需要固定、切片和脱水等处理步骤,以保持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2.抗原修复:组织样本中的抗原通常会在固定处理过程中被破坏或失活。
为了恢复抗原的免疫反应性,需要进行抗原修复步骤。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包括加热诱导抗原修复和酶诱导抗原修复。
3.抗原检测:制备好的样本可以用于检测抗原。
抗原检测通常通过选择与目标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一组试剂,如特异性抗体或亲和素。
这些试剂将与待检测样本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形成特定的抗原-抗体结合物。
4.一次抗体结合:首先,将样本与一次抗体结合。
一次抗体是与目标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待检测样本与一次抗体一起孵育,使其与目标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5.洗涤:为了去除未结合的一次抗体和其他非特异性结合物,需要进行洗涤步骤。
洗涤可以用缓冲液溶液进行多次重复,以确保样本的纯净性。
6.二次抗体结合:接下来,需要将与检测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二次抗体与样本反应。
二次抗体是与一次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这些二次抗体通常与标记物结合,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等。
7.洗涤:与一次抗体结合后,需要再次进行洗涤步骤,以去除未结合的二次抗体和其他非特异性结合物。
8.标记物探测:二次抗体中的标记物将通过检测技术进行可视化。
最常用的检测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其中酶标记物与底物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
其他常用的标记物包括荧光染料、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等。
9.观察和分析:最后,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或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标记物,并进行结果分析。
可以根据标记物的位置、数量和强度等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总之,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包括样本处理、抗原修复、抗原检测、一次抗体结合、洗涤、二次抗体结合、洗涤、标记物探测和观察分析等步骤。
免疫组化的完整步骤及各步原理
免疫组化的完整步骤及各步原理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诊断技术,它通过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来帮助诊断疾病。
免疫组化的完整步骤包括抗原制备、抗体制备、预处理、染色和结果分析等几个环节。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首先是抗原制备。
抗原是指能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物质,常见的抗原有蛋白质、多肽和核酸等。
在免疫组化中,我们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抗原,并将其制备成适合免疫反应的浓度和形式。
一般来说,抗原可以采用化学合成法、生物来源法或基因工程技术等方法进行制备。
接下来是抗体制备。
抗体是指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它是免疫组化的核心成分。
在抗体制备过程中,我们需要先确定需要检测的抗原类型和数量,然后选择合适的动物或植物源材料,进行细胞融合或表达纯化等步骤,最终得到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
第三步是预处理。
在进行免疫组化之前,我们需要对样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操作,以去除杂质和干扰物质的影响。
预处理包括样品稀释、缓冲液调整、基质效应消除等步骤。
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和条件。
第四步是染色。
染色是免疫组化的核心步骤之一,它可以将标记有抗体的二抗与待测样本中的抗原结合,形成可视化的斑点分布。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直接荧光法、间接荧光法、免疫印迹法等。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注意染料的选择、浓度和作用时间等因素,以保证染色效果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一步是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的结果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阳性对照品的比较、背景值的控制、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等。
常用的结果分析方法包括图像分析软件(如ImageJ)和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
在结果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判和漏判的情况发生。
免疫组化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技术,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实验诊断任务。
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完整版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完整版步骤1:标本采集和固定首先,需要从待检测样本中采集组织或细胞。
可以使用手术切片、活体组织、培养的细胞等作为标本。
然后,将采集的样本固定在载玻片或切片上,以保持其结构和形态的完整性。
步骤2:抗原暴露和体细胞抗原消除接下来,需要处理标本以使抗原裸露出来,并消除非特异性的抗体结合和细胞膜结合的抗原。
这一步骤常常涉及对组织或细胞的预处理,例如用石蜡脱脂、酶解抗体和孵化等。
步骤3:抗体特异性结合选择特异性的抗体用于检测待测蛋白质。
这些抗体可以是直接标记的一抗,或间接标记的二抗。
一抗是专门与目标抗原结合的抗体,而二抗则可以与一抗结合,以提高信号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这一步骤中还需要选择适当的阴性对照,即未携带待检测抗原的样本。
步骤4:探针检测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不同的探针来检测目标分子。
常用的探针有标记的一抗、荧光探针、放射性标记物等。
标记的一抗可以直接结合抗原,然后使用染色剂进行可视化;荧光探针则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测;放射性标记物可以通过放射自显影等方法进行检测。
步骤5:显色和对比计数将荧光、酶标记或放射性标记的物质显色,以便于检测和计数。
在染色的过程中,需要防止非特异性的染色,例如使用阻断剂、胶原等。
步骤6: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染色强度、分布模式等结果,分析待测蛋白质在样本中的表达情况。
这可能需要与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进行比较,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步骤7:图像捕获和分析使用显微镜或其他成像设备,将荧光、染色或放射性标记的图像捕获下来。
可以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来计算和比较样本中的染色强度、面积等参数。
步骤8:数据统计和结果报告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报告中。
报告应包括样本信息、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并根据需要进行解释和讨论。
总结: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研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它的步骤包括标本采集和固定、抗原暴露和体细胞抗原消除、抗体特异性结合、探针检测、显色和对比计数、结果分析、图像捕获和分析、数据统计和结果报告。
免疫组化流程
免疫组化流程
免疫组化是一种生物技术,用于研究一个或多个蛋白质的交互性及它的细胞上的定位,从而探究蛋白质在复杂的细胞环境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免疫组化是以抗体作为特异性
捕获识别分子的标记物,以检测某一特定的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形态分布,其主要分为三个
步骤:样本处理、抗体淬取和检测荧光。
1. 样本处理:由于免疫组化需要在细胞环境下完成实验,所以在处理样品前,先要
将细胞或组织悬浮,再利用活细胞分离技术将其分离出来,以制备出水平固定、正常形态
的细胞阵列。
2.抗体淬取:抗体淬取是查找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分布的主要步骤,将具有指示特定蛋
白质的特定抗体喷射在分离的细胞上是大多数实验的基本过程,抗体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
方法混合到细胞上,例如管接收、块接收和碰撞接收。
3.检测荧光:检测荧光是一种利用荧光探针标记抗体和膜蛋白,在荧光显微镜上观察
膜蛋白的分布情况,字膜上的膜蛋白和脱离细胞膜的膜蛋白也可以由不同颜色的荧光探针
标记,从而确定膜蛋白的分布情况。
以上三个步骤合在一起,就能完成免疫组化实验,从而检测蛋白质在细胞中的空间分布,免疫组化还可以用来分析蛋白质如何在细胞周围的其他分子之间相互作用。
这个实验
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可重复性强和节省时间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细胞内目标蛋白质的分
析能力,同时为细胞医学研究和更深入地研究细胞功能提供重要的实验证据。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定位。
其步骤包括样本制备、抗原去原、阻断试验、一次抗体处理、二次抗体处理、显色和镜检。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1.样本制备:收集需要检测的样本,可以是细胞、组织或体液。
样本收集后,需要进行固定和切片处理,以保持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2.抗原去原:蛋白质在组织中可能会被结构和其他因素影响,使其在免疫组化实验中难以被检测到。
因此,需要进行抗原去原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热处理、酸碱处理、酶解处理等。
3.阻断试验:细胞和组织常常会存在非特异性结合位点,会使得后续的免疫反应变得模糊不清。
为了减少这种非特异性结合,需要进行阻断试验。
常用的阻断试验方法有牛血清白蛋白(BSA)、动物血清等。
4.一次抗体处理:在一次抗体处理步骤中,需要准备与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的一次抗体。
将制备好的一次抗体加入样本中,使其与目标蛋白质发生反应,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5.二次抗体处理:一次抗体只能与抗原结合,无法提供光学信号。
因此需要加入与一次抗体结合的二次抗体,该二次抗体与荧光物质或酶偶联,可以提供可视化信号。
常见的二次抗体有HRP(辣根过氧化物酶)、荧光染料等。
6.显色:通过加入合适的显色底物,可以使得与二次抗体结合的酶产生可见的颜色反应。
常用的显色底物有DAB(3,3'-二氨基联苯),其在酶的作用下会产生棕色的显色产物。
7.镜检:最后一步是使用光学显微镜对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镜检可以确定抗原存在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总结:免疫组化是一种确定蛋白质存在和分布的重要实验技术。
通过以上步骤的顺序操作,可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实验人员需要熟悉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并根据实验样本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准确和可重复的结果。
细胞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细胞免疫组化实验步骤细胞免疫组化实验步骤:1)脱蜡与水化:将石蜡切片放置于60°烤箱烤片30-60min,这一步是为了使蜡片水分蒸发和石蜡融化,好让组织切片牢固地贴在玻片上。
而后依次将其放入二甲苯I、II、III各10min,乙醇梯度(高至低:100%、95%、80%、70%)各2min,水洗5min(不要直接对着切片冲洗)。
PBS洗3次,3 min/次。
2)细胞通透与封闭:用预热的封闭通透液(40ml PBS+120ul TritonX-100+400ul 30%H2O2)浸润切片30min(RT 避光),降低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PBS洗3次,3 min/次。
3)抗原修复:由于制作石蜡切片时,甲醛固定使得蛋白之间交联及醛基的封闭作用从而失去抗原性,这一步就是让胞内的抗原决定簇重新“满血复活”。
这里常用微波修复,pH 6.0的0.01M柠檬酸钠缓冲液浸泡切片,在微波炉里高火4min至沸腾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重复2次,每次补足液体以免干片。
(当然有的朋友用酶修复法也是可以的)。
PBS洗3次,3 min/次。
4)血清封闭:用与二抗同一来源的血清封闭一些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此时可用“祖传”的油性笔围绕组织画圈,并对圈内的组织滴加稀释好的血清,37℃温箱中30min,用滤纸吸去多余的血清。
5)孵育一抗:对圈内的组织(面积为1×1)滴加稀释好的一抗20ul,4℃过夜或者37℃1-2h。
PBS洗3次,3 min/次。
(一般4℃过夜后,需要将切片放置37℃复温45min,防止脱片以及可使抗原抗体结合的更稳定)6)孵育二抗:对圈内的组织(面积为1×1)滴加稀释好的二抗20ul,37℃1-2h,PBS洗3次,3 min/次。
7)切片显色:用DAB-H2O2显色10min,显色液最好是现用现配,此时要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是否明显,10min内即可用蒸馏水终止显色。
8)复染及封片:为了形成细胞轮廓,更好的定位目标蛋白,可用Mayer苏木素染色30s,水洗,盐酸酒精分化2s,流水浸入15min。
免疫组化法实验操作步骤
免疫组化法实验操作步骤步骤一:取材固定1.将需要处理的组织或细胞样本,如切片或离心沉淀等,放置在含有适当浓度的固定试剂(如4%的中性缓冲甲醛)中,使其固定。
2.这一步的目的是保持蛋白质的结构和形态,使其对后续步骤的抗体反应更加稳定。
步骤二:脱水和包埋1.将样本从固定试剂中洗涤,并逐渐转移到乙醇溶液中,以脱水。
2.将样本转移到适当浓度的透明剂(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中,使其透明化。
3.最后,将样本包埋在合适的固化剂(如尼龙、蜡、树脂等)中,以便后续的切片操作。
步骤三:切片和烘干1.使用组织切片机将样本以适当的厚度切成切片。
2.将切片放置在加热平台上,烘干以去除切片中的水分。
步骤四:抗体处理1.使用适当的抗体稀释液将抗体与切片接触。
抗体可为一抗或二抗,具体选择取决于实验需求。
2.将切片放置在含有抗体的湿润孵育盒中,使其与抗体反应。
孵育温度和时间取决于抗体的要求,一般在4℃下孵育过夜。
步骤五:洗涤1.将切片取出,并置于洗涤缓冲液中,用于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2.反复洗涤3-4次,每次至少5分钟,确保切片完全清洗。
步骤六:标记1.添加适当浓度的二抗,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二抗,与已经结合的一抗反应。
2.孵育切片与二抗共反应,孵育温度和时间根据试剂的要求进行。
步骤七:显色和染色1.使用合适的显色剂将切片进行显色。
常见的显色剂有DAB(二氨基联苯氧化物)和VIP(有机磷染料)等。
2.彩色染色可根据实验需求进行,可以使用核染料如伊红、快速伊红等对细胞核进行染色。
步骤八:石蜡去除和封片1.将切片浸入去石蜡溶液中,去除石蜡。
2.使用适当稀释的巴豆胶溶液将切片封闭,确保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保持湿润。
步骤九:显微镜观察1.将封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使用适当放大倍率的显微镜观察切片。
2.观察切片的染色情况、抗体标记的结果等,记录并进行分析。
这些是一般的免疫组化法实验操作步骤,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和试剂要求,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和额外的步骤。
免疫组化试验步骤
免疫组化试验步骤
免疫组化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以下是一般的免疫组化试验步骤:
1. 组织制备:将要分析的组织样本切片,通常使用冷冻切片或石蜡包埋切片。
2. 抗原解表:将切片进行脱变性处理,通常使用甲醛或乙醇溶液进行固定。
3. 抗体制备:选择合适的抗体,通常包括主抗体和辅助抗体。
主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用于特异性识别目标抗原。
辅助抗体主要是用于信号增强,如荧光标记或酶标记。
4. 抗体处理:将抗体溶液加到脱变性的切片上,使其与靶抗原结合。
可以进行孵育,增加结合效率。
5. 洗涤:使用缓冲液或洗液对切片进行多次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6. 信号显现:根据实验目的,可以使用荧光信号或酶信号进行检测。
如果使用荧光信号,可以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如果使用酶信号,可以使用底物显色法,如DAB法或ABC法。
7. 洗涤:再次对切片进行洗涤,去除信号显现过程中的底物或荧光引物。
8. 盖片封装:将切片用透明胶片或硬化剂封装在玻片上,以保护样本。
9. 观察和分析:将封装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以上是一般免疫组化试验的步骤,实际操作可能会根据实验目的与条件有所调整。
免疫组化步骤
步法免疫组化实验步骤详解: 1•脱蜡:脱蜡要达到将原组织玻片上的石蜡充分脱掉的目的,加热只是为了加速石蜡的溶解;
二甲苯1(15min 60 度)--二甲苯15min 60 度)--100% 乙醇
(10min)--90% 乙醇(5min) --80%乙醇(5min)--70% 乙醇(5min)--
蒸馏水(5min)
2•抗原修复(微波修复法):目的是让蛋白抗原充分暴露
1)柠檬酸盐溶液:(PH: 6.0) 500ml不同的蛋白应采用不同的抗原修复条件,比如说膜蛋白PDGFRA的煮沸时间不能过长;核蛋白KI67 及包浆蛋白应充分煮沸;
2)E DTA修复液(PH: 9.0)稀释后体积是 500ml cox2 及 PDGFRA!
白的抗原修复的效果较好;
3.清洗:PBS 5min*3 次;
4.去除组织 H2O2 酶:3%H2O2 37 度 10min ;
5.清洗:PBS 5min*3 次;
6•—抗孵育:4度过夜;
过夜--过夜--过夜--过夜--过夜
7•取出玻片盒,放置于室温复温 30min (—般不做此步骤);
8•—抗回收:将一抗回收标记清楚以备进行其他实验;
9.清洗:PBS 5min*3 次;
10•孵育二抗:37度30min ;二抗的添加主要是根据一抗的来源,抗
鼠、抗兔或者其他;
11.清洗: PBS 5min*3 次
12.DAB显色:DAB的显色时间主要取决于棕色颗粒的数目和浓度; 一般在3min-10min之间;
13•复染:用苏木精染色,根据显微镜下核的深度来判断;
14.蓝化:将染过的核放在水中10min左右;
15透明、封片:蓝化后的玻璃切片滴加中性树脂透明后封片;16•放置于65度烤箱,烘干,观察实验结果。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试验步骤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实验步骤一免疫组化的原理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二免疫组化的实验步骤固定1.浸入式:将组织样本直接放入固定液(4%的多聚甲醛等固定液)内,4℃浸泡2小时,不超过12小时2. 灌注式:主要适用于脑部组织,用从心室灌注生理盐水排空血管中血液后灌注固定液切片1.石蜡切片:(1) 使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乙醇使组织脱水;(2)将组织浸入二甲苯中透明;(3)在溶蜡箱中,组织被石蜡包埋;(4)将包埋好的蜡块冷却后固定于切片机上,切成薄片,并将薄片贴于玻片上;(5)用二甲苯脱蜡并重新从高到底浸泡乙醇;注意:石蜡切片制备好后还需要进行抗原修复以解开被甲醛交联的抗原决定簇上的氨基或羧基,常用方法有微波热修复,煮沸热修复,酶消化方法2. 冰冻切片:将固定的组织放入液氮或干冰-丙酮中迅速冷却,然后切片机切片,并将片贴于玻片上封固1.防止脱片,可以使用树脂胶或多聚赖氨酸进行黏附。
2.避免内源性过氧化酶的影响,可以用3%双氧水处理15min,(针对用过氧化酶标记的抗体)3.避免内源生物素的影响,可以鸡蛋清或卵白素进行封闭;4.避免非特异性染色,可以用二抗来源的血清进行封闭染色1.滴加稀释后的一抗,4℃过夜,PBS或者脱脂牛奶洗5min 3次;2.滴加稀释后的二抗,37℃孵育30min,PBS或者脱脂牛奶洗5min 3次;显色:选择与二抗配套的显色系统,进行反应,PBS终止反应后,用苏木素村然胞核,乙醇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37℃干燥48小时,显微镜下观察。
免疫组化怎么做
免疫组化怎么做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在组织切片中使用抗体标记的方法,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蛋白质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下面是免疫组化的一般步骤:
1. 固定组织:采集组织样本后,使用适当的组织固定剂将组织固定,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
2. 切片制备:将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蜡块包埋或冷冻切片,并进行切片制备,以获得薄片。
3. 抗原恢复:在切片上进行抗原修复,以恢复抗原的免疫活性。
这通常通过热处理(如在高压锅或微波炉中加热样本)或酶消化来实现。
4.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使用一定的阻断剂,如动物血清或蛋白质阻断剂,来阻断非特异性结合。
5. 一抗反应:将待检测的一抗加入切片中,使其与靶蛋白结合。
一抗通常是通过小鼠或兔子产生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
6. 二抗反应:加入与一抗同种动物种属产生的二抗,如小鼠或兔子抗小鼠或兔子的二抗。
这些二抗可以与一抗结合,从而形成复合物。
7. 可视化:使用适当的检测系统(如酶标法、荧光法或金标法)来对二抗进行可视化,以显示靶蛋白的定位和表达情况。
8. 盖玻片:将切片洗涤并用透明包玻片覆盖。
9. 观察和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检查靶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定量分析。
以上是免疫组化的一般步骤,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试剂的不同进行一些微调和优化。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1.溶解和固定样本:首先,将需要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
最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甲醛和乙醇,固定时间可根据样本类型和大小来决定。
2. 渗透化处理:固定后的样本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凝胶,渗透化处理是为了增加抗体的进入和细胞膜蛋白的释放。
渗透化处理一般使用皂类化合物如Tween-20、Triton X-100或SDS。
3.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需要进行阻断。
使用一种含有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胶原蛋白等)的缓冲液,将玻片上的固定样本浸泡数十分钟至数小时。
4.抗原恢复:一些蛋白质长时间固定后可能会导致其变性或掩盖其一些结构域,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抗原恢复。
抗原恢复有两种常见方法,热水浴和酶消化。
前者将玻片放在含有缓冲剂的热水中,后者则经过酶消化处理,例如使用胰酶。
5.抗体孵育:将特异性一抗加入到含有抗体绑定缓冲液中,然后将其滴加到玻片上,孵育在温和的条件下一段时间(通常为1小时至过夜)。
抗体结合到样本中的特定抗原上。
6.洗涤:洗涤步骤是为了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一抗和其他蛋白质。
使用含有适当洗涤缓冲剂(如磷酸盐缓冲液或PBS)的盛满容器,将玻片在其中轻轻漂洗数次。
8.再次洗涤:同样地,使用含有适当洗涤缓冲液的容器,将玻片在其中轻轻漂洗数次,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二抗。
9.信号放大:添加一种可视化或发光的底物使得免疫反应可见。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酶标记二抗、荧光染料标记的二抗或放射性标记的二抗。
10.显微镜观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根据信号强度和位置对阳性和阴性结果进行评估。
这些步骤是一般免疫组化实验的基本步骤,但每个实验都有特定的条件和需求,可能需要对步骤进行修改和优化。
免疫组化法实验操作步骤
免疫组化法实验操作步骤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组织中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技术。
它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和其他生化分子。
以下是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一般操作步骤:1.样本处理:a.固定:将待检测的组织样本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并保留组织内的抗原。
b.切片:将固定的组织样本切成非常薄的切片(通常为3-5微米厚),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2.抗原解蓝(抗原恢复):a.对于不同类型的组织样本,选择适当的抗原解蓝方法。
b.抗原解蓝可以通过加热、酶解或其他方法来恢复组织样本中的抗原。
3.阻断非特异性结合:a. 使用一种非特异性的蛋白质来阻断载玻片上未特异性结合的位点,例如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或小鼠免疫球蛋白(Mouse IgG)。
b.加入适当浓度的阻断剂,并孵育片玻片上的切片,以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4.主抗体孵育:a.加入含有特定抗原的主抗体溶液,其可以与组织样本中特定的抗原结合。
b.孵育片玻片上的切片,使主抗体与待检测的抗原结合。
5.洗涤:a.用缓冲液或PBS等洗涤溶液洗涤载玻片上的切片,以去除未结合的主抗体。
6.二抗孵育:b.孵育片玻片上的切片,使辅助抗体与主抗体结合。
7.洗涤:a.再次用缓冲液或PBS洗涤载玻片上的切片,以去除未结合的辅助抗体。
8.信号放大:a.可根据需要,使用染色剂或底物来增强或显色识别待检测抗原的结合位置。
b.例如,使用荧光染料或酶底物,通过显微镜观察或光镜观察,可使抗原可视化。
9.洗涤:a.最后一次用缓冲液或PBS洗涤载玻片上的切片,以去除未结合的染色剂或底物。
10.封片:a.加入适当的封片剂,如富含丙酮的溶液,将载玻片上的切片封装起来,以保护切片和保存染色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复杂的实验技术,需要仔细的操作和精确的控制条件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一)免疫组化:
1、脱蜡和水化:
石蜡切片置于二甲苯中浸泡5min×2,再在无水乙醇、95%乙醇、75%乙醇和PBS中分别浸泡3分钟。
2、抗原修复:
微波炉加热:在容器内加入柠檬酸钠缓冲液(pH6.0)后将组织芯片放入,中高火,加热5min,盖盖冷却15分钟,再加热3分钟,再开盖冷却20分钟。
3、染色
(1)PBS浸泡10分钟,3次。
(2)3%H2O2室温孵育30分钟,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3)PBS冲洗,10分钟,3次,血清封闭,室温孵育60分钟。
(4)滴加已稀释的一抗工作液,封口,4℃过夜。
(5)PBS冲洗,20分钟,3次。
(6)滴加生物素标记二抗100ul/片,室温孵育60分钟。
(7)PBS冲洗,10分钟,3次。
(8)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室温孵育1h后PBS洗3 min×3。
(9)DAB显色剂显色100ul/片,3-10min,镜下观察,有棕黄色沉淀后自来水充分冲洗。
(10)苏木精复染,5-30分钟。
4、脱水封片
(1)50%乙醇、75%乙醇、90%乙醇中各浸泡1分钟。
(2)无水乙醇中浸泡2分钟,两次。
(3)无水乙醇和二甲苯1:1混合液浸泡2分钟。
(4)二甲苯浸泡2分钟,两次。
中性树脂封片。
免疫组化的步骤
免疫组化的步骤免疫组化是一种在细胞和组织中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它是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标记和检测目标蛋白质的存在和定位。
免疫组化在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周期、诊断疾病以及评估药物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的步骤。
第一步:取样和固定组织对于免疫组化分析,需要提取组织样本。
常见的样本来源包括组织切片、细胞培养物或动物实验的组织。
确保样本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固定,以保持目标蛋白质的形态和结构的完整性。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甲醛、乙醛等。
第二步: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是为了恢复固定样本中的蛋白质的原始结构和形态。
常见的修复方法包括热处理、酶消化等。
热处理是将样本在高温水浴中加热,以使蛋白质重新展开。
酶消化是通过酶的作用,去除样本中的一些交联或修饰物质,以恢复抗原的可识别性。
第三步:抗体的选择和标记在免疫组化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抗体是至关重要的。
抗体可以选择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特异性更高,但价格相对较高。
多克隆抗体则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抗体可以标记有不同的标记物,如荧光染料、酶或金标记等。
标记抗体的选择应基于实验目的和检测方法。
第四步:抗体和样本的孵育将选择好的抗体加入到固定样本中,使其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这一步又称为孵育步骤。
孵育时间和温度取决于抗体的亲和性和实验要求。
通常,较长的孵育时间会提高目标蛋白质与抗体的结合效率。
第五步:洗涤洗涤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其他非特异性结合物质,以减少背景信号的干扰。
洗涤缓冲液的选择应根据实验要求和样本特点进行调整。
洗涤次数和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第六步:二级抗体的添加和孵育二级抗体是与一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结合的抗体。
一级抗体通常是与标记物结合的特异性抗体,而二级抗体则是对一级抗体产生反应的抗体。
二级抗体可以标记有荧光染料、酶或其他可视化标记物。
添加二级抗体的目的是通过放大信号来增强目标蛋白质的检测。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1.血样制备:-采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血浆或血清。
-用PBS洗涤血浆或血清,去除杂质。
2.组织固定:-采集待检组织样本,用缓冲福迪液进行固定。
常用的福迪液包括4%的甲醛和10%的中性缓冲福迪液。
-将组织固定在玻片上,通常通过石蜡包埋来保护组织样本。
3.切片:-使用旋转式或电动切片机将固定的组织切割成5-10μm厚的切片。
-将切片放置在带有去福迪剂密封的玻片上,然后进行脱脂和重水处理。
4.抗原恢复:-将切片浸泡在适当的抗原恢复缓冲液中,以恢复切片中的抗原结构。
-常用的抗原恢复方法包括热敏感抗原恢复、酶消化抗原恢复和酸碱抗原恢复等。
5.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使用适当浓度的蛋白抑制剂(如牛血清蛋白)在切片上进行阻断,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将切片在室温下孵育一段时间,以使蛋白抑制剂有效阻断非特异性结合。
6.抗体染色:-添加特定的初级抗体到切片上,与待检测的特定抗原结合。
-孵育切片,使初级抗体与抗原结合。
-将切片用PBS或缓冲盐水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7.信号放大:-添加合适的二级抗体到切片上,与初级抗体结合。
二级抗体可标记有荧光染料、酶或金粒等。
-孵育切片,使二级抗体与初级抗体结合。
-将切片用PBS或缓冲盐水洗涤去除未结合的二级抗体。
8.检测与成像:-根据二级抗体标记的方式,使用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信号放大。
-如果使用荧光标记的二级抗体,可以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拍摄图像。
-如果使用酶标记的二级抗体,可以使用底物和显色试剂进行检测和成像。
9.结果分析:-观察并分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评估抗原的定位和表达情况。
-可以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
10.结论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将实验结果与已知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和解释,讨论可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差。
-选用合适的正对照和阴性对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1 前期准备
免疫组化实验试验主要是利用细胞中含有特定标志物的抗体,来观察细胞中某些特定蛋白质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其前期准备工作有以下几点需要考虑:
1、要做免疫组化实验必须首先准备一些*抗体,即抗特定标志物的抗体;
2、准备标本培养环境,保证细胞存活活跃;
3、清点实验要用到的必要物质,检查是否所有实验材料都已准备就绪;
4、准备实验记录,如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具体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是实验员非常关注的一个实验,下面罗列出其具体实验步骤:
1、将标本培养到细胞形成一定规模的培养皿;
2、冷冻切割:将细胞悬停的溶液,用-20度的硫酸乙酸或三氯甲烷冷冻,然后将其分割为明显的薄片;
3、将冷冻标本培养到特定的沉淀液中,然后以石蜡改变其物理性质,使蛋白质定置固定;
4、将固定的载体实验片上滴涂稀释的抗体,经一定的反应时间,使其与抗原结合;
5、以使抗体以及它所结合的标志物发挥发色效果,得以定位特定的蛋白质。
免疫组化实验往往被用来观察某个蛋白质在不同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分布情况,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科学依据性的认识,为临床医学研究和药物方案提供可靠的指导和依据。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及配方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及配方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蛋白质在细胞、组织或器官中表达的技术。
免疫组化实验包括一系列步骤,如抗原修复、非特异性结合抑制、免疫原和次级抗体处理、显色/荧光染色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实验的步骤及配方。
1.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是为了恢复因组织固定而引起的抗原性损失。
一般使用高温或酶解方法进行抗原修复。
-高温方法:将组织切片置于高温缓冲液中加热,一般在95°C下加热15-20分钟。
-酶解方法:如胰酶消化、蛋白酶消化等。
例如,可以使用0.1%胰酶在37°C下进行酶解。
2.非特异性结合抑制:非特异性结合抑制是为了防止免疫试剂(如次级抗体)与非特异性蛋白结合,从而降低假阳性结果。
一般使用正常动物血清或胶体等进行非特异性结合抑制。
-正常动物血清:根据动物源种类(如小鼠、兔子等)选择相应的正常动物血清。
-胶体:如牛血清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等。
可以在最终稀释液中加入1-2%的胶体。
3.免疫原处理:免疫原处理是为了增强目标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效率,一般通过与次级抗体或酵素结合。
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可以选择荧光标记、酶标记或金标记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免疫原处理。
-荧光标记:如荧光素等。
-酶标记: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
-金标记:如胶体金、纳米金等。
4.次级抗体处理:次级抗体处理是为了增强免疫原与目标抗原之间的结合效应。
一般使用来自其他物种的抗体作为次级抗体。
根据不同实验需求,可以选择与荧光标记、酶标记或金标记结合的次级抗体。
-荧光标记:如青蒿素标记的抗兔荧光标记抗体等。
-酶标记:如HRP标记抗体、AP标记抗体等。
-金标记:如碳标记抗体、金标记抗体等。
5.显色/荧光染色:显色/荧光染色是为了可视化目标抗原的分布和定位。
根据不同的免疫标记试剂,可以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
-显色:如DAB(3,3'-二氨基联苯)染色。
-荧光染色:根据使用的荧光标记试剂选择相应的染色方法,如DAPI 染色、FITC染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石蜡切片步骤按照晓峰整理的步骤进行(From 徐晓峰、朱老师的“石蜡切片”方案):
1)材料的准备
在本实验室条件下推荐使用FAA(50% ethanol, 5% acetic acid, 3.7% 甲醛)固定材料。
FAA固定液(100ml),室温保存:
无水乙醇50ml
冰醋酸5ml
37%甲醛10ml
水35ml
第一天:组织固定
用FAA固定,详见“石蜡切片”protocol。
第二天:脱水
以上所有步骤中每换好一步乙醇均置于4℃冰箱等待,并不时轻摇。
* 组织可在70% ethanol 4℃可存放几个月
第三天:进一步脱水和浸蜡
以下所有步骤在4℃进行并不时轻摇
以下所有步骤在室温进行并不时轻摇
准备工作:60℃预热plus蜡片(Paraplast Plus)石蜡可反复融凝而去气泡
第四天:浸蜡 2
将材料置于42℃直至蜡块完全熔化。
再加1/4体积的蜡块至完全
熔化后移至60℃。
几个小时后换上新鲜熔好的蜡液,过夜。
第五天:浸蜡 3
换蜡两次(Paraplast Plus)
第六天:浸蜡 4
换蜡两次(Paraplast Plus)
第七天:浸蜡 5
换蜡两次(Paraplast Plus)
准备工作:60℃预热Regular蜡片(Paraplast Regular)
第八天:包埋(包埋块可长久保存)
第九天及之后:
开始切片,切片应包括自己的片子及正负对照等。
事先打开烘片机至37度,在涂有多聚赖氨酸的玻片上加1~2ml的蒸馏水。
切好的片子
轻至于加水的玻片上。
待所有片子准备完之后盖上盖子,烘片过夜。
用自来水及双蒸水清洗免疫组化专用塑料,放在烘箱烘干待用。
第二天:开始脱蜡(From 徐晓峰、朱老师整理的“石蜡切片”protocol)
(用新买来的免疫组化塑料小盒,每一步只需加入试剂220~250毫升)
抗原修复:
在切片还浸入酒精时,可以事先将煮锅清洗干净,用蒸馏水洗1~2遍,最后加入0.01M柠檬酸钠缓冲液(PH=6.0),煮沸(保持在95度左右),将过完PBS的片子让入煮沸的锅中,煮片10~15 min。
然后将电磁炉关闭,自然冷却锅中切片(千万不要把片子拿出来,放在缓冲
液中一起自然冷却至室温!!!)
将片子浸入PBS(PH=7.4)5 min。
重复一遍。
封闭:
在抗原修复时可以事先配制封闭液,用PBS(PH=7.4)配制3% BSA 的封闭液。
将PBS中的切片放入封闭液中,室温放置30分钟~1小时。
杂一抗:
在封闭时可先剪好与切片大小相当的封口膜,并准备加有少量水的塑料大盒,用卫生纸垫在塑料大盒中附带的塑料板上。
用封闭液稀释一抗(GFP兔多抗以1:100稀释,其它一抗需要另外尝试)。
将稀释完的一抗加在片子上,每张片子保证不少于100ul,用封口膜封上,检查是否有汽泡,轻轻赶走气泡。
将片子放在塑料大盒中,盖上塑料盖子,放入冰库过夜。
杂二抗:
事先配制好TBS(PH=7.4)缓冲液,用TBS(PH=7.4)缓冲液稀释带有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抗兔二抗,比例为1:200。
将塑料大盒从冰库中拿出,浸入TBS(PH=7.4)缓冲液中洗一抗,5min,重复3次,在洗一抗的过程中准备封口膜。
将片子上的残余缓冲液倒去(但片子
必须保持湿润!!!)每张片子加不少于100ul的二抗稀释液,盖上封口膜,放入塑料大盒中,室温放置1~1.5小时。
洗二抗并显色
用TBS(PH=7.4)缓冲液洗二抗,5min,重复3次。
同时在暗处配制显色液(40ul溶液A+40ul溶液B+720ul水,可根据实际切片数量按比例配制显色液),剪切封口膜。
将片子至于暗处,倒去缓冲液,每张片子加不少于100ul的显色液,轻轻盖上封口膜,放于暗处进行显色。
每隔15分钟左右看一下片子是否开始显色(根据经验,加入显色液30min~1小时会开始显色,但是需要根据不同蛋白表达强弱,把握显色时间)。
发现显色之后需加蒸馏水终止反应,再盖上盖玻片进行观察并拍照。
试剂:
1.0.01M PBS(PH=7.4):
购买的小包装粉末,溶于1L水中,待粉末溶解后调PH 值至7.4。
2. TBS:
2.4g Tris, 8.8g NaCl溶于1L水中,调PH值至7.4
3. 0.01M 柠檬酸钠缓冲液(PH=6.0):
2.94g 柠檬酸三钠•2H2O溶于1L蒸馏水中,用固体柠檬酸调PH至6.0
4. 3%BSA封闭液
7.5g BSA溶于250毫升PBS(PH=7.4)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