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和酚的鉴定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和酚是有机化学中很重要的一类物质,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也被广泛应用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学等行业。

本实验旨在探究醇和酚的特性,为更深入地讨论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奠定基础。

实验简介:本实验主要研究了三种醇(乙醇、甲醇和丙醇)和两种酚(间苯二酚和三苯甲酚)的性质。

实验首先使用色谱选择和测定每种试验物的称量,然后利用实验室仪器记录酚和醇挥发的情况、它们的可燃性和溶剂特性,最后比较醇和酚的性质。

实验流程:本实验按照正常实验流程进行:首先将称量准备好,然后用搅拌机将它们混合,再用色谱标定,最后用实验室仪器分析挥发度、可燃性和溶剂特性。

实验结果:
1. 实验表明,在与相同的溶剂组合中,三种醇的挥发率具有明显差异,乙醇的挥发率最高,丙醇的挥发率最低,甲醇处于中间位置。

2. 酚比醇具有更强的可燃性。

3. 酚和醇在相同条件下,溶解度不同,由实验可以看出,酚比醇更容易溶解在特定溶剂中。

结论:本实验证明,醇和酚具有明显的不同性质,如果要使用这两类物质,需要根据特定用途确定最佳的选择。

此外,实验中还发现,醇和酚的挥发性、可燃性和溶解度都会受到溶剂组合的影响,因此在实验之前需要对溶剂进行细致的准备,以获得更精准可靠的结果。

醇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酚的性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六酚的性质与鉴定实验六酚的性质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酚的基本性质;2、掌握酚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酚的分子中,由于羟基中的氧原子与苯环形成P-π共轭,电子云向苯环偏移,溶于水后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显示弱酸性。

但是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若将苯酚钠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可以析出苯酚。

用这种方法可以分离苯酚。

苯酚可以和NaOH反应,但不与NaHCO3反应。

利用醇、酚与NaOH和NaHCO3反应性的不同,可鉴别和分离酚和醇。

苯酚与溴水在常温下可立即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反应很灵敏,很稀的苯酚溶液就能与溴水生成沉淀。

故此反应可用作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白色)酚类可以与FeCl3溶液反应显色,用于鉴别酚类。

苯酚可以用于制备酚酞。

棕红色蓝紫色三、实验器材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pH试纸无机试剂: NaOH(5%),饱和溴水, NaHCO3(5%,饱和),的Na2CO3(5%),5%FeCl3 ,HCl(5%)溶液;有机试剂:苯酚四、实验步骤1、酚的溶解性和弱酸性将0.2 g的苯酚放在试管中,加入3mL水,振荡试管后观察是否溶解。

用玻璃棒蘸1滴溶液,以广泛pH试纸测定其酸碱性。

然后再加热试管,直到苯酚全部溶解。

将上述溶液分装在3支试管中,冷却后出现浑浊,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5%的NaOH溶液,观察是否溶解。

再滴加5%的盐酸,有何变化?在另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的NaHCO3溶液和5%的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溶解。

2、酚类与FeCl3溶液的显色反应在试管中加入1%苯酚0.5mL,再加入1~2滴1% FeCl3溶液,观察和记录各试管中所显示的颜色。

3、与溴水的反应在1支试管中加入2滴苯酚饱和水溶液,再加2 mL水稀释,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2 mL自来水,然后在两只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溴水,比较两只试管中的现象。

写出反应方程式。

五、思考题1、如何鉴别醇和酚?2、举例说明具有什么结构的化合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3、为什么苯酚比苯和甲苯容易发生溴代反应?篇二:有机化学实验十一醇、酚的鉴定实验十一醇、酚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认识醇类的性质; 2比较醇,酚之间的化学性质的差异; 3. 认识羟基和烃基的相互影响.二.实验重点和难点:1. 醇酚之间的化学性质的差异;2. 认识羟基和烃基的相互影响.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三.实验装置和药品:实验仪器: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pH试纸化学药品: 甲醇乙醇丁醇辛醇 1%高锰酸钾异丙醇5%氢氧化钠10%硫酸铜乙二醇10%盐酸10%三氯化铁苯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邻硝基苯酚水杨酸苯甲酸溴水甘油四.实验原理:醇和酚的结构中都含有羟基,但醇中的羟基与烃基相。

有机化学实验十一醇、酚的鉴定

有机化学实验十一醇、酚的鉴定

实验十一醇、酚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认识醇类的性质; 2比较醇,酚之间的化学性质的差异; 3. 认识羟基和烃基的相互影响.二.实验重点和难点:1.醇酚之间的化学性质的差异;2.认识羟基和烃基的相互影响.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三.实验装置和药品:实验仪器: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pH试纸化学药品: 甲醇乙醇丁醇辛醇1%高锰酸钾异丙醇5%氢氧化钠10%硫酸铜乙二醇10%盐酸10%三氯化铁苯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邻硝基苯酚水杨酸苯甲酸溴水甘油四.实验原理:醇和酚的结构中都含有羟基,但醇中的羟基与烃基相。

酚中羟基与芳环直接相连,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上有许多不相同的地方。

1.醇的性质:a.醇和乙酰氯直接作用生成酯的反应可用于醇的定性试验:CH3COCl + ROH ———→CH3COOR + HCl低级醇的乙酰酯有香味,容易检出。

高级醇的乙酰酯因香味很淡或无香味而不适用。

b.含10个碳以下的醇和硝酸铈铵溶液作用可生成红色的络合物,溶液的颜色由橘黄色变成红色,此反应可用来鉴别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羟基。

(NH4)2Ce(NO3)6+ROH———→(NH4)2Ce(OR)(NO3)5+HNO3c.铬酸是鉴别醇和醛、酮的一个重要试剂,反应在丙酮溶液中进行,可迅速获得明确的结果,铬酸试剂可氧化伯醇,仲醇及所有醛类,在5秒內产生明显的颜色.溶液由橙色变为蓝绿色.而在试验条件下,叔醇和酮不起反应,因此,铬酸试验可使伯醇与叔醇区别开来.H2SO4H2CrO7+RCH2OH(或)R2CHOH———→Cr2(SO4)3+RCO2H+R2C=Od.不同类型的醇与氯化锌—盐酸(Lucas)试剂反应的速度不同,三级醇最快,二级醇次之,一级醇最慢,故可用来区别一、二、三级醇,含3—6个碳原子的醇可溶于氯化锌—盐酸溶液中,反应后由于生成不溶于试剂的卤代烷,故会出现混浊或分层,利用各种醇出现混浊或分层的速度不同可加以区别;含6个碳原子以上的醇类不溶于水,故不能用此法检验;而甲醇和乙醇由于生成相应卤代烷的挥发性,故此法也不适用。

醇和酚性质实验报告

醇和酚性质实验报告

醇和酚性质实验报告醇和酚性质实验报告引言:醇和酚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反应活性。

通过实验,我们将探索醇和酚的性质,了解它们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行为。

实验一:醇和酚的溶解性比较首先,我们将分别取一小部分乙醇和苯酚,加入两个不同的试管中,并加入等量的水。

随后,我们将观察它们的溶解性。

实验结果显示,乙醇在水中溶解度较高,形成均匀的溶液。

而苯酚则只能部分溶解,形成悬浮液。

这是因为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OH),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增加了其溶解度。

而苯酚分子中的羟基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对较弱,溶解度较低。

实验二:醇和酚的酸碱性比较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取一小部分乙醇和苯酚,加入两个不同的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随后,我们将滴加稀盐酸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乙醇溶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而苯酚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

这是因为苯酚具有酸性,能够与酚酞指示剂反应生成红色的酚酞酸盐。

而乙醇则表现出较弱的酸性,无法与酚酞指示剂发生明显的反应。

实验三:醇和酚的氧化性比较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分别取一小部分乙醇和苯酚,加入两个不同的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随后,我们将观察溶液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乙醇溶液的颜色变为淡棕色,而苯酚溶液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是因为乙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棕色的沉淀。

而苯酚则表现出较弱的氧化性,无法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明显的反应。

实验四:醇和酚的燃烧性比较最后,我们将分别取一小部分乙醇和苯酚,将它们分别倒入两个不同的皿中,并点燃。

实验结果显示,乙醇燃烧时火焰较为明亮,且有蓝色火焰。

而苯酚燃烧时火焰较为黯淡,且有黑烟产生。

这是因为乙醇在燃烧时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使火焰变得明亮。

而苯酚则在燃烧时热量不足,产生不完全燃烧,形成黑烟。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醇和酚的溶解性存在差异,醇的溶解度较高。

醇酚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醇酚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醇酚化学性质实验报告《醇酚化学性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醇酚的化学性质,了解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点。

实验材料:乙醇、苯酚、浓硫酸、氢氧化钠、碘酒、氯仿、氢氧化钾溶液、碘仿溶液。

实验步骤:1. 乙醇的酸碱性:取少量乙醇溶液,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2. 乙醇的醇性:将乙醇溶液滴入碘酒中,观察颜色变化。

3. 苯酚的酸碱性:取少量苯酚溶液,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 苯酚的醇性:将苯酚溶液滴入碘酒中,观察颜色变化。

5. 苯酚的酚醛反应:将苯酚溶液滴入浓硫酸中,观察颜色变化。

6. 苯酚的酚酞反应:将苯酚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1. 乙醇的酸碱性:乙醇呈现酸性,酚酞指示剂变红。

2. 乙醇的醇性:乙醇与碘酒反应生成无色沉淀。

3. 苯酚的酸碱性:苯酚呈现碱性,酚酞指示剂变蓝。

4. 苯酚的醇性:苯酚与碘酒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5. 苯酚的酚醛反应:苯酚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紫色产物。

6. 苯酚的酚酞反应: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产物。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了解到醇酚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性质。

乙醇呈现酸性,而苯酚呈现碱性。

乙醇和苯酚都具有醇性,能与碘酒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苯酚还能与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发生酚醛反应和酚酞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产物。

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深入了解醇酚的化学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醇酚的化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通过实验报告的记录和总结,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醇和酚的性质化学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化学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化学实验报告醇和酚的性质化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时间: 年月日地点:生科院B108实验室温度: 实验名称: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性质:基础性实验要求:必修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一(实验目的1(学习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了解经典化学分析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观察、适用性强的特点;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掌握醇、酚、醛、酮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1(卢卡氏实验:因含C3—,C6的各种醇类均溶于卢卡氏试剂,反应能生成不溶于试剂的氯代烷,使反应液呈浑浊状,静置后溶液有分层现象出现,反应前后有显著变化,便于观察;2(高碘酸实验:CH2(OH)(CHOH)nCH2OH , (n,1) HIO4 H2O + 2HCHO , (n,1) HIO3 3(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OH 2 +2Fecl+2Fecl3 +2HCl OH4(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共轭醛酮与2,4,二硝基苯胺反应生成的沉淀为红色或桔红色;5(碘仿反应: O O NaOHC—OH (R)CH3—CH3+ Nao ——H (R)三(实验器材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卢卡氏试剂、乙二醇、甘油水溶液、高碘酸溶液、饱和亚硫酸溶液、希夫试剂、苯酚、三氯化铁溶液、甲醛、乙醛、丙酮、2,4-二硝基苯肼试剂、碘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操作步骤1(卢卡氏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mL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然后各加2mL卢卡氏试剂;用软木塞塞住管口,观察记录混合液变混浊及分层时间;2(高碘酸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10%乙二醇、10%甘油水溶液,然后各加3滴5%高碘酸溶液,混合静置5min,各加3~4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最后再加1滴希夫试剂,静置数分钟,分别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苯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5滴苯酚,3滴1%三氯化铁溶液;4(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甲醛、乙醛、丙酮,然后加入2,4,二硝基苯肼试剂。

醇酚醛酮实验报告

醇酚醛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醇、酚、醛、酮的化学反应,深入体会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 掌握醇、酚、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并学会鉴别它们。

3. 熟悉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1. 醇:醇类化合物含有羟基(-OH),具有中性或弱酸性,易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与卤化氢反应生成卤代烷。

在氧化剂作用下,伯醇可氧化成醛,仲醇可氧化成酮。

2. 酚:酚类化合物含有羟基直接连接在苯环上,具有弱酸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酚盐。

酚类化合物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如与FeCl3反应产生显色反应。

3. 醛:醛类化合物含有羰基(-CHO),具有还原性,能与 Tollens 试剂、Fehling 试剂等反应生成金属镜反应。

醛类化合物能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结晶。

4. 酮:酮类化合物含有羰基(-CO-),具有弱酸性,不易发生还原反应。

酮类化合物能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结晶。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滴管、镊子、试管架、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等。

2. 试剂:醇、酚、醛、酮标准样品;金属钠;NaOH溶液;FeCl3溶液;Tollens试剂;Fehling 试剂;2,4-二硝基苯肼;卤化氢(HCl、HBr、HI);无水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1. 醇的性质实验(1)将少量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金属钠,观察反应现象。

(2)将少量醇加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3)将少量醇加入试管中,加入卤化氢,观察反应现象。

(4)将少量醇加入试管中,加入氧化剂,观察反应现象。

2. 酚的性质实验(1)将少量酚加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2)将少量酚加入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3. 醛的性质实验(1)将少量醛加入试管中,加入Tollens 试剂,观察反应现象。

(2)将少量醛加入试管中,加入Fehling 试剂,观察反应现象。

醇和酚的鉴定的实验报告3篇_实验报告_

醇和酚的鉴定的实验报告3篇_实验报告_

醇和酚的鉴定的实验报告3篇篇一:实验醇和酚的性质【实验目的】1.进行醇和酚主要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

2.熟练进行水浴加热和点滴板使用的操作。

3.能较快地设计出①伯醇、仲醇与叔醇;②一元醇与多元醇;③醇与酚类物质的鉴别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4.具有严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爱护公物,节省试剂的良好品德。

【实验用品】金属钠、无水乙醇、酚酞试剂、仲丁醇、叔丁醇、蒸馏水、卢卡斯试剂、1.5mol/L 硫酸、0.17mol/L重铬酸钾溶液、100g/L NaOH 溶液、乙醇、醋酸、48g/L CuSO4溶液、甘油、蓝色石蕊试纸、0.1mol/L苯酚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溴水、0.06mol/L三氯化铁溶液、0.03mol/L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

试管、烧杯、酒精灯、玻璃棒、点滴板、广泛pH试纸、表面皿。

【实验原理】羟基是醇的官能团、O-H键和C-O键容易断裂发生化学反应;同时,α-H和β-H有一定的活泼性,使得醇能发生氧化反应、消除反应等;而邻多元醇除了具有一般醇的化学性质,由于它们分子中相邻羟基的相互影响,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甘油能与Cu(OH)2作用。

酚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羟基,O-H键已发生断裂,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氢离子,使酚溶液显示弱酸性;-OH受苯环上大π键的影响,使得C-OH键显示一定的活性,易发生氧化反应;而苯环也受-OH 的影响,使得苯环上的H的活性增强,易发生取代反应。

【实验指导】(实验内容、步骤、操作事项)一、醇的化学性质1. 醇钠的生成及水解在干燥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醇1mL,并加一小粒新切的、用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观察反应放出的气体和试管是否发热。

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溶液变稠。

当钠完全溶解后,冷却,试管内溶液逐渐凝结成固体。

然后滴加水直到固体消失,再加一滴酚酞试液,观察并解释发生的变化。

2. 醇的氧化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5滴仲丁醇、叔丁醇和蒸馏水,然后各加入10滴1.5mol/L硫酸和0.17mol/L重铬酸钾溶液,振摇,观察并及时记录出现变化快慢的时间。

醇酚性质实验

醇酚性质实验

实验三醇、酚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验证醇、酚的一般性质。

2、比较醇和酚之间化学性质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1、醇的性质与鉴定醇类的特征反应主要发生在羟基上。

羟基中的氢原子比较活泼,可被金属钠取代,生成醇钠,同时放出氢气:2RCH2 OH+2Na 2RCH2 ONa+H2 ↑醇钠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钠,可用酚酞检验。

醇与金属钠的反应速度随烃基增大而减慢。

醇分子中的羟基还可被卤原子取代,生成卤代烃:RCH2 OH + H X RCH2 X+H2 O与羟基相连的烃基结构不同,反应活性也不相同。

叔醇最活泼,反应速率最快,仲醇次之,伯醇反应速率最慢。

三、仪器、药品1、仪器试管(Φ15X150mm),烧杯(300mL)、酒精灯,电炉。

2、药品无水乙醇、金属钠、酚酞溶液、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甘油、乙二醇、甲醇、苯酚、2%苯酚水溶液、卢卡斯试剂、浓盐酸、6mol/L H2SO4溶液、10%NaOH溶液、5%K2 Cr2 O7溶液、5%NaHCO3溶液、1%FeCl3溶液、5%CuSO4溶液、饱和溴水、蓝色石蕊试纸。

四、实验步骤㈠醇的性质1、乙醇与金属钠作用取1ml无水乙醇于干燥试管中,小心投入一小粒金属钠(绿豆大小),观察现象。

待金属钠全部消失后,在水浴上加热,蒸去未反应的乙醇,观察有无固体析出(是什么?)。

将所得固体加1ml水使其溶解,然后滴入1~2滴酚酞溶液,现察观象,说明原因。

2、醇与卢卡斯试剂作用:在三支干燥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再各加入lmL卢卡斯试剂(最好保持在26—27`C),振摇,管口塞上塞子.静置片刻,观察是否有浑浊及分层现象,记下各种醇出现浑浊的时间。

对有这作用的样品,可用lmL浓盐酸代替卢卡斯试剂做同样实验。

比较结果。

说明原因。

3、醇的氧化:取三支试管,各加入5%K2 Cr2 O7溶液lmL和6mol/L H2SO4液1mL。

在第—只试管中加l0滴正丁醇,第二只试管中加10滴仲丁醇,第三只试管中加10滴叔丁醇,振摇试管。

醇和酚的性质的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的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的实验报告醇和酚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在实验室中的性质也是我们经常研究的对象。

本文将从实验的角度出发,探讨醇和酚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验中的一些应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醇和酚的基本性质。

醇是一类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而酚则是一类含有苯环上羟基的有机化合物。

从结构上看,醇和酚都具有亲水性,因为羟基的极性使得它们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这也是为什么醇和酚在实验室中常用作溶剂的原因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确定醇和酚的性质。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它们的酸碱性。

醇和酚都具有酸性,但酚的酸性要强于醇。

我们可以将醇或酚溶解在水中,然后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如果颜色变为红色或橙色,则说明溶液为酸性;如果颜色变为蓝色或绿色,则说明溶液为碱性。

此外,醇和酚还具有氧化性。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们与氧化剂反应的情况来判断其氧化性。

以醇为例,当醇与氧化剂反应时,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醛或酮。

我们可以将醇溶解在盛有氧化剂的试管中,加热后观察是否出现气泡或颜色的变化。

如果出现气泡或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则说明醇发生了氧化反应。

除了性质的研究,醇和酚在实验室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应用。

首先,它们可以用作溶剂。

由于醇和酚具有较强的溶解性,能够溶解许多有机化合物,因此常被用作溶剂来提取、分离和纯化有机化合物。

其次,醇和酚还可以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的试剂。

例如,醇可以用作还原剂,将醛或酮还原为相应的醇;酚可以用作氧化剂,将醇氧化为醛或酮。

此外,醇和酚还可以用于制备醚和酯等有机化合物。

总结起来,醇和酚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具有一系列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醇和酚的酸碱性和氧化性,并利用它们的溶解性和反应性进行有机合成反应。

醇和酚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也为有机化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实验三醇、酚、醛、酮、羧酸的鉴定

实验三醇、酚、醛、酮、羧酸的鉴定

实验三醇、酚、醛、酮、羧酸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醇、酚、醛、酮、羧酸化学性质的认识。

2.学会酚、醛、酮、羧酸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用品:0.1mol/L苯酚溶液、乙醇溶液,饱和FeCl3溶液,0.002mol/L AgNO3溶液,0.1mol/L NaOH溶液,4mol/L氨水,40%甲醛、40%乙醛、丙酮,1mol/L醋酸,无水Na2CO3。

白色点滴板,试管,滴管,烧杯。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项目一:醇与酚的鉴别在白色点滴板的凹穴中,分别滴入0.1mol/L苯酚溶液、乙醇溶液各2滴,再其中各加入饱和FeCl3溶液1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小结:醇和酚都含有相同的官能团,但酚可使FeCl3溶液显色,这是酚类化合物的特性,常用于酚的鉴定。

实验项目二:醛和酮的鉴别与托伦试剂反应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002mol/L AgNO3溶液20滴与0.1mol/L NaOH溶液1滴,不断振荡,逐滴加入4mol/L氨水,至其沉淀刚溶解完为止,即得托伦试剂;再分别加入40%甲醛、40%乙醛、丙酮各3滴,置于60℃水浴中,静置数分钟,观察试管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并解释其原因。

小结:托伦试剂可以氧化醛基,而被还原成银析出,但它不能氧化酮,这是鉴别醛和酮较为灵敏的方法。

实验项目三羧酸的酸性1、测定羧酸的pH值在白色点滴板的凹穴中,分别滴入1mol/L醋酸、苯甲酸、乙醇各4滴,用广范pH 试纸,测其近似pH值。

2、与碳酸盐的反应取试管一支,加入少量无水Na2CO3,再滴入1mol/L醋酸数滴,有何现象?解释其原因。

小结:羧酸具有酸的通性,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能与Na2CO3反应。

四、实验报告1.分别记录三个实验项目的实验现象或结果。

2.解释各实验现象产生的原理。

酚醇性质实验报告

酚醇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酚和醇的基本性质及其化学行为。

2. 掌握酚和醇的鉴别方法。

3. 分析羟基和烃基对酚和醇性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酚和醇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分子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官能团。

酚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羟基直接连接在芳香环上,而醇分子中的羟基连接在饱和碳原子上。

这种结构差异导致了酚和醇在化学性质上的显著不同。

酚具有弱酸性,可以与碱反应生成酚盐。

酚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醇则不具有酸性,但醇羟基上的氢原子可以被金属钠取代,放出氢气。

醇与卤化氢反应可以生成卤代烷。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酚(苯酚)- 醇(乙醇、甲醇)- 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铁溶液- 金属钠- 碱性高锰酸钾溶液- 卢卡斯试剂(无水氯化锌的浓盐酸溶液)- 氢氧化铜悬浊液- 乙醇、甲醇、苯酚标准溶液仪器:- 试管- 烧杯- 滴管- 酒精灯- 移液管- pH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酚和醇的鉴别- 取少量酚和醇分别置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 取少量酚和醇分别置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

2. 酚的酸性- 取少量酚置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酚的溶解情况。

- 取少量酚溶液,用pH计测定其pH值。

3. 醇的氧化- 取少量醇置于试管中,加入碱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 醇的卤代反应- 取少量醇置于试管中,加入卢卡斯试剂,观察现象。

5. 酚和醇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取少量酚和醇分别置于试管中,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收光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酚和醇的鉴别- 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酚盐,溶解情况明显。

- 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 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明显。

- 醇与氯化铁溶液反应不明显。

2. 酚的酸性- 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酚盐,酚的溶解情况明显。

- 酚溶液的pH值约为4.5。

3. 醇的氧化- 醇与碱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无色。

醇酚鉴定实验报告

醇酚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醇和酚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2. 掌握醇和酚的鉴别方法,能够准确区分两者。

3.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有机化学中醇酚类化合物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醇和酚是两类具有不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醇的官能团为羟基(-OH),酚的官能团为羟基直接连接在芳香环上。

由于官能团的不同,醇和酚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本实验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观察现象,以鉴别醇和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玻璃棒、滴管、试管夹、蒸馏装置等。

2. 试剂:乙醇、苯酚、氯化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溴水、碘水、硫酸铜溶液、碘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醇和酚的分离(1)取少量未知样品,加入蒸馏装置中,进行蒸馏。

(2)收集馏出物,观察其沸点,并与已知醇的沸点进行对比,初步判断其为醇类化合物。

(3)将蒸馏后的残留物加入烧杯中,观察颜色,若为无色,则初步判断其为酚类化合物。

2. 醇和酚的鉴别(1)氯化锌试验取少量未知样品,加入氯化锌试剂,观察现象。

- 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判断为醇类化合物。

- 若无明显现象,则判断为酚类化合物。

(2)氢氧化钠试验取少量未知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 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判断为醇类化合物。

- 若无明显现象,则判断为酚类化合物。

(3)氯化铁试验取少量未知样品,加入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

- 若出现紫色,则判断为酚类化合物。

- 若无明显现象,则判断为醇类化合物。

(4)溴水试验取少量未知样品,加入溴水,观察现象。

- 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判断为醇类化合物。

- 若无明显现象,则判断为酚类化合物。

(5)碘水试验取少量未知样品,加入碘水,观察现象。

- 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判断为醇类化合物。

- 若无明显现象,则判断为酚类化合物。

(6)硫酸铜试验取少量未知样品,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 若出现蓝色沉淀,则判断为醇类化合物。

- 若无明显现象,则判断为酚类化合物。

醇酚鉴别实验报告

醇酚鉴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醇和酚的基本性质。

2. 掌握醇和酚的鉴别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醇和酚是两种具有不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

醇具有羟基(-OH),而酚具有苯环上的羟基。

本实验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观察反应现象,以鉴别醇和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乙醇- 苯酚- 硝酸- 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铁溶液- 水浴加热装置- 试管- 滴管- 试管夹- 烧杯2. 实验仪器:- 酒精灯- 热水浴- 玻璃棒- 滴定管- 精密天平四、实验步骤1.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乙醇和苯酚。

2. 向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几滴硝酸,观察现象。

乙醇与硝酸混合后无明显变化,苯酚与硝酸混合后溶液呈黄色。

3. 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

乙醇与氯化铁溶液混合后无明显变化,苯酚与氯化铁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紫色。

4. 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乙醇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无明显变化,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

5. 将两个试管放入热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

乙醇在加热过程中无明显变化,苯酚在加热过程中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观察硝酸与醇酚的反应现象,发现乙醇与硝酸混合后无明显变化,而苯酚与硝酸混合后溶液呈黄色,说明苯酚具有酚羟基。

2. 通过观察氯化铁与醇酚的反应现象,发现乙醇与氯化铁溶液混合后无明显变化,而苯酚与氯化铁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紫色,进一步证明苯酚具有酚羟基。

3. 通过观察氢氧化钠与醇酚的反应现象,发现乙醇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无明显变化,而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苯酚具有酚羟基。

4. 通过观察加热过程中的反应现象,发现乙醇在加热过程中无明显变化,而苯酚在加热过程中溶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苯酚具有酚羟基。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鉴别了醇和酚。

醇和酚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现象,从而实现鉴别。

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认识醇和酚的典型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操作,熟练掌握醇和酚的鉴别方法。

3、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醇是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所形成的化合物。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决定,如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脱水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等。

酚是羟基直接连接在苯环上的化合物。

酚具有弱酸性,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酚还容易被氧化,能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仪器:试管、酒精灯、玻璃棒、表面皿、点滴板、pH 试纸、温度计。

药品:乙醇、苯酚、金属钠、氧化铜、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浓盐酸、酚酞试液、三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1、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 2ml 无水乙醇,再投入一小粒新切的金属钠,观察反应现象。

用小试管收集产生的气体,点燃,检验生成的气体。

现象:金属钠沉入乙醇底部,缓慢反应,产生气泡。

收集的气体点燃时发出“噗”的声音,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2、醇的氧化反应在试管中加入 3ml 乙醇,然后一边振荡试管一边缓慢加入 2ml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逐渐褪去。

3、醇的脱水反应在圆底烧瓶中加入 20ml 乙醇和几块碎瓷片,加热至 170℃,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证明有乙烯气体生成。

4、酚的弱酸性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固体,再加入2ml 蒸馏水,振荡,观察现象。

然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溶液浑浊。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变澄清。

5、酚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在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滴入几滴苯酚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溶液变成紫色。

6、酚的氧化反应在表面皿上放少量苯酚晶体,观察其颜色。

然后滴加几滴新制的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苯酚晶体为白色,滴加高锰酸钾溶液后变为棕色。

醇和酚的性质 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 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引言:醇和酚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两类化合物,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醇和酚的性质,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验一:溶解性实验首先,我们将取少量醇和酚分别加入到两个试管中,并加入等量的水。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醇和酚的溶解性。

实验结果显示,醇在水中能够较好地溶解,而酚则不易溶解。

这是因为醇分子中含有极性羟基(-OH),与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从而增加了醇的溶解性;而酚分子中的羟基则由于芳香性质,使得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强,难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因此酚的溶解性较差。

实验二:酸碱性实验接下来,我们将分别用醇和酚来测试其酸碱性。

首先,取少量醇和酚分别加入到两个试管中,然后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实验结果显示,醇溶液呈现中性,而酚溶液呈现酸性。

这是因为醇分子中的羟基对酚酞指示剂无明显影响,因此醇溶液呈现中性;而酚分子中的羟基由于其特殊结构,使得酚溶液呈现酸性。

实验三:氧化性实验醇和酚在氧化性上也存在差异。

我们将分别取少量醇和酚加入到两个试管中,并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结果显示,醇溶液无明显变化,而酚溶液发生了颜色变化。

这是因为酚分子中的羟基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棕色的沉淀物;而醇分子中的羟基则氧化性较弱,无法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

实验四:醇和酚的燃烧性最后,我们将分别点燃一小块醇和酚固体,观察其燃烧现象。

实验结果显示,醇燃烧时火焰较为明亮,产生大量的热和光;而酚燃烧时火焰较暗,并伴有明显的烟雾。

这是因为醇分子中的羟基能够提供氧气,促进燃烧反应的进行,从而使得醇燃烧较为剧烈;而酚分子中的羟基则由于其芳香性质,使得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强,燃烧反应受到阻碍,因此酚燃烧较为缓慢。

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醇在水中溶解性较好,而酚的溶解性较差;2. 醇呈现中性,而酚呈现酸性;3. 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醇的氧化性较弱;4. 醇燃烧时火焰较为明亮,而酚燃烧时火焰较暗。

实验四 醇和酚的性质及塞子的打孔(报告模板)

实验四  醇和酚的性质及塞子的打孔(报告模板)

实验四醇和酚的性质及塞子的打孔(报告模板)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

2.比较醇和酚化学性质上的差别。

3.认识羟基和烃基的互相影响。

4.学会实验室常用塞子的打孔。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想想都用了什么试剂和仪器三.实验步骤1.醇的性质(1)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四支试管中加入2 mL水, 一支做空白对照, 其余三支分别加入乙醇、丁醇、辛醇各10滴, 振荡观察溶解情况。

(2)醇钠的生成及水解在一干燥的试管加入1 mL无水乙醇, 投入1小粒钠, 观察现象, 检验气体, 待金属钠完全消失后, 向试管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 观察现象。

(3)醇与Lucas试剂的作用在3支干燥的试管中, 分别加入0.5 mL正丁醇, 仲丁醇、叔丁醇、再加入2 mL Lucas试剂, 振荡, 保持26-27 ℃, 观察5 min混合物变化。

(4)醇的氧化在试管中加入1 mL乙醇, 滴入1% KMnO4 2滴, 振荡, 微热, 观察现象。

以仲丁醇和叔丁醇作同样实验, 观察现象。

(5)多元醇与Cu(OH)2作用用6 mL 5% NaOH及10滴10% CuSO4, 配制成新鲜的Cu(OH)2, 分在两个试管, 分别加入乙二醇、甘油, 观察现象。

2.酚的性质(1)苯酚的酸性取广泛试纸一条, 放在表面皿上, 用玻璃棒沾取一滴苯酚溶液于pH试纸上, 观察现象。

(2)苯酚的氧化取苯酚、苯、甲苯溶液各3 mL, 置于3支干试管中, 苯酚中加5% Na2CO3 0.5 mL及1% KMnO4 2滴, 振荡, 苯和甲苯中加入1% KMnO4 2滴, 观察现象。

(3)苯酚与FeCl3作用取苯酚溶液1 mL, 放入试管中, 加入几滴FeCl3溶液, 观察颜色变化。

3.塞子的打孔打单孔时把塞子平放在桌面的一块木板上, 小的一端向上, 先用手指转动打孔器在塞子中心割出印痕, 然后用左手扶紧塞子, 用右手握紧打孔器, 一面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一面略向下压, 此时打孔器要与桌面保持垂直, 如果发现两者没有保持垂直, 应及时加以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醇和酚的鉴定的实验报告篇一:实验醇和酚的性质【实验目的】1.进行醇和酚主要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

2.熟练进行水浴加热和点滴板使用的操作。

3.能较快地设计出①伯醇、仲醇与叔醇;②一元醇与多元醇;③醇与酚类物质的鉴别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4.具有严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爱护公物,节省试剂的良好品德。

【实验用品】金属钠、无水乙醇、酚酞试剂、仲丁醇、叔丁醇、蒸馏水、卢卡斯试剂、1.5mol/L 硫酸、0.17mol/L重铬酸钾溶液、100g/L NaOH溶液、乙醇、醋酸、48g/L CuSO4溶液、甘油、蓝色石蕊试纸、0.1mol/L 苯酚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溴水、0.06mol/L 三氯化铁溶液、0.03mol/L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

试管、烧杯、酒精灯、玻璃棒、点滴板、广泛pH试纸、表面皿。

【实验原理】羟基是醇的官能团、O-H键和C-O键容易断裂发生化学反应;同时,α-H和β-H有一定的活泼性,使得醇能发生氧化反应、消除反应等;而邻多元醇除了具有一般醇的化学性质,由于它们分子中相邻羟基的相互影响,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甘油能与Cu(OH)2作用。

酚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羟基,O-H键已发生断裂,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氢离子,使酚溶液显示弱酸性;-OH受苯环上大π键的影响,使得C-OH键显示一定的活性,易发生氧化反应;而苯环也受-OH的影响,使得苯环上的H的活性增强,易发生取代反应。

【实验指导】一、醇的化学性质1. 醇钠的生成及水解在干燥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醇1mL,并加一小粒新切的、用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观察反应放出的气体和试管是否发热。

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溶液变稠。

当钠完全溶解后,冷却,试管内溶液逐渐凝结成固体。

然后滴加水直到固体消失,再加一滴酚酞试液,观察并解释发生的变化。

2. 醇的氧化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5滴仲丁醇、叔丁醇和蒸馏水,然后各加入10滴1.5mol/L硫酸和0.17mol/L重铬酸钾溶液,振摇,观察并及时记录出现变化快慢的时间。

3. 与卢卡斯试剂反应取3支试管,分别各加入5滴仲丁醇、叔丁醇,在50~60℃水浴中加热,然后同时向3支试管中各加入5滴卢卡斯试剂,振摇、静置,观察并解释产生的现象。

4. 甘油与氢氧化铜反应取2支试管各加入10滴100g/L NaOH溶液和48g/L CuSO4溶液,混匀后,分别加入乙醇、甘油各10滴,振摇,静置,观察现象并解释发生的变化。

二、酚的化学性质酚的弱酸性1. 测定苯酚溶液的pH各取2滴0.1mol/L苯酚溶液于点滴板凹穴中,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和pH试纸与凹穴接触,观察并读出pH。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0.1mol/L苯酚溶液至蓝色石蕊试纸和广泛pH试纸上,观察并读出pH。

2. 苯酚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向试管里加入1mL苯酚混浊液,逐滴入100g/L NaOH溶液,振摇,观察现象并解释。

3. 苯酚与碳酸钠的反应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0滴0.1mol/L苯酚溶液,往一支试管中加入10滴饱和碳酸钠,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0滴饱和碳酸氢钠,振摇,观察现象并解释发生的变化。

苯酚与溴的反应在试管中加入5滴0.1mol/L苯酚溶液,逐滴加入饱和溴水,振摇至白色沉淀生成,观察并解释发生的变化。

酚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取3支试管,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10滴0.1mol/L苯酚溶液,再各加入1滴0.06mol/L 三氯化铁溶液,振摇,观察现象并解释发生的变化。

酚的氧化反应在试管中滴入20滴0.1mol/L苯酚溶液,再滴10滴100g/L NaOH 溶液,最后滴加2~3滴0.03mol/L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并解释所发生的变化。

【问题与讨论】1.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丙醇与异丙醇丙醇与丙三醇苯、环己醇、苄醇与苯酚乙醇与苯酚2. 在配制卢卡斯试剂时应注意些什么?为什么可用卢卡斯试剂来鉴别伯醇、伯醇和叔醇?此反应用于鉴别有什么限制?3. 苯酚为什么能溶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中,而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篇二:实验六酚的性质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酚的基本性质;2、掌握酚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酚的分子中,由于羟基中的氧原子与苯环形成P-π共轭,电子云向苯环偏移,溶于水后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显示弱酸性。

但是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若将苯酚钠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可以析出苯酚。

用这种方法可以分离苯酚。

苯酚可以和NaOH反应,但不与NaHCO3反应。

利用醇、酚与NaOH和NaHCO3反应性的不同,可鉴别和分离酚和醇。

苯酚与溴水在常温下可立即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反应很灵敏,很稀的苯酚溶液就能与溴水生成沉淀。

故此反应可用作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酚类可以与FeCl3溶液反应显色,用于鉴别酚类。

苯酚可以用于制备酚酞。

棕红色蓝紫色三、实验器材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pH试纸无机试剂: NaOH,饱和溴水, NaHCO3(5%,饱和),的Na2CO3(5%), 5%FeCl3 ,HCl(5%)溶液;有机试剂:苯酚四、实验步骤1、酚的溶解性和弱酸性将0.2 g的苯酚放在试管中,加入3mL水,振荡试管后观察是否溶解。

用玻璃棒蘸1滴溶液,以广泛pH试纸测定其酸碱性。

然后再加热试管,直到苯酚全部溶解。

将上述溶液分装在3支试管中,冷却后出现浑浊,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5%的NaOH溶液,观察是否溶解。

再滴加5%的盐酸,有何变化?在另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的NaHCO3溶液和5%的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溶解。

2、酚类与FeCl3溶液的显色反应在试管中加入1%苯酚0.5mL,再加入1~2滴1% FeCl3溶液,观察和记录各试管中所显示的颜色。

3、与溴水的反应在1支试管中加入2滴苯酚饱和水溶液,再加2 mL水稀释,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2 mL自来水,然后在两只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溴水,比较两只试管中的现象。

写出反应方程式。

五、思考题1、如何鉴别醇和酚?2、举例说明具有什么结构的化合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3、为什么苯酚比苯和甲苯容易发生溴代反应?篇三:HPLC测定酚类化合物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了解仪器各部分的构造和功能及分析的原理掌握样品、流动相的处理、仪器的维护等基本知识学会简单样品的分析操作过程掌握HPLC分析的定性、定量方法2.基本原理高效液相色谱仪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主色谱分离技术,在基本理论方面与气相色谱没有显著不同,它们之间的重大差别在于作为流动相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差别。

与气相色谱相比,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的适用性强,不受分析对象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可以弥补气相色谱法的不足。

对于酚类化合物的测定,其基本原理是这样的:先用固相小柱吸附水中酚类化合物,然后用溶剂洗脱,经氮吹气浓缩至一定体积后,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

在反相色谱柱上以甲醇/为流动相把经预处理的酚类化合物分离,用二极阵列检测器或紫外检测器,测定各种酚的峰高或峰面积,以外标法定量。

3.仪器与试剂3.1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可编程紫外检测器微量注射器:50μL、100μL色谱柱:C18或C8柱化学工作站尖底浓缩瓶:10ml 具刻度富集柱3.2试剂:流动相:甲醇/高纯水(需Φ0.22μm滤膜过滤)标准物:六种酚类混合物洗脱液:正己烷、四氢呋喃(需重蒸)硫酸冰醋酸无水亚硫酸钠4.所用仪器的主要组件(1) 高压输液泵主要部件之一,压力:150×105~350×105 Pa。

为了获得高柱效而使用粒度很小的固定相( 应具有压力平稳、脉冲小、流量稳定可调、耐腐蚀等特性。

(2) 梯度淋洗装置外梯度:用两台高压输液泵,将两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的比例送入梯度混合室,混合后进入色谱柱。

内梯度:一台高压泵,通过比例调节阀,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的比例抽入高压泵中混合。

(3) 进样装置流路中为高压力工作状态,通常使用耐高压的六通阀进样装置。

(4) 高效分离柱柱体为直形不锈钢管,内径1~6 mm,柱长5~40 cm。

发展趋势是减小填料粒度和柱径以提高柱效。

(5) 液相色谱检测器Ⅰ紫外检测器应用最广,对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有响应。

特点:灵敏度高,线形范围宽;流通池可做得很小(1mm×10mm,容积8μL);对流动相的流速和温度变化不敏感;波长可选,易于操作;可用于梯度洗脱。

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024个二极管阵列,各检测特定波长,计算机快速处理,三维立体谱图。

Ⅲ示差折光检测器除紫外检测器之外应用最多的检测器。

可连续检测参比池和样品池中流动相之间的折光指数差值。

差值与浓度成正比。

Ⅳ荧光检测器高灵敏度,高选择性。

对多环芳烃,维生素B、黄曲霉素、卟啉类化合物、农药、药物、氨基酸、甾类化合物等有响应。

5.数据处理原始数据实验所得色谱图①根据标准样品的实验数据,做出峰面积随浓度变化的标准曲线。

②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实际单标中的物质浓度单标为8ppm的标样物质实际浓度: C=7.990ppm醇和酚的鉴定的实验报告3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