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合集下载

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

他山之石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社会组织和经营管理角度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业的高度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国家完善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所奠定的服务基础。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后,要努力实现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经营方向转变,就要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因此,认真比较国外农业发达国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借鉴这些农业强国在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应用,从而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模式(一)美国的市场导向型服务模式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建立在大规模家庭农场基础上的,它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保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顺利运行。

由于美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在商品经济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政府直接干预少,农工商综合体、私人企业、合作经济等多种成分、多种形式共同竞争、共同发展,因而形成了公共、集体、私人三种服务体系互为补充、相互协调的服务系统。

1.公共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

公共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农业的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其中,农学院作为农业科技的教育和科研中心,主要承担农业科技教育和普及任务。

农业研究系统包括联邦农业研究系统和州立实验站农业研究系统,联络农业研究系统由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经济研究局、林业局组成。

州立实验站农业研究系统由各州农业实验站、合作研究局组成。

农业推广系统包括联邦、州和县农民推广站三个层次,由推广站的农民推广员提供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服务,既帮助农民诊断和解决农场经营中的问题,又把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反馈给农学院,从而为研究系统提供科研方向。

在公共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农业科研服务体系。

2.私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

日韩农田建设做法及对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启示

日韩农田建设做法及对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启示

日韩农田建设做法及对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日韩两国在农田建设方面的做法,并分析其对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启示。

通过深入了解日韩两国的农田建设策略、技术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首先概述日韩两国农田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政策环境、投资规模、建设内容等方面,然后重点分析两国在农田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如土地整治、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这些经验对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启示,包括如何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资力度、推广先进技术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推动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日本农田建设做法分析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因此,日本在农田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农田建设做法。

这些做法对我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农田建设,将其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律法规,确保了农田建设的顺利进行。

例如,日本政府制定了《农用地法》《农业振兴地域整备法》等,为农田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日本在农田建设中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

他们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等,以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他们还注重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广生态农业等措施,实现了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日本在农田建设中注重公众参与和社区合作。

他们鼓励农民、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方参与农田建设,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通过社区合作的方式,各方可以共同承担农田建设的成本和风险,同时也可以共享农田建设的成果和收益。

日本在农田建设中还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他们通过实施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流转等措施,优化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日本城镇化经验教训对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日本城镇化经验教训对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日本城镇化经验教训对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的启示摘要:日本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城镇化发展,其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吉林省现在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期,特色城镇化建设势在必行,总结日本的经验教训,以期对吉林省的城镇化建设提出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日本城镇化;经验;教训;启示“十一五”时期,全国城镇化年提高1.2个百分点,而同期吉林省城镇化率年均仅递增0.3个百分点,不及全国水平的一半。

目前吉林省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期,急需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日本城镇化选择的模式是典型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模式。

正是这种模式的成功,使得日本的城镇化进程获得飞速发展,虽起步晚,却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追赶上了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

日本的城镇化水平从二战前后的28%上升到1955年的56%,2005年更是达到86%,进入2011年,日本城镇化水平已经接近91.3%,远远超过了亚洲地区的平均水平。

一、日本二战后城镇化发展历程(一)战后恢复快速增长期(50-70年代)日本战后在美国的帮助下,经济复苏,工业化快速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

主要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长,城镇人口增加,高度集中,1970年日本城镇化率达到71%,GNP达到1960亿美元,城市数量达到588个。

60年代,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开始形成。

这一阶段,工业化是日本城镇化发展的绝对源动力。

(二)稳定发展期(80-90年代)8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全面进入了城市时代,以大城市的集中发展为代表,城镇化体现稳定向前推进态势。

到2000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为78.7%,30年中城市化水平仅仅提高7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再是城市化发展的重点。

日本居民逐渐转移到中心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大城市郊区化发展速度增快。

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成为日本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

(三)持续增长期(2000年后)2011年,日本城镇化已经达到91.3%,高于亚洲平均55.6%的水平。

休闲农业发展之日本借鉴

休闲农业发展之日本借鉴

162009.07OOK INTO本期聚焦日本森林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类型多样,农耕文化悠久,民风民俗多彩,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和广阔空间。

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重视休闲农地、森林资源、道路铁道资源、河海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历史传统文化的活用。

有效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区域设施资源是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期,政府和民间共同推进了高级度假村的开发与经营。

日本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长野县的农民在冬季农闲时期,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设滑雪场和民俗旅馆,吸引了大批游客。

第二阶段:泡沫经济破灭后,生态旅游、农事体验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很多农村高档度假村的经营也陷入困境,纷纷破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 199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了《新食品、农业、农村政策方向》报告,首次以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重视农事体验、农家乐、乡村文化的开发,并从 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水果采摘型农业园区的发展。

第三阶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时期。

随藤田武弘 杨丹妮休闲农业发展之日本借鉴之二:他山之石篇着周末休息时间延长,日本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需求在逐步增加,回归自然,住农家、吃农家饭、购买农村土特产,成为了城市居民的一种时尚。

同时,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农业的萎缩,日本农业、农民也需要增进与市民的交流,加大宣传农业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作用。

城乡居民的这些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日本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并使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点城市与农村距离近,一日游类型的观光农业居多。

东亚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其对我国借鉴

东亚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其对我国借鉴

东亚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环节。

东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的经验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本文通过对东亚地区建立和完善农业现代化体系的过程进行归纳和对比,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并利用东亚八国25年的面板数据对东亚主要国家农业产出的影响因素做实证分析,并提出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经验中图分类号:f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01一、引言农业既是一个古老产业,也是一个现代产业。

农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的一种农业变迁,是世界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中国农业现代化不仅影响中国,也影响世界。

东亚国家在地缘政治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互的发展路径可以参考学习,且东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理论叙述和实证研究两方面阐述东亚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经验并提出对我国的借鉴。

二、东亚国家农业现代化主要经验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逐步形成了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综合系统。

另外,政府亦在此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导向性作用。

1.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位一体。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突破传统范畴的基础上的,形成了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践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核心动力,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实现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完美结合的现代农业体系。

2.都市农业中国地少人多,农业发展受自然资源约束较大,借鉴国外类似的情况,应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并不特指某个农业形态,而是强调农业和城市共生的发展理念,都市农业满足了城市对环境、资源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都市农业为城市和乡村空间合理配置,多功能、多尺度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加强城市和乡村交流、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历史改革成功的例子

历史改革成功的例子

历史改革成功的例子历史上有许多改革成功的例子,这些改革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下面将列举十个成功的历史改革例子,并进行详细描述。

1. 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英国开始的一场工业化变革。

这场革命的成功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面貌,将英国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这场革命的成功在于推动了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生在法国的一场重大政治革命。

这场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政权,并宣布了人权和公民自由。

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对当时的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民主运动和宪政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3.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殖民地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的成功赢得了美国的独立地位,结束了英国对美国的殖民统治。

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在于美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抵抗英国的统治,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4. 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末中国政府推行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

这一改革开放的成功使得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中国政府坚持市场经济改革,吸引外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5. 德国统一德国统一是19世纪末德国各邦通过谈判与战争达成统一的过程。

这一统一的成功结束了德国的分裂状态,使得德国成为欧洲强国。

德国统一的成功在于普鲁士的领导和德国各邦的合作,以及对外战争的胜利。

6. 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是19世纪末日本政府进行的一系列维新变革。

这一维新的成功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使得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工业国家。

明治维新的成功在于日本政府的坚定决心和对外国经验的借鉴。

7.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20世纪初苏联政府推行的一项农村改革措施。

这一集体化的成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物质基础。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

浅议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及其借鉴意义日本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组织形式和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日本农业组织形式、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其借鉴意义等方面进行浅议。

一、日本农业组织形式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

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通过共同经营、共同服务和共同利益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的组织形式。

而农业企业则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组织,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日本的农业合作社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初是由政府和地方政府主导成立的。

到了20世纪20年代,农村合作社积极发展,成为了农民的自主组织。

而农业企业则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模式,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

二、日本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日本的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过程。

在20世纪初至中期,日本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都比较落后。

但随着战后经济重建和农业改革的推进,日本农业经历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农业技术得到迅速提升,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目前,日本农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土地资源有限、农村空心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不断推进农业改革,鼓励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收入水平,增加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农业组织形式和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合作社模式:日本的农业合作社具有较为成熟的经营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了各种服务和支持。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健全的农业合作社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2. 农业企业模式:日本的农业企业具有现代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特点,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国内外现代农业成功经验及启示

国内外现代农业成功经验及启示

西




国 内外 现 代 农 业 成 功 经 验 及 启 示
郭 民 生 ,张 岳
( . 西 中医 学院 , 西 咸 阳 1陕 陕 7 2 4 ;2 西北农 林科 技 大 学 ,陕 西 杨 凌 10 6 .

720 ) 1 1 0
要 : 过 分 析 国 内外 现代 农 业 发 展 的成 功 经验 发 现 : 代 农 业 的基 本 功 能 仍 是 向人 们 提 供 农 产 品 , 用 现 通 现 利
高 品质 的 、 而且是 可持 续 性发 展 的现代农 业 。
1 国外 都 市 农 业 发 展 现 状 与趋 势
1 1 美 国 规 模 化 的 现 代 农 业一 市 民农 园模 式 .
发 展走 的是科 技 化 、 产业 化 的现 代 农 业 之 路 。该
国重点 发 展蔬 菜和 花卉 , 科研 投入 力 度大 , 科技 成
() 1 发展 现状 : 四川 省成 都市 锦江 区在 城 乡结
合 部 的红砂 、 福 、 福 、 马 、 家 堰 、 安 桥 6 幸 万 驸 江 大
个 行 政 村 , 设 成 了 占地 1 m 建 2 k 的 以 “ 香 农 花
居” “ 福梅 林” “ 家菜地 ” “ 、幸 、江 、 东篱 菊 园” “ 塘 、荷 月色” 名 的 “ 命 五朵 金花 ” 品牌 的 观光 休 闲农 业 为
0 引 言
现代农 业 的核 心是 科学 化 , 特征 是商 品化 , 方
向是 集约 化 , 目标是 产业 化 。 咸 阳市 要 立足 实际 , 并结 合发 展 机遇 , 积极 发
土地 资源 , 拥有 现代 化 的机 械作业 , 市 高度 的城 城

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经验研究

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经验研究

XIANGCUNKEJI 2017年5月(下)23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经验研究白冰洁高美玲(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亟待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而日本农业现代化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基于此,本文分析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为我国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日本;经验[中图分类号]F3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7)15-23-11日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农业发展的资源禀赋不占优势。

因此,日本走出了优先改良品种和土地,后进行机械化推广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具体为土地改良-化学化-良种化-机械化[1]。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大,但人均耕地资源少,我国的小农经营等特点与日本农业发展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因此,分析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日本基于土壤贫瘠和耕地面积小等因素,1947年颁布《土地改良法》,通过平整水田、垦田造田等措施改良土地,并实现水利化指标的极大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迅猛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化肥、农药,农业生产实现化学化;日本政府高度重视通过改良品种来提高土地生产率,通过资金投入支持研发,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良种化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1953年日本政府颁布《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始其机械化进程,一方面依靠本国先进的工业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适宜的中小型机械,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欧美国家先进的农机具,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2]。

日本农业现代化程度高,与其国内工业反哺、农协组织、政府保护有着密切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工业立国、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

日本通过高附加值、高利润的加工制造业进行了资本积累,并抓住国外发达国家需求旺盛的机遇规避本国需求有限的制约,发达的工业和巨大的财力为反哺农业奠定基础,通过加大财力支农,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

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其经验与启示

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其经验与启示

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其经验与启示戴媛媛内容提要农业产业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继我国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后出现的又一次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和经济体制创新.战后日本在农民家庭经营基础上, 成功地在短期内通过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的推动作用,农协的组织保障以及"一村一品"模式的成功,对同样人多地少,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基础的我国探寻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日本;农业产业化模式日本农业是典型的小农经济,耕地面积约 500 万公顷,户均耕地不足 1.2 公顷,经营单位较小,一般来讲这种农业很难融入社会化大市场.而日本却在小土地所有制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产业化,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1 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推动作用,农协的组织保障以及"一村一品"模式的成功,对同样人多地少,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基础的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日本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经营模式1, 以工商业资本为主体的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又细分为直营型,委托型两种模式.直营型即企业从农民手中购买土地,建立大型的养殖场和农产品加工厂,利用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经营.但由于日本地价高,相比出售土地农民更愿自己经营,这种经营模式在日本的发展很受限制. 委托型即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订立合同,契约等形式,委托农户或农产主进行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对生产品种,工艺及交货时间做出规定,农户按时保质保量为企业提供农产品.但日本人多地少,户均耕地规模不大,水田, 倾斜地多,地块狭小,因此不适合发展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2, 农协(市场)+基地的水平一体化经营模式日本的农业产业化更为普遍实行的是以农协为主体的水平一体化经营模式. 即排除工商业资本的干预,仅通过农业内部的组合来实现产业化.1 这种水平一体化主要是通过日本农协实现的.日本农协是依据 1947 年的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法成立的.农协为农民服务,主要业务内容包括购销,信用,保险和共同设施利用各方面,并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通过各级农协组织农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来建立生产基地, 农家所生产的产品通过农协输送到批发市场,由批发市场输送到消费者手中. 与其他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国家相比,日本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日本根据自身特点,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先实现水利化,生物化,化肥化, 然后再实现机械化;日本农业产业化的经营规模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小的,农户的小规模经营在农业中占主体地位; 三是农户的兼业化与高龄化现象,随着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的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流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或其他行业的服务,其专业农户不断减少, 兼业农户急剧增加,农业生产者以老人和妇女为主.二,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1, 日本政府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日本这样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资源禀赋极差的国家,能够从传统农业发展到高度产业化的农业,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采取有效的宏观政策,扶持和推动产业化的发展. 首先是通过财政金融手段,增加对农业的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上世纪 50 年代,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已占国民经济投资的 20%左右,以后对农业的投资呈增长的趋势,目前已超过 40%. 2 投资的重点一是农业产品价格补贴(特别是大米)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主要以补助金和长期低息贷款的方式进行.日本政府财政支农的另一途径是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即政府通过对农产品进行买卖影响市场供给,达到稳定农产品供给和价格的目的.其主要手段有两种:对大米,烟草等实行的直接价格管制;对其他农产品实行的间接管制.正是政府强有力的价格干预,保持了农产品的较高价格,保证了农民的合理收益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金融政策方面,政府主要采取优惠信贷投资.早在 20 世纪 50 —60 年代,日本政府就先后设立了"农林渔业公库资金""灾害 , 资金贷款""农业改良资金无息贷款"和"农业现代化资金贷款",为农业提供 , 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满足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同时,日本政府还运用法律手段,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正是通过逐步建立起来的高度法制化的轨道,日本才能长期保持对农业的巨大投入.日本政府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先后制定了大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法律.如 20 世纪 50 —60 年代,就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农业改良促进法》 , 《耕地改良法》 ,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主要作物种子法》《农业改良资金助成法》《农业协同组合 , , , 法》 , 《农业基本法》 , 《农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 , 《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等法律.同时,日本政府还通过一系列的经济,行政手段来确保这些法律的贯彻和实施.完善的农业法律是日本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2, 农协的组织保障农协组织是根据法律,依照农民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农民自己的组织.日本农协通过各项业务,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使农户分散,孤立的行为变成有组织的团体行为,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农协的营农指导员在产业化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都会为农户提供帮助: 产前按专业把农户组织起来,根据农协提供的信息以及农户的实际情况,帮助各农家编制生产与经营计划,并在取得信贷资金,开发引进低成本高收益的技术, 推广优良品种及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等方面提供具体帮助;产中按规划供应农药,化肥及其他生产资料,并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产后接受农户的委托,对农产品分级包装并运往市场. 4 此外,农协还提供农业经营委托服务,接受会员委托代为从事农田作业和农业经营管理,从收益中扣除必要的费用后,其余全部归委托人.这种农业经营委托服务,促进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要素利用的规模效益.有些农协还自办研究所,信息中心,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农协的主要业务还是购销服务,农民通过农协采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销售农副产品,繁琐的事务由农协一手包办,集合了共同采购的成本优势,避免了分散销售的恶性压价,这种批量买卖的方式让农民在价格上得到实惠,增加了农民收入.此外,对于农户个人无力购置的大型设施,农协还提供共同利用设施的服务,比如为农业生产和销售服务的大型农用机械,农机具修理工厂,共用肥料配合设施,蔬菜育苗设施,农产品加工储藏设施等.因此,具有浓厚的政府机构性质的农协,是引领日本农业走向社会化,规模化的有力的组织保障.农协把市场与农户紧密联系起来,简化了市场交易关系,实现了交易的规模经营,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 5 3, "一村一品"模式的成功开始与20世纪70年代的 "一村一品" 运动是日本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模式. "一村一品"的宗旨就是以当地资源条件为基础,因地制宜,使每个村庄都拥有独具特色的拳头或精品产品,打入市场.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不断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品,是"一村一品运动"的基本内涵. "一村一品" 运动起源于日本大分县, 而后在北海道, 岩手县等地广泛兴起. 日本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对各地发展特色经济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分县知事亲自倡导"一村一品"运动,并由农,林,渔,商,共,工,消费者团体,金融,文教,新闻,行政等各方代表组成推动"一村一品"运动协议会,协议会负责确定方针,制定计划,县政府组织建立研究机构, 进行技术指导, 并对地方名特产品开发拨发补助金.在日本地方政府的扶植下,日本乡镇的"一村一品"运动蓬勃兴起.通过"一村一品"运动,引进和开发新技术,研制各地区的名特产品,发展附加价值高的加工业,使各地区的工业,农林水产业,商业与旅游业得到协调发展,增强了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较快地脱贫致富.三,结论——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1,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纵观包括日本在内的农业发达国家, 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推动,农业本身的弱质性也决定了政府支持的必要性.战后, 日本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分散的小农经济能够纳人到现代化的轨道上来, 主要是靠日本政府的全面干预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 日本政府从立法, 组织, 资金, 价格,贸易等多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支持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扶持农业发展的思路及政策措施, 对我国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借鉴日本的经验,,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政府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①建立健全农业立法,用法律法规保证政府依法调控农业②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③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力度④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2, 加快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在我国,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单个农户成为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无法有效对接,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便成为解决这一"中介缺失"问题的关键.我国农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尽管自 80 年代中期就开始发展,但关于合作社的法律却一直处于缺位状态,直至去年,才颁布了第一部《农业合作社法》 ,农民合作组织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 日本农业发展的初始状况与我国相似,吸收和借鉴日本重视发展农协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产业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建立真正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组织.日本农协之所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日本农协是依照农民意愿建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日本农协有关日常经营和运行的各项法规,从制度上保证了农协能够真正代表农民的利益.反观我国目前的农业组织,由农民自己组建的较少,很多组织在实际运作中较多地依赖于当地行政力量,龙头企业,工商业资本的介入,而这些力量的介入大多是为了利用和享受政府的有关优惠政策,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6 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应该认真借鉴日本农协的经验,积极推动属于农民自己的,真正为农民服务的农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其次,要拓宽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功能范围.从日本农协发展历史和组织结构可以看出, 它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简单联合,还是具有行政属性的处于农民和政府之间的第三方机构,既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 又是政府农业政策的执行者. 不仅是连接了农户与市场, 也是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纽带与桥梁. 目前,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活动的范围还很狭窄,缺少管理手段和凝聚力.学习日本经验,我国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应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的管理权限,拓展其作用空间,通过加强农民合作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政府管理的效果. 3,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对照我国的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现状, 日本的 "一村一品" 运动不无启示. 我国当前的一个问题是各个地区发展缺乏长远计划, 往往是其他地区发展什么, 自己也盲目效仿, 不从本地实际出发, 致使地区经济结构趋同, 各地形不成特色经济. 在确定产业布局, 考察和确定产业项目等企业和农户个体力不能及的方面, 政府的作用不能缺位,同时要改变执政理念,为产业化推进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鼓励产业化经济组织的发展.日本"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开发优势项目,选择和确定产业化项目,对其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研究,以及产业布局协调发展方面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分析.以本地区资源特色为基础,充分考虑地区特点选择发展项目,发挥地区优势, 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成功发展的关键.注释梁开竹: 《借鉴日本经验,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3 年第 1 期. 2 方志权,吴方卫: 《日本多功能性农业对建设我国都市农业的启示与借鉴》《生产力研究》 , 2007 年 24 期. 3 中国农业代表团《日本的农业政策改革及其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0 年 12 期. , 4 胡小凤: 《美日农业产业化模式启示》《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年 6 月号下. , 5 常青: 《构建山西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体系的启示——借鉴日本农协的经验》《陕西财经 , 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 年 03 期. 》 6 常青《构建山西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体系的启示——借鉴日本农协的经验》《山西财经大 , 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 年 9 月第十卷第 3 期》(作者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06 级硕士生责任编辑魏全平)。

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经验与启示

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经验与启示

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经验与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乡村振兴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乡村振兴的内涵和目标。

然后,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总结国外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包括政策支持、产业创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

接着,文章将分析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的启示,探讨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于我国的乡村振兴实践中。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国外乡村振兴的主要模式与案例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乡村振兴的任务。

这些国家通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以下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国外乡村振兴案例,并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因此,其乡村振兴策略特别注重挖掘和发扬每个村庄的特色。

通过“一村一品”模式,每个村庄都致力于发展和推广自己的特色产品或文化,从而吸引游客和外部投资。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也保护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

德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实施了“村庄更新”计划,该计划旨在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提高乡村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人口回到乡村。

通过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德国鼓励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法国政府制定了“乡村振兴计划”,旨在保护和振兴乡村文化,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该计划注重乡村景观的保护和修复,通过政府补贴,鼓励农民进行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支持乡村手工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些成功的乡村振兴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每个村庄的特色和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政府应该扮演重要的引导和支持角色,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国外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国外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对于国内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并提供满足 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等方 式来实现。同时,应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独特的包装设计、文化内涵的注 入等方式来提升品牌的吸引力和美誉度。此外,应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将农产 品与流行元素相结合,以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应该科学合理且严格实施。在制定标准时,应充分考 虑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确保标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对标 准的监督和执行,对违反标准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3、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应该多样化、实用性强。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教 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同时,要将 职业道德培训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帮助教师不断成长和进步。
3、推动农业现代化: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农业现代化经验,通过科技手段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注重保持乡村经济的多样性。
4、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可以借鉴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经验,发掘乡村的文化 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5、生态和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学习北欧国家的经验,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 保持农村的美丽景观和清新空气,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对于国内农产品品牌建设,政府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这可以通过制定 农业产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方式来实现。政府还应 加强对农业产业的监管和管理,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国外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本经验为国内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重 要的启示。这些经验包括注重品质和特色、借助地域优势、消费者需求、加强产 业链整合以及政策支持和引导等方面。借鉴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国内农产品更好 地打造品牌形象、提高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国内农业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 和技术升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和 期望。

日本发展六次产业对推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启示

日本发展六次产业对推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启示

现代营销中旬刊XDYX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展升级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重要引擎,能有效挖掘农业多功能性,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我国与日本同处东亚地区,隔海相望,互为近邻。

日本发展六次产业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将农业附加值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有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为此,本文从日本六次产业理论出发,总结其产生背景、发展模式、政策措施、取得成效及经验借鉴,探索适合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我国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日本六次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

何德功(2010)根据日本政府提出科技兴农、推动农业工业化发展的思路,分析了日本大型企业涉足农业的实践,认为农业工业化的道路有利于振兴农业。

孔祥智等(2015)认为,六次产业鼓励农业经营者从事多种经营,打破三大产业之间的分割状态,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范围、加强产业集群及促进地区之间的合作,从而有效提升农村发展活力,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崔振东(2010)认为,构建农工商连携体系,有利于农产品附加值保留在农村。

姜长云(2015)认为,推行六次产业是符合日本国情与农情的现实产物,分析了日本与我国进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异同。

二、日本六次产业的主要做法(一)六次产业的发展形态扎实推进“地产地销、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式,不断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资源配置,将农产品附加值在本地内部消化。

六次产业发展形态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产地加工型,即对本地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加工业。

二是产地直销型,即农林渔业从业者建立直销店,培育自有品牌,或通过相关组织进行销售。

三是休闲旅游型,即利用农业资源发展高附加值的乡村旅游,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增值。

(二)六次产业的参与主体提升六次产业发展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各类运营主体的茁壮成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乡村振兴的日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乡村振兴的日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引言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阶段,但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四化”同步发展中的短板,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

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科学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历史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此为契机,全国社会各界掀起了一股“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热潮,而农村改革发展也迎来了各种扶持政策密集出台的“窗口期”。

然而,国家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形成有效的路径与模式,这是当下政界和学术界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乡村凋敝的必然回应。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走向衰弱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当然,城市化不等于消灭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并不意味着乡村文明的消亡。

纵观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如欧美、日本等都经历了乡村由衰弱走向复兴的演变过程。

这些国家在工业文明达到一定高度后,如何重振乡村,如何实现乡村的全面复兴?他国的成功经验对我们今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哪些启示意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尤其是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与欧美不同,这两个国家在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农业特征、历史文化等方面与中国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乡村振兴的路径与经验可为我国学术界提供难能可贵的研究样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情,科学总结和借鉴其他国家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对于探寻我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基于此,本文将对日本、韩国乡村振兴的政策路径及其经验进行梳理与探讨,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现代日本乡村治理及其借鉴

现代日本乡村治理及其借鉴

现代日本乡村治理及其借鉴作者:杨岳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02期摘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村落共同体呈现衰落状态,逐步成为日本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所在。

面对此项问题,日本政府果断制定出农业保护法与相关的鼓励、支持政策,从而打造更具特色化的乡村发展之路。

直至现在,日本的乡村治理与发展仍旧是一项重要任务,充分贯彻绿色生态理念,优化与完善了农村土地经营模式,实现自然村与行政村的“双轨制”,实现了日本乡村的现代化建设。

对此,本文就现代日本乡村治理情况展开分析,旨在为我国乡村建设提供相应的发展借鉴。

关键词日本乡村治理绿色生态借鉴作者简介:杨岳,中共兰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01.189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切实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进程的关键所在,其中,就农村土地制度提出了改革的新要求与新办法,即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农村土地改革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在乡村建设上又得到了质的提升,仍旧存在着进步的巨大空间。

关于该话题,我们深度分析了现代日本在乡村治理上的手段与技巧,深度联系我国国情,借鉴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国的乡村建设体系,以促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国借鉴日本乡村治理手段的原因分析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上,我国政府对农村发展体制改革提出了重大的部署,要求将农村改革的各项工作都提上日程来,始终秉持着“治国先强民”的理念,注重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实现中国经济均衡、平稳的发展。

然而,我国在实际发展进程中,在农村改革上缺乏固定的思想理论与新生的规范和模本,若想实现中国农村的发展,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特别是从亚洲地区选取相应的学习对象,总结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日韩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日韩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日韩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刘国斌;王丽娜【摘要】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gricultural economy,im-proving rur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environment,and increasing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added value.For China,we also advocate the promotion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however,China's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s still in its preliminary stage.Through the study of experience of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Japan and South Korea,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rural industry integration,we are study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integration in Japan and South Korea so as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rural economy in China.%日韩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推动其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业经济附加值等具有积极意义。

发达国家推进家庭农场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发达国家推进家庭农场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发达国家推进家庭农场建设的经验与借鉴报告题目:1. 发达国家推进家庭农场建设的成功经验2. 家庭农场建设中需引起重视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3. 家庭农场建设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4. 家庭农场建设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方式与手段5. 家庭农场建设的环境利益与可持续性一、发达国家推进家庭农场建设的成功经验发达国家在推进家庭农场建设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是政策的引导。

政府对于家庭农场建设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关键的,政策上予以资金、税收、补贴等多方面的支持,以此鼓励农民加入家庭农场。

其次是技术的支撑。

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政府和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家庭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还有就是市场的扶持。

政府建立市场体系,引导家庭农场投向市场,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相关产业,大力推广有机农业等高附加值农业,为家庭农民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更好的销售价格。

二、家庭农场建设中需引起重视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家庭农场建设中,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肥料、种子、农药等农资的供应、生产与销售链的短板、贫困农民生产银行贷款难等。

针对这些挑战,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引入新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广泛开展扶贫政策,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业生产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环节的风险承担能力;建立市场规范化、管理化体系,规范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挖掘乡村资源潜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家庭农场建设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家庭农场建设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家庭农场建设,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家庭农场建设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使农业生产更具有竞争力。

四、家庭农场建设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方式与手段家庭农场建设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方式与手段有很多。

首先是技术的推广,政府和科研机构对家庭农场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其次是品牌的打造,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标准化、品牌化的生产体系,树立家庭农场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最后是市场的拓展,政府支持家庭农场进入大型超市或网络销售平台,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塑造了家庭农场产品的形象和出品质量。

田园回归理念下日本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主体变迁及其相关启示

田园回归理念下日本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主体变迁及其相关启示

田园回归理念下日本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主体变迁及其相关启示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文献综述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田园回归理念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6)1. 田园回归理念的提出 (7)2. 相关理论基础 (9)3. 理论框架构建 (10)三、日本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12)1. 日本城乡发展的历史阶段 (13)2. 当前日本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 (14)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5)四、田园回归理念下日本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主体变迁 (16)1. 政府角色与职能转变 (18)2. 市场力量的驱动作用 (19)3. 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 (20)4. 公众参与的现状与影响 (21)五、田园回归理念下日本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 (22)1. 日本城乡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 (23)2. 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25)3. 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6)六、结论与展望 (27)1. 研究结论总结 (28)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9)3. 政策建议与实践指导 (30)一、内容简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关系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

特别是在日本,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使其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

本文旨在探讨在“田园回归理念”下,日本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主体变迁及其相关启示。

田园回归理念,是指人们重新审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强调回归自然、追求质朴生活的价值观。

这一理念在日本传统农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今已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日本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如“一村一品”运动和“造町运动”,成功地将农业与乡村发展相结合,实现了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研究了日本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主体变迁。

政府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引导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生产、消费、贸易大国。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解决了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的减贫目标,为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尽管我国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包括农业法规与配套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农业经营与管理组织形式、农业高科技技术、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等各个领域,我国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新时期我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历程中,总结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特点,对我国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业组织形式、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制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1.美国农业发展特点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处于世界最发达之列。

这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更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美国农业主要特点如下:(1)农业法规和配套体系完善;(2)以小型家庭农场为基础;(3)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4)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5)农业产销一体化;(6)科技在农业生产应用广泛;(7)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模式借鉴——发展高效农业美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丰富,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日本农业形成了合理的产业 结 构 , 为 农 业 市 订相关法律。并且,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法律的落实,
场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工业的发展,科技的 为了确保法律得到强而有效的实施,日本会制定一
普及,日本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劳动生产 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或成立相关的政府监督实施机
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目前,日本农业与工业形成 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价值。以日本政府在 20
2014.4(总 420)
World Agriculture
步,但由于小农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其农业现代化 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科研投入少。目前中国关于
进程十分缓慢。认真分析中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困 农产品的科研开发主要体现在提高水稻等粮食作物
境,切实、有效地制定相关解决方案,才能打破农 的产量方面,在研发高产量的果蔬、提高生产率的
(二) 走科技兴农之路 在新科技的研究开发方面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①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② 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让各地的 农业院校与当地的农村合作,在农业研究中培养农 业高学历人才。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才能让农业专 业的学子更好地了解农村实际,更有利于以后的农 业科研开发。 在将科技落实到农业生产方面,需要政府、高 校以及农民之间的相互配合。政府应该大力推广新 型、适合当地操作的农业技术,并安排专门的技术 人员下乡去指导与实践。政府可以在农村开辟专门 的试验田,通过对比让农民真正了解到新技术对于 农业生产的作用,让农民积极地去接受新技术。高 校可以组织下乡调研与开展宣讲会,对农民宣讲各 种新型的农业技术与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样 不仅有利于高校及时准确地了解农村的实际,也有 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好地接受与运用 农业新技术。 (三) 走农产品商品化之路 走农产品商品化道路,是一条受益丰厚的农业 生产之路,但这意味着农产品全面进入市场,接受
用推广。另外,目前农村从事农业生 产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未成年人,农业劳动 力的素质状况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4]。
(三)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法律滞后之间的矛盾 农业现代化需要一套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而中国目前在农业方面的法律体系亟待完善。①农 业立法有待完善。中国关于农业方面的立法主要集 中在土地管理等方面,关于农业灾害防治、农产品 流通方面的法律法规则显得有些单薄,需要大力完 善。②积极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以农业用地为例,中 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求确保农业耕地 18 亿亩的红色底 线,但是中国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却并没有因此得到 有效的遏制,从 1996—2006 年短短的 10 年时间里, 中国的耕地就减少了 667 万 hm2。其中,每年仅建设 用地就至少需要新增占用 27 万 hm2 土地[5]。
生产率[2]。
层面[3]。
2.日 本 农 业 生 产 面 向 市 场 , 农 业 商 品 率 提 高
由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日本从事农业的人
二、中国农业现代化困境分析
员可以及时地掌握最新的农业市场信息,从而根据
市场需求调整农作物的比例结构,让农产品最大化
中国农业经过数十年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进
- 67 -
收入 (万日元)
300
让农民及时了解最新的农业科技,这
也导致了即使出现最新农业方面的科
200
技成果,也很难及时运用到农业生产
100
之中。③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具
0 主业农户
非主业农户
副业农户
商业农户类别 图 2 2007 年日本 3 种商业农户家庭收入比较
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村学子很少会 返乡务农,导致农民的整体学历不高, 难以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这也 客观限制了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应
耕区大力宣传最新的农业技术,保证了农业科技在 不断下降,但是农业总收入却在成倍地增长。
第一时间为农民所了解。
3.日本农业引入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
(二) 农业市场现代化
扩大非农业收入 通过图 2 可以发现,日本商业农
科技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农业的产量,使 户收入最高的是非主业农户,其年收入达到了 600
(一) 农业现代化与分散小农经济的矛盾 小农经济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虽然曾对 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 今,已经成为限制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业现代化与小农经济的矛盾主要体现在:①投入 与产出的矛盾。小农经济投入高,但效益低,这在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导 致农民弃田进城务工。②大规模机械化与手工劳作 的矛盾。现代化农业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主张机 械化生产,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小农经济中,每户农民的耕地面积小而分散,不 适合机械化操作,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不利于农民 开展第二产业增加收入。③市场化与自给自足的矛 盾。现代化农业以面向市场为主,根据市场需求调 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将农产品商品化以提高农业
2.大力推动科技下乡 真正将科技运用到农业生 产之中,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对 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每 100km2 耕地拥有的拖拉 机数进行对比 (图 1) 发现,日本每 100km2 耕地拥 有的拖拉机数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农业科技的推 广应用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而且需要一批有 知识、高素质的农民能够接受。为此,日本政府一 方面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使日本农民至少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日本的农业 大学十分注重对“应用型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 66 -
的地方公立机构,大力推动农业科技的开发。其中, 国立机构的研究人员与科研经费均约占总数的 10%, 公立机构的研究人员占总数的 25%,科研经费接近 总数的 30%。政策扶持是科研开发的保障,资金是 科研开发的基础,人员投入是科研开发的推动器, 而科研开发则是农业生产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一系 列的良性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农业的科技现代 化。
日本小农经济自产自销的局面得到了化解,这为日 万日元 (100 日元约合 5.96 元人民币,2014),远远
本农产品的市场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本农民开 高于主业农户和副业农户。非主业农户的主要收入
始将眼光投向市场,使农产品市场化成为农民增收 则来源于非农业收入,其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
的有效途径。日本农业市场现代化的特点主要表现 50%。日本农业的发展已经跳出传统的农业生产格
2.培养服务农业的理念 所谓服务农业是指通 过第三产业带动农业的发展,或者将农业第三产业 化。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打造旅 游型农业、环保型农业等农业生产模式。在郊区或 者风景优美的地方发展旅游型农业,例如,郊区农 民可以结合城市居民体验农村生活的想法,开辟一 些土地以收费的方式供城市居民耕种;或者当地政 府可以和一些大型食品公司达成合作模式,将当地 作为食品公司原料基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当 地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也可以解决食品公司的产品 来源问题,一举多得,有效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方面,日本政府在各地大力推广和普及最新的农业 将农业市场化,以增加收入。农业生产面向市场,
科技,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兴技术投入到农业中。 在提高农产品商品率的同时,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
到目前为止,日本政府在全国各地设置的推广和普 收入,这极大地促进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及农业科技的机构有 600 多个,这些机构在日本农 目前,虽然日本农业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收入,其种植结构往往单一而多变,而小农经济讲 究自产自销,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为主要条件,
三、中国农业未来发展道路
只在有剩余时,才将多余产出卖出,这样导致农民 在有限的土地内,种植粮食与蔬菜等多种农作物,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土地的生产力与创收能力。
(二) 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含量不足之间的矛盾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含量不足之间的矛盾主
一、日本农业现代化特点
日本农业现代化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由于 受到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影响,日本农业现代化 的一个鲜明标志即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目前,日 本耕地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 0.4%,人口却占世界人 口的 2.2%,人均耕地面积 467m2[1]。在耕地紧张且分 散的日本,却能在 20 年的时间内,实现农业现代 化,主要得益于日本在科技、市场以及立法 3 个方 面的努力,这好似 3 台发动机,推动着日本农业的 高速发展。
2014.4(总 420)
World Agriculture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经验与借鉴
笮 张卫娣
摘要: 发展现代化农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 日本农业生产大背景与中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但在 20 世纪 50 年代 就走上了农业现代化道路, 其在农业科研、 立法等方面极具特色, 值得中国参考借 鉴。 中国应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 改变农业发展理念, 将农业生产第三产业化, 走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 日本; 农业现代化; 特点; 发展道路
在以下方面。
局,将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第三产业进行创收。
每 100km2 拖拉机数 (台)
5 000 4 500 4 000 3 500 3 000 2 500 2 000 1 500
中国 印度 日本 韩国
(三) 农业立法现代化 为了确保农业的发展, 日本政府十分注重农业法律 制度方面的完善,出台了一 系列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 的收入和农业的稳定发展。 如今日本农业法律体系已经 十分完善,从农业生产到农
(一) 农业科技现代化 日本农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农业科研 体系,全国各地正大力普及各种先进的农业科学技 术,真正做到了以科技武装农业,以科技推动农业 发展。 1.日本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 这主要表现在 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以及科研开发 4 个 方面。日本成立了近 30 所国立研究机构以及相配套
(一) 农业理念现代化 1.培 养 农 业 集 团 化 理 念 时代发展表明,小农 经济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要使农业得到良好 发展,需要实行规模化生产。①对农业生产进行股 份制改造,村民以自己所有耕地为资本入股,在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