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新理性主义
感谢您的聆听
THE END
对罗西而言,建筑设计就是通过捕捉城市中“集 体记忆”的“原型”,来揭示建筑文化的永恒性。
阿尔多·罗西
Aldo Rossi (1931-1997)
“我一直认为我的建 筑是永恒的,我不是 沉迷于建筑,但我是 一直试图以一种真实 的方式来做建筑”
罗西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1931-1997)
从立面上来看,两边地,中间高,形成了一个山形的走势。
建筑的轴线
立面上是完全对称 的,对应的平面外 墙也同样如此,但 是内部为了满足功 能的需求,不没有 完全对称,做了一 定调整
北立面
南立面
·
首层平面
二层平面
·
三层平面
四层平面
虚实处理
三个建筑实体自然而然的 夹出了两个半开敞的空间, 这是罗西比较善于运用的 方法,这种空间处理的方 法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 个是照顾房间的采光需求, 另外一个就是可以使整个 空间布局给活起来。
创作历程
社会政治阶段
城市阶段
各种方法设计阶段
对国际建筑界的影响阶段
罗西的四个阶段
1:这个阶段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卷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潮流中,在这阶段当中他思考了文化 问题,这些文化问题,成为了他晚些时候的理论框架,也正是从这时起他开始了对城市进行文化渊源的探讨, 学生时代的他兴趣是新古典主义,后来又侧重文化渊源的探讨,继而又转向了意大利城市论战,1964前后则 关注在城市层次上类型学与形态学之间的关系。 2:城市阶段:从1965-1969年,在此期问他参加了编辑,出版工作,并从事理论教学活动。在教学方面 的兴趣,对他的思维演化至关重要。在兼做《城市建筑》编辑时,将建筑确定为自主的对象,并认为建筑的 正确与否应通过历史上的惯例来确立。他将建筑作为严格的精神领域,建筑是理性的构建起来的,并认为存 建筑领域中任何一个操作均有严格的意义。他的理性思想在此阶段充分体现。 3:各种设计方案阶段:1970-1980年,罗西的理沦建立起来了,并将理沦和实践紧密结合。在此阶段, 设计和写作对他同等重要,但他更偏爱用图像媒介来表达他的思想。1971年是其生活的转折点,他由由于支 持学生运动而与其他八位教授一起被免去了职位。
建筑史名词解释
1、解构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建筑思潮,它不仅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之后已经出现的历史主义或通俗主义思潮和倾向都持批判态度,并试图建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
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2、风格派产生于荷兰,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的分支和变种,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组成的构图效果。
又被称作“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
3、表现主义(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4、包豪斯的教学特点:(1)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5、“少就是多”是密斯•凡•德•罗努力追求的结构逻辑和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的高度概括。
寓意在两个方面:(1)结构上: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讲究结构逻辑,使产生没有屏障或者屏障很少的建筑空间;(2)建筑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有直线、直角、长方形和长方体组成的几何形构图。
6、草原式住宅以美国西部地方建筑的自由布局为基础,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建筑的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并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7、密斯风格: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
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联系和区别
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联系和区别一,两者的区别和联系:20世纪前期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曾对建筑的实用功能技术经济艺术以及社会作用作了全面的探讨,提出了一整套改革和创新的见解。
相比之下,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倡导者主要关心的只是形式和艺术的方面。
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是人类建筑史上一次全面,剧烈的革命性变化的产物,而后现代主义只是现代建筑在形式和艺术风格方面的一次演变。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建筑的“消亡”。
现在看来,可以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是对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部分修正和扩充,是现代主义建筑多样发展的又一种表现。
其中心是反对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
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是仅仅以单调的功能主义为中心。
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大量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中处理,以打破国际主义风格多年来的垄断。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y)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最早宣言。
在书中他首先肯定了现代主义对人类文明进程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他又指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使命。
过时的现代主义将成为设计的思想桎梏。
一切都变成平庸无奇,千篇一律的空白设计。
而风格混乱、含义模糊的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将引导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方向。
二,什么是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三,现代主义建筑图示:四,什么是后现代注意建筑: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战后曾今引领了很长一时期的建筑的设计,这种思潮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必将有其适合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合理性也有者其必然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相继而来城市问题,的环境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等等,共同引发了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进步的概念,文化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问题等人类中的问题的重新认识,在此同时西方的现代化力量也削弱了众多国家、地域、种族间的差异性,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破坏,对科学和理性的一味推崇也造成了对人性自然和个性的忽视。
当这种种的不足或者弊端日益呈现的时候,人们对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一些批判现代主义的声音在20世纪50、60年代推动建筑发展的部分建筑师中已经出现。
50年代末期,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中分离出来的第十次小组已经十分尖锐地揭示了功能城市规划思想的不足。
代表人物是英国建筑师史密森夫妇以一种更接近现象学的分类方法提出了房屋、街道、区域和城市的概念,以之与功能城市的功能分区概念相对抗。
在20世纪60年代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理论著作开始了对现代建筑的公开严肃的反击,第一步是美国的城市理论家J-雅各布斯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在书中他对柯布西耶为代表的功能城市的规划思想公开挑。
战她指出,被现代建筑师忽视的那些隐藏在街道中的秩序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都市生活,这里面有日常生活的模式,有人际关系的网络,对于这些城市现从价值的保持才是规划中极为关键的。
1966年美国建筑师R-文图里所著作的《城市建筑》,在书中批判了现代建筑的技术理性排斥了建筑所应包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提倡要向历史吸取经验。
像这样的对现代建筑进行反省批判的著作还有如埃及建筑师H-发赛发表的《为了穷苦者的建筑》、建筑理论家柯林-罗的著作《屏贴城市》等。
在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设计思潮可谓活跃,大体有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的新发展、新现代、简约的设计倾向这几种建筑的思潮。
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现。
3、代表人物及作品: · 美国新德里大使馆----斯东----1955----外观庄重典雅,金碧辉煌; · 西雅图世博科学馆----雅马萨奇----1964----尖璇; · 世贸中心----雅马萨奇----1973----尖璇。 · 谢尔屯艺术纪念馆----约翰逊----(1958--1966)----古典、新颖; · 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斯东----1958----悬索,镀金柱廊、白色漏窗; · 纽约的林肯文化中心----约翰逊、哈里逊、阿伯拉莫维茨(1957-1966) · 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雅马萨奇----1959----体现他主张的“亲切 与 文雅”建筑,一致尖璇,尺度宜人;
与 “粗野主义” 以及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有何不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战后建筑设计的思潮
一、理性主义
1、“理性主义”涵义: 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及包豪斯学派和以勒· 柯布 西埃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派,因讲究功能而有“功能主义” 之称;它因不论在何处均以一色的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 的形式出现,而又被称为“国际式”。它具有“现代建筑”的一切特点, 并强调建筑师有改造社会的任务。 2、“理性主义”的缺点: 过分强调功能与技术;
马 赛 公 寓 场 区 规 划
马 赛 公 寓 透 视 图
马赛公寓长165米,宽24米,高 56米。地面层是敞开的柱墩,上 面有17层,其中1-6层和9-17层 是居住层 ,大楼共有18层,有 23种不同的户型,共337户,可 供1500-1700名居民居住,提高 了居民选择的自由度,突破了承 重结构的限制,从单身住户到8 个孩子的家庭都可找到合适的住 房。
4、作品实例: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TAC (1949--1950) 皮博迪公寓----塞尔特(1963--1965)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主要思潮和流派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着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着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的喜新厌旧更深刻的原因。
D15第十九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1982-1989年,B.屈米)
• 基地上建立了一个120m 长度单位的方格网;
• 点、线、面系统的叠合。
第四十三页,共89页。
第十九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解构主义 1、巴黎拉维莱特公园(1982-1989年, B.屈米)
红色立方体一
红色立方体二
第四十四页,共89页。
二、新理性主义
三、新地域主义
一页,共89页。
第十九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在建筑界是指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由部分建筑师和理论 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到80年 代,当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在西方建筑界引起广泛关注时,它更多地被用来 描述一种乐于吸收各种历史元素、并运用讽喻手法的折衷风格,因此后来 也被称作后现代古典主义或后现代形式主义。美国是形成这股思潮的中心。
第四十八页,共89页。
第十九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解构主义 5、航空宇宙博物馆
(California Aerospace Museum, Los Angeles, California, 1984)
6、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1995年,M.博塔)
第三十页,共89页。
第十九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新理性主义
6、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1995年,M.博塔)
第三十一页,共89页。
第十九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新理性主义
6、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1995年,M.博塔)
第三十二页,共89页。
3、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博尼芳丹博物馆(1990-1994年,A.罗西)
第二十五页,共89页。
经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第五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对战后的思潮进行明确的分期是困难的。但为了便于认识,不妨把它 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下串叶。这是欧洲的“理性主义’在 新形势下的普及、成长与充实时期,也是其中某些方面的片面突出与片 面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是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末。这是‘现代建筑”进入形式上 的五花八门时期,也是“现代建筑”的第一代元老开始受到第二与第 三代的后起之秀挑战的时期。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2、 密森夫妇:亨斯特顿学校,谢菲尔德大 学方案。 1954年。
3、前川国南:京都文化会馆。 4、保罗 –鲁道夫:耶鲁大学建筑艺术馆。 1959
——1963年。 5、詹姆斯-斯特林: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1959
No Image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b、抽象象征:
1、柏林爱乐音乐厅: 汉斯.夏隆 2、美国越战纪念碑 林樱。 3、公主的“珍珠宫”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No Image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时间:50-60年代. 建筑观: 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方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
饰,不用柱饰,以传神代替形式. 代表人物,作品: 1,密斯.凡.德.罗:西柏林美术馆. 2,斯东: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3、雅马萨奇: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1973年
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 4、菲利浦.约翰逊:林肯文化艺术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2、代表人物:阿尔瓦.阿尔托、丹下健三 3、代表建筑:珊纳特塞罗市政中心;麻省理工贝克
大楼 。
外国建筑史
山梨县文化会馆
外国建筑史 现代建筑进入多元化时期
• (三) “粗野主义”倾向
1、“从目前存在着的混乱的强大力量中,牵引出一 阵粗鲁的诗意来” 。
的设计师。
3、代表建筑: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等所有重理的作品
外国建筑史 现代建筑进入多元化时期
• (七)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1、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是要使每一房屋与每 场地都要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特征,其标准是要 使人一见之后难以忘情。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在建筑形式上变化 多端。究其手段,大致有三:运用几何形构图的;运 用抽象征的和运用具体的象征的。主张这种倾向的人 并不断把自己固定在某一种手段上,也不与他人结成 派,只是各显神通地努力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 (四) “典雅主义”的倾向
1、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 构产生规整、端装与典雅的庄严感。作品使人联 想到古典主义或古代的建筑形式,于是“典雅主 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第奥主义” 或“新复古主义”。
2、代表人物主要为美国的约翰逊、斯东和雅马萨基 3、代表建筑:西雅图世界朝览会中的科学馆、纽约
2、代表人物:密斯.凡.德.罗 3、代表建筑: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纽约的西
格拉姆大厦,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和西柏林新国 家美术馆
外国建筑史 现代建筑进入多元化时期
范斯沃斯住宅
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楼
外国建筑史 现代建筑进入多元化时期
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第一节从现代到后现代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中,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明显不同于在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的、并在战后得到广泛传播的现代建筑的思想和实践。
在开始的十余年里,西方有学者将建筑领域这种新的思潮叫做后现代主义。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一般学术界仍将它们作为后现代时期的建筑现象进行考察与认识,也有将其统称做“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
建筑中后现代概念的提出是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后工业时代关于社会文化问题的讨论密不可分的。
后现代不是建筑领域的专有名词,其在不同的领域内涵不尽相同,但这个名词已被用来描述20世纪后半叶涉及人类政治、经济、社会、艺术以及思想与知识领域观念转变的共同特性。
后现代思考开始于西方世界对自身建立的工业文明与现代化模式的全面反思。
建筑思想的转变总是折射出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变迁,但就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种种现象来看,建筑的发展也表现出了自身的特有形式。
建筑中的后现代在开始时往往被理解成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现象,而在以后的十几年里,随着新的建筑思潮与建筑实践的不断涌现,其内涵也不断变化。
随着弗兰普敦、柯尔弘等人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一系列著作的发表,一些在整体上对这一时期建筑转变的学术研究开始形成。
建筑的多元化是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
西方的现代建筑运动在二次大战之间达到高潮。
以现代派建筑大师的思想与时间为代表所推动发展的现代建筑派,在相当一段时期里被人认为是抛弃旧世界、建立新秩序的发展必然。
当时先锋派建筑师们关注大量住宅需求的设计实验、强调建筑的功能作用以及对建筑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创造性运用,都是19世纪以来持续探索的工业化时代建筑发展方式的决定性成果。
在20世纪30 、40 年代中叶,先锋派门倡导的现代性被变异成一种特殊的、被称作“新传统”的纪念性风格。
基甸、佩夫斯纳和希契科克等理论家的书已被公认为最重要的现代建筑的历史与理论著作。
当代主要建筑思潮和流派
当代主要建筑思潮和流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这些最早应用于对绘画艺术流派划分的专业名词也已广泛被建筑界所吸纳,对其内涵的界定和理解是我们了解,欣赏建筑艺术得力桥梁。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著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
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
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
德国建筑师密斯。
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
柯布西耶、密斯。
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
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
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
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
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
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
柯布西耶、密斯。
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当代建筑思潮5
• 3· 类型学方法 •
类型学方法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依分类的视角而不 同。其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类型学在考古学中 取得巨大成就。在建筑学,则始于新古典主义时期迪朗对
的建筑平面类型的研究。
法国建筑师、理论家迪朗运用轴线和网格作图,把各
种建筑的基本几何形式和基本结构部件进行排列组合, 以图表的方式建立了方案类型生成的图式体系。
• 新理性主义是20 世纪60 年代意大利出现的建 筑思潮,冠以“新”,是相对意大利20 世纪20 年代出现的理性主义建筑流派。 • 一 ·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 • • 1· 起源及发展 理性主义是20 世纪20 年代意大利出现的建 筑思潮。它试图将意大利传统文化精神融入现 代建筑语言。
•
1926年,米兰戴拉尼等成立了理性主义七人集
罗马万神庙平面图
新理性主义的代表罗西 设计的佩鲁贾社区多里 购物中心
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 架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从历史中寻找“原型” 的新理性主义的建筑类 型学,从地区中寻找 “原型”的新地域主义 的建筑类型学。
博塔的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设计的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被誉为西班牙建筑诗人的拉菲尔。莫奈 欧也是一个新理性主义的代表。 莫奈欧设计的洛杉矶圣母大教堂,运用 当代技术和宗教的更新观念,以自己的 方式重新诠释这些传统。
博尼芳丹博物馆平面图 E形的平面构成两个朝向河面 的开放院落,有扶壁支撑的 中段和外包锌板的拱顶塔楼 成为戏剧性的交点,似乎在 暗示着有洗礼堂或钟楼与之 相连。也许最为有力的是那 些工业元素:包锌的穹顶, 烟囱般的交通体,方格玻璃 窗,钢丝网拱,仿佛仍在追 忆着片土地作为制陶工厂的 历史。
其他代表建筑师
博塔设计的斯塔比奥圆形住宅
解构主义
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
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
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
屈米
拉 维 莱 特 公 园
利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柏 林 犹 太 人 的 博 物 馆
利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柏 林 犹 太 人 的 博 物 馆
利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柏 林 犹 太 人 的 博 物 馆
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哲学家J·德里达的代表性理论, 在哲学、语言学和文艺批评领域译作消解哲学、解体批 评、分解论、解构和解构主义等。 后结构主义否定结构主义把语言当成一个封闭的、稳定 的、有明确含义的结构体系,认为语言的含义不在语言 符号本身,而在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比较和差异之中。 由于建筑现象的复杂,加上人为的复杂表述,解构在建 筑中的含义很不容易确切表达,许多被认为是解构主义 的作品,与解构理论之间并无直接关系。概括地说,建 筑中的解构(或解构主义建筑)是指后结构主义的解构 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反映。
西班牙毕尔巴 鄂的古根海姆 博物馆 1977
弗兰克·盖里 弗兰克 盖里 (Frank O.Geh馆 1977
弗兰克·盖里 弗兰克 盖里 (Frank O.Gehry) )
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1977
弗兰克·盖里 弗兰克 盖里 (Frank O.Gehry) )
新古典主义建筑思潮
古典主义建筑思潮源远流长,建筑领域的新古典主义也是频 仍出现的思潮,人们甚至创造出新新古典主义之类的名称, 以示不同时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在 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新古典主义建筑仍大量出现, 即在现代主义建筑极盛时期,各国各地区形形色色的新古典 主义建筑仍是不绝如缕。 各类新古典主义建筑最共同的一个特点,是在当代新建的房 屋中有意识地保持历史上流传的古典建筑形式和风格特征。 50年代以前,美国首都华盛顿建造的许多公共建筑也属新古 典主义的建筑风格。30年代的德国和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的 前苏联,也风行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北京的友谊宾馆、 人民大会堂等,也可以算作中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例子。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十一、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十一、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1.后现代主义: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学家以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和实践而形成的建筑思潮。
它重视研究社会对建筑活动的文化约束性,而非科技对建筑的影响,提倡复古和折中主义,主张形式和功能的不协调突破原有建筑的规律性和逻辑性。
代表实例:文丘里——费城栗子山母亲住宅。
2.新理性主义:在20年代产生意大利的理性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建筑思潮。
对逐渐教条和僵化的现代主义提出质疑和修正,主张关注建筑的历史、传统问题,希望以历史与传统的逻辑建立理性的建筑生成原则。
建筑多以纯粹的几何体量组成,体现强烈的秩序感和古典感。
代表实例:马里奥·博塔——戈塔尔多银行。
3.坦丹扎学派:在瑞士南部的提契诺地区,活跃着一只尝试将历史传统与现代建筑结合的建筑探索队伍,形成了所谓的提契诺学派(坦丹扎学派)。
他们一方面以类型学的方法从历史上寻找建筑形式的逻辑表达,另一方面,他们的作品大都由纯粹的几何体组成,体现着一种强烈的秩序感和古典精神。
代表人物:博塔。
4.新地域主义:一种遍布广泛,形式多样的建筑实践倾向。
主张将具体的地理位置,特定的民族文化群体,独特的历史时期与当地的传统相联系。
建筑要表现当地环境、文脉和结构模式,具有人文主义、自然主义、多元开放的特点。
代表实例:伦佐皮亚诺——芝柏文化中心。
5.解构主义:强调设计理念和设计过程,无视建筑准则的一种建筑思潮。
主张解体建筑系统,运用构成方法重新组合建筑元素,创造新的视觉效果和建筑形式,是多元和开放的系统。
代表实例:弗兰克·盖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6.新现代主义:继承和发展现代建筑派设计语言和方法的一种建筑思潮,其形式表达更加抽象,建筑理念更加具有个人特征。
代表实例:理查德·迈耶——盖蒂中心。
7.纽约五:成员包括彼得·艾曼森、格雷夫斯、格瓦斯梅、理查德·迈耶、海杜克五人,他们在196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建筑展。
建筑学考研10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建筑特征
适应地方气候。 利用地方资源。 吸取地方传统建筑经验或形式。 对任何权威性设计原则与风格的反抗。 关注建筑所处的地方文脉和都市生活状况。 试图从场地、气候、自然条件以及传统习惯和都市文脉中去思 考当代建筑的生成条件和设计原则。 使建筑重新获得场所感和归属性。 既响应场所精神,又积极为本土文化建立新的时代品质。
代表人物:
莫奈奥、A· 西扎、柯里亚、杨经文、多西、R· 皮亚诺
代表作品
马德里银行大厦(1973年)设计人:莫奈奥 国际罗马艺术博物馆(1980年)设计人:莫奈奥 西班牙圣地亚哥市艺术博物馆(1993年)设计人:A· 西扎(葡 萄牙建筑师) 斋普尔市博物馆(1990年)设计人:柯里亚(印度建筑师) 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的自宅(1984年) 侯赛因—多西画廊(1995年)设计人:多西 芝柏文化中心(1998年)设计人:R· 皮亚诺(意大利建筑师)
建筑特征
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 多元的,非同一化的(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破碎的 ,凌乱的,模糊的。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 达”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几个意义。
代表人物:
弗兰克· 盖里Frank Gehry 伯纳德· 屈米Bernard Tschu—mi 彼德· 埃森曼Peter Eisenman 扎哈· 哈迪特Zaha Hadid 丹尼· 雷柏斯金Daniel Liberskind 库柏· 辛门布劳Coop Himmelblau(蓝天设计组) 其中伯纳德· 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 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筑。而弗兰克· 盖里被认为 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