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完美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的语言。

3、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德国景色的奇丽,了解德国的风情,激发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民族风情特点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德国景色的奇丽,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设计理念】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以中心句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教学。教学时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提升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养花吗?都养了什么花?养在了哪里?

我们大都把话养在室内、阳台或者自己家的门口,养花是给自己看的。然而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养花是让别人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板书课题。

2、你都收集了那些相关资料,同桌交流。

李老师又收集到了一些想不想看?(课件出示)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课件出示)

3、说一说德国给你生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季老先生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引学生用书中的话说出来。)

是啊,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品读感悟

1、到底是怎样一番奇丽的景色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季老先生来到德国,默读课文的第

2、3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景色奇丽的句子。

学生汇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课件出示)

我们再入情入境地来读读这些句子,读着读着,又感受到了什么?请边读边做好记号、批注。

a交流体会,并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朗读。

b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c学生给画面配音诵读。(播放课件)

我们禁不住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啊!”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创造了如此奇丽的景色呢?

2、请找出文章中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做批注。(课件出示)

学生汇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放,在屋子里只能看见花的脊梁。”(课件出示)

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朗读。

为什么德国人把花都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呢?女房东怎样回答的?莞尔一笑,你感受到了什么?

觉得这在我们德国很平常啊,大家都是这样做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风俗。

引读:正是这样,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都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那么,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3、是啊,正因为每一家都把花种在外面,自己的花让别人看,所以,走在街上又能欣赏到别人的花。

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4、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生举例子。)

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在生活中理解了这句话的真真含义。是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的。所以,只要我为人人就会换来人人为我,就会换来花香满街,就会换来美好的人间。

4、在四五十年之后,这位老人又一次来到了这条街上,他又看到了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我们一块来

读读第4自然段。(齐读第4段)

老人不禁感叹“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出示句子)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什么变了?那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呢?(生答。)

小结:是的,四五十年后,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奇丽的景色没变,那奇特的民族没有变。这是一个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

四、谈收获,回归课题

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多么美好的梦啊!今天,季老先生带着我们去了一趟德国,让我们收获了满街馨香的愉悦,更让我们懂得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能够创造美好的境界。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带着对德国这个伟大民族的敬重,再次齐读课题。(齐读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