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平易近族配合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尺度音,以南边话为基本方言,以范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律例范的通俗话.”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应用的说话,是平易近族说话的地方分支.第二章语音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下取决于三个方面的身分: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掌握.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议于发音体振动的时光的久暂.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点.音色的不同重要决议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浪的弯曲情势不合.5.语音的三大属性:心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子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是语音构造的根本单位,也是天然觉得的最小的语音片段.: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首的子音.: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指音节中具有差别意义感化的音高变更.:是一个语音体系中可以或许差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感化归纳出的音类.:给汉字注音;推广通俗话的对象;各少数平易近族创制和改造文字的配合基本;帮忙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指音节高下起落是曲长短的变更情势,也就是音调的现实读法. 17.音节构造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子音;汉语音节不克不及没有音调,不克不及没有韵腹,可以没有子音声母.韵头和韵尾.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更,人们措辞.朗读时,持续发出连续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更,这种语音的变更现象就叫做音变.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音调起了必定的变更,与单读时调值不合,这种变更叫做变调.20.轻声:在必定的前提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别音变.具有差别词义和词性的感化.21.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联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别音变现象.可以差别词义,区分词性,暗示渺小.亲热或爱好的情感颜色.22.儿化的纪律:①无韵尾或u韵尾,只加卷舌动作.如小车儿小鸟儿;②有-i, -n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丧掉,有的要转变韵腹.如:一块儿,一点儿;③ 有高元音i.ü 韵腹的,加央元音2 ,如:小鸡儿,有味儿;④有舌尖元音[ ],[ ]变成2 .如:瓜子儿,树枝儿;⑤有-ng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丧掉,元音鼻化,有 i韵腹的要加 2 , 如:辅佐儿,花瓶儿.23.语气词“啊”的音变:1.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a, o(不包含ao, iao)e, ê, i, ü 时,读 ya,写作“啊”或“呀”2.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u (包含 ao, iao )时,读作wa, 写作“啊”或“哇” 3.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读作na,写作“啊”或“哪” 4.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 ng 时,读作nga,写作“啊” 5.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er, -i[ ]时,读作ra,写作“啊”6.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i[ ]时,读作[ZA],写作“啊”24.“一”.“不”的变调:①“一”.“不”在去声前读阳平,②“一”在非去声前读去声,③ “一”.“不”夹在词语中央读轻声.第三章文字1.汉字是记载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2.六书:前人总结的古文字的六种造字办法,即象形.指事.会心.形声.转注.假借.第四章词汇1.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说话里所有的 ( 或特定规模的) 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和词不合.词汇是词的聚集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与个别的关系3.语素是说话中最小的音义联合体.是构成词的根本单位.4.语素的分类:a按音节若干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b按构词才能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c按暗示的意义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5.词是句中最小的可以或许自力应用的说话单位.由语素充当.6.词和语素的区分:最大的差别在于:词是造句单位,语素却不是.差别词和语素可采取残剩法.7.词和短语的区分:最大的差别在于:词是最小的音义联合的造句单位,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音义联合的说话单位.辨认词和短语可采取扩大法.词根,加在词根上边暗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9.短语是词与词的语法组合,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克不及随意率性增减.改换个中词语.10.词义的性质:归纳综合性.隐约性.平易近族性11.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解释.分类:基转义和转义.12.引申义是人们依据相干性联想纪律,由原义(本义.基转义)成长引申(或再引申)而来的意义.13.比方义是人们依据类似性联想纪律,由词的比方用法固定下来形成的意义.14.同音词是语音雷同而意义之间并没有接洽的一组词.15.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差别特点.又称语义成分或语义特点.16.语义场就是经由过程不合词之间的比较,依据它们词义的配合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17.同义词的感化:①可以使说话的表达精确.严密.②可以使语体作风光鲜.③可以使词句活泼活泼,富于变更.④可以使语气委婉.⑤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义完全.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构成一个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18.反义词的类型①绝对反义词② 相对反义词19.反义词的感化:①可以形成光鲜比较,从而揭示事物的抵触,深入表示事物的特点.②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意思的感化.③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说话加倍深入有力.④ 可以应用反义词所具有的光鲜比较的特点,暂时仿制新词,使说话新鲜而简洁.20.语境对词义的感化:⑴ 依据语境解释词义(因文界说).⑵ 语境使词义单一化.打铁打伞(3)语境增长暂时性意义.写书看书4 语境使词义具体化.踢球扣球⑸ 语境表示出词义的选择性.词语搭配是互为语境的.说“骑马”, 不说“骑床”.21.成语是一种因袭惯器具有书面语颜色的固定短语.成语的特点整体性和凝固性.22.惯用语指人们白话中短小定型的惯用语.也叫做惯用语,习惯语.23.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构成的带有切口性质的口头用语.24.根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稳定性,能产性,全平易近经常应用性.第五章语法是说话的要素之一,是说话构造的规矩,它是词.短语.句子等说话单位的构造纪律.2.语法体系有两个寄义,一是指客不雅消失的语法事实.语律例律的体系性,即天然体系.一是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体系性,即表意体系.是指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没有词汇意义光有语法意义的.不克不及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可分为四种,即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5.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自力成句的句子.6.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自力成句的句子.第六章修辞1.比方的寄义:用类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写事物或解释道理,这种辞格叫比方.2.比方的感化(修辞后果):①使深邃的道理浅易化,帮人加深体味;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收;③使归纳综合的器械形象化,给人光鲜的印象.3.比较的寄义:依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较.4.比较的修辞后果:精确地应用比较,可以使读者不但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光鲜的印象,并且感触感染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情感,从而引起共识.5.借代的寄义:不直说或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亲密相干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做“换名”.6.借代的修辞后果:借代可以惹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凸起.特点光鲜.具体活泼的后果.7.排比的修辞后果: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辟;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极尽描摹.8.排比与对偶的差别: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分列;对偶只是两项的并列对称.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的字数必须相等排比经常应用雷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反复.9.比较的寄义:比较是把两种不合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路互相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比.10.比较的修辞后果:比较可以使客不雅消失的对峙同一关系表达得更分散.加倍光鲜凸起.11.为了凸起重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不和的.有差此外事物作衬托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13.衬托的修辞感化:凸起正面或不和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惟情感,使文章的中间思惟深化.14.人们经由过程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形下,彼此不克不及交织;但在特别情形下,五官功效却能消失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通感的修辞感化:从感到转移中强化人的感触感染,奇妙地传递情感.15.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轮回来去的情势,以表达不合事物间的有机接洽,这种辞格叫回环.16.回环的修辞感化:回环可使语句整洁均匀,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励.17.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端,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18.顶针的感化:议事说理精确.谨慎.严密.②状物叙事,层次清楚.③抒情适意,格调清爽.19.构造雷同或基底细同.字数相等.意义上亲密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分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20.有意不直接解释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响应的同义语句悠扬弯曲地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婉曲,也叫“悠扬”.21.依据表达的须要,改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暂时仿制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22.仿词修辞后果:这种辞格给人以新鲜活泼.活泼明快的感到,又能产生强烈的讥讽性和滑稽感.23.应用语音或语义前提,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概况和内中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24.适当地应用双关手段,一方面可使说话滑稽,饶有滑稽;另方面也能顺应某种特别语境的须要使表达含蓄弯曲.活泼活泼,以加强文章的表示力.25.应用高低文的接洽,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奇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拈”.。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黄廖版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黄廖版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黄廖版上)现代汉语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的声音。

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是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质是声音的特色。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辅音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声调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形式。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后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调位是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调值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部首是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有字形归类作用。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语类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词根表示词的基本意义的语素。

(包括不定位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词缀表示词的附加意义和起语法作用的语素(定位不成词语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黄廖版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

黄廖版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

黄廖版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黄廖版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在现代汉语的知识海洋里,黄廖版教材下册有着诸多重要的名词概念,这些概念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现代汉语丰富的内涵。

先来说说“语法”这个名词。

语法呀,它可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呢。

就好比盖房子要有建筑规则一样,语言要表达准确、通顺,就得遵循语法规则。

它规定了词的组合方式、句子的结构类型等。

比如说“我吃饭”,这就是按照主谓宾的语法结构组合而成的句子。

要是违背了语法规则,可能就会出现“饭吃我”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表达啦。

语法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它存在于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语言运用之中,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归纳总结出来。

“词类”也是个重要概念。

词类是按照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

像名词,它可以表示人、事物、地点等,比如“小明”“书本”“学校”。

动词呢,常常表示动作行为,像“跑”“跳”“写”。

形容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像“美丽的花朵”里的“美丽”。

不同的词类在句子中有着不同的语法功能,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做定语等。

这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使句子的表达更加准确。

“句子”这个名词可太关键了。

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定语调的语言单位。

它可以很短,像“好!”这一个字就表达了一种肯定的态度。

也可以很长,包含很多成分,如“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我兴高采烈地去公园里欣赏美丽的花朵。

”句子有不同的类型,有陈述句,用来陈述事实,如“今天是个晴天”;有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像“你吃饭了吗?”;有祈使句,表达命令、请求等,例如“请把门关上”;还有感叹句,抒发强烈的感情,如“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修辞”也是不可忽视的名词概念。

修辞就是运用各种手段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它就像给语言穿上了华丽的衣服。

比如比喻这种修辞,“月亮像个大圆盘”,把月亮比作圆盘,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月亮的形状。

拟人呢,“花儿在向我微笑”,赋予花儿人的动作和情感,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之欧阳歌谷创编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之欧阳歌谷创编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欧阳歌谷(2021.02.01)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

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

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

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详细版)

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详细版)

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详细版)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就叫作基础方言)第二章语音1.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言语的物质外壳,是言语的社交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言语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统统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属性,即物理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2.《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方案,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一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是从音色的角度分别出来的。

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出的就是音素。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子音音素两大类。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现代汉语笔记(黄廖版)

现代汉语笔记(黄廖版)

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2.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3.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2分)具体表现如下:⒈没有复辅音;⒉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⒊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二)词汇方面: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⒉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⒊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⒈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⒉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⒊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⒋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⒌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第二章语音4.人的发音器官: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5.语音的物理性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四要素)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

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

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

振幅大,声音就强。

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

(汉语中)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也起重要作用。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黄廖版)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黄廖版)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黄廖版)原创:汉硕学习汉硕学习2018-08-16第一章绪论1) 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2) 现代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955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3) 口语: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其特征是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

4) 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

其特征是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5) 文学语言(标准语):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6) 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言的基础的方言。

7) 现代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区域,是局部区域使用的语言。

8) 语言规范化:确定并推广某一语言内部统一的标准。

9) 现代汉语规范化: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第二章语音1) 语音: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 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3) 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4) 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5)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6) 音素: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7)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8)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9) 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10)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11) 韵母: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现代汉语黄廖本 整理

现代汉语黄廖本 整理

Forpersonaluse only in studyandresearch; notformercialuse1、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得语言。

广义: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其她所有得方言。

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就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得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得普通话、2、现代汉语得特点:1、语音方面:A、没有复辅音B、元音占优势C、有声调2、词汇方面:A、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B、双音节词占优势。

C、新词得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3、语法方面:A、汉语表示语法意义得手段主要用语序与虚词,不大用形态。

B、词、短语与句子得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C、词类与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D、量词与语气词十分丰富。

3、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占汉民族总人口得73%、有四个次方言区:a、华北、东北方言b、西北方言c、西南方言d。

江淮方言2、吴方言,典型得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占7.2%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3、2%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3、3%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占3、6%6、闽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占5。

7%有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区。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占4%4、语音语音得性质:语音就是语言得物质外壳、(一)、物理属性音高:声音高低,取决于发音体震动得快慢。

音强:声音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动幅度得大小。

音长:声音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得长短。

音色:又叫音质,指声音特色,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得音波波纹得曲折形式不同。

(二)、生理属性肺与气管: 源动力:气流喉头与声带: 发声口腔,鼻腔,咽腔:共鸣、(三)、社会属性语音得社会属性就是语音得本质属性、在一种语音或方言中,什么意义用什么声音表达就是约定俗成得,这就是由社会因素决定得。

其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得系统性上,不同语音有不同得语音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决定音色的三个条件: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一是从语音的系统性上看。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普通话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辅音音素两大类。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母音。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子音。

辅元音的主要区别: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会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这是最主要的区别)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正确理解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的一般性和例外的特殊性。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第二节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从发音方法看.普通话声母从阻碍方式上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以声带是否颤动可分为清音和浊音;以气流的强弱可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第三节韵母单元音:是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即由甲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滑向乙元音,但是这种变化是逐渐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

按照元音数量,复元音可以分为“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按照韵腹的位置,复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前响复元音韵母、中响复元音韵母、后响复元音韵母。

带鼻音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

可以分为带舌尖鼻音n的l3个和带舌根鼻音ng的9个两类。

押韵:是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的情况。

韵脚指各句押韵的字。

第四节声调声调: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讲法。

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调类:即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第五节: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从发音来说,是发音过程中发音器官肌肉的一次从紧张到松弛的过程。

(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一个音节最名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拼音:声母和韵母连读成一个音节叫拼音。

拼音应注意的问题:声母要用本音;声韵母之间不要有停顿;要念准韵头。

了解拼音的方法有三种:声韵两拼法,声介与韵身合拼法和三拼法。

第六节音变音变:是指在语流中,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因为前后互相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变调:在语流中因受后一个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轻声:是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注意轻声没有固定的调值,并非属于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特殊音变。

注意轻声音节的变化与语音的四种物理属性都有关系。

儿化:“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第七节;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音位”:是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辅音音位”:是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声调音位”:是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简称调位。

“音质音位”:是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又叫音段音位。

“非音质音位”指声调音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又叫超音段音位。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音感差异、同一语音系统。

第八节朗读和语调语调: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

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

重音:指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

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变化。

句调的四种形式: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第三章8d(r$g9e)z,S文字第一节汉字概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成为语言最重要的辅助**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包括音素文字、音节文字;表意文字包括语素文字、表词文字。

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第三节%k5i3l.j3{)|8w汉字的结构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笔画和部件。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和线叫一笔或画。

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

复合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

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按能否独立成字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部件可分为单一部件和复合部件;按部件切分出的先后可分为一级部件、二级部件、三级部件等。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汉字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

象形:就是供给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

会意: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笔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汉字的标准化对汉字的“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第四章词汇第一节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能够使用替代法来确定语素。

掌握语素的不同分类,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按照组合能力(成句或构词能力),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不定位粘着语素和定位粘着语素)。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由语素构成。

(词与语素的区别方法——剩余法;词与短语的区别方法——扩展法。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

可以分为专名和熟语两类。

其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可分为两类:简称和数词略语。

简称:和全称相对,是较复杂名称的简化形式。

数词略语:就是对一些习用的联合短语,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语素加上短语包含的项数构成。

)词根:指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

词缀:指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单纯词,多音节的单纯词主要分为联绵词、叠音词、音译外来词。

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包括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的三种构词方式:a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b重叠式、c附加式(前加式和后加式)。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

词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词义通常是指词汇意义,广义的词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词义的性质:1.概括性:词义为了准确地反映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事物或现象的个别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2.模糊性: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它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

但是词义的模糊性与精确性是相对而言的。

3.民族性:同类事物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词来表示,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可以不同。

词义的民族性不仅表现在理性意义上,也表现在附加色彩上。

词义的构成:理性义和色彩义。

理性义:又叫概念义、主要意义,是指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

其作用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定一个范围。

色彩义:是在理性义的基础上附加上去的一些意义要素。

色彩义往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与使用者的感情、使用的场合(语境)、使用者的形象感以及词的来源(来源于古代书面语、现代方言、某种社会集团等)有一定的关系。

(色彩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其中具有褒义感情色彩的叫做褒义词,具有贬义感情色彩的叫做贬义词,既没有褒义色彩又没有贬义色彩的叫做中性词。

)第三节词义的分解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一个词往往有多个义项,一个词的各个义项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

义项的分类:l.基本义:词的基本的和常用的一个义项,其他的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而来。

2.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的发展转化而来,转义是相对于基本义而言的,分为引申义和比喻义两种。

引申义: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它又分成近引申和远引申,引申的方式有线条型、放射型、混合型三种。

(如“跑”的基本意是“两只脚或条腿迅速前进”,引申出“为某种事务而奔走”[如“跑材料”],再引申出“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如“跑油、跑走”])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所产生的新的意义。

(如“帽子”的基本义是“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等或做装饰的用品”,后用来比喻“罪名和坏的名义”)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做单义词,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彼此间有意义联系的词叫做多义词。

同音词:是指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义素: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同组中的共同特征叫共同义素,区别特征叫区别义素。

第四节词义的聚合——语义场语义场: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他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既有共同义素又有区别义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