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

合集下载

沥青面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沥青面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沥青面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沥青路面是常见的公路建设材料,它具有结构牢固、耐久性强等特点,常被用于公路、机场跑道、停车场等场所。

沥青面层是沥青路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平滑路面、防水、耐磨、抗滑等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沥青面层质量存在着许多通病,如龟裂、剥落、路面不平整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需要及时解决。

一、沥青面层质量通病及原因1.龟裂龟裂是指在沥青面层上出现的细小或大块状的裂纹,主要原因是路面的承载能力不足,或温度变化造成的沥青收缩及膨胀。

2.剥落剥落是指沥青面层上的松散部分,通常会紧贴在路面上,形成一个坑洼,给行车带来不便。

剥落的原因主要是沥青与路面下层结合不紧密,或是路面下层松动。

3.积水积水是指路面表面的坑洼、凸起或坡度不合理造成的缺陷,因此雨水不能及时排走造成的。

积水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路面不均匀、排水槽堵塞等原因造成的。

4.路面不平坦路面不平坦是指路面表面不平整、起伏过大、高低差明显等问题。

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路面下层松散、施工不当、土质原因等。

二、沥青面层质量防治措施1.施工材料的选择首先,选择质量优良的沥青面层材料,能够有效预防沥青面层出现诸如剥落、龟裂等问题。

选材时应准确判断物理性质、质量保证等因素。

2.施工技术施工技术对于沥青面层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要充分考虑施工时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沥青面层结合紧密、平整光滑。

3.定期维护保养定期维护保养能够及时发现路面质量问题,采取措施予以维修,并预防因事故等原因造成路面损坏。

例如,定期清理排水系统,维护路面下层的结构,并保证路面平整。

4.合理设计合理设计是预防沥青面层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

设计时要注意路面坡度、排水系统及土质等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来避免路面的积水、龟裂等问题的发生。

总之,沥青面层质量问题的预防与解决需要多方面的措施。

除了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定期维护保养、合理设计等因素,还需要加强监督、管理等工作,以及加强科研力量,积累更多的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沥青面层质量的标准与水平。

沥青路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沥青路面结构是道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路面结构,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通病,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坑洞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沥青路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一、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通病1.路基不良。

路基不良是指路基的承载力不够、稳定性差等问题。

常见的路基不良问题有软基、坑洞、塌陷等。

路基不良会导致沥青路面下沉、变形等问题。

2.沥青混合料不合格。

沥青混合料不合格是指其配合比例不正确、骨料过细或含有过多的塑料、沥青质量不合格等问题。

不合格的沥青混合料会导致沥青路面强度低、易开裂等问题。

3.压实密度不足。

压实密度不足是指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压实不充分,致使路面强度低、易产生变形、坑洞等问题。

4.沥青层温度控制不当。

沥青层温度控制不当是指施工过程中,沥青层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未达到最佳施工温度条件。

温度控制不当会导致沥青层的粘结性差,容易发生断裂、开裂等问题。

二、防范措施1.合理设计与施工。

在道路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应根据路段的交通量、车辆类型等因素合理设计沥青路面的结构,确保路面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施工时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

2.路基处理。

对于存在软基、坑洞等问题的路基,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加固。

可以采用土石方加固、填充等方式,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在沥青混合料供应商选择上,应选择正规可靠的供应商,并进行质量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和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4.压实控制。

在进行沥青路面压实时,应根据厚度、温度等因素,合理控制压实次数和压实重量,确保路面的压实密度达标。

5.温度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沥青的特性和环境温度合理控制沥青层的温度。

可采用预热沥青、调整施工时间等方式,确保沥青层的温度符合施工要求。

6.定期养护。

沥青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

沥青路面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工程质量
管理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本文将介绍这些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通病
1. 沥青路面厚度不足
厚度不足会导致路面承重力不足、易出现裂缝,长期会降低路
面使用寿命。

预防措施:控制施工厚度,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
在施工前应测量地基承载力,以确定沥青路面的最小厚度要求。

2. 沥青路面出现网裂缝
网裂缝是指交叉的、不规则的裂缝,由于路面承受交通荷载和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沥青路面伸缩变形,最终导致裂缝。

预防措施:采用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增加路面厚度,减少交通荷载对路面的
影响。

3. 沥青路面结构破坏
形成裂缝后,如果不及时修补,会导致沥青路面结构破坏。

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和修复裂缝,检查路面的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

防治措施
1. 加强选址调查
在选址前应进行相应的调查,掌握地质地貌等信息,确保路面的承载性能与排水性能满足要求。

2. 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
沥青路面属于高速公路特种工程,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3. 加强施工过程监测
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施工质量。

4. 定期进行路面维护
定期进行路面维护,发现裂缝及时进行修补、养护,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之,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施工不合格、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只有从选址、施工到维护,各个环节都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才能有效预防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的出现。

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在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如下:1.路面平整度差1.1现象:机械摊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开放交通后会出现波浪、鼓包、洼兜等平整度较差的现象。

1.2原因分析:1.2.1底层平整度差, 因为各类沥青混合料压实系数有差别, 而虚铺厚度有薄有厚, 碾压后, 表面平整度则差。

1.2.2料底清除不净, 沥青混合料直接倾卸在底层上, 粘结在底层上的料底清除不净, 或把头天的冷料、压实料胡乱摊在底层上, 充当摊铺料, 导致的局部高突、不平整。

1.2.3摊铺方法不当, 摊铺机械调平装置不稳定或摊铺控制高程不准确或无控高依据或摊铺速度过快, 沥青料温度不一致或松密度不同即铺筑在路面上而造成平整度差1.2.4碾压操作失当, 一是油温过高, 二是碾压速度过快, 造成的油料推挤, 碾压无序造成平整度降低1.2.5油料供应不上, 机械故障, 或人为因素中途停机, 或在未冷却的油面上停碾, 造成局部不平整。

1.3治理方法:1.3.1首先应该首先解决底层的平整度问题, 摊铺施工过程中, 每一层的平整度对上一层的平整度都很重要, 要按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路面各层严格控制、检验。

特别是保证各层压实度和纵横断面的基础上, 把平整度提高标准进行控制, 最后才能保证表面层的高质量。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如发现未摊铺面上有明显的洼兜、鼓包等现象, 应提前处理(做垫层或铣刨)。

1.3.2摊铺方法的问题1.3.2.1人工摊铺时或当天施工开始和结束时, 沥青混合料不应直接卸在路面上, 保证底层在施工结束后没有粘结的沥青混合细料;剩余的冷料不得进行摊铺, 应当加热另作它用或堆积废弃。

1.3.2.2机械摊铺①摊铺机械应加强维修保养, 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停机故障或调平系统失灵, 必须应经试验段予以检验;②摊铺所需要的路面高程及参照下反数据应事先设定。

设立道牙的道路应在道牙上弹出各层墨线, 路面边缘高程一般不应以缘石、平石顶为依据, 应走平衡梁或钢丝绳;③油料的供应必须连续, 摊铺开始前, 一般不得少于5辆供料车待铺, 过程中不得少于3辆;沥青拌合站应配备专门人员做好料站和现场之间的沟通, 如果料站出现问题应第一时间通知现场施工员。

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引言沥青路面作为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帮助提高路面质量。

一、龟裂龟裂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裂缝,会使路面边缘剥落,严重影响道路使用。

龟裂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化和车辆负荷引起的疲劳破坏。

预防措施:1. 合理设计路面结构,确保路面在不同温度下能够承受变形。

2. 使用高质量的沥青材料和添加剂,增强路面的抗龟裂能力。

3. 定期维护和修补龟裂路段,防止裂缝扩大。

二、坑槽坑槽是指沥青路面上的凹陷部分,主要由于路面变形、水分侵入和材料老化等原因引起。

坑槽不仅会损坏车辆和路面,还会增加行车危险。

预防措施:1. 加强路面基层的承载能力,避免路面变形。

2. 加强排水系统,防止水分侵入路面。

3. 定期维护和修补坑槽路段,保持路面的平整度。

三、漏油漏油是指沥青路面上出现的油污痕迹,主要由于车辆漏油、液舱破损等原因引起。

漏油不仅会破坏路面,还会降低路面的摩擦系数,增加车辆滑动风险。

预防措施:1. 定期检查车辆漏油情况,并及时维修。

2. 加强车辆维护管理,防止液舱破损。

3. 及时清洗漏油痕迹,保持路面的清洁。

四、色差色差是指沥青路面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均一,影响道路整体美观。

色差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工艺不当和材料质量差异。

预防措施:1.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确保施工工艺正确。

2. 使用同一批次的沥青材料,避免质量差异引起的色差。

结论沥青路面质量问题对道路使用和交通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设计、高质量材料的使用以及定期维护和修补,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沥青路面质量通病,提高路面的整体质量。

浅析沥青路面面层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浅析沥青路面面层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浅析沥青路面面层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沥青路面是现代道路建设中常见的道路路面结构,其面层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然而,由于施工工艺和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面层质量通常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通病入手,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沥青路面面层质量通病之一是开裂。

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施工质量不佳、温度变化、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过低或过高,将导致混合料质量不稳定,易开裂。

此外,如果基层强度不够,也容易导致沥青路面开裂。

预防沥青路面开裂的措施包括:控制施工温度,合理调整沥青混合料的配方,确保其质量稳定性;加强基层的加固和稳定性,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裂能力。

其次,沥青路面面层质量通病之二是坑槽和起伏。

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于沥青面层下沉、松动或损坏导致的。

造成沥青面层下沉的原因可能包括基层材料质量不好、施工工艺不当以及长期重载交通等。

预防坑槽和起伏的措施主要包括:选择高质量的基层材料,确保基层的稳定性;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沥青面层的厚度和密实度;合理分配交通流量,避免长期重载交通对路面的损坏。

再次,沥青路面面层质量通病之三是老化和脱落。

沥青路面易受氧化、紫外线照射和机械磨损的影响,导致沥青老化并脱落。

此外,沥青面层材料选择不当或施工工艺不当也会加剧老化和脱落问题。

预防老化和脱落的措施主要包括:选择耐候性好的沥青材料,面层采用耐久性强的沥青混合料;使用稳定性好的沥青材料,避免施工过程中加热时间过长,造成材料老化;加强路面的养护与维修,定期检查沥青路面的状况并及时进行维修。

最后,沥青路面面层质量通病之四是施工质量不良。

施工质量不良是导致沥青路面问题的根源,包括施工厚度不均、密实度不足、砂浆不均匀等。

预防施工质量不良的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合理控制施工层厚度和施工质量;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质量指标的达标。

总之,沥青路面面层质量通病主要包括开裂、坑槽和起伏、老化和脱落以及施工质量不良等问题,其原因涉及施工工艺、材料选择和设计等多个方面。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沥青路面是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由于受到机动车辆的长时间行驶、气候变化以及其它外力作用,容易出现各种病害。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及其整治措施。

1.路面龟裂病害:龟裂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分为表面龟裂、深度龟裂和反射裂缝等。

造成龟裂的原因主要有材料老化、路面结构疲劳和环境因素等。

整治措施包括:修补龟裂的裂缝,填充合适的修补材料;如果龟裂严重,需要局部或整体重铺。

2.路面坑洞病害:坑洞是沥青路面的另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于路面承载能力不足、水分积聚和冻融等原因造成。

整治措施包括:清理坑洞内的杂物,修剪坑洞边缘;填充合适的修补材料,如热补沥青混凝土。

3.路面泛油病害:泛油是指沥青路面中的油分渗漏到路面表面形成的斑块,通常是由于石料含油量过高或沥青软化引起。

整治措施包括:清洗路面,去除泛油区域的沥青;均匀撒布矿粉或其它吸附材料,吸附残留的油分。

4.路面松散病害:路面松散主要是由于路面上层与底层之间的粘结破坏,以及路基下沉等原因。

整治措施包括:清理松散层面,打击崩解的部分;加固路面底层,重新铺设路面表层。

5.路面坡度不良病害:坡度不良是指路面的横向或纵向坡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造成水分积聚或排水不畅。

整治措施包括:调整路面的坡度,使之符合设计要求;清理和维护排水系统,确保水分排除。

6.路面水损病害:水损是指路面下沉或损坏,通常是由于路基土壤不稳定、水分渗透和冻融等原因造成。

整治措施包括:加固路基,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改进排水系统,减少水分渗透。

此外,定期维护和养护对于减少路面病害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养护措施包括:定期清理路面杂物,保持路面的干净状态;定期修复病害,避免病害进一步扩大;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定期进行沥青路面的补充养护,如刷面、喷撒封层等。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沥青路面病害,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

在日常使用和养护中,必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以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

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开裂:沥青砼路面容易出现裂缝,主要有原材料和施工因素导致的。

原材料方面,可能是沥青质量不合格或添加剂不足导致;施工方面,可能是温度控制不当、压实不良或施工速度过快等。

为防治裂缝,可以选用高质量的沥青材料,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并确保适当的温度和压实措施。

2.分层:沥青砼路面的分层问题出现主要是因为材料间的黏着力不足。

可能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不当,或者是温度和压实控制不合理。

要防治分层问题,可以调整配合比例,确保材料的黏着力;同时,施工时要注重温度和压实控制,避免层间分离。

3.松压:松压是指沥青砼路面表面出现凹坑或隆起。

这可能是由于材料的压实不足、沥青发生变形或不均匀压制等原因导致。

为防治松压,可加强对压实过程的监控,确保沥青砼路面的均匀压制。

4.沉陷:沥青砼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沉陷现象,这是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或施工时沥青混合料的厚度不均,以及材料固结不足等原因引起的。

要防治沉陷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路基处理,确保路基的均匀沉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沥青混合料厚度的控制,并采取适当的固结措施。

5.疲劳裂缝:疲劳裂缝是指沥青砼路面上出现的多个细小裂缝,这是因为材料长期承受交通载荷和温度变化导致的。

要防治疲劳裂缝,可以在施工中选用高质量的沥青材料,并加强对路面的监测和维护,及时进行补修和加固。

6.氧化变硬:沥青砼路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氧化变硬,降低了其柔韧性和抗裂性能。

为防治氧化变硬问题,可以选用高质量的沥青材料并加强添加剂的使用。

此外,进行适当的养护和维护工作,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要提高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需要从原材料选择、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监测、以及后期的养护和维护等多个方面入手。

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施工水平和质量意识,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一、龟裂1.成因: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龟裂主要是由于路面受温度影响而引起的,夏季高温导致路面膨胀,冬季低温使路面收缩,反复膨胀收缩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龟裂。

2.预防措施:应选用具有较好抗龟裂性能的沥青和石料,合理设计路面厚度和结构,以减小温度变化对路面的影响。

另外,可以通过使用添加剂、改变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增加反龟裂层和抗裂层等措施来改善路面的抗龟裂性能。

二、坑洼1.成因:坑洼主要是由于车辆荷载引起的,车辆通行时对路面产生的冲击载荷使得路面产生松动和变形,进而形成坑洼。

2.预防措施:应根据不同道路的使用功能和车辆通行频率合理设计路面结构,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质量,以增强路面的承载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路面维护管理,及时修补和养护坑洼,避免其扩大和加剧。

三、起砂1.成因:起砂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表面颗粒产生剥离和脱落引起的,一般是由于石料与沥青间的粘结力不强造成的。

2.预防措施:可以通过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增加沥青含量和粒间胶结剂的使用量,提高石料与沥青之间的粘结力来预防起砂现象的发生。

此外,还应加强路面的养护和维修,及时修补起砂部位,防止起砂扩大。

四、危桥效应1.成因:危桥效应是指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桥梁上因受车辆荷载集中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和破裂现象。

2.预防措施:应针对桥梁部位进行特殊设计,并增加反折层等结构措施,以增强沥青混凝土的抗危桥能力;并根据不同桥梁的通行条件,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增加背面衬砌、加高防护层等。

五、脱层1.成因:脱层是指沥青混凝土路面与基层之间发生剥离和脱离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基层不均匀沉降、水分渗入等原因造成的。

2.预防措施:应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基层的均匀稳定,避免沥青混凝土与基层之间的剥离和脱离。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控制路面厚度和质量,合理选择沥青混凝土的类型和厚度,提高路面的抗脱层能力。

总之,要预防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的发生,需要从选择材料、设计路面结构、施工工艺以及及时修补养护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沥青混合料路面通病及预防措施

沥青混合料路面通病及预防措施

沥青混合料路面通病及预防措施沥青混合料路面是一种常用的公路路面结构,由于具备良好的耐水性、弹性与承载能力,并且具有较佳的降噪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建设、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道路等。

然而,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沥青混合料路面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本文将从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通病及预防措施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沥青混合料路面通病1.龟裂:龟裂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表现为沥青面层出现裂缝,破碎成具有菱形或线状形态的块状物。

这种病害通常由于沥青材料的老化或温度过高引起,同时也与基层结构、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2.翻浆:翻浆是指路面表面凸起而且表现为颗粒状的病害,通常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不够或者沥青含量过高而引起的。

3.腐蚀:腐蚀是指沥青混合料路面表面的松散物质从下层结构中渗出并对路面表面产生损伤的现象,通常由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性能不好或者基层结构不平稳或者水肥等外界因素造成。

4. 波浪形:波浪形是指路面整体呈现出波浪形状的病害,通常是由于基层结构不平稳或者沥青含量过高或者环境温度变化大等因素引起的。

5. 毛细孔隙聚积:毛细孔隙聚积是指因沥青混合料路面表面的孔隙存在而使沉积物死盯在路面表面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沥青混合料路面中的粘度太低或者环境湿度过大而造成的。

二、沥青混合料路面预防措施1、设计阶段: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设计应当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因素,避免布局过密、材料选择不当等问题的出现。

2、沥青材料:选择优质沥青材料进行施工,材料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在使用时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调配、加工,防止过多或不足的问题出现。

3、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施工标准要求,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浇筑、压实,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4、养护维修:对于已经存在的病害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处理,避免问题扩大化,同时也要加强路面的养护管理,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对路面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及时清理积水、污染物等杂质。

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沥青路面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具有耐久性好、修复方便等优点。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沥青路面也存在一些通病,如龟裂、松动、变形等问题。

为了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沥青路面常见的通病之一是龟裂。

龟裂分为热裂缝和冷裂缝两种。

热裂缝主要表现为长条形裂缝,主要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沥青路面的收缩和膨胀不均匀造成的。

为了预防热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适当的沥青配方,确保路面的温度稳定性;控制施工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确保沥青路面的均匀性。

另外,冷裂缝主要是由于路面材料的劣化、老化和太快过于硬化造成的。

为了预防冷裂缝,可以选择高质量的沥青材料,确保路面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合料的温度和含水量,避免过快硬化;加强路面养护,定期检查和维修,提前处理路面龟裂问题,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其次,松动也是沥青路面常见的通病之一、松动主要是由于施工不当或者底层承载力不足引起的。

为了预防松动问题,需要进行充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准备,确保底层承载力满足要求。

此外,对于新铺设的沥青路面,还需要进行充分的固化和养护,确保沥青路面与底层之间的粘结力。

最后,变形是沥青路面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变形主要是由于热胀冷缩和车辆荷载引起的。

为了预防变形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合理选择材料,选择具有较好抗变形性能的沥青混合料;加强路面养护,定期检查和维修;合理规划交通组织,减少车辆对路面的冲击和振动。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龟裂、松动和变形等。

为了预防这些问题,需要从材料选择、工程设计、施工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管理。

只有做到及时检查、定期养护和修缮,才能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沥青路面4大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4大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4大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016-12-19路面平整度差?路面波浪?路面接茬不平、松散、路面有轮迹?路面壅包、搓板?这些沥青混合料路面常见的质量通病如何防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路面平整度差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搂平、碾压后表面尚较平整,当开放交通后路面出现波浪或出现“碟子”坑、“疙瘩”坑。

(1)底层平整度差,因为各类沥青混合料都有它一定的压实系数,摊铺后,表面搂平了,由于基底高低不平,而虚铺厚度有薄有厚,碾压后,薄处沉降少,则较高,后处沉降多,则较低,表面平整度则差。

(2)摊铺方法不当,在等厚的虚铺层中,由于摊铺时用铁高抛,或运输卸料时的冲击力将沥青混合料砸实,或人、车在虚铺混合料上乱踩乱轧,而后又搂平,致使虚实不一致,虚处则较低,实处则较高,平整度较差。

(3)料底清除不干净,沥青混合料直接倾卸在底层上,粘结在底基层上的料底清除不干净,或把当天的剩料胡乱摊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摊铺料,但它已经压实,冷凝,大大缩小了压实系数,当新料补充搂平压实后,形成局部高突、疙疙瘩瘩,不平整。

(1)路面平整度是道路工程的主要使用功能。

如果道路不平坦,会降低行车速度,增加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机件,降低舒适性,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路面愈不平坦,车辆冲击力愈大,对道路的损坏愈严重,会大大降低道路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

(1)首先要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这里所指的底层是泛指。

如果沥青混合料面层分三层铺,那么表面层的底层是中面层,中面层的底层是地面层,地面层的底层是道路的基层,基层的底层是道路的路基,每一层的平整度都会上一层平整度至关重要。

所以要按照质量检验评定中对路面各层要求严格控制,认真检验。

特别是在保证各层密实度和纵横断高程的基础上,把平整度提高标准进行控制,最后才能保证表面层的平整度的高质量。

(2)面层的摊铺应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烫平板的预留高和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摊铺,即采用扣锹法,不准扬锹,要锹锹重叠,扣锹时要求用锹头略向后刮一下,以使均匀一致,使用手推车和装载机运料时,应用热锹将料底砸实部分翻松后摊平,以求各处虚实一致。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建设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耐久性、承载能力和质感良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中。

然而,当前的路面建设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给使用和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重点探讨沥青混凝土路面存在的通病及预防措施。

一、通病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与质量紧密相关,所以出现如下的质量问题。

1. 裂缝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一种表面缺陷,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徐变裂缝和疲劳裂缝。

徐变裂缝通常发生在新铺设的道路上,它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路面的徐变变形,引起整个路面的裂缝。

而疲劳裂缝则是由于机动车的冲击作用、温度引起的热胀冷缩以及道路结构材料疲劳的作用。

2. 磨损因为磨损问题是由路面使用和交通流量引起的,多发于高密度交通车辆相关地段。

而气候和环境状况显然也是其生命周期的关键因素。

与此相关的路面性状和表面状态、同时还要考虑路面材料和路段领导布局。

3. 起泡起泡是指发生在沥青混凝土路面表层并由于内部结构中湿气蒸汽的集聚和扩散。

一些常见起泡问题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使用及维修过程中,泡沫材料与水分的结合时间过长、风干不充分,和湿度、温度、季节、砂浆品质等情况。

4. 坑洼因为沥青混凝土道路在规划建设中,设计要求都有着严格的居民环境要求,同时需要考虑交通、环境、城市特性的协调。

在施工过程中,人工或机械操作不当、养护情况不规范、制作错误、原材料问题等因素,是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坑洼的常见原因。

二、预防措施为了保障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

1. 选用优质原材料通过选择优质原材料来制作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保证其耐久性和成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所选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质量应达到国际水平,这样可以避免在使用中出现质量问题。

2. 做好施工规范为了让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达到良好的质量,施工规范十分关键。

最新沥青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最新沥青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最新沥青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背景随着道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沥青基层在道路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常常出现沥青基层质量问题,如反射裂缝、松散变形、沉降等。

为了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必须对常见的沥青基层质量通病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常见质量通病1. 反射裂缝反射裂缝是指在沥青基层上出现的与下层结构变形(如基层收缩、冻胀变形等)有关的纵向裂缝。

其主要原因是沥青基层与下层结构之间的接触不良,导致沥青基层的变形无法得到释放。

此外,反射裂缝还可能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沥青膨胀和收缩引起。

2. 松散变形松散变形是指沥青基层在受到车辆荷载或温度变化等作用下,出现表面松散、起泡或剥离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沥青基层的密实度不足,无法承受外部力作用,导致沥青层松散变形。

3. 沉降沉降是指沥青基层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土壤沉降或基层不均匀变形等原因而下沉。

沉降会导致沥青基层的不平整,增加车辆行驶时的振动和颠簸。

三、防治措施1. 按要求施工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沥青基层的材料选择、厚度、密实度等满足要求。

同时,要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避免施工环境对沥青基层质量的不利影响。

2. 改善基层条件将基层处理和沥青基层施工工艺相结合,采取适当的基层加固措施,如填充、夯实等,提高基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减少基层变形对沥青基层的影响。

3.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估,定期检测沥青基层的厚度密实度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四、结论针对最新沥青基层常见质量通病,我们可以通过按要求施工、改善基层条件和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等措施,有效预防和解决反射裂缝、松散变形和沉降等问题。

通过提高沥青基层的质量,保障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舒适度。

以上是对最新沥青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简要介绍,希望对相关工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帮助。

沥青混合料路面通病及预防措施

沥青混合料路面通病及预防措施

优化设计、合理选材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交通荷载要 求,合理选择沥青混合料的类型
和级配。
优化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提 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考虑当地气候、水文等因素,合 理设置排水系统,防止水损害。
04
沥青混合料路面通病治理方法
裂缝治理
总结词
针对不同类型裂缝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路面整体性能
详细描述
总结词
针对泛油程度采取相应措施,恢复路 面性能和外观质量
详细描述
对于轻微泛油,可采用撒布石屑或粗 砂进行处理;对于严重泛油,需进行 铣刨处理后重新铺装。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坑槽、沉陷治理
01
总结词
根据坑槽、沉陷程度采取相应措施,恢复路面平整度和承载能力
02 03
详细描述
对于轻微坑槽、沉陷,可采用沥青混合料填补;对于较大坑槽、沉陷, 需进行铣刨处理后重新铺装;对于严重坑槽、沉陷,需对基层进行处理 并加铺防裂材料。
总结词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提高沥青混合料与基层的粘结力
坑槽、沉陷治理
沥青混合料路面通病及预防 措施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6
目录
• 沥青混合料路面常见通病 • 沥青混合料路面通病成因分析 • 沥青混合料路面通病预防措施 • 沥青混合料路面通病治理方法
01
沥青混合料路面常见通病
裂缝
横向裂缝
由于施工缝末处理好、接缝不紧 密、结合不牢固,易产生横向裂
缝。
纵向裂缝
定期对路面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处 理问题
详细描述
加强交通管理,限制车辆超载和速度 ,减少对路面的冲击和磨损;对于交 通量较大的路段,可采用强化耐磨耐 压的表面材料。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沥青路面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道路建设材料之一。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道路使用寿命,还对行车安全产生潜在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些施工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便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1. 不良的压实质量沥青路面的压实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不良的压实质量问题,如松散区域、坍陷区域等。

防治措施:- 确保压实设备的质量和性能,避免设备故障导致质量问题。

- 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压实次数和压实轮次,确保路面密实度的达标。

- 严格控制沥青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的坍陷或松散问题。

2. 接缝开裂沥青路面施工中,接缝开裂是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接缝开裂会导致水分渗入路面,加速路面破坏,降低使用寿命。

防治措施:- 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优质胶粘剂或高弹性胶带,确保接缝的粘接性能。

- 控制施工过程中沥青温度和混合料湿度,避免因温度或湿度变化导致的接缝开裂。

- 加强施工过程中对接缝质量的监测和检验,及时发现并修复不良接缝。

3. 路面几何形状不合格沥青路面的几何形状不合格是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不合格的几何形状会导致行车舒适性差和车辆稳定性下降。

防治措施:-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路面的纵、横断面符合规范。

- 加强对施工过程中路面高程、坡度等几何要素的监控,必要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复。

- 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精度和质量,避免几何形状不合格的问题。

4. 沥青路面表面缺陷沥青路面表面缺陷如麻面、龟裂、坑洞等是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这些缺陷会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车辆的驾驶安全性。

防治措施:- 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问题导致表面缺陷。

- 增加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和抗水损伤能力,降低出现龟裂和麻面的风险。

- 加强施工中的质量监督和检测,及时发现和修复表面缺陷问题。

5. 不良的排水性能沥青路面的排水性能直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性。

沥青路面4大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4大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4大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沥青路面的质量通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包括离析、龟裂、鼓包和坑洞等。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下面是四个常见的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1.离析离析是指沥青路面中沥青与集料的分离现象,常表现为路面表面出现小块掉落或空鼓现象。

离析的主要原因是沥青混凝土的不合理配合比和不足的混合筛分。

为了预防离析,应采取以下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通过在配合比中添加合适的沥青和骨料,确保沥青与骨料的充分结合。

-控制施工温度:合理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使沥青能够完全润湿骨料,并且在施工时充分压实。

-使用高质量的沥青材料:选择质量可靠的沥青材料,避免出现沥青本身质量不好导致的离析问题。

2.龟裂龟裂是指沥青路面中出现线状或网状的裂缝,主要分为迂回性龟裂和压缩龟裂两种形式。

龟裂的主要原因是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老化和受力破坏。

为了预防龟裂,应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高强度的沥青混凝土:采用高强度的沥青混凝土材料可以提高路面的抗压强度,减轻龟裂的发生。

-控制施工温度:合理控制施工温度,确保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避免温度降低过快导致龟裂。

-定期维护:定期对路面进行维护,及时修复出现的裂缝,防止龟裂进一步扩大。

3.鼓包鼓包是指沥青路面中出现起泡或隆起的现象,常常会引起路面的凹凸不平和行车安全隐患。

鼓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的气泡未释放或者沥青混凝土的质量不佳。

为了防止鼓包,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施工温度:合理控制施工温度,避免出现沥青混凝土中的气泡未释放或温度过高导致的鼓包问题。

-添加抗泡剂:在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中添加适量的抗泡剂,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气泡能力,减少鼓包的发生。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分配施工人员,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4.坑洞坑洞是指沥青路面中出现的孔洞或者坑洼现象,常常会引起车辆行驶时的颠簸和损坏车辆。

坑洞的主要原因是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破损和松散。

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2、混合料存放时间过长,导致沥青老化。

3、混合料拌和不均匀。

防治措施:1、控制砂及矿料含水量,避免过高含水量。

2、控制混合料存放时间,尽量避免沥青老化。

3、混合料拌和要均匀,确保每一部分混合料中沥青的含量一致。

五、裂缝形成原因:1、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含沥青量不足。

2、路面基层不坚实,承载能力不足。

3、水害、冻害等自然因素。

防治措施:1、控制沥青混合料质量,确保含沥青量足够。

2、加强路面基层的建设,确保承载能力足够。

3、防止水害、冻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及时进行维护。

六、车辙形成原因:1、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含沥青量不足。

2、车流量大,车辆频繁行驶。

防治措施:1、控制沥青混合料质量,确保含沥青量足够。

2、减少车流量,控制车辆行驶频率。

七、路面滑动形成原因:1、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含沥青量不足。

2、路面设计不合理。

3、路面光滑度不足。

防治措施:1、控制沥青混合料质量,确保含沥青量足够。

2、合理设计路面,确保路面的摩擦系数。

3、提高路面光滑度,确保路面的摩擦系数。

综上所述,对于沥青路面质量通病,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路面质量,确保公路的设计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问题。

2、集料孔隙较多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防治措施来解决:存放细集料和矿粉时应覆盖,确保烘干前含水量小于7%;废弃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规定的;对孔隙较大的粗集料,应适当延长加热时间,使孔隙中的水分蒸发,但应控制加热温度。

五、沥青面层空隙率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马歇尔试验孔隙率偏大或偏小、压实度未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低以及油石比控制较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沥青拌和站的热料仓口取集料筛分,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符合规定;确保生产油石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控制碾压温度在规定范围内;选用规定要求的压路机,控制碾压遍数;严格控制压实度。

六、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实际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偏差过大、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高、拌和楼沥青称量计误差过大、承包商设定拌和楼油石比时采用生产配比误差下限值、油石比试验误差过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与控制
摘要: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且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在公路与城市道路修建中已广泛应用。

本文对常见沥青路面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控制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质量通病,控制
abstract: the asphalt pavement a surface level off, solid, no juncture, driving comfort, wear-resisting, low noise, easy maintenance, during the short and appropriate built in stages etc, and in the highway and city roads built has wide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mmon asphalt road surface quality problems produc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the asphalt pavement, the common faults,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且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在公路与城市道路修建中已广泛应用。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设计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问题,本文对常见沥青路面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控制措施。

一、常见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原因
1、路面平整度差
(1)现象:机械摊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开放交通后会出现波浪、鼓包、洼兜等平整度较差的现象。

(2)原因分析:
①底层平整度差,因为各类沥青混合料压实系数有差别,而虚铺厚度有薄有厚,碾压后,表面平整度则差。

②料底清除不净,沥青混合料直接倾卸在底层上,粘结在底层上的料底清除不净,或把头天的冷料、压实料胡乱摊在底层上,充当摊铺料,导致的局部高突、不平整。

③摊铺方法不当,摊铺机械调平装置不稳定或摊铺控制高程不准确或无控高依据或摊铺速度过快,沥青料温度不一致或松密度不同即铺筑在路面上而造成平整度差
④碾压操作失当,一是油温过高,二是碾压速度过快,造成的油料推挤,碾压无序造成平整度降低
⑤油料供应不上,机械故障,或人为因素中途停机,或在未冷却的油面上停碾,造成局部不平整。

2、路拱不正,路面出现波浪形
(1)现象:路拱不饱满,局部偏离中心线,路面纵向出现波浪,特别是靠近路缘石的部位出现路边波浪较多,从而导致路缘石外露不一致。

(2)原因分析:主要是路面结构各层的纵横断高程控制不力,
或在两相邻控制点距离较大,在两桩之间的高程出现较大偏差,形成桩点处高于或低于两桩点之间的路面高程,就形成波浪。

在整幅路面实际施工过程中,两台摊铺机同时摊铺路面施工时,摊铺机中间的热接缝应留在整幅路面的中心线上,不得偏离,施工时一定做到画线施工,严格按照标线、高程进行摊铺作业。

3、路面的早期裂缝
(1)现象:
①路面碾压时出现的横向细微裂缝,这种裂缝比较集中,而且裂缝长度较短。

②采用半刚性基层材料做基层的沥青路面,通车半年以上时间出现的近似等间距的横向反射裂缝。

③路面在纵向、横向接茬处的产生的不规则纵、横裂缝;或者冬季发生的冻胀纵、横裂缝。

④路面出现的凸起开花和不规则短裂缝。

(2)原因分析:
①碾压当中出现的短小微小裂缝的原因:碾压前沥青混合料摊铺时间过长,其表面变冷,形成僵皮,表面与内部的混合料可塑性不一致,形成压路机串皮碾压,或过早使用重碾,都会造成碾轮前的波浪;底层与面层粘结不好,产生推移。

②压路机加速或减速太猛,尤其是转向是太猛,产生路面横纹。

③沥青混合料过细,结合料太少(油石比过低在);上碾过早,
沥青料温度过高;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级配太差,石料偏少;刮风下雨或压路机喷水防粘是水量过大等,造成混合料温度过低,多会产生横向微裂缝。

④整平找补料层过薄;在坡道上摊铺沥青混合料过后;或对薄层沥青混合料过度碾压等产生的横向微裂缝。

⑤寒冷地区,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低温收缩,造成变形受阻产生的横向开裂
⑥由于路面发生冻胀,产生的路面拱起开裂。

⑦由于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合料粘性低,造成路面早期开裂。

⑧由于石灰石、石灰粉煤灰砂砾中有未消解灰块,当压实后消解膨胀,造成其上沥青混合料膨胀开裂(开花)。

⑨当沥青混合料分幅碾压或纵向接茬时,由于接茬处理不符合操作规程要求而造成接茬开裂。

4、路面啃边
(1)现象:多数发生在安砌侧平石的路边缘,车轮经常靠边的路段在平道牙以里30cm以内路面纵向掰裂下沉。

(2)原因分析:
①路基或路面基层碾压不到位,路面铺住在未经压实的底层上,一经车轮碾压便发生局部下沉掰裂。

②路肩部分未经压实,一经车轮碾压,路肩下陷,引起路缘石外
倾,路边掰裂。

③路边积水下渗,使土基和基层降低稳定性,造成路边下沉掰裂。

5、路面接茬不平整、松散。

(1)现象:
①使用摊铺机摊铺或人工摊铺,两幅之间纵向接茬不平,出现高差,或在接茬处出现松散掉渣现象。

②两次摊铺的横向接茬不平,有跳车。

③油路面与路缘石接茬或与其他构筑物接茬部位留有轮迹。

(2)原因分析:
①纵向接茬不平,一是由于两幅虚铺厚度不一致,造成高差;二是两幅之间皆属每幅边缘,油层较虚,经碾压后,不实,出现松散现象。

②不论是热接或冷接的横向接茬,都是由于虚铺厚度的偏差和碾轮在铺筑端头的推挤作用都很难接平。

③油路面与路缘石或与其他构筑物接茬部位,碾轮未贴边碾压,又未用墩锤夯实,亏油部分又未及时找补,造成边缘部位坑洼不平松散掉渣,或留下轮迹。

6、路面泛油、光面
(1)现象:路面的沥青上泛至表面,形成局部油层,或由于行车作用,矿料磨光,路面形成摩阻值小的光面。

(2)原因分析:
①层铺法施工,沥青用量过大或矿料不足,或矿料过细,不耐磨耗。

②层铺法在低温季节施工,路面未成型,嵌缝料散失,面层沥青量相对变大。

③采用下封层时沥青用量过大。

④拌和法表面处治的油石比过大或沥青稠度过低。

二、路面质量通病的控制措施
1、设计方面
设计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设计单位应从实际出发,对地形复杂路段,做好地质调查工作,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免给工程留下后遗症。

(1)选用合理的基层和底基层结构,并保证一定厚度。

实践证明,半刚性基层材料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刚度大,如水泥稳定碎(砾)石、水泥稳定石屑、二灰碎石等,是公路相对合适的基层。

底基层在填方路段宜采用砂砾垫层、天然粒料垫层等,在挖方路段,宜采用水稳定性较好的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或二灰综合稳定土做垫层。

(2)合理选用沥青面层厚度。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①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可由半刚性材料层(基层和底基层)来完成,无需用增厚面层来提高承载力;②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不是用厚的沥青面层,而是使用优质的沥青;③沥青面层的裂缝不
只是反射裂缝,在正常施工情况下主要有沥青面层的温缩裂缝;④厚沥青面层的病害中车辙不容低估,厚沥青面层较容易导致在设计使用期间车辙超过容许值。

综合上述,面层应根据设计轴载大小、抗疲劳极限等指标根据规范确定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