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里寻“弗洛伊德”
文学里寻“弗洛伊德”姓名:羅瑞琪班級:08中本一班學好:2008014131摘要:弗洛伊德对西方文化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从精神分析对它自己所属的专门学科心理学,而且可以从它对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和文学、宗教、哲学和传记文学等各种领域的持续影响中清除看出。
本文通过探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揭示了心理学与文学的交融性。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意识流文学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
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精神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
精神分析的目的旨在克服精神病人的抵制因素,化无意识的欲望为意识,而使治疗奏效。
正是弗洛伊德对此疗法的“执迷不悟”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的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并对哲学、艺术、文学创作和批评理论,乃至神学等各个文化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影响。
初次接触“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并不是在心理学范畴上,而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课堂是。
课上老师讲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文坛上掀起了一阵“弗洛伊德”热,涌现了一批被称为“意识流”的小说。
由于本人对此类小说的钟爱,于是就激发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兴趣,并开始关注这一学说在文学作品的运用。
(一)“弗洛伊德认为,性是被压抑的主要欲望。
由此构成精神分析学说的两大命题:其一,无意识反扑为主,主宰心理过程,意识的心理过程反而表现为心智的分离部分和动作。
其二,广义的和狭义的性的冲动,不但是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而且对人类心智最高的文化、艺术和社会成就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①弗洛伊德在一次以“无意识发明者”身份提到,并不是他,而是诗人发明了无意识。
这一答辩应当说是足以显示弗洛伊德毋庸置疑的文学趣味,因为通过历史的考证,就可以发现他说的正是事情。
公元前5世纪,德谟克利特即已提出某些状态下,疯人漫无意识可言的胡言妄语,与诗却有相同之处;故诗的灵感并非来源于某种外来的声音如缪斯,而是出自一种内在的无意识的搏动,是以诗人无论写什么,只要通灵会意,总是格外的美。
心理分析汉语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9
力比多(lib。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 意义上的性,它被称为:“力比多”(libido), 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 的性生活。精神分析学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 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
20
心理的材料与来源与文学一致
• “意识”是人类状态的最高形式,是人的心理因素世界 中的“首脑”,它统治着整个精神世界,使之动作协调。 它是现实生活材料在脑中形成的印象以及对现实生活作 出的判断及评价,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而文学创作的一个最表层的来源就是现实生活,离开现 实生活,作家就不可能写出作品,因为无从下笔。 • “潜意识”遵循着快乐的原则,其中非理性、反社会和 破坏性的冲动是为社会所不容的。在作家创作过程中, 有一些思想是为身边的环境所不容,他必须借作品的情 节、人物表述出来。
观点
• 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 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与超我)
• 人格发展(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 人格动力理论
• 焦虑与防御 • 心理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
4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
• 按心理如何组织加工经验的方式将心理分为三个相互联系 的部分: • (一)意识:我们所知觉到的各种外界刺激。如感觉、知 觉、情绪、思维等。 • (二)前意识:介于两者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 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他人提醒又能被 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 (三)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指无法被个体感知到的那一 部分心理活动。主要是不能被客观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 的各种本能的要求和欲望、已经被意识遗忘了的童年时期 不愉快的经历、心理创伤等。
精神分析学在文艺心理学领域的主要观点简述
精神分析学在文艺心理学领域的主要观点简述精神分析学在文艺心理学领域的主要观点简述内容摘要:十九世纪末,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兼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法并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
二十世纪初,该派突破心理学专业的领域逐渐在文化界赢得国际性地位,使其同时代的一切其他思想流派望尘莫及。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文艺理论对文艺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其理论基础上,之后的容格、阿德勒、拉康,或有所发挥,或有所休正,或糅合其它的理论,分别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面貌,都对文艺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潜意识力比多升华白日梦早期经验集体无意识原型自卑情结镜像阶段论一、弗洛伊德与文艺心理学1893年,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和布洛伊尔发表了一篇题名为《论歇斯底里现象的心理机制》的短文。
文章提出了运用催眠术来治疗歇斯底里的方法。
这篇文章预告了当代欧洲最盛行的思想流派之一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开端。
伴随《梦的解析》的完成,精神分析的技术逐步完善。
精神分析诞生时,是作为一种精神病治疗的方法而提出的。
随后,这种心理学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解释文化创作的不同方面,如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宗教各个领域。
精神分析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并不是因为这一学术专业和精神病学的方面,而在于它对人类各种文化现象的阐释。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是他最为重要的贡献。
他在揭示潜意识这一概念时,是通过精神病人的意识了解到的。
因此,“精神分析方法的实质就在于解析(说明)特种意识的某些结构。
”[①]潜意识的内容是由那些不被社会文明制度接受而深受压抑的种种欲望所组成,主要是人的性欲。
这些内容不会消失,它们只有通过妥协或伪装的形态,比如梦,口误,笔误,俏皮话等等,才能得以浮出意识层面而为观察者所捕获。
弗洛伊德正是通过联想的方法分析这些内容,从而到达病人的潜意识,帮助病人正确地释放它们使病人恢复健康。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08汉语言文学(师范)2 周海燕200842306244一、心理的材料与来源与文学一致。
将心理生活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的,这是精神分析所依据的基本前提。
“意识”是人类状态的最高形式,是人的心理因素世界中的“首脑”,它统治着整个精神世界,使之动作协调。
它是现实生活材料在脑中形成的印象以及对现实生活作出的判断及评价,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而文学创作的一个最表层的来源就是现实生活,离开现实生活,作家就不可能写出作品,因为无从下笔。
如张爱玲的文章离开不了满清遗老遗少的影子和三四十年代中女性结婚员千疮百孔的情感世界,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张爱玲只能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写小说,却不可能写出现代都市化,科技高速发达的人们生活状况。
“前意识”,是属于意识的观念和思想,因与现实的生活无关,被排除出意识,而留在意识附近,可以较快、较易地进入意识领域内。
在意识和前意识以外,即是“潜意识”,是人类精神中占据最大量,最原始的部分。
而与潜意识相对应的“本我”,是遗传下来的动物性本能,是一种原始动力机制,其目标是毫不掩饰地满足生物欲望,内部充满了非理性、反社会和破坏性的冲动,是潜意识结构部分,是所有本能的承载体,他与生俱来,是最原始的及部分,遵循着快乐的原则。
“潜意识”中非理性、反社会和破坏性的冲动是为社会所不容的,比如说男性潜意识中的俄狄浦斯情节,女性的恋父情结,不劳而获,夺取他人的劳动成果,占有世界上最漂亮美丽的配偶,获得这个世界最多的财富,攻击他人等等,这些都是不被社会所容,不符合社会规则,是要受到谴责的,甚至受到惩罚。
而人的保护自我的本能,为了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在“自我”和“超我”的监督之下,压抑人的“本我”,压抑人的兽性。
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必定有他自己所要表达的愿望,男性作家的情感世界必定是希望有众多的美女围绕着他,以他为中心,被他征服;而女性作家大部分都是希望有多金帅气成熟稳重等等的几位男人对她爱得死去活来。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汉师1班韦剑虹 611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强调潜意识作用的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学说和梦的学说。
(1)心理结构学说;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
其中潜意识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意识是指凡是自己能够觉察的心理活动,属于心理结构的表层。
前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潜意识的中介机制,即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回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
虽然它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侧重于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
潜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收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因此又称为无意识)。
它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合社会理性,被压抑着,但是并没有被消灭。
它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欲望,被认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是人的心灵的核心。
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
后来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表述为超我、自我和本我。
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而按至善原则活动。
中间一层是自我,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因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
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监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办事。
本我引诱诱使自我满足它的愿望,超我约束自我压抑本我的欲望。
因此,自我要调节本我,知觉现实,寻找一种能够满足需要的适当客体。
晚年,弗洛伊德又把本我修正为两类,即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探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文艺观的影响和贡献。
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不仅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精神分析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解读文艺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and contribution of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on literary views. Freud, as the founder of the psychoanalytic school, not only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but also ha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literature, art, and other fields. His psychoanalysis provides u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 profound and symbolic meanings in literary works.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将简要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他的潜意识理论、性欲论以及人格结构理论等。
然后,我们将重点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如何影响我们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包括他对文艺作品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艺术家创作心理的解析,以及对文艺作品社会功能的认识等。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first briefly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ies of Freud's psychoanalysis, including his subconscious theory, sexual desire theory, and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ory. Then, we will focus on analyzing how Freud's psychoanalysis influences ou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literary works, including his revelation of the deep meaning of literary works, analysis of the artist's creative psychology,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iterary works.我们还将探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文艺批评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艺批评方法和视角。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文学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文学刍议摘要: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学去研究作家心理深层次无意识创作动机,将注意力深入到人们未曾注意到的深层心理活动之中来分析文学创作,影响了20世纪至今的文学发展,但其过于强调无意识和性本能的观点,引起了一定争议和批判。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学;力比多;无意识;白日梦;俄狄浦斯情结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107-01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内涵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所创的医学学说,用来治疗精神疾病,该理论可以分为三大核心内容:力比多:弗洛伊德认为,一切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就是以性欲的内驱力,将称为力比多(libido)。
他把性欲与自我保存本能做了对比,并用力比多一词开始指性欲或性冲动,后扩展为一种机体生存、寻求快乐和逃避痛苦的本能欲望,是一种与死的本能相反的生的本能的动机力量。
人格: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本我是由性冲动构成的原始的生命本能,不受理性束缚、无条件地依照“快乐原则”而寻求本能需要的最大满足。
自我,拥有理智和意识,按照“现实原则”根据外部需求来控制和压抑本我。
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指导自我去抑制本我的冲动、反省和修正自己违反道德规范和理想的行为,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活动①。
意识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人的心理除了显见的意识,还有巨大的潜意识,潜意识层面又可以分成两部分:无意识(unconscious),是由各种受到压抑或者被遗忘的情绪、欲望、动机所组成;前意识(preconscious),它是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层面,一定条件下可以让无意识转为意识。
二、精神分析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一)文学创作的动因来源于力比多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创作是受作家各种“本能欲望”的驱使——力比多,即性欲。
对艺术家来说,他的创作使自己的性欲得到升华,对欣赏者来说,他们通过艺术欣赏达到性欲的满足和宣泄。
(二)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无意识的表现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的独创,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和核心。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学的关系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学的关系人教111 2011212551 傅萧文学是用来表现人内心情感的,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文人雅士都爱在内心有感之时借文学之手,让内心情感得以宣泄。
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也是从人的内心出发,探索人的心理世界。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精神层次,主要是人的精神活动,欲望、冲动、思维、幻想、情感、判断、决定等等、这些因素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而文学也很简单,欲望、冲动、思维、幻想、情感、判断、决定,无不是文学产生的原因。
你生气,你高兴,你悲伤,各式各样的心理,你需要借一样东西抒发。
此时,文学成为了最好的工具。
意识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人感受着外界的刺激,受到刺激后,内心受到触发,然后开始用语言,用图画,抑或用歌曲,用表演来散发内心的情感。
前意识又称下意识,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
但是,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它起着“检查”作用,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潜意识被它控制,不可能变成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
潜意识又称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
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
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
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社会不断的在禁止着一些东西,你不能写这个,你不能说那个,可是依然有很多文人保持着那份“潜意识”,从不害怕畏惧,有什么说什么,才不管你个什么不许,禁止。
像韩寒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弗洛伊德的主要学说观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完整整理版)
弗洛伊德的主要学说观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朱立元《文艺理论》弗洛伊德一生虽只写过为数不多的文艺论文,如:《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等,但他在许多著作和文章中,对文艺创作、文学批评和美学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相当精辟的观点和看法。
他的文艺美学思想,从早期心理学开始,经过精神分析学阶段已基本形成,再经过他的弟子及其他精神分析学家的推广、应用和重新阐释,最终发展成为一整套文艺批评理论,对现当代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里将其几个主要观点及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作一简要评介。
(1)无意识理论无意识(又译潜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
它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可以用语言表达,并受社会道德的约束。
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的经验。
前意识的功能主要是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阻止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
无意识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
是“一团混沌”;它处于大脑的底层,是一个庞大的领域。
这一部分个人是意识不到的,但它却能影响人的行为。
弗洛伊德第一次形象地描绘了人的心理结构。
他把人的大脑比作大海里的冰山:意识部分就像冰山露在海面之上的那一小部分;前意识相当于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它随着海水的波动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没入水面;而无意识则是没于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
意识是清醒的、理性的,但又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的、盲目的,但却是广阔有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
文学研究中的心理分析与作品解读
文学研究中的心理分析与作品解读在文学研究领域中,心理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读者的心理反应,我们可以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本文将探讨文学研究中的心理分析与作品解读的相关观点和方法。
一、心理分析的理论基础心理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受到潜意识的影响,而潜意识中蕴含着个体的欲望、冲突和压抑等。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笔下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内心独白来表达自己的欲望和冲突,而读者则通过阅读作品来与之产生共鸣并进行心理联结。
二、心理分析与作品解读的关系心理分析与作品解读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通过心理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揭示作品中隐含的心理动机和情感,以及作者的潜意识思维模式。
而作品解读则是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在结构和语言表达,来解释和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心理分析与作品解读的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解读作品,揭示其中深层次的心理含义。
三、心理分析与作品解读的方法1. 笔触分析法:通过分析作者的笔触风格和文字表达,揭示作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
比如,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感官体验常常与作者的敏感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相关联。
2. 人物分析法: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推测作者的构思意图和心理动机。
人物的心理冲突和发展过程常常与作者的心理经历和感受有关。
3. 符号分析法: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意义,揭示作品背后的心理寓意。
比如,黑暗的象征意义通常与作者的内心阴暗面或者社会现实的困境相对应。
4. 互文分析法:通过分析作品与其他作品的关联和互文现象,揭示作者对文学传统和其他作品的心理反应和态度。
互文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文学观念。
四、心理分析与作品解读的实际应用心理分析与作品解读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在文学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文学与心理学研究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文学与心理学研究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早在20世纪初就出现了。
但是,它与文学的关系却早在几十年前就被人们开始探索。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某些未解之谜,而这些未解之谜以及其背后的心理因素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1. 文学作品如何借助精神分析来揭示人类的内心世界精神分析视角下,文学作品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素材,因为它们包含了许多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问题和心理动力。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内心的奥秘,包括人类的梦想、欲望、恐惧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等等。
例如,在弗洛伊德的《汉斯的恐惧与梦想》中,他分析了一个名叫汉斯的小男孩的梦境和恐惧,从而揭示了人类恐惧的根源以及人类如何保护自己的心理机制。
同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是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
人物的性格、心态、行为等等都可以被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
例如,弗洛伊德在他的《哈姆莱特与俄瑞诺斯》中分析了莎士比亚的杰作《哈姆莱特》,引出了哈姆莱特这个人物的心理动力,如复仇欲望、父母关系问题等等,从而为人类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范例。
2. 文学作品如何借助心理学来更好地表达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在文学作品中,人类的复杂情感往往被描写得十分深刻。
但是,要想更好地描绘这些情感,就需要借助心理学的知识。
正如文学大师雨果所说:“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而心理学则是反映生活的笔。
二者相辅相成。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让作家更好地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探索其心灵深处的秘密。
例如,波德莱尔的诗歌《金鱼》,通过描绘一只金鱼在漩涡中扭曲、挣扎的形象来表达了人的欲望和折磨,以此揭示了人类内心中的苦涩感受。
又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对“世外桃源”这一理想境地的想象来表达对尘世的不满和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
3. 文学作品如何借助精神分析和心理学来治疗人类心理问题精神分析和心理学是一种疗法,而文学作品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疗法。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文学是一种疗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
心理分析在文学上的应用
心理分析在文学上的应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派产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后经过半个多世纪时间的磨洗,影响逐渐超出了心理学的范围,扩大到了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于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更为巨大。
弗洛伊德运用心理分析学派中的潜意识论、泛性论和释梦说,来解读文学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些评论文章如《妄想与梦》《创作家与白日梦》《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都曾在读者当中产生过轰动效应。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翻译了许多弗洛伊德的著作,还同时翻译了一些介绍弗洛伊德文学观的著作。
这些运用心理分析学研究文学的方法,给我国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有助于评论界对作家的创作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弗洛伊德认为,任何文学作品都能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加以诠释,即使作家们竭力隐藏自己的个性和个人色彩,竭力表达其客观性。
以往文学观认为,文学创作的最初冲动是不自觉的,只能是来自灵感,而灵感决定作品的心灵特质。
弗洛伊德认为,灵感的材料来自潜意识,这正是进行心理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潜意识是人类生命历程中已经发生但目前未被觉察的心理活动,像梦一样,由以往精神生活的碎片所构成。
一部文学作品,即使不记录梦境,在本质上仍然是作者的梦,是作者潜意识愿望的实现。
潜意识一直陪伴着人的终生,每个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积累着生活的记忆。
随着岁月的流动,许多往事,甚至包括那些看起来已经走出记忆范围之外的往事,已经积淀成潜意识的一部分,有时在梦中复活,并没有被遗忘。
如果潜意识中全都是快乐与幸福,他们偶尔光临今日的生活,必将给我们增加更多快乐与幸福,那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然而潜意识中恰恰与之相反,那些我们以为已经消失了的痛苦,如鬼魂一样不时地来访问我们的内心,打开我们封闭的伤口,显示着创伤从没有痊愈。
昨日制约着今日,死者统治着生者,年轻时代的印象折磨着老年时期的精神。
这时,抵制潜意识造成的悲剧力量,又成为了一种潜意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抵制方式,作家的方式就是写作。
1.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华北科技学院)
(一)潜意识
意识( consciousness ),是当前注意到的心理活动, 感知外界的条件刺激。意识活动是遵循“现实原则” (principle of fact or reality)来行事的,即合乎社会规范和
道德标准的各种观念才能进入意识界。
(一)潜意识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 )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 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当前未曾注意到, 但一经他人提醒或自己集中注意、努力回忆即可进入意识的心
执著探索
精神分析学的形成时期(1900-1909) 弗洛伊德出版了4部重要著作:《释梦》、《日常生活心理 病理学》、《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性学三论》。
执著探索
精神分析学派出现分裂时期(1910-1919) 这个时期,因正式成员之间不和与意见分歧,使精神分析学 派开始分化。 尽管1911年和1914年阿德勒与荣格先后和弗洛伊德彻底决裂, 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全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 《精神分析五讲》、《精神分析导论》、《精神分析运动 史》。
弗洛伊德在医疗实践中发现无意识
弗洛伊德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许多强迫性神经症患者,
往往身不由己地去执行一定的活动,例如反复不断地洗手或关门,
而自己却并不知道所以要这样做的原因。弗洛伊德由此断定:在这
些强迫活动后面,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无意识动机;医生的任务,
就是去发掘这些无意识动机。
弗洛伊德的两个病例
(三)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对性概念的修正和发现具有双重意义: “第一,它使性与性器的关系不再那么密切了,它认为性是一种 更为广泛的肉体功能,首先以快感为目标,其次才为生殖服务。 第二,它把性冲动看成是包括所有纯粹的感情与友爱的冲动,即 通常由含义极为模糊的词语‘爱’所指的那些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常驱使人去寻求快感, 他将之称作力比多 (或欲力)(1ibido) 。力比多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 种性冲动,是推动个体一切行为的原始内驱力。弗格伊德早期把 力比多视为性本能的一种内在的、原发的动能、力量。但在后期, 弗洛伊德把力比多概念泛化为一种包罗一切爱的或生命本能的力 量,即把力比多解释为生本能。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
(四)艺术家与白日梦
寻求精神上的补偿是人的生存策略之一,也是人的 精神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之一。 艺术是艺术家寻求满足自身某种意愿的努力,而读 者(观众、听众)可以从艺术家的创作中获得同 样的满足。 艺术正如梦一样,揭示了无意识中隐藏着的本能欲 望,这种欲望中最根本的即性欲(libido)。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创造使这些被压抑的欲望得 以宣泄,从而获得某种心理的平衡和一定的快感。
再次,弗洛伊德认为,作家对潜意 识和幻想必须倾注于自己丰富的感 情。
弗洛伊德听了歌德叙述其构思过程后, 就在《梦的解析》中,指出歌德等大作 家是以潜意识活动来构思作品的,认为 歌德心中早已积累的冲动——性的火 焰或“爱的冲动”,终于“变形”表现 为伟大的文艺作品。
最后,艺术家要有一种强烈的宣泄 冲动的激情。
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家的艺 术人格中的两个主要特征
1.强烈宣泄被压抑的愿望的冲动。
首先艺术家是从痛苦中磨炼出来的。 弗洛伊德写道:“幸福的人从不幻 想,只有感到不满意的人才幻想。未能 满足的愿望,是幻想产生的动力。”
其次,艺术家对其压抑在潜意识 里的愿望体验极为丰富而又深 刻。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是神经症 的转机,艺术家的创作对其神经症有补 偿与替代的作用,所以,神经症是艺术创 作的心理基础。梵高、尼采、卡夫卡 都有类似的情况。
本来,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潜意识就是 人的精神活动中异常活跃的因素,它总 是要寻找各种机会得以宣泄,就像弗洛 伊德所说:“人的性本能是生命的原动 力,在人类生活中是异常活跃,像地下奔 腾的岩浆,无时无刻不在蒸腾、冲动、 寻求着爆发。”艺术家的激情就是这 种潜意识宣泄动机的表现。
2.艺术家的艺术升华能力。
精神分析学对文学研究的基 本观点是:文学是压抑无意 识的心理活动。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学说影响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学说影响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赵燕
【期刊名称】《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文学与心理学现在逐渐被学者认为是最有血缘关系的学科。
弗洛伊德(Freud Sigmund),作为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给文学和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最为重要的思想———心理结构学说的阐述,分析了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学说对文学创作以及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的深远影响。
【总页数】2页(P152-153)
【作者】赵燕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相关文献】
1.出土竹书心性论与弗洛伊德心理结构学说之比较 [J], 陈桐生
2.弗洛伊德主义对海明威文学创作的影响 [J], 骆贤凤
3.试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文学批评中的体现 [J], 韩爽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J], 刘星慧
5.弗洛伊德心理学说视角下《兔子歇了》中哈利生存的困境 [J], 贺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V . 1 6 N 6 I ) 2 0 l 4
刘鞋慧
( 忻州师范学院英文系,山西 忻州 O 3 4 ”
摘 要: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将创作中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以及意识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 又分别在作家创作过程中起着不同 程度的作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在这三个不同意识形态下相
一
而这种观察与发现就是一种产生于人类精神生活的意识层 面的行为,它主宰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用它来创作作品, 使读者可以对作家创作的作品主题有一 个 一致的认同,因 为意识层面是 人 们精神活动最为表层的东西,也最为人们 理解和感知。这种意识为作家创作提供了一个整体框架, 从而在它的指导下开始仓 0 作。
.
收稿 日期 :a 0 1 4 一∞- 一 l 8
作者简介 :刘星慧 ( 1 9 7 已1 2 ~). 女 山 沂 州 人 忻 《 射范学豌炎文暴游师 . : 学硕士。研 方向 : 英语教学法 , 英美文学 。
・
22 ・
安顺学院学报 2 0 1 4 年第 6 期
碍了真正的发展进程,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大仲马只是 在他 g 最初阶段才 堤_ 个艺术家。 喇
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潜意识是作家 创作前头脑中的蓄积库,进入前意识状态时作 家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了
创作冲动,最后进入意识层面使最终作品浮出水面。这三种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作家创作,从而使
作品产生了 “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 莱特”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中图分类号: 1 0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3 -9  ̄ ( 2 0 1 4 )O 6 —0 O 一O 2
因此,对于作家创作 . 理的前意识领域中必须摈弃金
《心理分析与文学:潜意识与意象的解读》
心理分析与文学:潜意识与意象的解读一、引言心理分析和文学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心理分析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并重点关注其中涉及到的潜意识和意象。
二、心理分析2.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无意识、潜意识、自由联想等。
2.2 心理防御机制解释心理防御机制在个体心理中扮演的角色,如压抑、投射等。
2.3 梦境解析阐述弗洛伊德对梦的解读以及相应的方法,包括拉康对此的扩展。
三、文学作品中的潜意识与意象3.1 潜意识在文学中体现:隐喻与象征通过丰富而具象化的语言,作家将自身潜藏深处的思想与情感转化为文字,并以隐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
3.2 意象的重要性探讨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它们对读者情感和思考的影响。
3.3 文学作品解读案例分析选择几个经典或当代文学作品,并运用心理分析理论的角度来解读其中蕴含的潜意识和意象。
四、心理分析与文学研究之争4.1 弗洛伊德派与拉康派对于潜意识与文学关系的观点差异比较弗洛伊德派和拉康派在阐释潜意识和文学关系上的不同看法,并指出其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
4.2 当代心理学和文学研究互补合作介绍当代心理学家和文学研究者如何相互合作,共同探寻潜意识和意象在文学中的具体表现方式,提高两个领域研究水平。
五、结论本文通过对心理分析与文学间紧密联系的探索,揭示了彼此之间深层次的关联。
从揭示潜意识到解读意象,心理分析理论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同时,当代心理学与文学研究的合作将进一步拓展这个领域的边界,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思维、情感和创造力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列举使用过的参考文献)以上是根据您提供的主题所构思的大纲,在每个部分中填充相关的细节内容可以达到所需字数。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08汉语言文学(师范)2 周海燕200842306244
一、心理的材料与来源与文学一致。
将心理生活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的,这是精神分析所依据的基本前提。
“意识”是人类状态的最高形式,是人的心理因素世界中的“首脑”,它统治着整个精神世界,使之动作协调。
它是现实生活材料在脑中形成的印象以及对现实生活作出的判断及评价,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而文学创作的一个最表层的来源就是现实生活,离开现实生活,作家就不可能写出作品,因为无从下笔。
如张爱玲的文章离开不了满清遗老遗少的影子和三四十年代中女性结婚员千疮百孔的情感世界,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张爱玲只能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写小说,却不可能写出现代都市化,科技高速发达的人们生活状况。
“前意识”,是属于意识的观念和思想,因与现实的生活无关,被排除出意识,而留在意识附近,可以较快、较易地进入意识领域内。
在意识和前意识以外,即是“潜意识”,是人类精神中占据最大量,最原始的部分。
而与潜意识相对应的“本我”,是遗传下来的动物性本能,是一种原始动力机制,其目标是毫不掩饰地满足生物欲望,内部充满了非理性、反社会和破坏性的冲动,是潜意识结构部分,是所有本能的承载体,他与生俱来,是最原始的及部分,遵循着快乐的原则。
“潜意识”中非理性、反社会和破坏性的冲动是为社会所不容的,比如说男性潜意识中的俄狄浦斯情节,女性的恋父情结,不劳而获,夺取他人的劳动成果,占有世界上最漂亮美丽的配偶,获得这个世界最多的财富,攻击他人等等,这些都是不被社会所容,不符合社会规则,是要受到谴责的,甚至受到惩罚。
而人的保护自我的本能,为了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在“自我”和“超我”的监督之下,压抑人的“本我”,压抑人的兽性。
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必定有他自己所要表达的愿望,男性作家的情感世界必定是希望有众多的美女围绕着他,以他为中心,被他征服;而女性作家大部分都是希望有多金帅气成熟稳重等等的几位男人对她爱得死去活来。
这些都是人本能性希望,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只能将这种情感写进他们的作品中,如古龙的作品,明晓溪的《泡沫之夏》等。
这是其一。
其二,在作家创作过程中,有
一些思想是为身边的环境所不容,他必须借作品的情节、人物表述出来。
如《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描述一个封建贵族的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这是我们表面上所获得的内容。
但只要我们更深一层分析,会发现其总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评,对封建大家族腐败的揭露,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的封建制度的不满。
这些是作者不能自己亲口说出来,只能借作品来表达。
总的来说,心理的材料和来源有三种,一是近期身边所发生的材料,二是幼儿期材料,三是自己躯体来源,而文学的来源也大致如此。
近期的生活环境必定是意识的组成部分,也会是写作的触点,如韩寒对时事的抨击等;而童年的经验也会在人脑中形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它是潜意识中影响人的活动,相对的作品,也可看出童年在他的作品留下的痕迹,如张爱玲对对苍凉手势的描写,无不体现她童年时期没落的家族在她心中形成的印象,躯体来源,一个人身体有某种问题也会造成他对心理上的问题或阴影,而对于作家,性的苦闷或恋爱的甜蜜,都会促进他写作的高峰期,如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是她写作的高峰。
二、梦和写作同样具有象征作用和真实的情感
梦的工作是从梦中抽取若干说过的或听过的言语片段,以极其任意的方式加以使用,它不仅把这些片段从其背影中抽取出来加以取舍和分割,而且还往往以新的次序把它们组织起来。
所以,根据弗洛伊德的分析,梦是极具有象征作用,梦中所表现的情感也是真实的。
而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品中的意象也是具有象征作用,言为心声,因此作品所寄托的情感也是真实的。
例如色彩的象征意蕴,蓝色象征清纯静谧,绿色象征青春活泼,黑色象征神秘凶险,白色象征纯洁庄严,红色象征热情喜庆,紫色象征高贵权势;雨象征惆怅;落叶象征生命的结束;夕阳象征晚年等等;特别在唐诗宋词中,景物的象征作品就更明显。
言为心声,因此作品所寄托的情感也是真实的。
纵览古今,诗词是作家抒发自身的自我真性情和对人生的体悟的一个渠道。
以李清照为例,从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有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
这是词人内心情感历程的真实写作,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三、梦的工作和文学写作的过程
梦的工作包括四个方面:凝缩作用,移置作用,梦的表现力和润饰作用这四
个过程。
文学创作过程中也有这四个方面,凝缩作用,梦的显意简短、贫乏,语言精炼,而隐意则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通过作品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作品所表达的远远超过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晏殊的《浣溪沙》在伤春怀人的表层意象中,预言者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
移置,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物的象征。
在钱钟书小说提供的女性群像中, 唐晓芙大约是唯一逃过刻薄笔墨的一桩“罕物”,但也因而成了一个最虚渺无味的角色.杨绛曾对号入座,暗示唐晓芙的原型就是她。
梦的润饰也叫再度校正。
润饰在显梦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因为梦的压缩、移置、意象使得隐梦变得面目全非。
经过润饰,梦的材料被排成一定次序和一定的连贯性。
梦的润饰就成了梦的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把隐梦最后密封起来让人们去破译。
写文章时,为了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必须得讲究语言表达的技巧,通过各种修辞手法进行润饰,使文章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具有可读性,更耐人寻味。
如《“友邦惊诧”论》是一篇反侵略、反卖国的战斗檄文,不长的篇幅,却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反动派的媚敌卖国行径。
文中作者对反语的巧妙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讽刺力量,辛辣地讽刺了国民党反动派出卖国土与主权,甘作帝国主义奴才的丑恶嘴脸。
反语使文章语言气势磅礴,有泰山压顶的威力。
言为心声,这正是作者反侵略、反卖国的愤怒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