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剂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一、引言抗凝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防止血液凝结或减少凝血过程。
它们在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和手术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凝剂及其用途。
二、普通肝素普通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防止血液凝结。
它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
此外,普通肝素还常用于心脏手术、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等过程中,以减少血液凝结的风险。
三、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与普通肝素相似但分子量较小的抗凝剂。
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更稳定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因此更易于使用和控制。
低分子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更稳定,不需要频繁的实验室监测。
四、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来延长凝血时间。
它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
华法林的治疗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凝血时间在目标范围内,避免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逐渐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作用于特定的凝血因子,具有快速起效、作用可逆性好、剂量稳定等优点。
它们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相关的血栓栓塞症状,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六、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等的治疗。
七、结论抗凝剂的种类繁多,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是常见的抗凝剂,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也是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抗凝剂,可以减少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抗凝剂是一类用于预防或治疗血液凝结的药物,常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危及生命的凝血疾病。
以下是常用抗凝剂的种类及其介绍:1.肝素类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中的抗凝剂,其通过结合抗凝酶抑制凝血酶生成,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肝素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在治疗期间需要持续静脉或皮下给药。
肝素常用于防治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凝血疾病。
2.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从肝素中得到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衍生物,其抗凝活性更高、生物利用度更好,而且不需要监测抗凝效果。
低分子肝素适用于各种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冠心病等。
3.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能够阻断凝血因子II、VII、IX和X 的合成,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华法林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INR)来控制抗凝治疗的效果。
华法林多用于长期的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症和机械瓣膜置换等。
4.新型口服抗凝剂:新型口服抗凝剂是一类直接作用于凝血酶或凝血因子Xa的药物,包括达比加群(Dabigatr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和依度沙班(Edoxaban)等。
这些药物不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并且不需要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新型口服抗凝剂适用于各种抗凝治疗的情况,如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机械瓣膜置换等。
5.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疾病等。
总结起来,常用抗凝剂的种类包括肝素类抗凝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剂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并且注意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预防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一、引言抗凝剂是一类用于阻止血液凝结的药物。
血液凝结是机体正常生理过程中的一部分,可以防止出血,但在某些情况下,血液凝结过于剧烈或不合时宜,会引发血栓形成等严重疾病。
因此,抗凝剂的使用成为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
二、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
肝素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
2. 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肝素的一种改良版,相比肝素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更稳定的效果。
低分子肝素不需要常规的实验室监测,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较好,副作用相对较少。
3.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
华法林常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长期抗凝治疗。
使用华法林需要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测,以确保药物在适当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4.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药物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可以直接靶向凝血因子进行作用,而无需经过维生素K的介导。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用药,减少了实验室监测的需求。
5. 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抗凝作用。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阻止血液凝结。
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和预防中。
三、抗凝剂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1. 出血抗凝剂的主要副作用是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抗凝剂的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避免出血过多。
2. 注意剂量抗凝剂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不同的疾病和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剂量,因此在使用抗凝剂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和抗凝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抗凝剂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抗凝剂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抗凝剂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一、抗凝剂的原理抗凝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或阻止凝血过程的物质,主要通过作用于血液凝血系统的关键环节,实现抗血凝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凝剂及其原理:1.肝素类抗凝剂:肝素作为一种天然的抗凝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抗凝:①与抗凝剂III结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②与抗凝酶结合,促进抗凝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凝血因子。
–肝素的应用范围:常用于血栓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肝素的副作用:肝素可引起出血、低血压、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2.华法林类抗凝剂: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降低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起到抗凝作用。
–华法林的应用范围: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房颤动等疾病。
–华法林的副作用:华法林容易引起出血,且需要定期检测凝血时间。
3.阿司匹林类抗凝剂: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降低血液的凝结能力。
–阿司匹林的应用范围: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二、抗凝剂的应用范围抗凝剂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范围:1.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往往具有血液易凝血的倾向,使用抗凝剂能够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血栓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长期卧床、手术后、肿瘤患者等高血栓风险人群,使用抗凝剂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防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3.心房颤动的治疗:心房颤动患者血液易于凝固,使用抗凝剂能够降低血栓的风险,预防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4.肾脏病患者的血液净化:抗凝剂可用于肾脏病患者的血液净化过程,防止血液在透析过程中的凝固,保证治疗效果。
5.血液检验和实验室研究:在某些血液检验和实验室研究中,为了避免血液凝固,需要加入抗凝剂。
三、抗凝剂的注意事项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控制用药用量:抗凝剂是一种具有明显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的药物,用药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药物监测结果以及临床病情进行调整,避免用药过量或过少。
抗凝剂主要成分
抗凝剂主要成分介绍抗凝剂是一种可以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
凝血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当凝血过度时,就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抗凝剂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干扰凝血过程中关键的因子或酶来达到抗凝效果。
常见抗凝剂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它能够与抗凝血酶III结合从而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肝素主要有两种类型:不分子量的肝素和低分子量的肝素。
不分子量的肝素通常需要通过静脉注射,而低分子量的肝素可以通过皮下注射。
肝素具有广谱的抗凝活性,适用于心血管手术、血液透析和心脏搭桥手术等。
2.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再循环来干扰凝血因子的合成。
它是一种口服药物,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等。
使用华法林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凝血时间在合适范围内。
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逐渐成为抗凝治疗的重要选择。
这些药物的特点是方便口服、剂量稳定不需要监测,但价格相对较高。
代表性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有: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
它们分别通过抑制凝血酶IIa和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复合物来发挥抗凝作用。
抗凝剂在临床上的应用1. 预防血栓形成抗凝剂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特别是对于有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
临床上常见的应用场景有:手术后、长期卧床不动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等。
2.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抗凝剂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例如,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心房颤动导致的栓塞事件。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凝剂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再血栓形成的风险。
3. 血液透析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液需要与体外透析器进行接触,而透析器表面的材料容易引起血栓形成。
抗凝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透析器与血液接触过程中的血栓形成,提高透析效果。
抗凝剂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 出血风险抗凝剂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出血风险。
抗凝剂种类和用途
抗凝剂种类和用途抗凝剂是一类药物,可以防止血液凝结,常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以及防治中风等。
抗凝剂的种类较为丰富,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型:血小板抑制剂、抗凝血酶、抗凝抗血栓剂、抗血浆因子。
本文旨在介绍这些抗凝剂的种类和主要用途。
1.血小板抑制剂:主要用于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 阿司匹林(Aspirin):最常见的血小板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集来防止血栓的形成。
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
- 氯吡格雷(Clopidogrel):也是一种血小板抑制剂,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以增加抗血栓效果。
2.抗凝血酶:通过抑制血液中血栓形成所需的血液凝固酶的活性,防止血栓的形成。
- 肝素(Heparin):常用于医院设置中,通过与体内的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结合,使其抑制血栓酶的活性。
肝素可以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
-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主要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治疗血栓性疾病,如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
3.抗凝抗血栓剂: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阻止血栓形成,同时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延长纤维蛋白溶解时间,促进溶栓作用。
- 双香豆素(Dicoumarol):常见的抗凝抗血栓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干扰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凝和抗血栓的作用。
- 华法林(Warfarin):维生素K拮抗剂,与维生素K竞争结合细胞内含有结合维生素K酶,从而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
常用于预防心脏瓣膜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以及危险因素较高的患者。
4.抗血浆因子:通过抑制一些凝血过程中的血浆因子,来阻断凝血链反应的进行,达到预防和治疗血液凝结的效果。
- 异丙肝素(Argatroban):通过抑制凝血因子IIa(血凝酶)的功能,起到抗凝和抗血栓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
- 利伐沙班(Rivaroxaban):口服的新型抗凝剂,通过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来发挥抗凝和抗血栓作用。
常见的抗凝剂原理
常见的抗凝剂原理抗凝剂是一类用于抑制血液凝结的药物,常见的抗凝剂有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是一种天然的抗凝剂,主要通过与抗凝剂酶Ⅱa的结合,抑制凝血因子Ⅱa 的活性,进而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阻断了凝血级联反应。
肝素还可以结合抗凝剂酶Ⅹa,抑制凝血酶原的转化为凝血酶。
肝素对抗凝作用主要靠增加抗凝剂酶Ⅰ的活性,从而促进凝血酶抑制剂Ⅰ与凝血酶结合。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是一种非直接作用的抗凝剂。
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循环再生成,进而抑制肝蛋白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
华法林的机制是通过抑制维生素K复合物的活性,从而干扰凝血因子的正常功能。
华法林的作用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建立,所以在使用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其抗凝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发挥的。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内源性血小板活化因子TXA2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理作用,使得其在抗凝治疗中具有其他药物所不具备的优势。
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抗凝剂如促纤溶剂,它们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促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加速凝血酶的降解,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和增长。
抗凝剂的应用领域广泛,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特别是血栓相关性疾病的防治中。
常见的应用包括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
同时,由于抗凝剂的作用机制及药物特性的差异,应用时需注意适当控制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综上所述,常见的抗凝剂如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其抗凝作用。
肝素通过结合抗凝剂酶Ⅱa和抗凝剂酶Ⅹa抑制凝血级联反应;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循环再生成抑制凝血因子合成;阿司匹林通过抑制TXA2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
这些抗凝剂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并注意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抗凝剂的种类
抗凝剂的种类
抗凝剂是一种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它可以防止血液凝结并保持血液流动性。
在临床上,抗凝剂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目前,常用的抗凝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华法林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属于维生素K拮抗剂。
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阻止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华法林的作用时间较长,需要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并调整剂量,以避免出现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2.肝素
肝素是一种注射剂,属于直接抗凝剂。
它可以直接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防止血液凝结。
肝素的作用时间较短,常用于急性血栓的治疗和手术前后的预防。
但是,肝素也有出血的风险,需要密切监测。
3.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是肝素的一种改良版,它的分子量较小,作用时间较长,
且出血的风险较低。
低分子肝素常用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预防,以
及心脏手术等高危人群的预防。
4.新型口服抗凝剂
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剂的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些抗凝剂不需要
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剂量也相对稳定,且出血的风险较低。
目前,常
用的新型口服抗凝剂有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
总的来说,不同种类的抗凝剂在临床上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在医
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同时,患者也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
及时向医生汇报出现的不适症状,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抗凝剂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抗凝剂的作用特点及应用抗凝剂是一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干扰或抑制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关键酶或因子的活性,以达到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液凝块形成的效果。
抗凝剂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血液透析、人工血管和器官移植等。
抗凝剂的作用特点如下:1. 抗血栓形成:抗凝剂通过不同的机制阻碍血栓的形成。
其中一类抗凝剂是直接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如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它们可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阻断血栓形成的环节;另一类是血小板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通过作用于血小板上的受体或酶来阻断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2. 减少血液黏稠度:血液黏稠度的升高会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引发血栓形成。
某些抗凝剂,如低分子肝素,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形成,减少血液的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
3. 防止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
抗凝剂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来预防血管损伤。
某些抗凝剂,如肝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4. 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疾病病机各异,因此抗凝剂的治疗需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情况,调整抗凝剂的给药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抗凝剂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抗凝剂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
例如,在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如阿司匹林可预防血栓的形成;在心房颤动患者中,使用华法林等口服抗凝剂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 血栓性疾病治疗:抗凝剂可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它们可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减少新血栓的形成,并阻止已有血栓的进一步生长。
3. 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由于肾功能减退,易发生血栓形成。
抗凝剂用法与副作用分析
抗凝剂用法与副作用分析抗凝剂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它们通过抑制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关键步骤,从而减少血液凝固的风险。
然而,抗凝剂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本文将对抗凝剂的用法和副作用进行分析。
一、抗凝剂的用法抗凝剂一般分为口服抗凝剂和静脉输注抗凝剂两种形式。
口服抗凝剂包括华法林、阿司匹林等,静脉输注抗凝剂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1. 口服抗凝剂口服抗凝剂常常用于长期预防血栓形成的治疗。
其中,华法林是一种经典的口服抗凝剂,需要通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剂量。
个体对华法林的反应存在差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确保在有效范围内使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也可用于抗凝作用。
相对于华法林,阿司匹林具有口服便利性,用于一些轻度凝血异常的患者。
然而,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潜在的胃肠道副作用。
2. 静脉输注抗凝剂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静脉输注抗凝剂,常用于短期诊疗过程中的血栓预防和治疗。
肝素通过增加抗凝血酶活性来抑制凝血,但使用时需要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来调整剂量。
低分子肝素相比于普通肝素,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和更稳定的生物利用度,可减少监测次数。
二、抗凝剂的副作用尽管抗凝剂在预防血栓方面效果显著,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副作用。
以下是常见的抗凝剂副作用:1. 出血风险增加抗凝剂的主要副作用是增加出血风险。
这种出血可能是内部的,如胃肠道出血、脑内出血等,也可能是外部的,如鼻出血、皮肤出血等。
使用抗凝剂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出血情况,并及时就医。
2. 药物相互作用抗凝剂与其他药物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例如,华法林与某些抗生素、降压药、抗癫痫药等会相互影响药物代谢,可能导致华法林的剂量调整。
2. 骨质疏松长期使用华法林等抗凝剂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风险。
因此,在长期使用抗凝剂的患者中,尤其是中老年人,需要注意骨密度的监测。
3. 过敏反应个体对抗凝剂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抗凝剂知识点总结
抗凝剂知识点总结抗凝剂是一类药物,用于预防与治疗血液凝结的情况。
血液凝结是机体正常的防御反应,但当凝块形成过多或过大时,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和血栓形成。
抗凝剂通过干扰血液凝结过程的不同阶段,起到预防和治疗血栓的作用。
本文将向您介绍抗凝剂的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类药物的应用和作用机制。
一、抗凝剂的分类抗凝剂可分为以下两类:1.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血小板聚集,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2.抗凝药物:主要用于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如华法林和肝素。
二、抗凝剂的作用机制抗凝剂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其作用,这些机制包括:1.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剂可以阻止血小板在血管壁上的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抑制凝血因子:抗凝剂可以干扰凝血因子的活性,阻止血液凝结。
凝血因子是血液凝结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通过抑制其活性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抗凝剂的应用抗凝剂广泛应用于以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心脏病:抗凝剂可用于预防心脏病患者的血栓形成,降低心脏病事件的风险。
2.中风:抗凝剂可用于预防中风,特别是由于心房颤动引起的血栓形成。
3.血栓性疾病:抗凝剂可用于治疗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4.血管瘤:抗凝剂可用于治疗血管瘤,防止其继续生长和出血。
四、抗凝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监测:抗凝剂的使用需要定期监测其疗效和安全性。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监测指标。
2.出血风险:抗凝剂使用时存在出血的风险。
患者在使用抗凝剂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受伤,以及密切关注任何不正常的出血现象。
3.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某些食物和药物可能会影响抗凝剂的疗效。
患者在使用抗凝剂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与抗凝剂相互作用的食物和药物。
五、结语抗凝剂是一类重要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
通过干扰血液凝结过程的不同阶段,抗凝剂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使用抗凝剂时,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医生的指导,遵循适当的用药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抗凝剂及用途
抗凝剂及用途抗凝剂是一类能够延长血液凝结时间的药物或物质。
它们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改变凝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从而防止或减少血液凝块的形成。
抗凝剂在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用途,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非常重要。
抗凝剂的主要用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血栓形成:抗凝剂常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尤其是在一些高风险人群中。
众所周知,血栓形成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长期卧床不动的病人、手术后患者、静脉曲张患者以及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人群都属于这类高风险人群。
2. 治疗血栓性疾病: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抗凝剂也可以用于治疗。
例如,肺栓塞患者常常接受以肝素为基础的抗凝治疗,以溶解并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
此外,心房颤动患者也常使用抗凝剂药物如华法林等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3. 替代治疗:某些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抗凝剂的替代治疗。
例如,血友病患者常常接受血友病因子的补充以防止内源性血栓的形成。
4. 血液透析:抗凝剂还广泛地应用于血液透析过程中。
血液透析会引起血液与透析器之间的直接接触,容易诱发凝血反应,导致透析器阻塞或血栓形成,造成透析难度和患者不适。
因此,在血液透析中使用抗凝剂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的抗凝剂药物包括:1. 肝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多糖类物质,可以与抗凝剂表面的抗凝酶结合,从而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肝素广泛应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尤其是在心脏手术和血液透析中。
2.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而阻碍凝血因子合成。
它主要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长期抗凝治疗。
3. 阿司匹林:虽然阿司匹林主要是一种抗炎药物,但它也具有较弱的抗凝作用。
因此,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通常被用作抗凝剂。
总之,抗凝剂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延长血液凝结时间,抗凝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血栓的形成,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抗凝剂名词解释
抗凝剂名词解释抗凝剂是指能够延缓或阻止血液凝结过程的药物或物质。
它们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影响血液中凝块的形成和稳定,从而预防或治疗与血栓相关的疾病。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凝剂的名词解释。
1.肝素(Heparin):肝素是一种由动物(通常是猪或鼠)黏膜中提取的多聚糖类物质。
它通过与抗凝剂抗凝酶结合,主要是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块的形成。
肝素主要用于严重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2.华法林(Warfarin):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过程中的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
维生素K是凝血过程中必需的维生素,而华法林能阻断维生素K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从而减少凝血因子的生成。
华法林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心房颤动和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
3.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DOACs是一类近年来开发的新型抗凝剂,包括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硫酮等。
它们通过选择性抑制凝血过程中的凝血因子活性,特别是凝血因子Ⅱa和凝血因子Ⅹa的活性,来发挥抗凝作用。
DOACs与传统的华法林相比,具有作用机制更直接、起效迅速、剂量更稳定、用药监测更方便等优点。
目前,DOACs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相关血栓栓塞症状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4.抗血小板聚集剂:抗血小板聚集剂是另一类常用的抗凝剂,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等。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从而防止血小板在血液中形成凝块。
抗血小板聚集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血栓性疾病,如冠心病和脑卒中等。
综上所述,抗凝剂是一类能够延缓或阻止血液凝结过程的药物或物质,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抗血栓作用。
它们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与血栓相关的各种疾病,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凝剂治疗。
抗凝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抗凝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抗凝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抗凝剂是一种特殊用途的药物,它可以阻止血液凝固,并降低血液凝固剂的作用,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它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细胞凝血障碍,如血栓形成的药物。
抗凝剂的使用主要有两个目的:防治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
抗凝剂的使用方法有三种,即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口服抗凝剂有抗凝剂肠溶片、抗凝剂液体、抗凝剂胶囊等,静脉注射抗凝剂有抗凝剂粉末、抗凝剂溶液等,皮下或肌肉注射抗凝剂也有抗凝剂注射液等。
抗凝剂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抗凝剂应遵医嘱使用,不能自行使用。
2. 口服抗凝剂在服药前应咀嚼或搅拌溶解,以增加吸收率。
3. 静脉注射抗凝剂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意外。
4. 抗凝剂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用药指导书中的使用方法,不要超剂量使用。
5. 对于孕妇、婴儿和老年人,应尽量减少抗凝剂的使用,以免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6. 在使用抗凝剂期间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确定抗凝剂的有效性。
7. 在使用抗凝剂期间,应注意观察自身身体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服用抗凝剂,并及时就医。
抗凝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血栓形成的药物,但在使用时仍然需要遵循上述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并及时就医,以防止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抗凝剂的作用
抗凝剂的作用抗凝剂是一类药物,它可以阻止或延缓血液的凝块形成,从而预防血栓病的发生。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凝结的过程,一旦形成,会阻塞血管并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发严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肺栓塞。
因此,抗凝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抗凝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减少血液的凝结和血栓的形成。
凝血因子是一组在血液中起着不可或缺作用的蛋白质,它们能够相互作用,形成凝块。
抗凝剂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不同的凝血因子,从而实现抗凝作用。
常用的抗凝剂包括肝素、华法林、新型抗凝剂(如阿哌沙班)等。
首先,抗凝剂可以预防血栓形成,特别是对那些有血栓形成风险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一些疾病和条件,如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些情况下,抗凝剂可以显著减少血栓的发生率,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其次,抗凝剂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肌梗死和中风,常常是由于血栓阻塞了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引起的。
抗凝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此外,抗凝剂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手术、创伤或大面积烧伤后,人体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出现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
在这些情况下,抗凝剂可以用于预防血栓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
然而,抗凝剂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最严重的副作用是出血。
由于抗凝剂会延长血液凝血时间,使血液凝结的能力下降,因此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出血和出血不易止住的情况。
对于患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其他潜在出血风险的患者,需要特别小心使用抗凝剂,避免潜在的风险。
总之,抗凝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预防血栓病的发生,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保护患者的生命。
然而,抗凝剂的使用需要患者和医生进行谨慎评估,权衡风险和益处。
常用抗凝剂知识点总结
常用抗凝剂知识点总结一、抗凝剂的定义和作用抗凝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凝血过程的药物,可以防止血液在血管内过度凝结,避免形成血栓。
它们一般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
抗凝剂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包括: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化、减少凝血因子的活性或浓度、阻止凝血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结合等。
二、抗凝剂的分类按作用机制不同,抗凝剂可以分为血小板抑制剂、抗凝药和溶栓剂三类。
1. 血小板抑制剂: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
2. 抗凝药:分为抗凝酶抑制剂(如肝素和华法林)和直接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和依度沙班)两类,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断凝血级联反应,起到抗凝作用。
3. 溶栓剂:常用的溶栓剂包括尿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主要用于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三、抗凝剂的临床应用1. 阿司匹林: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也可用于治疗轻度心绞痛和早期心肌梗死。
2. 氯吡格雷: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生。
3. 肝素: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也可用于血液透析、心脏搭桥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等手术后的抗凝治疗。
4. 华法林:主要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患者预防栓塞性中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和预防等。
5. 达比加群:直接抗凝药,适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栓塞性中风,也可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治疗。
6. 依度沙班:直接抗凝药,适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栓塞性中风,也可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治疗。
7. 尿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溶解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大动脉血栓形成的血栓。
四、抗凝剂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1. 出血:抗凝剂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出血,包括皮下淤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
特别是华法林和肝素在抗凝治疗中容易发生出血,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
2. 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抗凝剂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华法林与维生素K拮抗剂、抗生素、降糖药等的相互作用。
抗凝剂的名词解释
抗凝剂的名词解释抗凝剂,又称为抗凝血物质,是一类药物或化学物质,它们的作用是抑制血液凝结过程,防止血栓的形成。
血液凝结是人体一种自然反应,它在创伤修复、手术、生理状态的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凝血反应过度或异常时,可导致血栓的形成,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一、抗凝剂的分类和机制目前常见的抗凝剂主要分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抗血小板药物和抑制凝血系统的抗凝药物两类。
1.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来防止血栓的形成。
这类药物适用于预防或治疗血小板粘附、凝聚所致的血栓形成,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主要有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等。
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作用于凝血系统的不同环节,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抗凝药物的使用较为广泛,常见的适应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房颤动等。
二、抗凝剂的临床应用1.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各国常见的疾病,而血栓的形成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抗凝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抗血小板药物可以用来预防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发生,而抗凝药物则在心房颤动患者中预防恶性心搏失常等并发症。
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很常见的血液循环系统并发症,尤其是长时间行程或手术后的患者容易发生。
抗凝剂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系统的活化,可以预防和治疗DVT和PE,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3. 血透和血液净化治疗在血透和血液净化治疗中,患者的血液会被动态循环穿过血液净化器进行净化。
这个过程容易引发凝血和血小板聚集。
为了保证治疗的安全和减少并发症,一般会给患者使用抗凝剂,如肝素等,来预防血凝块形成。
三、抗凝剂的副作用和风险抗凝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出血风险的增加,这是使用抗凝剂时需要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
不同类别的抗凝剂在此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抗凝剂的知识点总结高中
抗凝剂的知识点总结高中
一、抗凝机制
人体内血液的凝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种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的相互作用。
抗凝剂通过干预这些凝血因子的活化和作用,来防止血液的凝固。
目前常用的抗凝剂
主要包括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1. 肝素
肝素是一种间接作用抗凝血药物,它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III结合,从而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断了凝血因子Ⅹ的活化,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肝素主要用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如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
2. 华法林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它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和减少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的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
华法林需要在肝素的基础上使用,一般需要几天的时间
才能发挥抗凝作用,因此常用于预防和治疗长期需要抗凝的疾病。
3. 利伐沙班
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它可以选择性、可逆地抑制血浆中的活性凝
血酶,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利伐沙班不需要进行监测,并且对维生素K和食物摄入的影响较小,因此使用方便,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二、常见的抗凝剂
1. 肝素
肝素是一种来源于动物或者人工合成的多糖类化合物,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III结合,从
而抑制凝血因子Ⅹ的活化,达到抗凝的目的。
肝素主要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2. 华法林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它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和减少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的合...
以上为部分内容,查看全文。
抗凝剂的知识点总结
抗凝剂的知识点总结一、抗凝剂的种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主要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等。
肝素是一种从猪肠黏膜或牛肺组织提取的多糖类抗凝剂,它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III结合来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监测凝血指标,以避免出现出血并发症。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通过肝素酶将普通肝素降解而得到的低分子量肝素衍生物,它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等血栓症。
与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出血的风险较低,更适合长期使用。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它可以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再生来减少凝血因子II、VII、IX和X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但华法林的用药剂量和监测较为繁琐,同时易产生多种药物相互作用,需要患者定期监测凝血指标。
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是近年来新上市的口服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等。
它们通过直接作用于凝血酶原、凝血因子Xa等凝血途径的关键酶制剂发挥抗凝作用,相对于传统的华法林,NOACs具有用药方便、无需监测等优点,但其价格较高,且对出血的监测和处理较为困难。
二、抗凝剂的作用机制抗凝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凝血途径的多个环节,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干预凝血过程,达到预防和治疗血栓症的目的。
凝血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凝血因子的激活、血栓素的生成和纤维蛋白的形成等步骤。
抗凝剂通常会干预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主要通过结合抗凝血酶III来抑制凝血酶的活化和纤维蛋白的形成,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华法林主要通过抑制凝血因子II、VII、IX和X的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而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则主要通过直接作用于凝血酶原、凝血因子Xa等凝血途径的关键酶制剂来抑制血栓的形成。
三、抗凝剂的临床应用抗凝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症,包括心肌梗死、中风、深静脉血栓等疾病。
抗凝剂的名词解释
抗凝剂的名词解释抗凝剂呀,这玩意儿就像是血管里的小卫士!你想想,咱们的血液在身体里流淌,要是不小心凝住了,那可就麻烦啦!就好比一条通畅的马路,突然出现了一堆石头把路给堵住了,那后面的车还怎么过呀?抗凝剂就是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
它能让血液保持比较稀的状态,能够顺畅地流动。
这可太重要啦,要是没有抗凝剂,那身体里说不定会出现好多血栓呢!血栓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要是堵在心脏或者脑袋里,那可不得了。
就说心脏吧,如果有血栓在那捣乱,心脏的工作不就受影响了吗?就好像一个机器,零件被卡住了,还怎么正常运转呀!脑袋也一样啊,如果脑血管被血栓堵住了,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说不定就会让人出现各种毛病,像头晕啦、手脚不利索啦之类的。
抗凝剂的种类也不少呢!就像不同口味的糖果,各有各的特点。
有的抗凝剂效果特别好,但使用的时候得特别小心,就跟走钢丝似的,得把握好那个度。
用多了不行,用少了也不行,是不是很神奇?而且使用抗凝剂也不是随便用的哦,得听医生的话。
医生就像是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他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用哪种抗凝剂,用多少剂量。
可不能自己乱来呀,不然出了问题那可就糟糕啦!再想想,如果把我们的血管比作是一条条运河,那抗凝剂不就是让运河里的水保持流动的力量吗?它能让船只(血液)顺利地航行,不会搁浅(凝结)。
大家可别小瞧了抗凝剂呀,它虽然看起来小小的,不怎么起眼,但在我们身体里可发挥着大大的作用呢!它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血管,让我们的身体能够正常地运转。
所以啊,我们真得好好感谢这些小小的抗凝剂呢!它们就像是隐藏在身体里的无名英雄,一直在为我们的健康努力着。
难道不是吗?总之,抗凝剂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正确认识它,尊重它,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枸椽酸钠(trisodium citrate)枸椽酸盐可与血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枸椽酸钠有2Na3C6H5O7。和2Na3C6H5。11H2O等多种晶体。通常用前者配成109mmol/l(32g/l)水溶液(也有用106mmol/l浓度),与血液按1:9或1:4比例使用。枸椽钠对凝血V因子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其活性减低缓,故常用于凝血象的检查,也用于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因毒性小,是输积压保养中的成分之一。
枸橼酸钠可使钙失去活性,故能防止血凝。但其抗凝作用较差,其碱性较强,不适作化学检验之用。可用于红细胞沉降速度测定。急性血压实验中所用的枸橼酸钠为5%~6%溶液。
(四)草酸钾
每毫升血需加1~2mg草酸钾。如配制10%水溶液,每管加0.1m1则可使5~10ml血不凝固。
(2)配制和用量
纯的肝素10mg能抗凝65~125 ml血液(按lmg等于125U,10~20U能抗1 ml血液计)。但由于肝素制剂的纯度高低以及其保存时间长短不等,因而其抗凝效果也不相同。一般可配成1%肝素生理盐溶液,用时取0.1毫升于试管内,100℃烘干,每管能抗凝5~10ml血液。也可将抽血注射器用配好肝素湿润一下管壁,直接抽血至注射器内而使血液不凝。在动物实验作全身抗凝时,一般剂量为:大白鼠2.5~3.0mg/200~300g体质量,兔10mg/kg体质量,狗5~10mg/kg体质量。肝素可改变蛋白质等电点,因此当用盐析法分离蛋白质作蛋白质各部分的测定时,不可采用肝素。市售的肝素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2500U,相当于100mg。
(3)注意事项
草酸的作用在于能够沉淀血凝过程中所必需的钙离子,而达到抗凝目的。用时注意加的量应适中,不能过多,以免妨碍去蛋白质血滤液的制取。不适用于血液内钙或钾的测定,也不能用于血液非蛋白氮测定。
三、枸櫞酸钠
常配成3~5%水溶液。也可直接加粉剂,每毫升血加3~5mg,即可达到抗凝目的。 抗凝剂 Nhomakorabea 掌握
抗凝剂种类很多,性质各异,必须根据检验止的适当选择,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现将实验常用抗凝剂及其使用方法简述如下:
1、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 EDTA有二钠、二钾和三钾盐。均可与钙离子结全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EDTA盐对红、白细胞形态影响很小,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公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standard of hematology ,ICSH)1993年文件建议,血细胞计数用EDTA二钾作抗凝剂,用量为EDTA-K2-2H2O1.5-2.2MG (4.45±0.85μmol)/ml血液。EDTA-NA与EDTA-K2对血细胞计数影响均较小,但二钠溶解度明显低于二钾,有时影响抗凝效果,其他抗凝剂不适合于血细胞计数。表1-1是几种抗凝剂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EDTA影响小板聚集,不适合于作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二)配制及使用方法
取草酸钾10g,加蒸馏水少许使溶解,再加蒸馏水至100ml。配制成10%水溶液,如每管加0.1ml则可使5~10ml血不凝。一般如作微量检验,用血量较少,可配制成2%溶液,如每管加0.1ml可使1~2ml血液不凝。
五、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
EDTA对血液中钙离子有很大的亲和力,能与钙离子络合而使血液抗凝。每0.8mg可抗凝1ml血液。除不能用于血浆中钙、钠及含氮物质之测定外,适用于多种抗凝。
2.草酸钠(sodium oxalate)草酸盐可与血中钙离子生成草酸钙沉淀,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3.肝素(heparin)肝素广泛在于肺、肝、脾等几乎所有组织和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暑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它是一种含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物质,平均分子量为15000(2000-40000)。肝素可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具有阻止凝血酶形成,对抗凝血酶和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每毫升血液抗凝需要持素15±2.5IU 。尽管肝素可以保持红细胞的自然形态,但由于其常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关使用涂片在罗氏()染色时产生蓝色背景,因此肝素抗凝血不适全血液学一般检查。肝素是红细胞透渗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
枸櫞酸钠可使钙失去活性,防止凝血。但其抗凝作用较差,碱性较强,不宜作化学检验之用。仅可用于红细胞沉降速度测定。急性血压测定实验所用枸櫞酸钠为5~6%溶液。
四、草酸钾
(一)原理和注意事项
草酸钾为最常用的抗凝剂。其与血液混合后可迅速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钙,使血液不凝固。常用于非蛋白氮测定,但不适用于测定钾和钙。草酸盐能抑制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故应注意。
配成2%溶液,每毫升血加草酸盐2mg(相当于草酸铵1.2mg,草酸钾0.8mg)。用前根据取血量将计算好的量加入玻璃容器内烤干备用。如取0.5ml于试管中,烘干后每管可使5ml血不凝固。此抗凝剂量适于作红细胞比容测定。能使血凝过程中所必须的钙离子沉淀达到抗凝的目的。
(三)枸橼酸钠
常配成3%~5%水溶液,也可直接用粉剂。每毫升血加3~5mg,即可达到抗凝的目的。
附录四 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及用法
在医学实验中常需动物的全身抗凝,采出的全血或血浆有的也需加入适当的抗凝剂抗凝。对抗凝剂的要求是:用量少、溶解度大、不带进干扰实验的杂质。
一、肝素
(1)肝素抗凝作用原理
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强,作死亡复苏等实验时,常用它作动物全身抗凝剂,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是抑制凝血致活酶的活力,阻止血小板凝聚以及抑制抗凝血酶等作用,从而使血液不发生凝固。
附录五 常用血液抗凝剂的配制及用法
作者:佚名 转贴自:NET/DXZM 点击数:11
(一)肝素(Heparin)
肝素的抗凝血作用很强,常用来作为全身抗凝剂,特别是在进行微循环方面动物实验时的肝素应用更有重要意义。
纯的肝素10mg能抗凝100ml血液(按1mg等于100个国际单位,10个国际单位能抗凝1ml血液计)。如果肝素的纯度不高,或过期,所用的剂量应增大2~3倍。用于试管内抗凝时,一般可配成1%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取0.1ml加入试管内,加热l00℃烘干,每管能使5-10ml血液不凝固。于动物全身抗凝血时,一般剂量为:
大白鼠:2.5~3.0mg/200-300g体重
兔:lOmg/kg
狗:5~lOmg/kg
(二)草酸盐合剂
配方: 草酸铵 1.2g
草酸钾 0.8g
福尔马林 1.0ml
蒸馏水加至 100ml
二、草酸盐合剂
(1)原理
草酸胺能使血细胞略为膨大,而草酸钾能使血细胞微缩小,因此草酸铵与草酸钾按3:2比例配置,可使血细胞体积保持不变;加福尔马林则能防止微生物在血中繁殖。此抗凝剂最适于作红细胞比积测定。
(2)配制方法及用量
草酸铵1.2g、草酸钾0.8g、福尔马林1.0ml、蒸馏水加至100ml每毫升血加草酸盐合剂0.1ml(即相当草酸铵1.2mg,草酸钾0.8mg)。根据取血量将计算好的草酸盐剂量加入玻璃容器内烤干备用。如取0.5ml于试管,烘干后每管可使5ml血不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