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建筑结构设计大纲.doc
结构设计大纲(定稿).概要

注:①括号项[]中有该项内容的在[]中打√。
[√]具体设计措施:1、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在各楼层处设暗梁,框支层剪力墙在各楼层处设暗梁。
2、房间里尽量不要露柱,卧室尽量不要露梁,如果没有办法避免要和建筑专业商量。
3、框架柱由于梯口梁、窗间墙及层高的影响形成短柱,箍筋需全高加密。
框支柱、楼梯间角柱箍筋全高加密。
4、框架柱在竖向均需收断面,柱断面尽量做小,保证有效空间。
5、房屋中部跨度≥4米板面设温度应力钢筋¢6@200(三级钢)双向与支座负筋按受拉搭接。
6、次梁需设架立筋,较大跨度次梁不应做通长负筋。
跨度小于4米的次梁架力筋2C10即可。
7、卫生间板和小跨度板取100厚,配筋双层双向C6@140。
阳台板厚100,长向采用分离式配筋,短向面筋拉通。
8、山墙端部板双层双向配筋防止板面开裂。
9、端部设转角窗或端部未能行成转角墙时,端部房间加厚到120,双层双向配筋。
10、楼梯间电梯间中间不连续楼板加厚到120,双层双向配筋不小于C8@15011、屋面板厚120,配筋双层双向C8@150,支座不足部分另外附加钢筋。
12、室外悬臂结构尽量选择梁-板结构,避免悬臂板。
13、1、2栋在4层转换,属于高位转换,框支柱、底部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为一级。
14、有转换层时,应注意楼层施工次序的设定。
15、室外地面为起伏坡地,注意各塔楼嵌固层的位置选取,结合抗震缝一起考虑。
(注意可能导致外墙断缝)16、注意嵌固层以上各塔楼两侧覆土高差较大时,应考虑土的侧推力。
第二节计算分析一、SATWE计算参数(带底板模型)●风荷载取值: 位移计算时,风压值按50年重现期取值W0=0.35kN/m2;承载力计算时,风压值按W0=1.1x0.35kN/m2。
舒适度验算的基本分压按10年一遇●风荷载应注意方向角,取最不利结果。
注意地震作用最大方向。
●结构类别: 复杂高层结构●地下室层数: 1、2栋取2;裙房层数: 无;转换层所在层号:5●塔楼整体计算嵌固端为人防顶板。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大纲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大纲课程代码CV410课程名称中文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英文名:Structural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s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读类别选修学分 2 学时32 开课学期第7学期开课单位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结构力学、建筑结构抗震、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钱稼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包世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陈忠范,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一课程简介高层建筑是当前建筑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本课程讲解高层结构的体系、荷载、受力特点,讲授高层结构经典计算理论,介绍现代基于电算的设计方法,介绍相关规范的内容。
本课程运用已经学习的结构力学、结构抗震、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专业基础知识,面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纽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高层结构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高层结构的设计方法,学习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比重如下:序号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支撑比重1 毕业要求3.1 具有完成土木工程结构构件、节点和单体的设计能力。
90%2 毕业要求7.1 能够广泛了解土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0%1. 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毕业要求指标点理论教学第一章高层结构体系及荷载毕业要求3.1、7.1 第二章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毕业要求3.1第三章剪力墙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毕业要求3.1第四章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和位移毕业要求3.1计算第五章筒体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毕业要求3.1第六章高层结构电算毕业要求3.1第七章高层结构的构件设计和构造毕业要求3.1、7.12. 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_东南大学_3 第三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_12 第12讲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

③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可取底部一层。
23..12 墙肢的抗震设计要点
2.加强墙底塑性铰区,提高墙肢的延性
为了迫使塑性铰发生在抗震墙的底部,以增加结构的变 形和耗能能力,应加强抗震墙上部的受弯承载力,同时 对底部加强区采取提高延性的措施。为此,规范规定, 一级抗震墙中的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应按墙肢底 部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采用;其他部位,墙肢截面的组 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2。
但为了简化设计规定,规范未区分工形、 T 形及矩形截 面,在设计时,对矩形截面剪力墙墙肢应从严掌握其轴 压比。
23..12 墙肢的抗震设计要点
4.设置边缘构件,改善墙肢的延性
规范规定,抗震墙的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抗震墙 截面两端设置边缘构件是提高墙肢端部混凝土极限压应 变、改善抗震墙延性的重要措施。
23..12 墙肢的抗震设计要点
5.控制墙肢截面尺寸,避免过早剪切破坏
(1)抗震墙截面的最小厚度 规范规定,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抗震墙的截面厚度
,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且不应 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且不应小于160mm;按三、四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抗震墙的 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且不应小于160mm;其他部位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 的1/25,且不应小于140mm。
23..12 墙肢的抗震设计要点
1、按强剪弱弯设计,尽量避免剪切破坏
采用增大的剪力设计值计算抗剪配筋可以使设计的受剪承 载力大于受弯承载力,达到受弯钢筋首先屈服的目的。
(完整word版)东南大学结构设计原理基础总结.

1.定义: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称为混凝土结构。
2.分类: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1、钢筋混凝土结构——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称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3、钢筋和混凝土协同工作的主要原因1、粘结力:混凝土硬化后与钢筋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从面可靠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变形、共同受力。
2、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胀系数相近当温度变化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不会产生由温度引起的较大的相对变形造成的粘结破坏。
3、防锈混凝土包裹钢筋,防止钢筋锈蚀,耐久性好。
4、在设计和施工中,钢筋的端部要留有一定的锚固长度,有的还要做弯钩,以保证可靠地锚固,防止钢筋受力后被拔出或产生较大的滑移;钢筋的布置和数量应由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1取材容易:混凝土所用的砂、石一般易于就地取材。
另外,还可有效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2合理用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发挥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能,与钢结构相比,可以降低造价。
(3耐久性:密实的混凝土有较高的强度,同时由于钢筋被混凝土包裹,不易锈蚀,维修费用也很少,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比较好。
(4耐火性:混凝土包裹在钢筋外面,火灾时钢筋不会很快达到软化温度而导致结构整体破坏。
与裸露的木结构、钢结构相比耐火性要好(5可模性:根据需要,可以较容易地浇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6整体性:整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很好的整体性,有利于抗震、抵抗振动和爆炸冲击波。
2.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存在一些缺点:(1自身重力较大:这对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结构以及抗震不利,也给运输和施工吊装带来困难。
(2抗裂性较差:受拉和受弯等构件在正常使用时往往带裂缝工作,对一些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宽度有严格限制的结构,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提高工程造价。
结构设计型毕业设计大纲汇总

结构设计型毕业设计大纲结构设计型毕业设计要求完成三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结构计算书。
有余力的同学可继续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概预算。
一、建筑设计部分建筑设计要求出具以下图纸:(均为1号图纸)1、建筑设计总说明(如有必要,可画出建筑总平面图);2、首层平面图;3、标准层平面图;4、顶层平面图;5、屋面排水图;6、立面图(包括南立面、北立面和侧面图);7、楼梯剖面图(含门窗表)。
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如下:(1)比例一定要合适,最好用白纸,用天正建筑软件完成;(2)不做建筑设备设计,但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备进行设备安装;(3)空间比例要合适,参考有关建筑规范和山东省标准图集(如果所做设计在外地,要参考当地的要求和图集);(4)人流计算与门厅、厕所蹲位与尺寸要协调一致;(5)考虑采光与通风要求,避免出现黑房间;(6)与建筑结构协调考虑,平面布置力求简单,不出现鞭梢效应;(7)高层建筑的设备层可放中间偏下,或倒数二三层;(8)尽量不出现框支剪力墙结构,若为底部框架结构,必须有缓冲层;(9)注意上人屋面和不上人屋面的处理,留好设备检修口;(10)注意底部防潮和屋顶防水做法,在规范要求的地方留好变形缝。
设计时可以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
主要国家规范有:这些规范我没有详细地去看,有些可以已经不是最新的了,一定要用最新规范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T50001-20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GB/T50104-2001建筑制图标准GB50404-2007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J2-1986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50037-1996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GBJ99-1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8-19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02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41-1987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8-19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9-198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62-1990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山东省标准图集主要有:二、结构设计部分结构设计要求出具以下图纸:1、结构设计总说明;2、基础平面布置图(含基础大样图,可放于同一张图纸);3、首层平面配筋图;4、标准层平面配筋图;5、顶层平面配筋图;6、框架结构配筋图;7、楼梯配筋图和梁详细配筋图。
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性质:专业课教学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编写单位:编写人:审定人:编写时间:2016年7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结构设计这门课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PKPM结构计算系列软件中的“PMCAD”结构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SATWE”参数设置、“PK”钢筋混凝土框、排架、连续梁结构计算与施工图绘制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等内容。
2、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PKPM的建筑建模,SATWE参数选取与计算,利用CAD或探索者软件绘制结构施工图等。
3、教学重点难点建筑图的识图;结构设计规范的熟悉程度,图集的掌握情况,PKPM软件基础;结构设计中与各专业的相互配合;轴网的建立;构件布置、换标准层;形成全楼数据;建筑平面施工图;建筑立面施工图。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开放式的讨论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交流氛围。
如在结构设计部分的讲授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视点、较全面的理解设计内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交流。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利于教师发挥各自的特点,促进“教学相长”。
5、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考试采用笔试、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实行百分制,60分以上为及格。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包含:出勤10%、课堂表现10%,作业成绩20%;期末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
6、选用教材李波编,PKPM建筑结构设计从入门到精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08月7、教学参考书[1]杨星主编,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2]江铃主编,PKPM结构设计与分析计算从入门到精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年06月[3]魏涛,PKPM结构设计实例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08月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本课程按18周安排课程教学。
东南大学 建筑结构设计 总结

建筑结构设计上篇混凝土结构一、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1.简单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单轴):立方体抗压强度(95%⟶f cu,k=μfcu −1.645ςfcu⟶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心抗压强度(f ck)、轴心抗拉强度(f tk)1).f cu:按照标准方法(90%湿度、20±3℃)制作养护的棱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混凝土试件与钢板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4)进行抗压试验得到的破坏时试件的平均压应力。
2)f c:一般采用圆柱体或方形棱柱体试件(我国采用150mm×150mm×300mm)⟶减弱试件中间区段的“套箍效应”,使之近似于轴心受压。
3)f t:直接拉伸试验、弯折试验、劈裂试验(最常用)。
4)换算:(1)f ck=0.88αc1αc2f cu,ka.0.88:考虑结构中混凝土强度与试件混凝土强度差异的修正系数;b.αc1: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c.αc2:考虑混凝土脆性的折减系数;d.αc1、αc2均与f cu,k有关。
(2)f tk=0.88×0.395αc2f cu,k0.55(1−1.645δ)0.45(δ为强度离散系数)2.复杂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性能1)力学性能(两张图、一个公式⟶f cc=f c+kςr)2)徐变(应力不变,应变随时间持续增加)⟶应力水平、龄期、成分、养护和使用环境条件3.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1)来源:化学吸附、摩擦作用、机械咬合作用、附加咬合2)大小:τ=A sμ∙dςsdx⟶钢筋应力的变化3)体现:锚固⟶l a=αf yf td;裂缝⟶两条裂缝中间截面,混凝土拉应力达到最大值,钢筋应力达到最小值4)影响因素:钢筋表面形状、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横向钢筋以及侧向压力二、钢筋混凝土梁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以及受扭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变形以及裂缝宽度验算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1)构造要求:截面尺寸(最小厚度⟶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施工工艺,高跨比⟶刚度,高宽比),混凝土保护层⟶耐久性、耐火性以及钢筋的有效锚固,钢筋直径与间距2)正截面受弯破坏模式:少筋破坏、适筋破坏、超筋破坏(1)少筋破坏:一裂就坏(2)适筋破坏:三个阶段(整体弹性工作阶段⟶抗裂计算,带裂缝工作阶段⟶正常使用状态下变形和裂缝宽度计算,破坏阶段⟶按极限状态设计法的承载力计算)a.曲线上三个转折点发生在受拉区混凝土达到极限拉应变、受拉区钢筋受拉屈服、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b.裂缝一出现就开展至一定宽度并上升至一定高度,因为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受拉区钢筋拉应力突然增大c.破坏阶段受压区混凝土总压力保持不变,因为受拉区钢筋全部屈服,总拉力不变d.适筋范围内配筋率越高,承载力越大,相应延性越差(3)超筋破坏: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受拉区钢筋未受拉屈服3)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截面应力与截面弯矩不成正比(σ=Mw⟶中和轴不断上移,截面抵抗矩相应变化)、挠度与荷载不成正比(随着裂缝发展,梁的刚度不断下降)、破坏类型取决于钢筋与混凝土截面的比例关系(配筋率与界限配筋率的关系⟶少筋、适筋、超筋)4)正截面受力分析(1)基本假定:平截面假定、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二次抛物线+水平线,分界点:ε0=0.002、εcu=0.0033)、纵向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取为0.01、纵向钢筋的应力不得超过屈服强度(2)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混凝土压应力合力的大小及其作用点位置不变a.等效矩形应力图形上的应力值为α1f c,受压区高度x=β1x a=ξℎ0,其中α1、β1仅与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有关,即: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后,α1为已知量,x可有平衡条件求得(3)适筋截面的界限条件(最大配筋率、最小配筋率)a.界限破坏:对有屈服点的普通钢筋,当纵向受拉钢筋屈服时,受压区混凝土也同时被压碎(受压区混凝土外边缘纤维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对无屈服点的普通钢筋,受拉钢筋屈服时,应考虑0.002的残余应变,即εy′=0.002+εyb.ξb=β11+f ycu E s (ξba=x baℎ0=εcuεcu+εy⟶ξb=x bℎ0=β1x baℎ0=β1εcuεcu+εy)c.平截面假定是应变之间的关系,应变通过材料的本构关系曲线转化为相应的应力,所以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并不表示应力符合平截面假定d.界限破坏是介于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之间的一种破坏模式,当ξ=xℎ0<ξb,εs>εy,说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前受拉区钢筋已受拉屈服,属于适筋破坏;反之,则说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后受拉区钢筋仍未受拉屈服,属于超筋破坏e.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控制最大配筋率ρmaxf.ρmin=max{0.45f tf y,0.2%}g.验算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时,构件截面面积应取全截面面积5)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单筋矩形截面梁a.截面设计:选择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品种⟶确定截面尺寸⟶计算钢筋截面面积并选用钢筋⟶计算表格编制(f c、α1、β1、f y⟶ρ、b、ℎ0= 1.05~1.10ρf y b ⟶αs=Mα1f c bℎ02⟶ξ=1−1−2αs≤ξb)b.截面复核:f c、f y、b、h、ℎ0、A s⟶x=f y A sα1f c b ⟶ξ=xℎ0ξ≤ξbM u=f y A s(ℎ0−x2)=α1f c bx(ℎ0−x2)c.提高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采用强度较高的钢筋比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更有效(2)双筋矩形截面梁a.双筋⟶减小受压区高度(x↓、ξ↓)以避免发生超筋破坏、同一截面承受的弯矩可能改变符号、支座锚固段钢筋参与作用⟶提高承载力、刚度、延性b.M u=M u1+M u2=f y′A s′ℎ0−a s′+α1f c bx(ℎ0−x2)⟶受压钢筋A s′和相应的一部分受拉钢筋A s1所承担的弯矩M u 1(f y A s 1=f y ′A s ′ 截面破坏时受压钢筋应力达到其抗压屈服强度x ≥2a s ′)、受压区混凝土和相应的另一部分受拉钢筋A s2所承担的弯矩M u 2 (f y A s 2=α1f c bx防止发生脆性的超筋破坏ξ≤ξb )d.截面设计方法:已知M 、b ×h 、f c 、α1、β1、f y 、f y ′ ξ=ξbA s 1=α1f c bξb ℎ0f y、A s 2=A s ′=M−αs α1f c bℎ02f y (ℎ0−a s);已知M 、b ×h 、f c 、α1、β1、f y 、f y ′、A s ′ ⟶ αs =M−f y ′A s ′(ℎ0−a s′)α1f c bℎ02 ⟶ x ⟶ 2a s ′、ξb ℎ0e.截面复核方法(3)T 形截面梁a.翼缘计算宽度b f ′ ⟶ 计算跨度l 0、梁肋净距S n 、翼缘高度ℎf ′、梁腹板宽度bb.第一类T 形截面与第二类T 形截面 ⟶ M ≤ > α1f c b f ′ℎf′ℎ0−ℎf′2、A s ≤(>)α1f c b f ′ℎf′f y6)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破坏类型(剪跨比λ=a ℎ0;均属脆性破坏类型)a.斜压破坏(λ<1):斜裂缝⟶腹剪斜裂缝;类似于正截面的超筋破坏,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剪压比即最小截面尺寸(ℎw b≤4,V ≤0.25βc f c bℎ0;ℎw b≥6,V ≤0.2βc f c bℎ0;βc 为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b.剪压破坏(1≤λ≤3):垂直裂缝⟶弯剪斜裂缝⟶临界斜裂缝;V u = 1.75λ+1.0f tbℎ0+f yvA sv sℎ0+0.8f y A sb sin αs ⟶考虑了混凝土、箍筋、弯起钢筋以及荷载形式对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c.斜拉破坏(λ>3):一旦出现垂直向弯曲裂缝,就会迅速向受压区斜向延伸⟶类似于正截面的少筋破坏,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在复合受力下的抗拉强度⟶构造措施d.承载力:斜压破坏>剪压破坏>斜拉破坏;延性反之 7)斜截面受弯承载力a.正截面抵抗弯矩图:按实际配置的纵筋所确定的梁上各个截面所能承担的弯矩图形b.充分利用点:钢筋强度被充分利用的截面;不需要点: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弯起点与充分利用点的水平距离不小于ℎ02,弯起钢筋与构件纵轴线的交点应位于不需要点之外c.纵向钢筋的截断与锚固:l a =ζa αf y f td8)矩形截面受扭承载力⟶平衡扭转(变形协调扭转不会引起结构破坏) (1)纯扭:T ≤0.35f t W t +1.2 ζf yv A st 1A corsa.W t =b 26(3h −b )b.ζ=f y A stl sfyv A st 1U cor,受扭纵筋与受扭箍筋的配筋强度比⟶临界斜裂缝的倾角,ζ在1.2左右为钢筋达到屈服的最佳值 (2)弯剪扭a.纵筋:受弯纵筋单独计算,剪扭构件的受扭纵筋单独计算;箍筋:剪扭构件受剪和受扭承载力分别计算b.剪扭构件:V ≤ 1.5−βt 1.75λ+1f t bℎ0+f yvA sv sℎ0;T ≤βt ∙0.35f t W t +1.2 ζf yv A st 1A cors;βt =1.51+0.2 λ+1 V TW t bℎ0⟶βt 为考虑扭矩对混凝土受剪承载力和剪力对混凝土受扭承载力的影响系数(3)限制条件a.最小配箍率:ρsv ≥0.28ft f yvb.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ρtl ≥0.6 T Vb ∙ft f yc.截面限制条件:ℎw b≤4,V bℎ0+T0.8W t≤0.25βc f c ;ℎw b=6,V bℎ0+T 0.8W t≤0.2βc f c ;当Vbℎ0+T W t≤0.7f t 时,可不进行受剪扭承载力计算,仅需按构造要求配置钢筋9)变形计算:f =S ∙M k l 02Ba.B =M kMq θ−1 +M kB s =M kMq θ−1 +M k∙E s A s ℎ021.15ψ+0.2+6αE ρ1+3.5γf′b.θ=2.0−0.4ρ′ρ⟶考虑到受压钢筋对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受压徐变及收缩起约束作用从而减小刚度的降低 c.ψ=1.1−0.65f tk ρte ςs,有效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 =A s A te,准永久组合下受拉钢筋应力ςs =Mq ηA s ℎ0η=0.87ςs =Mq0.87A s ℎ;ψ为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介于0.2~1之间,η为裂缝截面处内力臂长度系数,对常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率,可取为0.87d.γf′=(b f ′−b )ℎf′bℎ0+αE ρ′⟶受压钢筋对短期刚度的影响不大,第二项可以忽略f.最小刚度原则:弯矩最大处的截面弯曲刚度10)裂缝宽度的计算:w max =αcr ψςs E s(1.9c s +0.08deq ρte)a.平均裂缝间距l m =1.5l ,其中l 为粘结应力传递长度b.αcr 为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为1.9c.d eq = n i d i 2 ni νi d i,νi 为纵向受拉钢筋的相对粘结特征系数,对光圆钢筋取0.7,对带肋钢筋取1.011)耐久性a.概念:设计工作年限、正常维护、保持使用功能b.影响因素: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c.提高耐久性的有效措施: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三、钢筋混凝土柱1.破坏类型1)强度破坏:轴压⟶箍筋间的纵筋受压屈服并外鼓,混凝土被压碎;大偏心受拉破坏⟶受拉纵筋屈服,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受压纵筋受压屈服(延性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远端纵筋受拉(压)未屈服,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脆性破坏)2)稳定破坏2.配有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柱:N u=0.9φ(f c A c+f y′A s′)a.φ⟶考虑纵向弯曲的稳定系数,与长细比负相关b.γ0N≤N u3.配有螺旋箍筋的轴心受压柱:N u=0.9(f c A cor+f y′A s′+2αf yv A ss0)a.螺旋箍筋的作用使核心区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核心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明显提高,螺旋箍筋柱的破坏是以螺旋箍筋屈服为标志的b.A ss0=πd cor A ss1sc.α为折减系数,与混凝土强度有关d.为了保证螺旋箍筋柱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混凝土保护层不至于过早剥落,螺旋箍筋柱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大于同等条件下普通箍筋柱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1.5倍,且不应小于同等条件下普通箍筋柱受压承载力设计值;对长细比l0d>12的螺旋箍筋柱应按照普通箍筋柱设计;为保证螺旋箍筋的约束效果,螺旋箍筋的换算面积A ss0不应小于全部纵筋截面面积的25% 4.偏心受压构件1)大小偏压判别:e i=e0+e a(0.3ℎ0)a.附加偏心距e a⟶荷载作用位置的不确定性、混凝土质量的不均匀性、施工造成的截面尺寸偏差;取20mm和偏心方向构件截面尺寸的130两者的较大值b.e0=MN ⟶M为考虑二阶效应之后的杆端弯矩(M1M2≤0.9,Nf c A≤0.9,l0i≤34−12M1M2时可不考虑二阶效应)c.复核大偏心受拉破坏:ξ≤ξb2)大小偏压的区别:ςs=β1−ξβ1−ξb∙f y3)N u−M u曲线5.斜截面受剪承载能力考虑了轴压力的有限影响四、钢梁1.强度1)弯曲正应力:σ=M xγx W nx +M yγy W ny≤fa.γ为截面形状系数(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大小仅与截面的形状有关,表示在截面边缘纤维屈服之后继续承载能力的大小b.当梁受压翼缘的自由外伸宽度与其厚度之比不大于13235f y时,可按附表取值2)工字型截面最大切应力:τmax= 1.2Vℎw t w≤f v3)局部压应力:ςc =ψFt w l z≤f4)折算应力2.整体稳定性:焊接工字型等截面简支梁φb =βb4320λy 2AℎW x[ 1+ λy t 14.4ℎ2+ηb ]235f ya.整体失稳是平面外弯曲和扭转,承载力未充分发挥b.与荷载类型与作用位置(βb )、梁的侧向刚度与受压翼缘的自由支承长度有关c.ηb 为截面不对称影响系数d.当φb >0.6时需按式φb ′=1.07−0.282φb进行修正⟶整体失稳时材料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初弯曲、荷载偏心及残余应力3.组合梁截面设计:ℎmin ≤ℎ≤ℎmax ,且h ≈ℎs =7 W x 3−30 cm ⟶ℎw ⟶t w = ℎw 11⟶A f =W x ℎw−16ℎw t w ⟶b ×t4.增强整体稳定性的措施:设置侧向支撑、增加受压翼缘的宽度 五、钢柱 1.强度1)轴心受力:σ=NA n≤fa.应考虑孔前传力b.A n 为验算截面处的净截面面积 2)拉(压)弯:N A n±M x γx W nx≤f2.刚度:λ=l 0i≤[λ]a.计算长度l 0=μl ,取决于两端支承情况,约束越强,μ越小。
东南大学建筑学培养计划

1.教学目标..本专业培养建筑学领域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具有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优秀建筑设计人才。
围绕建筑学专业评估标准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要求, 学生应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 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具有在建筑学领域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的能力。
2.设计课程教学大纲①一年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院的专业基础课, 是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历史遗产保护等各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 1.帮助学生建立以模型研究为主要研究工具, 以观察、讨论为重要研究推动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自我研究的能力。
2.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建筑价值观。
3.建立和泛建筑设计学科相关的知识体系框架。
4.帮助学生了解各个专业方向, 培养专业兴趣。
.二、课程内容.1.建筑设计基础I.(1)空间生成: 以现代主义抽象绘画为底稿、板片、杆件、盒子三种类型模型材料为操作对象, 探索不同的模型操作, 观察特定操作产生的空间特征, 并加以记录和总结。
.(2)设计建造: 以木材为建造材料, 设计、建造一个可供单人进入的遮蔽物。
首先对各种木料观察、实验, 总结其视觉、加工、连接等方面的特质, 由此发展出遮蔽物的构造节点、形成设计方案, 并通过实际建造加以实现和总结。
.(3)空间组织: 以建筑师工作室为题讨论具有一定功能、环境要求的建筑空间基本组织方法。
练习以先例分析入手, 总结较为常用的6种空间组织方式, 之后结合尺度、环境、功能、建造等讨论话题推进设计发展。
.2.建筑设计基础II.(1)空间概念: 以板片、杆件、盒子三种类型模型材料为操作对象, 制作一个立方体, 探索设计操作和空间形态间的逻辑关系, 发展出具有强烈空间特征和造型特点的空间构成作品。
.(2)城市空间: 从城市环境研究入手, 分析给定街区的城市空间特征;之后, 在给定城市区域增加一个建筑体量, 保证这一体量添加过程对现有城市空间产生积极影响, 以此产生设计目标的体量和基本空间关系。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一、《工程力学》考试大纲一、命题范围《工程力学》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
《理论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如下:力对点的矩矢,力对轴的矩,合力矩定理。
主矢,主矩,力的平移,空间力系的简化。
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简单多刚体系统的平衡。
滑动摩擦,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速度合成定理及其应用,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其应用。
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分析,平面图形上各点的加速度分析。
质点系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及其应用,惯性力系的简化,刚体的动约束力分析。
达朗贝尔-拉格朗日原理及其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及其应用。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自由振动,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受迫振动。
《材料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如下:内力(包括:轴力、扭矩、剪力和弯矩)方程,内力图,内力微分关系。
线弹性材料的物性关系,杆件横截面上的拉压正应力,平面弯曲正应力,拉压弯曲组合变形时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圆轴扭转切应力,非圆截面杆扭转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坐标变换,应力圆,主应力,主方向,面内最大切应力,三向应力状态特例分析。
广义胡克定律,应变比能,体积改变比能,形状改变比能。
杆件拉压变形以及圆轴扭转变形的计算,用积分法和叠加法计算梁的位移,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
屈服准则,断裂准则,设计准则的应用。
拉压杆的强度设计,连接件的假定计算,梁的弯扭组合变形,梁的强度和刚度设计,轴的强度和刚度设计,压杆的稳定性设计。
卡氏第二定理,用卡氏第二定理解超静定问题。
动载荷的惯性力问题和冲击应力。
应变电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二、考试重点1.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2.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其应用,平面图形上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_东南大学_3 第三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_1 第1讲如何选择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和进行合理的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平面的局部不连续性示例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弱层)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示例 楼层承载力突变(有薄弱层)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图源:吕西林 世界地震工程会议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图源:吕西林 世界地震工程会议
填充墙。
4层以上平面图
2)竖向不规则:塔楼上部(4层
楼面以上),北、东、西三面布
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64根,支
承在过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
其下面的10根柱子上。上下两部
分严重不均匀,不连续。
3)主要破坏:第4层与第5层之 间(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周围
4层以下平面图
剖面图
柱子严重开裂,柱钢筋压屈;塔楼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电梯井处的空心砖填充墙
提供了较大的侧向刚度,位移得到控制。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马那瓜有相距不远的两幢高层建筑,一幢为15层高 的中央银行大厦,另一幢为18层高的美洲银行大厦。 当地地震烈度估计为8度。前者破坏严重,震后拆除; 后者轻微损坏,稍加修理便恢复使用。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马那瓜中央银行大厦
1)平面不规则:2个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 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四、合理的抗震结构布置
平面布置:应使结构抗侧力体系对称布置,以避免 扭转。为了把扭转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应尽可能减 小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的距离。
芯筒位置要居中和对称 抗震墙沿房屋周边布置 立面布置:结构沿竖向的布置应等强,避免局部的 抗震薄弱部位是十分重要的。
东南大学建筑结构设计课件-单层排架精品文档

六、抗风柱、圈梁、连系梁、过梁和基础梁布置
12
2.2 排架结构分析
单层工业厂房是由纵横向排架组成的空间结构。为方便,可简 化为纵、横向平面排架分别进行分析。除进行抗震和温度应力 分析,纵向排架一般不计算。
H uH
2.2.1 分析模型 一、计算单元
1 2 3EI u 4 5
EI u
B
从整体结构中选取有代 表性的一部分作为计算的对 象,该部分称为计算单元。
形式、大小、作用位置、方向。 14
单厂设计
2.1 组成与布置 2.2 结构分析
2.2 .1分析模型
•恒载 F1
150 e1
F2
750
F4
e0 e4
F1
F1 F2
F3
F1F2F4
M1
M1
M2
M2
M1 F1e1
M 2 (F 1 F 2 )e 0 F 4e 4
恒载下计算简图
F1
F1 F2 F1F2F4
•沉降缝 一般不设。下列情况之一设: ¢相邻部位高差很大; ¢ 相邻跨吊车起重量悬殊; ¢下卧土层有很大变化; ¢各部分施工时间相差很长。
•抗震缝 当厂房平、立面布置复杂或结构高度、刚度相差很大时设置。
9
单厂设计
2.1 组成与布置
2.1 .1结构种类 2.1 .2结构组成 2.1 .3结构布置
四、厂房的剖面布置
Tma kx ,
Tiyi 如果吊车相同,Tmaxk,
Dmaxk,
T Pmax
19
单厂设计
2.1 组成与布置 2.2 结构分析
2.2 .1分析模型
W q1
M5
M5
Tmax
Tmax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专业名称: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课程名称: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开课学期:第3、4学期考核办法:笔试,闭卷+开卷先修课程:材料力学,建筑材料教材:(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是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和组合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构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工程力学为基础,内力分析,应力与应变分析方法是相同的,突出的不同点是材料的特性,在掌握共性的基本原理基础上,以基本构件为主线结合不同材料结构的特点分类阐述,建立起从整体到局部,再综合的思维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为理解和掌握各种结构设计规范,继续学习《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地下结构工程》等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第1章绪论1、了解建筑结构的发展;2、掌握结构的基本组成及种类;3、了解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以及砌体结构的特点。
第2章结构的基本计算原则1、了解结构荷载、荷载效应和结构抗力的随机性;2、掌握荷载、材料强度的代表值;3、掌握结构的功能、极限状态等基本概念;4、理解结构可靠性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可靠度指标概念和取值;5、了解可靠性设计的一般设计方法和设计基本表达式;6、掌握以概率为基础的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7、理解分项系数的概念,熟悉分项系数的种类和取值。
第3章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1、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及强度指标、变形及变形指标、应力应变关系及模量;2、掌握不同条件下的强度特点,包括简单条件下(压、拉等)、复杂条件下(约束受力、反复荷载、长期荷载等);3、理解强度取值及选用,包括不同强度的获取方法:实验、不同强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回归;4、了解不同建筑材料的规格、特点及应用。
第4章构件的连接1、了解钢结构常用的连接方法为焊接和栓接。
焊接是主要连接方法;2、熟练掌握焊接连接的强度计算,一般可按危险点计算其所受的σf(按焊缝有效截面计算的应力)和τf 代入公式计算;3、熟练掌握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对受剪和受拉螺栓连接,均是计算其最不利螺栓所受的力(剪力或拉力)不大于单个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4、理解焊缝连接与螺栓连接的构造要求。
东南大学考研入学考试大纲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考试大纲一、命题范围和基本要求1、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了解荷载及结构抗力的有关概念,理解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的随机性;(2)掌握结构的功能、极限状态等基本概念,掌握结构可靠度的基本原理;(3)掌握结构上的作用及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理解荷载的代表值;(4)理解设计基本表达式,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了解荷载、材料强度等分项系数。
2、工程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1)掌握钢材单轴受力下的工作性能,了解钢材在单轴反复应力下的工作性能;(2)了解钢材在复杂应力下的工作性能,了解钢材的疲劳性能;(3)了解影响钢材性能的一般因素、钢材的冷加工性能及结构对钢材的要求;(4)了解工程结构用钢材(筋)的分类;(5)掌握单轴受力混凝土各强度指标及关系,了解复合受力混凝土的强度特点;(6)掌握单轴受力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理解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等概念;(7)掌握混凝土徐变、收缩和膨胀等概念,了解其对结构的影响;(8)了解块材、砂浆以及砌体的类型和选择原则;(9)掌握砌体在压、拉、弯和剪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及强度。
3、构件的连接(1)了解结构构件的常用连接形式;(2)了解焊缝连接的形式及应力特点,掌握焊缝的设计计算方法;(3)掌握螺栓连接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4)掌握高强螺栓的计算方法。
4、钢受弯构件计算原理(1)掌握钢受弯构件的受力全过程、破坏特征;(2)掌握钢受弯构件强度计算方法;(3)掌握钢受弯构件整体稳定计算方法;(4)掌握钢受弯构件局部稳定计算方法。
5、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原理(1)掌握砼受弯构件截面正应力分布的特点;(2)掌握砼受弯构件的受力全过程、破坏特征;(3)掌握砼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的基本假设;(4)掌握砼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5)掌握砼弯(剪)构件斜截面应力分布的特点,破坏特征;(6)掌握砼弯(剪)构件斜截面计算的基本假设、承载力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6、钢受压构件计算原理(1)掌握轴心和偏心钢受压构件截面正应力分布的特点;(2)掌握轴心钢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方法;(3)掌握轴心钢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计算方法;(4)掌握偏心钢受压构件强度计算方法;(5)掌握偏心钢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计算方法。
东南大学建筑结构设计大纲

《建筑结构设计》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1.1了解建筑结构的组成和常用种类,能进行结构类型的判别。
1.2了解结构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内容。
1.3了解建筑结构的作用,了解可变荷载的随机特性;掌握荷载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等概念;掌握风荷载的计算方法。
1.4了解结构耐火设计的基本知识。
1.5了解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等概念;熟悉极限状态设计要求和内容,掌握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的方法和使用场合。
1.6了解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基本内容。
2.1了解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梁板结构种类,熟悉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混凝土双向板楼盖和钢楼盖的平面布置方案。
2.2熟悉混凝土楼盖、钢楼盖和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中板、次梁、主梁的计算模型,包括计算简图和荷载;掌握连续梁、板内力计算的调幅法,各向同性双向板的塑性铰线法以及四边支承组合板内力的弹性计算方法;熟悉变刚度连续梁的内力分布特性和连续梁的挠度计算方法;熟悉计算模型与实际受力的差异以及它的适用性。
2.3掌握混凝土楼盖板、梁的配筋构造要求,掌握钢楼盖次梁与主梁、主梁与柱的连接方式;掌握组合板的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计算方法,了解组合板的基本构造要求;掌握组合梁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熟悉组合梁挠度和裂缝宽度计算原理,了解组合梁的基本构造要求。
2.4了解楼梯的常用种类,熟悉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布置方法和计算要点,了解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构造要求。
3.1了解单层厂房的常用结构类型,熟悉混凝土排架结构和钢门式刚架结构厂房的组成、布置及各部分的作用;3.2熟悉厂房结构的荷载传递路线,掌握荷载计算方法和排架结构、刚架结构内力分析方法;熟悉分析模型选取的合理性、适用范围和结构的空间作用性能。
3.3掌握排架柱、刚架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方法;理解确定构件计算长度的原理。
结构设计部分 内容提纲

第二篇结构设计部分内容提纲1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1.1 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结构形式: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层高:层数:周围建筑:1.2 设计依据1.2.1国家标准(1)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2)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4)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5)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6)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7)国家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8)国家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9)国家标准. 建筑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1.2.2地质勘察报告(参考任务书)1.2.3结构设计参数1.2.4抗震设计参数1.3 荷载取值1)风荷载、雪荷载4)荷载分项系数取值非抗震设计1.4 结构总体布置1)平面、立面布置2)柱网布置3)变形缝设置1.5 主要承重构件、墙体的选择及截面尺寸1)柱2)梁3)楼盖、屋盖4)墙体1.6 基础1)基础形式2)基础埋深3)地基处理方式1.7 材料1.8 结构计算原则和方法手算:采用简化方法计算结构内力和位移,即沿结构纵横两主轴方向,按平面抗侧力结构计算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电算:软件名称:PKPM版本:2010新规范版V1.3版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2 框架结构布置(简要说明)2.1 平面设计2.2 竖向设计2.3 变形缝2.4 柱网及层高2.5 承重方案2.6 梁、柱截面尺寸2.6.1梁截面尺寸确定2.6.2柱截面尺寸确定2.7 基础形式2.8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画出简图,并应有相应说明)*3 框架横向刚度计算3.1 梁的线刚度3.2 柱的线刚度3.3 框架柱层间侧移刚度4 竖向荷载计算4.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4.2 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4.3 梁、柱、墙、窗、门、幕墙、楼梯、机房、水箱间自重标准值4.3.1梁、柱自重标准直计算4.3.2墙体单位面积自重标准值计算4.3.3窗、门、幕墙、楼梯、机房、水箱间自重标准值5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位移验算5.1 重力荷载代表值5.2 横向自振周期5.3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及楼层剪力5.4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6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内力分析6.1 柱反弯点位置6.2 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6.3 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计算7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内力分析7.1楼(屋)盖荷载传递形式7.2 竖向荷载计算7.2.1永久荷载计算。
结构专业设计大纲(技术纲要)

1)、客厅与餐厅间不设梁,卫生间内不准设梁。外墙有门窗的梁,梁高设为600;外挑阳台、封口梁和外边挑梁高度为400。
2)、飘窗两侧若建筑封墙时,结构对于这两侧应做100厚的钢筋砼竖板,而不能砌砖。
3)、弧形阳台采用外挑板形式(约为250~300厚),但相应的室内板须加厚(约为150~200厚)。
三、材料
1.砼等级(待计算后确定)
(1)基础、底板:C30
(2)柱子:C25~C30
(3)楼层梁板、楼梯:C25
(4)剪力墙:C30~C25
2.钢筋和型钢
(1)梁、柱箍筋:HPB235(HRB335)级钢fY=210(300) N/mm2
(2)梁纵筋:HRB400级钢fY=360N/mm2
(3)柱纵筋:HRB400级钢fY=360N/mm2
设计号
*****
建设单位
管理类别
□A
□B
项目名称
********
专业
结构
建筑面积
㎡
层数Leabharlann 14层设计阶段□初设□施设
用文字叙述技术方案内容(适用于建筑、结构、水、电、空调专业)。有数据表、草图的可另附。
1、采用剪力墙结构。
2、基础型式采用预制静压桩基础。
设计依据:(规范、资料、图集、计算程序等名称、版本)
1、计算程序:PKPM系列的SATWE,JCCAD,理正;
2、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8);
《工程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工程结构设计Engineering Structure Design课程代码:24410042学分:4学时:64(其中:课堂教学学时:64,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 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工程管理概论、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教材:混凝土结构(上、中、下册)、东南大学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6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组成及建筑材料(钢材、混凝土、砖砌体等)的物理力学性质;运用规范公式对基本构件进行计算;掌握基本构件挠度和裂缝验算方法;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构造要求;掌握混凝土结构梁板柱基本设计方法;了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单层厂房的组成和结构构造及框架结构的结构构造;掌握砌体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内力分析的方法及计算方案的选择。
使学生获得有关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掌握主要构件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了解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建筑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概念、荷载分类标准及其标准值、以及规范常用的设计表达式。
课程目标2: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其构造要求。
课程目标3: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挠度、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4:使学生了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预应力损失计算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力学性能计算方法及其构造要求。
课程目标5: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梁板结构设计、单层厂房设计、多高层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设计方法。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2、3、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设计》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1.1了解建筑结构的组成和常用种类,能进行结构类型的判别。
1.2了解结构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内容。
1.3了解建筑结构的作用,了解可变荷载的随机特性;掌握荷载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等概念;掌握风荷载的计算方法。
1.4了解结构耐火设计的基本知识。
1.5了解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等概念;熟悉极限状态设计要求和内容,掌握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的方法和使用场合。
1.6了解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基本内容。
2.1了解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梁板结构种类,熟悉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混凝土双向板楼盖和钢楼盖的平面布置方案。
2.2熟悉混凝土楼盖、钢楼盖和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中板、次梁、主梁的计算模型,包括计算简图和荷载;掌握连续梁、板内力计算的调幅法,各向同性双向板的塑性铰线法以及四边支承组合板内力的弹性计算方法;熟悉变刚度连续梁的内力分布特性和连续梁的挠度计算方法;熟悉计算模型与实际受力的差异以及它的适用性。
2.3掌握混凝土楼盖板、梁的配筋构造要求,掌握钢楼盖次梁与主梁、主梁与柱的连接方式;掌握组合板的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计算方法,了解组合板的基本构造要求;掌握组合梁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熟悉组合梁挠度和裂缝宽度计算原理,了解组合梁的基本构造要求。
2.4了解楼梯的常用种类,熟悉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布置方法和计算要点,了解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构造要求。
3.1了解单层厂房的常用结构类型,熟悉混凝土排架结构和钢门式刚架结构厂房的组成、布置及各部分的作用;
3.2熟悉厂房结构的荷载传递路线,掌握荷载计算方法和排架结构、刚架结构内力分析方法;熟悉分析模型选取的合理性、适用范围和结构的空间作用性能。
3.3掌握排架柱、刚架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方法;理解确定构件计算长度的原理。
熟悉混凝土牛腿的设计方法,熟悉刚架梁柱节点和柱脚节点的设计方法。
3.4熟悉柱间支撑的计算模型、腹杆计算长度的确定方法。
3.5了解柱下独立基础的破坏形式,掌握独立基础的计算方法,熟悉独立基础的构造要求。
3.6了解屋架的常用结构类型,熟悉屋架的计算模型,掌握钢屋架的节点设计方法。
了解檩条、隅撑、拉条与撑杆的设计要求。
4.1了解多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和钢框架结构的常用节点类型;熟悉框架结构的布置方式以及与楼盖布置方案的关系;了解框架结构的平面规则性和竖向规则性;熟悉框架梁柱构件截面尺寸的估算方法。
4.2熟悉框架结构内力分析模型选取的合理性和适用范围;掌握框架结构在竖向和水平荷载下的内力分析方法。
理解框架的P—Δ效应,了解二阶分析方法。
4.3掌握框架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方法;熟悉混凝土框架梁柱、钢框架梁柱和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柱构件的设计方法;掌握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构造要求;掌握钢框架节点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了解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构造要求。
4.4了解常用的基础类型、地基分析模型和弹性基础模型;熟悉常用的刚性基础模型;掌握条形基础的设计方法,熟悉十字形基础和筏型基础的分析要点。
5.1了解高层结构的基本受力单元和常用的结构体系;熟悉高层结构的规则性;了解高层结构的布置原则和变形缝设置要求。
5.2熟悉无洞口剪力墙的受力性能;掌握有洞口剪力墙的连续化分析方法;理解剪力墙整体性系数α的物理意义,掌握剪力墙的分类判别方法,能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
5.3理解剪力墙结构抗侧刚度中心的概念,熟悉整体水平荷载在各榀剪力墙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掌握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材料力学分析方法和壁式框架的D 值法。
5.4熟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分析模型,掌握计算方法,理解刚度弹性特征值λ的物理意义;熟悉框架——剪力墙的共同工作性能。
5.5熟悉竖向桁架的受力性能,了解框架—支撑结构的分析模型。
5.6了解筒体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内力近似分析方法。
5.7掌握混凝土剪力墙的截面设计方法,了解构造要求;了解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和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计算要点。
6.1熟悉砌体结构房屋承重体系的类型、特点和使用范围.。
6.2掌握砌体结构房屋静力分析模型的确定方法和依据。
6.3掌握墙、柱的设计方法和和房屋构造要求。
6.4熟悉过梁、墙梁和挑梁等砌体房屋水平构件的受力特点,掌握其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6.5了解砌体房屋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方法和墙体计算方法。
二、命题范围
1.结构设计通论
建筑结构的类型,结构设计的过程和内容;建筑结构的作用(作用的种类,荷载代表值,楼面和屋面可变荷载,风荷载,吊车荷载);结构的耐火设计(结构构件的耐火性能,耐火设计方法);结构设计的一般要求(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与结构重要性系数,极限状态设计要求及内容,荷载效应组合,抗震设计)。
2.梁板结构
梁板结构种类及布置(梁板结构种类,混凝土楼盖结构布置,钢楼盖结构布置);梁板结构分析(分析模型,连续梁、板内力计算的调幅法,各向同性板的塑性铰线法,四边支承组合板内力的弹性分析方法,连续组合梁内力的计算方法,连续梁的挠度计算方法,分析模型的讨论);梁板结构构件设计(混凝土板、梁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钢铺板、钢梁的截面设计及连接构造,组合搬、组合梁
的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楼梯(组成与种类,结构布置,内力计算,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3.单层厂房结构
单层厂房结构种类与布置(单层厂房结构种类,混凝土排架结构组成与布置,轻型门式刚架结构组成与布置);单层厂房主体结构分析(排架结构分析,刚架结构分析);厂房主构件设计(荷载效应组合,构件的计算长度,混凝土排架柱截面设计,刚架梁柱截面设计,刚架连接设计;柱间支撑设计(内力分析,截面计算与连接构造);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独立基础的破坏类型,地基计算,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受弯承载力计算,构造要求);厂房屋盖设计(概述,屋架,屋盖其他构件)。
4.多层框架结构
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与布置(框架结构种类,框架结构布置,框架结构构件选型与截面尺寸估算);多层框架结构内力与侧移的近似计算方法(框架分析模型,竖向荷载作用下刚架的分层法;水平荷载作用下刚架的反弯点法;水平荷载作用下刚架的D值法,刚架结构侧移的近似计算,框架分析模型讨论);框架结构构件设计(设计内力,混凝土构件设计,钢构件设计,型钢混凝土构件设计);框架结构基础设计(基础的类型及其选型,基础分析模型,条形基础设计,十字形基础的内力分析,筏形基础内力分析要点。
5.高层建筑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布置原则(高层结构体系,高层结构的规则性,高层结构布置原则,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的估算);单榀剪力墙受力性能(无洞口剪力墙的受力性能,有洞口剪力墙的受力特点,有洞口剪力墙的连续化分析方法,分析模型的讨论,剪力墙分类判别及分析模型的选择);剪力墙结构分析(单榀剪力墙受到的水平荷载,单榀剪力墙内力和侧移的计算方法);框架—剪力墙结构分析(简化分析模型,综合框架——综合剪力墙模型的基本方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与侧移计算,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框架——支撑
结构分析简介(支撑的种类,单榀竖向桁架的受力性能,框架——支撑结构的分析方法);筒体结构分析简介(筒体的受力特性,筒体结构的简化分析方法);剪力墙截面设计(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截面设计、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截面承载力计算,钢板剪力墙计算)。
6.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布置(砌体结构种类,砌体结构的组成,砌体结构布置的一般要求);砌体结构分析(静力计算模型,刚性方案房屋的内力计算,弹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内力计算,其它多层房屋的内力分析,砌体房屋抗震分析要点);砌体房屋墙体设计(墙、柱的受压承载力计算,墙、柱的高厚比验算,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砌体房屋水平构件设计(过梁、墙梁、挑梁);墙体房屋的构造措施(墙体开裂及其防止措施,圈梁的构造要求,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
三、题型
1、概念题,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和问答题
2、简单计算题
3、综合分析题
四、教学参考书
1、邱洪兴主编,建筑结构设计(第一册)——基本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2、邱洪兴主编,建筑结构设计(第三册)——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五、课程网站:/sc8/c/05513060
六、样题
1、确定楼板的耐火极限时
(A)以稳定性单一条件作为判别依据
(B)以稳定性和完整性两个条件作为判别依据
(C)以完整性和绝热性两个条件作为判别条件
(D)以稳定性、完整性和绝热性三个条件作为判别条件
2、某杆件截面由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为140kN·m;由可变荷载1标准值产生的弯矩值为80kN·m;由可变荷载2标准值产生的湾矩值为60kN·m;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7,频遇值系数为0.5,准永久值系数为0.4;则该截面弯矩的准永久组合值为
(A)280.0kN·m (B) 262.0kN·m (C) 204.0kN·m (D) 196.0kN·m
3、图示多层刚架,柱的抗弯刚度为EI/2,梁的抗弯刚度相对于柱为无限大,总高度为H。
如果改变各层层高,而保持层数、总高度、每层的水平荷载不变,则楼层如何变化,顶点侧移达到极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