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退税计算详解

合集下载

免抵退税的计算步骤

免抵退税的计算步骤

免抵退税的基本计算步骤为七步
第一步——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视同进项)二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 (出口货物征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
第二步——剔税,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外汇人民币牌价X (出口货物征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第三步一抵税,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一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一上期期末留抵税额;
第四步——计算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二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进口货物退税率;
第五步——算尺度,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第六步——比较确定应退税额;
第七步——确定免抵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免抵退计算步骤

免抵退计算步骤

免抵退计算步骤咱就说这免抵退的计算步骤啊,那可真是有点门道呢!先来说说这免抵退是啥意思。

其实啊,就好比你去超市买东西,你有优惠券可以抵扣一部分钱,这就类似免抵。

而退呢,就像是你买完东西发现有多余的钱可以退给你。

那具体咋算呢?咱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你得算出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这就好比你在一堆水果里挑出那些不太好的,得把它们剔除掉。

怎么算呢?用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人民币牌价,再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这可得算仔细喽,不能马虎。

接着第二步,算当期应纳税额。

这就像你要算清楚自己口袋里到底有多少钱。

用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再减去上一步算出来的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要是算出来是正数,那你就得交税;要是负数呢,那就接着往下看。

第三步,算免抵退税额。

这就好像你有一个上限,不能超过这个数去抵扣或退税。

用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人民币牌价,再乘以出口货物退税率。

最后一步啦,比较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和免抵退税额。

如果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小,那当期应退税额就等于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当期免抵税额就等于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要是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大,那当期应退税额就等于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就是零。

你说这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就跟玩游戏闯关似的,一步一步来。

这每一步都不能错,错了可就麻烦喽!你想想,要是算错了,那企业不就亏大了嘛!所以啊,做这个可得细心再细心。

咱再打个比方,这免抵退计算步骤就像是搭积木,一块一块得搭好,少一块或者搭错一块,整个就不稳了。

而且这计算过程中还得注意各种细节,比如汇率的变化啊,税率的调整啊,这些都得考虑进去。

你说这免抵退计算步骤重要不重要?那肯定重要啊!这可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呢!要是不懂这个,企业不就可能多交税或者少退税嘛,那多不划算呀!所以啊,不管是财务人员还是企业老板,都得把这个搞清楚。

总之呢,免抵退计算步骤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咱用心去学,去理解,肯定能搞明白。

咱可不能被它吓住,要迎难而上,把它拿下!。

增值税免抵退税额计算

增值税免抵退税额计算

增值税免抵退税额计算
一、简述增值税免抵退税
增值税免抵退税,是指税收当局允许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购买其中一种商品或提供其中一种服务,临时免除该商品或服务付出的增值税,从而使买方享受到免税优惠,减轻其社会负担,达成一种合理权利和义务的抵抗性税收优惠制度。

二、运用税率计算
1、当税率为17%时,计算免税金额
根据增值税税率17%的计算公式,计算免税金额的原则是:例如,商品的税后价格是1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那么这笔购买的增值税金额为:1000元X17%=170元,把170元作为免税金额进行抵退。

2、当税率为13%时,计算免税金额
根据增值税税率13%的计算公式,计算免税金额的原则是:例如,商品的税后价格是1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3%,那么这笔购买的增值税金额为:1000元X13%=130元,把130元作为免税金额进行抵退。

三、遵循税收优惠政策
在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下,部分具有认定条件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或者属于特殊征管,可以适用偏低的税率,甚至可以免征增值税。

通俗理解免抵退税

通俗理解免抵退税

1、内核在说明公式之前,先讲清楚增值税内核:销项税-进项税。

只不过在出口环节(按照马兆瑞老师的思路)进一步区分为:内销销项税,外销销项税。

如下图:因为销项-进项=应纳,因此只有:销项-进项<0(即应纳税额小于0,图中-A)才会有有留抵的事情第一个核心公式:应纳税额-A=销项税(仅内销)-进项税2、为什么退税率低于征税率时,要从进项税中剔除出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虽然是出口创汇,国家支持,但是财政上面把出口产品原材料的进项税全退给你,有点吃不消,所以有一部分进项税国家要留下,所以要从进项税中剔除出来,计入主营成本中。

实际上,很多国家鼓励出口的服务业、技术、退税率=征税率,也就是进项国家全部退给你。

不得免抵税额=FOB*国家要留下的部分=FOB*(征税率-退税率)问题是,既然是从进项税中剔除,按理应该要用外销产品进项税*(征税率-退税率),为啥用出口商品的FOB呢?——————因为会计上核算困难,你购买原材料、生产的时候,把东西分成两块,一块生产内销产品,一块生产外销产品么?肯定不是啊,这样核算会太麻烦了,而且也容易钻空子,因此直接用出口部分离岸价FOB(这个海关可以直接监控,方便获取价格)来代替外销货物进项税。

经过丰富后第一个公式:应纳税额(-A)=销项税-(进项税-不得免抵税额)3、那么,就按照-A来退税么?为何要计算B?如果按照-A来退税,你会发现一个班问题,就是国家不仅把外销产品的进项税退给你了,而且还把内销产品的进项税退给你了,这时,其他做国内贸易的工厂就不干了:凭什么我们进项税只能结转,留抵,而其他外贸企业即便是内销的产品也能退税?所以有了第二个公式:免、抵、退税额(B)=FOB*退税率,这里免抵退税可以理解为:外销产品进项税至于为何要用FOB ,见上述。

因此,出口退税问题的核心和本质:比较你的应纳税额-A 和出口产品对应的进项税,按照少的给你退。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啥不直接按照FOB*退税率,直接推外销产品的进项税就完了?税务局不干(凡是征税的,能多征就多征,能少退就少退)税务局说:我让你把进项比销项多的全都给退了,你还要什么自行车?好吧,第三个公式:I-AI 中跟B中里边选择一个少的退吧。

免抵退计算公式理解

免抵退计算公式理解

免抵退计算公式理解免抵退是个在税收领域中有点复杂但又挺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

要理解免抵退的计算公式,咱们得一步步来。

先来说说啥是免抵退。

“免”就是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抵”呢,就是用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抵减外销产品应退税额;“退”就是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应退税额。

咱们来举个例子哈。

假设一家生产服装的企业,这个月内销服装销售额是 100 万元,销项税额 13 万元;外销服装销售额折合人民币 200 万元,退税率 10%。

这个月购进原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是 30 万元。

那先算一下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公式是: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假设汇率是 7,那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就是 200×7×(13% - 10%) = 42 万元。

这时候,进项税额转出 42 万元,那期末留抵税额就是 30 - 42 + 13 = -9 万元。

应退税额就是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也就是200×7×10% = 140 万元。

因为期末留抵税额是负数,所以应退税额就是 9 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就是 140 - 9 = 131 万元。

再比如,另一家企业这个月的情况又有点不同。

内销销售额 80 万元,销项税额 10.4 万元;外销销售额 150 万元,退税率 11%。

购进原材料等的进项税额 25 万元。

同样的算法,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是 150×7×(13% - 11%) = 21 万元。

进项税额转出 21 万元,期末留抵税额就是 25 - 21 + 10.4 = 14.4 万元。

应退税额是 150×7×11% = 115.5 万元。

因为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以应退税额就是 14.4 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就是 115.5 - 14.4 = 101.1 万元。

增值税免抵退税和免退税的计算(非常实用)

增值税免抵退税和免退税的计算(非常实用)

增值税免抵退税和免退税的计算(非常实用)展开全文解税宝 2017-05-21 18:001.免抵退税的解释(1)免: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出口时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2)抵: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3)退: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2.免抵退税的计算(1)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①一般贸易方式【例题计算问答题】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 17%,退税税率为 13%。

2014 年 4 月的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34 万元通过认证。

上月末留抵税款 3 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 100 万元,收款 117 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 200 万元。

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答案】(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7%-13%)=8(万元)(2)应纳税额=100×17%-(34-8)-3=-12(万元)(3)“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4)当期应退税额=12(万元)(5)当期免抵税额=26-12=14(万元)【例题40-计算问答题】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 17%,退税税率为 13%。

2014 年 6 月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 4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68 万元通过认证。

上期末留抵税款 5 万元。

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 100 万元,收款 117 万元存入银行。

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 200 万元。

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会计经验:“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会计经验:“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此种方法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

 含义:免税,免征出口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1.出口企业全部原材料均从国内购进,免、抵、退办法计算方法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其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外汇牌价x(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解释:此项的产生原因是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不同。

 注: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出口发票不能反映实际离岸价的,出口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离岸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由主管税务机关依法核定。

 (2)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3)比较当期应纳增值税额与免抵退税额的大小,确定应退税额: (4)确定免抵税额 2.如果出口企业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免、抵、退办法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其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 外汇牌价x(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退税率 (3)比较当期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以此确定应退税额: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两者中较小者。

 (4)确定免抵税额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免抵退税是指对应税率的货物和应税劳务,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和程序进行结算后,可以获得退还增值税的一种方式。

免抵退税是国家为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政策,通过这个政策,企业可以免除抵扣进项税额的限制,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首先是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为“免抵退税金额=出口销售额×免税性质货物标准税率”。

其中,出口销售额是指企业出口销售的货物和应税劳务的金额,免税性质货物是指国家规定的可以享受免抵退税政策的货物,标准税率是指国家规定的货物的增值税税率。

例如,企业在一年内出口销售了100万元的货物,这些货物的免税性质货物标准税率为13%。

因此,该企业可以获得的免抵退税金额为100万元×13%=13万元。

这个金额就是该企业可以获得的退还增值税的金额。

接下来是免抵退税申请的流程和要求。

企业在申请免抵退税时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

首先,企业需要在每月的预缴税金时填写免抵退税申请表,申报应享受免抵退税政策的销售金额和免税性质货物的标准税率。

然后,企业需要在每年年底进行免抵退税终审,将年度免抵退税金额进行汇总,并进行审计审查。

最后,企业需要根据审计结果填写和提交免抵退税申请表,税务部门进行审查和核准后,企业才能获得退还增值税的金额。

免抵退税申请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需要具备出口货物的资格,即要有出口货物的合法合规的资格,包括注册登记、贸易许可证等。

其次,企业需要按照国家关于免抵退税的规定进行申报,如在预缴税金时填写免抵退税申请表,年底进行免抵退税终审,填写和提交免抵退税申请表等。

再次,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免抵退税金额进行审计,确保申请的金额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最后,企业需要配合税务部门的审查和核准,提供相关的材料和信息,如财务报表、销售合同、运输单据等。

总结起来,免抵退税是国家为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政策。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实行“免、抵、退〞税方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应予免征或退还所耗用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抵扣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因应抵扣的税额而未抵扣完时,经主管退税机关批准,对未抵扣完的税额予以退税。

一、应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当期应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扣减额当期应免抵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扣减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按以下公式计算: 1.如当期应纳税额≥0时,那么:当期应退税额=0 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扣减额)时,那么: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扣减额 3.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扣减额)时,那么: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有关指标确定。

“免、抵、退〞税方法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出口货物退税率、出口货物离岸价,计算“免、抵、退〞税额。

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销售发票的离岸价为准。

二、免抵退税抵减额的计算(一)计算公式当期免抵退税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是指购进的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那么中列名的且不能按免税金额计算进项税额的免税货物。

免抵退税额怎么计算

免抵退税额怎么计算

免抵退税额怎么计算
简单理解就是
免:对于外销的销项税额予以免除;
抵:外销的进项税额抵扣当期应纳税额;
退:抵扣下来还有还有剩余,予以退还
计算公式: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
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举例:生产企业2023年6月一般贸易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100万元,内
销60万元,当期进项税额为16万元,适用征税率17%,退税率13%,
计算应纳税款、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第一步: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
额=外销收入×(征税率-退税率)=100×(17%-13%)=4万元。

第二步: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内销收入×征税率-(当期
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17%-(16-4)=-1.8万元。

第三步: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外销收入×退税率=100×13%=13万元。

第四步:取当期“留抵税额”与“免抵退税额”较小者作当期应退税额,则免抵
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

由于留抵税额1.8万元<免抵退税额13万元,因此当期应退税额=1.8万元,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13-1.8=11.2万元。

因此,该生产企业2023年6月应交增值税0元,应退增值税1.8万元,免抵税额11.2万元
概括一句,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因为是负数),和退税上限,哪个小退哪个。

最精辟增值税免抵退的计算理解

最精辟增值税免抵退的计算理解

最精辟增值税免抵退的计算理解
一、增值税免抵退的基本概念
二、增值税免抵退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免抵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计算:一是按免税率计算,即根据允
许免除的税种或税种的增值税免抵退比例计算;二是按现金返还方式计算,即纳税人收到政府财政补贴或内部流动资金作为增值税免抵退的具体金额
返还给纳税人。

免抵退金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免抵退金额=增值税金额×免抵退比例
增值税金额=主税金额
其中,主税金额指纳税人实际预缴的增值税金额。

三、增值税免抵退的情况举例
1、按免税率计算增值税免抵退
假设上海公司在2024年有6000元的增值税税款,个人所得税免抵退
率为50%,那么其可申请的增值税免抵退额即为6000×50%=3000元。

2、按现金返还方式计算增值税免抵退
假设山东省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发展,为每家企业提供一定数额的财
政补贴,作为增值税免抵退,每家企业可以拿到5000元补贴。

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免抵退税的计算1、不予免抵税额,根据出口退税率和内销的征税率的差额而来。

比如,出口货物200万,企业增值税率17%,退税率13%,那么200中只有13%可以享受出口货物免抵税政策,4%是要缴纳增值税的。

因此200*(17%-13%)称为不予免抵退税额。

2、免抵退税额,按照上面的解释,只有200万的13%享受免抵退政策,200*13%称为免抵退税额。

3、出口退税,一般称为应退税额。

(1)免抵退税额中包含三个部门,即免的税、抵的税、退的税。

一般我们分为: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

(2)应退税额的计算第一步,计算不予免抵税额,是为第二步做准备,因为不予免抵税额是做进项税转出,相当于增加了当期应纳税额第二步,计算应纳增值税额,这一步实际是计算本期期末留抵税额。

如果结果是正数,即应交增值税存在贷方余额,那肯定就没有期末留抵了,说明企业本期应该纳税;(如为正数,直接跳入第四步)如果结果为负数,负数即为企业的期末的留抵税额,负数就是本期进项税。

(为负数进入第三步)第三步,计算免抵退税额,实际是计算一个尺度,根据国家公布的退税率,计算企业可以退税的上限。

第四步,如第二步计算为正数,说明企业需要纳税,自然不存在退税。

如第二步为负数,比较第二步和第三步的数值,取较小者。

(此处注意,是按绝对值比较大小。

原理:应纳税增值税的贷方负数即借方的正数,即期末留抵税额)较小者为应退税额,原理即为期末存在多少留抵税额,就退多少税,但不超过国家规定退税率计算的免抵退税额。

第五步,计算免抵税额。

本步实质上为倒挤。

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原理是要反映国家对企业的出口免了多少税,抵扣了多少进项税。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咱今天就来唠唠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这档子事儿,这对企业来说可是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就拿我之前接触过的一家生产电子设备的企业来说吧。

这家企业规模不算小,产品在市场上也挺有竞争力。

有一次,他们的财务人员在处理免抵退税的问题上犯了难。

咱们先搞清楚啥是免抵退税。

简单说,免就是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抵呢,就是用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抵顶外销产品应退税额;退就是未抵顶完的部分按规定退给企业。

那这计算咋弄呢?比如说,一家企业当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是 100 万,退税率是 13%。

那免抵退税额就是 100 万乘以 13%,等于 13 万。

然后呢,再看看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是 8 万,进项税额是 10 万。

这时候就得算当期应纳税额啦,就是内销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减去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如果算出来是负数,就说明有期末留抵税额。

假如这个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那退税额就是期末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就是免抵退税额减去退税额。

要是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那退税额就是免抵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的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再来说说会计处理。

出口货物实现销售收入的时候,要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时候,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收到主管国税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申报退税的时候,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就像我前面说的那家电子设备企业,财务人员一开始把各种数据弄混了,算出来的结果乱七八糟。

后来经过仔细梳理,重新对照各项政策和规定,才把这免抵退税的事儿给弄明白了。

总之啊,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和会计处理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得认真仔细,一点都不能马虎。

不然,企业可能就会吃大亏,损失不少真金白银呢!希望大家都能把这事儿搞清楚,让企业顺顺利利地发展!。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生产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税务政策。

其中,免抵退税政策对于生产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理解和正确处理免抵退税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还能确保企业在税务方面合规运营。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及会计处理。

一、免抵退税的基本概念免抵退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一)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税务机关有权予以核定。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二)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三)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四)当期免抵退税额的确定当“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 0三、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一)购进货物时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二)销售货物时内销:借: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外销: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三)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四)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五)申报出口退税时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六)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四、实例分析假设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3%,出口货物退税率为 10%。

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免抵退税中免是指出口货物免交增值税或消费税,抵是指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退是指退还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

计算公式如下: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等于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乘外汇人民币牌价减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乘出口货物征税率减退税率;Z当期应纳税额等于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减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减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减上期留抵税额;3免抵退税额等于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乘外汇人民币牌价乘出口货物退税率减免抵退税额抵减额;4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等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乘出口货物退税率;5免抵退税限度等于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乘外汇人民币牌价减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乘出口货物退税率。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分录该如何做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记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N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应交税金。

3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应交税金。

4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企业所得税退税申请】、办理退税的纳税人除需报送涉税管理系统要求的相关资料外,还需要报送《税收电子转帐专用完税证》原件及复印件;2、个体工商户在报送退税资料时必须另附银行存折的首页复印件;3纳税人提交的复印件材料必须加盖单位公章;4所退的税款必须已入库而且以前未办理退库;5《退税申请书》上的签名、印章必须齐全、清晰;6、《退税申请书》各项要素填写正确、完整。

信用卡境外交易怎样办理退税,现场退税:即交易金额不包含应缴的税金,前提是游客必须履行该国政府规定的退税手续,否则商户有权从担保信用卡中补扣应缴纳的税费。

Z事后退税:即交易金额包含税金,由商户在游客支付全额交易金额后,依据游客选择的领取方式返还退税金额。

财税实务免抵退税的计算主要分为七个基本计算步骤

财税实务免抵退税的计算主要分为七个基本计算步骤

财税实务免抵退税的计算主要分为七个基本计算步骤一、确定免抵退税的适用范围免抵退税是指一些特定的企业或个人根据税法规定,可以直接获得税务机关返还的税款,而无需进行抵扣。

在进行免抵退税计算前,首先需要确定该企业或个人是否符合适用范围。

二、确定免抵退税的对象和金额确定符合免抵退税的企业或个人后,需要进一步确定免抵退税的对象和金额。

免抵退税的对象可以是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免抵退税的金额。

三、获取相关税务数据计算免抵退税需要相关的税务数据,如企业或个人的销售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等。

需要通过税务部门或者企业自行整理获取这些数据。

四、计算免抵退税的基数免抵退税的计算基数一般是按照企业或个人的实际销售额或消费额确定的。

根据税务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计算免抵退税的基数。

五、计算应退税款根据免抵退税的对象、金额和计算基数,结合相关税务政策和法规,计算出应退税款的金额。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使用手工计算或者电脑软件进行计算。

六、填报申请退税表格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将计算出的应退税款金额填入申请退税表格中,并提交给税务部门进行审核。

七、税务部门审查和返还税款税务部门对申请退税表格进行审查,核实相关数据和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如果审核通过,税务部门会按照所申请的退税金额,在规定的时间内返还相应的税款给企业或个人。

以上是免抵退税的基本计算步骤,不同的免抵退税项目和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税务政策和法规,结合企业或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申请退税。

同时,在进行免抵退税计算时,还需要注意税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在填报申请退税表格时,需要按照税务部门的要求进行准确填写,以确保申请退税的顺利进行。

免抵退税计算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详解
一、免抵退税的申报
1、申报条件
(1)免税项目为居民收入,纳税人应在税收期间所领取的居民薪金收入中扣减支付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税改前扣除额;
(2)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均可以申请免税:
(a)扣除额不超过2万元;
(b)收入税率低于20%的个人;
(c)就业职工且家庭收入未超过20万元的个人;
(d)月应缴个人所得税不超过500元的个人;
(e)专业技术人员及就业职工收入不超过30万元,收入税率低于20%的个人。

2、申报流程
(2)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审核完毕后,纳税人可以登录个人报税文件,进入申报税款账户,在申报页面中选择“免予抵扣或退还的个人所得税”,填写抵扣项目金额,提交申报。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
1、计算步骤
(1)将财务凭证及税前扣除额计算出期末应纳税额;
(2)根据纳税人的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免抵退税项目;。

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免抵退税如何计算

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免抵退税如何计算

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免抵退税如何计算免抵退税是指将零税率应税服务的销售额或销售额的一部分,按规定比例作为出口开具的增值税发票的退税金额。

免抵退税的计算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按比例计算和按实际发生额计算。

一、按比例计算按比例计算是指将零税率应税服务的销售额按比例折算为退税金额。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退税金额 = 零税率应税服务销售额 ×退税率其中,零税率应税服务销售额是指企业销售零税率应税服务的金额,退税率是根据国家相关税法规定的税率,一般为13%或9%。

以一个实例来说明按比例计算的方法。

假设某企业销售的零税率应税服务金额为100,000元,退税率为13%,那么该笔零税率应税服务的退税金额为:退税金额 = 100,000 × 0.13 = 13,000元通过按比例计算,企业可以得到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免抵退税金额。

二、按实际发生额计算按实际发生额计算是指将零税率应税服务的销售额实际发生额作为退税金额。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退税金额 = 实际发生额 ×退税率其中,实际发生额是指企业销售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实际金额,退税率依然是根据国家相关税法规定的税率,一般为13%或9%。

同样以一个实例说明按实际发生额计算的方法。

假设某企业销售的零税率应税服务实际金额为80,000元,退税率为9%,那么该笔零税率应税服务的退税金额为:退税金额 = 80,000 × 0.09 = 7,200元通过按实际发生额计算,企业可以得到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免抵退税金额。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按比例计算还是按实际发生额计算,企业在获得免抵退税金额后,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办理退税手续,以确保退税金额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此外,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免抵退税金额还受到一些限制条件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销售地点、购货人资质等。

企业在进行免抵退税计算时需要对这些限制条件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总结起来,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免抵退税计算方式主要有按比例计算和按实际发生额计算。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各位朋友!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免抵退税计算方法,通过案例给大家详解一番,让大家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

一、先搞清楚免抵退税是咋回事。

1.1 啥叫免抵退税。

简单说,免抵退税就是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

“免”呢,就是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抵”呢,就是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等已经缴纳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货物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退”呢,就是如果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那么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1.2 为啥要有这政策。

这政策可太贴心啦!它能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增强咱们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像给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它们在国际舞台上更有底气。

二、案例来啦,看看咋计算。

2.1 案例基本情况。

假设有个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既内销又出口。

某季度内销货物销售额是100万元,出口货物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

当期购进原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是30万元,上期留抵税额是5万元。

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3%,出口退税率是10%。

2.2 计算过程第一步。

先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这就好比是要把出口货物中不能享受退税优惠的那部分税额给揪出来。

计算公式是: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增值税税率出口退税率)。

在这个案例里,就是200×(13% 10%) = 6万元。

2.3 计算过程第二步。

接着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内销货物销项税额 = 100×13% = 13万元,那么当期应纳税额 = 13 (30 6) 5 = -16万元。

三、最后看看免抵退税额和应退税额。

3.1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退税率,也就是200×10% = 20万元。

3.2 应退税额的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免、抵、退”税的概念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准确理解“免、抵、退”税的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免、抵、退”税办法与免税办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区别,相同之处在于最后的出口销售环节免征增值税,主要区别在于对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的处理截然不同:“免、抵、退”税办法作为一种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在对出口货物进项税额准予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的同时,对在当月内抵顶不完的部分予以退税;而免税办法对出口货物不征不退,即出口环节免税,对出口货物进项税额也不予退税。

(2)“免、抵、退”税中的抵税是指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在具体计算公式上与计征增值税应纳税额时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既有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但更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本质区别是:“免、抵、退”税中抵税的抵顶对象是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而计算应纳增值税时的抵扣对象是当期进项税额。

(3)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生产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独立核算;二是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三是具有实际生产能力。

(4)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出口货物的范围,是指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对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的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将另行规定。

(5)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自产货物继续实行免征增值税(不征不退)办法。

(6)“免、抵、退”税只涉及增值税一个税种,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办法。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是正确执行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政策的重要环节。

“免、抵、退”税计算较为复杂,其计算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是出口货物离岸价。

“免、抵、退”税办法的计算原理是从“先征后退”税办法的计算原理演变而来的,“先征后退”税办法是先按出口货物的离岸价征税,在征税时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给予抵扣,然后再按出口货物的离岸价计算退税。

因此,“免、抵、退”也是以出口货物离岸价作为计税依据来计算免抵退税额。

二是在征、退税率不一致的情况下,需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并将其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进成本。

三是当期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需先计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通过当期免抵退税额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比较大小,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及计算免抵税额。

四是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出口企业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先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一)“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是正确计算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的基础。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依据是出口货物离岸价和出口货物退税率。

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企业开具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格为准(如为委托代理出口的,出口发票可能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这是这次改进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新规定。

原来的“免、抵、退”税计税依据是海关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货物离岸价,由于报关单上的出口货物离岸价经常与出口货物实际成交价格不一致,给“免、抵、退”税计算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新的“免、抵、退”税办法规定的计税依据改为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格。

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出口货物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否则,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则在下次申报退税时予以调整(或年终清算时一并调整)。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免、抵、退”税中的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要分以下三步逐项计算:第一步,计算期末留抵税额。

期末留抵税额是计算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重要依据。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的计算,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有关栏目计算出来的,其计算原理是通过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所计算出的结果小于0时,说明仍有未抵顶(或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其绝对值即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所计算出的结果大于0时,说明已没有未抵顶(抵扣)完的税额,此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0。

当期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是指当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不一致时,因退税率小于征税率而导致部分出口货物进项税额不予抵扣和退税,需从进项税额中转出进成本的税额。

对涉及使用免税购进原材料(如进料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还要根据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如进料加工业务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和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具体计算公式为: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第二步,计算免抵退税额。

其计算公式为: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公式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是指企业生产出口货物时使用了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或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应予以抵减。

其计算公式为: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其中,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进口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第三步,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的计算过程是先计算应退税额,再由免抵退税额减去应退税额计算出免抵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是通过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免抵退税额比较大小来确定的,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出口货物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应纳税额末抵顶完的部分(即当期应退税额)相一致。

此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说明期末留抵税额中除了出口货物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应纳税额末抵顶完的部分(即当期应退税额)外,还含有库存原材料、产成品等的进项税额,所以这时不能把期末留抵税额作为应退税额,应退税额最多只能为免抵退税额,而不能超过免抵退税额。

因此,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这种情况下,将免抵退税额全部作为应退税额,即把出口货物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应纳税额末抵顶完的部分和当期应免抵税额都计算到当期应退税额中去了,这时,当期免抵税额应为零。

(三)“免、抵、退”税计算的特殊规定“免、抵、退”税办法是一种政策性强、操作复杂的出口退(免)税管理方法。

为加强小型出口企业和新发企业和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的退税办法作了特殊规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发生的出口业务,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对未抵顶完的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12个月后仍抵扣不完的,从第13个月开始再按免抵退税计算公式计算办理退税。

三、“免、抵、退”税的计算举例以下举三种不同情况的例子帮助理解“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

(一)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且征退税率一致,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举例。

[例一] 假设当期全部进项税额100万元,生产产品当期全部销售,内销500万元,出口销售额折算成人民币500万元,没有期初、期末库存原材料,出口货物的征、退税税率均为17%。

(1)计算期末留抵税额由于出口货物的征、退税税率一致,所以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0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100-0)=85-100=-15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15万元(2)计算免抵退税额由于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所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0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500×17%-0=85万元(3)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因为15<85,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5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85-15=70万元(二)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且征退税率一致,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举例。

[例二] 假设当期全部进项税额240万元生产产品:内销500万元,占1/3出口销售额折算成人民币500万元,占1/3库存产品,占1/3出口货物的征、退税税率均为17%(1)计算期末留抵税额由于出口货物的征、退税税率一致,所以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0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500×17%-(240-0)=85-240=-155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155万元(2)计算免抵退税额由于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所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0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500×17%-0=85万元(3)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因为155>85,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85万元,当期免抵税额=0。

(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且征、退税率不一致的综合计算举例。

[例三]假设生产企业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征税率17%,退税率13%,当期全部进项税额300万元,“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到岸价200万美元,内销1,000万元,出口300万美元,假设外汇牌价1美元=8.3元。

(1)计算期末留抵税额由于使用了免税购进料件,因此,在计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时,要先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①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00×8.3×(17%-13%)=66.4万元②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300×8.3×(17%-13%)-66.4=33.2万元③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00×17%-(300-33.2)=-96.8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96.8万元(2)计算免抵退税额①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200×8.3×13%=215.8万元②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300×8.3×13%-215.8=107.9万元(3)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因为96.8<107.9,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96.8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07.9-96.8=11.1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