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重点考试内容
《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一、大纲综述二、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
心理学基础知识考查普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考查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的知识和能力;心理学学科知识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课程知识的了解与运用。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普通心理学[考查目标]1. 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了解现代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 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科学性(二)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 构造主义心理学2. 机能主义心理学3. 格式塔心理学4. 行为主义心理学5. 精神分析6. 人本主义心理学7. 认知心理学(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法2. 相关法3. 个案法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1. 神经元的结构2. 神经冲动的传导3. 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脑的结构和功能1. 小脑的主要功能2. 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3. 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4. 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5. 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三、感觉(一)感觉概述1. 感觉的含义2. 感觉阈限3. 感觉适应(二)视觉1. 眼睛的结构2. 色觉与色盲(三)听觉1. 听觉与平衡觉2. 声音的物理属性3. 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1. 嗅觉2. 味觉3. 肤觉四、知觉(一)知觉概述1. 知觉的含义2. 知觉的组织原则3. 知觉恒常性(二)知觉加工1. 特征分析2.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三)深度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五)错觉五、意识(一)意识概述1. 什么是意识2. 意识的层面(二)睡眠与梦1. 睡眠2. 梦(三)催眠与冥想(四)药物与意识改变六、学习(一)经典条件作用(二)操作性条件作用(三)认知-社会学习七、记忆(一)记忆概述1. 记忆的含义2. 记忆的生物学基础(二)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1. 感觉记忆2. 短时记忆3. 工作记忆(三)长时记忆1. 长时记忆的含义2. 长时记忆模块3. 长时记忆的提取4. 记忆的准确性问题(四)遗忘1. 遗忘的含义2. 遗忘曲线3. 遗忘理论八、认知与语言(一)思维与推理1. 表象2. 概念3. 推理(二)问题解决1. 理解和判断2. 问题解决方案3. 创造力和问题解决(三)语言1. 语言的习得2.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3. 动物与语言九、智力(一)智力概述1. 智力的含义2. 智力的种类3. 智力的测量(二)智力的个体差异1. 智力个体差异的主要表现2.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动机和情绪(一)动机理论(二)动机类型1. 生理性动机2. 心理性动机(三)情绪1. 情绪的种类2. 情绪的功能(四)情绪理论(五)非言语行为和情绪表达十一、人格(一)人格概述1. 人格的含义2. 人格的形成(二)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三)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四)人格的特质理论(五)人格的学习理论(六)人格的生物与进化理论(七)人格测评十二、压力与应对(一)压力概述1. 什么是压力2. 压力源及其种类(二)易致病的行为模式十三、心理障碍与治疗(一)心理障碍的定义(二)心理障碍的成因(三)心理障碍的分类系统(四)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1. 焦虑障碍2. 心境障碍3. 精神分裂症4. 人格障碍(五)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十四、社会心理(一)社会认知1. 社会认知的概念2. 印象形成3. 归因过程4. 归因偏差(二)社会态度1. 态度的形成2. 态度的改变3. 态度与行为4. 偏见与歧视(三)社会影响1. 从众2. 依从3. 服从发展心理学[考查目标]1. 理解和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普通心理学考试要点
普通心理学考试要点一、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就是研究有关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使自己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而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有以下四大方面: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1.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2.行为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有的行为较简单,有的行为则较复杂,这些行为由一系列的反应动作组成,成为各种特定的反应系统。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
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和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的复杂性引起的。
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个体不同的反应,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有丰富的主观世界。
另一方面,人的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由于行为能显示人们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即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人和动物都有心理。
但人的心理不同于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3.意识人的意识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第二,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人的心理除了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现象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健康心理学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心理-生理中介机制:一 .条件反射机制: 1.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2.皮层- 内脏相关条件反射通道二.心理动力机制: 1.心理动力学理论: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格结构的冲突理论2.性与自我冲突的通道3.焦虑通道三.心理生理中介机制: 1.心理生理学理论 2.植物神经系统通道 3.内分泌神经-体液通道 4.神经免疫通道归因维度:一 . 内外因维度二.可控性维度三.稳定性维度知信行模式: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模式之一,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过程,用 F 式表示。
F 式:知识-信念-行为卡特尔特质说:独特特质:是单个个体具有的特征共同特质:是群体所有成员共有的特质表面特质:是能够直接从外部行为中观察到的特质,是直接与环境接触的特质,比较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性。
根源特质:是隐蔽在表面特质深处并制约着表面特质的特质,它是内在的因素,是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自我意识维度:一 .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感觉自我观察(分析,评价)二. 自我体验:自尊心自信心三. 自我调节控制:对自己行为,活动,焦虑的调控,包括自我检查,监督,控制不合理信念特征:一 .绝对化要求二.过分概括化三.糟糕至极心身疾病:精神紧张能引起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生理性的,称为心理生理反应。
当这些心理生理变化发生于某些具有易患倾向的个体身上时,这些变化可持续发展,形成病理性改变,故称为心身疾病。
相关因素: 1.生活事件 2.精神应激和情绪反应 3.个体易感性 4.行为模式常见几种心身疾病: 1.睡眠障碍 2.性功能 3.支气管哮喘 4.消化性溃疡情绪的成分:一.主观体验,是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是心理活动中的独特知觉或意识。
2024心理学347考研大纲
2024心理学347考研大纲
2024年考研心理学347考试大纲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心理学导论: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包括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主要的心理学流派等方面的内容。
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心理干预的应用领域:了解心理干预在心理治疗、学校教育和组织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掌握不同领域下的心理干预技术和策略。
4. 心理学的应用与发展:了解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组织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策略。
具体的大纲内容可能会根据学校和专业的不同有所差异,建议考生查询具体的考试大纲,或咨询相关的招生部门,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本章重点如下:(一)基本概念:感应性、心理、心理状态、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
(二)思考题: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
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基本概念:神经元、突触、本能、反射、反射弧、反馈、兴奋过程、抑制过程、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二)思考题: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
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考过)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
第三章需要与动机(一)基本概念:需要、动机、内驱力、成就动机、好奇心、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二)思考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对这一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
2024心理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心理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年心理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可能会根据当时的教学和行业发展情况而有所调整,但一般来说,心理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1. 心理学概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
2. 生物心理学,涉及神经系统、感知、运动、意识等与生物学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3. 认知心理学,包括注意、记忆、学习、语言、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基本原理。
4. 发展心理学,涉及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5. 社会心理学,包括社会认知、情绪、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
6. 人格心理学,介绍不同的人格理论、人格测试和评估方法等内容。
7. 心理测量与统计学,包括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以及统计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8. 心理治疗与咨询,介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咨询技巧和伦理规范。
除了上述内容,还可能包括与心理学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如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与管理等领域的交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健康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1健康心理学含义:健康心理学也称卫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于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所发挥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他阐述人的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这里的行为既包括人的外显行为(可观察到的行为),还包括思想、态度、认识和观念等内隐行为。
2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关注的是有关健康的所有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健康心理学还关注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健心对寻找病因和诊断与健康、疾病以及相关功能失调的联系产生兴趣;健心十分强调健康的促进和维护,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关注的持续性以及医疗保健费用等问题,并在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制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9我国古代健心思想:①两个来源:一是古代哲学家的论述,如老子孔子庄子思想;二是历代医学思想家的著作,如《易经》的八卦、对立统一,《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
②四方面内容:修心养性—首位,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于健康长寿,应在品德休养中求取养生延年;清静养神—使心理保持平衡,情绪保持稳定的一种心理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对欲望(感官欲望和物质利益)保持节制知足常乐,而非以为压抑;调节情志—调节七情,使人体恢复五行相生,阴平阳秘的和建状态。
③治疗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
对疾病的观点:“内伤七情”“外感六淫”。
1健康:1989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2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习惯(饮食、风俗、不良嗜好、交通事故、体育锻炼、情绪、精神紧张等)、卫生医疗服务(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遗传(影响较小,一旦出现则不可逆)。
3健康行为:广义:积极和消极的健康行为。
①积极:有利于良好的健康状态有关的行为,指人们从事的任何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活动,不管他们感觉到的健康状况怎样和这种行为是否达到了目标。
心理学考试重点
c 已有知识经验水平 (2)、 随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 ,必要时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 意。是一种主动的 ,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 意,受人的意识的调节支配 。 引起、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a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b 培养间接兴趣,即对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但 对活动结果感兴趣 ,这有利于保持随意注意 c 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斗争 ( 排除干扰 ), 包 括内外干扰。 (3)、随意后注意 由随意注意转化而来的,有目的,又不需意 志努力的特殊的不随意注意。 思考题 1、教师如何利用随意和不随意注意来组织教 学? (1)两种注意结合的理由: A 保持学生随意注意 ,效果好 ,但时间长了 易疲劳; B 善于利用不随意注意,但这种注意易转移 消失,不长久,不利于学生完成复杂的系列的学
引起感受性变化,称为: 。 A 感觉对比 B 感觉适应 C 感觉后像 D 感觉补偿 9、选择: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 为 。 A 一种弱刺激会提高另中等感觉的感受性 B 一种强刺激会降低另一感觉的感受器 C 一种中等刺激会提高另一中等感觉的感受 性 10、选择:感觉剥夺实验证明感觉信息在维持 人心理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剥夺感觉会导 致人产生幻觉等不良心理状态。 但实验也 发现它具有调节心理紧张度、 使人精神上 放松的作用。 由于这个发现发展而来的新 的心理治疗方法是: 。 A 放松疗法 B 悬浮疗法 C 认知疗 法 D 行为疗法 11、感知觉属于认识过程,能反映客观现实, 它们所反映的是: 。 B 当前事物 A 经验过的事物 C 事物的本质规律 D 事物的各别部分 12、 “光阴似箭 ”、 “ 度日如年”, 是一种 现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发生认知论》 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 《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布 初级感觉 区 初级运动 区 言语区 皮层联合区 二:机能系统学说( 鲁利亚的理论) : 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系统 (1)调节觉醒、紧张状态机能系统 通路: 额叶、 丘脑、 脑干(网状系统) (2)接收、加工、储存信息机能系统 涉及大脑皮层的枕叶、颞 叶、顶叶 三个感觉区,对视、听、躯体感觉进行整合 (3)调节复杂活动机能系统 额叶,占大脑 30% 与规划、 调节、 监督等复杂活动有关。 三、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 裂脑人的研究 R.Spery 1960,1981 年 获诺贝尔医学奖 左右半球功能的差异 左半球支配:言语表达、数学运算、连 续的分析思维活动,并符合逻辑;
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0 \ 40)1、无意识(潜意识):主要是指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种族遗传得到的、不曾出现过的、被压抑的、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在人格中占有优势地位。
2、安娜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体习惯性的一种带有潜意识的反应方式,其目的在于防止自我因挫折冲突引起焦虑的压力。
3、性敏感期:大约从三岁到六岁是性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动欲区转移到了生殖器,儿童通过抚摸、显露生殖器获得力比多的满足。
开始有了性别之分,产生有关自己父母的情绪冲突.4、集体潜意识:位于心灵深处,其基本含意是,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决定着人的本能.5、阿德勒-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导致追求优越的方式也不同,他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生活风格。
6、阿德勒—机能自主:指成人的行为动机一旦由原初的生物性动机形成为现在的社会性动机,就具有自主支配行为的独立机能,过去的动机与目前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
7、斯金纳—强化相依原理:斯金纳认为只要我们把复杂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循序渐进的步骤,精确地安排强化的组合方式,使有机体逐步向目标逼进,学习的过程总会达到成功。
8、马斯洛—自我实现:①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是实现潜能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2。
)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它往往被视为一种终极状态。
9、维特金-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特征或方式。
10、米歇尔—自我图式:自我图式是指影响个体关于自己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结构。
“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到,对自我的认知发现。
它组织和指导与自我有关信息的加工。
”11、弗洛伊德—能量投注:能量或力必多倾注于某种对象而使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
12、弗洛伊德—神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时所引起的恐惧感。
312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312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是中国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国家级考试,旨在测试全国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学基础理论:包括心理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人格、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2. 心理测量学:包括心理测量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如心理测验、心理评估、心理测量工具等。
3. 实验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4. 临床心理学:包括临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临床实践技能、心理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5. 发展心理学:包括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6. 社会心理学:包括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知识。
7. 教育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教育评估、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8. 应用心理学:包括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方法和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如组织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
为了备考312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考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加强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提高应试能力和水平。
【心理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概念: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知、情绪和意志三个方面。
3、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4、心理学研究取向;生物学取向、学习取向、认知取向、社会文化取向以及心理动力学取向。
5、动力学取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记和马斯洛等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6、学习取向:行为主义者和社会认识学习论者7、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描述·解释·预测·调控、8、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个案研究、调查法和实验法等。
9、心理学的价值:1心理学超越的常识2心理学可以造福于人类第二章人格与教育1、人格:是个体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方式的有机结合,它赋予个人在适应环境时独特的模式。
2、性格: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4、人格测量:1自称量表,2投射测验,《1,罗夏墨迹测验2,主题流觉测验》3其他方法{1观察法2晤谈法}5、奥尔波特的特质论:人格的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前者是同一文化中许多个体共有的人格特质,但同一文化的成员间拥有的共同特质也有程度差异。
6、佛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结构组成,我们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或产生的问题都是由这三个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程度引起的。
7、荣格的人格理论:是针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批评与修正。
在荣格看来,人格结构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等三个层面构成。
8、影响人格的因素:遗传、环境跟文化都能对人格有影响。
9、江上易改,秉性难移(人格的特征):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10、健全人格的特征是什么?: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咨询师重点复习考试题库附答案(整理版)
心理咨询师重点复习考试题库附答案(整理版)一、心理学概论一、单选题1.心理过程包括A、能力、气质和性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C、知、情、意和能力D、感知觉、记忆、思维和动机参考答案:B2.保持曲线来源于A、冯特B、艾宾浩斯C、华生D、詹姆士参考答案:B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A、不能被意识到的B、一种内隐信息C、能被意识到的D、一种主观臆造参考答案:C4.神经元的是由什么组成的A、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B、细胞体、树突和轴突C、细胞、突起和纤维D、细胞核、突起参考答案:B5.支配内脏器官的是A、植物神经系统B、运动神经系统C、中间神经系统D、感觉神经系统参考答案:A6.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A、视觉和听觉B、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C、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D、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参考答案:B7.个体根据任务的要求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指向并集中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注意A、分散B、分配C、动摇D、转移参考答案:D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A、恒常性B、整体性C、选择性D、理解性参考答案:B9.颞上回受到损伤的人可能出现A、接受性失语症B、失读症C、表达性失语症D、失写症参考答案:A10.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以把情绪分为()。
A、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B、生物情绪和社会情绪C、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D、情绪状态和高级情感参考答案:A11.表象可以为想象提供素材,是由于表象具有A、概括性B、片断不稳定性C、可操作性D、直观形象性参考答案:C12.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A、运动知觉B、时间知觉C、似动知觉D、方位知觉参考答案:B12.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A、正后像B、互补现象C、负后像D、彩色对比参考答案:C14.有爱就有恨,有喜就有悲,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特性。
A、两极对立B、不可调和C、相互关联D、物极必反参考答案:A15.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W?詹姆斯B、H?艾宾浩斯C、W?冯特D、S?弗洛伊德参考答案:C16.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A、前摄抑制B、前干扰C、倒摄抑制D、后干扰参考答案:A17.看见“月晕”后经常“刮风”,即得出“月晕而风”的结论,这表明思维具有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参考答案:C18.根据睡眠中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A、6B、3C、5D、4参考答案:D19.记忆是A、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B、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C、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D、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参考答案:A20.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A、下丘脑B、脑干C、上丘脑D、小脑参考答案:A21.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A、感觉B、需要D、性格参考答案:B22.神经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A、脊髓和脑B、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C、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D、外周神经系统、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参考答案:B23.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在()秒。
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以研究心理想象`探究心理本质`揭示心理特点和规律的科学.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一定倾向的态度和主观体验.意志过程: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自觉地确立目标,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心理过程.3.心理现象心理状态:注意`意识`无意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动力: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4、构造心理学:德国.冯特,主张采用实验室内省法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实验室,人们把他于1897年在莱比斯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华生,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关系.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和无意识.后来又提出前意识概念,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
并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发展平衡,否则会导致精神疾病发生。
5、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实验法:有目的地控制或创造一定的条件引起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产生,从而来研究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有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通过收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心理测量法:最大优点是能数量化地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注意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特点:①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2023年心理学312考研大纲
2023年心理学312考研大纲2023年心理学312考研大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考核,第二部分是专业知识考核。
1.基础知识考核1.1心理学史该部分主要考核考生对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重要学派、理论和学者的了解。
重点考核的内容包括: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
1.2心理测量与实验设计该部分主要考核考生对心理测量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重点考核的内容包括: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和测量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统计分析方法等。
1.3认知心理学该部分主要考核考生对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认知过程、记忆、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了解。
重点考核的内容包括:注意、感知、知觉、记忆与记忆过程、学习和学习原理、思维过程等。
2.专业知识考核2.1心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该部分主要考核考生对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重点考核的内容包括: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主要研究方法、实验和非实验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解读等。
2.2发展心理学该部分主要考核考生对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影响因素的了解。
重点考核的内容包括:婴儿发展、幼儿发展、青少年发展、成年发展和老年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3社会心理学该部分主要考核考生对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了解。
重点考核的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2.4应用心理学该部分主要考核考生对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技术的了解。
重点考核的内容包括: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与工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总结:2023年心理学312考研大纲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部分。
基础知识考核主要包括心理学史、心理测量与实验设计以及认知心理学等内容;专业知识考核则包括心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心理学考试重点及题型
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4、意识: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5、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6、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7、生物节律: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8、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9、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10、适应:适应指的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11、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12、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13、情景记忆: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14、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发展。
15、组织策略: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16、聚合思维: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即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
17、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词的形式来表现。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 权威版本
第一章第一节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2个体心理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3、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4、心理和行为的关系:a、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b、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c、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5、某些动作方式起初可能受到意识的调节,但在反复后,便可能转化为自动化的无意识现象。
6、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a、心理过程b、心理结构c、心理的脑机制d、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三、研究心理学意义:理论意义:a、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科学正确认识心理现象实践意义:a、描述行为b、解释行为c、预测行为d、控制行为e、改善行为7、心理学研究领域:a、普通心理学b、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c、发展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e、医学心理学f、工程心理学g、社会心理学8、如何做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知识和科学素养。
在自然科学方面,他需要了解神经科学、语言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在社会科学方面,他需要懂得社会学、语言学、逻辑学、人类学等。
9、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10、心理测验法: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试要注意两个要求: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和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11、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分为:实验室试验和自然实验。
12、个案法: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
它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心理学资格考试是对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验,对于想要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通过这个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下面将对心理学资格考试的重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知觉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要了解各个认知过程的定义、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认知发展:研究儿童和成人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要了解儿童认知能力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关的理论。
3. 认知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要了解其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过程。
要了解社会认知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群体行为: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态度。
要了解群体行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要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发展: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
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青少年发展:研究青少年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要了解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和相关的问题。
3. 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要了解成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四、心理评估与测量心理评估与测量是研究心理测量和评估方法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测量: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试的设计、应用和解释等。
2. 量表与问卷:了解各种心理量表和问卷的使用方法和评估标准。
3. 评估技术:了解常用的心理评估技术,如面试、观察和案例分析等。
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3.情绪智力:是智力的一种,与情商对应是在觉察、识别、认识、理解、调节、控制和运用自我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和聪明。
4.情绪情感: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3.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答:(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积极思维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四)合理地使用表扬与批评的教育作用
(五)合理地组织竞赛
(六)加强归因指导
4: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15.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16.能力: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17.元认知能力:指个体在对自身认知过程进行认知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进行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来反作用于主体的认知活动能力。
18.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平静的、弥散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也即平时说的心情。
9.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一)智力正常
(二)情绪健康
(三)意志健全
(四)人格完整
(五)人际关系和谐
(六)社会适应良好
(七)自我意识正确
10.气质类型有哪些?如何针对不同的气质的学生进行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第一章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领域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按性质与功能可以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简称为“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情感过程,简称为“情”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而产生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
意志过程,简称“意”是指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面对困难,自觉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克服困难,实现特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三、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
它在实践中形成、变化、发展。
主要表现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集中反映一个人的心理面貌。
四、基本理论研究1、普通心理学2、实验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社会心理学五、应用研究领域1、教育心理学2、咨询心理学3、临床心理学六、心理学的发展与现状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19世纪末到20世纪后期,主要的学派和思潮:(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德国冯特)(二)机能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是机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三)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等)(四)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基人是华生在1913年发表了《从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维也纳,弗洛伊德,重视对人的无意识心理学的研究,并把人的无意识视为最重要的行为原因)(六)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七)认知心理学(心理的实质,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里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两种(一)实验室实验法(二)自然实验法三、调查法两种(一)问卷法(二)访问法四.心理测验法第三节心理学的生理基础动(一)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概念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出。
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集体中的任何反射活动都是反射的基础上实现的。
一个完胜的反射弧通常有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二)无条件发射和条件反射反射根据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通过遗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后天获得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百年华并经过学习学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可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性反射(代表人巴甫洛夫)(2)操作性条件反射(代表人斯金纳)3、两种信号系统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活动,依刺激物的性质不同可将条件反射系统分为两种: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以具体刺激物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中的词汇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两者关系:第二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第一信号系统又受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和支配(三)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1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条件反射的建立是高级神经活动兴奋的过程。
抑制过程分为条件抑制和五条件抑制两类。
无条件性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就具有的先天性抑制。
条件抑制是在后天的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的,是中枢神将系统高级部位所特有的抑制。
条件抑制可分为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消退抑制是条件性抑制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是由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铅华二产生的抑制。
分化抑制是指在建立条件反射初期,出条件刺激外那些与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地引起反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刺激的泛化。
2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规律(1)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四心理学的文化基础心理师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没有人类的闹就不可能有人类的心理。
第二章注意与意识第一节注意的概念意(一)注意的定义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是指向和集中3、两者关系:指向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指向的体现和发展,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三)注意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从注意的指向性和和集中性可以看出,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大事他离不开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1、情感、意志过程也离不开注意。
2、注意也和人的个性分不开(四)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的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五)注意的生理机制1、定向反射说2、大脑皮层3、脑干网状结构二、注意的种类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一)无意注意1、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1)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2)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客观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程度(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人的主观心理状态:(1)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2)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3)知识和经验(二)有意注意1、什么事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有称随意注意,她是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加深对任务的理解,合理地组织活动。
a、按照任务的要求,经常提醒自己坚持注意。
b、根据任务的需要、经常提出进一步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
c、吧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能更好的保持有意注意。
(2)拍出无关刺激的干扰(3)培养间接兴趣(三)有意后注意(四)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之间的关系(1)三种注意在人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式不可分别的统一和共存着的。
(2)三种注意在人的生活实践活动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三、注意的理论(一)过滤器理论,这种理论的主要依据是双耳分听实验。
(二)衰减理论,由于过滤器理论存在一些不足,有的人对布罗德本特德过滤器理论进行了修正。
(三)认知资源理论,又称资源限制理论。
(四)双加工理论(五)交替反映理论,交替反映理论得到了许多试验的支持,但它是否合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第二节、注意的品质与培养围(一)什么是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一定时间内能够清楚的把我注意对象的数量(二)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一)、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的注意长时间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稳定在一定的对象上。
(二)注意的起伏现象。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并不意味着注意总是指向一个对象,而是说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化,但活动的总方向不变。
(三)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1:对象的特点 2:注意的身体状态 3:对活动任务的态度(四)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离开当前完成的活动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三|、注意的紧张性四、注意的分配(一)什么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二)注意分配的条件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中,比须有一种活动是非常熟练活相当熟练的阿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必须有联系五、注意的转移(一)什么是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的对象上。
第三节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作用(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教学环景要安静、整洁、教学生动灵活。
2:教学满足要学生的需求(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2:严密组织课堂教学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三)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二、课堂上学生分心的表现与控制(一)分心是指心理活动离开当前必须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是与注意相反的心理。
分心的表现::1注意的警觉水平降低 2经常变换注意对象 3注意缺乏灵活性 4注意离开当前必须注意的对象,而转移到其他不相干的事物上。
(三)学生分心的避免与控制1、消除心理的和环境的分心因素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素养分心的控制措施(1)、超前控制(2)、信号控制(3)、提问控制(4)、评价控制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第一节感觉与知觉概述述(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知觉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二)知觉知觉师人脑对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二、感觉与知觉的联系及区别(一)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1)视觉(2)听觉(3)味觉(4)嗅觉(5)皮肤觉2、内部感觉(1)运动觉(2)平衡觉(3)机体觉(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在知觉是其主导作用的感官,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肤知觉等2、根据被感知事物的特性,可以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a、空间知觉特性如大小、形状、方位、深度等知觉)3、根据直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可以将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
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某一瞬间,人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人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他直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整体。
(三)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运用过去已有的经验对感知过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将其表示出来,只觉得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不变,这种特性即为知觉的恒常性。
1、表现: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大小恒常性。
第三节观察与观察力的培养观察与观察力概述1、观察是人们运用各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或借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事物进行考察和了解的一种过程和方法。
2、观察历史构成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
二、观察的作用1、观察是获得知识的第一环节2、准确的管理是纠正或者发现错误的重要根据第四章记忆第一节记忆概述记忆就是人脑对于输入的信息进行的编码,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提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