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e52d030242a8956aece4c7.png)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合适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而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北师大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北师大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民主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潜能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成见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重工业进步,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辉煌成就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废除。
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学生教程教材导入框教师由此导入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教师提问】阅读教材18页—19页,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被动局面?(背景)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多媒体出示背景(1)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2)中国、印度、美国的工业的相似性表格。
(3)毛泽东的话语。
教师归纳背景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水平背景2:我国石油化工水平落后【教师提问】为了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当时的中国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学生回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多媒体展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片)【教师过渡】下面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一遍。
多媒体重大任务展示一五计划的任务[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农业和商业,大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北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
![北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d93c0c3b14e852458fb575c.png)
清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案执教:莫君才清泉中学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八年级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八(1)班学生39人,上学期期末平均成绩36.4,及格8人,最高90,最低8.八(2)班32人,上学期末平均成绩35,最高82,最低12,及格8人。
两个班30分以下的都很多几乎占全班人数的一半。
两级分化严重。
经过一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具体措施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备课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按新课程标准备课。
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根据学生实际合理整合教材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4、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做好高效课堂提升的学习。
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5、组织学生活动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定。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7026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7.png)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名称: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编写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变革;2.掌握古代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发展;3.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力和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西安事变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西安事变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a4a21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e.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西安事变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政府的政策、日军的侵略等。
2. 西安事变的经过: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蒋介石的态度、事变的爆发等。
3. 西安事变的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国共合作的奠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等。
三、教学重点:1. 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
2. 西安事变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认识事变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2. 让学生准确把握西安事变的意义,认识其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认识西安事变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区别。
4. 采用课堂提问法,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西安事变。
2. 讲述背景:介绍西安事变的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认识事变的背景。
3. 分析经过:详细讲述西安事变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的过程。
4. 讨论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西安事变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安事变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课堂拓展:1. 请学生举例说明西安事变对抗日战争的影响。
2. 请学生探讨为什么说西安事变是国共合作的奠基。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 请学生分析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教师要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详细经过。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65573d6bd97f192279e997.png)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张胜刚课程标准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和局部抗战开始。
2、通过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首不朽的民族战歌创作的背景、词曲作者和对抗日的影响。
3、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目的、性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通过指导学生概括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蒋介石政府面对日本入侵的态度,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指导学生利用《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指出日军的侵略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6、通过指导学生辩论西安事变后中共会主张如何处置蒋介石,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7、通过材料和设问,引导学生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去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九一八事变、《义勇军进行曲》、西安事变的音像材料,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
2、利用《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引导学生说出日军的侵略路线和主要城市沦亡的时间。
3、朗诵《九一八小调》,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沦亡的原因和抗日救亡的呼声。
4、围绕西安事变后中共会主张如何处置蒋介石展开辩论,引导学生分析西安事变的解决方法,得出正确结论。
5、以问答的形式,通过对西安事变前后国共两党关系和时局的对比,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北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cb10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8.png)
北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案标题:北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北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核心知识和重点概念。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框架和重要事件。
2. 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3. 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本、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关于本节课主题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和联想。
二、知识讲解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事件的背景和重要概念。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
3.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问题进行引导和解答,确保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掌握。
三、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历史意义。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提问。
四、个人思考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个人反思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观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思考和总结。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历史事件。
2.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拓宽他们的历史知识面。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北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核心知识和重点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https://img.taocdn.com/s3/m/17b4fdaef90f76c661371abb.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全册1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程标准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及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动手设计“辛丑条约及影响”的知识表格运用图表,比较历次侵华战争,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的史实。
比较历次战争签订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应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正确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知识构建指导指导自读课文,完成下列提纲:时间:19XX年6—8月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第一阶段:从19XX年6月发动战争到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经过侵华战争第二阶段:从19XX年7月到8月攻陷北京。
结果:清政府战败,签署《辛丑条约》签订时间:19XX年9月签约国:清政府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辛丑条约》主要内容:白、馆、禁、兵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板块体验历史复习提问:1、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清政府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清政府腐败无能。
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从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由此导入新课。
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媒体展示:《时局图》(如右图)思考并回答:1、《时局图》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案5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8df24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5.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镇南关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是收回利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是武昌起义的前奏。
使学生认识到清朝政府的灭亡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一次次革命党人的起义冲击就是在敲响清朝政府的丧钟,从而使学生认识清朝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对清政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实施背景和具体措施以及实施效果的分析,证明其是为了挽救清朝覆灭的一场骗局。
通过对革命党人领导的各地武装起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革命党人“为天下人谋永福”,甘愿牺牲的献身精神,和在法庭上、刑场上表现的崇高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为-封建专制统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品质。
以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本节课上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下接武昌起义的发生,是承前启后的一节。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并制定了政治纲领决定以暴力革命-清朝统治,革命党人举行了一系列的反清起义。
1911年的收回利权和四川的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重点分析:黄花岗起义和保路运动是本节课的重点。
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成立以后规模的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的勇敢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四川保路运动的高涨和武昌起义的发动,都是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继续和发展。
由于清政府于1911年宣布的“铁路国有”政策不仅侵夺了绅商的利益,也直接危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四川人民掀起了群众性的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后来发展成为武装起义,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的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39111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f.png)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1课�烽火戏诸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周灭亡,东周分两段,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历史文献等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培养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西周灭亡,东周分两段,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西周灭亡的情景,引导学生回顾西周的历史背景。
2.提问:西周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哪个时期?(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周分两段,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讲解西周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2.讲解东周分两段,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
3.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如诸侯争霸、思想文化繁荣等。
(四)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影响?(五)课堂小结2.强调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作业布置1.请学生绘制一张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布图。
2.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小论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可能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第2课铁血沙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历史文献、战争地图等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勇敢、智慧、团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编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008e194431b90d6c85c727.png)
北师大版八上历史导学案历史导学案使用说明一、导学案的组成导学案每一课由五部分组成:【认定目标】【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归纳整理】【拓展练习】第一部分【认定目标】:这一部分提示这一节课最主要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定并没有完全按照教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来设定,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更准确地掌握与落实本课的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自主学习】:这一部分是让学生自己梳理、完成本课的知识点,或者以只是系统的方式呈现,或者以简单设问的形式来呈现,绝大部分问题都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都是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
第三部分【共同探究】: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自己不容易理解,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讨论来解决,如果是学生讨论也解决不了,就由老师讲解。
第四部分【归纳整理】:这是本课的一个总结,形式多样,有表格形式,有问题形式,有知识树形式等,可以有学生独自完成,也可以由老师指导学生完成。
第五部分【拓展练习】:这一部分是检验本科的学习效果,所选练习题基本都是历年各地市的中考题,虽说是中考题,但难度都不大,都切合本课的知识点。
二、导学案的使用(1)导学案可以提前让学生预习,也可以不预习当堂使用,主要要看这一节课的内容多少,难易程度等。
(2)对第一部分【认定目标】的处理一直是不好操作的问题,可以不处理,因为这是要落实在教学过程中的。
对于【自主学习】的处理,不要一上来就让学生看书填写导学案,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也许会心不在焉。
所以老师的指导必不可少,指导的关键不是提示问题,而是激发兴趣。
特别提示:老师不要一成不变的完全按照导学案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课堂就会显得呆板、枯燥无味。
附:上一年的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各一套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认识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信念。
2.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及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77f7b7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0.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第一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时分封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周分封制在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1.分封制的原因、内容和作用。
2.分封制与西周国家政治制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1.分封制对西周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2.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西周建立的历史背景。
2.提问: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政治制度?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分封制的相关内容。
2.教师提问:分封制的原因、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分封制的定义、原因和内容。
a.分封制的定义:分封制是一种土地分配制度,将国家的土地分封给诸侯,以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社会秩序。
b.分封制的原因: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c.分封制的内容:将国家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土地分封给士。
2.教师讲解分封制的作用。
a.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权力下放给诸侯,使诸侯对中央政府产生依赖,有利于中央集权。
b.稳定社会秩序:分封制使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各司其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促进经济发展:分封制使诸侯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有利于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分封制对西周国家政治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意见。
五、课后作业2.请学生思考:分封制与宗法制度有何联系?第2课时宗法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宗法制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宗法制在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1.宗法制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1)10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1)10](https://img.taocdn.com/s3/m/39445cf85022aaea988f0f1d.png)
备课时间:8月21日教案序号:4课题: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第1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科举制的创立与逐步完善影响极其深远。
科举制度是一种以王朝设科而士人投考为特点的官员录用制度,其历史达一千三百多年之久,在中华帝国的政治文化结构中,该制度始终处于中心地位的制度之一。
科举制焕发出的活力,影响着唐人的生活,显示出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2、学情:学生对于科举制以及唐朝时期的衣食住行通过影视作品有简单的了解。
利用这些初步的印象,结合课本中的资料史实,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去体会盛唐的社会风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隋唐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3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情况,体会盛唐时代生机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以增强对民族的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
教学重点: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气质。
教学创意: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像自己作为一个唐朝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以此了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
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像自己作为一个唐人时的衣食住行情况,借此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课后记: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3分钟)首先引导学生复习:近代以来有哪些国家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大规模的战争有哪几次?结果怎样?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英法俄日;三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然后导入新课:历史进入20世纪,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
八国联军的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也使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eadba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6.png)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样是有体会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形做适当的必要的调剂,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成效,进行扼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存教学体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控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进程与方法1、创设“名人访谈”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教学难点:1、正确知道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进程【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喜报图2、教师活动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位”的人物是谁?(张謇)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设计理念:挑选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自主学习建构新知】1、学生浏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遭到鼓励。
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202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202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b5af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c.png)
202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1. 单元一:秦朝的统一1.1 教学目标- 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掌握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方法。
- 理解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1.2 教学内容1.2.1 秦朝的兴起- 秦朝的历史背景- 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1.2.2 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的生平及统一之路- 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和措施1.2.3 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秦朝的法律制度和文字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秦朝的修筑长城及对中国边防的影响1.3 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 组织小组讨论- 视听材料辅助教学2. 单元二: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2.1 教学目标- 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
- 掌握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度和土地制度。
- 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思想特点。
2.2 教学内容2.2.1 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 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2.2.2 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 土地制度及农业经济2.2.3 封建社会的文化和思想特点- 世族文化和礼教思想- 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2.3 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 小组合作研究- 视听材料辅助教学3. 单元三:唐朝的繁盛3.1 教学目标- 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掌握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 理解唐朝对世界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3.2.1 唐朝始建和繁盛的原因- 唐朝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 唐朝的繁盛及对中国历史的意义3.2.2 唐朝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唐朝的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 唐朝的科举制度及社会等级3.2.3 唐朝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唐朝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3.3 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 小组合作研究- 视听材料辅助教学4. 单元四:宋朝的兴盛4.1 教学目标- 了解宋朝的历史背景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掌握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a77fc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7.png)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构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理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
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理由:课本表述较为简单和理论化,需要结合材料和数据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的巩固作用。
三、教学策略经历过土地改革的还大有人在,能够提前布置学生作采访调查,先自行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本课教学大有辅弼。
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
五、教学过程1.学生课前读书2.导入新课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以获得土地。
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第3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3.教师播放视频《百年中国·土地改革》(约4分30秒),学生观看,初步了解土地改革历史。
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全册2
![(八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全册2](https://img.taocdn.com/s3/m/82af402fa58da0116d174973.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课方案全册2八年级历史教课方案第 13 课伟大的初步教材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盛行”学习板块的概括部分为我们叙述了四个问题,分别是五四运动与中共出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盛行的标记与过程、中共出生及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远景。
本课题的要旨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出生”这一中国近代史上拥有初步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一.课标要求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依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热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粗心义,提升史论联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依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经过资料采集、剖析、整理工作,在讲堂上表达看法、怀疑解疑,加强剖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用优异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加强感性认识。
经过讲堂学习展现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养感情。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议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完全地不当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肩负历史重担的优异质量。
经过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热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仰慕。
三。
教课过程(一)设计思路本课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课理念,确立教师的教课活动以启迪、指引为主,经过小组活动等形式,指引学生进行体验、研究。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课媒体多媒体(三)讲堂展现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下边一个电电影断:(放五四运动中学生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片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35051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a.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积极探索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手感和良好的基础功底、知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戊戌变法】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掌握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比较分析理性说明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讨论探索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思想意识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落后挨打,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57c93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7.png)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1课离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离骚》的文学价值,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事迹及《离骚》的创作背景。
2.《离骚》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学价值。
教学难点:1.《离骚》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屈原的爱国情怀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屈原的爱国情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离骚》吗?它有什么样的文学价值?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概括一下《离骚》的主要内容吗?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离骚》的文学价值,包括艺术特色、历史地位等。
2.教师分析《离骚》中的名句,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屈原的爱国情怀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五、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离骚》中的名句,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
2.学生举例说明《离骚》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七、课后作业1.阅读屈原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第2课汉武帝大一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的生平事迹,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汉武帝的政策措施,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汉武帝的雄才伟略,培养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生平事迹及大一统政策。
2.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1.汉武帝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
2.汉武帝大一统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吗?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意义。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79c7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c.png)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教案概要本教案是针对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的精编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历史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该教案经过精心设计,结合了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案特点- 精编教案:该教案经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归纳,选取了重点内容进行精编,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 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教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研究兴趣的培养。
- 强调思维培养:教案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判断,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 综合素养培养:教案设置多种综合素养培养活动,包括团队合作、口头表达、写作、展示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研究兴趣。
教案组织本教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组织,共包括以下单元:1. 中国古代文明2. 世界古代文明3. 古代中国历史4. 古代世界历史5.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每个单元中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知识与能力要求、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评价等五个部分。
教学过程中涵盖了教师导入、学生讨论、知识讲解、练巩固、课堂互动和作业布置等环节,以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本教案的实施,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历史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2. 掌握中国古代文明和世界古代文明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要点。
3. 熟悉古代中国历史和古代世界历史的基本事件和历史人物。
4. 了解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的背景、特点和重要影响。
5.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团队合作、口头表达、写作和展示等能力。
使用指南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本教案进行教学。
建议教师严格按照教案的步骤和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八班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集
第1课鸦片战斗的烽烟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斗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斗
第5课话地图讲历史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8课辛亥革命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训练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2课社会历史小调查
第13课宏大的开端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第20课抗日战斗的成功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5课编辑历史小报“我们眼中的解放战斗”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人民的抗争
第一课鸦片战斗的烽烟
探究预习习题:
1.设计“中英《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
(必做)
2.请你为开药方。
(选做)
3.办小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选做)
探究预习提纲:
叙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条约》的主要内容,熟悉鸦片战斗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学问与力量
了解鸦片走私对的危害,知道林则徐禁烟的史实,叙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育和提高同学的语言表达力量。
知道《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进而熟悉鸦片战斗对近代社会的影响,培育和提高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问拓展和迁移。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