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但近年来随着审计诉讼案件的增加,审计风险日趋增大,审计风险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机构及广大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问题。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于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审计工作起步较晚,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风险成为我国审计实务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说明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而降低其水平的,为了提高实践工作的审计质量,本文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含义,特征,种类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力求使审计能够更好地为实际工作服务。

关键字审计风险产生原因防范措施

目录

一、引言 (3)

二、概述 (3)

(一)风险的含义 (3)

(二)审计风险的类别与特性 (3)

三、审计风险产生的成因 (5)

(一)审计内部环境的影响 (5)

(二)外部环境的影响. (6)

四、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7)

(一)从内部因素着手 (7)

(二)从外部因素着手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风险日益突出,有审计的地方必然存在审计风险.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已成为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各单位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在审计过程中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这三个阶段中全力控制风险的产生.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它已成为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概述

(一)风险的含义

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美国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人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总之,上述虽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类别与特性

1。审计风险的类别由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x控制风险x检查风险)可知,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察觉)风险三个类别构成.故而下面的审计风险的防范也是根据这三种风险作出的适宜的措施。

(1).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因此,业务处理中的错弊引起报表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越大;反之,固有风险越低.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风险水平越高;反之则越小.固有风险的产生仅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固有风险客观地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所以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

(2)。控制风险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不能有效地工作,则控制风险高。控制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审计人

员无法降低控制风险,但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部分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设定一定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从而来加以防范。

(3).检查风险指审计人员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度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审计人员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所以说检查风险与审计人员工作直接相关.

2.审计风险的特性

(1)审计风险的普遍客观性。

由于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通常会存在,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而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经济萧条,财务状况不佳,抽样技术局限性等.即使是详细审计,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管理人员道德品质等因素,仍存在审计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故而可以看出,审计风险是普遍并且是客观存在的,针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应当注意在各个环节予以控制。(2)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如果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假如这种错误被人们无意中接受,即不再进行验证,则由此而应承担的责任或遭受的损失实际没有成为现实。所以,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

(3)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肯定审计风险具有无意性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审计人员才会努力设法避免减少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才有意义。倘若审计人员因某种私利故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则由此承担的责任并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因为这种审计人员故意的舞弊行为谈不上再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而这种行为本身就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应承担法律责任。

(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要为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其报告的正确性承担责任风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现代审计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基础审计进一步发展到风险审计表明,审计职业界并未被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捆住手脚而失去其活力,而是我们不必害怕审计风险,虽然审计人员的责任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一旦其发生,其可能对审计职业的影响也是重大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没有必要因为风险的存在,而不敢承接客户。只要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仍可对客户进行审计。另一方面,我们意识到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而降低其水平的,可以促使我们研究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