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复习

合集下载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心理学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其主要功能是:A. 主血脉B. 主神明C. 主运化D. 主气化答案:B2. 肝在中医心理学中与情绪的关系是:A. 肝主怒B. 肝主喜C. 肝主思D. 肝主悲答案:A3. 脾在中医心理学中的功能是:A. 主运化B. 主藏精C. 主气化D. 主神明答案:A4. 肺在中医心理学中的功能是:A. 主气化B. 主神明C. 主运化D. 主血脉答案:A5. 肾在中医心理学中的功能是:A. 主藏精B. 主气化C. 主运化D. 主神明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 五脏与情绪的关系包括:A. 心主喜B. 肝主怒C. 脾主思D. 肺主悲E. 肾主恐答案:BCE7.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包括:A. 心志喜B. 肝志怒C. 脾志思D. 肺志悲E. 肾志恐答案:ABCDE8. 五脏与五液的关系包括:A. 心液汗B. 肝液泪C. 脾液涎D. 肺液涕E. 肾液唾答案:ABCDE9. 五脏与五体的关系包括:A. 心主脉B. 肝主筋C. 脾主肉D. 肺主皮E. 肾主骨答案:ABCDE10. 五脏与五官的关系包括:A. 心开窍于舌B. 肝开窍于目C. 脾开窍于口D. 肺开窍于鼻E. 肾开窍于耳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中医心理学中“心主神明”的含义。

答案:在中医心理学中,“心主神明”指的是心具有主宰精神活动和意识思维的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12. 描述中医心理学中“肝主疏泄”的功能。

答案:在中医心理学中,“肝主疏泄”指的是肝脏具有调节情绪、疏泄气机的功能,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和气血的流畅。

13. 说明中医心理学中“脾主运化”的作用。

答案:在中医心理学中,“脾主运化”指的是脾脏具有转化食物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输送到全身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

14. 阐述中医心理学中“肾藏精”的意义。

第一章中医心理学概述(二)2024

第一章中医心理学概述(二)2024

第一章中医心理学概述(二)引言概述:中医心理学是对中医理论与方法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与探索,它旨在将中医的独特视角和方法结合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为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探讨中医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1. 中医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2. 中医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3. 中医心理学的分类与体系4.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5. 中医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的比较与联系二、中医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1. 情志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中医对情绪与心理障碍的认识和疗法3. 中医对人格与个体差异的理解与应用4. 中医对心理发育与心理障碍的干预5. 中医对心身疾病的治疗及心理康复三、中医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案例分析1. 中医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应用2. 中医心理学在心理疾病防治中的作用3. 中医心理学在社会心理工作中的实践4. 中医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5. 中医心理学在组织与管理中的应用四、中医心理学的实践技术与方法1. 中医四诊与心理评估的关联2. 中医治疗心理障碍的核心方法3. 中医药物治疗在心理疾病中的应用4. 中医心理疗法的具体技术与手段5. 中医心理训练与心理康复的实践方法五、中医心理学的挑战与展望1. 中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2. 中医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3. 中医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交流4. 中医心理学在临床实践和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推广5. 中医心理学发展的前景和发展方向总结:中医心理学作为整合中医与心理学的跨学科领域,对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它丰富了心理学研究的视野和方法,为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康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医心理学将面临许多挑战,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断推动着中医心理学的创新与发展。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心理学认为,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神明B. 主血脉C. 主运化D. 主气机答案:A2. 五脏中,哪一个脏器与情绪的“怒”最相关?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3. 中医心理学中,肾藏精,精能化什么?A. 气B. 神C. 血D. 津液答案:B4.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情志所伤的表现?A. 怒则气上B. 喜则气缓C. 悲则气消D. 恐则气泄答案:D5. 中医心理学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运化B. 主藏血C. 主疏泄D. 主气机答案:A6. 五脏中,哪一个脏器与情绪的“思”最相关?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7.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五脏与五志的对应关系?A. 心—喜B. 肝—怒C. 脾—思D. 肺—悲答案:A8. 中医心理学中,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气机B. 主运化C. 主藏血D. 主宣发答案:D9. 五脏中,哪一个脏器与情绪的“悲”最相关?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D10.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情志所伤的表现?A. 怒则气上B. 喜则气缓C. 思则气结D. 恐则气泄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中医心理学认为,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A. 五脏功能失调B. 六淫侵袭C. 七情内伤D. 社会环境变化答案:ABCD12. 五脏中,下列哪些脏器与情绪的“怒”和“思”最相关?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BC13.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些是情志所伤的表现?A. 怒则气上B. 喜则气缓C. 思则气结D. 恐则气泄答案:ABCD14. 中医心理学中,下列哪些脏器与情绪的“喜”和“悲”最相关?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AD15. 五脏中,下列哪些脏器与情绪的“恐”最相关?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6. 简述中医心理学中“心”的功能及其与情绪的关系。

心理考试复习

心理考试复习

中医心理师是运用中医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从事个体或群体心理测量、评估及干预工作的专业人员。

中医心理师以“五助”为培养目标,即助己、助家、助人、助民、助世。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整体观念:1人体身体的各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身体与心理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辩证论治:1病:(面)疾病,正邪抗争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损伤、生理功能障碍。

2证:(线)证候,疾病某一阶段或类型的病理概括,揭示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病理机制3症:(点)症状、体征的总称,疾病过程表现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核心:病理机制)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精:精气,泛指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人类的本原(气中的精粹部分)。

(源于“水地说”)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源于“云气说”)精气学说的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对立属性)阴阳学说的内容:(举例)1阴阳一体观(共济,互依,互藏)2阴阳对立制约(失调则疾病产生)3阴阳互根互用(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互用: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4阴阳交感与互藏(互藏是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也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5阴阳消长(阴长阳消,阳长阴消;皆消皆长)6阴阳转化(物极必反)7阴阳自和与平衡(自动恢复平衡)五行归类表(P10表,自然界—五行—人体)选择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se第四声);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五行学说的内容:1五行相生与相克(借助图示)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难经:母子关系)相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内经: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中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心理学认为,人体的精神活动主要归属于哪个脏腑?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A2. “五志”中的“恐”与哪个脏腑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D3. 在中医心理学中,以下哪个因素被认为是导致情志疾病的主要原因?A. 外邪侵袭B. 饮食不节C. 情志内伤D. 劳逸失度答案:C4. 中医心理学中,“怒”情绪主要影响哪个脏腑?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5. “心主神明”在中医心理学中指的是什么?A. 心脏主宰意识和思维B. 心脏主宰情绪和感觉C. 心脏主宰血液循环D. 心脏主宰身体运动答案:A6.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心理学中的“七情”?A. 喜B. 怒C. 忧D. 惊答案:D7. 中医心理学认为,情绪波动与哪种体质类型的人关系最为密切?A. 气虚质B. 阳虚质C. 阴虚质D. 痰湿质答案:C8. “思伤脾”这一说法在中医心理学中意味着什么?A. 过度思考会损伤脾胃B. 脾胃疾病会导致思考能力下降C. 脾胃健康有助于提高思考能力D. 思考能力下降会导致脾胃疾病答案:A9. 在中医心理学中,以下哪个脏腑与“悲”情绪关系最为密切?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D10. 中医心理学中,情志调养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顺应四时B. 调和饮食C. 避免过度劳累D. 追求物质享受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心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人的情志状态?()A. 气候变化B. 社会环境C. 个人经历D. 生理周期答案:A, B, C, D12.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心理学中情志调养的方法?()A. 音乐疗法B. 针灸治疗C. 心理咨询D. 药物治疗答案:A, B, C, D13. 中医心理学认为,以下哪些脏腑与情绪调节有关?()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A, B, C14. 在中医心理学中,以下哪些情绪被认为是对人体有益的?()A. 喜B. 怒C. 思D. 悲答案:A, C15. 中医心理学中,以下哪些是“怒”情绪过度可能导致的疾病?()A. 高血压B. 头痛C. 失眠D. 消化不良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中医心理学中“心主神明”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中医心理学第三版本科考试重点

中医心理学第三版本科考试重点

中医心理学第三版本科考试重点第一章中医心理学概论1、中医心理学的定义: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与现代心理学相互渗透和交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中医心理学的特点:整体性、边缘性、实践性3、中医心理学学科属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4、最古老的心理治疗方法:祝由术祝由术与心理学:“祝由”这样的医疗活动实际上包含了许多现代心理治疗方法在内。

第一,从业者有医学和心理学知识。

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第二,以语言为手段,从业者能深刻分析和把握病人心理,对证治疗。

祝,告也,由,病之所以出也第三,施术者能较好的进行情境设置,同时因人制宜。

应该看到祝由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这是由于它的产生背景导致的,但它不是简单的迷信。

第二章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1、形神合一论:广义神、狭义神形神关系(形为神之质、神为形之主、形与神俱、形神合一)2、心主神明论:心神主导脏腑功能活动;心神主导人的意识思维活动。

3、人格体质论:五态人格划分、阴阳二十五人4、阴阳睡梦论:睡眠与阴阳、营卫气血、脏腑的关系第三章中医心理学临床基础1、中医心理疾病的定义2、形神失调是中医对心理疾病最根本、最核心的认识3、原文背诵:《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第四章心理疾病中常用治疗方法1、意疗的定义2、顺情从欲的治疗原理与具体方法3、语言疏导四部法:擒、纵、切入、突破4、情志相胜疗法的含义、原理、具体方法5、移精变气的含义和方法6、志意以绳(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行为疗法)的含义、方法(习以平惊--系统脱敏)7、气功(调心、调息、调身),意识调控的基本技巧(意守、观想、入静),气功的适用范第五章常见中医心理疾病1、重点掌握郁证、不寐2、每种疾病的基本定义、主要临床表现、心理治疗方法。

中医心理学期末复习

中医心理学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1.祝由:祝由之法,即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2.气机: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机制,包括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

3.卑惵:是指因心气亏损气虚胆怯淤血内阻所致,表现以自卑愧疚惊恐胆怯情神惶惑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神志疾病。

4.脏躁:指因情志不舒,郁火内扰,或天葵将绝之时,阴血亏虚,阴阳失调,气机紊乱,心神不宁所致的一种情志疾病。

5.百合病:是以神志不遂,或热病之后,或心肺阴虚所致的以精神恍惚、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食欲时好时坏、口苦、尿黄、脉象微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

6.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淤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自觉心中悸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表现的神志病症。

7.梅核气:因情志内伤肝郁脾虚或肾气不足所致。

临床表现以咽喉不红不肿,自觉有物阻塞,状如梅核,咳之不出,咽之不下,饮食无碍的一种疾病,以妇女为多见。

8.癫狂:是一种由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不足,致痰气郁结,或痰火暴亢,使脏气不平,阴阳失调,闭塞心窍,神机逆乱的精神失常疾病。

9.神:广义的神指人体的生命活动,狭义的神指人体的精神心理活动。

中医心理学是狭义的神。

10.形:本质是指形质,形象,形体。

中医理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有形实体,二是指人的血肉有形之躯,包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窍等有形结构,以及循行于其中的精微物质,如精气液等。

11.形神合一/形与神俱:指生命形体与精神心理状态的高度和谐平衡状态。

简答1.中医养生的方法1.清静养神法2.养性调神法3.节欲守神法4.怡情畅神法5.顺时调神法6.动形怡神法2.中医养生的原则1.顺应自然2.适应社会3.形神共养4.动静合一5.神情相应6.审因制宜3.中医养生心理学的六论1.形神合一论2.心主神明论3.心神感知论4.人格体质论5.阴阳睡梦论4.阴阳五态人格体质是怎样划分的?解析:《灵枢通天》中根据人的先天禀赋、性格特征等的不同,提出了人的人格体质类型分类,即阴阳五态人格体质,可划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和阴阳平和之人。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心理学认为,情志变化与以下哪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A. 肝B. 心C. 脾D. 肾答案:A2. 根据中医理论,以下哪项不是情志内伤的表现?A. 怒则气上B. 喜则气缓C. 思则气结D. 恐则气下答案:B3. 中医心理学中,五脏与情志的对应关系,心对应的情志是:A. 怒B. 喜C. 思D. 恐答案:B4. 中医心理学认为,情志变化过度会导致哪种病理状态?A. 气滞B. 血瘀C. 痰湿D. 火旺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A. 音乐疗法B. 饮食疗法C. 针灸疗法D. 运动疗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中医心理学认为,情志变化过度会导致气机失调,进而影响________。

答案:脏腑功能7. 中医心理学中,情志内伤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

答案:调和情志8. 根据中医理论,五脏中与情绪调节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________。

答案:肝9. 中医心理学认为,情绪的调节可以通过________来实现。

答案: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10. 中医心理学中,情志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

答案: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中医心理学中情志内伤的常见类型及其表现。

答案:情志内伤包括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类型。

怒伤肝表现为情绪激动、头晕目眩;喜伤心表现为过度兴奋、失眠;思伤脾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悲伤肺表现为气短、乏力;恐伤肾表现为尿频、腰膝酸软。

12. 阐述中医心理学中情志调养的方法。

答案:情志调养的方法包括调整情志、保持心态平和、进行适当的运动、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促进气机的正常运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13. 描述中医心理学中音乐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答案:音乐疗法是利用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等元素,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中医心理学a卷试题答案

中医心理学a卷试题答案

中医心理学a卷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D)A. 整体观B. 阴阳平衡C. 气血调和D. 以上都对2. 中医心理学认为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A. 七情六欲B. 五脏六腑C. 经络血脉D. 药物治疗3. 以下哪个情志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C)A. 怒B. 悲C. 喜D. 恐4. 以下哪个情志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B)A. 悲B. 怒C. 惊D. 恐5. 以下哪个情志与脾脏功能密切相关(D)A. 悲B. 怒C. 喜D. 思6. 以下哪个情志与肺脏功能密切相关(A)A. 悲B. 怒C. 喜D. 恐7. 以下哪个情志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D)A. 悲B. 怒C. 喜D. 恐8. 中医心理学认为,七情内伤导致的疾病属于(B)A. 外感病B. 内伤病C. 传染病D. 遗传病9. 以下哪个药物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C)A. 柴胡B. 黄连C. 郁金D. 茯苓10. 以下哪个方剂用于治疗因情志不畅所致的胸闷、胁痛(B)A. 桂枝汤B. 柴胡疏肝散C. 越婢加术汤D. 芍药甘草汤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心理学认为,心理因素主要通过七情六欲对人体的五脏六腑产生影响。

2. 中医心理学将七情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

3. 中医心理学认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4. 中医心理学治疗情志病的方法包括: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健脾养肺、滋阴降火等。

5. 中医心理学强调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中医心理学七情与五脏的关系。

答:中医心理学认为,七情与五脏有密切关系。

具体如下:喜伤心:喜为心脏所主,过喜则伤心,使心气耗散,心神不宁。

怒伤肝:怒为肝脏所主,过怒则伤肝,使肝气郁结,疏泄失常。

忧伤肺:忧为肺脏所主,过忧则伤肺,使肺气郁结,宣降失常。

思伤脾:思为脾脏所主,过思则伤脾,使脾气郁结,运化失常。

中医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变化与五脏六腑的哪些功能密切相关?A. 气血运行B. 脏腑功能C. 经络通畅D. 阴阳平衡答案:B2. 根据中医理论,以下哪项不是情志内伤的表现?A. 怒伤肝B. 喜伤心C. 思伤脾D. 恐伤肾答案:B3. 中医心理学中,"心主神明"指的是:A. 心脏是思维的器官B. 心脏是情感的中心C. 心脏是意识的所在D.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答案:C二、填空题1. 中医心理学认为,情绪的过度波动会影响_________,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答案:气血2. 中医心理学中,"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_______。

答案:惊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心理学中"情志内伤"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答案:中医心理学中的"情志内伤"是指由于情绪过度波动或持续不良情绪状态,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情志内伤可以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衡,最终引发各种疾病。

2. 请列举中医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调摄方法。

答案:中医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调摄方法包括:静心养性、音乐疗法、情志调节、心理疏导、呼吸调节等。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医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中医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情绪调节、压力管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其重要性在于,中医心理学强调整体观念和预防为主,通过调整情志、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等方法,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心理学的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相结合,可以为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通过本次考试,我们希望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在现代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

希望考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心理健康。

山中医《医学心理学(高起专)》期末考试复习题

山中医《医学心理学(高起专)》期末考试复习题

202112医学心理学(高起专)期末考试复习题注:找到所考试题直接看该试题所有题目和答案即可。

查找按键:Ctrl+F一、单选题1. (1.5分)精神分析疗法中,治疗师要求来访者毫无保留地诉说他想要说的一切做法称为A. 发泄B. 自由联想C. 移情D. 建立治疗关系参考答案:B2. (1.5分)毕生发展观认为环境中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重要环境事件不包括A. 跟年龄相关的事件B. 社会经历事件C. 非规范事件D. 规范事件参考答案:D3. (1.5分)心身疾病是A. 心理社会因素在病因上起主导作用的心理障碍B. 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C. 由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D. 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神经症参考答案:C4. (1.5分)负性生活事件是指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D. 公认的有害事件参考答案:B5. (1.5分)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确立靶症状或靶行为B. 个人的自由联想C. 循序渐进逐步进行D. 强调实践和自我练习参考答案:B6. (1.5分)关于医学心理学,不合适的叙述是A. 多学科交叉学科B. 研究心身相关的学科C. 思想教育学科D. 医学的基础和应用学科参考答案:C7. (1.5分)卡特尔在心理测量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不包括A. 首先使用心理测验的概念B. 受冯特实验的启发开始研究人的个体差异C. 建立了一个人类学测量实验室D. 指出心理测验应建立在统计学与实验室的基础上参考答案:C8. (1.5分) 0~4岁是的关键期。

A. 口头言语掌握B. 形象视觉发展C. 书面语言掌握D. 掌握数概念参考答案:B9. (1.5分)关于角色适应,错误的是A. 经常改变角色行为B. 及时进行角色转换C. 符合角色要求D. 履行角色权利和义务参考答案:A10. (1.5分)研究结论在进行研究的狭窄条件下被证实的程度称为A. 内部效应B. 外部效应C. 重测信度D. 内部一致性参考答案:A11. (1.5分)童年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A. 知觉行动性B. 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C. 抽象逻辑思维为主D. 思维品质趋于稳定参考答案:B12. (1.5分)弗洛伊德的焦虑分类中不包括A. 现实性焦虑B. 神经症性焦虑C. 压抑性焦虑D. 道德性焦虑参考答案:C13. (1.5分)关于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A. 第一印象效应B. 晕轮效应C. 马太效应D. 近因效应参考答案:C14. (1.5分)下列有关“病感”的说法,错误的是A. 属于心理学范畴B. 可以客观验证C. 影响人的心理活动D. 成为人们求医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B15. (1.5分)关于疾病的概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是一个生物学概念的医学术语B. 可以通过医学方法检测、诊断C. 是社会学上的判断D. 是客观的事实参考答案:C16. (1.5分)以下说法不符合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Parsons T)提出的病人角色特征的是A. 可以完全免除社会职责B. 不必对疾病负责C. 寻求医疗和护理帮助D. 恢复健康的义务参考答案:A17. (1.5分)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 韦克斯勒B. 比奈C. 西蒙D. 高尔顿参考答案:A18. (1.5分)属于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是A.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B.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C.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D.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参考答案:B19. (1.5分)健康概念的三个维度包括躯体、心理、A. 社会功能B. 社会康宁C. 社会支持D. 人际关系和谐参考答案:A20. (1.5分)关于目前的心理应激研究,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心理应激是多因素的集合概念B. 应激理论为心理病因学提供一种认识思路C. 所谓心身疾病与心理应激密切相关D. 应激是一种社会科学的宏观研究参考答案:D21. (1.5分)关于心理发展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认知的发展经历从成熟到某些认识功能的衰退B. 心理发展可超越可逆C. 个体心理发展是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过程D. 同一心理机能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参考答案:B22. (1.5分)一个人给人留下最后印象记忆深刻,并且这个最后印象对以后再次知觉该对象时产生的评价有着强烈的影响。

中医全科医学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中医全科医学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中医全科医学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中医全科医学中的医学心理学,那可是一门相当有趣又实用的学问呢!你想想,咱们的身体和心理就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伙伴。

身体要是不舒服了,心理可能也跟着低落;反过来,心理压力大了,身体也容易闹毛病。

这中医全科医学里的医学心理学,就是要搞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然后帮咱们把身心都调理得棒棒的!中医一直都讲究个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心不能分开来看。

就像一棵大树,树干是身体,树叶是心理,只有树干强壮,树叶才能繁茂;反过来,树叶要是枯黄了,树干也可能出问题。

比如说,一个人长期焦虑,晚上睡不好觉,这在中医看来,可能是肝气不舒。

肝气不舒会影响气血的运行,时间长了,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症状,像头疼、胃口不好等等。

那这时候,中医可不只是给开点安神助眠的药,还会从调理肝气入手,让这个人的心情也能舒畅起来。

再比如说,有的人脾气特别大,一点就着。

这在中医里,可能是肝火太旺。

中医会用一些清肝泻火的方法来调理,同时也会告诉他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然这火越烧越旺,身体可受不了。

中医还特别注重情志对健康的影响。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要是过度了,都会伤害到身体。

就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奇?举个例子吧,有个人家里出了大事,天天忧愁,结果没多久就得了肺病。

这就是忧伤肺的体现啊!还有啊,有人中了大奖,高兴得过头了,心脏出了问题。

这就是喜伤心呀!那在中医全科医学里,怎么运用医学心理学来治病呢?医生会先和病人好好聊聊,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心情状态。

就像朋友之间谈心一样,让病人能把心里的苦水都倒出来。

然后根据病人的情况,开出中药方子,再加上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建议。

比如说,让病人多去大自然走走,放松心情;或者让病人培养个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又或者让病人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别把什么都憋在心里。

咱们自己也得学会用中医的医学心理学来照顾自己呀!遇到烦心事,别一个劲儿地钻牛角尖,想想“船到桥头自然直”,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中医心理学简答题

中医心理学简答题

中医心理学简答题中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医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

它探讨了中医理论和方法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并试图理解人的心理问题与中医理论相互关联的方面。

1. 中医心理学的起源是什么?中医心理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和《难经》。

这些经典文献中包含了关于人体、心理和疾病的理论。

从这些经典出发,逐渐形成了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中医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有何不同?中医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传统心理学主要以西方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注重分析和解释心理现象。

而中医心理学则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中医的观念、理论和治疗方法应用于心理问题的研究与治疗。

3. 中医心理学如何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中医心理学将中医理论与心理学结合,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以及调整情绪、心理状态等方面来改善心理健康。

它可以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来帮助改善人的心理问题。

4. 中医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案例?中医心理学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些成功案例。

例如,在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症等心理问题的治疗中,中医心理学的方法被广泛采用。

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应对压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方面,中医心理学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5.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如何?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心理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融合了中医和心理学的优势,为治疗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未来,中医心理学有望在心理健康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以上是对中医心理学的简答题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变化与哪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A. 肺B. 肝C. 心D. 肾答案:B2. “怒伤肝”是中医心理学中哪个理论的体现?A. 五行相生B. 五行相克C. 阴阳平衡D. 气血调和答案:B3. 根据中医心理学,以下哪种情绪状态被认为是最不利于身体健康的?A. 喜悦B. 悲伤C. 恐惧D. 愤怒答案:D4. 中医心理学中,情绪调节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音乐疗法B. 针灸疗法C. 药物治疗D. 运动疗法答案:C5. 在中医心理学中,“心主神明”指的是什么?A. 心脏是思维的器官B. 心脏是情绪的中心C. 心脏是意识的所在D. 心脏是精神的主宰答案:D6. 以下哪个不是中医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A. 心理暗示B. 心理疏导C. 心理分析D. 心理开导答案:C7. 中医心理学认为,情绪的调节与哪个因素关系最为密切?A. 饮食B. 睡眠C. 环境D. 个人修养答案:D8. 根据中医心理学,以下哪种情绪状态对身体健康最为有益?A. 持续的悲伤B. 短暂的愤怒C. 适度的愉悦D. 长期的恐惧答案:C9. 中医心理学中,情绪的过度压抑可能导致什么?A. 气血不畅B. 脏腑功能失调C. 阴阳失衡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中医心理学认为,情绪的调节与以下哪个因素关系最小?A. 个人性格B. 社会环境C. 遗传因素D. 教育背景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心理学中“七情”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答案:中医心理学中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

它们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绪的过度或长期压抑都可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2. 描述中医心理学中“心主神明”的含义及其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

答案:“心主神明”是中医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心脏是精神活动的主宰,与意识、思维和情绪紧密相关。

中医心理学考试试题

中医心理学考试试题

中医心理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中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哪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2、以下哪种情志异常容易导致肝气郁结?()A 怒B 喜C 思D 悲E 恐3、中医心理学中,“心主神明”的“神明”主要指的是()A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B 人的聪明才智C 人体的生命活动D 人的感觉和运动E 以上都不是4、“思则气结”所反映的中医心理生理机制是()A 影响气机运行B 损伤心神C 耗伤气血D 损伤肾精E 以上都不是5、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心理学中常见的情志致病因素?()A 暴怒B 大喜C 过度劳累D 忧思E 惊恐6、中医认为,七情内伤首先影响的是()A 脏腑气机B 气血运行C 经络通畅D 津液代谢E 以上都不是7、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心理治疗的方法?()A 情志相胜法B 移精变气法C 认知疗法D 暗示疗法E 祝由疗法8、“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体现了中医心理学中的()A 情志对应五脏的理论B 情志致病的理论C 五脏与情志相互影响的理论D 以上都是E 以上都不是9、中医心理诊断中,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等来判断其情志状态,属于()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E 以上都不是10、以下哪种中药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A 人参B 黄芪C 酸枣仁D 白术E 茯苓11、中医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与体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以下哪种体质的人性格多开朗乐观?()A 阳虚体质B 阴虚体质C 平和体质D 痰湿体质E 气郁体质12、在中医心理治疗中,通过让患者改变不良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来调整情志,属于()A 认知疗法B 行为疗法C 精神分析疗法D 人本主义疗法E 以上都不是13、中医认为,过度的恐惧会导致()A 心神不宁B 肾气不固C 脾气下陷D 肺气不足E 肝气上逆14、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心理学中调节情志的方法?()A 运动疗法B 音乐疗法C 饮食疗法D 手术疗法E 针灸疗法15、“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体现了中医心理学中的()A 养生防病的思想B 情志调节的方法C 心理治疗的原则D 以上都是E 以上都不是16、中医心理治疗中,“以情胜情”的方法是基于()A 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B 脏腑经络的理论C 气血津液的理论D 阴阳平衡的理论E 以上都不是17、以下哪种情志变化容易导致心血瘀阻?()A 怒B 喜C 思D 悲E 恐18、中医心理学认为,睡眠障碍与以下哪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19、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心理学中常见的心理应激因素?()A 工作压力B 人际关系紧张C 气候变化D 遗传因素E 重大生活事件20、中医心理治疗中,通过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恼来缓解情志问题,属于()A 宣泄疗法B 支持疗法C 放松疗法D 催眠疗法E 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医心理学中,情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情绪。

中医心理学重点

中医心理学重点

中医心理学重点
中医心理学是将中医理论与心理学原理相结合,探讨身心健康
的综合学科。

以下是中医心理学的几个重点:
1. 五行学说
中医心理学中的五行学说是一个核心概念。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和水,代表着人体和自然界中存在的不同能量。

中医心理学
运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的情绪和行为,并提供调节和平衡的方法。

2. 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也在中医心理学中发挥重
要作用。

根据脏腑学说,人体内部的脏腑器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与情绪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中医心理学借鉴脏腑学说,分析和治
疗心理问题。

3. 情志学说
情志学说指出情绪和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中医心理学通过情志学说来理解和干预情绪问题。

例如,愤怒和忧愁可能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喜悦和平静有助于身心平衡。

4.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中医心理学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针刺刺激,针灸可以调理人体气血,达到舒缓情绪和改善心理状态的效果。

针灸疗法被视为一种非药物、非侵asive的治疗方法。

以上是中医心理学的一些重点内容。

中医心理学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心理学原理,帮助人们实现身心健康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中医心理学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与现代心理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特点:整体性、边缘性、实践性2、什么是祝由疗法?“祝由”的本意是祝说病之缘由,即分析病因。

实质上可以视为我国古代一种精神疗法。

即通过分析疾病的起因,然后加以明言开导或行为诱导,来解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调整情绪和精神活动,以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

包含许多心理治疗学方法,标志着中医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祝由并不是一种迷信3、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中医心理学雏形的标志?(1)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如形神合一论、心主神明论、五脏情志论、人格体质论、阴阳睡眠论等。

(2)“九气”、“五志”理论为七情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以后南宋陈无择定型七情学说的基本理论依据。

(3)对心理过程、睡梦等心理现象、个体心身发展的特点、阴阳人格体质的形成等基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4)丰富并发展了中医心理学临床实践方面的内容,如对四诊心法、心理病机、心理治疗、心理养生都做了较系统的阐述4、历代著名医家的主要中医心理学思想及贡献。

扁鹊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

华佗与心理治疗:我国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在心理治疗方面,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及治验病案。

《华佗神医秘传》中说:忧则宽之,怒则悦之,悲则和之,能通斯方,谓之良医。

”。

他曾明确提出医心的重要,指出:“夫形者神之舍也,而精者气之宅也,舍坏则神荡,宅动则气散。

神荡者昏,气散则疲,昏疲之身心,即疾病之媒介,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华佗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故其所提出“先医其心”的主张很有科学价值。

也说明心治是一种病因疗法。

张仲景与身心调理:张仲景是中国医学史上卓有贡献的伟大医学家,首创六经辨证,所著《伤寒杂病论》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这部著作反映了张仲景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

他强调了心身调理的治疗思想,并把精神、情志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辨证的重要依据。

他形象地描述了奔豚病的证候,明确指出本病“皆从惊恐得之”,并创奔豚汤、桂枝加桂汤治之。

张仲景首先提出“脏躁”病名,描写其症状表现为“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指出患脏躁症的患者,无故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连续打哈欠伸懒腰,动作言语都不能自控,似有“神灵附体”一般。

孙思邈与调气法: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他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受到了当时盛行的佛教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重视养生、养性。

他在《千金方》中具体介绍了运用“内视法”、“调气法”、“呼音法”等气功养性方法来疏通气机,调畅情志。

陈无择:南宋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各种致病因素归结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统称为“三因”。

其中内因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陈氏在论述三因致病时,特别突出了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所创立的“七气汤”、“大七气汤”、“小定志丸”、“菖蒲益智丸’’等方剂,为中医诊治情志病作出了贡献。

刘完素与五志化热:刘完素以倡“火热论”著称。

他提出“五志化热”的著名理论,即“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若五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

因而提出一套降心火、益肾水为主的治疗火热病的方法,并注重调理情欲。

这当然也包括心神疾病的治疗。

”张从正:张从正《儒门事亲》指出: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狎亵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期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思此之言夺之。

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

他的心理治疗医案流传至今,而且有治有论,理论及实践均有创见。

李杲: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而脾胃受损的原因主要有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役过度及情志因素,其中情志因素常为先导,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

在治疗上他重视情志因素的作用,主张服用“补中益气汤”时,必须“宁心绝思,药必神效”朱丹溪: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提出了三方面的养生方法:首先,要节制房事,节欲保精,提倡晚婚;其次要注意调理情绪;第三要节制思虑,若劳心太过,谋虑勤动,则可暗耗真阴。

在临床实践中亦善于运用心理疗法,但指明心理疗法一般只作为辅助疗法,若有外邪侵扰还是需要运用药物治疗。

张介宾:在《类经.会通》中专列情志疾病29条。

《景岳全书》中对痴呆、癫、狂、痫、郁、诈病等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的病证论述颇详,还特别指出“以情病者,非情不解”,“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

缪希雍:在《本草经疏》写到:“以识遣识,以理遣情,此即心病还将心药医之谓也。

”这个时期,心理治疗运用广泛,具体方法丰富多样,像情志相胜疗法、两极情绪疗法、激情刺激疗法、暗示疗法、说理开导疗法、移精变气疗法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并指出脑与各感官之间的联系及脑髓生长与智能发展的关系,结合临床论述了脑的生理、病理与心理障碍的关系5、你认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如何?应采取怎样的发展途径?中医心理学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一门新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作用更显重要,也必将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中医心理学以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治疗一些心身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以后要逐步建立和发展一批中医心理学研究机构,常见中医心理学实验室,设立专科门诊、病房,创办专科医院,简历比较完整的中医心理学理论、临床、科研与教育体系,培养一支具有扎实的中医与心理学理论及临床基础的学术队伍,促进中医心理学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6、研究和学习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有助于全面把握与发扬中医的人本主义精神(2)有助于认识中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特点(3)有助于防止医学领域伪科学的泛滥(4)有助于减少药源性疾病(5)有利于临床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方法:(1)文献的挖掘及整理(2)理论研究(3)临床实践第二章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1、形神合一论的主要内容。

(形神的概念和形神的关系)神的含义: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基本范畴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心理过程。

形的含义:(1)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有形实体(2)人的形体,即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脏腑经络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有形躯体,以及循行于脏腑之内的精微物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骨、肉、筋、脉、髓等。

二者关系:(1)形为神之质神本于形而生、神依附形而存(2)神为形之主(3)形与神俱、形神合一2、心主神明论的主要内容。

心主神明论是中医学用藏象学说阐述人体复杂生命活动规律的学说。

所谓神明者,“神”藏于内,“明”显于外,合成申明。

心主神明的“神”与“神为形之主”的“神”是一致的。

次“神”藏于心,又称“心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是统一在“心神”之下的。

(1)心神主导脏腑功能活动(2)心神主导人的意识思维活动(3)心神统领魂魄、兼赅志意(4)“心神说”与“脑神说”3、心神感知论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在“心主神明”论的基础上,认为人的感知活动是在心神主导下进行的。

《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之任物功能指心能符合、反映客观事物,担任与外界事物接触,并从外界获得信息的功能。

正因为神舍于心,心神是人类感知活动的中枢,所以藏象之心才能成为感知客观事物的处所。

目、耳、鼻、舌、身等五官,是五种重要的感觉器官,据此可以把感觉分为视、听、嗅、触、味、机体觉五种,目、耳、鼻、舌、身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作用并经由心神的统合作用进而产生知觉。

4、五脏神志论的主要内容。

神志,在中医学中又称申明、精神,亦属于神的范畴。

五脏神志论主要是从神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来论述的,包括五神与五脏的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志与五脏的关系: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神志活动过程中心的主导作用:心神为五脏六腑的主宰,心神主导意识思维活动。

5、“阴阳五态人”、“阴阳二十五人”分别具有怎样的心理特征?阴阳五态人:(1)太阴之人:贪而不仁,表明谦虚,假装正经,内心险恶,好得恶失,喜怒不形于色,不识时务,只知利己,行动上惯用后发制人的手。

(2)少阴之人:喜贪小利,暗藏贼心,幸灾乐祸,好搞破坏来伤害人,见到他人有了荣誉反而感到气愤,心怀妒忌,对人毫无恩情。

(3)太阳之人:生活中处处表现自己,而扬扬自得,好说大话但并没有能力,言过其实,好高骛远,作风草率,不顾是非,常常意气用事,过于自信,虽然遭到失败,也不知悔改。

(4)少阳之人:做事精审,很有自尊心,稍有小小的政治地位,就过高地自我宣传,善于对外交际,不愿意默默无闻、埋头苦干。

(5)阴阳和平之人:生活安静自处,不介意个人名利,心境安定而无所畏惧,寡欲而无过分的喜悦,顺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与世无争,善于适应形势的变化,地位虽高却很谦虚,以理服人,而不是用压服的方法来制裁别人,具有极好的治理才能。

阴阳二十五人:(1)木形之人:雍容柔美,是最主要特征。

在此类型中,又有4种特殊表现形式:大角之人,逶迤而美长;左角之人,随和而顺从;钛角之人,努力而进取;判角之人,刚直不阿。

(2)火形之人:讲求实效,对事物认识非常深刻是最主要特征,质徵之人,光明正大而明白事理;少徵之人,多疑;右徵之人,勇猛而不甘落后;质判之人,乐观而无忧。

(3)土形之人:诚恳而忠厚是最主要特征,大宫之人,平和而柔顺;加宫之人,神情喜悦快活;少官之人,做事圆滑灵活;左宫之人,非常有主见。

(4)金形之人:峭薄寡恩是主要特征,钛商之人,廉明自重;右商之人,英俊潇洒;大商之人,善于明察是非;少商之人,威严而庄重。

(5)水形之人:人格卑下是主要特征。

大羽之人,神情洋洋自得;少羽之人,心情经常郁闷不舒畅;中羽之人,性情文静;桎羽之人,行为举止安定。

6、什么是气机?异常情志刺激分别对人体气机产生怎样的影响?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变化,表现形式为升降出入。

气机是脏腑红能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即脏腑功能活动表现的基本形式为升降出入。

《素问·举痛论篇》曰:“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7、中医心理学认为影响睡眠的因素有那些?年龄、体质、脏腑气血盛衰,生活习惯8、中医心理学认为影响发梦的因素有那些?(1)中医心理学认为人体的阴阳盛衰变化影响到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