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评课稿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评棵稿赵老师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探究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一、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有一定实践价值的问题或项目,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由于四年级的孩子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了统计的意识,也形成了基本的统计数据的能力,所以由单式条形统计图过渡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不再是困扰学生的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例,突破教学难点后,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然后通过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怎样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
从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都是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实现,通过合作交流发现真理和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给学生一个“阳光般”的学习评价课堂上的评价要因人而异,有所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给予不同的“阳光”评价。
当有学生答得很精彩时,我说“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或“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
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如果学生说得不准确时,我的评价是:“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戴老师是我们学校一位优秀的年轻教师,担任我们六年段的备课组长,她的教学风格是温柔中带着智慧,收放中又能体现数学的严谨,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学习。
在这堂课中,我总结了她以下优点: 1、本堂课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在解决单式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比较李强和佳妮体重的问题时,戴老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讨论,启发学生把两个单式合在一起,成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也是让学生先尝试设计,然后比较,展示,形成正确的、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而且戴老师特别注重指导学生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方法,这是属于数学中的技能训练。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作图时习惯上会拿起笔就画斜线,这样既不美观又使错误率增加。
戴老师在这里就处理的很好,她先让学生从题目中找到相应数据,用直尺先画好方格再用同方向的斜线作图,这样即可以让学生明确数据,又使画出来的条形统计图更加美观。
另外个别学生会过多追求图的美观,速度很慢,戴老师就会用限定时间的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时间作图。
有了明确的作图规定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2、重视发展学生对数学中数据的分析观念。
统计的一个核心就是数据分析。
戴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描绘在统计图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将生活中的规律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在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戴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精练,有针对性。
例如“你觉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幺相同点和不同点?”放慢速度,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提炼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4、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灵动思想,她能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马上进行总结提炼,这点做得真的很好。
另外课堂中学生作品展示都是有目的的进行收集,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资源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
教研公开课《复式条形统计图》听课评课稿

教研公开课《复式条形统计图》听课评课稿
今天有幸聆听了刘璇老师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刘老师的课堂,第一感觉就是教师准备充分。
课上,刘老师引领学生对课前收集的数据借助前面学习的统计知识进行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整理、分析。
在分析的过程中,孩子们觉得看两个图比较数据太麻烦,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
老师进而引导学生不断的完善复式统计图。
在刘老师的课堂中,孩子们初次接触到“小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孩子们经历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应用的价值。
以上都是我个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如有什么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2020年11月。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生情况简析。
全班共有66名学生,全部来自农村或者是场镇。
学生学习兴趣不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
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
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
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
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条形统计图课堂教学评语

条形统计图课堂教学评语第1篇: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反思一: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
例2通过对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复式条形统计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一主题素材的改变看似简单,但这确是学生感兴趣的,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纵向统计图。
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
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
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
《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课稿(三篇)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一)教材简析: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
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作出合理的预测;3、通过网络学习,提高信息素养,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网络正逐渐成为学生崭新的学习工具。
将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传统教学的内容以网络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目的就是依托网络的资源优势,提供大量的统计分析素材,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充分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
为此我设计了专题学习网站。
主要包括以下版块:1、单式条形统计图2、复式条形统计图3、小小统计师:小课题研究。
4、畅所欲言:网络留言版。
5、深入研究课外延伸的内容。
此外还链接了相关统计网站。
教学过程首先、源于生活,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五年级的同学要订做新的夏季校服,出示大队长小明制成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学生观察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这一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条形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服务于生活,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小明带着这张统计图向张老师汇报工作。
张老师说小明搜集的数据还不够完整,原因是什么呢?这样一张美观的统计图为什么还是不行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很容易想到,夏季校服是分男女的,只统计班级总人数是不够的。
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出示第二次收集的数据。
(说课稿)第六单元 复式条形统计图-五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说课稿-第六单元复式条形统计图-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所教授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主要内容包括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构成、绘制方法以及读取和比较数据等。
复式条形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现和理解数据。
本单元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构成、绘制方法和读取方法,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2.能够较准确地读取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理解数据之间的比较关系;3.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训练学生绘图和分析数据的能力;4.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考能力、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构成,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强化数据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难点是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出准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且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构成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构成和部件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第二课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1.确定横纵坐标轴和坐标轴的标尺2.绘制多个条形,并标注不同的颜色和间距3.按数据大小和坐标轴标尺确定每个条形的高度和实际值4.添加图例和数据标签,美化图表第三课读取和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1.读取每个条形的高度和实际值2.分析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和趋势3.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课绘制和分析实际问题的复式条形统计图1.根据实际问题中给出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读取和分析图表的数据信息3.利用图表解决实际问题和做出推论五、教学方法本单元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互相合作和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各种辅助教学工具,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复式条形统计图”实录与评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评析执教:娄国卿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一校评析:姜芳菲辽宁省沈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58-59页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对于事物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判断。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课前我们一起做了一个游戏,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出示:1.这里有二十个词,请教室左边的同学抄写词,教室右边的同学进行联想写词。
例如:熊猫(竹子)篮球(姚明)……2.将写完的纸收起来,背写出刚才看到的20个词,统计一下记住的词的个数。
生:学生完成了对自己记忆词个数的统计,并用统计表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整理。
师:老师随机抽取部分同学记忆的词的个数制成了统计表。
为了尊重每位同学,老师用ABC来代替同学的名称,大家来看。
• 2 •如果我想更加清楚形象的表示出每一组数据的多少,你认为怎样做好?生:绘制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抄写的绘制成一幅,联想的绘制成一幅。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现出数据的多少。
师:按照同学们的要求,老师绘制完了,出示两幅条形统计图。
【评析:利用学生们课前的游戏活动情境引入,其作用有二:一是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
即先收集数据,然后绘制统计图表;二是使学生明确比较数量的多少,应该选用条形统计图。
这也是对于之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便于后续引发新的思考。
】(二)操作交流,解决问题师:每一组条形统计图都清楚的表示出本组同学记忆词的多少。
四年级数学上《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上《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评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小节,第99到100页的内容,课题是《统计》。
本课是在小学数学第3学段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今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把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合作意识。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认识和了解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依据给定的条件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是:1.正确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中所要用到的铅笔、尺子、橡皮擦以及多媒体课件是本节的教具和学具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设疑诱导法以及直观演示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主动与我同行,我准备从学生身边寻找数学,创设了一个我们班中各小组分别有多少人的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并展示学生画出的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和教案

《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和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特别是将两个单式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等新知的形成,都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而水到渠成。
2、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比如老师提问要想比较1985年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单看自己手中的单式统计图方便吗?能不能创造出一种观察比较方便的统计图?学生交流讨论后,于是有学生提出“把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的想法。
当画完了1985年的城镇、乡村人口数量的直条后,不少学生将两个直条用了不同颜色,老师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自然地想到是为了辨认与区分城镇、乡村人口数。
其实这就是新知图例的自主探究。
3、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国情及品德教育,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动脑分析的习惯。
例如:提问学生:为什么城镇人口逐年增加,乡村人口逐年下降?让学生感悟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城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总之:本节课老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1985-2000年城乡人口数量的变化为主线,让学生亲身经历、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全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探究新知--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活动中采用实践尝试、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主动获取新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引发矛盾,画完了表示城镇,乡村人数量的直条,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颜色?通过分析、评价让学生掌握了图例这一新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促进了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1、教师认真的研读教材,能够理解教材的背后的意图。
在教材里,我们能够看到展示给我们的教学内容其实很简单,但做课教师认真的研读教材,非常清晰地明白每个例题里要传递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要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溪口小学戴育良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上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等已经掌握。
那将什么作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什么为重点?选择怎么样的素材进行教学?是我们在课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中,藤鹏老师精心设计了多个学习环节,主要落实这样几个教学目标:1、经历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3、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学会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藤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等因素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藤老师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这种生本理念。
在引题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时,设计得很有匠心。
分别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中国四届奥运会金牌统计图和美国四届奥运会金牌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问学生谁知道第二十六届美国和中国金牌数相差多少块?二十八届呢?数据不同时出现,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单式统计图不利于比较两组数据,实在是太麻烦,非常需要复式统计图。
再请学生设计一个统计图,既能看出中国四届金牌数,又能看出美国四届金牌数。
请同学设计草图后交流、择优。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时,深刻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
还有数学老师都知道在让学生画一张统计图是很费时间的,他大胆地让学生采用徒手绘制统计图草图,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复式统计图形成的过程,一举两得。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色条表示出两种类型的数据。
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类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对一 组数据进行比较。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不要忘记图例。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五、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采用激励引入--引 导探究--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动手制作--评比总结六大环节,让学生 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 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 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 培养等。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1、“将两幅图重合在一起”,当学生出现这一想法时教师马上让学生讨 论其可行性并通过可件展示,如果完全重合后,横轴和纵轴完全重合再 了一起,便于观察了,可直条也重合了,反而不便于观察了,那怎样来 解决这一问题呢?;
2、将两幅图的直条并列在一起:由于学生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 很可能不能准确的表述并列的过程,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各个部分怎 样合并?并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理解两幅图的合并过 程:横轴纵轴完全重合,两种直条并排在一起。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 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 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帮助他们认 识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 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上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等已经掌握。
那将什么作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什么为重点?选择怎么样的素材进行教学?是我们在课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中,陈晓霞老师精心设计了多个学习环节,主要落实这样几个教学目标:1、经历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3、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学会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陈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教师站.com]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等因素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藤老师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这种生本理念。
在引题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时,设计得很有匠心。
分别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本班学生男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和本班女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通过提问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单式统计图不利于比较两组数据,实在是太麻烦,非常需要复式统计图。
再请学生设计一个统计图,能很方便的比较男女生兴趣小组的情况。
请同学设计草图后交流、择优。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时,深刻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
还有数学老师都知道在让学生画一张统计图是很费时间的,他大胆地让学生采用徒手绘制统计图草图,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复式统计图形成的过程,一举两得。
复式条形统计图 评课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黄亚芬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我校黄进锋老师执教的一节课。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之上学习的。
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要能从中感受到统计的作用、统计的目的、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魅力。
本节的教学目标一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二是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三是感受统计的作用、统计与生活的联系。
一、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首先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分别统计男女生各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制成男、女生人数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自然地过渡到今天要学习的新知。
然后看着单式条形统计图,回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为下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做好铺垫。
在此基础上教师抛出新的问题:“老师想在一张统计图上同时看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你们能办到吗?”同时,由于有了新的认知需求: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从而引出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
二、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如:解决统计表或单式统计图不能直观比较男女生人数的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讨论,启发学生把两个单式合在一起,成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也是让学生先尝试设计,然后比较,展示评价,形成正确的、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重点,对信息的处理中学习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三、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
进行完新课的教学后,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看图读信息,回答问题。
(1)哪个年级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的男生人数最少?(2)哪个年级的女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的女生人数最少?(3)四年级女生有多少人?二年级男生有多少人?(4)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的人数最少?由于在新课环节老师引导的比较好,学生充分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所以很轻松地解答以上问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报告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报告刘老师执教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我感受到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
单老师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课堂焕然一新,也有力的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刘老师既关注了学生有关统计知识的获得,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机,让学生设计描述两种数据的方案,探索图例,分析数据,进行预测并作出解释,发表建议,实践应用。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创新和应用意识,感悟到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发展了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了善于倾听、用心思考、积极合作,敢于坚持,遵守规则,勤于反思等多方面的数学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新知识。
这样,学生更加有兴趣,同时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接下来学生观察统计表,发现数学信息,完成统计表中的合计,并制出了单式条形统计图。
对比观察,了解复式统计图的特征。
刘老师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问题的指向性强。
孩子们一次次观察、思考、交流,从直条的个数、颜色、表示的信息、排列、图标等方面去比较,很好地了解了复式统计图的特征,同时也能用复式统计图有效地表示出数据来。
刘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数学体验。
在体验中学生“求真讲理”,“遵守规则”,“坚持自信”,“总结反思”多种数学品质得以培养。
教材在例题中给学生呈现的是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图,使学生对复式统计图有了一个整体的概括的印象。
并初步了解、掌握了复式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绘图方法有了层层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再一次诠释了统计的内涵。
刘老师亲切和蔼的语气,循循善诱的引导,平等民主的对话,语重心长的评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畏,乐学,愿思,敢说,使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让学生探究,方法让学生感悟,经验让学生总结,使学生真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的课时内容。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认识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立统计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的春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运动会中设有投球比赛项目,同学们在赛前练习时遇到了问题,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板块二、合作探究1.与同伴说一说你的猜想,如何验证呢?2.收集数据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咱们班第一活动小组进行的实践活动。
我们收集到了什么?(数据)3.整理数据怎样快速且准确地整理好这些数据呢?(统计表)观察统计表,你能一下看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吗?你有更好的方法表示这两组数据吗?(统计图)什么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直观形象)4.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绘制你认为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师生一起欣赏几份有创意的作品:第一位同学:绘制了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表示单手投球情况和双手投球情况。
第二位同学:绘制了一个条形统计图,在每个直条上标明“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
彰显数据价值体验学习过程——对两节“复式条形统计图”课的评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
哈尔滨市花园小学的王莹老师和方正县第一小学杨兴洪老师执教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合理,适当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丰富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不约而同地突出了长课程的整体设计,强调了学生的切身体验。
学生的统计能力得到延拓,形成“数据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一、长程式的整体设计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最直接的经验是单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已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特征,“复式”相比“单式”的数据信息多且繁杂,学生读图的难度增加,为了便于阅读,图例需要增设,数据信息需要按类出示。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知识整体之间的关系,并传达“单一形式……多重复杂”之间的关联。
杨兴洪老师首先要求学生展示城乡人口的统计数据。
在统计过程中,学生发现比较“麻烦”,从而引出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求。
王莹老师则在出示两个公司营养配餐中各种菜品维生素c含量的单式统计图后,利用信息技术直接生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让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新知识依赖于坚实的成长基础,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属于“统计和概率”领域。
因此,教学不仅要留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制作上,还要放在“根据统计目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能力。
例如,王莹老师设计了“如何比较两个公司营养配餐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已知数据的基础上,如何用一幅图更好地反映两个公司营养配餐中维生素c含量实际情况呢?王莹老师在学生初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复式条形统计图被置于统计学习的整体教学目标中。
这不仅有利于复式条形统计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加强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并加深统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关注过程体验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模仿、练习和记忆,还是通过独立的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数学的本质,培养思维能力。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乔霞霞马靓老师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表达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学时要把生活而且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引进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例题与练习,让学生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
比如,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
这些内容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学习变得更主动。
这样一来,我们便能轻松地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想这也是数学的真谛所在。
二、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环节设计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动手绘制掌握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在课件的准备方面比较充分,课件清晰、形象直观。
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准确,提问清晰,有针对性。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良好,学生积极性高。
本课设计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重要学习方式。
尽管如此,这节课仍存在着一些遗憾:一、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或较为单调,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尽管课前想了很多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言,但上课时却没能充分地运用出来。
比如,有学生回答他在观察条形统计图之后获取了哪些信息,回答得很正确,而我只是对他说“好,坐下”,但没有及时表扬,而且没有进一步分析他的回答好或不足在哪里。
这些恰恰又跟我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强密切相关。
当碰到学生的回答跟自己预设的有差别便有点心慌,不知该如何应对。
由此一来,会给人一种操之过急的感受。
二、给学生的空间太小这节课老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太少,老师包办了太多的总结性内容。
当提出:“怎样把两张统计图何为一张?”时,老师可以多交几个学生说,可以怎样绘制,而不是老师直接出示,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评课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评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之上学习的。
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要能从中感受到统计的作用、统计的目的、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魅力。
本节的教学目标一是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画法,二是能从统计图中分析出一些信息。
三是感受统计的作用、统计与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分两个层次。
首先是从生活实际收入,如何为学校统计校服,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然后是练习运用,统计奥运会中国的奖牌。
老师的优点一是注重了联系生活实际。
如在引入上,用做校服的统计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作用,统计的不足,从而引出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
二是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如:解决统计表或单式统计图不能直观比较男女生人数的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讨论,启发学生把两个单式合在一起,成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也是让学生先尝试设计,然后比较,展示,形成正确的、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是注重了从统计中了解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如在统计奥运奖牌的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自主提问,能得出什么信息,问题比较开放,引导及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不足之处有:一是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够。
引入放得不开,统计数据由老师给出,使学生感受统计的作用上认识模糊,不够深刻。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缺乏正确的示范,老师让两个学生代替出示正确的做法,但他们的作品不够优秀。
二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不够突出。
为什么要把两个单式的合二为一?教得在牵强,引得生硬。
在这方面,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能仅仅为教知识而教,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源头。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是:让学生能自主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进行数据分析;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出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人教版的教材对统计知识按照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从一年级开始就逐渐深入、分阶段学习,所以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进行的巩固与扩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上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等已经掌握那将什么作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什么为重点选择样的素材进行教学是我们在课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中,陈晓霞老师精心设计了多个学习环节主要落实这样几个教学目标:
1、经历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学会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陈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内容来于YY课件园教师站.]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等因素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藤老师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这种生本理念
在引题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时设计得很有匠心分别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本班学生男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和
本班女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些信息通过提问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单式统计图不利于比较两组数据实在是太麻烦非常需要复式统计图再请学生设计一个统计图能很方便的比较男女生兴趣小组的情况请同学设计草图后交流、择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时深刻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还有数学老师都知道在让学生画一张统计图是很费时间的他大胆地让学生采用徒手绘制统计图草图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复式统计图形成的过程一举两得
二、注重知识的对比认识环环相扣扎实有效
我们知道对比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对比教学就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对比类推、举一反三具体而言对比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节课中陈老师让学生对比单、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在比较辨别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以此深化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应用范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