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作品赏析之《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一):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
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
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
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
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仅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我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
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明白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对于贝多芬的作品,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了解贝多芬的人物命运能更好地帮忙我们理解作曲家一系列作品的风格,以及在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性、英雄性、斗争性的风格特征。
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
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由于父亲是个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
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这些故事经历都让我感到了对这个音乐伟人童年生活的一种同情,我会思考:“这么小就被迫学习音乐,他童年的欢乐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贝多芬继续学习音乐?我17岁的时候在做些什么?如果遇到贝多芬的境遇,自我该怎样办?”等等。
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摘要: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1770-1827)出生在德国的波恩,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一生的重要代表作有:9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2部弥撒曲等等。
关键词:赏析;音乐;第五交响曲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88-01作为一名真诚而又独创性的艺术家,他亦把自己所谓宫廷艺术家的传统社会地位改变为自由艺术家的身份,从而确立了适应新时代艺术的新立场。
他尊重人类精神的高贵,深刻,温暖,柔和,美丽和伟大,试图将这些在音乐创造中表现出来,所以他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文主义者,是音乐文化中的“普罗米修斯”。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4—1807年,并于1808年12月22日由他亲自指挥首演于维也纳皇家剧院。
一提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声音,这就是著名的“命运的叩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活中的苦难,障碍,矛盾,可以作为命运的象征,但是一个人应该是使命运顺从他自己的意志,他应该成为生活和命运的主人,也可以认为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人们通过斗争争取自由,希望摆脱苦难掌握自身命运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共分4个乐章,四个乐章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它们被那个“著名的命运主题”贯穿为一体。
不朽的命运主题——一个由4个音构成的简短有力的音调在全曲一开始便轰然而鸣,这是全曲的核心动机。
第一乐章: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快板,第一主题开门见山地推出主题—命运的叩门,命运动机支配着整个乐章的发展,声音冷峻威严,顽强甚至凶险,它环绕在四周不时降临,强调悲剧性因素,鲜明的力度对比,紧张的和声,活跃的进行造成一种惊慌不安的情绪,扣人心弦。
第二主题一支歌唱性的抒情旋律温和舒缓的出来,命运动机在低音部顽强出现,它不断的重复,调性不断的转换,力度不断增长,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与第一主题展开激烈抗争,它的乐段全奏的方式,减少和弦的和声,音响力度最强音和“命运动机”的反复,形成了这一乐段的高潮,但是命运的黑暗势力相当大,英雄要取得斗争胜利的道路很漫长而艰巨,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讲解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讲解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被称为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晚期创作的一首重要作品。
本文将从乐章结构、音乐特点和深层含义等角度来对这部交响曲进行解析。
首先,让我们从乐章结构入手。
这部交响曲共由四个乐章组成,分别为:快板(Allegro con brio)、抒情慢板(Andante con moto)、壮丽的華尔茲般的小步舞曲(Scherzo: Allegro)和大师作曲第三乐章情绪压抑之最后绝望与光明(adagio)。
每个乐章在形式和速度上都有所不同,展现了贝多芬丰富的创作技巧。
在音乐特点方面,首先要提到的是命运动机。
这个著名的“咚、咚、咚、咚”的四个音符,出现在曲子的开头,并贯穿于整个交响曲中。
它充满力量和张力,象征着命运的威力和不可逆转的力量。
另外,这部交响曲中也融入了大量的对比和冲突元素,如悲壮与威武、温柔与激昂等。
这些对比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让人思绪万千。
除了音乐特点,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还承载着一定的深层含义。
作曲家贝多芬创作这部交响曲的时候正处于聋疾的困扰之中,他痛苦的心情和对命运的反抗通过音乐得以表达。
交响曲中表现出的不屈和挣扎,是贝多芬个人经历的投影。
随着乐章的发展,音乐逐渐从黑暗中浮现出光明,这代表着希望和胜利的到来。
因此,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被视为一首具有启示性和希望的作品。
在这部交响曲中,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对位、和声、节奏等音乐元素,通过不同的乐章和音乐形式展示了他的创作才华。
他通过音乐,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的思考和情感的宣泄。
无论是在古典音乐还是在现代音乐领域,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和听众。
总结起来,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力量的作品。
通过对乐章结构、音乐特点和深层含义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交响曲。
它不仅体现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才华,也折射出了人类对于命运的思索和对希望的追求。
无论是音乐爱好者还是普通听众,都会被这首交响曲所打动,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和情感。
《命运》交响曲赏析
《命运》交响曲赏析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一、作品体裁简介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合奏体裁是交响曲.二、作品创作背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最早是从1803年开始有意写作这部作品的。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
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
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
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
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
”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
《命运》的第一乐章是在《第四交响曲》创作以前就已经写好的,后面三个乐章则是在1807-1808年之间完成的。
三、作者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祖籍荷兰(也有传说是波兰的),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
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风雪中离开。
终生未婚。
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他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挥家。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摘要:《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人生中最低谷的时期创作,却将贝多芬推入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本文将从这部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结构,以及演奏所传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贝多芬命运结构赏析前言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伯恩,同时,也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
他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因此,他父亲也很希望他走上音乐的道路,甚至想把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
贝多芬在他四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强迫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公开表演。
父亲为了实现他对儿子的期望,聘请管风琴师 C.G.内费做指导,贝多芬也因此开始学习巴赫等德国大师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真正认识到了德国的民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贝多芬的一生,可谓是饱受痛苦,甚至可以说,怎一个“悲”字了得。
四岁时开始,就受到父亲魔鬼式的训练,失去了童年的天真烂漫。
1787年在维也纳,遇到了自己从小就崇拜的偶像,莫扎特。
他在大键琴上演奏了一会后,向偶像莫扎特要了个主旋律进行即兴演奏,这次的演奏很成功,莫扎特也听得兴致勃勃,并当场对其他地音乐对这个新人大加赞赏:“这个年轻人有一天会在世界哈桑留下英名。
”后来,也应了莫扎他所言,贝多芬很快就成名了。
本以为是先苦后甜,在童年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贝多芬应该享受下一丝甜意,可是悲剧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
在贝多芬的名声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耳朵却在慢慢的变聋。
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没有耳朵的音乐家,就像离开水的鱼。
谁会去听他的作品,但是贝多芬没有像命运屈服,在自己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正如他这首曲子表达的意思一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本文将着重分析他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创作及演奏。
一、创作背景1804年,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完成,标志着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1)《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
”像是命运的敲门声。
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
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
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
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
我学了钢琴后,我最爱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耳疾后,创作的一首悲壮、凄凉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
”像是命运的敲门声。
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
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
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
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
第一乐章,在表现了命运的敲门声后,紧之后的那快速而有力的旋律,似乎表达了自我毫不畏惧的胆量。
第二乐章,旋律和节奏变得有些舒缓、平静了。
让人听起来很悦耳。
我想,应当是贝多芬去找发明家帮忙,造了四个助听器,贝多芬又听得见时,那种“柳岸花明又一村”、对憧憬的未来满怀信心的心境。
第三乐章的旋律,又让人不安、紧张起来。
那是因为,四个助听器对贝多芬已经没什么用了。
但贝多芬还是努力去辨别音符。
第四乐章的旋律,变得高昂了。
贝多芬,他又站起来了。
这位伟大的音乐巨人,又站起来了。
此刻,他能用心灵去感受音符了。
贝多芬的事迹,不仅仅震惊了音乐界,还震惊了全世界。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2)《命运交响曲》能够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
但那时的记忆已是很模糊了。
可是当论文布置下来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命运交响曲》。
于是下载下命运,边听边写下了这赏析。
以下是我从个人的角度,也是业余的角度来赏析的听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喷薄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力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二级的风暴袭来!难怪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
第五交响曲赏析
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首充满激情、力量和独立精神的乐曲,被认为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首交响曲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也反映了他在面临耳聋和人生困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4年至1808年期间,是他在创作成熟期的杰出代表。
这首交响曲以它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才华。
在《第五交响曲》中,贝多芬通过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等,将听众带入一个充满激情和力量的音乐世界。
他巧妙地运用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元素,如奏鸣曲式和动机发展,同时又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创新的手法,使这首交响曲成为浪漫主义的先驱。
《第五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第一乐章是
整部交响曲的核心,以一个强烈的动机开始,这个动机被贝多芬称为“命运的敲门声”。
这个动机在乐曲中反复出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是柔板,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沉思。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明快而有力。
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高潮,以壮丽的胜利结束。
在《第五交响曲》中,贝多芬通过音乐表达了他对命运的看法。
他认为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勇敢地面对命运来获得自由和胜利。
这种对命运的抗争精神是贝多芬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激情的作品,通过音乐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这首交响曲不仅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命运交响曲赏析
命运交响曲赏析引言命运交响曲(Symphony No. 5)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创作的一部著名交响乐曲。
这部作品被广泛认为是贝多芬最为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也是西方古典音乐中最为广为人知的乐曲之一。
命运交响曲在表达主题和音乐结构上都极具特色,令人难以忘怀。
第一乐章:命运的呼唤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以其标志性的“咚咚咚咚”开场,这个简单的四个音符在整个乐曲中反复出现,成为乐曲的主题之一。
这个音符序列给人一种命运的无法逃脱的感觉,仿佛一个神秘力量在呼唤着我们。
这一乐章展示了贝多芬优秀的曲结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多种音乐元素,如对位、变奏、对比等,使整个乐曲充满紧张和悲壮的气氛。
第二乐章:温柔的中段与第一乐章的紧张和悲壮不同,命运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展现了贝多芬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这一乐章是一个优美的中段,带给人一种宁静和温暖的感觉。
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运用了柔和的音色和缓慢的节奏,创造出一种抚慰人心的效果。
整个乐章以其简洁、优雅的旋律和和谐的和弦进阶,给人以宁静和安慰。
第三乐章:战斗的节奏命运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乐章。
贝多芬运用了强有力的节奏以及强烈的动态变化,创造出一种战斗的氛围。
这一乐章以其激昂的音乐表现,展示了贝多芬作品中的独特力量和激情。
乐曲中的旋律和和声间的呼应,使整个乐章充满力量和活力。
这个乐章在狂暴的节奏中展示了战斗和抗争的精神。
第四乐章:光明的胜利命运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结尾。
这个乐章以其欢快和奔放的旋律,展示了胜利和光明的主题。
贝多芬运用了多种乐器和声部的合奏,创造出一个庄严而欢乐的氛围。
乐曲中的核心主题在全乐队中再次回荡,彰显了胜利和命运的力量,给听众带来无比喜悦和兴奋。
这个乐章是整个乐曲的高潮和圆满结局。
结论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巅峰之作,它以独特的音乐形式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贝多芬通过命运交响曲,将命运的力量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人生中的战斗与胜利。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_贝多芬著名音乐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_贝多芬著名音乐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五交响曲,此曲对人们具有深远的影响。
那么应该如何赏析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贝多芬音乐交响曲的赏析,欢迎阅读!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_贝多芬著名音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一)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
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
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推动着乐曲不断发展,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发展。
这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
当各种乐器进行轮回模仿,相继掀起一次比一次紧张的浪潮之后,圆号奏出了一个命运动机的变体,它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个连接句,它从前面紧张、威严的音乐场面中,引出了富于歌唱性的第二主题,这是一个抒情的旋律,温柔优美、明朗的音调与前面形成对比,它抒发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情感。
在这里,严峻的命运动机退居到低音声部并以伴随形式出现,使温柔的音乐里带有不安的色彩,推动音乐继续发展。
乐曲最后在明朗的气氛中,以果断、热烈的音响结束了呈示部。
经过富于表现力的两小节休止后,随着命运动机的出现进入发展部,音乐又回到了不安的音调,艰苦激烈的斗争又开始了。
这时的第一主题非常活跃,它无休止地反复,调性不断转换,力度不断加强,随后出现鲜明有力的号角般的第二主题。
这两个主题用各种手法交替变化发展,如对比复调的手法、频繁的转调等等,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因素,使音乐更加丰富。
最后,命运的动机又闯了进来,并以最强的音响不断重复,形成了发展部的戏剧性高潮,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
再现部中,呈示部那种斗争的场面再度出现。
在第一主题与连接部之间,双簧管奏出了一段缓慢的哀鸣音调,第一主题的发展突然被打断。
《命运》交响曲 音乐鉴赏
《命运》交响曲音乐鉴赏《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以其雄浑有力的旋律和悲壮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命运》交响曲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五部交响曲,作于1807年至1808年间,时值拿破仑时代欧洲战争的期间。
在这个时代,欧洲正处于动荡和变革之中,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也深受其影响,表达了对于命运和自由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这部作品也受到了狄更斯小说《双城记》的影响。
狄更斯曾经引用过贝多芬的音乐,认为它是表达了“灵魂的悲剧”,并将之运用在自己的小说中。
这种文学和音乐的交融,使得《命运》交响曲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的交汇点,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整个乐曲以C小调作为基调,通过强有力的开场,展现了命运不可抗拒的力量和无法逃避的命运感。
随后的旋律运用了不同的乐器和和声,使得乐曲呈现出多变的情绪和复杂的音乐结构。
这些旋律主题在不断的变化和交替之中,时而展现出悲痛和无奈,时而又呈现出振奋和豪迈。
在乐曲的中段,贝多芬采用了一个十分著名的旋律主题,即“命运”主题,通过交替重复和变奏,将这一旋律主题贯穿于整个乐曲之中,使其成为乐曲的核心所在。
在这一部分中,乐曲不断地展现出强烈的情感和紧张的氛围,同时也呈现出希望和力量的迹象,使听众不断被吸引和感动。
乐曲最后的结尾部分,通过和声和强烈的节奏,将命运主题和乐曲的主旋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乐曲呈现出一种豪迈和庄严的氛围。
最终,乐曲以强大的力量和悲壮的情感结束,使听众深受感动,不断地回味。
此外,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也受到了许多音乐家和乐迷的喜爱和推崇。
它被认为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交响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通过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感染了数百万听众,被视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交响乐作品之一。
总之,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它还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强有力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命运和人生的伟大主题。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一):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
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
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
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
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仅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我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
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明白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对于贝多芬的作品,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了解贝多芬的人物命运能更好地帮忙我们理解作曲家一系列作品的风格,以及在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性、英雄性、斗争性的风格特征。
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
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由于父亲是个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
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这些故事经历都让我感到了对这个音乐伟人童年生活的一种同情,我会思考:“这么小就被迫学习音乐,他童年的欢乐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贝多芬继续学习音乐?我17岁的时候在做些什么?如果遇到贝多芬的境遇,自我该怎样办?”等等。
钢琴曲《命运交响曲》音乐鉴赏
2012218633 龚鹏钢琴曲《命运交响曲》音乐鉴赏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
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贝多芬的伟大,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
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和接受度。
钢琴贵为乐器之王,实在不同凡响,简洁又最能表现激情,感染力超强。
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
但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没有终结,这种斗争在相当扩展的尾声中反而愈演愈烈,形成了全乐章的最高潮--两个主题再次汇合,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如果说曲子的开头部分是围绕悲剧性形象打底,那么接着第二部分以稍快、流畅的行板,降A 大调,3/8 拍子演奏,就如同用一首辉煌的抒情诗来展现人们复杂的感情世界。
二重变奏曲式把两个不同的主题依序轮流加以变奏,旋律气息宽广,节奏步调安详。
演奏中揉以明亮的中提琴和大提琴音色,使曲调更加洋溢着激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三乐章是一首别出心裁的诙谐曲,以快板,c 小调,3/4拍子演奏,描述两种对立力量展开紧张斗争的广阔场所,是英雄战胜命运的最后一次搏斗。
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
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经过一段发展,不间断地进入第四部分,以快板,C 大调,4/4 拍子,奏鸣曲形式展现,旋律进行一直前、节奏明晰,以强壮饱满的音响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引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被公认为是古典音乐史上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乐曲之一。
这部交响曲由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04年至1808年期间创作,成为了贝多芬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乐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音乐特点以及对赏析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创作背景贝多芬在创作命运交响曲时正处于一个艰难的时期。
他的听力逐渐减弱,艺术家身份备受困扰。
这一困境为交响曲注入了深沉的情感,也成为了交响曲的灵感来源。
2. 曲式结构命运交响曲采用了传统的四乐章曲式,分别是快板-缓板-舞曲-快板。
2.1 第一乐章:快板第一乐章以C小调开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引人注目的命运动机,由四个短音符组成。
这一命运动机贯穿了整个作品,成为交响曲的核心主题之一。
2.2 第二乐章:缓板第二乐章采用了A小调的变奏曲形式。
这一乐章中,贝多芬展示了他丰富的旋律创作能力。
乐曲通过不同的变奏,表现了富有表情的旋律和悲伤的情感。
2.3 第三乐章:舞曲第三乐章是一支优雅的舞曲,采用了A小调。
这一乐章将听众带入了一个欢快的氛围,展示了贝多芬对交响曲不同形式的驾驭能力。
2.4 第四乐章:快板命运交响曲的最后一乐章是一个宏大的嘉宾乐章,它运用了各种乐章主题的再现和变奏。
这一乐章以积极向上的音乐氛围和强烈的动力感收尾。
3. 音乐特点3.1 命运动机贝多芬在命运交响曲中运用了一个简短但极具震撼力的乐旋律,这一乐旋律以四个短音符构成,弦乐和木管乐器交替演奏,给人一种无法逃避的命运感。
3.2 强烈的对比贝多芬以其擅长的对比技巧(例如A小调和C小调的对比)来表达截然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他通过交替使用不同的调性和动态来创造强烈的音乐对比。
3.3 独特的节奏感命运交响曲中充满了强烈的节奏感,贝多芬通过不同的节奏手法和复杂的韵律来创造出紧张和动力的氛围,使听众仿佛被音乐的节奏所驱使。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被称为“命运”,它以震撼的艺术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思考。
这
部作品诉说的是一个节奏与波澜不惊的故事,把乐曲定在憧憬、追求、改变与融合等概念
围绕,呈现出一种活跃而又必然的主题理念:“改变就是生命的本质”。
第一乐章开篇,黑暗的弦乐声中,贝多芬的魔术挥洒而出,它将开头的一小节弦乐紧
紧地卷住主题,决定了曲调未来的方向。
正反对比,坚定有韵地持续来临,乐句铺展开来,湛蓝空间被色彩给渲染,一波又一波地按就着节奏前进,产生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接着,一抹温柔,安详的乐子缓缓而起,此息彼伏,交替进行,缓慢而温暖的乐声反复,构
成一种婉柔细腻的旋律,揭示“命运”的宝贵信息。
之后,跳跃的节拍使乐曲达到高潮。
乐曲中的高抑低放,明暗对比,以及弦乐与木管
穿梭的和声,碎片化的旋律散播它们的多样性,带来一股豪迈之声,奏响了木鱼的呼唤,
宣告弥漫的坚定意志,然后又转入“吉他”,用柔和婉转的旋律诉说着乐曲坚忍不拔的一面。
最后,乐曲回归开始时那样,以柔和而有力的结束,给人以一种新生、宽慰之感。
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向人们探讨了自我改变与前行的主题,反映出本质上
的持续变革,以及循序渐进、不断拥抱改变的勇气。
它巧妙地将明暗融合,将风骚与谦逊
自由、和谐地穿越,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是朝着不惧改变的方向,在激流中勇敢前行,建
立属于自己的世界,留下自己的美好。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op.67,由德国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贝多芬创作,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一、乐曲背后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短、短、短、长节奏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是在1804年,那时他的耳聋已经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当时的德国正处于令人窒息的封建时期,一连串遭遇让贝多芬备受打击。
但这位坚强的音乐巨人并不想就此认命,他要向命运和大家证明,即使自己耳朵聋了,也照样可以进行音乐创作。
二、作品解析
1.第一乐章
乐曲开始的主题被贝多芬称作“命运的敲门声”,它是乐章的第一主题。
阴暗、冷酷和威严以很强的力度,在弦乐与单簧管的齐奏中奏响。
2.第二乐章
凶残的命运阴暗、无休止地在各个调性上反复,寻找着时机窥测着空隙闯入人的生活,主宰一切。
接着号角性音调响起,召唤人们奋起斗争。
3.第三乐章
重新回到第一乐章的音乐,但略有变化。
在这里命运主题仍旧四处蔓延,突然双簧管奏出一段缓慢而忧伤的音调,仿佛是对不幸命运的哀叹。
4.第四乐章
— 1 —
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描绘出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
乐章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乐队全体奏出辉煌的第一主题,然后用弦乐表现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 2 —。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5篇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1)《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
”像是命运的敲门声。
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
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
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
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
我学了钢琴后,我最爱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耳疾后,创作的一首悲壮、凄凉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有四个悲壮的强音“登、登、登、登。
”像是命运的敲门声。
那时,感情悄悄地远离贝多芬,贝多芬孤独了,他只剩下音乐了。
命运似乎与贝多芬开玩笑,让他听不见。
这对贝多芬是多么重要啊!命运,你连一个完完整整的音乐,都不给他。
命运,你让他去当音乐家,却让他耳聋,你不是存心去糊弄他吗此刻,药物治疗似乎已经对贝多芬不起作用了。
第一乐章,在表现了命运的敲门声后,紧之后的那快速而有力的旋律,似乎表达了自我毫不畏惧的胆量。
第二乐章,旋律和节奏变得有些舒缓、平静了。
让人听起来很悦耳。
我想,应当是贝多芬去找发明家帮忙,造了四个助听器,贝多芬又听得见时,那种“柳岸花明又一村”、对憧憬的未来满怀信心的心境。
第三乐章的旋律,又让人不安、紧张起来。
那是因为,四个助听器对贝多芬已经没什么用了。
但贝多芬还是努力去辨别音符。
第四乐章的旋律,变得高昂了。
贝多芬,他又站起来了。
这位伟大的音乐巨人,又站起来了。
此刻,他能用心灵去感受音符了。
贝多芬的事迹,不仅仅震惊了音乐界,还震惊了全世界。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2)《命运交响曲》能够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
但那时的记忆已是很模糊了。
可是当论文布置下来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命运交响曲》。
于是下载下命运,边听边写下了这赏析。
以下是我从个人的角度,也是业余的角度来赏析的听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喷薄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力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二级的风暴袭来!难怪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精选范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第1篇:这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 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是贝多芬应对严酷的命运绝不屈服的顽强精神和勇猛的斗志。
贝多芬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开头, 便写下一句隐忍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 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 贝多芬在1808年十_大的感染力。
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 那种忧伤的痛苦, 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 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 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能感受到期望的力量, 这就是人士的动力。
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 c小调, 24拍子。
奏鸣曲形式。
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 并发展为第一主题, 即命运主题, 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片段1)。
经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 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片段2)。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 降A大调, 38拍子, 自由变奏曲。
第一主题抒情、安祥、沉思, 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片段3)。
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 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 表现了战士的信心和勇气(片段4)。
第三乐章, 快板, c小调, 34拍子。
诙谐曲形式。
在这一乐章中, 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片段5), 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 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 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片段6), 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 黑暗必将过去, 曙光就在眼前。
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 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 快板, C大调, 44拍子。
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推荐度:相关推荐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
整部作品表达了人类积极进取不被现实所压迫的奋斗精神,将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 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 从苦难和斗争上升为欢乐和胜利。
表达了作者“通过斗争, 获得胜利”的光辉思想。
乐曲的开头个4个FF音符更是形象印证了“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这一说法。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结构精炼、简洁, 一气呵成, 是十分完整的统一体。
“命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快板; 第二乐章为歌同谣式曲体, 慢板; 第三乐章为舞曲或诙谐曲, 快板; 第四乐章为回旋曲体, 快板。
第一乐章开头的“命运在敲门”的四个音。
FF之强度震撼人心!不难想象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完全耳聋的贝多芬徘徊在命运与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中,我想,这构成了第一乐章感情展开的主线,就正如他心中呐喊的声音——“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二乐章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感觉全然不同,这好像是一首抒情诗。
在这一乐章中,平和的观察和深沉的思索,同温暖的感情和光明的幻想轮番交错,犹疑不定。
转化为他坚定的决心。
第三乐章为快板的诙谐曲,强烈的斗争情绪逐步上升。
交错式的音符对比强烈。
第四乐章中爆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辉。
最后在急板的速度中展现了英雄的凯旋与胜利的欢腾。
第五交响曲的斗争主题原是启蒙运动时期悲剧的典型。
但贝多芬改革这个传统的主题,加以新的处理,使人的意志付诸行动。
从他的交响曲中,我们不难读到,人的胜利是靠与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
而恰恰,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
但是贝多芬又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他迫不及待的想去建立功勋。
这仿佛就像一位英雄试图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
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我想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整个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鉴赏作业论文】
贝多芬作品赏析之《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姓名:陈建学号:1005100110 学院:轻工与食品科学工程班级:食品101 一乐曲概述
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至1808年初。
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
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二.多芬生平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
贝多芬的父亲竭力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四岁时就强迫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公开表演。
在管风琴师C.G.内费的指导下,贝多芬开始学习巴赫等德国大师的作品,使他真正认识了德国的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1787年慈母病逝后,贝多芬进入了波恩有名望的F.V.布朗宁夫人家庭任
音乐教师。
在那里,他结识到许多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教授、文艺家和政府中的开明人士。
他们谈论艺术、哲学和政治,使年青的贝多芬开始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初步树立起艺术要服务于善良、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艺术观。
十九岁时,他获准进波恩大学听课,攻读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腊文学,在那里接触到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思想,对他的世界观、艺术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792年,贝多芬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定居于维也纳,是年跟海顿学习作曲。
1795年开始出版作品。
1800年左右,贝多芬创作了《第一交响曲》,这是贝多芬的一部习作,是他九部交响曲中最古典化的一部。
1802年,贝多芬创作了《第二交响曲》,从这部交响曲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正力图形成使自已的创作与所追求的崇高理想结合起来的创作倾向。
《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1804年创作的作品,摆脱了海顿与莫扎特的影响,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一大飞跃。
这部作品吸取了法国革命音乐的音调,它与革命时代的感情相融合,奠定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英雄性、群众性风格和“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基本思路。
1802-1815年间,贝多芬虽受包括耳疾在内的各种精神上的打击,但他还是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第三交响曲到第八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及序曲、奏鸣曲等等,这些作品对以后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 1815年以后,贝多芬完全失聪了,他变得孤僻、易怒,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这时的音乐创作带上了深思的性质。
伟大的《第九交响曲》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显示出贝多芬的艺术思想更深刻、更细致、更成熟。
这部作品体现了贝多芬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全世界人民团结拥抱起来,
像兄弟一样,经过艰苦的斗争,才能获得真正的欢乐”的理想。
贝多芬敬仰拿破仑,将这位英雄的业绩视为一种崇高的理想。
他梦想着一个由胜利之神建立的英雄的共和国,而这个胜利之神便是法国的首席执政官------拿破仑·波拿巴。
1804年,《第三(英雄)交响曲》完成。
此时,巴黎却传来了“皇帝万岁!”的欢呼声,共和的美梦破灭了!贝多芬怒不可遏,他撕去了总谱的扉页,扔在地上,愤怒地说:“想不到他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现在他逞其野心,践踏人类的一切权利,并要成为高居人上的暴君。
”
三.创作背景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
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
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
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
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
”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尚未写完,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已开始动笔。
1807年《命运》完成并出版之前,活泼浪漫的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已在一年前上演,同场首演的还有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为钢琴、合唱与乐队写的幻想曲。
在此期间,完成的著名作品还有: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俄罗斯弦乐四重奏三部,贝多芬自己钟爱的唯一一部歌剧《菲黛里奥》和三种《莱奥诺拉序曲》,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世界小提琴经典作品),C大调弥撒曲。
等等。
所有这些作品都堪称是皇皇巨著,每一部后来都成为垂世之作。
这是贝多
芬留给全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它的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
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比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统一;更尖锐。
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
有人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中成为巨人的。
”
四.乐曲赏析
《第五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辉煌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明亮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
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
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推动着乐曲不断发展,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发展。
当各种乐器进行轮回模仿,相继掀起一次比一次紧张的浪潮之后,圆号奏出了一个命运动机的变体,它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个连接句,它从前面紧张、威严的音乐场面中,引出了富于歌唱性的第二主题,经过富于表现力的两小节休止后,随着命运动机的出现进入发展部,音乐又回到了不安的音调,艰苦激烈的斗争又开始了。
这时的第一主题非常活跃,它无休止地反复,调性不断转换,力度不断加强,随后出现鲜明有力的号角般的第二主题。
这两个主题用各种手法交替变化发展,如对比复调的手法、频繁的转调等等,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因素,使音乐更加丰富。
最后,命运的动机又闯了进来,并以最强的音响不断重复,形成了发展部的戏剧性高潮,音乐直接进入再
现部。
再现部中,呈示部那种斗争的场面再度出现。
然而,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在庞大的尾声中越来越激烈。
这时,音乐发展的气势锐不可挡,鲜明的力度对比,紧张的和声发展,形成全乐章的最高潮。
乐章结束时,第一主题动机那强烈的音响,进一步刻画了勇于挑战的英雄性格,显示了人民必定战胜黑暗势力的坚强信心。
第二乐章,有活力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
3/8拍子,双主题变奏曲式。
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宏伟而又辉煌,同第一乐章形成了对比。
它体现了人们的感情世界,战斗后的静思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互相交错,最后转化为坚定的决心。
乐曲开始时,在低音提琴拨弦伴奏下,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它深沉、安详、优美,蕴藏着深厚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紧接着,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了具有战斗号召性的第二主题。
这个主题的音调与第一主题很接近,并与法国革命时期的歌曲有音调上的联系。
这是进行曲风格的英雄主题,它起初抒情而沉思,转入C大调由全乐队强奏后,成为一支雄伟的凯旋进行曲,充满着火热的朝气,鼓舞着人们永往直前。
以后音乐的发展是这两个主题交替出现的六次不同的变奏。
这六次变奏,贝多芬运用不同的节奏音型,调性转换、乐器变换等各种手法,表现出英雄在激烈斗争后的沉思和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念,以及充满活力的激情。
例如第一变奏以第一主题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把音乐变得起伏和激动不安。
第二变奏以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出现,增强了动力性,表现出英雄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念。
最后一次变奏,像英雄的凯歌一般,具有豪迈的英雄气概和乐观情绪,这一乐章的尾声,对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从深思中获得力量,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信心。
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Scherzo: Allegro)
C小调,快板,3/4拍子,谐谑曲。
这个乐章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在调性上,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