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西族民居建筑艺术特色-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纳西族民居建筑艺术特色

民居建筑风格是一个特定民族在特定地域的文化的具体表现,它与当时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意识形态紧密相关,它产生基于特定历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水平及其需要,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文化有一个互相融合、互相影响的过程。这种融合与影响表现于文化的诸多方面,在建筑艺术上也有所体现。

纳西族的民居建筑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当地纳西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建筑风格,彰显自然与人的和谐,纳西丽江古城更是把这种“人—自然—建筑”三位一体的协调性发挥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谓是人类理想居住环境的典范,其民居建筑特色也显现出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纳西族民居建筑的发展

纳西族在中国56 个少数民族中不算是一个大民族,但是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与民居建筑特色算是享誉中外,颇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纳西族建筑可分为巢居、洞穴、窝棚(风篱)泥式建筑、井干式木楞房、土木结构瓦房、砖瓦钢混结构的七个发展阶段。从内容上又可分为以丽江古城为代表的古镇民居、以坝区为代表的农村民居、以山区为代表的木楞房民居,以永宁纳日人为代表的母房民居。大多以木楞房、草房为主,普遍地兴建楼房是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东巴经书中有巢居、洞穴居、窝棚居建筑样式的记录,这与人类建筑起源是堪称一致。随着时代的发展,纳西族的建筑风格日趋多元化,但至今在纳西族一些较偏远地方仍保留有古老的居住形式,现如今在四川左所纳日人中就仍然留存这用土块垒起四周,辅以木架,然后覆盖上干草和木板,中设火塘的居住形式。

这种居住形式我们也可以从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房与屋的书写

中隐约可见,纳西族自从进入有文字社会发展阶段以后, 上告别

就基本了这种原始居所,取而代之已经构建了不同的民居木楞房。在《丽江府志稿》中就有记:“麽些蛮所居,用圆木纵横相架,层而高之,至十尺许,即加椽桁,覆之以板,石压其上,房内四面皆施床榻,中轩火炉,

高与床齐,用铁锢。夸y木甑,炊灶其上”。可见,这种井干式建筑是纳西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木楞房是纳西族地区山村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主体建筑,虽然至今纳西族山区仍保留着不少木楞房的建筑,但其随着社会进步,建筑样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纳西人民在总体框架和设计风格样式等方面仍旧留有传统的印记,但是在房屋的内部装修上, 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就是的简陋装饰已经逐渐被现代的装饰材料和手段加以完善,这些古老的建筑也正经受着现代文化的洗礼。在纳西族的民居建筑特色中,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与丰富的内容,加之独特的秀美的

自然环境,逐渐使丽江古城成为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当地居

住的纳西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抒写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纳西古城的恬静与安逸的生活氛围,民居建筑的自然的和谐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无不渗透着纳西族深厚的的文化底蕴与审美倾向。

二、丽江古城民居特色

1、纳西族民居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建筑格局。

前期以井干式的木楞及天柱、母柱为代表,后者以土木结构的庭院建筑为主,但二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尤其是纳西人一直源远流长的建筑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纳西先民认为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尊重自然、亲和自然是深入纳西民众的心灵世界的人生观,这在古城居民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古城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户户垂杨、家家流水;丽江的街道依山势而建,顺着水流而设,布局以四方街为中心四周发散发展,四方街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商业中心。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西部有西河,东部有东河,四通八达。民居与官署混融在一起;街随水走,屋随水建,它与汉式传统的中轴线建筑及官民不同等级的建筑风格不同,它尊崇的是不拘一格又自成一体。在丽江古城的西北部,束河民居建筑就体现这一特点,依山傍水,而民居建筑错落有致,风景及其俊美。不仅地域文化如此,丽江古城的文化也蕴藏着深厚底蕴,清代以来,来此任职的汉官们,也相继带来了汉族文化的注入,清代官吏万咸燕在丽江任职长达十七年,仅从文化方面来看,他为丽江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过突出

的贡献。到了明清两代,纳西族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频繁,汉、

白、藏等族的建筑技术、建筑思想不断为纳西人所接受吸收,尤

其是汉文化的进入,风水说以及儒家思想等影响,使丽江古城建

筑风格完全汉化了。但它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纳西民众之间的

流传从侧面也反应了自己的生态伦理观念: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界

的山脉、地脉、水脉,甚至认为每一棵树木都有神灵的依附,所

以不能任意砍伐。这种朴素唯物主义是纳西先民从漫长生存的检

验中提炼加工而成,渗透到整个民众的心灵世界中,继而也影响

到了具体的建筑风格。

2、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深沉的历史沉淀。

各民族文化有一个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的过程。这种融合与

影响表现于文化的诸多方面,在建筑艺术上也有所体现。纳西族

民居建筑吸收了汉族、白族、藏族的建筑特色,如在古城民居建

筑中,大多以木构架为主体,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以斗拱为结

构的关键并作为度量单位:在外部轮廓中,有高大的台基,屋顶

式样繁多,单坡、歇山等,院落组织上,除主要建筑殿堂外,附

属建筑多用配用、夹室等,并为沿着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以

及建筑色彩的使用……这些都明显借鉴了汉族建筑艺术。白族对纳西族建筑的影响主要是在门窗、墙壁、装饰绘画等方面。丽江

一带的蛮楼的建筑风格及式样承袭了藏族传统建筑风格,如古城物有见尺收寸的建筑技术与藏族的碉楼建筑有相似之处,民居中的蛮楼式建筑也有藏式建筑的风格,白族的照壁、木雕、墙基,

汉族的福禄寿喜、庭院布局、四季博古等等,但这些不同民族风格都融合到了纳西民居建筑中,与纳西风格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多民族的多元化是历史上文化交流、融合形成的结果,在这些兼容了多个民族风格的民居里,诗书礼仪、耕读传家、祭拜祖先、

生老病死、迎请送往等思想、民族有以软文化的形式沉淀下来,

形成了古城民居深厚的历史意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

的文化,建筑就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这个民族的审美观念、社会观念以及地域性,因此,不同的民族对于建筑地点和形式的选择、房间的朝向、房间内部的布局都不尽相同。纳西族受汉文化影响较深,这在建筑民俗中也可以看出,如受汉文化影响的建筑民俗有:解放以前丽江纳西族的正屋的唐室及厢房不设地板,因为民间有“土生土长,易生易长”之说,认为一个人少了地气就会夭折,易患病。大门忌中,偏左为吉,以应“左青龙”之说。大门正脊中间最后盖的那块瓦下,放入主人家中本书、一支笔,以喻此门中会走出识字知书的大人物。建新房的民俗也是汉文化的变种。“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牧师土司衙门府坐向为坐西朝东,主要是东属五行中的“木”,要受木气。

而民间老百姓则更多考虑是否向阳、避风。有时,主人家流年不顺,以为家门不幸,就请占卜者算卦,重新改变大门的朝坐方向,

以求避灾求福。纳西族传统的建筑民族与汉文化并行不悖,在大量接受、容纳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丰富了民族传统建筑民俗。

如纳西先民普以母为大,故房屋有母房、男房之别,母房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