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选练习基础篇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宋太祖为了将财赋收归中央,在地方设置了( )A.藩镇B.节度使C.转运使D.通判2.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A.减少数量B.分化事权C.限制自由D.使用亲信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是在()A.玄武门B.陈桥驿C.兴庆府D.澶州城知识点二重文轻武的政策4.宋太宗赵炅即位后, 科举人士的文臣的地位渐趋隆盛, 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贯彻。
宋朝以文治国之策()A.促使南方经济得到发展B.促进了世俗文化的传播C.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权D.增强了宋代的国防力量5.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些都体现了宋朝()A.重文轻武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等级森严6.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B.适应科举制的发展C.宋朝军队人数过多D.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提升篇1. 著名学者王立群曾经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
”这位人物是()A.刘邦B.李世民C.朱温D.赵匡胤2. 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下列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②分解相权③设通判监督知州④设置转运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唐朝末年,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辽B.北宋C.南宋D.金4. 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有()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训练1.北宋时,“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北宋A.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B.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C.文武并重使边患危机消除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2.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
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
”这一措施()A.家世门第成为选官的标准B.大大加强了世族势力的发展C.社会阶层流动性得以加强D.奠定了重文轻武政策的形成3.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
该举措()A.意在强化皇权B.提高行政效率C.实现重文轻武D.导致政局动荡4.锁院制度是宋代贡举考试过程中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宋人赵异曰“凡言锁院者,机密之谓也。
故试士、撰麻皆如此。
”同时宋神宗也规定“应发解、省试,于锁院一月前不许官员乞假出外,差官毕仍旧”。
这反映出,当时()A.实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B.杜绝了考官的徇私舞弊C.科举制的日益严密化D.理学作为考试主要标准5.宋代的节度使一般徒具官名,不到驻地赴任,皆留在京师,“赐第以居之”。
宋朝政府如此安排的主要目的在于()A.分割宰相事权B.节约财政开支C.强化中央集权D.提高行政效率6.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这反映了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是()A.削弱禁军权利B.强化中央集权C.重文轻武D.广纳贤才7.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思想界肯定和认可王安石变法,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
这一变化表明()A.历史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B.历史真相还原需要考辨史料C.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D.历史解释呈现客观性的特征8.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及答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秦始皇B.李渊C.赵匡胤D.隋文帝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A.外戚夺权B.权臣代政C.武将兵变D.君主禅位3.北宋建立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中原地区和南方的是( )①宋太祖②宋太宗③宋真宗④辽太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④4.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武夫悍将,有其甲兵”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制其钱谷,发展科举”5.北宋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这一举措有利于( )A.遏制藩镇割据B.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办事效率D.发展社会经济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④掌控地方赋税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④北宋设立转运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B.适应科举制的发展C.宋朝军队人数过多D.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
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1.“杯酒释兵权”的事反映了北宋建()A.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 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C. 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D. 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2.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A. 大臣决策权的变化B.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C. 内阁制度完全成熟D.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3.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A. 知州B. 通判C. 转运使D. 宰相4.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
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 )A. 禁军B. 节度使C. 通判D. 转运使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 休养生息政策B. 重文轻武政策C. 重武轻文政策D. 对外开放政策6.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B.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 派文人出任地方官D. 实行行省制度7.“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8.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9.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A. 分化事权B. 减少数量C. 限制自由D. 使用亲信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B.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11.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北宋重文轻武描述错误的是()A.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B.宋朝的文臣受到多方面的牵制C.文臣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D.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2.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
这里的“他”是()A.赵光义B.赵匡胤C.赵普D.石守信3. 960年北宋政权建立,这一政权建立的途径是()A.父死子继B.农民起义,改朝换代C.发动兵变D.发动宫廷政变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
其中“宋祖”是()A.李渊B.杨坚C.李世民D.赵匡胤5.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6.某节历史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着“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统治状况()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7.宋代对于较为重要的中央机构,多重叠设置:在地方大区的路级建制则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在州郡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与知州并列等等。
这说明宋代()A.重视权力制衡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加强D.君相矛盾弱化8.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的是()A.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D.在各州府设置通判9.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由此可见,通判()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10.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
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1.下列有关北宋建立的相关史实,表述错误的是()A.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B.北宋是在后周的基础上建立的C.北宋以开封为都城D.北宋最终实现了对全国的再次统一2.北宋的都城是()A.长安B.临安C.大都D.东京3.历史上“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A.赵匡胤B.李隆基C.李世民D.朱温4.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通过()A.农民起义夺权B.大将发动兵变C.外戚夺取政权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5.《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反映的是()A.隋朝建立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北宋建立6.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宋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后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7.“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
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
”这一评论是针()A.西周分封制瓦解B.北宋强化中央集权C.西周分裂割据局面D.北宋“重文轻武”治国理念8.东汉建立后,光武帝“退功臣进文吏”;宋朝开国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二者都()A.加强了中央集权B.解决了藩镇割据C.抑制了土地兼并D.削弱了君主专制9.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实行()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B.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D.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10.北宋分化事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这一举措()A.遏制藩镇割据B.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办事效率D.发展社会经济11.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A.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力B.废除丞相,权归三司C.实行三省六部制D.废除丞相,设中书省12.下列不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地方知州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D.削弱相权13.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主要作用是()A.保证了中央及京师的财政供给B.为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筹措经费C.为议和筹措充足“岁币”D.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基础14.北宋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其实质是()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C.加强了皇权D.防止了分裂割据15.右图反映了唐、宋两朝时期人们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1. “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崇文抑武2. 在我国古代,改朝换代的方式很多。
北宋是通过哪种方式建立的( ) A.农民起义夺取政权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外戚夺取政权3.宋太祖和宋太宗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 A.北方B.西南和西北 C.全国D.中原和南方4. 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 )A.实行养兵政策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5.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B.设置通判C.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D.设置转运使6.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B.提高武将的地位和待遇C.轻视武备乃至军队D.注重发展文教事业7.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 A.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B.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C.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D.提高进士地位8.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不包括()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9. 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A.靖康之难B.陈桥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澶渊之盟10.宰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担任这一要职的人往往都是皇帝的股肱之臣。
宋太祖对宰相采取的措施是( )A.扩大宰相的权力 B.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C.加大宰相军班、财政大权 D.宋朝的宰相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11.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题
第6课北宋的政治选择题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五代十国D.辽宋夏金2.“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
”“黄袍加身”是有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多年的混战,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又一轮文明的复兴。
“黄袍加身”后建立的朝代是()A.唐朝 B.北宋 C.隋朝D.西汉3.“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4.《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澶渊之盟 B.郾城之战 C.靖难之役D.陈桥驿兵变5.京剧《铡美案》有句戏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附马爷细听端底……”,其中提到的“开封”即当时北宋的都城()A.东京 B.南京 C.西京D.北京6.《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A.嬴政 B.司马炎C.杨坚D.赵匡胤7.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
“这一幕”发生在( )A.907年B.950年C.960年D.966年8.《宋史纪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田园,臣之愿也。
”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9. 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22年部编版历史七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1 (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单项选择题1.与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相关的历史人物是〔〕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④掌控地方赋税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宋朝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的措施是( )4.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有( )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根底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开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北宋初年 ,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 ,酒兴正浓的时太祖突然叹了一口气 ,说: "做皇帝也太艰难了 ,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 ,宋太祖继续说: "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你们虽然无异心 ,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 ,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 ,你即使不想当皇帝 ,到时也身不由己了.〞宋太祖说此话的目的是〔〕A.提醒石守信等人不要有异心 B.要求石守信等人要管好部下C.要求石守信等人交出兵权 ,加强皇权 D.感谢石守信等人助其登上皇位6.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 ,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 "犯我强汉者 ,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 ,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这项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 )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面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忧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 .一天,他问宰相赵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答复说: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那么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方法(2)赵普所说的 "权〞 "钱〞 "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参考答案】1.8.(1)根本原因: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 .解决方法: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2) "权〞指削实权; "钱〞指制钱谷; "兵〞指收精兵 .削实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 .制钱谷: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3)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1.以下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 "天可汗〞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2.〔2021·成都〕唐朝 ,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的奉献 .其中 ,借鉴汉字草书 ,创造了日本 "平假名〞的高僧是〔〕3. "玄奘西游〞和 "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精神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著追求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4.七年级|一班的黑板报设计选定的主题是 "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四个标题 ,请你指出哪一项为哪一项不恰当的〔〕A.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5.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 ,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6.唐朝时期 ,应日本邀请 ,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7.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存着中|国唐朝人某些风气的国|家是〔〕 .A.印度B.朝鲜C.韩国D.日本8.<西游记>中关于 "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 ,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 .当时的天竺指今天( )9.如果你想研究唐朝时印度的历史 ,最|好的参考书籍是〔〕A.<史记>B.<资治通鉴>C.<西游记>D.<大唐西域记>10.以下关如玄奘和鉴真相同之处的表达 ,不正确的选项是〔〕A.是唐朝著名的高僧B.为完成使命而出生入死 ,历尽艰辛C.求取佛经精义11.唐朝时期的天竺是指今天的〔〕A.伊朗 B.伊拉克 C.印度 D.沙特阿拉伯12.以下对唐都长安的表达不准确的是〔〕A.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B.其中的皇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C.规划严整、宫殿雄伟、市容壮观、功能完备D.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13.居住在唐都长安的刘守仁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可以办到的事有几项〔〕①清晨 ,去慈恩寺观看佛事活动②夜里 ,上街逛夜市 ,品尝风味小吃③下午观看马球比赛④上午 ,去东市选购茶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4.对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奉献的唐代名僧是〔〕A.阿倍仲麻侣 B.鉴真C.晁衡 D.玄奘15.被日本人民称为天平之甍的是〔〕A.唐太宗 B.怀素和尚 C.鉴真和尚 D.玄奘16.曾先后10屡次派 "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交流的是〔〕A.日本B.韩国C.印度D.泰国二材料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
5.(2019·江西宜春期中)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而采取的措施是(C)
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分割相权
C.在地方设转运使
D.在地方设通判
6.(2019·江苏仪征期中)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宋朝被誉为“文人的天堂”、中国古代“最美好的时代”。宋朝被形容为“文人的天堂”的原因是(B)
A.创立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9.(2019·湖北监利期末)《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的是“赵”姓。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D)
军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政治:①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经济: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控。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隋炀帝。大运河。
(2)图2中历史人物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
“贞观之治”。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纳谏,减轻百姓负担,任用贤臣等。(写出任意其中一个即可)
(3)图3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谁?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
①有利于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②切实加强了中央集权③有效杜绝了武将兵变的发生④导致民族间战争频发
A.①②④B.①②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A、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2、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地方设置转运使3、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宰相4、设置进士科、提高进士地位的朝代分别是()A、隋朝北宋B、唐朝北宋C、北宋南宋D、唐朝南宋5、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武将专权制D、宰相制度6、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7、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A、宋太宗B、宋徽宗C、宋钦宗D、宋高宗8、北宋的建立者是()A 、杨坚B、朱温C、赵匡胤D、赵构9、北宋的都城是()A、长安B、开封C、洛阳D、灵武10、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开始的封建帝王是()A、宋太祖B、唐太宗C、宋钦宗D、宋高宗二非选择题1、简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2、讨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利弊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材料三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1)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语句(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并分析其利弊。
(3)识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是怎样发展科举制的。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ACAB CACBA二非选择题1.(1)集权中央: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某研究生正在研究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下列文献中,可供其参考的是()A.B.C.D.2.如图中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度使权力,从而加了中央集权。
他是()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高宗3.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4.“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A.唐高祖B.宋太祖C.宋真宗D.宋高宗5.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A.靖康之变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6.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是通过()A.外戚掌权B.发动兵变C.皇位世袭D.组织农民起义7.《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澶渊之盟B.郾城之战C.靖难之役D.陈桥驿兵变8.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他建立的政权史称()A.北宋B.辽C.金D.南宋9.以下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维持了百年以上较长统治的是()A.篡夺皇位司马炎,建立西晋归统一B.王莽篡汉建号新,托古改制短命亡C.外威杨坚善弄权,建立隋朝代北周D.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北宋10.“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二非选择题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署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答案见后)一、单项选择题1.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
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是“赵”姓。
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 当时赵姓人口多B. 赵姓起源很早C. 编者姓赵D. 宋朝皇帝姓赵2.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五代十国更迭B. 赵匡胤陈桥驿兵变C. 朱温建立后梁D. 太祖杯酒释兵权3. 北宋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关于北宋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后唐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B. 北宋定都洛阳C.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再次实现了国家的统一D.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4.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 陈桥驿兵变B. 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C. 黄巢起义D. 隋炀帝的暴政5. 右图展示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故事。
这位皇帝是( )A. 赵匡胤B. 李世民C. 刘彻D. 嬴政6. 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部编人教版施。
下列措施中属于军事方面的是(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B. 重用文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C.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D. 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7. 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政府机构设置情况。
其中,属于北宋的是( )8. 北宋初年,大将符彦卿驻军大名府,专横一时,目中无人,963年,太祖任命京官周渭为济知县。
周渭到任时,符彦卿到城外迎接,周渭却趾高气扬,仅在马上拱手作揖而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1.毛泽东诗词中提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其中的“宋祖”是指()A.杨坚B.赵匡胤C.曹操D.李世民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了()A.西南和西北地区B.北方C.中原和南方地区D.全国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②设置转运使③削弱相权④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措施中属于军事方面的是()A.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B.重用文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D.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5.秦汉时期,丞相、大臣上朝,可与皇帝“坐而论道”;宋代开始,宰相、大臣只能站着议事了。
宋代朝仪的变化说明()A.宰相权力逐渐变大B.皇权逐步加强C.统治阶级内部出现裂缝D.封建制度衰落6.下图所示现象的发生朝代及背后的原因是()A.汉朝、“推恩令”B.唐朝、安史之乱C.宋朝、重文轻武D.明朝、废丞相7.为避免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局面的出现,北宋统治者确立的国策是()A.重农抑商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休养生息8.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他评价的是()A.秦王嬴政B.汉高祖刘邦C.唐太宗李世民D.宋太祖赵匡胤9.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
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A.重文轻武B.休养生息C.重农抑商D.科教兴国10.“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
(2)图2中历史人物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
“贞观之治”。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纳谏,减轻百姓负担,任用贤臣等。(写出任意其中一个即可)
(3)图3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谁?后世把这一识,指出北宋统治者进行军事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政策对北宋政权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D 2. B 3. C 4. A 5. A 6. C 7. A 8. C 9. D 10. D 11. D 12. A
【解析】
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宋祖”是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D.
本题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为切入点,考查宋太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赵匡胤建立宋朝.
2.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成五代十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故选B.
本题考查陈桥兵变的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重点掌握宋朝的建立.
3.本题主要考查了北宋的建立。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结合题干信息分析,C项符合题意。故选C。
A.宋朝文学作品多
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宋朝文人数量多
D.宋朝人对文学十分热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提高测试(有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提高测试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
其中“宋祖”是()A. 李渊B. 杨坚C. 李世民D. 赵匡胤2、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A.开国功臣B.皇亲国戚C.科举考试D.地方推荐3、“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的是()A. 王安石变法B. 后周世宗的改革C. 杯酒释兵权D. 陈桥兵变5、关于北宋建立方式表述准确的是()A.农民起义夺权B. 少数民族人侵中原C. 大将发动政变自立D. 外戚夺取政权6、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说:“五代藩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各藩,纵皆贪蚀,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B、抽调地方精兵充实禁军C、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7、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8、12世纪时,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他属于哪个民族()A. 契丹B. 党项C. 女真D. 汉族9、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 唐朝后期潘镇割据B. 陈桥兵变C. 唐末农民起义D. 五代政权频繁更替10、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用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50多年的混战,开启了一个新的年代。
和此事有关的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2.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 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 将“赵”姓排在第一, 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 西周B. 唐朝C. 宋朝D. 明朝3.北宋的都城是()A. 中京B. 兴庆C. 开封D. 长安4.下列属于宋太祖赵匡胤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是()①陈桥兵变②杯酒释兵权③削弱相权④重文轻武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5.北宋宰相赵普认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提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
北宋为了“收其精兵”所采取的措施是()A. 陈桥兵变B.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 杯酒释兵权D. 领兵权与调兵权相分离6.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
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史料中反映的史实是()A. 削弱相权B. 夺其兵权C. 收其财权D. 文臣统兵7.“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包括()A. 减少宰相人数B.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C.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D. 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8.“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描述的官职是()A. 北宋通判B. 北宋转运使C. 秦朝御史大夫D. 唐朝节度使9.史载:“始置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
北宋在地方设置通判,这一职务()A. 管理地方财政收入B. 分割知州行政权C. 监管地方司法事务D. 分割地方军事权10.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试卷(含解析)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2.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而北宋时相当于丞相的官职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A. 皇权的不断加强B. 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C. 丞相权力的扩大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3.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 陈桥驿兵变B.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C. 唐末农民战争D. 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4.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A. 开国功臣B. 皇亲国戚C. 科举考试D. 地方推荐5.简述宋代推行的“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6.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统一了()A. 北方B. 全国C. 西南和西北地区D. 中原地区和南方7.“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的武装力量薄弱,不堪一击。
”这反映了下列哪一朝代的史实( )A. 唐朝B. 北宋C. 隋朝D. 秦朝8.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①分割相权②地方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③文臣掌地方行政④控制地方财政⑤设通判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⑤9.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由此可见,通判( )A. 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 掌握地方军政财权C. 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D. 兼有监察和行政权10.“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A. 统一文字B. 独尊儒术C. 创立科举D. 重文轻武11.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B. 扩大科举取士的名额C. 武将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D.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宋太祖)一日召见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英雄”。
其中“宋祖”指的是()A.李世民B.赵匡胤C.嬴政D.刘邦2.“杯酒释兵权”解决了大将专权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
宋太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武将专权B.加强地方控制C.强化中央集权D.分割宰相权力3.北宋初年,宋太祖将各地州镇士兵中的精锐选入禁军,拱卫京师,其目的是()A.控制军权B.强化君权C.集中财权D.重武轻文4.宋朝实行的哪一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A.和议B.崇尚武力C.重文轻武D.发展经济5.下列标题中,与宋太祖有关的是()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国家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6 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此外,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由此可见,通判()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掌握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D.兼有监察权和行政权7.北宋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B.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D.促进交通的发展8.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9.美国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
”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宋朝尽夺藩镇之权B.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C.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宋朝进士科的设置10.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
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2(含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23小题)1.“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A.长安B.临安C.建康D.东京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刘备B.元昊C.忽必烈D.赵匡胤3.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
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A.南北朝时期B.三国时期C.春秋战国D.五代十国4.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A.唐B.明C.汉D.宋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搭配正确的是()A.秦朝﹣﹣﹣﹣﹣221年﹣﹣﹣﹣﹣嬴政B.唐朝﹣﹣﹣﹣﹣618年﹣﹣﹣﹣﹣李世民C.北宋﹣﹣﹣﹣﹣960年﹣﹣﹣﹣﹣赵匡胤D.元朝﹣﹣﹣1271年﹣﹣﹣﹣铁木真6.《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A.嬴政B.司马炎C.杨坚D.赵匡胤7.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8.“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A.唐高祖B.宋太祖C.宋真宗D.宋高宗9.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A.靖康之变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1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是通过()A.外戚掌权B.发动兵变C.皇位世袭D.组织农民起义11.《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答案见后)
一、单项选择题
1.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
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是“赵”姓。
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 当时赵姓人口多
B. 赵姓起源很早
C. 编者姓赵
D. 宋朝皇帝姓赵
2.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五代十国更迭
B. 赵匡胤陈桥驿兵变
C. 朱温建立后梁
D. 太祖杯酒释兵权
3. 北宋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关于北宋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后唐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
B. 北宋定都洛阳
C.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再次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D.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4.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 陈桥驿兵变
B. 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
C. 黄巢起义
D. 隋炀帝的暴政
5. 右图展示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故事。
这位皇帝是()
A. 赵匡胤
B. 李世民
C. 刘彻
D. 嬴政
6. 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
下列措施中属于军事方面的是()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 重用文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C.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D. 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
7. 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政府机构设置情况。
其中,属于北宋的是()
8. 北宋初年,大将符彦卿驻军大名府,专横一时,目中无人,963年,太祖任命京官周渭为济知县。
周渭到任时,符彦卿到城外迎接,周渭却趾高气扬,仅在马上拱手作揖而已。
见此情景,符彦卿心中不满,但却无可奈何。
其原因是()
A. 周渭是朝廷命官,身份特殊
B. 地方权力分离,互不统属
C. 节度使职位低于知县
D. 地方节度使由知县负责任命
9. 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通判还有一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由此可见,通判()
A. 单独掌握地方的行政权
B. 掌握地方的军、政、财权
C. 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 兼有地方的监察和行政权
10. 转运使是我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A.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B. 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
C. 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
D. 解决支付给辽、西夏岁币的财源
11. 一位学者评论某朝代时说:“当时地方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
”该学者评价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宋朝
D. 唐朝
12. “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政府职务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至全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
”这段文字描述宋朝的特点是()
A. 经济重心南移
B. 科学技术发达
C. 海外贸易繁盛
D. 政治重文轻武
13. 宋代文人魏泰在《东轩笔录》中写道:“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这反映了宋朝统治者重视下列哪一阶层?()
A. 士人
B. 农民
C. 手工业主
D. 商人
14.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材料中宋太祖的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5. 以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的影响,匹配正确的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
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
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
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材料三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而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
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
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
在一系列重文措施的鼓励下,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宋朝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重文轻武的目的和表现。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评价。
参考答案
1-15 DBDBA ACBDA CDABA
16.
(1)地方藩镇(节度使)势力太强,导致君弱臣强,中央受制于地方。
收夺地方的权力(夺其权),控制地方财政(制其钱谷),限制地方军事实力(收其精兵)。
(2)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
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3)积极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文臣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人浮于事,使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