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知识点汇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朝大运河: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第2课“贞观之治”7、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
8、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9、、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0、材料分析题:“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11、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称帝,改国号为周。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具体涉及以下内容:
1. 隋朝的统一: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实现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后的再次统一。
这个统一为后来的唐朝繁荣打下了基础。
2. 大运河的开通:隋朝时期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的开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推动了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3. 科举制的创立:隋朝时期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推动了教育发展,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4. 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隋朝灭亡的时间是618年。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速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518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618年,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下杀死。
2.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3. 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它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隋炀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8.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9.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0.对后世的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1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起义。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907年唐朝灭亡2.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3. 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当“贞观之治”。
4. 唐太宗统治措施:1)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赋税):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民族关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知识点汇总
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正式确立。
5、科举制度确定的意义(积极影响)答: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6、隋朝的灭亡时间618年,灭亡的原因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农民起义爆发②营建东都洛阳,修建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③隋炀帝三次东征辽东,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④隋炀帝好大喜功,纵情享乐,奢侈无度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②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③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⑤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补充:③④是贞观时期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3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4、大臣魏征被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他回答唐太宗的话5、武则天时期看到骆宾王的文章很爱惜6、武则天时期的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重视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定基础7、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历史知识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环境,形成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下面是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一、现代化的挑战1.现代化的概念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程度,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
现代化将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化为工业社会,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化、科技化和信息化。
现代化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努力。
2.现代化的挑战现代化的过程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如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等。
此外,发展不平衡和分配不公也是现代化的挑战之一。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保障人民的福利和幸福。
二、中国古代科技1.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的四种重要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四种发明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传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四合院、宫殿、墓葬和阁楼等。
建筑风格从唐、宋、元、明、清五代逐渐发展,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传统。
三、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转变1.世界观的转变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也在不断变化。
古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太阳是绕地球运行,而现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圆的,太阳是静止的。
这种观念的转变,反映了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
2.价值观的转变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感受和理解,在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中产生的指导性因素。
古代社会的价值观重视忠诚、孝顺和道德,而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强调个性、自由和平等。
人们的价值观可以随着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变。
四、世界文化遗产1.文化遗产的概念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具有重大历史、艺术、学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财产,包括古迹、建筑、绘画、雕刻、音乐、文学、宗教和传统技艺等。
2.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世界文化遗产,旨在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1)时间:960年。
(2)建立者:赵匡胤。
(3)过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
(4)都城:开封。
2.统一南北(1)条件: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2)过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认识陈桥兵变,又称“黄袍加身”,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相关链接“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级军官们交出兵权。
赵匡胤与汉高祖大杀功臣的行为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
“杯酒释兵权”作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妙招巧记可编写顺口溜,来记忆赵匡胤建立北宋和统一全国的过程。
960年,陈桥驿馆前,一场闹剧演,眨眼变皇颜。
主角赵匡胤,部下拥夺权。
回京建北宋,五代政权完。
4.加强中央集权(1)军事上: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政治、经济上:①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581年,XXX(XXX)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XXX,统一南北。
隋能统一全国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④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统一后采取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位置:全长2700多千米,是现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局部(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毗连五条河道(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北方的掌握)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繁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沦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1、XXX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XXX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XXX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沦亡的主要缘故原由:XXX的残暴统治。
2、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繁荣: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1—8课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元谋人的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3、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4、元谋人的特征:制作工具、使用火二、北京人的发现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2、距今年代:约70万——20万年3、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4、北京人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脑容量比现代人小,能够直立行走5、生产生活特征: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结成群体生活、使用火保存火种6、北京人会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7、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历史上的里程碑8、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生活年代和地点:距今约6000年,在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黄河流域2、生活情况:半地穴式圆形房屋3、生产情况: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制造骨器,角器。
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捕猎捕鱼,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4、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红底黑色纹饰)、装饰品、乐器、纺轮(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生活年代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左右2、生活情况:干栏式建筑,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木结构水井3、生产情况: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4、生活用具: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会制作陶器和玉器,乐器骨哨,象牙雕刻,会使用天然漆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距今时间:10000年2、兴起地点:黄河、长江、淮河流域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时期。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帝制两种不同的演变过程。
先是封建制度,然后是由宗法制度过度到三纲五常制度。
从商代开始出现封建制度,西周在封建制度上进一步发展。
由周公旦重修周礼,确定宗法制度后出现了三纲五常制度。
2. 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中国的封建王朝在七年级历史课本中有所呈现,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兴衰,如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同时,也要学习这些朝代的特点和代表性人物。
第二章世界文明古国的兴起1. 埃及文明埃及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农业、宗教、金字塔等方面的知识。
2. 希腊文明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希腊文明的兴起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希腊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对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奴隶制度、战争、建筑技术、哲学、戏剧、奥运会等方面有所了解。
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学生需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宗法制度、三纲五常制度、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农民起义等。
2. 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包括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变局1. 近代中国的动荡七年级历史下册要求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动荡。
从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清朝的衰落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等方面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2. 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近代中国受外部侵略的同时,还面临了国内割据的问题。
了解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情况至关重要。
第五章世界民主史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生需要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了解工农联盟。
2. 世界各国的民主和专制转变历程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民主和专制转变的历程,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民主和专制转变过程。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成就-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繁荣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分析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知识要点- 秦朝的统一-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三国鼎立-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2. 重点知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巩固和对外关系-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 难点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汉朝对外关系的处理-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更替的原因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闭关锁国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意义和影响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 知识要点-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重点知识-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3. 难点解析-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分析- 农业文明兴起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1. 知识要点-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中国文明2. 重点知识- 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 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 古埃及文明的科技成就- 古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3. 难点解析-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巴比伦文明法律制度的意义- 古埃及文明科技成就的影响- 古中国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第三单元欧洲的古典文明1. 知识要点- 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 重点知识- 希腊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罗马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 难点解析- 希腊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罗马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三、历史综合练习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方法-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梳理-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分析3. 难点解析- 历史知识分类的合理性和运用方法的多样性- 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准确性- 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历史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方法-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的态度3. 难点解析- 比较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理解- 批判和反思的合理性和建设性。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部编新版初一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被称为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时间:605年起,隋炀帝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初步形成:隋文帝时,初步确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创立: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推动教育发展。
3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多年。
4.4.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1) 名臣: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2) 措施: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的统治。
3) 贡献: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的治世局面。
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创立殿试制度。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名臣:姚崇、宋璟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的繁荣与启蒙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落联盟,商汤铲除夏朝之后建立了商朝。
商朝:商朝是中国史上第一个有确凿史料记载的朝代,商朝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大夫与王结合的军事封建主义社会。
周朝:周朝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朝代,它改变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形式,实行了一个大一统的政权。
周朝以分封制度加强皇权。
二、中华文明的开端1.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中国的母亲河 - 黄河,流经8个省区。
国内干流主要沿陕西渭北平原进入黄土高原,并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半干旱地区。
2.黄河流域的发展: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在黄河流域,中国形成了以早期的农耕、城市和国家为标志的华夏文明。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时期之一,以地区战争而著名。
战国时期,中国各国争夺霸权,封建制度日益加强,孔子、老子、孙子等众多思想家达到了巅峰。
2.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在由分封制向等级制度的过渡时期,东周王朝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四、秦朝的建立1.秦国的迅速发展: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迅速统一了全国,被称为“嬴政统一中国”,实现了“封国变郡县”、“接壤变界河”、“量兵变质”的重大改革。
2.‘’ 嬴政的政治制度改革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秦国从一个小国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最终完成了中央集权的目的。
第二章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一、周朝的农业生产1.农耕业生产的基本状况:周朝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系统之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核心工具是犁、耙、镢。
2.农业技术的发展:周代的农具有了很大的进步,耕地和灌溉技术也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周朝的农业生产水平非常高,足以支撑周朝统治的稳定。
二、商朝的商业贸易1.商朝的贸易货币:商朝在贸易中主要使用金、铜、铁、布料等为货币,交易的商品主要是日常用品和奢侈品。
2.商朝的贸易网络:商朝对外贸易范围较广,商贸活动分布在华中、华南地区,并且由于货物的交换收益,商贸贸易收益预期较高三、秦汉的手工业发展1.手工业的基本情况:秦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服装制造业和冶铁业是其中一个显著特征。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在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国古代的商朝和西周的历史知识。
以下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整理:
一、商朝
1.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2. 商朝的都城主要有二里头和殷墟,殷墟是商朝的中心城市。
3. 商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国王称为“天子”,下设诸侯。
4. 商朝的社会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5. 商朝是青铜时代的代表,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青铜礼器被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
二、西周
1. 西周是商朝的后期统治者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所建立的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2. 周朝的都城为镐京(今西安),镐京是周朝的中心城市。
3. 周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国王称为“天子”,下设诸侯,实行宗法制度。
4. 周朝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起。
5. 周朝的文化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诗经、尚书等文化作品,周朝的礼乐制度得到了完善。
通过学习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我们了解了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文明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核心考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核心考点总结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时间:581年都城:长安建立者:杨坚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国,统一全国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开通大运河时间:自605年起【隋炀帝】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示意图【自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
4.科举制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5.隋的灭亡原因:隋的暴政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即位。
2.贞观之治时间:李世民【唐太宗】时人物:唐太宗【吸取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3.女皇武则天创立殿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开元盛世时间:唐玄宗在位前期人物:姚崇、宋璟第3课盛唐气象1.农业: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色彩亮丽、造型精美】。
商业: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社会风气开。
4.李白“诗仙”,杜甫的诗“诗史”,白居易5.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阎立本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
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754年抵达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3.玄奘西行,曾在那烂陀寺游学,由他口述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1.安史之乱时间:755年——763年原因: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腐败,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外重内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通常是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提纲:
1.中华文明的起源: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起。
2.中华文明的特点:讲解中华文明的特点,包括文字的发明、青铜器的制作、礼乐制度、农业发展等方面。
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王朝更替、官制等内容。
4.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讲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包括贵族、农民、手工业者、奴隶等社会阶层的分布和特点。
5.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介绍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6.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讲解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哲学等方面的发展和代表作品。
7.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介绍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如周边少数民族、古代朝鲜、日本等)的交流与影响。
这些知识点提纲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通常会涉及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轨迹,为深入学习历史提供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统一1. 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隋的特点:繁盛而短暂,与秦朝类似)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3.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605年)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隋炀帝下令从605年开始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由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注意地图)。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三、开创科举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贵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注重门第忽视才能。
2.萌芽: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3.创立:隋炀帝时候,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4.意义(影响):科举制的建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直到清末(1905年)才废除,一直持续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建东都,开运河,筑长城,修驰道,三征辽东。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害,隋朝灭亡。
知识拓展:1.隋朝的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石拱桥。
2.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今台湾)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开始铸造开元通宝)二、贞观之治:1.原因:(1)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后,吸取了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君舟民水的关系),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广纳人才(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北宋的政治第一部分:北宋的政治基础1.北宋的统治者北宋是一位强大的政治统治者,其统治时间为960年至1279年。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统治者通过实施有效的行政、经济和军事政策,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
2.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北宋的统治者采用了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使其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
他们通过制定一系列有组织的法律和规定来保持社会秩序,并建立了规模庞大而有效的官僚体系,以管理政府和国家机构。
3.科举制度的重要性科举制度是北宋的政治基础之一。
在此制度下,每个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且没有不正当行为的男子都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在这个制度下,贫穷和平民出身的人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国家高层。
第二部分:北宋的行政管理1.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是北宋行政管理体系的核心。
它由皇帝和他的行政机构组成,其负责各个行政部门的协调和统一。
皇帝是北京的唯一统治者,他通过各种方案和战略决定治理中国的方式。
2.中央和地方政府北宋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被分成中央和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由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和机密院组成。
地方政府被分为府、州、县和镇,由由地方行政官员管理。
3.税收和财政北宋在税收和财政管理方面非常繁荣。
国家设立专门的财政部门,颁布各种税收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财政收入和稳定。
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繁荣状况强烈地影响到国家税收和财政稳定。
第三部分:北宋的军事战略1.边境防御北宋的统治者非常重视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他们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防卫关系。
首先,他们设立了与外国接壤的边境战略区域,组织和管理了一个强大和有能力抵御入侵者的军队。
2.军事基础北宋的军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北宋统治者很重视军事力量的提高,他们使用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3.使用武力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谈判北宋的统治者也在国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维护其国家利益。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堂笔记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的初建与统一:1.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主要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隋:581年-618年,北隋:北周末年的隋文帝杨坚于581年灭南陈后建立的北朝,618年被唐朝取代结束。
南北隋统治时间共计38年。
2. 公元580年,北周宣帝即位,9000余戸迁移到了黑水宣城,随着汉人不断迁入,原本的鲜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开始向汉族靠拢,这也为隋朝的创立带来了可能。
3. 隋文帝杨坚在统领荆州军时,曾有自立于天下的想法,并在南陈政权的崩溃之际,在江陵称帝建立了隋朝。
他采用了广泛征求士人意见、比较有透明性的行政方式,吸引了很多志士仁人的归附,赢得了民心。
4. 隋文帝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消灭了一切割据势力,奠定了统一的基础,如号召凉州阴豪降唐、消灭陈朝、夺占陈朝的西南和南方、击败高丽,等等。
隋朝辉煌与衰落:1. 隋朝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和中晚唐代的开展。
隋朝时期在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如拔高农田、开挖运河、发明磨丁、推行法家思想、创造文艺繁荣等。
2. 隋朝的衰落来自于经济、军事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繁重的牢狱刑法、巨额的赋税负担和过度战争的付出,使普通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强削富一化式的赋税和不必要的军事扩张也大大损害了它的经济实力。
3. 阴谋家杨广和豪强俸禄党的割据,导致了中央政治的不稳定和对中央的控制力减弱。
宦官当权、部分民族歧视大大挫伤了隋朝的社会基础和民族团结。
4. 隋朝的灭亡,导致了大量的流离失所和人民的痛苦,开创了封建时期的下一章。
它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统一,更在于其最终的衰落与分裂。
本课的重点知识: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隋文帝杨坚在哪年在江陵称帝建立了隋朝?2、隋文帝采取怎样的行政方式?3、隋文帝通过哪些措施实现了统一?二、隋朝的辉煌与衰落1、隋朝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2、隋朝的衰落来自哪些方面?3、隋朝的灭亡对人民带来了什么影响?三、隋朝的历史意义1、隋朝的历史意义在哪些方面体现?2、隋朝的衰落和分裂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正式确立。
5、科举制度确定的意义(积极影响)
答: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6、隋朝的灭亡时间618年,灭亡的原因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农民起义爆发②营建东都洛阳,修建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③隋炀帝三次东征辽东,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④隋炀帝好大喜功,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②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③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
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
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补充:③④是贞观时期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
3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4、大臣魏征被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他回答唐太宗的话
5、武则天时期看到骆宾王的文章很爱惜
6、武则天时期的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重视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
定基础
7、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
③经济方面。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8、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
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补充题:科举制▲▲▲
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结束(清朝)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一千三百多年,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耕作,灌溉)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尤其丝织水平最高,蜀锦冠于全国;
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有商业区和居民区坊)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641年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
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阎立本《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吐蕃向唐求婚场景。
4、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6、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
7、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定都逻些(西藏拉萨)
8、唐中宗710年,吐蕃再度和亲,金城公主入藏。
9、唐穆宗,(821-824)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至今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兼容并包。
(一些妇女喜欢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
人
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
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在石窟方面,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
它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与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定为一级国宝)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朝鲜)
(1)新罗人催致远12岁到唐求学,后做官,文集《桂苑笔耕》
(2)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3)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三、与天竺的交往
玄奘西行(1)时间贞观初年,4年到达,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2)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10多年后回到长安,住持译经工作
(3)他口述,弟子记录了《大唐西域记》
(4)西行前称印度为天竺,在他求法回国后译为印度至今
四、与大食的交往
(1)大食就是阿拉伯帝国(2)大食的商人从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药材
扩展内容: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和友好往来的政策;
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3、时间:755年,借口朝廷出现奸臣763年被平定
4、结果: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5、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朱温镇压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四.唐朝时期(618年-907年)
五、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1、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
2、五代十国有后梁、后唐、后蜀、楚、闽、南汉、南平、(黄河流域)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3、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4、钱塘江是富蔗的农业区
5、《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南唐高管开宴行乐的情形
6、后周第二个皇帝周世宗进行改革,他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后来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补充:杜甫的《垂老别》描绘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重用宦官高力士,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浦,让杨国忠当宰相
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入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局面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后周禁军的统率)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杯酒释兵权)
2、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
知州的权力。
4、财政方面: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意义: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3、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也加重了人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