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题[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
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
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大意是一种解读和总结文章内容的方法,它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主要观点。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1. 阅读全文:在开始概括文章大意之前,需要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2. 抓住主题句: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落、章节的开头或结尾,明确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通过找出主题句,可以迅速理解文章的主旨。
3. 注意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词语,通过关键词的提取和整理,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及其主要支持论据。
4. 捕捉文章结构:文章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每个部分的目的和内容都有所不同。
在概括文章大意时,需要注意各部分的主题和重点。
5. 理清逻辑关系: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往往是通过逻辑关系来连接和展开的,例如因果关系、比较对比、转折等。
在概括文章大意时,需要理清这些逻辑关系,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6. 精简表达方式:概括文章大意时,需要尽量避免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要用简练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7. 不偏不倚:在概括文章大意时,应尽量客观中立,不添加个人主观色彩,确保概括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以下是一个示例概括:这篇文章讨论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作者在引言中指出了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开发等。
在正文中,作者通过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城市化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文章指出,由于城市化带来的工业发展和汽车增多,城市空气质量大幅度下降,致使居民健康受到威胁。
此外,水资源短缺也是城市化不可忽视的问题,大量的水消耗和污水排放导致水资源紧张,给城市发展带来威胁。
作者强调,城市化进程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水资源的浪费,以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
在结论中,作者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了城市化未来发展的建议。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通过关键词的提取和整理,概括出了文章的主题和主要观点,包括城市化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必要性。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答题技巧和方法一、概括类题目。
题目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略)解析: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种。
如果是记叙文,可以按照“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模式来概括。
2. 首先确定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然后找出他们的主要行为或事件经过,最后明确事件的结果。
3. 例如这篇文章,主要人物是小明,他在一个下雨天帮助一位迷路的老奶奶找到回家的路,结果老奶奶的家人对他表示感谢。
所以概括为:小明在下雨天帮助迷路的老奶奶回家,受到老奶奶家人感谢。
题目2:概括文章某一段落的大意。
(段落略)解析:1. 对于段落大意的概括,可以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往往是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一般位于段首或段尾。
2. 如果没有中心句,可以对段落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
例如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春天的景色,提到了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春风吹拂等,整合起来就是:这一段描绘了春天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春风吹拂的美丽景色。
二、理解词语类题目。
题目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静谧”的意思。
解析:1.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多种。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根据词语的构成来推断。
2. “静谧”这个词,从上下文看,描写的是夜晚的环境,周围很安静。
从词语本身来看,“谧”有安静的意思。
所以“静谧”的意思是安静。
3. 如果要更准确地作答,可以说:“静谧”形容环境十分安静,在文中指夜晚宁静的氛围。
题目4:文中“这个词(某个有特殊含义的词)”有什么特殊含义?解析:1. 首先要明确这个词的本义。
然后看它在文章中的语境。
2. 例如文中“绿色”这个词,本义是一种颜色。
但在这篇描写环保的文章中,“绿色”代表着环保、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等特殊含义。
通过分析文章中关于环保理念与“绿色”相关的表述,如“绿色生活”“绿色能源”等,就能得出这个特殊含义。
三、理解句子类题目。
题目5:谈谈你对“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句话在文中的理解。
解析:1. 理解句子含义要从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方面入手。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高中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高中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需要阅读和理解各种文章。
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助于我们快速把握文章的核心,提高阅读效率。
以下是五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首先,抓关键词语。
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识别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题。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中,“环保”、“节能”、“减排”等词语就是关键词。
我们可以将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其次,抓中心句。
中心句是文章的灵魂,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识别中心句,就能抓住文章的主题。
例如,在一篇论述教育改革的文章中,中心句可能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题。
第三,归纳段落大意。
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将文章划分为若干段落,分析每个段落的结构,总结段落中心思想。
将这些中心思想串联起来,就能概括全文的主题。
例如,在一篇介绍历史遗迹的文章中,每个段落可能介绍了一处遗迹的历史、地理位置、文化价值等,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得出文章的主题。
第四,分析文章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往往是对文章主题的提炼,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例如,一篇标题为《新时代改革与发展》的文章,我们可以推测文章主要讨论新时代下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最后,细读全文,提炼要点。
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关注文章的细节,尤其是观点、事实和例子等。
将这些信息提炼出来,再整合全文内容,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总之,要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我们需要综合运用以上五种方法。
通过抓关键词语、中心句、归纳段落大意、分析文章标题和细读全文,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提高阅读效果。
初中现代文阅读概括题的答题方法
初中现代文阅读概括题的答题方法
初中现代文阅读概括题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主旨和核心内容的理解能力。
以下是几种答题方法:
1. 首先读文章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结构。
然后再逐段梳理每个段落的主旨和要点,记录关键词和短语。
2. 阅读题目,确定需要概括的内容和要求。
通常概括题目会给出一个主题词或主题句,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并以简短的语言进行概括。
3. 在文章中找到与题目相关的内容,注意选择与题目直接相关、最能代表文章主旨的部分进行概括。
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避免过多细节和累赘语言。
4. 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注意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文中的线索词,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信息。
5. 最后,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和文章主旨,注意语言是否清晰、准确。
可多做练习,提高答题技巧和速度。
- 1 -。
小升初阅读专题复习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讲解(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要求: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洁。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二、常见题型: 1. 概括文章记叙(说明)的主要内容。 2. 文章某个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三、答题格式: 1. 记叙文 :人物+事件 (1)一般的题型必须要写的两个要素,即“人物+事件”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四、技巧点拨 3. 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 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 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了。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四、技巧点拨 4. 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 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 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⑸夏日里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 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位追我而来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了 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 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亲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 猫惊动出来,野鸡、麻雀、鸽子也从绿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 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⑹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 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
……………
阅读理解之概括文章内容
五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完美)
教学内容:1、记叙文的文学常识2、概括题的三种主要题型重点和难点:1、注意区分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记叙顺序2、学会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记叙文基础知识1、记叙文分类: (what + why)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借物抒情(状物)记叙文: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主要):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写景文章顺序:4、记叙文的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阅读指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6、记叙文的写作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7、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描写: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
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议论: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A.类型: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一种是寓情于景或借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B.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主要题型: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概括小标题3、文中写了关于……的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考题形式:请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或一句话概括本文故事)答题方法:要素归纳法:记叙文的段意可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据进行概括。
概括主要内容阅读训练题
阅读训练之概括主要内容一、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一)、题目扩充法:一般来说,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题目扩充法”归纳主要内容比较适宜。
(二)、段意合并法(写景写物)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四)、要素串联法针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找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基本要素。
二、实战演练阅读概括一:那盆水仙花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
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教室。
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宝”。
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
“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
一看,又是那老头。
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臭老头,出去!”“臭老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
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静地说。
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起。
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
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竟加快了脚步往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概括主要内容方法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观潮》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农历八月十八,“我们”登上海塘大堤,观看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爬天都峰》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假日,地点是天都峰,人物有“我”和“不相识的老爷爷”,事件是: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相互鼓励,最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三个部分,各部分意思分别是∶(1)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
(2)猎狗想要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
(3)唤回猎狗,小麻雀得救了。
根据各部分意思可以归纳为: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并想要伤害它,老麻雀不顾自身安危保护小麻雀,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得救。
4.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陀螺》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我的冰尜儿,木工随便旋出的小木头块,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
5.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女娲补天》写了天塌了、女娲补天、五彩云霞。
从文章看,“天塌了”和“五彩云霞”写得简略,是次要的;"补天"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6.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概括文章内容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概括文章内容题下面是对语文中阅读理解概括文章内容题的答题技巧的介绍,同学们认真学习。
概括文章内容题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
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
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
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希望上面对概括文章内容题解题技巧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在学习中给同学们很好的帮助。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小升初语文阅读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之 练习及答案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点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但能帮助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件文章的要领,理清文章结构条理,而且为总结中心思想奠定基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1.段意归并法:就是把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归纳的方法2.重点归纳法:就是抓住全文主要段落的内容,再做适当补充交代的方法。
3.要素综合法:就是抽取文章所记叙事情的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等要素,再加以语言组织整理的一种方法。
当然,并不是每一要素都不可缺少,有时可以省略一些要素。
4.题目扩展法:有部分文章的题日与内容的关系十分密切,运用题目扩展法,就是从题目入手,去了解、概活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当然,以上几种方法不是决然分开的,而要灵活运用,甚至是综合运用。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长途跋涉的肉羹林清玄①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
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的最好吃的肉羹,”他边解开草绳。
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
②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个小摊上的肉羹非常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③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胶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
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个铁锅,并向店家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
当时的交通不便,,从风山到旗山的道路顛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昏头转向、灰头土脸。
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④把整锅肉羹夹在双腿间,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
虽然他是那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范本模板】
1、借用课题概括法。
小学教材中的课文,有一大部分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大自然的声音》《齐白石的画》《动物远游》等。
这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去阅读,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适合记叙文。
2、找“六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会组学生找到这几个基本要素,然后用一些词语把他们串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3、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适合各种文体.4、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适合写景、状物的文章。
5、找中心句法。
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像《激光》《鲸》等说明文.可以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便是主要内容了。
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1)记人的课文。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套路一:
情节=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
答题技巧:
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
准确和简洁。
注意表达的
套路二:
情节=主要人物+起因+经 过+结果。
答题技巧:
(1)情节的划分。划分情节要看过渡。时间的变 换、地点的转移、人物感情的变化、人物的转换等, 往往是划分的依据。划分时要看这些过渡的句子。
(2)情节的概括。一般是概括 的各部分内容。
蛐蛐的鸣唱越来越响,青蛙跟着伴奏。台阶上的两个孩子都不肯回屋,他们望着天空,各自想着心 里的月亮。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考点训练】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 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或者将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单独找出来,试着用一句话将其联系起来,注意 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内容可概括为:小长假去乡下玩耍的城里孩子 乐乐和农村留守儿童阿保,在几天短暂相处后建立了深厚情谊的故 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围绕“××”叙述了哪几件事。 3.简要概括某段(或某段到某段)的内容 。 4.请以“××”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5.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6.联系全文,说说“××”的原因。
定义: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 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的一种文体。
少年的月夜(张 叶) 对六岁的乐乐来说,九岁的阿保就像他的闰土哥。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的,乐乐每天都会觍 着脸哼唧:“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兮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 知道撒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事,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阿保穿着件白背心,趿拉着一双满是黑泥的拖鞋,头发很长很乱,都直立着。最初,他用审视的、提防 的眼神看着乐乐。这年月,即使农村的孩子,也都在学校学会了普通话,他搞懂了乐乐的语言后,开始跟乐 乐一起玩积木。阿保也有不少玩具,断腿的奥特曼、缺了顶棚的托马斯,还有变形了的小火车轨道。乐乐瞪 着晶亮的小眼睛喊道:“我以为你是穷孩子呢!”妈妈赶紧制止他并不安地看着阿保,但阿保没有说话。对 于这个寡言的孩子,妈妈心存戒备,生怕他出其不意地打乐乐,可乐乐不明白妈妈怎么会有这种稀奇古怪的 想法。 乐乐瞅个空子,央阿保带他去追后院的鸡鸭,阿保灵敏得像个猴子,老母鸡看见他都吓得发着抖蹲下来。 院中的老杨树上,住着一只松鼠,阿保爬到树杈上去抓,乐乐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树下有个猪圈,那头 耳朵遮着眼皮的花猪不时瞥他们一眼,墙角下一个露天的粪池被雨淋得快满了。松鼠逃到树梢去了,阿保从 树上下来,带乐乐去二楼去淘他的玩具箱。 楼梯是用铁焊的,看上去很陡,但是站到二楼阳台上就能够到树上的橘子。乐乐的妈妈这时候追过来: “天哪!乐乐你爬那么高干吗!多危险啊!你看这猪圈,这粪池!掉下去可就完了!”阿保的奶奶喊他吃饭, 一碗很黑的肉,是昨天没吃完的,奶奶也不舍得吃,一顿赶着一顿给阿保留着。乐乐说,我妈妈说吃剩饭对 身体不好,容易长癌症。妈妈喊乐乐回家吃饭,用湿纸巾给他擦去满手的灰尘,顺便问阿保的成绩好不好。 阿保奶奶抱怨道:“阿保脑子笨,我和他爷又不能辅导,他回回考不好。”
【暑期衔接】 四升五语文衔接教材 专题八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暑期衔接・四升五语文衔接教材专题八: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四年级常考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知识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一、题目扩展法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只要把题目加以扩展就可以了。
二、要素串连法从文章中找出代表六要素的词语,按照“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什么事”(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这些词语连接起来,从而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段落大意串连法(适用于说明文、议论文)把各段的段落大意串连起来,经过适当的增加和删减,组成几句连贯、通顺的话,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便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真题回顾: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
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师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
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
”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
”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
”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
”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
在玛利亚是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
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
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
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
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怎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小学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完美)
小学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完美)整体感知文章,概括文章内容专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记叙文阅读有明确规定,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理清思路,是对文章情节的把握;理解、分析文章主要内容,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这两个考点都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回答,都是理解和把握记叙文作品的前提和关键,因而在历年的记叙文阅读中,绝大部分省市都涉及了这些考点。
题型既有简答题,又有填空补充故事情节题。
主要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文中写了关于……的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3、请根据文章内容添加文章标题4、本文以……为线索,叙述了哪几件事?一、基础知识文章六要素:二、方法方法一:六要素提炼法:(一):一件事答题方法:六要素归纳法记叙文的段意可以六要素为据进行概括。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谁为了/因为/想……,做了……,结果……例题精讲适得其反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
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
他自言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劳吗?为甚么你们一点都不谅解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
宋国人望着线头入迷,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见:“对呀,我原来怎样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入手下手忙碌……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老婆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
“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甚么事?”她担心肠想。
突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甚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
概括主要内容阅读训练题
阅读训练之概括主要内容一、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一)、题目扩充法:一般来说,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题目扩充法”归纳主要内容比较适宜。
(二)、段意合并法(写景写物)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四)、要素串联法针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找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基本要素。
概括主要内容的格式:A:写人:本文主要通过什么事,体现了某个人什么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怎样的感情?B:记事:本文主要写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对某个人的影响,或某人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C:描景:本文通过写某地方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个地方的喜爱之情或赞美之情。
D:状物:本文通过写某个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物的什么感情?二、实战演练船王和儿子有位船长有着一流的驾驶技术,他曾驾着一艘简陋的帆船在台风肆虐的大海中漂泊了半个月最终死里逃生。
后来,他有了一艘机轮船,他又多次驾驶着它行程几千里到过海洋的纵深。
渔民们都称他为“船王”。
船王有一个儿子,他是惟一的继承人。
船王对儿子的期望很高,希望独生子能掌握驾船技术,开好他置下的这条船。
船王的儿子对驾驶技术学得也很用心,到了成年,他驾驶机轮船的知识已十分丰富。
船王便很放心让他一个人出海。
可是,他的儿子却再也没有回来,还有他的船。
他的儿子死于一次台风,一次对于渔民来说十分微不足道的台风。
船王十分伤心:我真不明白,我的驾船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怎会这么差劲?我从他懂事起就教他如何驾船,从最基本的教起,告诉他如何对付海中暗流,如何识别台风前兆,又如何采取应急措施。
凡是我经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了。
可是,他却在一个很浅的海域内丧了生。
渔民们纷纷安慰他可是有位老人却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吗是的为了让他掌握技术我教得很仔细“他一直跟着你吗?”老人又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题[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
一、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概括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点:
1、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
2、简练言简意明,不能啰嗦;
3、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二、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此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直接从文章中摘出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
摘总起句、句、中心句。
这种往往是这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们作为段意。
例如《松鼠》的首句“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就可作为第一段的段意;《猫》的首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也可作
第一段的段意。
摘过渡句。
课文中的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例如《赵州桥》中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话承上启下,概括了上下两段的大意。
2、串连法
如果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如《古井》的第一段的四个句子:①古井的位置;②井水的特点;③乡亲们到古井取水;④井水的作用。
综合四句意思,归纳段意为: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若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3、取“主”法
无论是一篇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在一个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
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
如《小英雄
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5、抓体裁法
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
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
只要同学们学会概括段意的规律和方法后,就能独立地概括段意,遇到困难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