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教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

教学课程标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高等职业教育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课程教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15年06月

目录

1.课程基本情况 (1)

2.课程性质 (1)

3.课程定位 (1)

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 (1)

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 (1)

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1)

4.课程目标 (2)

知识目标 (2)

技能目标 (2)

素质目标 (2)

5.教学内容与要求 (2)

6.教学实施与建议 (8)

教学模式 (8)

课程总体设计 (9)

课程学习单元设计 (13)

考核与评价方式 (14)

教师基本要求 (14)

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14)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5)

7.编制说明 (15)

1.课程基本情况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主要是对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进行研究,包括研究物理因子的物理特性、生物学作用、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等内容。从宏观方面研究物理因子对机体整体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作用的动态变化和效果;从微观方面研究物理因子对超微结构功能形态的改变,以探讨物理因子作用的本质。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最终达到全面认识物理因子在康复临床应用的技术、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的目的。

2.课程性质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以教给学生物理因子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概论和各论两部分,概论主要讲述物理因子治疗的基本理论;各论主要讲述常见物理因子主要治疗技术。讲授内容主要以康复专业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物理因子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实践包括临床见习、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及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3.课程定位

3.1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

本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是各卫生部门、医院科室内康复治疗师的岗位等。

3.2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是研究现代理疗方法,包括:电、光、声、磁和冷热等物理因子,克服功能障碍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的一门学科。以现代康复医学模式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康复治疗理念,能充分反映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技能。

3.3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在学习基础医学及康复治疗等专业基础课后,为学生日后进入卫生康复医疗系统或医院科室实习和工作打下实践基础。

4.课程目标

4.1知识目标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学生首先要明确,必备的基本技能的任务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实践,真正掌握物理因子治疗一些必备的素质与技能。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环节:明确管理实践中的具体任务要求,即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以任务为中心,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

(1)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2)掌握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

(3)熟悉物理因子的分类及对人体的作用特点;

(4)了解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机制及该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应用前景。4.2技能目标

(1)学会常用的物理治疗仪器的操作方法;

(2)了解常用物理因子治疗的治疗安全;

(3)熟练掌握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4.3素质目标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务实行动,具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5.教学内容与要求

6.教学实施与建议

6.1教学模式

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课程的实用性、职业化特点。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注重加强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案例分析能力。授课前,教师要对选取的学习内容进行序化,整合,设计学习情境(内容安排、实施条件、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形成思维习惯,要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使讲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实物辅助教学,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相关技能训练的认识。采用提前布置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6.2课程总体设计

6.2.1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做中学、练中会”的原则,根据实际岗位(群)及任职要求,参照岗位任职资格标准,确定教学项目,设计教学情境,实施项目教学。

2.教学过程以任务为导向,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总结的工作过程,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职业能力与必备的专业知识。

3.按照“教学空间”、“实践空间”“虚拟空间”三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综合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实训设备等,多举措、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4.考核方式重视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采取单项与综合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能力与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建立综合的评价模式,包括成果展示、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6.2.2总体设计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