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合集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如何布置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如何布置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如何布置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一、引言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需要合理布置测温点。

本文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的具体方案。

二、测温点布置原则1. 全覆盖原则:测温点应覆盖整个混凝土体积,以全面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分布情况。

2. 均匀分布原则:测温点应均匀地分布在混凝土中,避免过于集中或者分散,以保证测得的温度数据的可靠性。

3. 深度试探原则:测温点要放置在混凝土的不同深度处,以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

4. 监测需求原则: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确定测温点的数量和位置。

三、测温点布置方案1. 基本布置方案:a. 混凝土梁、板测温点布置:普通在混凝土梁、板的上表面、中部和下表面各设置2-3个测温点,距离边缘应有一定距离,保持一定间距。

b. 混凝土柱测温点布置:沿柱周边等间距分布4-6个测温点,混凝土柱端部也需要布置测温点。

c. 混凝土墙测温点布置:沿墙高等间距分布4-6个测温点,墙端部也需要布置测温点。

d. 混凝土基础测温点布置:根据基础的形状和尺寸,在基础表面均匀布置4-6个测温点。

2. 特殊情况下的布置方案:a. 弯曲构件:按照基本布置方案进行布置,并在构件的内、外侧表面各布置一个测温点。

b. 层间楼板:按照基本布置方案进行布置,并在每一个楼板层间布置一个测温点。

c.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根据具体情况,在结构不同部位增加测温点,以保证监测的全面性。

四、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布置方案图纸2. 测温设备清单3. 测温数据报告模板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于X立方米的混凝土结构。

注释: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温度升高和收缩变形风险,需要进行温度监测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2. 温度变化监测:通过布置测温点,记录混凝土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注释:温度变化监测可以施工人员了解混凝土的硬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避免温度引起的质量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一、大体积砼温度的控制不仅要控制内表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与之相对应的砼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和表面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相对应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更要控制砼的综合降温差(指砼内部的平均降温差)和降温速率(指砼中心温度或表面温度每天的降温幅度)。

二、二、砼的任一降温差都可以分解为平均降温差及非均匀降温差,前者产生外约束应力,是产生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应力,主要引起表面裂缝。

非均匀降温差主要是控制砼的内表温差。

规范规定大体积砼的内表温差应控制在25摄氏度,该控制值是比较严格的,根据我们的工程实践,该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这主要取决于砼的一些实际物理指标,如:不同龄期的弹性模量、松弛系数和抗拉强度。

因此,在大体积砼施工前,对温度控制指标进行一些理论计算,对施工大有指导意义。

三、三、测温点的平面布置原则:1)平面形状中心;2)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

3)主风向部位。

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四、四、测温点的竖向布置:一般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个,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10厘米处,另外在空气,保温层中各埋设1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保温层内的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一般不少于 7 d,并根据板中心混凝土温度变化及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确定养护周期。

混凝土的养护应采用保温,保湿及缓慢降温的技术措施,一般在浇筑在厚度大于 3 m 时,要求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循环降温措施,设冷却水管,并通过温度检测控制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度或混凝土内部与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 25℃以内。

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1)在厚大无筋的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总量不超过 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降低水化热和节省水泥的目的。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The manuscript can be freely edited and modified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一、大体积砼温度的控制不仅要控制内表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与之相对应的砼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和表面温差指砼中心最高温度相对应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更要控制砼的综合降温差指砼内部的平均降温差和降温速率指砼中心温度或表面温度每天的降温幅度..二、二、砼的任一降温差都可以分解为平均降温差及非均匀降温差;前者产生外约束应力;是产生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应力;主要引起表面裂缝..非均匀降温差主要是控制砼的内表温差..规范规定大体积砼的内表温差应控制在25摄氏度;该控制值是比较严格的;根据我们的工程实践;该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这主要取决于砼的一些实际物理指标;如:不同龄期的弹性模量、松弛系数和抗拉强度..因此;在大体积砼施工前;对温度控制指标进行一些理论计算;对施工大有指导意义..三、三、测温点的平面布置原则:1平面形状中心;2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3主风向部位..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四、四、测温点的竖向布置:一般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个;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10厘米处;另外在空气;保温层中各埋设1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保温层内的温度..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一般不少于7d;并根据板中心混凝土温度变化及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确定养护周期..混凝土的养护应采用保温;保湿及缓慢降温的技术措施;一般在浇筑在厚度大于3 m时;要求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循环降温措施;设冷却水管;并通过温度检测控制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度或混凝土内部与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25℃以内..2.3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1在厚大无筋的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总量不超过20%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降低水化热和节省水泥的目的..2改善配筋..为了保证每个浇筑层上下均有温度筋;可建议设计人员将分布筋做适当调整..温度筋宜分布细密;一般用ф8钢筋;双向配筋;间距15 cm.这样可以增强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2.4其他方面1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应力..采取分层或分块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合理设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缝;或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施工后浇带;以放松约束程度;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少温度应力..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与厚大的混凝土垫层之间设置滑动层;如采用平面浇沥青或铺卷材..在垂直面、键槽部位设置缓冲层;如铺设30~50 mm 后沥青木丝板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消除嵌固作用;释放约束应力..2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选择良好继配的粗骨料;严格控制含泥量;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小收缩变形;保证施工质量..采取二次投料法;二次振捣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混凝土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基础内设置必要的温度配筋;在截面变形和转折处;底、顶板与墙转折处;孔洞转角及周边;增加斜向构造配筋;以改善应力集中;防止裂缝出现..3、大体积混凝土的信息化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加强测温和温度控制;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以便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3.1温度监测为掌握基础内部混凝土实际温度变化情况;了解冷却水管进出水温度;对基础内外部以及进出水管进行测温记录;密切监视温差波动;来指导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并同时控制冷却水流量以及流向..测温设备可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微机自动测试仪”;温度传感器预先埋设在测点位置上;基础承台测点位置分承台内部、薄膜下温度、室内室外温度、冷却水管进、出水温度设置..测点温度、温差以及环境温度的数据与曲线用电脑打印绘制..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控制要求时;系统马上报警..测温点的布置应考虑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顺序时间不一致;应由各区域均匀布置;核心区、中心区为重点..3.2监测结果及其根据各测点所测温度汇总混凝土温度情况表;并绘制基础混凝土升降温曲线;了解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情况和特点..根据一般;大体积混凝土浇捣结束后;在基础的中心部位将形成一高温区;升温时间为60~70h;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均在30~40h.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较高;会加快水泥水化的进行;故早期水化热积聚上升;将造成混凝土的升温速度加快..当混凝土保温层揭除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会明显受昼夜大气温度的;温度下降..一般循环冷却水带走的中心部位混凝土的热量较四周表面和底部要多;因此;中心部位混凝土因冷却水所产生的降温数值大;混凝土四周表面和底部所产生的降温数值小..在实际施工中可根据详细测温情况;进行分段..1工程概况马钢2号2500m3大高炉工程中的高炉本体基础、热风炉基础均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高炉本体基础采用大直径挖孔扩底灌注桩和整板式钢筋砼承台的结构形式..承台底部共有39根桩;承台底板尺寸为:25m27.6m×2.5m厚;底板下设0.5m厚矿渣垫层;底板上为5.47m 高直径17m钢筋混凝土圆柱体;混凝土量约3300m3..热风炉基础为30m53m3.5m厚的整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混凝土量约5600 m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间为2002年1月11日至2002年2月1日..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易产生裂缝;产生裂缝有多方面原因;如约束情况;周围环境湿度;混凝土的均匀性;分段是否妥当;结构形式等;都可能引起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就本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而言;由于其截面尺寸较大;所以外荷载或次应力引起的裂缝可能性很小..但正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水化时所释放的热量就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造成的温度梯度收缩应力是导致大体积砼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种裂缝分为两类:一、表面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温度梯度;从而表面产生拉应力;内部产生压应力..而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此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4天里..二、贯穿裂缝;混凝土浇数天后;水化热基本已释放;就开始进入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此拉应力超过砼此时的抗拉强度;砼整个截面就可能产生贯穿裂缝;这种收缩裂缝才是危害最大的裂缝..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从控制裂缝的观点看;表面裂缝危害小;但也会影响结构使用或外观;而贯穿裂缝则要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水性;可能导致结构不能正常使用..为了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或把温度裂缝控制在某个界限内;就必须进行温度控制..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和大体积砼的热工计算;为了防止出现有害裂缝;我们在马钢22500m3高炉、热风炉基础施工中采用以下措施:①采用低热水泥——矿渣水泥;降低水化温升;强度富余大;②优化配合比设计;在砼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高效缓凝减水剂和膨胀剂;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并利用混凝土的60天强度;③砼表面采取蒸气保温养护;缩小砼内外温差..④控制砼的入模温度;进行斜面薄层连续浇筑;⑤电子测温3.1合理选择原材料石子选用5~31.5mm粒径碎石;连续级配;含泥量不超过1%;中砂细度模数2.5含泥量不超过2%;桃冲水泥厂寨峰牌散装32.5号矿渣水泥;高效缓凝减水剂:1%占水泥重;膨胀剂JM-Ⅲ:8~10%;Ⅱ级粉煤灰10~15%占水泥重;原材料均须抽样试验..3.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延缓混凝土初凝时间;改善和易性;混凝土配制采用三掺技术即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减水剂、膨胀剂减水剂针对该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正处于冬季的情况;实验室经过多次试配;最后选用的配合比为:水:水泥:中砂:石子:粉煤灰:减水剂:膨胀剂=178:275:770:1120:40:3:26..3.3大体积混凝土保温养护措施3.3.1大体积混凝土的热工计算1混凝土内部最高绝热升温值:Th=WQ/Cγ;本工程中采用32.5矿渣水泥;C20混凝土..故Th=43.6℃2、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TMAX =Tj+ThξT j =10℃入模温度;ξ散热系数取0.8..TMAX=44.9℃..3、混凝土表面温度:Tb=Tq+4hH-h△T/H2Tq为环境温度取5℃;△T=T-Tq=39.9℃;H=2.57m;h=0.07m..故Tb=9.2℃..MAX-Tb=44.9-9.2=35.7℃>25℃4、混凝土内表温差:△Tc=TMAX显然混凝土内表最大温差超过规定要求值;若不采取措施;将必然会产生表面裂缝.. 3.3.2混凝土表面保温养护措施混凝土浇注完毕;开始三天采用两层草袋和一层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养护;并适当地洒些水在草袋上;以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宜;塑料薄膜在顶层可以防止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在混凝土浇注后第三天;通过测温发现混凝土开始降温时;采用蒸气保温养护;现场有现成的蒸气;只需用橡胶管将蒸气引入养护薄膜内;根据上述混凝土的热工计算和采用电子测温仪JDC-2进行预埋测温来控制通气时间和通气量;混凝土表面温度一般保持在20 ℃左右;则混凝土内表温差为25℃左右;满足温差控制要求..通过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计算;温差控制在25℃以下;一般来说;温度应力<f/1.15;不会出现温度裂缝..并且通过蒸气保温ce养护可以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增强结构对混凝土收缩的抵抗;有效防止收缩裂缝的出现..3.4采用合理的浇筑工艺:本工程中混凝土采用水平循环、斜面分层浇注;每层厚度为30~40cm;上下层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6小时;分层浇注增加散热面;加快热量释放;使浇注后的混凝土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并可避免形成施工冷缝..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入模温度;并加强混凝土的振捣;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浇注..3.5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在热风炉基础表面上布置8个测温点、高炉本体基础上布置5个测温点;分别监测中间、表面-0.10m位置处的温度;随时了解混凝土的内部和表面温度..测温点采取将热电阻导线预埋的方式设置;混凝土浇注12h后开始测温;测温次数应先频后疏;开始3天内每4h一次;温度达到峰值后每8h一次;7天以后每天一次;一直持续2周..测温时间从2002年2月2日开始到2月19日结束;该期间环境温度-5℃~10℃;混凝土入模温度5℃左右;混凝土内部温度最大为46.5℃;最高温升41.5℃;第3天达到峰值;维持1-2天后;开始缓慢降温..如下图所示: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马钢建设公司砼分公司组织供应;混凝土搅拌一站、二站分别从南北方向供料;保证混凝土供应量为60m3/h..现场布置四台混凝土泵车;分别沿基础长边两侧停靠;每台泵车负责包括一个角在内四分之一区域的混凝土布料下料;10台混凝土罐车运输;24小时连续作业..施工顺序:从两端向中间;先深后浅;每斜面均由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然后沿长边按斜面逐层向前推进;自下而上直至基础顶面;层与层之间的间隔不得超过6h..每台泵车配4台插入式振动器;沿长边每6米布置一个;先振捣卸料口;以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然后全面振捣;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泡气为准;在浇注完毕后;及时排除泌水;必要时尚须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抹面;以防止混凝土出现表面裂缝..由于砼浇筑是连续进行的;热风炉基础浇筑了72个小时;高炉基础浇筑了34小时..在浇筑砼时;应采取预防天气变化措施..若遇下雨雪时应铺上塑料薄膜;砼应掺抗冻剂;并适当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和原材料的温度..5施工体会大体积砼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技术措施;而且还要有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为保证施工处于受控状态;浇筑时应建立由施工、监理、甲方等多方共同组成的现场质量保证体系机构;对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连续施工有很好的作用;后期的监测、养护最为关键;一定要在时间、人员、材料、设备予以保证..本工程现已竣工投产;除表面有一些细微裂缝外;未出现任何贯穿性的影响结构的裂缝..掺加较高比例的粉煤灰以及加入一定比例的减水剂、抗裂增强型膨胀剂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而且使大面积底板混凝土的连续施工成功;保证了施工质量..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不得少于14天;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与环境的温湿度有密切关系;膨胀剂也必须在潮湿的条件下才能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所以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时间越长越好;但一般考虑工期要求;也不应少于14天..对于超长结构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且设计或工艺要求“混凝土一次整浇;不留置后浇带”;可以在表面适当地配置一些细钢筋网片..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C2—6—12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并记录..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原始记录签字完毕后交资料员归档..“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13.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C2—6—13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l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 ~C冬施结束;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标明具体部位名称;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此外还应进行成熟度计算本次、累计..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4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1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PART2:5、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测温工作5.1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5.1.1在离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5.1.2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5.1.3结构测孔的设置1梁包括简支撑与连接梁:梁上测温孔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为梁高的1/3至1/2处..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每根构造柱下端设一个测温孔..3底板:底板测温孔布置按纵横方向不大于5m间距布置;每间房间面积不大于20m2对可设一个测温孔;测温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板厚的1/3至1/2..4现浇混凝土墙板:墙厚为20cm及20cm以内时;单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2;当墙厚大于20cm时;双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3;并不小于10cm测温孔与板面成30度倾斜角..大面积墙面测温孔按纵横方向均不大于5m的间距布置;每块墙面的面积小于20m2时;每面可设一个测温孔..5.1.4砼商砼拌合物测温:对于已搅拌好的砼;要经常检查砼出罐和入模温度每班不少于4次要求砼或砂浆出罐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5.1.5新浇砼结构和构件的测温:预埋测温管:砼浇筑完在未覆盖前;要预埋测温管;具体预埋的位置和数量;要事先绘出测温点布置图;每个测温点要做好编号..测温次数控制:砼浇筑完及时测一次温度做为第一次测温;以后每2小时测一次;连测三天;三天后改为每4小时测一次早8:00、晚8:00、夜2:00至砼温度0℃为终结..5.1.6混凝土搅拌、养护测温记录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和养护测记录;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入模温度等;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画制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雀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5.1.7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入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深度等..5.1.8测温要求1在测时;按测孔编号顺序进行;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堵塞住孔口;留置在孔内3-5分钟后进行读数;2混凝土出罐、浇注及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4次;3当采用蓄热法养护时;其间每6小时测量一次;4掺用防冻剂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4.0Mpa以前;每2小时测1次;以后每6小时测一次;5冬期施工有室外大气测记录表;6采用成熟度法预估混凝土强度..五、近几年来;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在高层建筑基础厚筏底板中较为常见;由于近几年来中高层建筑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很普遍;因而施工单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测温及养护手段也随之完善;施工技术也较为成熟;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成熟;施工难度同时也在降低..六、正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普遍常见;在这段时期;施工单位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重视程度降低;套用和单凭经验主义也较普遍;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松懈;放松了对大体积混凝土监测、监控工作;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工作中;也较为随意;没有足够的重视..因而;就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本文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希望对现场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能够引起对质量控制的重视..七、一、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八、在确定什么情况属大体积混凝土各国的标准大多不一;我国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其他国家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尺寸有的为大于或等于0.8m;有的为大于或等于1.2m;因各国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不同;各国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措施也就存在差异;从我国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来看;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要求是相当严格的..九、二、对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十、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不仅仅影响到混凝土自身强度要求;还会影响浇筑时的泵送要求、坍落度、和易性等;以及混凝土浇筑后的水化热产生的多少;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控制将影响到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既而影响整个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十一、1、确定合理的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混凝土温度的升高主要因素是水泥产生的水化热;因而;对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水泥应该选用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较长的水泥;在昆明地区常使用的是矿渣硅酸盐水泥;尽可能不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减低水泥所产生的水化热..如要采用高水化热的水泥;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延缓水化热的释放..十二、2、砂石料的级配要合理..一般情况下;石料要采用连续级配;砂料采用中砂;并严控砂石料的空隙率、含泥量、吸水率及压碎指标..十三、3、合理掺加混凝土用掺和料如粉煤灰、外加剂如缓凝剂、减水剂;从而降低水泥水化热..十四、4、作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工作..十五、5、根据试验室试配资料;对比现场情况或预拌厂拌制现场砂、石料含水率、含泥量等与试验室试配原材料的差别;适当调整混凝土配比;满足实际混凝土拌制要求;以达到质量标准..十六、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水泥水化热的温度计算十七、为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测温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的预先计算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计算预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及温差;才能预先提出相应的养护措施;做好养护准备工作及测温点布置、测温控制预案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后续工作的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的热功计算应力求及时、准确、全面;避免遗漏..十八、1、明确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尺寸及浇筑时当地近一段时期工程环境气候状况..根据构件尺寸;可以确定所需泵车数目、人员数量及混凝土总方量;以预估浇筑时间;由此明确每小时混凝土供应量和供应保障措施..依据工程所在地环境气候状况;确定环境气温;预测浇筑当天的环境气温;拌制混凝土时;原材料的实体温度基本以实测为主..十九、2、确定混凝土运输距离;特别是采用预拌厂的商品混凝土时;还应着重考虑搅拌站距工程现场的距离..二十、3、热功计算所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及现场浇筑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特别是所采用的水泥品牌、规格、型号、数量是影响混凝土收水时温度高低的关键..二十一、4、明确混凝土拌制所用各种原材料的重量、比热、热当量、拌制温度可实测;计算混凝土的拌和温度..二十二、5、根据实测室外气温、运距及转运次数、浇筑捣固时间、混凝土泵送距离或时间计算混凝土浇筑温度即混凝土入模温度..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施工单位往往会忽略混凝土入模温度及入模时室外温度的检测;在实践中也往往不去计算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从另一方面讲;这就使施工单位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失去了主动权;对混凝土的预控没有采取先入为主的态度而被动的凭以往经验处理问题..二十三、6、根据配比中每方混凝土水泥用量、所用水泥水化放热量、混凝土比热、混凝土容重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厚度;计算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和混凝土内部温度..混凝土绝热温升及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计算是整个大体积混凝土热功计算的重心;不能被忽略的..现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和内部温度只作文字性说明;或只写出一个计算式;而没有详细计算书;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和内部温度没有具体计算数据;在实际操作中;只凭实测实量和以往经验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从而失去了对大体积混凝土的主动控制;被动的处理室外气温、表面温度、核心温度所形成温差梯度对大体积混凝土造成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1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交叉竖向剖面进行测温,竖向剖面交叉宜通过中部区域。

1.2竖向剖面的周边及内部应设置测温点周边及内部测温点宜上下、左右对齐;每个竖向位置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3处,间距不宜小于0. 5m且不宜大于1. 0m;每个横向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4处,间距不应小于0. 5m且不应大于10m。

图15-18以矩形基础为例,根据对称性以及最长边选择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基础半个竖向剖面进行测温点设置;图15-19以圆形基础案例,根据对称性选择了两个竖向半剖面进行测温点设置;两个案例说明了测温点布置的_般方法。

.1.3周边测温点应设置在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80mm位置处,竖向剖面交叉处应设置内部测温点。

1.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测温点宜布置在保温覆盖层底部或模板内侧表面有代表性的位置,且各不应少于2处。

环境温度测温点不应少于2处。

1.5对基础厚度不大于L 6m,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完善的工程可不进行测温。

2,柱、墙、梁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1柱、墙、梁结构实体最小尺寸大于2m,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00时,应进行测温。

2.2测温点宜设置在沿纵向的两个横向剖面中,测温点宜上下、左右对齐横向剖面中的中部区域应设置测温点,测温点设置不应少于2点,间距不宜小于0.5m o横向剖面周边的测温点宜设置在距浇筑体表面内40〜80mm位置。

2.3模板内侧表面测温点设置不应少于1点,环境温度测温点不应少于1点。

2.4可根据第一次测温结果,完善温差控制技术措施,后续施工可不进行测温。

3,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应符合下列规定:3.1宜根据每个测温点被混凝土初次覆盖时的温度确定各测点部位混凝土的入模温度;3.2浇筑体周边表面以内测温点、浇筑体表面测温点、环境测温点的测温,应与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同步进行;3.3应按测温频率要求及时提供测温报告,测温报告应包含各测温点的温度数据、温差数据、代表点位的温度变化曲线、温度变化趋势分析等内容;3.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8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20°C 时,可停止测温。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202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2024)

引言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是在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中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与性能。

混凝土的温度是一个关键参数,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对测温要求的各个方面。

正文内容:一、测温工具选择1.温度传感器的类型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的使用范围应覆盖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温度范围。

2.传感器的校准与检测温度传感器应在使用前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符合标准要求;定期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确保其测量精度。

3.测温设备的选择应使用专业的测温设备,保证测温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测温设备应具备合适的尺寸,便于在混凝土中定位和使用。

二、测点布置与测量方法1.测点布置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以保证测温数据的准确性;测点应尽量远离任何外部热源,如阳光直射、机械设备等。

2.测点尺寸与深度测点的尺寸应适当,既能满足测温的要求,又不会引起混凝土的破坏;测点的深度应足够达到混凝土温度的有效范围。

3.测量方法测温首先需要将温度传感器插入混凝土中,确保与混凝土充分接触;随后,使用专业的测温设备对温度传感器进行读数。

三、测温时间点的选择1.初始测温初始测温的时间点为混凝土浇筑后的30分钟内,测量混凝土的初始温度;初始温度能为施工及后续阶段的温度控制提供依据。

2.日常测温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每日固定时间段内测量混凝土温度,以了解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日常测温为及时调整养护措施提供基础,确保混凝土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3.最终测温在混凝土养护周期结束时,进行最终测温;最终测温用于判定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与性能。

四、测温记录与数据处理1.测温记录每次测温都应准确记录,包括测点的位置、深度和测量的时间;2.数据处理测温数据的处理应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将测温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提供混凝土质量与性能的评估依据。

3.异常情况处理对于测温数据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突然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值,应及时进行分析与处理;如果是测温设备或传感器的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大体积砼测温方案(终极版)

大体积砼测温方案(终极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一、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由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温度产生的变形对大体积混凝土却极为不利。

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的同时释放出较多热量,而混凝土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较慢,所以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断增加,使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变大。

随着混凝土水化速度减慢,释放的热量也越来越少,积聚在混凝土中的热量由于热交换的进行逐渐减少,混凝土的温度降低,因而产生收缩。

当此收缩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简称主温度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如不足抵抗拉应力时,混凝土内部就产生了裂缝。

此外,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相对较小。

其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失,而表面热量易与周边环境进行热交换而减少,从而温度降低,就形成混凝土内外的温差。

如温差较大,则混凝土表里收缩不一致,也使混凝土开裂。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和温差引起的不均匀收缩应力(简称温差应力)的影响。

而温度应力和温差应力大小,又涉及到结构物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含筋率、混凝土各种组成材料和物理力学性能、施工工艺等许多因素影响。

故为了保证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国家建设部于2010年颁布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第13.9.6条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采取保湿、控温措施。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中第5.5.1、5.5.3、6.0.1、6.0.2、6.0.3、6.0.6条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中第8.5.2、8.5.4、8.5.6、8.7.3、8.7.4、8.7.6、8.7.7条中都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和测温作了明确的规定。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应符合哪些规定最全的范本(风格一):正文: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说明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应符合的规定。

通过合理设置测温点,可以确保基础混凝土的温度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测温点设置要求2.1 温度监测目的说明设置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的主要目的。

例如,温度监测可用于评估混凝土的硬化过程、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检测潜在的温度应力。

2.2 测温点数量根据基础混凝土的尺寸和设计要求,确定所需的测温点数量。

确保测温点的布置足够密集,以捕捉整个基础混凝土的温度分布。

2.3 测温点位置根据基础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和温度分布情况,确定测温点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应选取基础混凝土表面、表层、深层以及接触周围土体的位置设置测温点。

2.4 测温点类型根据需要监测的温度参数,选择适当的测温点类型。

常用的测温点类型包括测温孔、埋入式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红外温度测量设备等。

2.5 测温点布置图根据测温点位置和数量,制作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图。

图中清晰标注测温点的位置,并配有相应的测温点编号。

3. 附件本文档涉及到的附件包括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图。

附件详细展示了测温点的位置、布置和编号。

4. 法律名词及注释4.1 温度监测温度监测是指对基础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测和记录。

4.2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是指用于承载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混凝土基础,其体积较大且厚度较厚。

5. 结尾本文档是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的最全范本,内容详细,每个章节进行了细化。

希望可以为相关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

最全的范本(风格二):正文: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应符合的规定。

通过合理设置测温点,可以准确监测基础混凝土的温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测温点设置要求2.1 温度监测目的设置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混凝土的硬化过程、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检测潜在的温度应力。

大体积混凝土设置测温点的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设置测温点的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设置测温点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设置测温点的要求背景介绍大体积混凝土常用于桥梁、水利工程、核电站等重要建筑,因其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由于其体积较大、硬化过程较缓慢,可能会产生温度应力引起的开裂问题。

为了有效监控混凝土温度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开裂,设置测温点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要求1.位置选择:测温点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混凝土内部,且在预估的最大温度应力区域范围内。

通常选择混凝土矩形截面的中心位置或者距离边界一定距离的位置。

例如,在桥梁混凝土梁的测温点设置中,可以选择梁截面中心位置或者离底部一定深度的位置。

2.数量要求:测温点应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和结构特点合理确定,一般建议设置多个测温点进行监测。

例如,在混凝土大坝的测温点设置中,可以根据大坝的长度和高度,设置若干个测温点,以实现全面的温度监测。

3.测量方法:测温点应选取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监测,常见的方法包括钻孔式测温、电缆测温、光纤测温等。

例如,在核电站厂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采用埋设电缆进行连续测温,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4.数据记录:测温点应有有效的数据记录和管理系统,方便对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温度应力引起的开裂。

例如,在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使用数据记录仪和远程传输系统,将测温点获取的数据发送至监测中心,实现对温度变化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处理。

结论大体积混凝土设置测温点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选择位置、数量、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系统,可以及时获得混凝土的温度信息,提前预警并采取措施以防止开裂问题的发生。

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5.监测频率: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可能会较慢,因此需要设置合理的监测频率。

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项目需求,确定监测频率,一般建议在混凝土浇筑前、浇筑中和硬化后分别进行测温。

例如,在水利工程大坝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在浇筑前设置测温点进行预测,浇筑中进行实时监测,硬化后进行稳定监测,以确保温度变化的全面掌握。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教程文件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教程文件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教程文件1.测温点布置密度: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测温点布置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形状、厚度和特点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测温点布置密度较高,以确保可以全面、准确地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具体的布置密度可以根据经验和相关规范进行确定。

2.测温点布置位置:测温点应尽可能均匀地布置在混凝土结构的各个部位,以反映整个结构的温度变化情况。

通常情况下,测温点应布置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内部和周边,包括顶部、底部、侧面、中部等位置。

同时,应注意避开混凝土中的钢筋和中空位置,以免测温点的准确性受到干扰。

3.测温点布置深度:测温点的布置深度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厚度和特点等考虑。

一般来说,测温点的布置深度应大于混凝土表面的深度,以确保可以准确测量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

具体的布置深度可以根据经验和相关规范进行确定。

4.测温点布置方法: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测温点布置方法包括埋设式、贴壁式和贴面式等。

埋设式测温点是将测温点埋设在混凝土结构中,通常使用传感器或电缆等设备进行监测;贴壁式测温点是将测温点贴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通常使用贴片式温度计进行监测;贴面式测温点是将测温点贴在混凝土结构的侧面或其他部位,也通常使用贴片式温度计进行监测。

选择合适的测温点布置方法需要考虑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施工条件和监测要求等因素。

5.测温点布置数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测温点数量应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和结构的特点确定。

一般来说,测温点的数量应足够多,以确保可以全面、准确地监测到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具体的布置数量可以根据经验和相关规范进行确定。

以上是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的一些原则。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布置,以确保测温点的数量、位置、深度和方法等能够满足监测和控制混凝土温度的要求,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副本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副本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副本范本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一: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测温点的布置原则,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质量控制。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包括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各个环节。

二:测温点布置原则2.1 测温点数量根据混凝土工程的规模和要求,确定测温点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每10m³混凝土设置一个测温点,确保测温点的分布均匀。

2.2 测温点位置2.2.1 表面测温点在混凝土的表面布置测温点,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钻孔或粘贴测温片等方式布置。

2.2.2 内部测温点在混凝土内部布置测温点,可以采用钢筋穿孔、磁粉探伤等方式布置。

内部测温点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的要求进行评估。

2.3 测温点布置的原则2.3.1 测温点的分布均匀测温点应在混凝土结构中分布均匀,以反映整体温度变化情况。

避免将多个测温点设置在同一位置,导致测温结果误差较大。

2.3.2 测温点的代表性测温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避免将测温点设置在混凝土温度分布不均匀的区域,以免影响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2.3.3 测温点的便捷性测温点应布置在施工操作方便的位置,以便进行实时监测和后续数据分析。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附件1: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示意图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指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料经过一定配比、搅拌、浇筑或成型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固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五:结束语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的原则,通过合理布置测温点可以准确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保证施工质量。

附件中提供了测温点布置示意图。

以上是本文档的所有内容。

---范本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建议一: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给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测温点布置的建议,以确保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和工程质量。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各类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包括但不限于水坝、桥梁、地下结构等。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其中的测温工作则是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的关键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等特点,容易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因此,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测温,并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测温的目的和意义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散热较快,从而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之间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

这种温度梯度会产生温度应力,如果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引起混凝土开裂。

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可以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如调整养护方式、覆盖保温材料等,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率,预防混凝土开裂。

同时,测温数据还可以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案。

二、测温点的布置原则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测温点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代表性原则测温点应选择在混凝土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如混凝土厚度较大、形状复杂、配筋密集等区域。

2、均匀性原则在混凝土平面和立面上,测温点应均匀分布,以反映整个结构的温度变化情况。

3、对称性原则对于对称结构,测温点应沿对称轴布置,以便对比分析对称部位的温度差异。

4、分层布置原则对于分层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应在每层混凝土中分别布置,且应在上下层混凝土结合面处设置测温点。

三、测温设备和方法1、测温设备常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和电子测温仪。

热电偶测温仪是通过热电偶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安装和使用较为复杂。

电子测温仪则是采用数字式传感器,直接测量温度并显示结果,操作简便,但精度相对较低。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1. 应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项目要求,在施工前制定测温计划,并将其列入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

测温计划应包括测温点的位置、测温时间点及测温方法。

2. 混凝土测温点的设置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结构特点和温度控制要求进行确定。

一般应设置在混凝土截面的最薄部位、最大体积变化处、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部位。

测温点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体积、结构及其温度控制要求进行确定,一般不得少于3个测温点。

3. 混凝土测温点的布置应均匀、合理,同时应避免与构件的钢筋重叠部位接触,避免影响测温结果。

4. 测温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计量器具,并进行定期的检验和校准,保证测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混凝土测温应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一般可采用热电偶法、红外线测温法或物理特性测温法等。

6. 热电偶法测温时,应将热电偶插入混凝土内部,插入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为混凝土厚度的1/3到1/2。

插入深度测量之前,应在钻孔内灌入经批准的热油,并浸泡足够的时间保证热电偶与混凝土的温度接触。

7. 红外线测温法测温时,应选择适当的红外线测温仪器,按照仪器使用说明正确测量。

测温时,应保持仪器和被测表面之间的距离稳定,并保持正常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8. 物理特性测温法是通过测量混凝土的声速、电阻率等物理特性来推测温度变化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物理特性曲线进行插值计算,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曲线的精确性。

9. 混凝土测温应根据测温计划的要求进行定期测温,并记录和保存测温数据。

10. 混凝土测温数据的解读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施工进度、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等,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11. 混凝土测温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其结论和建议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负责人。

12. 如果混凝土在测温过程中存在异常情况,如温度偏差较大、温度分布不均匀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混凝土保温措施、调整配合比等,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二)2024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二)2024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二)引言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材料,其具有体积大、温差梯度大等特点,因此在施工及养护过程中需要进行温度监测与控制。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正文:一、传感器选择1. 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及测温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类型(如热电偶、红外线测温仪等)。

2. 确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通常应避免与混凝土结构的薄弱部位直接接触。

3. 安装传感器时,要注意保护传感器的连接线,避免造成线路短路或损坏。

二、测温频率与监测点布设1. 根据混凝土的尺寸及温度变化规律,合理确定测温频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根据施工方案和结构要求,合理布设测温监测点,以覆盖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关键部位。

3. 测温点的布置应考虑混凝土的不同部位及厚度,避免测温点集中或过于稀疏。

三、数据采集与记录1. 使用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

2. 在测温过程中,及时记录测温数据并标注监测点的位置,以便后续分析与比对。

3. 需要关注的测温参数包括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等。

四、数据分析与评估1. 对于获得的测温数据,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平均温度计算、温度变化趋势分析等。

2.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对测温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混凝土是否达到养护期间的温度控制标准。

3. 针对异常温度数据,及时进行分析与处理,防止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

五、温度控制与调节1. 根据测温结果,对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过程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 针对有需要的部位,可采取降温措施(如喷水降温、遮阳等)以控制混凝土温度的过高。

3. 针对低温环境条件下的施工,可采取加温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凝结和强度发展。

总结:本文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传感器选择、测温频率与监测点布设、数据采集与记录、数据分析与评估,以及温度控制与调节等方面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其体积较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迅速,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温度监测和控制,很容易产生温度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是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要理解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的重要性,首先需要了解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会发生水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由于其体积庞大,热量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与外界环境接触,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了较大的内外温差。

当内外温差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由于混凝土在早期抗拉强度较低,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此外,混凝土在降温阶段,由于体积收缩受到约束,也会产生拉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

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的目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预防温度裂缝的产生。

具体来说,通过温度监测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2、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确保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3、指导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合理调整养护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的时间和厚度等。

4、为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热电偶测温法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将热电偶预先埋设在混凝土内部的不同位置,通过导线将测量信号传输到数据采集仪,从而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的实时监测。

2、热敏电阻测温法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来确定温度。

与热电偶相比,热敏电阻成本较低,但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稍逊一筹。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及监控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及监控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及监控措施
1、为了掌握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情况,必须对内外温度进行监测。

在进行底板施工时,应埋设测温传感器(WZC-010铜热电阻),测温点布设在板底部以上10cm及表面以下10cm及中间点。

2、预埋测温点时,先将电阻应变片固定在钢筋上,再将钢筋固定在预定位置。

测温仪器采用温度监测显示仪,为提高精度和效率,每点位处的三点应同时观测。

3、测温时间要求:首测放在点位混凝土浇灌完毕后24h,在此后的1d内每4h观测一次、3-6d内每6h观测一次、7-10d内每12h 观测一次。

依据两次测温间的温升值,温升快时应加密测量次数。

4.混凝土浇筑抹平后,即应马上用塑料薄膜覆盖。

每次测温一圈后,应立即计算并分析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情况。

5、当砼内部处于降温阶段,且里表温差小于25°C,且其降温速度在2°C/d,大气温度和表面温差小于20°C时,根据规范可以揭掉保温覆盖层,进行洒水保湿养护。

6、测温负责人每天将测温情况记录并汇报给总工。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二)2024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二)2024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二)引言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是指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合理布置温度测量点,以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

本文将从测温点的选取、布置方式、测温设备、数据采集及分析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一、测温点的选取1. 根据混凝土结构和尺寸选取主要测温点,如混凝土心温度点、混凝土表面温度点等。

2. 考虑混凝土温度变化的不均匀性,选取分布均匀的测温点。

3. 针对特殊部位,如跨梁、钢筋浇筑区域,选取靠近该部位的测温点。

二、布置方式1. 根据混凝土工程结构特点,采用直线型、网格型或环形布置方式。

2. 确保测温点之间的距离适当,通常不超过2米。

3. 避免测温点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保证整体布置的有效性。

三、测温设备1. 选择适合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传感器,如热电偶、光纤光栅等。

2. 确保传感器的测温范围和精度满足实际需求。

3. 防止传感器受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损坏,采取保护措施。

四、数据采集1. 使用专业的数据采集设备,确保测温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定期校准传感器,避免测温数据产生偏差。

3. 建立完备的数据采集记录系统,确保数据存档和备份。

五、数据分析1. 对测温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2. 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结合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合理选取测温点、科学布置方式、使用适当的测温设备、精确进行数据采集和深入分析,可以有效监测和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化,在工程施工中起到重要作用。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1. 引言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单个施工部位需浇筑的混凝土体积大于3m³的混凝土。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较大,会对混凝土的强度、收缩、裂缝等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

本规范旨在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方法和要求,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 测温仪器2.1 温度计应选择精确、灵敏,并能满足施工要求的仪器。

2.2 常用的测温仪器包括接触式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等。

3. 测点设置3.1 测温点应平均分布在混凝土体积中,覆盖混凝土体积的不同高度和位置。

3.2 测量剂的设置应在施工前确定,并进行标记和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4. 测温方法4.1 接触式测温方法4.1.1 将温度计的探头插入混凝土内部,直接测量混凝土的温度。

4.1.2 测温过程中应保证温度计与混凝土接触良好,排除外界环境对测温结果的干扰。

4.1.3 测温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测温点的位置确定,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4.2 红外线测温方法4.2.1 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测温。

4.2.2 测温过程中应保证测温仪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仪器的稳定性。

4.2.3 测温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测温点的位置确定,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4.3 电子数据采集系统4.3.1 使用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对混凝土进行实时温度监测。

4.3.2 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多点测温、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

4.3.3 测温数据应及时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5. 数据记录与分析5.1 测温数据应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并进行编号和标记。

5.2 数据记录应包括测温时间、测温点位置、测温方法和温度数值等信息。

5.3 测温数据的分析应结合混凝土的强度、收缩、裂缝等性能要求,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安全性。

6. 结论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嘿,咱今儿个就来说说这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哈。

我记得头一回接触这大体积混凝土的时候,那场面可不小。

一堆水泥、沙石啥的堆在那,就跟小山似的。

那搅拌机“轰隆隆”一响,就跟打雷似的,吵得人耳朵嗡嗡响。

咱这大体积混凝土啊,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这体积大了,里头的温度变化那可得好好盯着,不然啊,出了问题那可就麻烦喽。

这测温点布置啊,首先得考虑均匀性。

就好比咱吃饭,得均匀着吃,不能光吃这一口不吃那一口。

这大体积混凝土也是一样,你得让这测温点均匀地分布在里头,不能这边密密麻麻,那边稀稀拉拉的。

咱想象一下,要是不均匀,就好比一个人穿衣服,这边穿厚了,那边穿薄了,那能舒服吗?这混凝土也会“不舒服”啊,温度变化掌握不准,说不定就开裂啥的,那就糟了。

还有啊,这测温点得布置在有代表性的位置。

啥叫有代表性呢?就好比咱选代表,得选那种能代表大家想法的人。

这测温点也得选在能反映混凝土整体温度变化的地方。

比如说,在混凝土的中心部位,那温度变化肯定跟边缘不一样,中心就像个小火炉,温度升得快降得慢;边缘呢,就像靠着窗户的地方,受外界影响大。

所以啊,中心和边缘都得布置上测温点,这样才能掌握全面的情况。

再说说高度吧。

这高度也有讲究,不能随便乱布置。

就像咱盖房子,一层一层得安排好。

这混凝土也有它的“楼层”,不同高度的温度变化也不一样。

咱得从底部到顶部,一层一层地布置测温点,就跟爬楼梯似的,一步一步来,这样才能把每个“楼层”的温度都摸清楚。

我跟你说啊,有一回我在工地上,就碰见这么个事儿。

有个小年轻,刚来没多久,对这测温点布置原则不太懂。

他就瞎布置,结果呢,测出来的温度数据乱七八糟的,根本就看不懂。

我就过去跟他说:“小伙子啊,这测温点布置可不是随便弄弄就行的,得按照原则来。

你想想,要是咱这温度掌握不准,这混凝土出了问题,那咱这工程可就砸了呀。

”那小年轻听了,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师傅,我知道了,以后一定好好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山观西苑新村二期拆迁安置房1#地下车库工程;工程建设地点:江阴市金山路南侧、带钢路东侧;建筑面积:3859.2平方米;砼强度等级:C35,顶板及侧板砼抗渗等级P6。

本工程由江阴市立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勘察室进行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江苏新东方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江阴市第二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由顾明明担任项目经理,张玉坤担任技术负责人。

二、施工准备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

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1、材料选择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

对主要材料要求如下:
(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525#,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

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

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

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

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5)外加剂:设计无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每立方米混凝土2KG减水剂,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具体外加剂的用量及使用性能,商品混凝土站在浇筑前应将报告送达施工单位。

2、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采用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

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

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3、现场准备工作
(1)基础顶板钢筋及柱、墙钢筋应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基础顶板上的采光井、预留洞口采用复合木模板支模。

(3)将基础顶板上表面标高抄测在木模板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找平用。

(4)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随需的塑料薄膜、草席等应提前准备好。

(5)项目经理部应与建设单位联系好施工用电,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正常振捣及施工照明用。

(6)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
根据设计要求,对基础顶板混凝土进行温度检测;基础顶板混凝土中部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该温升值一般略小于绝热温升值。

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以后趋于稳定不再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

规范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度;本工程设计无具体要求,即按规范执行。

表面温度的控制可采取调整保温层的厚度。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
由于车库顶板按后浇带已经分为不同的3个区,250MM厚的的顶板混凝土采取正常的喷水养护,因此车库顶板以分区为一个自然施工段。

第一次浇筑由2台混凝土泵管输送混凝土,从D-5轴右侧的后浇带处向D-12轴方向浇筑。

混凝土浇筑量约为800立方米,计划浇筑完成时间为24小时。

第二次的混凝土浇筑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送筑,从D-1轴向D-5轴右侧的后浇带处方向浇筑混凝土总量约为700立方米,计划完成浇筑时间20小时。

2、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采用混凝土输送泵送筑。

(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

钢筋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

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

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

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间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3)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1~2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2~4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5)现场按每浇筑100立方米(或一个台班)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1组作14D强度备用。

(6)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

考虑本工程不太大,按规定取2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

5、混凝土测温
(1)基础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

测温管的长度分部为两种规格,测温点约布置按规范要求设置。

测温线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

每组测温线有2根(即不同长度的测温线)在线的上断用胶带做上标记,便于区分深度。

测温线用塑料带罩好,绑扎牢固,不准将测温端头受潮。

测温线位置用保护木框作为标志,便于保温后查找。

(2)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

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3)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强度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

(4)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部门温度之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6、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二层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

(2)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

(3)柱、墙钢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

(4)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

五、主要管理措施
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同时要注意各项原材料的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与理论计算基本相近。

2、在混凝土搅拌站设专人掺入外加剂,掺量要准确。

3、施工现场对商品混凝土要逐车进行检查,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土量是否相符。

同时严禁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现场临时加水。

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同时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温度在未被新浇筑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相关规定。

5、试验部门设专人负责测温及保养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

6、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7、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及养护的管理,试块拆模后及时编号并送入标养室进行养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