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摘要综述了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育性变化机理,初步探讨了利用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应用前景目前,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方法主要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性、化学杀雄。

细胞质雄性不育以其制种产量高、繁殖系数大利用得最广泛,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制种时育性不稳定影响种子质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不育彻底,但制种时须拔除50%可育株,费工费时,由于其制种难度大,在发达国家一直不受重视,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地区和单位利用并配制了杂交组合;自交不亲和性亲本繁殖困难,化学杀雄难以掌握药剂浓度及喷施时间,目前后两种方法均无大面积推广,但也配制了杂交组合。

自石明松(1973)发现水稻光温敏不育现象以来,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引起了育种界的普遍兴趣和重视。

何觉民等(1994)提出生态雄性不育理论,认为植物雄性育性作为一个性状,必然同时受基因影响和环境制约。

所谓雄性不育,不过是不育基因在特定生态下的表达。

到目前为止,在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作物上均发现了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并加以利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油菜上利用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可简化育种程序,提高制种纯度,有效降低制种风险,其利用前景是可观的。

本文综述了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发现、选育、利用,随着进一步的研究,生态两系油菜也将成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1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1.1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杨光圣等(1987)于昆明油菜夏繁期间,在2个甘蓝型油菜品系杂交(84-1×84-2)后代中发现一个F3株系表现雄性不育、雌性可育,经3年连续选择自交(F5)、鉴定和选择,选育出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AB1,表现为在武昌秋播,春天开花表现雄性可育;在昆明或西宁夏播开花表现雄性不育。

袁美等报道了双低生态不育两用系8-8112AB,该不育系由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AB1与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选育而成。

油菜国内外耐热功能基因研究现状

油菜国内外耐热功能基因研究现状

油菜国内外耐热功能基因研究现状
油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然而,气候变暖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油菜的耐热功能基因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在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油菜的耐热功能基因。

他们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一系列与油菜耐热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包括热休克蛋白基因、抗氧化酶基因、脱水素基因等。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研究,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揭示油菜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机制,并进一步利用这些基因进行育种,培育出更耐高温的油菜品种。

在国外,许多国际研究团队也在研究油菜的耐热功能基因。

他们通过使用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油菜的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并鉴定了一系列与油菜耐热相关的候选基因。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油菜的适应机制,还为油菜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尽管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在油菜耐热功能基因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
重要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油菜的基因组庞大且复杂,对基因的分析和功能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油菜的耐热机制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背景等多种因素相关,需要进一步细致的研究来
揭示。

最后,如何将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油菜育种中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油菜的耐热功能基因研究目前正处于国内外的积极探索阶段。

通过深入研究油菜的耐热相关基因,我们有望开发出更适应高温环境的油菜品种,以保障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及解决策略张耀文;卢从明;赵小光;关周博;王学芳;侯君利;董育红;田建华;李殿荣;卢庆陶【摘要】为了促进油菜高光效育种的研究进展,在剖析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研究缺陷及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油菜超高产育种目标和生产实际需求,提出以下解决思路与方法:通过多途径创制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拓宽高光效种质的筛选范围;建立综合鉴定指标体系,对高光效种质进行鉴定和定向改良,增加高光效种质的实用效率;构建油菜高光效结构指标体系,提高群体光合效能;多途径利用杂种优势,建立快速、高效的油菜高光效杂交育种方法体系;开展油菜高光效分子设计育种,提高育种效率;研究和实施油菜高光效栽培技术,促使光合效能的持续、稳定发挥.%In order to promote advance of rape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breeding,basedon analysis of difficulties,research defects and favorable conditions,and for the breeding objective of super high yield breeding and actual demand for rapeseed production,different solutions and methods such as multi-channel creation of the Brassica napus germplasm,broad screening rangeof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germplasm were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for identifying,improving and increasing the actual efficiency of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germplasm;rape index system of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structure was also built for increasing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of groups,the fast and efficient hybrid method system of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breeding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different ways.The breeding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by carrying out molecular design breeding of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Cultivation ofrape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was studied and applied for solutions to promote consistent photosynthetic capacity.【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27)001【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油菜;高光效育种;难点;有利条件;解决策略【作者】张耀文;卢从明;赵小光;关周博;王学芳;侯君利;董育红;田建华;李殿荣;卢庆陶【作者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生物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生物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生物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4/2015年度中国食用油自给率仅为34.2%,相比上一年度的36.8%下降2.6个百分点,已远超出安全警戒线;距《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要求保障中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不低于40%的目标任务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任务日益紧迫。

彩花油菜的创建及遗传育种进展

彩花油菜的创建及遗传育种进展

彩花油菜的创建及遗传育种进展陈道宗;刘镒;付文芹;葛贤宏;李再云【摘要】油菜既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大田作物,成片的油菜花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近年来,随着农业旅游项目的不断研发,油菜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而且以黄色为主的菜花正在被白色、红色、紫色等彩色菜花所丰富,花色油菜种质的创制也被越来越多的育种家所突破.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远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人工诱变、基因工程等方法获得的不同花色油菜新种质,概述了有关油菜花色的遗传机理、进化与选择等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彩花油菜育种的最新进展,并就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和建议.【期刊名称】《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8页(P309-316)【关键词】油菜;花色;观赏价值;花青素;类胡萝卜素【作者】陈道宗;刘镒;付文芹;葛贤宏;李再云【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03;S681.9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植物油脂来源之一。

近年来,我国油菜生产一方面受到进口菜籽的冲击,以传统榨油为目的的生产方式又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比较效益下降的冲击,导致油菜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但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片菜花以其花期良好的观赏价值和蜂产业带动作用,迅速成为农业观光的主角,正在实现赏花、蜜用、饲用、油用等多功能利用[1]。

如今,江西婺源、青海门源、湖北沙洋、四川什邡等地,每年都依靠油菜花观光提高农业旅游收入,以四川为主,各地陆续出现的彩色菜花成为新宠和亮点。

12C 6+重离子辐照油菜诱变效应研究

12C 6+重离子辐照油菜诱变效应研究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材 料 .
实验材料为兰州当地市售的油菜种子 。
1 方 法 . 2 1 . 辐 照处 理 .1 2
中国博 士后科 学基 金(0 63 0 1) “ 部之 光 ”联合 学者项 E(56 6XL ) 20 097 5、 西 t 0 10 0、教 育部 “ 世纪 优 秀人才 支 ̄ 0 新 收 稿 日 :2 0—51 ,修 回 日期 :20 .01 期 070—8 071-8
J E ) 资助 ( T” NC
菜种子 , M5 至 代油酸含量提高至 9 . 8 其他研 3 %【; 5 究 则 用 离 子 束 辐 照 筛 选 到一 些 高 油 酸 油 菜 株 系[ 9 。我们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用 c + . 1 6 重离子 辐照油菜种子 ,系统研究了其对 M1 植株 的生物学 特性 、 农艺性状和 D A 分子多态性方面的影响 , N 探讨其在油菜品种改 良上的应用 。
重离子的生物诱变作用强 ,诱发突变谱广 ,突 变频率高, 突变体易稳定 , 辐射损伤小于 y 且 射线 , 相对生物学效应有益突变的效率高于 y 射线 ,受到 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 I 近年来 , 一 对多种植物的研 究表 明,离子束辐射可引起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对 生物 品种 改 良有 积极 作用 L J 3。
第一作者 ;侯岁稳 ,男 ,16 99年 3月出生 ,20 04年于兰州大学获博士学位 ,现为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细胞生物学专业
维普资讯
40 5



第3 1卷
次提取液合并过滤后蒸发溶剂至恒重 ,即得所取样 品 的籽油u 。 1 . 染色体行为观察 .5 2 用 C ro a y液 ( n 乙醇: 冰醋酸= :) 31 固定根尖或 花盘 ,改 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压片,根尖预先用 5 ml oL盐酸处理 。在 Mo c / t 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i 1 . 基因组总 D A的提取和 R P .6 2 N A D分析 为了解和确定 2 ¨ C 重离子对油菜诱导突变的 分 子基 础 ,我们 对 处理 组 和对照 组油 菜进 行 了 RP A D分析。D A提取参考 Ca 等方法u 。 N lk r 引

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研究进展

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研究进展

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研究进展油菜是我国广泛种植的重要粮油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油菜精量播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播种技术,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播种量和成本,提高绿色生产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综述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的定义和特点油菜精量播种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内按照一定的密度和行距进行播种的技术,可以控制油菜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叶面积指数,促进花、果形成,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适合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可以有效应对各种天气变化。

(2)可以精确控制播种量,减少浪费,提高播种效率。

(3)可以避免因过密或稀疏导致的植株抢光和拥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可以节约劳力和材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

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种子种类、播种时间、行距和密度。

(1)种子种类:合适的种子种类可以提高播种成功率和产量。

选用高质量的种子可以增加油菜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播种时间:适当的播种时间可以提高油菜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油菜生长期较短,通常在地温达到10℃以上时进行播种。

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播种时间也有所不同。

(3)行距和密度:适当的行距和密度可以控制植株的生长和分布。

油菜的株高和枝条数对产量有很大影响。

较矮、较短的油菜植株适合较小的行距和密度,较高、较长的油菜植株适合较大的行距和密度。

油菜精量播种技术已经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精量播种技术有抛粒式机械播种、穴盘式机械播种、裸眼式手动播种、育苗移栽和整地无犁播种等。

(1)抛粒式机械播种:抛粒式机械播种是一种先将种子拌入肥料中,然后通过机械施播到田间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减少种子的浪费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播种效率和品种适应性。

(2)穴盘式机械播种:穴盘式机械播种是一种通过机械在油菜的每个育苗位置上挖出一定大小的地坑,并在地坑中放入油菜种子的技术。

物理辐射在农作物育种和生理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物理辐射在农作物育种和生理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2 0世纪 2 年代末 , 0 有学者用 x射线进行诱变试验后发 现, 其后代的突变频率比自然突变高得多 , 从而开创 了物
理 辐射在 农 作 物 上 的诱 变 育 种 技 术 。到 2 0世 纪 5 0年 代 , 原子技 术 的不断发 展 , 随着 辐射 育种也 得到 了充 分 的
发 展 。2 0世纪 8 O年 代 , 射 诱 变 育 种研 究 逐 渐 发 展 成 辐
江 西农 业 学 报
2 1 ,2 6 :3— 6 0 0 2 ( )2 2
A t g iu u a in x c a A rc h r eJa g i
物理 辐射在 农 作物 育种 和 生理上 应 用 的研 究进 展
朱宗文, 石, 贤, 查丁 李 朱龙英, 朱为民
( 海市 农 业科 学 院 园艺 研 究所 、 海 市设 施 园 艺技 术 重 点实 验 室 , 海 2 10 ) 上 上 上 0 16
ZH U n —we Zo g n,ZHA n Di g— s i h ,LIXin,ZHU o g —yng,ZHU e a Ln i W i—mi n
(ntueo H rcl r, hnh i cdm f gi l rl c ne; hnhi e ao t yo rt tdH rcl rl eh Istt f ot u ue S aga A ae yo r u ua S i cs S ag a K yLbr o f o c otut a T c— i i t A ct e ar P ee i u nlg, hn a 2 10 , h a ooy S ag i 0 6 C i ) h 1 n
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人类 已经掌握 会 的发 展 带 来 了 巨大 的能 量 。 它

河南省优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河南省优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河南省优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朱家成;赵磊;刘建明;任乐建【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05(000)007【摘要】"九五"以来,河南省油菜科研工作者,根据国际油菜科技发展的两大趋势(优质化与杂种化),将品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技术,开展优质油菜"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使优质和高产得到较好的统一.育成双低、高产油菜杂交种豫油4号、豫油5号、杂9522、杂97060、杂98033、丰油9号、杂双1号、杂双2号、华油2000等,对河南乃至全国杂交油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强油菜小孢子培养、种间杂交、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基础应用研究,创造出一批优异种质和"三系"材料,为今后选育出更加优良的杂交品种奠定了物质基础.目前,一批优质杂交新组合正在参加国家和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总页数】4页(P9-12)【作者】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朱家成;赵磊;刘建明;任乐建【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相关文献】1.河南省优质油菜产业化发展思考 [J], 姜玉忠;陈新颖2.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 [J], 刘宗华;汤继华;王庆东;胡彦民;季洪强;陈伟程3.隐性核不育系在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J], 李永旗;孙亮庆;谢业涛4.隐性核不育系在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J], 李永旗; 孙亮庆; 谢业涛5.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J], 孙妍妍;赵丽梅;张伟;张春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观赏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观赏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 o rt C — o线处理切花菊研究表明 : 辐射材料诱变效
1 观赏植物辐射诱 变育种发展 历程
应 、 变材料 、 诱 辐射 剂量与 变异 率的关 系等方面研 究概况。最后 , 出了今后 辐射 育种研 究的主要 方向。 提
关键词 : 赏植物 ; 观 辐射诱 变育种 中图分类号 :' 2 3 S 2 .5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5 0 (0 6 0 —0 1 —0 10 58 2 0 )3 0 9 5
( rcl rl pr etXca gC l , i a g 6 5 1 Scun Hot ut aDeama , ihn ol Xc n 1 03,i a ) i u n ie h h
Ab ta t n hs a e t e d a cs S u sr c:I t i p p r h a v n e i s mma i d n a it n id cd rz i rdai —n u e mu ain re ig f e o tt b ed n o o
o n me t ln s a d a d s r t n i gv n o h e ea e e rh s u t n i i a icu ig t e r a n a pa t , e ci i s ie ft eg n r lr a c i ai n Chn ,n ldn h l n p o s t o s u c f r da in, h c a i o a it n mu ain, h fe t f r dain, h tras o o reo a it o t e me h s n m fr dai tt o o t e efcs o a it o t e maei f l mua in a d t erlt n hpb t e h a it n d s dt ert fmu ain Fial t er e rh tt h eai s i ewe n t erdai o ea h aeo t t . n y,h e ac o n o o n o l s

油菜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油菜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陈光尧()男,汉族,湖南衡山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油菜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3通讯作者油菜辐射育种研究进展陈光尧1,王国槐13,罗 峰2(11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8;21湖南亚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7)摘 要:综述了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发展和辐射诱变的方法及变异机理,介绍了通过辐射诱变创造的油菜新种质,探讨了当今油菜辐射诱变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辐射诱变、组培和分子标记相结合的复合育种的思路.关 键 词:油菜;辐射;诱变育种中图分类号:S56514文献标识码:AAdvances in in duced mutat ion br eeding by ra diat ion for ra peseedC HEN G ua ng 2yao 1,WANG G uo 2hua i 1,3,L U O Feng 2(11Oil Crops Instit ut e ,HNAU ,Changsha 410128,Chi na ;21Hunan AVA H oldings Li mit ed Company ,Changsha 410007,China)Abstra ct :Radiation mut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duced met h od of cultivar breeding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in rapeseed 1The advances in induced mutation breeding by radiation for rapeseed are summarized 1New cu ltivar created by radiation ,methods of induced mutati on and effect s b y radiation were introduced 1The met h ods to separate ,select and identify muta nts were als o showed 1Accor ding to there search in crops ,t he author s suggested s ome new ideas that induced breeding ,tissue culture and molecu lar marker of compound mutation breeding to rapeseed 1K ey w or ds :rapeseed;radiation ;induced breeding 1927年穆勒(Muller H 1J 1)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遗传会议上论述了X 射线能使果蝇发生突变,接着L 1J 1St adler 在玉米和大麦上首次证明射线可以诱发突变,从此开辟了辐射育种的新领域.1934年D 1Tollenear 利用X 射线育成了第一个作物突变品种,即烟草Chlorina ;20世纪50年代,随着原子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辐射育种被用于植物的性状改良;20世纪60年代《突变育种手册》的发表及对诱变规律的进一步了解,完成了从初期基础研究向实际应用的转折;20世纪70年代,诱变育种逐渐转至抗病育种、品质育种和突变体的杂交利用上;20世纪80年代后,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广泛应用为诱变育种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分子标记方法的运用,使品种的定向诱变成为可能.据1995年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在158种植物上辐照育种育成和推广的品种共1932个.又据FAO/IAEA 的突变品种数据库(MVD )统计,目前世界上登记的突变品种2271个,其中油料作物59个,油菜占15个[1].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辐射育种,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以来才真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有22种植物育成了243个突变品种,目前已育成并推广的品种达459个,占世界总数的1/4[2].随着核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的发展,辐射诱变育种在育种领域占居越来越重要的位置.1 辐射诱变源的种类早期辐射育种主要以X 射线为诱变源,世纪6年代后,γ射线、中子流应用渐广,在农业生第33卷2007年8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 nal of Huna n Agricultural Univer s ity (Natural Sciences )Vol 133Aug 120078:2007-07-1:1979-...200产中利用电离辐射(γ射线、X射线、宇宙射线、中子辐射、离子束等)和高强度激光、电磁场等物理因子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一定剂量和时间的处理,可重组种子的DNA,进而培育出具有早熟、矮杆、抗病、抗逆、优质及其他特异性状的优良品种.80年代以来,氦、氖激光、离子束也应用于植物品种培育,但60Coγ射线仍是农作物上最常用的辐射诱变源,据Micke报道,γ射线育成品种数占总数的5615%以上.2 油菜辐射诱变剂量不同的科、属、种和品种对诱变敏感性差异很大,在常见作物中,大豆、豌豆和蚕豆等豆科作物以及玉米和黑麦最敏感;水稻、大小麦等禾本科植物和棉花次之;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和红麻、亚麻、烟草最钝感.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诱变效果与剂量是成比例的,但各种诱变处理都会对材料产生伤害,剂量太高会杀死大量细胞、生物体,或产生较多的染色体畸变,过低则难以得到突变体.应根据育种目标和育种者的具体条件考虑处理剂量,在改良个别性状时,为了减少多发性突变,处理剂量要求稍低些;如果期望产生较多类型的突变体,则应采取较高的剂量,使作物产生中等严重损伤.前人研究表明,十字花科植物具有较强的抗辐射能力,属于抗辐射作物,诱导其变异的剂量显著高于其他作物[3],这是由于它含有抗辐射物质———芥子碱(顾瑞琦,1983),还可能是它的染色体较少(T1opab,1968).用60C oγ射线和快中子照射甘蓝型油菜干种子,适宜剂量为80~120kR和3~9×1012n/cm2,但以低剂量率照射时,40~50kR已有明显效果;而以高剂量率照射时,80kR才见效果[4].3 油菜辐射诱变材料原始材料的遗传背景对突变性状的表现和诱变效率有重要作用.早期的辐射诱变一般以种子为处理对象,近几年来,几乎所有植物器官和繁殖体都可用于诱变,如休眠种子、萌动种子、杂合种子、种胚、花粉、多倍体、愈伤组织等不同照射材料对射线的敏感性不一,对射线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愈伤组织>试管苗>田间苗>种子,这主要与射线引起诱变的间接作用机理有很大关系.油菜以干种子作为辐照处理材料最为普遍,但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植株、花粉或花芽也有较好效果.从处理材料的遗传背景来看,以自交纯合种子为多,但处理杂合材料时,突变频率明显提高,突变谱更广(贺源辉,1986).4 油菜辐射育种获得的突变体油菜突变育种在国外始于40年代初,在国内始于50年代末,70年代以前进展不大,7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在诱变方法和实际成果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展,创造了一大批油菜优良突变体和突变品种[5].411 早熟、高含油量突变体瑞典人用X射线处理春油菜品种Regina,选出显著早熟、含油量和产量增加的突变系Sv44/101;印度Rai用X射线照射油菜品种RL9,从M l中选出早熟8~10d的早熟系,有的突变体的含油量比原品种高2倍[6];董遵等用离子束处理油菜干种子后代出现生育期推迟或变早,脂肪酸组成发生显著变化[7~8].张圣喜等以60C oγ射线处理3种类型的油菜干种子,发现甘蓝型油菜比较抗辐照,白菜型油菜次之,芥菜型油菜对射线敏感,经辐照后株高略有降低,种子含油量增加[9].412 黄籽突变体印度Nayar用物理诱变剂处理黑籽油菜,育成了37个黄籽突变系或品种,其中有32P,35S和60Coγ射线处理直接获得的YSM2,YSM3,TM l,TM5, TM6等突变系,还有通过突变体之间或突变体与品种间杂交、回交间接获得的TM3,TM9,TM10, TM11等突变系[10].413 硫苷突变体Bechyne用γ射线照射芜菁油菜低芥酸品种Pi no,在M2中选出硫苷含量低于012‰植株,为原品种的1/5~1/6,从而把“单低”油菜改良为“双低”油菜[11].Barro F1等通过辐照诱变硫苷含量为16μ甘蓝型油菜,获得硫苷含量6μ的突变体埃塞俄比亚芥原品种硫苷含量为816μ,其小孢子经UV处理后,获得硫苷含量为361第33卷陈光尧等 油菜辐射育种研究进展8.:99mol/g1mol/g .0 mol/g3715umol/g 突变体,降低近一半[12].414 脂肪酸突变体德国Robbelen 和加拿大Rakow 用X 射线照射不含芥酸的品种Oro ,获得了亚麻酸含量下降50%突变体M 57和亚麻酸含量增加一倍的突变体M 364;Rakow 将化学诱变、X 射线照射、杂交和连续选择结合起来,从“双低”油菜品种Tower 中首次育成“三低”油菜新品系[13].据Ferri 等报道(2002),通过辐照诱导,将原来品种油酸含量的4711%提高到50%以上,最高达7014%,而亚麻酸含量则从1114%降至8%以后,饱和脂肪酸从517%降至5%以下.官春云等用6o Co γ射线处理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干种子能引起脂肪酸组成变异,湘油15号油菜原种油酸含量为59176%,辐照处理当代收获种子油酸含量为61171%~66136%,分别提高2~6个百分点,对辐射后代进行高油酸连续选择,获得最高油酸含量达9315%植株[14].415 角果抗碎裂性突变体Rai 用X 射线处理芥菜型品种Rai 5,获得直立角果和厚皮角果突变体,二者均为不裂果类型,可在育种中作为父本授粉[6].416 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突变体德国学者Tokagi 用γ射线照射Murasaki ,获得稳定的雄性不育系;江苏农科院用γ射线处理早生朝鲜品种,得到雄性不育系702144A 及其保持系[15].印度Rajan 用X 射线和Y 射线处理芥菜型油菜成熟花粉和花芽,获得自交不亲和突变种;傅廷栋用γ射线处理胜利油菜,得到甘蓝型自交不亲和系742219[16].417 抗虫突变体印度Lobana 从芥菜型油菜品种RL 18的辐射后代选育出新品种RL M 198,含油量高,分枝性强,中抗蚜虫和潜叶蝇[17].418 高产抗逆突变新品种我国油菜辐射育种注重综合性状选育,先后育成沪油4号、66424、秀油1号、新油1号、111、323、甘油5号等突变品种[8]据S 等报道(88),对刚分离的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辐照诱导后,获得了抗磺酰脲除草剂的突变体[]Z 等(1999)用经UV 诱导过的分离小孢子胚状体,在后代中筛选出抗根腐病的突变材料.刘良宏等用402120krad γ射线处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获得抗菌核病植株[20].5 油菜突变体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如何以简单有效的手段筛选鉴定出优良的突变体,是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的关键.目前在油菜诱变育种的实践中,对突变体的鉴定主要以下几种方法:1)形态学鉴定:它是将突变体与原品种一起种植于田间,在主要生育期对其突变性状进行观察.这种方法简单、直观、简便易行,是突变体筛选鉴定的常用方法.但是最大的缺点是鉴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因而具有一定的不准确性.2)生化鉴定:同工酶作为基因在分子水平上的一种表型,能比较直接地判断基因的存在及其表达规律.3)生理鉴定:对生理特性和品质突变体要在实验室通过蛋白质、氨基酸、糖等的含量进行测定.4)遗传学鉴定:将突变体与原品种或其亲本进行杂交、回交,然后进行遗传规律和遗传力分析.一般来说,遗传学鉴定要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进行.5)抗性突变体的离体筛选:先对培养材料进行诱变处理,然后将其培养在加有一定浓度的致病毒素或其他胁迫因子的培养基中,将在不利条件下正常分化的材料,通过连续培养长成植株.6)分子生物学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将从分子水平对变异体进行早期鉴定[21-22],其中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将细胞遗传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起来,是目前鉴定易位最直观的方法[23],分子标记技术也可用来进行突变体的筛选,具有准确、有效的优点.在育种实际中,应结合实际权衡利弊,选择简单、高效的筛选和鉴定方法.6 展 望诱变育种有以下特点:突变频率高,变异范围广;改良作物个别单一性状比较有效;诱发的变异较稳定,可以缩短育种年限.但诱变育种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是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尚难掌握,诱发有益变异较少,而不利突变较多,突变频率一般也只有1%左右,因此第二代供选的群体要大,以增加选择机会[5]目前,我国油菜辐461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8月87101.wanson 1919.hang0124-2.射诱变研究水平仍局限于形态与组织解剖上,辐射诱变源单一,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611 深入研究辐射诱变机理今后应该加强辐照后植物形态解剖、生理生化、分子水平变化、诱变机理等的研究.对辐射后染色体结构、行为变异、DNA 损伤、修复及其与突变形成的关系等应该深入研究.612 辐射方法的结合辐射育种技术与组织培养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变异的保存率,加快变异的纯合,从而缩短育种周期.许多育种家认为化学诱变与辐射复合处理时,即诱变材料先用γ射线、x 射线、中子等辐射后再用化学诱变剂处理,辐射处理能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促进处理材料对化学诱变剂的吸收,从而提高诱变效果.从处理方式看,辐射与杂交和离体培养(幼胚、花药)结合起来效果更好,且各种诱变因素配合使用比单一因素处理获得的突变谱更宽,突变频率更高.613 诱变材料的选择实践证明,辐射育种对改良单一性状最为有效.因此如果处理的材料为纯合体,应选用综合性状好但个别缺点需改良的材料,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参考文献:[1] 顾宏辉,张冬青,张国庆,等1油菜离体小孢子诱导育种研究进展[J ]1浙江农业学报,2003,15(5):318-3221[2] 官 梅112C 重离子束辐照对油菜(B 1napus )的影响[D]1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1[3] 潘家驹1作物育种学总论[M ]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07-1121[4] 李桂英1辐射促成植物异源基因转移的研究与进展[J ]1核农学通报,1997(4):182-1861[5] 王琳清1突变育种对作物品种改良的贡献[J ]1核农学通报,1990,11(6):283-2861[6] 刘后利1油菜的遗传和育种[M ]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03-4051[] 官春云1植物育种的理论和方法[M ]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881[8] 董 遵,刘敬阳,马红梅,等1离子束在油菜育种中的诱导效应初报[J ]1上海农业学报,2003,19(1):15-181[9] 张圣喜,官春云1电离辐射对油菜影响的研究[J ]1作物研究,1992,6(1):21-261[10] Nayar G G 1Mutation Breeding Newsletter ,1977,(10):9-101[11] 罗 鹏1油菜遗传文献纪要[G]1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5:16-171[12] Ba rro F ,Fer nandez 2Escobar J ,De la Vega M ,etal 1Modification of g lucosimolate a nd erucic acid contents in doubled haploid lines of B rassica ca rinata the UV treatment of isolated micros pore[J ]1Euphytica ,2002,12(9):1-61[13] 瞿凤林1作物品质育种[M ]1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499-5001[14] 官春云,刘春林,陈社员,等1辐射育种获得油菜(B rassica na pus )高油酸材料[J ]1作物学报,2006,32(11):1625-16291[15] 西北农科院1作物育种学[M ]1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627-6281[16] 刘后利1油菜的遗传和育种[M ]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87-3921[17] Lobana K S 1Mutation Breeing Newsletter 11967,(7):111[18] 王琳清1我国辐射育成的农作物品种[J ]1原子能农业应用,1985(1):1-91[19] Swans on E B ,Herrgesell M J ,et al 1Microsporeautoge nes is and selection :Canola plants with fieldtolerance to the imidazolimones [J ]1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 enetics ,1989,98:525-5301[20] 刘良宏,石淑稳,吴江生,等1油菜诱变和离体草酸筛选抗菌核病材料[J ]1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1):5-81[21] 李雅志1无性繁殖植物辐射育种的新方法[M ]1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1081[22] Bhatlacer ,Nichterleink ,Maluszynskin 1Mutation BreedingNewsletter [M ]1IA E A ,1999:1-401[23] 王长泉,刘 峰,李雅志1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J ]1核农学报,2000,14(1):61-641[24] 周永明,谭亚玲,刘 蒙,等1甘蓝型油菜辐射诱变研究[J ]1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4):1-51[25] 李浩杰,蒲晓斌,张锦芳,等1甘蓝型油菜辐射诱变初探[]1中国农学通报,5,()51责任编辑熊楚才561第33卷陈光尧等 油菜辐射育种研究进展87:2004:2-9J 2002111:102-10:。

利用航天育种技术提高作物抗逆性的研究

利用航天育种技术提高作物抗逆性的研究

利用航天育种技术提高作物抗逆性的研究引言:作物受到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影响,如病虫害、干旱、盐碱等,导致产量下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受阻。

因此,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成为现代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育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育种方法,为提高作物抗逆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利用航天育种技术提高作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航天育种技术概述航天育种技术是将作物种子或组织培养到太空环境中进行育种,利用太空环境中的微重力、辐射和温度变化等特殊环境因子,诱导、筛选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

航天育种技术主要包括宇宙成分辐射育种、微重力育种、太空环境模拟育种等。

二、航天育种技术对提高作物抗逆性的作用1. 提高抗病性:航天育种技术利用太空环境中的辐射和低重力条件,诱导植物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从而产生具有抗病性的新品种。

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水稻和小麦等作物品种,表现出更高的抗病性和耐受性。

2. 增强逆境耐受性:航天育种技术能够诱导作物产生逆境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作物对干旱、盐碱等逆境的耐受性。

研究表明,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蔬菜和水果等作物品种,能够在干旱和盐碱环境下保持更好的生长状况。

3. 提高产量和品质:航天育种技术可以诱导作物发生形态、生理和遗传变异,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行改良。

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水稻和玉米等作物品种,不仅产量显著提高,而且品质也有所改善。

三、航天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1. 基因突变麦研究:航天育种技术通过辐射和低重力环境,诱导小麦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培育出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

研究表明,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基因突变小麦,具有更好的抗病性和耐盐碱性。

2. 复合诱变育种研究:航天育种技术结合传统的诱变育种方法,通过宇宙辐射和温度变化等环境条件,诱导作物发生复合性的基因突变,实现对作物多个性状的改良。

这种方法在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的育种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结合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转导等手段,将具有抗逆性基因导入作物品种中,进一步提高作物的逆境耐受性。

中国油菜基因组研究进展

中国油菜基因组研究进展

中国油菜基因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国油菜基因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随着现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精细分型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开始投身于这个领域,加速了油菜遗传学特点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这些研究的成果对油菜的育种和生产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染色体组重构油菜是著名的油料和蔬菜作物之一,其基因组大小约为 1.2 Gb,由19对染色体组成。

早期的研究表明,油菜基因组有很高的重复内容和极复杂的基因组结构,这导致在油菜分子育种和基因组学研究中存在许多困难。

近期使用基于高通量Illumina技术的DNA测序,中国科学家将97个不同的油菜基因组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和组装,共计获得了2.4万个完整的基因组组装单元,显著提高了油菜基因组的重建质量。

此举对油菜遗传学特点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及其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组学研究纵观历史,油菜的遗传强度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的遗传强度主要来自复杂的基因组结构和多态性,这也导致了在育种上面临许多的挑战。

而通过对油菜基因组进行全基因组相关性研究,中国学者发现了一个以开花时间为主导的遗传网络,并鉴定出了多个对于开花过程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基因。

这项研究为改良油菜的光周期响应机制,在提高油菜产量和改进蔬菜品质上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同时,2007年国际油菜基因组解读计划选取了中国油菜种群进行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油菜利用自豪酸不易氧化性强、抗氧化性强等特性在植物脂质代谢及产油性状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2016年,荆楚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起了“改良油菜新品种筛选与应用研究”项目,目的是研制并推广具有易吸收、黄油口感、品质好等特点的炼油油菜新品种。

经过3年的努力,《湖北金麦穗》、《湖北油麦》等优异产品已经成功推广,大大改善了中国人的食用生活。

结论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油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作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植物油来源。

油菜高含油量育种研究进展

油菜高含油量育种研究进展

0. 23
14. 00~23. 79 1990
中双 2 号 2 436. 0 43. 00
0
17. 56~22. 12 1990
华双 2 号 2 190. 3
≥40
< 0. 40
20. 00~27. 40 1992
华双 3 号 2 439. 6 41. 58
<1
< 25
1998
华杂 4 号 2 662. 5 41. 24 0. 39~1. 54 22. 45~29. 51 1998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7 ,35 (18) :5373 - 5375 ,5411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菲菲
油菜高含油量育种研究进展
王贵春 , 杨光圣 1 ,2
1 3 (1.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2.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湖北武汉 430064)
in common used methods ,however ,many varieties with high oil content were bred through these methods combined with biological techniques and molecular
5374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年
6 个白菜型品种中 ,选了 300 个单株进行含油量分析 ,发现其 含油量 35. 0 %~47. 7 %。其中含油量在 43 %以上的有 66 个 单株 ,在 45 %以上的有 15 个单株。经过 1 年种植后 ,大部分 含油量高的植株 ,其后代的含油量都有提高的趋势。在原含 油量为 45 %以上的 15 个株系内 ,平均含油量低于上代的株 数仅占 1/ 5。经过 3 代连续单株选择后 ,于 1978 年已得到 7 个含油量在 49 %以上的品系。说明油菜群体内植株间的含 油量差异很大。通过单株筛选 ,有可能找到高含油量的植 株 ,且高含油量这一性状的遗传力很强 ,通过定向连续选择 , 有可能不断提高种子的含油量 。谌利等采用连续单株选择 的方法 ,对 338 个株系及其 2 008 个单株的含油量进行了 3 年 的筛选 ,株系和单株含油量平均每年各提高 2. 4 % ,差异达极 显著水平 。 2. 1. 2 品种间杂交。国内外的育种实践证明 ,油菜含油量 这个经济性状是受遗传控制的 ,属于数量性状遗传 ,并有较 高的遗传力。同时 ,它在遗传上是受较少的基因所控制 ,较 之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简单得多 ,容易通过基因重组 ,出现 高含油量的类型。瑞典奥尔逊 (1963) 报道 ,甘蓝型不同材料 含油量的变异系数为 3. 6 %~8. 4 % ,而单株种子产量的变异 系数为 60 % ;不论冬、春类型的品种间杂交 ,凡母本含油量高 的 ,后代的平均含油量也高 ,即甘蓝型油菜母本植株同子代 的含油量呈正相关。苏联卡拉门晓夫(1973) 进行的在芥菜型 油菜的品种间杂交的试验表明 ,父本含油量对后代有很大的 影响 ,以高含油量的品种作父本 ,可获得高含油量的杂交后 代 ,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的超亲现象 ,育成了含油量 47 %以上 的高含油品种。浙江省农科院张冬青等用高产品种宁油 7 号为母本 ,双低品种马努为父本 ,杂交育成高产、高含油量、 油用和菜用双低油菜新品种浙双 72。说明杂交育种是非常 有效的提高含油量的育种手段 ,杂交育种与连续定向单株选 择结合 ,效果会更好。 2. 1. 3 诱变育种。利用诱变因素诱发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 的油分突变 ,从而获得高含油量的突变后代已为前人所证 实。J Wilczkowska 通过电离辐射甘蓝型油菜获得含油量增加 4. 5 %的突变体 ;瑞典 1953 年用 35 kR 的 X 射线辐射油菜种 子 ,育成了高产和含油量高的甘蓝型品种勒奇那 A ,1963 年 又用 45 kR 的 X 射线辐射种子 ,育成了高含油和高产的甘蓝 型品种勒奇那 F。波兰曾以种、品种和杂种种子为材料 ,进行 η射线的照射处理 ,其后代产量和含油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 高 ,其中甘蓝型材料的含油量最多的可提高 4. 5 % ,白菜型材 料 M5 含油量提高达 8. 6 %。印度纳加 (1974) 通过诱变育种 , 从一个褐粒芥菜型油菜中出现黄粒突变体 TM1 ,含油量比亲 本高 2 %。

辐射育种获得油菜(Brassica napus)高油酸材料

辐射育种获得油菜(Brassica napus)高油酸材料

辐 射 育种获 得 油 菜 ( rsi a u ) 油酸 材料 B as anp s 高 c
官春 云 刘 春 林 陈社 员 彭 琦 李 枸 官 梅
( 南 农 业 大学 油料 作 物 研 究 所 / 家 油料 改 良中 心 湖 南 分 中心 .湖 南 长 沙 4 0 2 ) 湖 国 e d ( . n p s w r ban d b 0—1 0 k C a o iig rdain te t n fdy re ig mae l frp s e i B a u ) e e o tie y 8 0 R o 7 ry inzn a it rame to r o
df rn rd s i e e tg a e .Mo e v r h li cd c n e to r g n n r a e r al .T e oe c a i o tn s w r ih rt a f r o e ,t eo e c a i o t n fM5p o e y i c e s d g e t y h li cdc ne t eehg e n h 7 0% i e mo t ft e p a t n h ih s o e r a h d 9 5% .T e b s a r n i d b a e A i d e e a h n t s l n sa d t e h g e t n e c e 3. h o h h a e G w s t st y b s n a e 2g n t e t
s e s a d c n i u u e e t n.T e r s h h we h tt e o ec a i o t n s o , M3 a d M4 p o e i s i c e s d b e d n o t o sslci n o h e u s s o d t a h l i c d c n e t fM2 n r g n e n r a e y

离体辐射对甘蓝型油菜变异的影响

离体辐射对甘蓝型油菜变异的影响

离体辐射对甘蓝型油菜变异的影响作者:范春丽田云芳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06期摘要:以油菜无菌苗切取下胚轴预培养4d后,直接进行不同的剂量的γ射线辐射处理,结果显示,10~30Gyγ射线辐射可明显促进外植体的再生,取下胚轴诱变后的再生苗种植田间,对M1代农艺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下胚轴辐射超过60Gy剂量的照射,存在较大的变异。

关键词:离体辐射;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变异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31-02植物离体培养和诱发突变相结合是植物品质改良的途径之一[1]。

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离体诱变技术能有效地筛选并可再生出遗传性稳定的突变植株[2],通过离体培养可以促进变异的分离和纯化,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频率[3-4]。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但辐射对油菜离体培养效应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实验采用γ射线对油菜种子和培养中的外植体进行辐射,探讨辐射对甘蓝型油菜变异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材料为2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SH21、K81,以及1个甘蓝型黑籽油菜品种P98,其中K81为双单倍体。

3个品种均为西南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提供。

1.2 方法1.2.1 下胚轴预培养及辐射处理取3个品系SH21、K81、P98的油菜种子用75%酒精处理1min,无菌水冲洗后用0.1%HgCl2灭菌12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播种于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7d。

取下胚轴切成0.5~1.0cm的小段接种于预培养基(MS+2,4-D1.5mg/L+6-BA3mg/L)上,培养4d 后进行辐射处理,剂量率为1.809 7Gy/min,所用剂量剂量为0,10,20,30,40,50,60,80,100Gy。

辐射处理后,即转入分化培养基(MS+NAA0.05mg/L+6-BA0.5mg/L+GA30.5mg/L+AgNO30.6mg/L,AgNO3过滤灭菌)[5],30d后统计出芽数。

油菜育种计划方案

油菜育种计划方案

油菜育种计划方案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对保障国内的食用油和工业用油需求都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需要进行科学的油菜育种工作。

一、目标和任务:通过育种工作,提高油菜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整体的油菜种植水平。

二、选育途径:1. 杂交育种:选取优良菜籽油菜品种进行杂交,通过选择和筛选,获得高产量、抗逆性强、品质好的油菜新品种。

2. 突变育种:利用辐射或化学物质诱发油菜基因突变,然后进行筛选和鉴定,获得具有重要经济性状的新品种。

3. 转基因育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抗虫害、抗病害等基因导入油菜中,提高其抗性和适应性。

三、工作内容:1. 基础研究:通过对油菜基因组的深入研究,找出与抗病虫害、耐逆性等重要性状相关的基因,并进行标记和克隆。

2. 杂交组合筛选:根据油菜自交系和杂交系的遗传背景,进行适当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和后代筛选,获得具有高产量、稳定性好的油菜新杂种。

3. 突变体鉴定:通过对诱变体的筛选和鉴定,获得具有抗病虫害、优良品质等性状的突变体,为油菜育种提供遗传资源。

4. 基因导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抗病虫害、耐逆性等重要基因导入油菜中,通过转基因油菜的育种,提高其抗性和适应性。

5. 综合评价:对新育成的油菜品种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产量、品质、抗性等指标,获得较为优良的品种进行推广。

四、实施步骤:1. 收集和整理遗传资源:收集国内外的油菜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为育种工作提供丰富的遗传材料。

2. 基础研究和标记:对油菜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与重要性状相关的基因,并进行标记和克隆。

3. 亲本筛选和杂交:根据亲本的遗传背景和性状表现,选择合适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和筛选后代。

4. 育种方法优化:对育种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5. 品种试验和推广:对新育成的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和推广,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优化育种工作。

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研究进展

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研究进展

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研究进展油菜精量播种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和种植要求,合理确定油菜的种子用量和播种密度,从而实现油菜的高产高效栽培。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油菜产业的不断发展,油菜精量播种技术成为油菜种植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的意义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的轮作作物,对提高我国的粮食和油料产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而精量播种技术可以帮助种植户根据具体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种子用量和播种密度,更好地利用土壤和水资源,实现油菜的高产高效栽培。

精量播种技术还可以减少种子浪费,降低种植成本,节约劳动力,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研究油菜精量播种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的研究现状1. 种子用量研究种子用量是决定农作物播种密度和数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研究中,种子用量的确定是首要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油菜对种子用量的要求各异,且与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耕作水平等因素有关。

科学合理地确定油菜的种子用量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播种密度研究播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播种的种子数量,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不同品种的油菜和不同地区的种植条件,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的试验和实践,总结出了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

过大的播种密度容易造成植株竞争激烈,从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下降;而过小的播种密度则会造成耕地浪费,降低农田的充实度。

3. 种植技术研究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的实施需要结合种植技术,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研究者们也对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适时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措施,都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和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为油菜精量播种技术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油菜高光效育种的思路、方法与选育效果

油菜高光效育种的思路、方法与选育效果

油菜高光效育种的思路、方法与选育效果张耀文;卢从明;赵小光;王学芳;关周博;候君利;李殿荣;田建华;王竹云;卢庆陶【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26)005【摘要】“高光效+杂种优势”是提高油菜产量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期油菜高产育种的重要内容,针对油菜光合特性复杂,研究难度大,高光效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现状,在分析油菜光合效率较低、影响产量水平提高、开展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等基础上,结合多年油菜光合生理研究和高光效育种工作经验,从油菜高光效育种的总体思路、油菜高光效种质的筛选及创建途径、油菜高光效杂交种的选育标准和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油菜高光效育种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油菜高光效育种研究工作的发展.【总页数】10页(P647-656)【作者】张耀文;卢从明;赵小光;王学芳;关周博;候君利;李殿荣;田建华;王竹云;卢庆陶【作者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相关文献】1.油菜育种材料与方法研究Ⅱ.甘蓝型油菜杂交选择育种选择方法改进技术--油菜系谱集团选择法 [J], 王通强;黄泽素;代文东2.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J], 张耀文;卢从明;赵小光;关周博;王学芳;侯君利;董育红;田建华;李殿荣;卢庆陶3.油菜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 [J], 王学芳;张耀文;田建华;赵小光;关周博4.油菜光合生理研究及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 [J], 张耀文;赵小光;关周博;王学芳;候君莉;田建华;李殿荣;卢从明5.大豆高光效品种(种质)选育及高光效育种再探讨 [J], 杜维广;张桂茹;满为群;陈怡;栾晓燕;郝乃斌;戈巧英;谷秀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花瓣油菜的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无花瓣油菜的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无花瓣油菜的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张瑞茂【摘要】无花瓣油菜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均有重要价值.综述了无花瓣突变体的获得途径,评述了无花瓣性状的特点及利用价值,报道了无花瓣油菜的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结果,以及近年来在无花瓣育种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04【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油菜;无花瓣;遗传;育种;进展【作者】张瑞茂【作者单位】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贵州,思南,5651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032油菜是典型的十字花科植物,其花器官的特点之一是具有4枚花瓣,自从1940年Ramanujum首次在白菜型油菜中发现无花瓣突变体以来[1],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无花瓣性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它是一种理想株型,对油菜提高光能利用率及抗(耐)病性具有重要作用[2-9]。

文中主要对无花瓣油菜遗传与育种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无花瓣油菜的来源无花瓣油菜一般是从自然突变和人工杂交或诱变后代中获得,其产生途径主要有4种(表):一是自然突变。

Ramanujum[1]、Cours[10]、伍晓明等[11]在白菜型油菜中,Rana在埃塞俄比亚芥中[12],赵云等在甘蓝型油菜中均发现了无花瓣突变体[13]。

二是种间杂交。

华中农学院、傅寿仲等在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杂交后代中[14-15],戚存扣在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杂交后代中[16],蔡明[17]、Pierre等[18]在埃塞俄比亚芥/甘蓝型油菜杂交及回交后代中均发现了甘蓝型无花瓣油菜突变体;Malik等在(Diplotaxis berthautii/Brassicacampestris//Brassica juncea)BC3中获得了芥菜型油菜的无花瓣突变体[19];Chen在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后代中发现了无花瓣材料[20。

三是品种间杂交。

Rakow等[21]在甘蓝型油菜品种(N89-53//YN90-1018/Shiralee)F5中获得了无花瓣突变体,但杂交亲本之一“YN90-1018”来源于(B.napus//B.alboglabra/B.rapa)种间杂交后代;谭小力等[22-23]则在2个甘蓝型油菜杂交后代中获得了无花瓣材料;张瑞茂等[24]在2个甘蓝型油菜杂交后代中获得了无花瓣材料,但杂交亲本之一(940)来源于(B.carinata/B.napus)种间杂交后代。

油菜光合相关性状及定位研究进展

油菜光合相关性状及定位研究进展

油菜光合相关性状及定位研究进展
郭少敏
【期刊名称】《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4)003
【摘要】我国油菜生产目前存在优质而产量不足的问题,传统育种方案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高产育种需求,高光效育种将充分挖掘油菜的产量潜力,正逐渐成为新的育种方案.本研究综述了油菜及其他作物的高光效育种设计,认为以叶绿素含量为指标,在光合生理层面开展油菜高光效育种是可行的方案之一,对叶绿素含量的定位研究也表明,光合性状的改良对产量提高意义重大.油菜高光效育种应该结合现有育种技术聚合优良性状,可以实现油菜产量的突破.
【总页数】5页(P67-71)
【作者】郭少敏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国家油菜改良中心青海分中心,农业部春油菜科学观测试验站,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青海西宁8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4
【相关文献】
1.与甘蓝型油菜重要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及相关基因的图谱定位研究进展 [J], 梅德圣;王汉中;李云昌
2.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 [J], 星晓蓉; 柳海东
3.铝毒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期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J], 王瑞莉;李加纳;周清元;崔翠;王刘艳;叶桑;郜欢欢;雷维;吴家怡;袁芳;孟丽姣;唐章林
4.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 [J], 星晓蓉;柳海东
5.水稻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 [J], 孔令娜;胡茂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育种中作为父本授粉困.
4.6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突变体
德国学者Tokagi用7射线照射Murasaki,获得
稳定的雄性不育系;江苏农科院用下射线处理早生
朝鲜品种,得到雄性不育系70一144A及其保持
系〔‘,〕.印度Rajan用x射线和Y射线处理芥菜型
油菜成熟花粉和花芽,获得自交不亲和突变种;傅
交,然后进行遗传规律和遗传力分析.一般来说,
遗传学鉴定要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进行.5)抗
性突变体的离体筛选:先对培养材料进行诱变处
理,然后将其培养在加有一定浓度的致病毒素或其
他胁迫因子的培养基中,将在不利条件下正常分化
的材料,通过连续培养长成植株.6)分子生物学
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将从分子水平
(T.叩ab,1%8).用60C叮射线和快中子照射甘蓝
型油菜干种子,适宜剂量为80一120kR和3一gx
10‘2耐emZ,但以低剂量率照射时,40一50kR已有
明显效果;而以高剂量率照射时,80kR才见效
果【4一,.
3油菜辐射诱变材料
原始材料的遗传背景对突变性状的表现和诱变
效率有重要作用.早期的辐射诱变一般以种子为处
廷栋用7射线处理胜利油菜,得到甘蓝型自交不亲
和系74一2一9[‘6〕.
4
.
7抗虫突变体
印度Lobana从芥菜型油菜品种RLI:的辐射后
代选育出新品种RLM198,含油量高,分枝性强,
中抗蚜虫和潜叶蝇川].
4
.
8高产抗逆突变新品种
我国油菜辐射育种注重综合性状选育,先后育
成沪油4号、664一4、秀油l号、新油l号、111、
发展,辐射诱变育种在育种领域占居越来越重要的
位置.
1辐射诱变源的种类
早期辐射育种主要以X射线为诱变源,20世
纪60年代后,下射线、中子流应用渐广,在农业生第33卷陈光尧等油菜辐射育种研究进展163
产中利用电离辐射(y射线、X射线、宇宙射线、
中子辐射、离子束等)和高强度激光、电磁场等物
理因子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一定剂量和时间的处理,
了37个黄籽突变系或品种,其中有32P,3,S和60c叮
射线处理直接获得的YsMZ,YsM3,全M!,TMS,
TM6等突变系,还有通过突变体之间或突变体与品
种间杂交、回交l’ed接获得的TM3,TMg,TMlo,
TM,,等突变系[‘o〕.
4.3硫普突变体
Bechyne用,射线照射芜蓄油菜低芥酸品种
菜原种油酸含量为59.76%,辐照处理当代收获种
子油酸含量为61.71%一66.36%,分别提高2一6
个百分点,对辐射后代进行高油酸连续选择,获得
最高油酸含量达93.5%植株[l’〕.
4.5角果抗碎裂性突变体
Rai用X射线处理芥菜型品种Rals,获得直立
角果和厚皮角果变体,二者均为不裂果类型,可
Theadvancesinindueedmu:a:i朋br以泪ingbyradia‘i佣forrap.曰记aresumm州zed.Newed,ivarerea,edbyradjation,
methodsofindueedmutationande任eCtsbyradiationwereintroduc司.Themethodstoseparate,义lectandidsntify
第33卷
2(X)7年8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HunanAgrie己tur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
Vol.33
Aug.2(X)7
油菜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陈光尧,,王国槐,‘,罗峰2
(1.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2.湖南亚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7)
物学的广泛应用为诱变育种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
收稿日期:2007一07一巧
作者简介:陈光尧(1979一)男,汉族,湖南衡山人,
博士研究生.从事油菜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通讯作者.
是20世纪90年代分子标记方法的运用,使品种的
定向诱变成为可能.
据1995年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在158种植
物上辐照育种育成和推广的品种共1932个.又据
可重组种子的DNA,进而培育出具有早熟、矮杆、
抗病、抗逆、优质及其他特异性状的优良品种.80
年代以来,氦、氖激光、离子束也应用于植物品种
培育,但60Co7射线仍是农作物上最常用的辐射诱
变源,据Micke报道,丫射线育成品种数占总数的
56.5%以上.
射线引起诱变的间接作用机理有很大关系.油菜以
以及玉米和黑麦最敏感;水稻、大小麦等禾本科植
物和棉花次之;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和红麻、亚
麻、烟草最钝感.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诱变效果与
剂量是成比例的,但各种诱变处理都会对材料产生
伤害,剂量太高会杀死大量细胞、生物体,或产生
较多的染色体畸变,过低则难以得到突变体.应根
据育种目标和育种者的具体条件考虑处理剂量,在
选鉴定的常用方法.但是最大的缺点是鉴定缺乏统
一的标准,因而具有一定的不准确性.2)生化鉴
定:同工酶作为基因在分子水平上的一种表型,能
比较直接地判断基因的存在及其表达规律.3)生
理鉴定:对生理特性和品质突变体要在实验室通过
蛋白质、氨基酸、糖等的含量进行测定,4)遗传
学鉴定:将突变体与原品种或其亲本进行杂交、回
CHEN。阳ng’yao,,wANGG缸介huail,’,LUoFen犷
(1.011CropsInstitute,HNAU,Changsha410128,China;2.HunanAvAHoldingsLimited
ComPany,Changsha410007,China)
A加tr,Ct:Radiationmutation15veryimPOrtantinducedmethodofeultivarbr以妇ingandqualltyimprovementinra伴朋ed.
理对象,近几年来,几乎所有植物器官和繁殖体都
可用于诱变,如休眠种子、萌动种子、杂合种子、
种胚、花粉、多倍体、愈伤组织等.不同照射材料
对射线的敏感性不一,对射线的敏感性大小依次
为:愈伤组织>试管苗>田间苗>种子,这主要与
4油菜辐射育种获得的突变体
油菜突变育种在国外始于40年代初,在国内
始于50年代末,70年代以前进展不大,70年代以
摘要:综述了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发展和辐射诱变的方法及变异机理,介绍了通过辐射诱变创造的油菜新种
质,探讨了当今油菜辐射诱变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辐射诱变、组培和分子标记相结合的复合育种的思路.
关键词:油菜;辐射;诱变育种
中图分类号:5565.4文献标识码:A
Advancesininducedmutationbre侧五ng勿份山ationforraPeseed
37
·
5umoFg突变体,降低近一半[lz〕.
4
.
4脂肪酸突变体
德国Robbelen和加拿大Rakow用X射线照射
不含芥酸的品种Or。,获得了亚麻酸含量下降50%
突变体MS:和亚麻酸含量增加一倍的突变体M364;
Rakow将化学诱变、X射线照射、杂交和连续选择
结合起来,从“双低”油菜品种Towe:中首次育成
后发展较快,在诱变方法和实际成果方面都取得了
可喜进展,创造了一大批油菜优良突变体和突变品
种【5〕.
4.,早熟、高含油量突变体
瑞典人用X射线处理春油菜品种Regina,选出
显著早熟、含油量和产量增加的突变系Sv44/101;
印度Rai用X射线照射油菜品种R场,从MI中选
出早熟8一10d的早熟系,有的突变体的含油量比
对变异体进行早期鉴定汇”一22〕,其中分子原位杂交
技术将细胞遗传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起
来,是目前鉴定易位最直观的方法【23〕,分子标记
技术也可用来进行突变体的筛选,具有准确、有效
K勺w服山:rapeseed;radiation;indu仪妇br忱庙ng
1927年穆勒(Mulle:H.J.)在柏林举行的第
三届国际遗传会议上论述了X射线能使果蝇发生突
变,接着L.J.Stadle:在玉米和大麦上首次证明射
线可以诱发突变,从此开辟了辐射育种的新领域.
1934年D.Tollenea:利用x射线育成了第一个作物
Pin。,在M:中选出硫昔含量低于0.2输植株,为原
品种的1/5一1/6,从而把“单低”油菜改良为“双
低”油菜〔川.Barr。F.等通过辐照诱变硫昔含量为
99
.
6拌moFg甘蓝型油菜,获得硫昔含量】6拜m0Fg
的突变体.埃塞俄比亚芥原品种硫昔含量为80.6
拼m0Fg,其小抱子经Uv处理后,获得硫昔含量为164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8月
“三低”油菜新品系[’3〕.据Ferri等报道(2002),
通过辐照诱导,将原来品种油酸含量的47.1%提高
到50%以上,最高达70.4%,而亚麻酸含量则从
11.4%降至8%以后,饱和脂肪酸从5.7%降至5%
以下.官春云等用6oco下射线处理甘蓝型油菜湘油
巧号干种子能引起脂肪酸组成变异,湘油巧号油
菌核病植株[z0〕.
5油菜突变体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如何以简单有效的手段筛选鉴定出优良的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