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瞩目。

如何保证全球粮食供应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已成为全球粮食产业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传统育种方法虽然能够改良植物品种,但进展缓慢且效果有限,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取得一个新品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转基因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快速改良植物品种的有效方式。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改变细胞或整个生物的基因来获得更好的性状。

在作物育种中,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抗虫害和抗病害传统育种方法通过对品种进行选择和杂交,使新品种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病性和抗虫性。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取得一个抗病害和抗虫害的品种。

转基因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抗虫病基因,使新品种具有强大的抗病虫性。

例如,转基因玉米品种bt玉米通过添加一种毒素基因,能够有效地抵御玉米螟等有害昆虫的侵袭,并且能够减少农民使用杀虫剂的次数和数量,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二、提高产量和品质转基因技术的另一个应用是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植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得更好,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例如,转基因大豆品种能够在高盐和干旱的环境下生长,并且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耐久性,从而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三、改变植物性状除了作物的抗病虫性和产量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变植物的其他性状,如形态、结构、花期和果实大小等。

例如,转基因番茄品种可以在不影响品质的情况下延长果实的保鲜期,从而减少了种植者和消费者的损失。

另一个例子是转基因米,通过添加一个微小的外源DNA片段,使米粒变得更加透明和光洁,从而提高了米的质量和价值。

总之,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有很多人对转基因技术持怀疑态度,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这种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当然,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风险,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评估,以便更好地应用转基因技术来改良作物品种。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转基因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农业科技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当前全球农业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

作为一种高新科技,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已经被广泛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

一、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是将一种外源基因引入到目标生物体的染色体中,从而实现遗传特性上的改变。

在植物育种中,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更加耐旱、耐病、抗虫等具备丰富经济价值的作物品种。

1. 提高作物抗病性和耐逆性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向植物中引入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基因,这些基因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耐逆性。

例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含有Bt 基因的细胞注入到玉米种子内,可以使得玉米植株对玉米螟等昆虫的侵害产生免疫力。

此外,对于在干旱季节中受到水分限制的作物,通过引入基因可使其在缺水的情况下能够正常生长和生产。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性和减少农业生产成本。

2. 改善植物的品质和口感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大改善作物品种的口感和品质。

例如,对西红柿进行基因转换,使其带有甜度增强基因可以使其味道更好。

此外,还可以改善作物的颜色、香味和形状等特性,使之符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3. 增加作物产量传统育种技术往往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培育出产量高、质量好的作物品种。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将优良遗传特性的基因移植到目标品种中,从而实现高产的效果。

例如,在转基因大米的育种中,科学家们将既性不一致基因转入到水稻种子中,从而让这种大米有着比普通大米更高出20%的产量。

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全球的大米种植当中,也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二、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展望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也将逐步扩大和深化。

转基因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准度和快速实现等优势,将成为改善重要作物品种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工具。

1. 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未来,转基因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在各类植物的育种当中,包括注重营养价值的蔬菜和小米杂粮的培育。

-分子育种 (3)

-分子育种 (3)

基因工程与油菜育种李彦龙(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转基因油菜的农艺性状明显优于普通油菜,表现在抗病虫性、抗逆性等优良特性上。

反式烯脂酰-CoA 还原酶(trans-2,3-enoyl-CoA reductase, ECR)是催化超长链脂肪酸(VLCFAs)合成的脂肪酰-CoA 延长酶之一。

根据已报道拟南芥ECR 基因设计引物,采用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ECR 的全长cDNA 序列和对应的基因组序列,命名BnECR 。

根据编码区预测BnECR 前体蛋白为一个310 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包含ECR 蛋白的重要功能位点K144、R145 及一NAD(P)H 结合基序G225SGGYQIPR/HG234。

BnECR 在高芥酸材料种子发育中后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芥酸种子,表明BnECR 可能参与甘蓝型油菜芥酸的合成。

BnECR 克隆到酿酒酵母的穿梭表达载体中,分别转化野生型酵母By4743 和突变体菌株YDL015c,添加半乳糖诱导表达。

关键词:油菜,选育,克隆,芥酸1转基因油菜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抗虫性研究油菜作为重要的食用油来源及工业原料,其发展和生产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2006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已达到666.7万hm2。

但是由于国内油菜籽产量与食用油消耗量差口较大,1999/2000年度我国油菜籽进口量一度创下385.5万t的历史最高纪录,2003/2004年度油菜籽进口量也维持在41.8万t左右。

因此,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单产已成为我国油菜生产的当务之急。

目前,影响油菜生产的因素除通过政策调整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外,病虫害对油菜生产发展的制约也不容忽视。

特别是虫害,常年的虫害发生面积都很大,全球每年因虫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仍高达20%~30%[1]。

在我国油菜菜粉蝶[Artogeia(pieris)rapae(Linnaeus)]的发生面积就占油菜播种面积的20%以上。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农业生产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农业生产必须不断发展和更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

转基因技术在遗传改良领域中的出现,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开启了新的突破口。

现在,转基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的改良,使得农作物的种植成本更低、产量更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转基因技术中获得更多的营养价值。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一、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即是一种遗传改良技术,是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中,以改变目标物种的遗传结构,促进其产量、耐受性、营养价值等方面的提高。

利用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在获得目标物种性状的同时,减少其种植成本和投入费用。

转基因技术本质上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程序,它包括了多项由先进的基因组研究实验室和进行特定的细胞培养、组织再生等步骤。

当我们得到新的转基因植物后,需要进行多项严格的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优越性和适应性。

二、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已经有很多的科研机构、农产品公司将其应用在了作物育种中。

以下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些方面。

1. 抗病性由于病害导致的农产品损失是极其巨大的,因此,如何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是作物育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其他物种的抗病基因引入到作物中,增加其抗病性。

例如,我们可以将亚洲菜蛉的Bt基因插入到玉米和棉花中,从而在植物体内合成一定量的杀菌蛋白,抵抗病菌的入侵,减少使用杀虫剂的数量,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提高营养价值转基因技术在提高营养价值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转基因技术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可以将其他物种中的营养基因或合成代谢途径所必需的功能基因,插入到作物基因组中,从而显著增加其营养价值。

比如,研究人员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了大米的遗传结构,在大米中增加了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从而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多的营养。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相关基因的PCR检测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相关基因的PCR检测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中图分 类号 : ¥6 .0 . 5 54 3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0 - 4 (O 6 O _3 60 0 04 0 2 O )405 _6 4
PCR tc in o e b cd - e it n e r lt d G e s i a s e i p - De e to fH r ii e r ssa c -ea e ne n Tr n g n c Ra e s e n t e d a d Is Appia i n i e d n l t n Br e i g c o
ssa tr p s e e e rh w r lo r ve e n u itn a e e d r s a c e e a s e iw d a d s mma z d i h a e . i r e n te p p r
Ke r s y wo d : ta s e i r p s e r n g n c a e e d; h r iie r ssa c e e P R d tc in me h d e b cd e itn e g n ; C e e t t o o
g n sa s cae t l fsn t —e itn e h t t so a s e i co ln e n t ewo l n r g e si e b cd -e e e s o itd wi gu o i a e rssa c .T esau f r n g n c rp p a td i r a d p o r s n h r iie r- h t h d
b cd - ssa tr p s e ii er itn a e e d,te i e t c t n o e d p r y a d t e r s a c e n e oo i a s f t e h d n i ai fFls e u i n h e e r h s o c lgc l aey,gy h s t ・e itn i f o t l p o ae r s a t s t r e l e h b i a e e d a d gu o i ae r ssa t w —i eh b d r p s e n h i Fl y r r s d t e tb ih a d h e — n y r r p s e n lf sn t—e i n o l y r a e e d a d t d s

-分子育种 (2)

-分子育种 (2)

转基因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李玲玲(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 转基因油菜是近年来转基因研究很有成效的作物之一,而且取得了重要进展。

从转基因油菜在杂种优势利用、品质、改良、抗病虫害等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油菜育种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转基因油菜育种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油菜;转基因;遗传改良在过去的近百年间,人们已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传统育种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及种内遗传资源枯竭等原因限制了其发展速度,而植物基因工程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1]。

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最早成功地进行基因转化的植物之一。

自1986年Mathew等用农杆菌介导法首次把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转入芥菜型油菜中并获得转基因植株以来,转基因油菜研究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它已成为与烟草相似的为数不多的基因工程模式植物[2,3]。

2003年,在世界范围种植的良种油菜有31%是转基因品种[1]。

目前运用于油菜品种改良的外源基因主要包括一些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改良质量(脂肪酸和蛋白质)以及雄性不育等方面的基因[2]。

1 转基因与油菜品质改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农业科研工作者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要注重对品质的改良。

油菜品质改良包括脂肪酸和蛋白质两个方面。

1.1 油菜脂肪酸的遗传改良油菜的脂肪酸除作为食用油以外,在涂料、防腐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医药、化妆品、胶粘剂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1]。

实践证明,利用转基因技术改变油菜油脂的含量、芥酸的含量、油脂的结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月桂酸是制造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原料。

油菜脂肪酸基因改造的典范是生产月桂酸的转基因油菜。

Pollard等[5]从富含月桂酸的加州月桂树(Umbellularia california)的种子中分离出酰基-ACP硫激酶Cdna,转入canola油菜中,结果使油菜种子中脂肪酸合成到12碳时就从ACP上释放下来,最终得到了种子中含有40%月桂酸的转基因油菜。

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和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和进展
S55 4 3 5 6. 0 . 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4 12 0 ) 60 0—7 0 02 2 (0 70 —900 中 图法 分 类 号

油 菜是世 界范 围 内广 泛种植 的 四大 油料作 物之 绩 , 加拿 大 的双 低 油 菜 品种 Qunu 我 国 的华 如 atm、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6期 6 20 0 7年 1 月 2







报0 , 0  ̄ 9 6 c 0 7 90 0
J u n l fHu z o g Ag iut rl iest o r a a h n rc lu a v ri o Un y
能 孢 子 的胚发 生 频 率 和幼 苗 移 栽 成 活 率 得 到 不 断 提 验室 和 不 同 的 时 间 进 行 重 复 试 验 , 得 到 可 靠 结 高[ ] 小孢 子培养 技术 得到不 断 的改 进并发 展成 为 果m。 2, 。QI 等 ] U 应用 DH 群体 , 在不 同地点 连续 进 TS S R、 L 稳 成 熟 的现代生 物技 术 之一 , 泛 应用 于油 菜新 品种 进行 多年试 验 , 行 S , S RF P连 锁作 图 , 广 选 育 、 源创新 和遗传 分析等 多个 方面[ ] 资 5。 定地 寻 找 到控 制 种 子含 油 量 和芥 酸 的 QT s 为 提 L,
和世 界食用 植物 油和植 物蛋 白的主要 来源 之一 , 双 3号 、 双 4号 、 双 5号 、 华 华 中双 8号 、 中双 9号 在 国际农 产 品贸 易 中 占有重 要 地位 。有鉴 于此 , 油 和杂 交油菜 中油 杂 1 、 号 中油杂 3号 均 是 结合 小 孢

【转基因技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转基因技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转基因技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转基因技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转基因技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转基因技术》阅读原文①所谓转基因技术,就是把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基因从一种生物中提取出来,然后转移到受体生物中去,使后者产生遗传改变,并形成新的品种的技术。

②基因的转移过程,在自然界就有。

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作物的遗传改良。

传统育种技术主要通过有性杂交和自然界产生的突变,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出新的品种。

比如我们现在吃的小麦,就含有燕麦草和黑麦的成分。

不过,传统种植技术的目标性不强,基因的转移也只能在物种内进行。

转基因技术目标性强,可以实现跨物种之间的特定基因转移,方便简捷。

比如,目前我国已经培育成功的抗鳞翅目害虫水稻,水稻是不具有抗鳞翅目害虫特性的,但通过转基因技术,跨物种加入了抗虫的基因片段,它就不怕稻螟了。

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粮食需求逐年增长,但世界的粮食种植面积是基本恒定的,有时还会减少。

转基因技术的发明,为人类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

目前在国外,大豆、油菜、玉米都广泛使用了转基因技术,转基因大豆,已占世界大豆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④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

看一种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要看转到受体物种上的是什么基因,对受体物种有什么影响:如果转的基因是毒素基因,当然对人类有危害。

如果转的基因是降解植物本身含有的毒素,这个转基因食品就降低了对人类的风险。

天天食用打农药的食物,比食用具有抗虫基因的食物,哪一种更安全如果有一种西红柿含有多种保健物质,你是花费上千元买保健品,还是吃廉价的西红柿⑤转基因技术有着很严格的技术规范,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培育转基因品种,事先要经过科学的设计,品种培育出来之后,要经过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的监测、评估。

每个阶段都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由专业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

三个阶段完成之后,还要把结果送交农业部审批,由农业部组织各方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取得商业化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推广。

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改良中的应用指南

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改良中的应用指南

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改良中的应用指南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科学技术,通过在生物体的基因结构中进行人为的干预和改良,来达到改善生物特性的目的。

在农业领域,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育种改良中,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性、耐逆性等重要性状。

本文将介绍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改良中的应用指南。

首先,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作物抗病虫害育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向农作物中导入抗虫蛋白基因或抗菌基因,使之在植物体内表达,并发挥抗病虫害的作用。

例如,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杀虫蛋白基因,可以增加植物对害虫的抵抗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态环境对虫害的负荷。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利用抗菌基因,提高农作物对一些常见病菌的抗性,避免病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损害。

其次,基因工程技术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优质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通过对产量相关基因的改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产量和耐逆性。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可以增加光合产物供应,提高水稻的生物量和产量。

此外,通过改良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淀粉含量和品质,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粮食的需求。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农作物的耐逆性。

耐逆性是指植物在环境逆境下保持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向农作物中导入一些耐逆基因,提高其抗旱、抗盐碱、抗寒、抗病毒等性状。

例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表达抗冻蛋白的基因导入作物中,可以提高作物对低温的耐受性,减少低温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营养价值,例如增加植物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蛋白质含量。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外观和口感。

通过对控制果肉颜色、香味发生相关基因的改良,可以提高水果的色泽、香气和口感,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然而,尽管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作物育种改良中有广泛应用的潜力,但也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盐碱地油菜耐盐性评价及新品种的筛选

盐碱地油菜耐盐性评价及新品种的筛选

盐碱地油菜耐盐性评价及新品种的筛选盐碱地油菜是指适应盐碱土壤生长的油菜品种。

盐碱地是指含有较高盐碱成分的土壤,对大多数作物生长不利。

然而,在盐碱地生长的油菜品种却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本文将对油菜的耐盐性进行评价,并介绍一些新品种的筛选。

一、油菜的耐盐性评价方法1. 盐分测定法:利用电导率仪或电导测量表来测定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以了解盐碱土壤的盐分浓度。

2. 盐害指标评价法:通过观察油菜种子的萌发情况和幼苗的生长状态,以及成熟期植株的产量和品质来评估其耐盐性。

二、盐碱地油菜的耐盐性评价结果实验证明,油菜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耐受盐分的胁迫,但超过一定的盐分浓度时会出现盐害现象。

一般来说,油菜的耐盐性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高耐盐性:在盐分浓度较高的盐碱地上仍能正常生长,并能够较好地完成生育过程。

2. 中耐盐性:在中等盐分浓度的盐碱地上能够生长,但生育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3. 低耐盐性:在相对低盐分浓度的盐碱地上能够生长,但生育过程受到较大抑制。

具体评价结果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实验结果来确定,在不同盐分浓度下观察油菜的生长状态、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从而判断其耐盐性的级别。

三、新品种的筛选为了培育更具耐盐性的油菜品种,研究人员通过杂交选育、基因工程和辅助育种等手段筛选出了一些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更高的耐盐性,能够在较高盐分浓度的盐碱地上生长,同时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新品种的筛选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种质资源筛选:通过鉴定和筛选不同地理种源的油菜种质资源,挑选出具有较强耐盐性的作为亲本材料,进行后续的杂交选育。

2. 辅助育种:通过分子标记等辅助育种方法,筛选出与盐分耐受性相关的基因,进而利用这些基因进行杂交选育,培育出耐盐性更强的新品种。

3. 生理研究:通过对油菜耐盐性的生理研究,了解油菜在盐碱环境下的适应机制,从而通过育种手段改良油菜的抗盐性。

通过以上筛选方法,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盐分浓度的油菜新品种,进一步提高盐碱地的利用效率,为油菜种植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油菜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油菜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年 1 0年 间 ,有 4 6篇 文 章 报 道 了 3 9个 不 同 的基 因
对 甘蓝 型油 菜 进行 了遗 传 转 化 ,并 育成 一些 转 基 因 油菜 品种在 生 产上 应 用 ( 1 L 。 表 )] 4
据 C.Jme 2 0 ) 报 道 , 1 9 年 全 球 转 基 a s( 0 0 98
2 B t毒 蛋 白 基 因 转 化 甘 蓝 型 油 菜 育
成 抗 虫 新 品 系 的 研 究
2. 意 义 1
因 油菜 种植 面 积为 2 0×1 h , 占全 球油 菜 种植 4 0 m 面 积 的 9 ,1 9 % 9 9年增 至 2 0×1 h ,占全 球油 8 0 m 菜 总面 积 25 0×1 h 的 1 % ,2 0 0 0 m 1 0 0年 全 球 转 基 因作 物 面积 为 44 0×1 h , 占全 球 作 物 种植 2 0 m
面 积 2 0 7 10×1 h 的 1 % / 0 m 6 。
菜青 虫 ( tgi 是 危 害 油 菜 的 重 要 害 虫 , Aroe a) 属 鳞翅 目,在 我 国长 江 流 域 地 区一 年 可 发 生 8 ~9
代 ,且世 代重 叠 危 害 ,严重 影 响油 菜 产 量 和品 质形 成 ,同 时还 可传 播 软腐 病 ,在 秋雨 多的 年份 常 导致
[ 稿 日期 ] 2 0 收 0 2—0 —1 6 4 [ 者简 介] 作
活性 ,使油 菜 获得 抗 虫性 ,并 能 在 油菜 中稳定 遗传
和表 达 ,为 此进 行 本研 究 。
2 2 材 料 和 方 法 .
受 体 品 种 为 湘 油 1 号 ( . a u ) 农 杆 菌 3 B np s 。
[ 要 ] 简要介绍了国外油菜转基因育种情况,包括转除草剂抗性基因,病原菌抗性基因,耐重金属基因, 摘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基因组表达方式从而实现改良或增强基因特性的技术。

在植物育种中,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增强植物抗病性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1. 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一直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向植物中引入具有特定功能或特性的基因,从而实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比如,通过将底生果树的花期向后推迟,可以使得果树在开花后更容易达到叶绿素合成的过程,从而形成更多的果实。

此外,还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增加植物的耐旱性、抗塑料性、味道等特性,以使植物更适应不同的环境。

2. 改善农产品质量除了增加产量,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帮助改良农产品的质量。

在植物育种中,转基因技术能够向植物中引入特定基因,从而增加植物的有益物质含量,提高植物的营养价值。

比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蔗糖和淀粉转化为甘油三酯,可以使大米的脂肪含量提高,从而改善大米的食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植物中乙醛含量,提高水果的香气度和口感。

3. 增强植物抗病性植物的抗病性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改善农产品的品质,还能够减少植物病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向植物中引入能够产生抗病性物质的基因,从而增强植物的抗病性,降低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比如,在玉米中引入一种叫作BT基因的抗虫基因,可以减少玉米的虫害,并大幅提高玉米的产量。

二、转基因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对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的产值和质量。

1. 促进农业现代化在转基因技术的指引下,农业生产正逐渐从传统的劳动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加快物种的育种速度,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和高效,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油菜籽转基因技术

油菜籽转基因技术

04
油菜籽转基因技术的 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与环境影响
01
转基因油菜籽的成分与营养价值
转基因油菜籽在营养成分上与非转基因油菜籽没有显著差异,均含有丰
富的蛋白质、脂肪、纤维以及微量营养素。
02 03
安全性评估
针对转基因油菜籽的食品安全评估主要包括毒性、致敏性、抗生素抗性 等测试。这些测试的结果显示,转基因油菜籽与非转基因油菜籽在安全 性上没有显著差异。
02
油菜籽转基因技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原理
基因克隆与鉴定
基因克隆
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目的基因从生物体内分离出来,并 经过体外或体内的复制、转录和表达,获得大量与目的基因 相同的DNA片段的过程。
基因鉴定
包括基因序列分析、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基因功能分析等方 面,用于确定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表型的相关性。
转化体筛选与鉴定
转化体筛选
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抗生素筛选、卡那霉素筛选等,从众多的转化体中挑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体 。
鉴定方法
包括分子生物学鉴定、生物化学鉴定、免疫学鉴定等,用于确定转化体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以及目 的基因是否正常表达。
03
油菜籽转基因技术的 实践应用
提高产量与品质
总结词
通过转基因技术,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 得到显著提高,为农业生产带来了积极 的影响。
基因转化方法
农杆菌转化法
利用农杆菌作为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中,再通 过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
基因枪法
利用高速气流将包裹了目的基因的金粉或钨粉射入植物细 胞,从而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
激光孔径照射法
利用激光束在植物细胞表面打孔,形成微小的通道,再将 包裹了目的基因的脂质体或病毒载体注入到植物细胞中, 从而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

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不同种间的基因组进行交换和结合,产生经过人工改造的生物体。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其中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育种。

育种是指通过选择性配种和杂交,以得到更理想的遗传特征和品质的植物或动物后代。

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为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进和贡献。

转基因作物抗病害传统育种中,育种者只能从已有品种中选取理想的基因进行育种。

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突破物种之间的天然隔阂,将任意基因导入植物。

这使得植物在抗病害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人们可以将来自细菌或病毒的耐药基因转移至作物中,来提高其抗病性能力。

因为细菌或病毒在进化中会不断适应耐药性,所以将其耐药性基因转移至作物中使得作物获得了更强的耐药性。

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治愈的病害,如黑斑病、纹枯病和青枯病等,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育种的限制,大大提高粮食作物的生产力和品质。

提高农作物的养分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自身的养分利用效率。

例如,有些植物养分的吸收率很低,使得其生长速度缓慢,而通过加入外源基因,可以让这些植物吸收多种养分,使植物生长更加健康茂盛。

此外,还有一种遗传工程方法叫做“转化”,可以创造出新的变种来利用本来就存在的营养物质和水。

这些变种可以适应多种气候和土地环境,从而提高粮食和农作物产量。

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

在传统农业中,大多数作物因为生长时间很长,所以采收后很快就会腐烂、变质。

而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强植物细胞壁层的稳定,从而减慢周围环境对植物产生的影响,让作物储藏时间大大延长。

例如,有一些细菌有产生果胶酶的能力,可以加速果实发酵和腐烂。

而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人们得以将该细菌中与产生果胶酶相关的基因从细菌移植到农产品中,从而防止果实受到腐烂和损伤。

转基因技术的负面影响虽然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带来了极大的改进,但它也面临诸多负面影响和争议。

基因工程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引言:生物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其中基因工程技术在作物育种领域中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改变作物的遗传组成,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改善抗病性和耐逆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来实现特定目标的技术。

它主要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和基因编辑等关键步骤。

基因克隆是指将感兴趣的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分离出来,并通过重组DNA技术将其复制。

基因转移是将克隆的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其表达特定的性状。

基因编辑则是通过精确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实现特定目标的改变。

2. 基因工程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2.1 提高作物产量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增加作物的光合效率、改善营养吸收和利用效率等方式来提高作物的产量。

例如,通过转入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的合成速率,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改善作物的抗逆性,使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较高的产量。

2.2 改善作物品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调控作物的代谢途径和合成途径来改善作物的品质。

例如,通过转入相关基因,可以增加作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如维生素、蛋白质等,从而提高作物的营养价值。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降低作物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如降低谷物中的致敏原含量,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2.3 增强作物的抗病性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转入具有抗病基因的外源DNA片段,增强作物的抗病性。

例如,转基因水稻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可以产生一种特定的蛋白质,能够有效抵抗水稻瘟疫,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来增强作物的抗病性。

3. 基因工程技术的挑战和前景虽然基因工程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优质油菜良种繁育技术

优质油菜良种繁育技术

案例二:某品种油菜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结词
该案例通过选用适宜的油菜品种,并采取 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实现了油菜的优质 高产。
详细描述
该品种的油菜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 质好的特点。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潜力 ,该案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选地整地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溉 排水、病虫害防治等。通过这些技术措施 的实施,该品种的油菜产量和品质得到了 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
优质油菜繁育的策略
选育优良品种
优化栽培技术
通过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技术手段,选育 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油菜品种。
制定科学的栽培技术方案,优化施肥、灌溉 、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 质。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
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确保优良品种的 繁殖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
多倍体育种
通过诱导多倍体油菜的产生,筛选 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多倍体品种。
分子育种技术
基因克隆
克隆与油菜性状相关的基因,用于改良油菜品种的性状。
分子标记
利用DNA标记技术,确定不同品种油菜的遗传变异,为育种提 供依据。
转基因技术
将外源基因导入油菜细胞中,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生物技术应用
01
02
在必要时,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注意使用量和药 剂的选择,避免对油菜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04
优质油菜良种繁育的收获与加 工
收获时期与方式
适时收获
油菜的适宜收获期是在油菜籽成熟度达到90%以上时,此时收获的油菜籽含 油量高、品质好。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
机械收获
采用联合收割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收获,能够提高收获效率,减少损失。同时 ,机械收获时需要注意调整收割机参数,确保油菜籽的收获质量。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一、概述从70年代重组DNA技术创建,到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烟草获得以来,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接受?抵制?随着技术日趋成熟,转基因作物由实验室进人大田中试,不少作物已向商品化发展。

与此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转基因产品作为食品对人体健康问题、产品贴标签问题、运输问题、国际贸易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已引起世界性的所谓“生物安全”的论战。

转基因技术实际上已由学术观点分歧,发展到知识产权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甚至政治问题二、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

又名"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

三、几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遗传转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花粉管通道法是中国科学家提出的。

1.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

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

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自从技术瓶颈被打破之后,农杆菌介导转化在单子叶植物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水稻已经被当作模式植物进行研究。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在农作物育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他们能够生产更多更优质的粮食。

本文将主要介绍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包括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

一、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植物中,使其获得新的性状或改善现有性状的一种技术。

这一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加作物的抗虫性。

通过导入抗虫基因,作物能够产生抗虫蛋白,减少农民对农药的依赖,从而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其次,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通过导入植物抗病基因,作物能够抵御多种病原体的侵袭,减少作物病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善作物的耐逆性,如抗旱性、抗寒性等,提高作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生长和发育能力。

二、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细胞和组织的分离培养,通过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添加和控制环境条件,使植物细胞和组织在无菌条件下生长和分化的一种技术。

这一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离体培养的方式繁殖大量健康的无病毒种苗,减少病毒病在种子或苗期传播的风险,提高农作物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体外诱导多倍体的方式提高作物的育种效率。

多倍体具有较大的细胞核和染色体数量,从而使作物具备更强的生长力、生殖力和抗逆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导入外源基因并使其在植物体内表达,实现作物新品种的创制和改良。

三、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对基因组中的目标基因进行精确的编辑和修改,以改变植物的性状或功能的一种技术。

这一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靶向对作物有用的基因进行编辑,快速获得符合需求的新品种。

油菜转基因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油菜转基因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2 油 菜 转 基 因 与 抗 病 育 种
在最 近几年 里 , 人们 克 隆 了多个 植 物抗 病基 因, 油 菜 转基 因抗 病 育种 已获得 了初 步应 用 , 但转 抗 病 基 因 育 种 尚处 于 摸索 阶段 [ , 大 量 的转 基 因抗 病 育 种研 5而 ] 究基本 上 都集 中在 转几 丁质 酶基 因和 1 3葡 聚糖 酶 ,一
关 于油 菜抗 菌 核 病 基 因 的基 础 研究 , 春林 等 [ 刘 8 ]
(0 0报 道 ,98年 全球 转 基 因 油菜 种 植 面 积 为 2 4 20 ) 19 .
× 1 。 m 占全 球 油菜 种 植 面 积 的 9 , 9 9年 增 至 0h , % 19
2 8 0h , . ×1 m 占全球 油菜 总 面积2 5 0h 的l 5 . ×1 m 1/, 9
作 物种 植 面积 2 7 ×1 。 m 的 1 , . 1 0h 6 转基 因油菜 2 8 .
即 S l S 2和 S 3 c ,c c 。通过 对作 图群 体 的RAP D分 析 , 已 找 到 影 响油菜 抗 菌核 病 的 3个 数量 性状 位 点[ 。黄 永 9 ]
×1。m ] 0h L。油 菜是 近几 年来 在 转基 因研 究方 面取 得 4
收 稿 日期 :0 61— 2 2 0—Ol
抗 菌核 病转 基 因油菜 植株 的获得 。张丽华 等n 将 妇 携 带菜 豆 几 丁质 酶 基 因 的植 株表 达 载体 p c B h通过 农 杆 菌 介 导法 导 入甘 蓝 型 油菜 H1 5中, 卡 那霉 素 对 6 经
T。 T。和 T , 。代 植 株 进 行 连 续 的 筛 选 和 菌 核 病 ( c rt i c roir m ) S l oi asl a t u 的接种试 验 , 获得 3 e n e o 共 3株 抗 菌核 病 的T 代植株 。 海燕 等L 克隆 的烟草 1 蓝 1 将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转基因与油菜品质改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亦 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农业科研工作者在提高作物产量 的同时, 要注重对品质的改良。油菜品质改良包括脂肪 酸和蛋白质两个方面。 1. 1 油菜脂肪酸的遗传改良
油菜的脂肪酸除作 为食用油以外, 在涂料、防腐 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医药、化妆品、胶粘剂等领域 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1] 。实践证明, 利用转基因技术 改变油菜油脂的含量、芥酸的含量、油脂的结 构等方 面,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月桂酸是制造表面活性剂 的重要原料。油菜脂肪酸基因改造的典范是生产月桂 酸的转基因油菜。Poll ar d 等[ 5, 6] 从富含月桂酸的加州
陈锦清等[ 3, 7] 报导, 将 PE P 基因片段插入超级双 元载体 p I G 121 的 X ba I 位点, 使 P EP 基因片段连接 与 CaM V 35S 启动子下、GUS 报告基因上游, 并与 35S 启动子反向连接构建成反义 PE P 植物表达载体 p P EP A S, 并用电 击法导入根癌农杆菌 E H A 101, 然 后与浙油 758 下胚轴共培养, 将反义 PE P 转化到浙油 758 基因组中, 成功获得高油量转基因油菜品系超油 1 号。PCR 扩增检测证明, 外源基因已插入油菜基因组 并得到表达, 转基因植株T 1 代种子平均含油量比对照 提高 9. 4% 。
4 转基因与抗病
菌核病 ( S clerotinia scl eroti or um ) 是危害油菜的 主要病害, 在我国常年发病率 10% ~30% , 严 重年份 80% 以上, 一般导致减产5% ~10% , 严重的50% 以上。 除影响产量外, 还导致种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降 低[ 27 ] 。尤其是“双低”油菜品种由于降低了硫苷( 一种 十字花科植物体内先天存在的抗真菌物质) 的含量使 其更易感染真菌病毒。目前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在寻找 抗源方面仍存在问题, 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以及已建 立的油菜遗传转化体系, 在导入抗真菌病基因从而改 良油菜抗病性方面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28] 。运用于抗病 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有: 抑制核糖体的蛋白基因、几丁 质酶 基因、葡 聚糖酶基 因、溶 菌酶基 因、抗 菌肽基 因 等[ 2] 。几丁质酶是现今研究得最多且应用最广泛的抗 真菌蛋白之一, 它能催化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物质之一 几丁质( 聚乙酰胺基葡萄糖) 水解, 从而抑制真菌的生 长和增殖。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带有强启动子的几 丁质酶基转入某些作物, 转化植株组成型超量表达几 丁质酶, 可有效增强其抗病性[ 29] 。
熊兴华等[ 4, 9] 报导, 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 F A D 2 基 因cDNA 片段, 并构建种子特异型表达载体, 利用反义 抑制技术, 将 FA D 2 反义基因转化双低油菜品种湘油 15 号, 使种子中油酸含量提高到80% 以上。2003 年又
2005 年 第 5 期 作 物 研 究
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院士领导的科研组运用子房 注射法与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 Bt 杀虫蛋白基因导 入甘蓝型油菜品种双低油菜“湘油 13 号”, 获得转基因 植株。为选育高效抗虫油菜新品种,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法检测了 B t 杀虫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油菜植株中的表 达, 并对转基因抗虫油菜的植株性状、农艺性状和质量 性状等进行了研究, 还通过喂虫实验对转基因抗虫油 菜的菜青虫抗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导入基因在油 菜中能有效表达, 苗期对菜青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抗性。
3 37
以湘油 15 号子叶柄为受体材料, 用基因枪法, 将反义 油酸脱饱和酶 F A D 2 基因连在种子特异表达载体上后 导 入 油 菜, 获 得 8 株 再 生 植 株。 经 P CR 与 P CRSouthern 杂交检测, 其中有 2 株为转化株, 证明反 义 FA D 2 基因已整合到湘油 15 号基因组中。 1. 2 蛋白质的遗传改良
3 转基因与抗虫
虫害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制约农业经济 的稳定发展。培育抗虫油菜是基因工程的一个重要应 用领域。现在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主要是利用苏云金杆 菌( B aci ll us thuri ngensi si ) 的毒蛋白基因( 简称 Bt 毒 蛋白基因) 。B t 毒蛋白基因所表达的晶体蛋白对鳞翅 目和鞘翅目昆虫有毒杀作用。毒蛋白在昆虫消化道内 经过蛋白酶启动后造成消化道损伤而导致昆虫死亡, 对其他生物则没有任何危害[ 26] 。侯丙凯等[ 12] 从苏云金 芽孢杆菌克隆得到野生型杀虫晶体蛋白基因, 构建了 用于油菜叶绿体定点转化的植株表达载体, 并用基因 枪法将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油菜,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 抗虫基因对油菜叶绿体基因组的定点整合, 并获得了 具有抗虫性的油菜叶绿体工程植株。
33 8
CROP RESEARCH 2005( 5)
通过进一步选择, 现已获得稳定、高效的转基因抗虫油 菜新品系[ 13~19] 。
华中师范大学李学宝等[ 20] , 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 开展油菜转 Bt 杀虫蛋白基因的研究, 先后获得了芥菜 型和甘蓝型油菜转基因植株。他们以转基因油菜后代 ( R1 和 R 2 代) 株系为材料, 系统地研究了苏云金杆菌 杀虫蛋白基因 Cr y I A 和选择标记基因 np t Ⅱ 导入油 菜后的遗传规律, 表达强度和抗虫效应, 约一半的转化 植株具有杀虫或抑虫效力, 幼虫校正死亡率最高可达 78% 。
将臭鼻杆菌( K l ebsi ell a p enmoni ae ssp. o zaenae) 来源的 B x n 基因导入油菜, 使进入油菜植株内的溴苯 腈转化为 3, 5-二溴-4-基苯甲酸和氨, 从而失去除草活 性[ 39 ] 。钟容等[ 25] 把 B x n 基因导入油菜的下胚轴和子 叶, 获得了抗溴苯腈的转基因油菜。
收稿日期: 2005-11-15 作者简介: 黎 妮( 1981—) , 女, 湖南常德人, 硕士研究生。
月桂树( Umbel lular ia cali f or ni a ) 的种子中分离出酰 基-ACP 硫激酶 Cdna, 转入canola 油菜中, 结果使油菜 种子中脂肪酸合成到12 碳时就从ACP 上释放下来, 最 终得到了种子中含有 40% 月桂酸的转基因油菜。美国 Calgene 公司[ 40] 的研究人员将存在于加利福尼亚月桂 树中阻止脂肪酸合成过程碳链( C12) 继续延长的硫脂 酶基因( 12∶0-ACPt hioesf er ase) 导入油菜, 获得可以 合成50% 以上月桂酸的转基因油菜; 将可可( Coco nut ) 植物中能将月桂酸放在甘油三酯 2 号位置上的酰基转 移酶( L P AAT ) 基因与 12∶0-ACP 硫脂酶基因同时导 入 油菜, 获得了月桂酸含量高达 70% 的转基因油菜。 1999 年高月桂酸转基因油菜已经进入商业化生产。
2. 2 草丁膦 草丁膦是德国 Hoechst 公司开发的另一个有机磷
广谱、高效除草剂, 其杀草机理是抑制植物的氨基酸生 物合成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GS) 的合成。从潮湿链霉 素 ( St rep tomyces hy groscop icus) 中分离得到抗草 丁 膦的 Bar 基因。Bar 基因编码乙酰转移酶P AT , 使乙酰 辅酶 A 与草丁膦游离氨基 结合, 形成 AC-PAT 复 合 物, 从而使草丁膦失去活性。应用生物技术将 B ar 基 因导入油菜, 使油菜获得草丁膦抗性[ 22] 。Mariani[ 22~24] 将烟草花药绒毡层特异表达基因 T A 29 与解淀粉酶芽 孢杆菌的核糖核酸水解酶基因 bar nase 构建嵌合基因, 以抗草丁膦 Bar 基因作为标志基因, 通过遗传转化导 入烟草、油菜, 得到遗传工程雄性不育株。将 barnase 基 因的抑制蛋白 bar st ar 基因接到 T A 29 基因上游区, 以 抗草丁膦 bar 基因作为筛选标志基因, 导入烟草、油 菜, 获得雄性可育转化植株。
33 6
CROP RESEARCH 2005( 5)
转基因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黎 妮, 李
( 湖南农业大学 油料作物研究所, 长菜是近年来转基因研究很有成效的作物之 一, 而且取得了重要进展。从转基因油菜在杂种优势利用、品质 改良、抗除草剂、抗病虫害等方面, 综述了转基因油菜育种取得的重要进展 , 并对转基 因油菜育种中所存 在的问题提出了一 些看法。 关键词: 油菜; 转基因; 遗传改良 中图分类号: S565. 403. 53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1001-5280( 2005) 05-0336-06
2 转基因与抗除草剂
当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主要 抗 草 甘 膦 ( gl yphosate ) 除 草 剂 和 抗 草 丁 膦 ( gluf osinate ) 除 草 剂, 此 外 还 有 抗 溴 苯 腈 ( brom oxy ni) 、抗咪唑啉酮( imidazo linone) 和抗磺酰脲 ( sulf onylurea) 等[ 22] 。 2. 1 草甘膦
在过去的近百年间, 人们已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 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 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 益。但由于传统育种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及种内遗传资 源枯竭等原因限制了其发展速度, 而植物基因工程则 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油菜是世 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也是最早成功地进行基因 转化的植物之一。自 1986 年M at hew 等用农杆菌介导 法首次把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N P T -Ⅱ ) 转入芥 菜型油菜中并获得转基因植株以来, 转基因油菜研究 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它已成 为与烟草相似的为数不多的 基因工程模式植物[ 2, 3] 。 2003 年, 在世界范围种植的良种油菜有 31% 是转基因 品种[ 1] 。目前运用于油菜品种改良的外源基因主要包 括一些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改良质量( 脂肪酸和蛋白 质) 以及雄性不育等方面的基因[ 2] 。
石东乔等[ 8] 报导,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 将反义的油 酸脱饱和酶基因( FA D 2 基因) 导入甘蓝型油菜双低品 种 H165, 获得了 7 株转基因植株。与所设对照植株比 较, 有 5 株转基因油菜产生的种子中脂肪含量发生变 化, 表现为油酸含量升高, 亚油酸、亚麻酸含量降低, 其 中油酸最高含量为 68. 72% , 比对照高 20% 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