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 课件ppt
《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
得天下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 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 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对比
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
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晋王临终赐箭嘱托,庄宗受箭实现父志
一系列动词, 表现庄宗恪遵 父命,矢志报 仇,竭诚尽忠, 励精图治,冲 锋陷阵,凯旋 而归。
天子祭祀
猪、羊
牛、猪、羊
梳理文意·得天下
状语后
当
用 名作动,用木匣装
置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
捆绑
绳子
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动词,禀告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
译 文
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
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伶官 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序: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文章的“前言”或编者的“按语”,或提纲挈领
地评价该书内容,或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读者理解下文有的内容。 分为“书序”“赠序”“宴集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
史料补充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
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
任务一:研读章旨,赏鉴史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教学课件
五代史料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 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 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 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885年-926年)
“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 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资治通鉴》)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 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 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 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 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偷安。在 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 存勖的兴亡史讽谏当时君王。
贰
初 读 文 本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解题:五代史伶 官传序
伶:封建时代的乐工,演戏的人。
伶官:授有官职的乐工或演戏的人。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
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 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 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 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 关书或文的内容。
五
传 序
欧
代 史 伶
官 阳
修
素养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思、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论点与论据的逻辑关系,学习本文写作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反复诵读,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文章写作的背景,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培养忧患意识。
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 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926 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皇帝的近卫军指挥 使郭从谦乘机率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乱箭射 死,后唐灭亡。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悄悄地)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 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 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
观之上古,验之当今,参以人世,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过秦论(下)》)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 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 能与之争(强盛)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 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 侯已困矣(困厄)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 以“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 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强调 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 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 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 的下场。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 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梅圣俞),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新唐书》(与宋祁合撰),《新五代史》(独撰),《六一词》,《欧阳文忠公集》u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u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欧苏)u“诗穷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该理论和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一脉相承。
u《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四史”之一, 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
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u伶: 封建时代的乐工,演戏的人。
u伶官:授有官职的乐工或演戏的人。
u伶官传: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u序: 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 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
u后唐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
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拥有重兵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拒不发兵。
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理: 道理,规律。
天命:上天的意志人事:人为的努力,人的作用。
原: 名词作动词,追究原因。
庄宗: 后唐庄宗李存勖。
所以 (古) : 表因果的固定式,......的原因。
其: 代词,指庄宗。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五代史伶官传序可编辑ppt课件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第念三单元
一、重点剖析 全文是如何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展开的?
答案 文章开头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个论点,具有提挈全 文的作用。紧接着举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这一论点。 第二段叙述庄宗接受并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 第三段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 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第四段承接上文进一步议论,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 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第念三单元
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4] (留下)的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们向前走,等到胜利归来就把箭收藏(在祖庙里)。 {1世言:世人说。2将终:临死。3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 定”。4乃父:你的父亲。5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6一少牢:羊、猪各一 头。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牢,祭祀用的牲畜。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7告庙:天子或诸侯遇 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8请:敬辞,用以代替某些动词,表示恭敬、慎 重。} 段解 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方1其系2燕父子以组3,函4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 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进入太庙,把 箭还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第念三单元
故方其盛也,举1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 因此,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没有人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2,为天下笑。夫祸患常 几十个伶人围困住他,他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从 积于忽微3,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岂独伶人也哉?[7] 极小的事积累起来的,智慧勇敢的人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人或物困扰,难道只限于 伶人吗? {1举:全,整个。2国灭:李存勖死后,李嗣源即位(即后唐明宗),群臣中有人劝他自 建国号,此事虽未实行,但是庄宗死后,李克用嫡亲子孙都被杀,也可以说是“国 灭”。3忽微:极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4所溺: 所溺爱的人或物。溺,沉湎、无节制。} 段解 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
第三段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 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 之理也。 翻译
【注释补充】岂:难道。欤(y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抑:或 者,还是。本:考查,探究。迹:迹象。自于:出自,由于。兴: 使……兴旺。逸豫:安闲享乐(不能居安思危)。
提示:在公元908年、913年、923年、926年这几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 生了什么事?(找课文中的话来概括)
李
存
勖
908年 23岁 “与尔三矢”
913年 27岁 “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923年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灭后梁,建后唐)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文本解读
得天下
推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思维导图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 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 运动的倡导者,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为 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 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著作有 《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 合修《新唐书》。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来自序解题第一段
翻译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 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注释补充】理:道理。岂:难道。原:推其根本,推究。(之)所 以:……(的)原因。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之:代词,代指这个 道理。
翻译: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 的作为吗!
【注释补充】世言:世人说。终:生命终结,临死。以1:介词, 把。立:推立,即位。约:订立盟约。以2:相当于连词“而”, 表示承接关系。与:动词,给。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 令的语气,一定。乃:你,你的。以锦囊:状语后置句。负:背 负。及:等到。纳:收入,收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PPT全文课件(30张)
然后引《尚书》中的话作答,并顺势从中 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 道理。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 因,说明盛衰之势,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伶 官传序 》PPT全 文课件 (30张 )【完 美课件 】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
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
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
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
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
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
•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 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盛
衰
•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 之争。”
•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 死国灭,为天下笑。”
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
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于是作《伶官传》。
借古讽今 写庄宗时的盛衰之理。用“莫能与
之争”“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 果,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的经验教训。作者以此含蓄地 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 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道理更具有普遍 性和现实意义。
本文就是欧阳伶 官传序 》PPT全 文课件 (30张 )【完 美课件 】
伶 官 宫 廷 图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伶 官传序 》PPT全 文课件 (30张 )【完 美课件 】
作品简介
《新五代史》即《五代史记》是一部纪 传体史书,因有薛居正编纂的《旧五代史》 在前,故称之为《新五代史》。欧阳修认 为旧史不宜“垂劝诫,示后世”重新编写 了五代史。写《伶官传》是为了告诫北宋 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xu)宠幸伶 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 微杜渐,励精图治。
《五代史 伶官传序》ppt课件40张
一般属官 用 猪、羊各一头
用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梳
理 走在前面
祭告 状语后置,省略句
文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以锦囊盛(之)
意
等到
收藏
·
第 二 译文:这之后出兵作战,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 段 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
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作者简介
欧阳修 (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 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 荻画地作书。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 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难道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梳 推究
人的作为
理 文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意
……的原因 和
·
第 一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 段 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
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文本分析 第一段
1.文章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 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
2 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 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 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
3 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 唐的衰亡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就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26张
写作特点
①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文章没有信屈聲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而用平实的 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平易近人,自 然晓畅。叙事不蔓不枝,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 式的对称语句,如“恍劳可以兴国,逸療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句式整齐, 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清代唐文治:以“盛”“衰”二字作主,首段总冒。中间一 段“盛”,一段“衰”,末段以“方其盛也”、“及其衰也”作 封锁,所以不觉板滞者,由丰神妙绝,皆出天籁,随意点染,故 能化板为活。
——文脉
文本探究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 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
五代: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 人,叫伶官。
传: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 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 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 或文的内容。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开头的短序。
——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一夫夜呼 仓皇东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名→动,用盒子装 名→状,在夜里 名→状,向东面 使动用法,使…兴盛
使动用法,使…灭亡 形→名,细微的地方 形→名,有智有勇的人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 ) 今义( )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
政治成就
曾任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等职 ,致力于政治改革和文学革新
。
史学成就
主持编纂《新唐书》、《新五 代史》等史书,对古代历史研
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背景与历史文化
时代背景
文化传承
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伶官等底层 人物命运多舛;北宋时期文化繁荣, 士人阶层崛起。
伶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五代时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北 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后世的文化传承 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亡的深刻见解,认为国家的兴衰与人们的勤劳和安逸密切相 关。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时刻警惕身边的祸患,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被自己的优点所蒙蔽,要时 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满招损,谦受益。”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看法,认为自满会招致损失,而谦虚则会使人受益。
03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五代时期,随着政权的更迭和民族的迁徙,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得以加强,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伶官制度及其社会影响
伶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伶官制度起源于唐代,至五代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伶官是指在宫廷中供奉的戏曲演员,他们不仅擅长表演,还常常 参与政治斗争和社会活动。
创意写作
文本解读
深入阅读《五代史伶官传》,理 解文本内容和思想内涵。
现代视角
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念 等角度出发,对《五代史伶官传
》进行重新解读和诠释。
创意表达
运用现代文学手法和创意元素, 将《五代史伶官传》的故事情节 和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呈现出
具有现代感的文本作品。
06
课堂总结与延伸阅读推荐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24张
前:名做
用
状,向前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等到 及凯旋而纳之。
用 祭告
用以代替某些动词,表示恭敬、慎重
状语后置,省略:以锦囊盛(之)
使动用法,使......收藏
状语后置
当
用 名作动,用木匣装
省略句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于)先
王,而告(之)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动词,禀告
气盛
状语后置、 省略句
名作状,在夜里
名作状,向东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
等到 仇人
形做动,作乱 名做状,
出逃
在四面
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多么
面面相觑
何其衰也!
吗
或者, 还是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分析:后唐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启示: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力戒 骄侈纵欲
明晰主旨
《〈伶官传〉序》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典型事 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在于“人事”的道理,目的是讽谏北宋 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 要靠纳币输绢 以 求 苟 安 。北宋外交上极端软弱,对不断进犯的 契 丹 、 西夏妥协退让、屈辱求和。每年都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 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 新五代史•伶官传》。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2024版课件《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29张
02
五代历史背景
2024/1/26
7
五代十国时期概述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个中原政权更迭。
2024/1/26
十国
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 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 南平(荆南或南楚荆南)、北汉, 十个割据政权并立。
时代特征
政治动荡,经济重心南移,文化多 元。
8
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10
03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解读
2024/1/26
11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文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形式, 先总述伶官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再分 述伶官的才艺和遭遇,最后总结全文, 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慨。
写作特点上,文章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 渲染,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将伶官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 致。
01
02
03
04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背景和历史 意义
伶官的职业特点和社会地位
伶官在五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 人物
课件中涉及的文学、艺术和历 史知识
2024/1/26
24
相关研究动态与成果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研 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伶官传序与相关历史、 文学领域的交叉研究
2024/1/26
国内外学者在伶官传 序研究方面的主要成 果和贡献
目的
通过这份课件,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全面 了解五代史伶官文化的背景、内涵和价 值,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 力。
2024/1/26
4
《五代史伶官传序》简介
作者
价值
欧阳修,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 学家。
该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是一篇优 秀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 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不唯天命言之有物 外若悠游中实刚劲
课后作业
华莱士说:“最考验人的是最幸运的时刻”。 请以“幸运”为话题,写一篇随笔,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思考与体会。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角度;(2)不少于 600字;(3)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参考范例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李存勖,你 曾经凭勇力征服了天下,却又迅速走向失败,其原因 在你于功业成就后的怠惰与骄纵。对伶人的宠信、对 奢靡生活的沉迷蒙蔽了你的心智,消磨了你的志气, 使你丧失了前行的动力与勇气。“譬如为山,未成一 篑,止,吾止也”,打败你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 自己。
自满招来损害,谦虚使人受益。楚汉争霸, 项羽自恃勇武,刚愎自用;刘邦虚怀若谷,礼 贤下士,张良、萧何、韩信乐为所用,最终得 以破楚建汉。
五代史伶官传序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酿成,智 慧与勇武的人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宋徽 宗天资聪颖,却耽于金石书画,酿成“靖康之 耻”,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特殊句式
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盛以锦囊以锦囊盛(之)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系燕父子以组 介词结构后置句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课堂任务一:脉络梳理
结合课前预习与书下注释,完成人物年表。
李存勖 年表
历史事件
时间 李存勖年龄
三遗恨
三还矢 身死国灭
五代史伶官传序
李存勖年表
历 史事件
时间
梁晋宿怨
三遗恨 燕王背信 908年
昂:庄宗复仇、还矢于庙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 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 襟,何其衰也!
低: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用的主要论证方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序
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也称叙、引、导 言、前言之类,主要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 者情况等,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诗文的后面。赠序是 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
作者简介
欧阳修
解题
伶 官 传 序
史料补充
史料补充
建立后唐——杰出的军事将领
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有三股互相敌对的势力,晋王李克用临 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 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 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
本文和《六国论》一样,以散体写史论,通过引史评史, 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 中归纳出道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文意 批注 重点文言现象,翻译全文, 梳理脉络
疏通文意
人为的事(主要指政 治上的得失)
推其根本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
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晋王赐矢——晋王遗命——庄宗受而藏之
庄宗用兵(请矢)——作战(负矢)——凯旋(纳矢) 描绘庄宗忠实地执行父命的情形,概括了庄宗全盛时期的战争状况, 体现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寓论点于叙述中,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全段欲抑先 扬,为下文张本。
当他 缚、拴
丝带、丝绳,这里 指这里泛指绳索
动词,用 木匣子装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
思考
“得天下”史实中唐庄宗的忧劳体现 在哪里?作者的概述是否突出了这一点?
第二段:得天下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 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 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 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无憾矣。庄宗藏三矢于武皇庙廷。及讨刘仁恭,命幕
吏以少牢告庙,请一矢盛以锦囊,使亲负之,以为前
驱。凯旋之日,随俘馘纳矢于太庙,伐契丹,灭朱氏
亦如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王禹偁《五代史阙文》
语言
“一矢讨刘仁恭,汝不 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 一矢击契丹,且曰:阿保机 与吾把臂而盟,结为兄弟, 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梁, 汝必伐之。一矢灭朱温。汝 能成吾志,死无憾矣。”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大分裂时期
53年间,先后更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 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 唐庄宗就是其中被杀的一个。
解题
体裁:《伶官传》前的序文 伶官:朝廷授有官职的艺人。 《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 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 的史实。
序文特点
(汉)司马迁:“论赞”“太史公曰” (唐) 刘知几:篇前文字为“序”
篇后文字为“赞” 贾谊《过秦论》
主问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作为一篇序文, 它是否具有史论的特点?
史论特点
①由史实提出观点,以史实支撑观点 ②叙述史实一般比较简练概括 ③常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
思考
作者写了什么史实?提出了什么观点?
第一段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 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 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五代伶官传序》ppt课件
观看视频:了解欧阳修的一生
写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 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 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 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 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文 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推究后唐庄宗取得天下与失
去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第二段
疏通文意
把,拿 箭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主谓取独 订立盟约,结为 告诉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不要 你的
相当于“而”,表顺承
第四段
全,整个
疏通文意
围困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当 强盛
极小的事
所溺爱的人或物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
被动句
状后 积聚 形作名,智慧勇敢的人 被动句
伶人也哉!语气词连用,表反问
所以当庄宗气势强盛时,全天下豪杰没有谁能同他对抗,等到 译 衰败时,几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文 可见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累积而成,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 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 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郭从谦等 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 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 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听读正音
盛衰之理(shèng) 以三矢赐庄宗(shǐ) 仇雠(chóu)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
B.“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递进关系,意在强调“人事”的作用,即 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
C.第2段中的故事虽然在社会上流传较广,却不一定有确凿的根据,所以作者 在前面加上“世言”二字。于是,史学家的重视信而有征与文学家的重视典 型事例巧妙地统一起来了。
(二)阅读课文第 3~4 段,完成以下问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君臣相顾. C.抑.本其成败之迹 D.故方.其盛也
应:应答 顾:看 抑:或者,还是 方:正当,正在
解析:应:响应。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第3段把后唐庄宗的“盛”“衰”情况作对比,说明他事业的成败,在于 人为,以此论证了论点。 B.写后唐庄宗“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献于太庙,并且“还矢 先王,而告以成功”,这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这里突出写一 个“盛”字,一个“壮”字,表现了庄宗的志得意满。 C.第4段再次对比庄宗的盛衰,与第3段相呼应,而着重指出他身死国 灭的根本原因是“数十伶人困之”,根据这一史实,作者得出了自己 的看法。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两句,既紧密地联系了 庄宗的实际,也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解析: “根本原因”错,应为“直接原因”。
4.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 相当于“以至于”,到了……的局面(境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 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 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
公元926年,在一场伶人的叛乱 中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100多年后,欧阳修针对此 段历史写成了《新五代史·伶 官传》。
《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 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 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 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 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 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 不息的罪恶行径。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 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 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 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 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 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 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 古代名人在闲暇时往往设宴邀集聚会,常常一同赋诗,诗成 后公推一人作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这样。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五代·十国
“五代”是唐宋之间相继更迭的五个朝代,五 代是一个封建分裂割据的时代。
中原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小 王朝的相继更替;
中原以外的地区分裂为吴、南唐、前蜀、后蜀 、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 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 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 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的五 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 的学生。他在诗、词、文、书法、文论等各 方面都很有成就。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 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 抒情委婉。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 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九、文言知识总结——词类活用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名→动,订立盟约 而告以成功 形→名,成功的消息 函梁君臣之首 名→动,用盒子装 一夫夜呼 名→状,在夜里 乱者四应 数→状,从四方 仓皇东出 名→状,向东面 忧劳可以兴国 使动用法,使…兴盛 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使…灭亡 祸患常积于忽微 形→名,细微的地方 智勇多困于所溺 形→名,有智有勇的人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 知之矣。 译: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就可以明白这道理了。 4、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译: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 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 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 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 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 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 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 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 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 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 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 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 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 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找 出观点句)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2、事实依据(论据) 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史论
以古论今
岂独伶人也哉!
以论带史 祸患常积于忽微 以史证论 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大事记
时间
事件
结论
教训
盛
岂盛 非衰 人之 事理 哉 得
忧 908年 23岁 受命继志 劳 912年 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可 以 923年 38岁 梁君臣之首 兴 15年 国
《新五代史•伶官传》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 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 《伶官传》中,作者对庄宗所宠幸并为非 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 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 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 的罪恶行径。 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九、文言知识总结——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为 / 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探究 / 原来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一般的官员 / 做某一方面的工作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或者,还是 / 压制
九、课堂练习
1、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岂独伶
人也哉!
译:因此,当庄宗 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 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 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 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 己丧命,国家灭亡,被 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 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 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 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 此吗?
七、课文分析
数十伶人困之 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扰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困乏,疲惫 能急人之困 困难
盛
困
九、文言知识总结——一词多义(4)
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 悄悄地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为隐身份而改装
(如果)没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应当,一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代词,他 其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八、课文小结 2、叙事特点 本文的叙事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地 方可以看出来?
叙事简约,详略得当,这是欧阳修散 文创作的特点。从“晋王三矢”故事的 叙述,“一夫夜呼,乱者四应”的概括, “燕王”与“契丹”“皆背晋以归梁” 的事实,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八、课文小结
格 言 警 句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附,依附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返回 而其归书也必速 归还 若水之归下也 归聚,汇聚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禀告
归
告
九、文言知识总结——一词多义(3)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 chénɡ,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强盛
B)
A、传说晋王李可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枝箭,目的是希 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庄宗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 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 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 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九、课堂练习
2.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观点?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也在于“人 事”。 3.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 下”在于什么? 明确:“忧劳可以兴国”。 4.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 话简单回答。 明确: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5.一二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 间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一段议论,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合作探究
译:唉!国家兴 盛与衰亡的道理, 虽然说是天命,难 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推究庄宗得天下和 他失天下的原因, 就可以知道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以三矢赐庄宗,而 告之曰:“梁,吾仇 也;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 乃父之志!”庄宗受 而藏之于庙。其后用 兵,则遣从事以一少 牢告庙,请其矢,盛 以锦囊,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
九、文言知识总结——一词多义(1)
与尔三矢 给。动词 无乃尔是过与 yú,通“欤”,语气助词 尝与人佣耕 为,,替。介词 与其所以失之者 和,连词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交好,亲近。动词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容易。形容词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轻易。副词 以乱易整,不武 交换。动词
与
易
九、文言知识总结——一词多义(2)
3年
衰
失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
一夫夜呼……
逸 豫 可 以 亡 身
祸智 患勇 常多 积困 于于 忽所 微溺
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论证:举庄宗为例,推究其得与失
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 事 失: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
序伶 官 传
盛: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理 衰: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五、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盛(chéng)以锦囊 方其系(jì)燕父子以组 及仇雠(chóu)已灭 乱者四应(yìng)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yŭ) 故方其盛(shèng)也
六、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呜呼!盛 衰之理,虽曰 天命,岂非人 事哉!原庄宗 之所以得天下, 与其所以失之 者,可以知之 矣。
二、解标题
伶:封建时代的乐工,演戏的人。
伶官:授有官职的乐工或演戏的人。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 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 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 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 容。
三、五代史料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 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 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 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 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 于庭,伶人由此用事”。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 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 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 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 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 益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 为帝,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 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 灭亡。
四、本文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 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 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 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 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 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讽 谏当时君王。
抑本其成败 之迹,而皆自 于人欤?《书 》曰:“满招 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 亡身,自然之
理也。
译:或者说推究他 成功与失败的事迹, 都是由于人事呢?《尚 书》上说:“自满招 来损害,谦虚得到好 处。”忧虑辛劳可以 使国家兴盛,安闲享 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这是自然的道理。
故方其盛也, 举天下之豪杰, 莫能与之争;及 其衰也,数十伶 人困之,而身死 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
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十、文句翻译
注意方法: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 于人欤? 译: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 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 人也哉? 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 有勇有谋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 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九、课堂练习
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的说明。
7.第三段和第二段是什么关系?试具体说明。 明确:是对照关系。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 8.第四段以问句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引人深思,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