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的识别与防治

合集下载

水稻象甲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象甲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象甲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象甲俗称硬壳虫、看牛妹、米头虫,在广东各地常有发生,尤以粤西地区为重。

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干旱,该虫发生有回升趋势,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现将其发生情况和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一、发生情况
据观察,水稻象甲1年发生2个世代:第一代成虫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生,5月中旬产卵,幼虫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发生;第二代成虫在8月上旬至中旬发生,8月下旬产卵,幼虫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发生。

二、为害特征
成虫、幼虫都能为害。

成虫危害稻叶,用口器插入稻茎,咬食未抽出的心叶,因未抽出的心叶卷成筒状,故被害后,抽出的叶轻者成横排小孔,重者则全部断尾,状如被牛吃过一样,严重影响禾苗生长。

幼虫整个时期在土中生活,危害稻根,把根咬断,使禾苗生长不良。

严重时(如每科有虫50头以上)则会使禾苗全科变黄枯死,造成严重减产。

因此,必须加强防治。

三、防治方法
成虫的防治方法主要有:(1)成虫有伪死性,用手触之即跌下水面假死,可亩用坭粉25公斤拌煤油1公斤均匀撒施稻田中,用竹竿扫落杀之。

(2)成虫有趋光性,可用点灯诱杀。

(3)可用南瓜、红薯切成片,或用香蕉皮、米糠等置于稻行间进行诱杀。

(4)喷施有效化学农药,如每亩用杀虫双200克
兑水60~75公斤喷杀。

稻水象甲调查与防控技术实施方案

稻水象甲调查与防控技术实施方案

稻水象甲调查与防控技术实施方案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也是国家规定的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是水稻生产的一大潜在威胁,如防控不力,将对水稻主产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稻水象甲最早于发生于美洲,在亚洲发生的国家有日本、韩国、朝鲜等。

我国最早于1987年在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

现有12个省发生分布危害。

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也喜食禾本科及莎草科杂草。

成虫和幼虫均能危害水稻,其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稻水象甲发生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繁殖能力强。

孤雌生殖不需要交配即可繁殖后代,平均每头成虫可产卵60-100粒;二是适应环境能力强。

成虫在零下15℃仍能越冬;三是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

此虫能爬、善飞、趋光性强,会游泳,能随气流、交通工具扩散传播。

近期,我省中部地区部分县(区、市)水稻秧田发现疑是稻水象甲的害虫危害,省植保植检站于5月21日下达了《关于开展水稻秧田期稻水象甲普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地积极组织检疫人员开展了稻水象甲疫情专项调查。

为及时指导各地更好地做好疫情专项调查及防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田间调查方法进入水稻秧田及大田,仔细观察水稻或田边禾本科及莎草科杂草叶片上是否有稻水象甲危害症状(图1)。

该虫成虫多在叶尖、叶缘或叶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留下表皮,形成纵向白色细(约宽0.4~0.8mm)短(长0.5~3cm)、两侧平行、两端钝圆的条斑。

如发现危害取食斑痕迹,应认真调查该田块。

调查的最佳时间为每天上午7-9时或下午5-7时。

一旦发现疫情,认真做好详细记录,记载发现时间、发生具体地点、危害寄主、发生面积、危害程度、虫口密度等信息,并以发现疫情的田块为中心,详查周围30公里以内的水稻秧田及移栽大田。

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田”。

二、鉴别方法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稻水象甲为孤雌生殖型。

水稻稻水象甲防治技术

水稻稻水象甲防治技术

102023.7病虫害防治期间,应尽可能优先选用物理防治手段和生物防治手段,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化学药物和试剂的使用,若无法避免对化学试剂的应用,也要尽可能选择毒害作用更小的化学药剂,并严格进行化学药剂喷洒量的管控。

在此期间,要确保小麦收获前一个月内不能采用任何化学药剂,避免作物中出现化学残留,对小麦作物产生的负面影响。

3.2 田间施肥管理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合理应用施肥手段,不仅能实现小麦长势提升,还能提高小麦整体抗倒伏能力,是实现绿色小麦产量与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虽然种植人员在小麦播种期间已经增加了基肥的使用,目的在于对土壤整体养分予以改善,但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对土壤的养分需求也会出现明显变化。

所以,在小麦中后期生长阶段,种植人员也应按照不同养分需求,及时调整施肥方案和工作计划。

在种植过程中,土壤条件差异,可选择不同的施肥措施,从而实现对土壤环境的改善。

因此,在种植期间也要积极进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合使用,确保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

在有机肥使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还应根据小麦生长需求,适当添加磷肥,确保小麦作物的抗病能力和抗旱能力得到稳定提升。

在对小麦进行种植期间,如果麦苗本身出现叶片发黄或生长缓慢问题,要及时进行越冬返青肥的施加,在此期间以尿素肥为主,并科学调整尿素肥用量,确保返青阶段的绿色小麦能获取充足的营养物质,实现长势整体的稳定性。

此外,绿色小麦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在此期间也可以适当添加生物微肥,确保小麦穗数和粒重的提升。

3.3 除草管理在小麦种植期间,大部分杂草的生命力更强,如果不积极进行处理,很可能会对小麦生长空间进行占用,甚至造成小麦生长过程中营养不良问题,不利于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提升。

当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中主要采取轮作手段进行杂草控制。

为保证绿色技术全面推广,不建议在除草期间大量使用除草剂,但传统的人工除草存在明显弊端,不仅效率低下,且小麦植株的正常生长也会受到一定干扰。

稻水象甲的识别与防治

稻水象甲的识别与防治

田间危害症状
3、传播途径 成虫有较强的飞行能力,也可借风力或水流作远距 离自然扩散,飞翔的成虫可借气流迁移10000米以 上。水稻秧苗和稻草可携带卵、初孵幼虫和成虫作 远距离传播。成虫还可以随稻种、稻秧、稻谷、稻 壳、稻草及其制品、其他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进 行远距离传播。还可随水流传播。 4、影响因素 影响稻水象甲发生、消长的因素与施肥、降雨、种 植等情况有关,但气候因素及天敌因素对该虫发生 程度影响较小,不同年份虫情变幅不大。
在小片孤立稻田,利用灯光诱杀技术压低虫
源;设置防虫网阻止稻水象甲迁移进入稻田 或覆膜无水栽培,减少稻株上的落卵量。
4、生物防治
保护捕食性天敌,如稻田、沼泽地栖息鸟类、
蛙类、淡水鱼类、结网型和游猎型蜘蛛、步 甲等可猎食各种虫态稻水象甲的天敌。
5、化学防治
以防治越冬代成虫为主,可针对秧田期、大
5、鉴别特征

成虫长2.6-3.8mm。喙与前胸背板几等长,稍弯,扁圆筒 形。前胸背板宽。鞘翅侧缘平行,比前胸背板宽,肩斜,鞘 翅端半部行间上有瘤突。雌虫后足胫节有前锐突和锐突,锐 突长而尖,雄虫仅具短粗的两叉形锐突。卵长约0.8mm,圆 柱形,两端圆,略弯,珍珠白色。幼虫体白色,头黄褐色。 老熟幼虫体长约10mm,白色,无足,头部褐色。体呈新月 形。腹部2-7节背面有成对向前伸的钩状气门。蛹白色,长 约3mm,大小、性状近似成虫,在似绿豆形的土茧内。
田期及越冬场所分成三个防治阶段。所选用 的农药主要以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 酸酯、沙蚕毒素或混配制剂为主。 (1)越冬场所稻水象甲及一代成虫的防治 一般于4月底一5月中旬部分成虫爬到杂草植 株上后施用50%稻乐丰乳油,每亩用500ml, 兑水40一50kg,压低发生基数。也可选用3 %喃丹颗粒剂或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每亩 1.5—2kg。

稻水象甲的识别与防控

稻水象甲的识别与防控

农业技术2018年3月·下N17稻水象甲的识别与防控严德宏1 吴荣升2 崔 晗3 王新萍4 戚天凤4(1 河南省罗山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河南 罗山县 464200;2 河南省浉河区尤河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河南 浉河区 464000;3 河南省罗山县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 罗山县 464200;4 河南省罗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罗山县 464200)摘 要 稻水象甲在河南省豫南地区发展迅猛,如何搞好防识别治显得尤为迫切必要。

关键词 稻水象甲;识别;防控稻水象甲是植物检疫对象中的二类检疫性害虫,其传播途径广,可随风、水流、稻制品及交通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其生命力强,两栖动物,水陆皆可生存,在无空气、食物情况下可活20天以上;寄主范围广、杂食性,可取食禾本科、莎草科、泽泻科、蓼科等多种杂草;其繁殖能力强,可孤雌繁殖(雌虫不进行交配也 可繁殖后代),因此稻水象甲传播蔓延快、防治难。

稻水象甲主要为害水稻,成虫从正面沿叶脉啃食叶肉,幼虫啃食稻根,可造成“作篼”、“漂秧”、“缺苗断垄”,一般减产二到五成,重者绝收,对产量影响很大。

河南省于2014年5月8日在商城县首次发现,至今为止已在豫南7个县(区)(商城、潢川、固始、光山、浉河、息县、罗山)30多个乡镇发生危害。

罗山县2016年5月12日在彭新镇人和村一个山冲田发现该虫,目前已在铁铺、灵山、青山、子路、周党等沿信叶(信阳至叶集)路乡镇发现该虫危害,疫情监测防控任务非常艰巨。

1 稻水象甲的识别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稻水象甲属,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期。

成虫体长2.6—4.4毫米,体壁褐色,密被灰色鳞片,前胸背板和鞘翅中区呈广口瓶状的黑色暗斑。

卵呈珍珠白色,圆柱形,长约0.8毫米。

老熟幼虫体长10毫米,白色、无足、头部褐色,体呈新月形。

老熟幼虫在主根系上作土茧,然后在茧中化蛹。

茧粘附在根上,卵形,长4—5毫米,宽3—4毫米,蛹呈白色,大小和形态与成虫相似。

防治稻水象甲重点是越冬代成虫

防治稻水象甲重点是越冬代成虫

防治稻水象甲重点是越冬代成虫稻水象甲是稻田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其幼虫和成虫均能给水稻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其中,越冬代成虫是稻水象甲种群中最关键的一环,其决定了来年的害虫数量和发生程度。

因此,在稻田害虫防治中,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的越冬代成虫,显得十分重要。

稻水象甲的食性和危害稻水象甲的幼虫主要以水稻秧苗为食,幼虫在进食期间,通过切割作物基部,使作物秧苗倒伏、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成虫则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蚜虫和飞虱的吸汁也是其主要食物。

稻水象甲幼虫和成虫对水稻根系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使水稻植株的生长受到很大抑制,加重了水稻生长发育缓慢的情况,因此,稻水象甲被认为是水稻田中的重要害虫之一。

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生态控制采取生态控制方法可降低稻水象甲的种群密度,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施肥。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充分施入有机肥、无机氮肥等,让水稻叶片宽大,营养丰富,增加饲料上的选择性。

2.提高种植密度。

在根系达到饱和时,稻田内的根系会相互交错,降低了稻水象甲幼虫进入根部的概率。

3.防范鸟类入侵。

在水稻种植季节,有时会有一些鸟类飞入稻田采食,在已经形成稻虫的情况下,这种行为会进一步加重病虫害的危害。

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树立的稻田周围做一些防范措施,如挂上一些鸟类的毒箭等。

化学防治如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则需要使用适用于稻水象甲的农药进行控制。

具体方法包括:1.选择正确的农药。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害虫密度采取相应的农药,将其均匀喷在稻田上方,但不得浸泡在水中。

2.合理施药。

在喷药前要做好防护措施,去除膜表面的泡沫,保护米秆不受损伤,避免农药被水稻叶片吸收。

同时,也要注意喷药的飞散范围,以免影响附近的居民和环境。

3.防治效果观察。

喷药后要及时对田野进行观察,判断田间虫苗数量、种群密度、死亡率等,以确定喷药的效果。

如果喷药效果不佳,需重复施药,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稻水象甲的越冬代成虫控制稻水象甲的越冬代成虫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关键。

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井研县丘区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稻水象甲(scientific name:pseudobagrus truncatus)是一种盲鳗科淡水鱼类,主要栖息于稻田底层,其幼体以水稻芽和水田中的生物为食,成体则以桑葚等浆果类水域植物为食。

在井研县丘陵地带,多年来稻水象甲的危害十分严重,对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一、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1.发生时间:稻水象甲的活动时间主要在夜间,每日21:00至次日凌晨2:00时期内是它们最为活跃的时间段。

在高温季节,其活动时间会相应被推迟。

2.发生范围:稻水象甲主要分布在成灌区和丘陵区稻田中,因为这些区域水质较好,且仙鹤山、娅山和栗子山等山峰围护,使得田间温度适宜,温泉也促进了它们的繁殖。

3.季节性:稻水象甲主要在入梅前后产卵,向稻田中不断放卵,并在稻田根部孵化。

在7月左右完成发育,此时数量已经相当多,对冬季水稻种植可能产生较大影响。

二、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1.加强农田基础管理:稻田底部的水流要保持畅通,同时要适当的减少施肥量,以避免污染引来稻水象甲问题。

保证水分、阳光和养分的充足,避免过度的病虫害和杂草的影响。

2.防治方法:在入梅前后和稻田收获后,进行化学方法喷雾,以减少稻水象甲虫害的数量。

喷洒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喷洒时间、风向和喷雾距离等因素。

对于不使用农药的环保乡村,可采取农家墙边土墩捕捉的方法,减少其在稻田中的数量。

3.人工控制方法:在春季水稻移栽时,可以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田间,让穴内水蒸气密闭,从而让成群的稻水象甲呼吸不畅,达到控制的目的。

总之,稻水象甲的发生给减产和种植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必须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以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和稳定地区经济。

同时,也需要适度增加矿物质,增强水稻免疫力,以充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稻水象甲的防治

稻水象甲的防治
动物和昆虫也可以携带稻水象甲,但 相对于其他媒介,其传播能力较弱。
03
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01
02
03
清除杂草
清除稻田周围的杂草,减 少稻水象甲的越冬场所和 食物来源。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增强稻株的抗 虫性,减少稻水象甲的侵 害。
轮作换茬
实行轮作换茬,避免连续 种植相同作物,降低稻水 象甲种群密度。
经过两年的持续防治,稻水象甲的种群数量得到 了有效控制,水稻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成功防治案例二
地点
01
某北方水稻种植区
防治措施
02
以农业防治为主,通过合理轮作、深耕灭蛹等措施,辅以生物
防治和化学防治。
防治效果
03
经过三年的综合治理,稻水象甲的虫口密度大幅下降,水稻产
量明显提高。
失败防治案例及原因分析
生物防治
天敌利用
保护和利用稻水象甲的天敌,如鸟类、蛇类、蜘蛛等,通过天敌控制稻水象甲的 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昆虫性信息素、病原微生物等,干扰稻水象甲的交配和繁殖。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如吡虫啉、噻虫嗪等,进 行喷雾防治。
防治时机
在稻水象甲的卵期和幼虫期进行防治,此时防治效果较好。
02
稻水象甲的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
稻水象甲可以通过飞行、爬行、 水流等方式进行自然传播,从一
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
稻水象甲的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 能力,可以飞行数十公里甚至更
远。
稻水象甲的幼虫和蛹可以在水中 游动或被水流携带,从而传播到
其他地方。
人为传播
稻水象甲的人为传播主要是由 于人为携带或运输带有稻水象 甲的植物、土壤、水等物品所 致。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是一种危害水稻茎秆、穗部和叶片的害虫,其取食会使水稻植株受损,导致稻谷产量降低。

因此,在稻田中防治稻水象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我们来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一、物理防治:
1.清除杂草:在稻田中,可以清除杂草,减少稻水象甲的藏身之处和营养来源,从而防止稻水象甲在杂草中生存繁殖。

2.挖淤土:如果稻田过淤,可以挖淤土,增加水深和流速,从而减少水稻植株中稻水象甲的滋生及繁殖机会。

3.机械捕捉:可以在田间进行机械捕捉,如用小型带网捕捉,减少稻水象甲的数量。

二、化学防治:
在化学防治中,主要是使用杀虫剂,例如氯氰菊酯、吡虫啉等,以达到控制稻水象甲的目的。

但是,在使用杀虫剂时,也要考虑农药的安全性问题,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方法,尽可能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在生物防治中,可以使用一些天敌及其卵、幼虫、成虫等进行控制稻水象甲,例如:寄生蜂、蜘蛛等。

通过增加天敌数量,控制稻水象甲数量。

综上所述,对于稻水象甲的防治,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防治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各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而在防治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水稻品种,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的识别与防治

稻水象甲的识别与防治

稻水象甲的识别与防治作者:陈静来源:《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第02期稻水象甲,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毁灭性水稻害虫之一,是一种国际性的植物检疫害虫,我国被列为进境和全国植物检疫性害虫,原产于美国东南部原野和山林,以野生的禾本科、莎草科等植物为食。

1976年,传入日本,1988年由日本传入韩国、中国,1988年首次在中国唐山发现,现已蔓延我国大部分省市。

稻水象甲的寄主种类多,危害面广,为害水稻、高粱、玉米、小麦等,尤其对我国水稻危害较大,近几年已成为北方水稻的重要害虫。

充分认识稻水象甲的危害,做好对稻水象甲防治工作,是保证水稻丰产的关键。

一、稻水象甲的特征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属鞘翅目,象甲科,象甲属,是一种危险的检疫性害虫。

成虫雌虫长2.6—3.8毫米,宽约1.5毫米,体表被覆淡绿色至灰褐色鳞片.自前胸背板的端部到基部,有一个由黑色的鳞片组成的广口瓶状的暗斑,在鞘翅的基部向腹延伸至鞘翅的约3/4处形成一个小整齐的黑斑。

胫节末端有钩状突起或内角突起。

幼虫为无足型。

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8毫米,腹节9节,第2-7腹节的背面各有一对长而略向前弯的钩状突起(气门),在幼虫淹水时得以从根内和根周围获得空气(稻水象甲幼虫的重要特征)。

蛹老熟幼虫先在寄主根系上作土茧,然后在土茧中化蛹。

土茧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

卵圆形,表面光滑。

蛹白色,大小和成虫相似,但喙紧贴于胸部,复眼黑色。

二、危害特点稻水象甲最重要的寄主植物是水稻,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作物,成虫食叶,幼虫食根,以幼虫为害为主。

成虫在细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留下下表皮,随着叶表面的生长留下一纵形条斑痕;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

幼虫密集根部,根系被取食,刮风时植株倾倒,甚至被拔起浮在水面上,根系受害后还常变黑并腐烂,由于水稻根系造成损坏,使植株生长受阻,变得矮小,分蘖率降低,成穗株率和每穗粒数明显减少,抽穗和成熟期显著推迟,最终导致严重减产,一般地块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严可达50-70%。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稻水象甲是稻田中的一种常见害虫,它们以水稻幼苗和根茎为食,严重危害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科学有效地防治稻水象甲对于稻田的管理和水稻的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进行浅析,以期对农田生产有所帮助。

一、生物防治1. 天敌调查稻水象甲的天敌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蚜茧蜂、蝇蜂、膜茧蜂和瓢虫等。

这些天敌对稻水象甲有天然天敌作用,可以帮助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在稻田中进行天敌的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来判断稻田中稻水象甲的危害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2. 天敌增殖为了增加稻水象甲的天敌,在稻田和周围地区可以适当增加种植一些对稻水象甲有天敌作用的植物,比如一些花卉和杂草。

这些植物可以提供天敌的食物和栖息地,帮助天敌在稻田中增殖。

也可以人工引入一些天敌,进行天敌增殖,增加天敌在稻田中的数量,帮助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3. 生物防治药剂在生物防治中,也可以使用一些生物防治药剂,比如一些对稻水象甲有天敌作用的微生物制剂。

这些微生物制剂可以喷洒在稻田中,通过天敌摄食感染稻水象甲,起到控制害虫的作用。

二、物理防治1. 拔草深耕稻水象甲在簇苗期主要以水稻幼苗为食,在深水期主要以水稻根茎为食。

在簇苗期可以在稻田中拔掉一些杂草,减少稻水象甲的食物来源。

在深水期可以适当进行深耕,打断稻水象甲的活动和趋光性,减少它们对水稻的危害。

2. 排水灭虫稻水象甲是水稻田中的水栖害虫,它们对水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通过排水来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

在稻田中适当降低水位,可以减少稻水象甲的栖息地,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3. 覆盖稻田在幼苗期可以使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水稻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幼苗生长,还可以减少稻水象甲的危害。

因为稻水象甲是趋光性害虫,覆盖了塑料薄膜后可以减少害虫的活动和危害。

三、化学防治1. 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防治方法,可以选择对稻水象甲有特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稻水象甲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是一种常见的稻田害虫,它的幼虫主要以水稻的根系为食,会导致水稻生长不良、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防治稻水象甲,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适宜的品种:选用抗稻水象甲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如“桂优1号”、“桂优2号”等。

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虫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稻水象甲的危害。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稻水象甲的危害。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条件和水稻生长期的需要,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

3. 灌水管理:稻水象甲的幼虫主要生活在水中,因此,灌水管理对于防治稻水象甲非常重要。

在水稻生长期间,应保持适宜的水位,避免水位过高或过低,同时定期更换水源,减少稻水象甲的滋生。

4. 化学防治: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农药有氯氰菊酯、吡虫啉等。

但是,使用化学农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应该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可以使用一些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对稻水象甲进行生物控制。

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等,对稻水象甲进行生物防治。

总之,防治稻水象甲需要综合施策,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才能有效地减少稻水象甲的危害。

稻水象甲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水象甲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水象甲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稻水象甲是一种农业害虫,主要寄生于稻田,对稻作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稻水象甲的寿命很短,但是它们数量庞大,繁殖速度快,一旦受到侵害,对稻田的危害非常大。

下面我们将从稻水象甲的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稻水象甲的为害特点1. 危害稻田产量:稻水象甲主要靠咬断稻株的根部和茎部,对稻株造成损伤,影响稻田生长发育,降低产量。

2. 寄生繁殖速度快:稻水象甲数量庞大,且繁殖速度快,一个季节内可繁殖多代,引起危害较严重。

3. 极易误诊:稻水象甲的幼虫和成虫长得很像,容易被误认为是水稻蓟马等虫害。

二、综合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在秸秆、稻草等稻田周围生态环境建立起生物防治系统,利用天敌和寄生菌等对稻水象甲进行防治。

例如,释放泥鳅、鱼类等控制成虫的数量,可以摧毁其卵和幼虫,抑制繁殖。

2. 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是目前防治稻水象甲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地域、天气、作物类型等情况,选用适合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但化学防治不宜过分,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3. 农艺防治:通过改善生产环境、优化农业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等方法,增强稻田的生命力,降低稻水象甲的发生率。

例如,对稻田进行充分的平整,避免积水,防止稻农表土,减少害虫的栖息环境。

4.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稻水象甲。

如利用嘴巴或者手把稻水象甲捏死,以及利用黄板、白板等死亡陷阱诱杀稻水象甲。

综上所述,针对稻水象甲这一农业害虫,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防治。

不同防治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坚持综合防治,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稻水象甲,减少对稻田的危害,保证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稻水象甲是稻田中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给稻田带来诸多危害。

为了保护稻田,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的危害让我们了解一下稻水象甲对稻田的危害。

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的幼苗期,它主要以稻米的幼苗为食,大量发生时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水稻的减产甚至死亡。

稻水象甲的危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咬食稻米幼苗,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引起次生损伤,使稻米植株易受病虫害侵袭,导致病害的传播加剧。

1. 防治措施一: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稻田防治稻水象甲的基础。

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是在播种前对水稻田进行清理,清除杂草、病虫害以及田间的积水,减少稻水象甲的生存空间。

其次是及时施肥、浇水,保证水稻的良好生长状况,增强水稻的自身抗病能力。

定期清理稻田周围的杂草和田间的残留物,减少病虫害滋生的条件。

2. 防治措施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一些物理手段来阻止稻水象甲的生长和繁殖。

首先是在稻田周围搭建障碍物,如竹笆、竹片等,阻止稻水象甲的入侵。

在水稻田中设置粘虫板、灯光器等诱杀器具,吸引稻水象甲并将其捕捉,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3. 防治措施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采用农药来对稻水象甲进行有效的防治。

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期,如幼苗期、抽穗期等,可以选择一些有效的农药喷洒到稻田中,有效地杀灭稻水象甲。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喷洒,并避开水稻的生长期,以免对水稻产生影响。

在使用农药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对农户自身带来危害。

4. 防治措施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些天敌或病原体来对稻水象甲进行防治。

在稻田中可以放养一些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来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等,来对稻水象甲进行防治。

5. 防治措施五:灌溉管理稻水象甲适宜生长的环境一般是潮湿的环境,因此灌溉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分布与传播
分布
稻水象甲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北 美洲的部分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受害 较为严重。
传播
稻水象甲的传播主要依靠成虫的迁飞 和人为的携带,如稻草、稻谷等。
危害与影响
危害
稻水象甲对水稻的危害极大,可导致 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带来 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
稻水象甲的危害不仅限于水稻,还可 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破坏水生 生物的生存环境等。
水源条件
稻田附近的水源为稻水象 甲提供了繁殖和生存的场 所。
土壤条件
粘土和低洼田地更有利于 稻水象甲的生存和繁殖。
发生规律与预测模型
发生规律
稻水象甲在南方稻区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春秋两季更容易造成危害。
预测模型,为防治提供依据 。
03
稻水象甲的防治措施
生物学观察
观察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如繁殖、越冬、迁飞等 ,以便更好地掌握其发生规律。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稻田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稻 水象甲的发生趋势。
预警系统与机制
预警系统
建立稻水象甲预警系统,通过收集、分析监测数 据,预测稻水象甲的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
应急预案
制定稻水象甲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 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01
药剂拌种
使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使种子 携带药剂,预防稻水象甲的侵害 。
02
03
药剂喷雾
毒土法
使用触杀性杀虫剂进行稻田喷雾 ,直接杀死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 。
将药剂与细土混合后施入稻田, 利用土壤粘附力杀死稻水象甲幼 虫。
04
稻水象甲的监测与预警

稻水象甲的监测与防控

稻水象甲的监测与防控

坷 . 坏 , 导 致 稻 株 枯 萎 , 生 长 受 阻 , 植 株 矮 小 , 分 蘖 降低,成 穗 率 和 穗 粒 数 明显 减

,兼 治幼 虫 ,虫 区普 治 ” 的监 控 策略 ,推 行 农 和 成 熟 期 雌推 迟 ’ 最 终 造 成 成虫 业 、物理 、生 物 、化 学 防治相 结合 的综合 措施 ,组
. . .
2 . 2 疫情 监 测 。根 据 2 0 1 2年 的经 验 ,进一 步 采 取 广泛 宣传 、发动 群众 、专 群 结合 的措 施 。通 过播 放 及发 放 《 稻水 象 甲专 题 片》 光碟 、 张贴挂 图、发 放 明 白纸等 ,让群 众识 别该 虫及 危 害症 状 。县 农技 部 门、乡 农业服 务 站利 用技 术 咨询 服 务窗 口、黑板 报 等 多种 形式 ,向群众 宣传 讲 解稻 水 象 甲防 治相 关知 识 ,并 按有 关程 序及 时 向县级相 关 部 门反馈信 息 。 2 . 2 . 1 监测 重 点 。坚持 “ 县 不漏 乡 、 乡不漏 村 、村 不漏 社 、社 不漏 户 ”的多 点多级 原 则 , 围绕 杂 交水 稻 种 子 生产 基 地 乡 镇 ,在 过 境 省 道 ¥ 2 0 2 ,¥ 2 0 1 线
根系 被蛀 食 后 根 系变 黑 或烂 根 ,甚 至 根系
I I 厶 咬 断漂 浮在 水 面 ,产 生 浮秧 。 由于稻 根破
2 . 1 指 导方 针 。坚 持 科 学 发 展 观 理 念 ,积 极 贯 彻
“ 预 防 为主 、综合 防 治 ”的植 保 方 针 , 以 《 植物 检 疫 条例 为依据 ,实施 科 学监 测和 依法 防控 ,按照 “ 系 统 监 测 与大 面 积普 查 相 结 合 ,早 防早 治 ,主 治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是稻田中的一种昆虫害虫,繁殖力极强,一旦繁殖起来,对稻田的破坏极大。

其害虫主要在稻田的第一次返青期和第一次拔节期活动,采取一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它
的繁殖,下面我们来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一、机械措施
稻水象甲的生命力较弱,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利用机械捕捉的方式是
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通常对于稻水象甲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手工捕捉的方式,对于大面积群发的情况,可以选择使用专门的稻水象甲陷阱来进行捕捉。

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而且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化学措施
化学防治是防治稻水象甲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大面积发生的情况下,是非
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常用的驱虫剂,如氧化毒粉、敌敌畏、土霉素、甲基托布津等,在稻
田中喷雾或者撒布,以达到防治效果。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以免影响到
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三、生物措施
除了上述的机械措施和化学措施,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防治方法,特别是在
生态环保方面,更是高效、低成本的一种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稻田中生长的一些天敌生物,如虎甲虫、蜻蜒、蜥蜴等,或者是在稻田周围放置一些猫、狗等宠物动物,这样能够
有效地减少稻水象甲的数量。

总之,选用哪种方法来防治稻水象甲的数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在使用化学
防治方法时,应该注意安全和环保;在使用生物防治时,应该确保天敌生物的数量足够,
能够有效地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在使用机械防治时,应该掌握好捕捉技巧和捕捉季节,
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稻水象甲是一种对水稻生产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虫,对海城地区水稻的丰产丰收影响很大。

据调查,至2001年7月海城地区1.86万hm2水稻均不同程度发生稻水象甲的危害。

稻水象甲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

一般地块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70%,甚至绝收[1]。

笔者经过10年对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的调查研究,对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介绍了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

现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1.1形态特征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

我国目前的稻水象甲均为雌虫,并以孤雌生殖方式进行繁殖。

成虫体长2.6~3.8 mm,体宽1.5 mm,体表被覆淡绿色鳞片,自前胸背板端部至基部具有1个由黑色鳞片形成的广口瓶状暗斑,在鞘翅的基部向下延伸至鞘翅的约3/4处形成1个不整齐的黑斑。

其喙与前胸背板长度基本相等,近扁圆而略弯。

触角柄节棒状且为3节,倒卵状。

足股节棒状,胫节弯曲细长,中足胫节两侧各具有1列长毛,帮助其在水田中游泳。

卵为圆柱型,呈略透明白色,略弯,长径0.8 mm,短径0.2 mm,肉眼难辨。

幼虫共4龄,白色无足,至老熟时体长为8 mm左右,共有9节腹节,且第2~7腹节背面各具1对钩状气门。

老熟幼虫在寄主根系上做土茧,然后在土茧中化蛹。

茧粘附在根上,卵形,长约5 mm,土灰色;蛹白色,至羽化时蛹变为浅黄色,大小、形态和成虫相似[2]。

1.2生物学特性一是趋光性。

稻水象甲成虫对白炽灯、日光灯、黑光灯均有明显的趋向性,及至气温20 ℃时越冬成虫开始迁飞,上灯高峰在日落前1 h;新一代成虫趋光性不受气温影响且表现明显,上灯高峰在22:00左右。

此外,由于成虫有趋光性,在其发生期可被汽车、火车等的灯光诱集,并随这些交通工具而扩散。

二是迁飞性。

稻水象甲每年迁飞2次。

秋季初羽化的成虫取食很短时间后,开始第1次越冬迁飞,至翌年春季复苏后,取食附近杂草,以丰满飞翔肌,及至日均气温逾20 ℃时开始第2次迁飞,目的地是秧田或稻田。

山区稻水象甲发生加重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山区稻水象甲发生加重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山区稻水象甲发生加重原因及其防治技术稻水象甲是我国重大有害生物检疫对象,主要为害水稻,具有传播广、危害大、防治难的特点,传入我国后在多地呈扩大蔓延之势。

为确保全区粮食生产安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农业农业部门及时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排查及防控,但发生面积仍有扩大的趋势,目前范围已扩展至全区多个水稻种植乡镇,危害与损失程度也在持续加重,已上升为当地水稻主要害虫。

对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资料,总结分析稻水象甲发生加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山区稻水象甲发生加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稻水象甲在山区发生之所以呈加重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农村交通改善,利于害虫远距离传播。

近年来,山区交通条件大为改善,通村入户公路越来越多,几乎实现了村村通、户户到,广大农民出行越来越方便,各种物资运输也越来越便利,这也为稻水象甲的传播带来了便利。

有的稻水象甲,就是借稻谷、稻草、秧苗等运输实现远距离传播。

特别是近年来,山区育秧期间气候变化无常、气温波动较大,导致一些温度偏低的高山(或沟里)农户插秧时缺秧较多,常通过车辆将低山或山外秧苗沿公路运至高山(或沟里),导致稻水象甲从最初的主公路沿线向周边偏远地区扩散。

2.冬闲田增多,部分稻田冬前未坚持深翻。

谷蔸是稻水象甲重要越冬场所之一。

秋季水田起旱、深翻种植,是清除田间谷蔸、减少稻水象甲安全越冬数量、减轻来年危害的有效措施。

但近年来山区由于劳力逐渐减少,在家务农劳力年纪偏大、体力较弱,加之秋冬季种植农作物大部分收获季节偏晚、效益偏低,影响来年水稻及早整田、插秧,于是部分农户放弃水田冬种,导致冬闲田面积扩大。

有的农户水田冬季不种也不深翻、谷蔸朝天,导致冬季在田间就地安全越冬的稻水象甲数量明显增多,成为来年主要虫源。

3.秸秆禁烧,稻水象甲安全越冬场所增加。

前些年稻草等农作物秸秆,除少量喂牛外绝大部分被农户就地焚烧,不少农户甚至在每年冬前将稻田四周沟渠、田埂及周边杂草清理干净后,堆积在一起烧制成“火粪”。

稻水象甲监测防治技术综述

稻水象甲监测防治技术综述

稻水象甲监测防治技术综述高小倩(达州市植检站,四川达州635000)摘要: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害虫,自2013年入侵以来,严重威胁达州水稻生产安全。

通过对近年来稻水象甲的监测防治技术研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多种防控措施,为全面防治稻水象甲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稻水象甲;监测;防治技术0引言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为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该虫原产北美洲,1976年传入日本,1988年首次在中国唐山市唐海县发生,随后蔓延至全国多个省市,达州市于2013年5月20日首次发现稻水象甲危害。

由于稻水象甲蔓延快、危害大、抗逆性强,有兼性孤雌生殖能力,且可通过自身飞行、风力或水传播,也可随秧苗、稻草、稻谷及其他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因此,必须加强监测,严格检疫,并综合运用农业、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控措施,提高稻水象甲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水稻的安全生产。

1加强监测1.1危害状识别稻水象甲主要为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也为害莎草科、泽泻科等数十种植物。

成虫一般将卵产在水线下的叶鞘内,初孵幼虫先是在叶鞘内取食,再转入根部进行蛀食,使根系变黑腐烂,影响水稻生长发育,4龄后幼虫爬出稻根咬食根系,造成大量断根,形成浮秧。

老熟幼虫在根上建造卵圆形土茧并在内化蛹,羽化成虫在水稻等寄主植物的叶尖、叶缘或沿叶脉方向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形成长短不一的纵形白色条斑,这是稻水象甲发生的重要标志⑴。

1.2形态鉴别歳虫:长2.5~3.8mm,宽1.2〜1.7rrnn;体壁灰褐色,喙稍弯,为扁圆筒形;触角红褐色,柄节棒形,鞭节分为6个亚节,末亚节显著膨大;前胸背板宽稍大于长,前端收缩,中间为深褐色纵宽纹;鞘翅肩斜,行纹细,部分行间上有瘤突,足腿节棒形无锯齿;胫节细长弯曲,中足胫节两侧各具一排长游泳毛卵:长约0.8mm,乳白色,圆柱形,两端略向一侧弯曲。

幼虫:四龄幼虫体白色,细长,无足。

头黄褐色,2〜7腹节背面有成对钩状气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