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及其理论的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现代建筑的多样发展

现代建筑的多样发展

柯布-朗香教堂
柯布作品-朗香教堂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厅
纽约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发展脉络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地陆续出现 新的建筑创作倾向与流派,旨在突破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国际式”建筑风格,并在 理论上批判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重视技术 而忽视人的感情需要,割断历史而忽视建 筑与原有环境的配合。进入70年代后,世 界建筑舞台又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
伦 敦 劳 埃 德 大 厦
伦敦劳埃德大厦
设计:罗杰斯
(5)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
首先活跃于北欧,芬兰建筑师阿尔托是典型的代表, 日本、中东地区的建筑师也为此作出尝试,这种风格往 往偏爱传统的地方材料,注重地方的传统与特色,并十 分重视建筑与人体的尺度相宜。
奥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
奥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
与此同时,鼓吹“标新立异”的现象同样渗入建筑界, 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原则之下,建筑师们在创作思想与手法 上显示出分化和多样发展的趋势,主要可归纳为下列几种 倾向。
(1)技术精美倾向
在战后初期,这种倾向曾占主导地位,由于密斯对 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故也被称为“密斯风格建筑”。
其特征为:建筑造型简洁,以纯净、透亮为特点,采 用精致的钢与玻璃等建筑构件,加以精心施工,来获得 精、美的的艺术效果。
新德里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设计:斯东
(3)典雅主义倾向
泰姬陵
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细部
设计:雅玛萨奇
(4)高技术派倾向
设计的出发点更多地出于美学考虑—机器美学或技 术美学。它的特点是:特别注重对结构与设备的处理, 或坦露结构,或暴露各种设施、设备及各种管道线路。
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浅析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发展轨迹

浅析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发展轨迹

艺术教育132浅析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发展轨迹□ 赵丹青 葛朝晖内容摘要:关 键 词:文章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设计思想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的分析,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分为萌芽、发展、高峰和逐渐衰落四个阶段,阐述各个阶段建筑设计发展的建筑思想,并简要评析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与社会规律的关系以及其优缺点。

现代主义 建筑设计 发展轨迹 发展特点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后期,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现代设计变革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而一战后设计的发展逐渐走向了统一, 走向了现代主义设计。

从整体上讲,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一战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萌芽;2.两次大战之间,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发展;3.“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高峰;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逐渐衰落。

一、“一战”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广泛传播着民主思想和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一些设计师也开始探索工业化时代的设计如何与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相适应。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也萌芽于这一期间,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即在承认工业生产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注重建筑的功能设计。

例如美国的沙里文在1907年总结设计原则时说,设计上应该遵循“形式追随功能”。

这一背景成为新的思想和探索产生的前提。

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20世纪初在欧美展开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而提倡功能性的新的建筑设计形式也在酝酿着。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里,建筑界逐渐倾向于新材料、新造型和新的建筑方法。

于是出现了著名的新建筑六原则:1.重视建筑的功能;2.注重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3.突出建筑设计中的经济原则;4.反对装饰;5.具体设计中空间的考虑;6.建筑设计的基础是逻辑性、科学性,而不是美的装饰性。

房屋建筑学学科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房屋建筑学学科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房屋建筑学学科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摘要: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内外空间与环境的学科,兼具社会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多重属性。

通常情况下,建筑学是指与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与技术的总和,并区别于一般的建设技艺。

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社会需要,建筑学一直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并在提升和改善人居环境中发挥了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笔者就房屋建筑学学科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研究进展;发展;一、建筑学近年的最新研究进展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设计进入21 世纪以来,城市设计突破了以往主要关注物质空间视觉秩序的局限,进入关注人文、社会和城市活力的新阶段。

当前,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呈现出学术探索空前活跃,理论方法探索与西方并驾齐驱、工程实践面广量大、技术水平后来居上的发展趋势。

首先,中西方学者在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上开始出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西方学者继续在城市形态分析理论、城市设计方法论等相关领域展开探索。

中国城市设计学科最初总体顺应以美、日为代表的国际城市设计发展潮流起步。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逐步建立起中国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架构;随着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建设发展社会转型,城市设计项目实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城市设计出现了一些体系性的新发展。

理论探索主要反映在城市设计对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社会的关注、数字技术发展对城市设计形体构思和技术方法的推动,以及当代艺术思潮流变对城市设计的影响等方面。

其次,与西方相比,中国城市设计实践呈现出后发的活跃性、普遍性和探索性。

欧美城市化进程趋于稳定,其城市设计实践多为局部性项目。

而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实践探索则呈现出明显的丰富性。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时段相位的不同导致中西方城市设计实践的不均衡性。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市设计项目实践呈现“面广量大”的现象,反映出 4 大核心内容:概念性城市设计、针对未来城市结构调整和目标完善的城市设计、城镇历史遗产保护和社区活力营造、基于生态优先理念的绿色城市设计。

现代设计的发展概况

现代设计的发展概况

现代设计的发展概况:现代设计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设计活动与传统的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设计与大工业化生产和现代文明的密切关系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是传统设计所不具有的而20世纪现代设计最重大的发展和突破是所谓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奠定了现代设计的基础成为设计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因此对现代设计的了解应该以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及设计运动的发展为中心的。

现代主义的设计是20世纪初在欧美同时产生的设计运动之一,是影响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设计活动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的美国发展迅速最后影响到世界各国。

1、从19世纪后期到一战前许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设计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多方面探索形成众多流派,工艺美术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先后提出了富有创新精神的设计思想这些努力都是零散的,分散的新的观点未形成系统,而且没有产生一批比较成熟而有影响力的实际作品(现代主义的酝酿准备阶段)、2、一战后现代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成熟,1、工业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2、大众市场发育健全3、艺术上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为富于时代气息的新美学铺开了道路4、现代建筑的兴起为现代主义的设计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情况下先前分散的设计改革思潮终于融会到一起形成了意义深远的现代主义标志着现代工业设计的开端。

3、现代主义首先源于对机器的承认,机器既是已批量生产方式产生理性的现代设计的源泉,其本身也是一种进步的象征,现代主义认为机器应该用自己语言自我表达,也就是说任何产品的视觉特征应由其本身的结构和机械的内部逻辑性来确定,在产品设计上,这种思想以象征效率的风格来体现科学性取代了艺术性,被称为机械化时代的美学。

、4、现代主义的关键因素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功能主义是一种持续了两百年的哲学思想出现于18世纪,功能主义认为一件物品或建筑物的美的价值是取决于它对于其目的的适应性,功能主义最有影响力的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强调功能对于形式的决定作用,而理性主义则是以严格的理性思考取代感性冲动以科学的客观的分析为基础来进行设计尽可能减少设计中的个人意识从而提高产品的效率和经济性。

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在我国当前的装饰业中,抄袭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使得装饰风格千篇一律,无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也正是由于抄袭现象的泛滥,使得创新之作越来越少,进而严重的制约了我国装饰业的发展。

而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室内装饰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并且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的进行完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建筑设计的水平。

而为了使建筑建设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大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力度就现代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的深入分析,然后对现代设计的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引言在现代的建筑建设中离不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桥梁,同时也是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如期保质完工的先决条件,可以说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没有进行设计的建筑就等同于没有灵魂。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人们对建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建筑建设中,人们希望通过建筑设计来改善环境和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性能。

并且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在现代的建筑领域中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建筑理论,从而使现代建筑的质量和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为现代的建筑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就目前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由于抄袭现象普遍,使得现代建筑的风格千篇一律,同时因为设计师一味的追求他人风格,使得建筑设计的方案不仅平庸无力,而且对主题的表达也非常含糊。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建筑设计的水平和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还必须要加大对建筑设计方法的分析研究力度。

本文从建筑设计的技巧出发,对建筑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现代设计的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阐述。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建筑设计的技巧1.1 用设计的特殊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

现代建筑设计的策略与发展

现代建筑设计的策略与发展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的策略与发展摘要:在全球经济的影响带动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特别是建筑行业的改革,无论是建筑风格,修建材料,工程技术的改进等都在进行互动。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较快进程,建筑的扩建速度加快,环境由于城市废弃物而遭到破坏。

因此,在未来的建筑发展中,绿色建筑和低碳设计成为主流,也是时代赋予给我们的新课题。

关键词:信息时代;绿色建筑;低碳概念;设计理念;发展策略由于修建建筑是城市进程中较为耗费能源的工程,也是最容易受到地域文化影响的代表物之一,曾经何镜堂先生说:“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

这是造就建筑形成和风格的基本点。

”也就是说,一个建筑的形成要依据所在城市的文化,地理环境,人们的居住习俗等,不是凭借自己的图纸构想而随意建筑,因为建筑始终是为人们服务的。

一. 现代城市建筑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在哪个时期,哪个国家城市,绿色科技仍然是建筑设计当中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建筑功能理念,能源消耗问题,城市污染等。

接下来,探讨一下有关建筑理念的技术,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一)建筑功能的有效利用。

建筑的功能有很多,基本上是供人们欣赏,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建筑性标志;普通的建筑提供当地居民生活场所;像三峡水利工程等国家特殊性的建筑是能源的发动机,中转站功能……建筑的目的不同导致建筑施工的技术不同,在此建筑理念中,往往一尘不变的建筑手段会蒙蔽工程师的双眼,大材小用的工程施工也不是没出现过,怎样利用国内以及学习国外的优良技术是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

使我国的绿色观念把能源的利用率用到最大限度,提高建筑的使用率。

(二)能源消耗现象。

论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相关问题

论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相关问题

论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相关问题【摘要】现代建筑设计要求用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建筑结构要更合理,建筑功能要多元,并注重能源的循环利用与建筑使用寿命的延长。

文章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关分析,并提出相关看法。

以供参考!【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趋向;人性化;互通化引言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有了新的要求,已经从最初满足人类生存居住功能逐步发展成为文化、经济为一体的多功能产物。

与此同时,一些住宅建筑片面追求新奇、标新立异的风格,甚至影响使用和安全,最终出现了设计的缺陷。

以下就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

1 我国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1.1 建筑创作标新立异建筑设计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每个建筑设计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具有创新和独特性;此外,不少使用者也是以建筑造型来衡量建筑方案创新水平的标准,使其产生错误的指导方向,片面的理解建筑创新就是建筑形式的标新立异,使得建筑造型只追求新、奇、特而与功能脱节,忘记了“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这些思想导致不少建筑设计师,只片面追求建筑立面的形式和新潮的色彩,而没有根据现有的功能、周边环境、材料及建造方式进行认识和分析。

1.2 建筑创作片面追求时尚现阶段建筑已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标志,一些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顾技术经济条件、使用功能和环境关系,生搬硬套地将一些新建筑的造型作为时髦的流行符号,拼凑在建筑设计中,根本不理解蕴涵在形式内部的理念和技术背景。

现代中国有种现象,无论是什么样的建筑,不管前提条件是什么都要在设计上生搬硬套上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点式玻璃幕墙、横向百叶作为“新潮”硬套在商场、学校、厂房;拷贝现有建筑的“体形”,比如现有建筑中出现的圆盘轮、形态各异的飘板、各式凸窗,只为表现“新潮”。

“新潮”的形式重复出现在各类项目中,为了满足建筑形式套路化,生搬硬套在功能上,使得各类形式的建筑都统一套上“新潮”的风格。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徐思恒、曹胜华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徐思恒、曹胜华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第一节进程中的反复与建筑既有物质需要又有情感需要的提出一:现代派建筑:称先锋派、现代运动、功能主义派、理性主义派、现代主义派、国际式。

主要内容:德国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和法国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建筑。

美国赖特和德国沙龙为代表的有机建筑。

芬兰阿尔托为代表的建筑人情化与地域化。

现代派特点:1、坚决反对复古、要创时代之新,新的建筑必须有新功能。

新技术,其形式应符合抽象的几何形美学原则。

2、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提倡两者结合。

3、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设计是空间的设计及其表现,建筑的美在于空间的容量、体量在形体组合中的均衡、比例及表现。

此外,还提出了所谓四向度的时间——空间构图手法。

4、提倡建筑的表里一致,在美学上反对外加装饰,认为建筑形象应与适应、建造手段(材料、结构、构造)和建造过程一致;其中欧洲的理性主义在形式上主张采用方便建造的直角相交、格子形柱网等等;有机建筑与建筑人情化在这方面基本上市这样做的。

CIAM的几次会议第二次会议:德国建筑师提出低收入家庭的“最少生存空间”。

第三次会议:德国建筑师提出房屋高度、间距与有效用地和节约建材等“合理建造”问题第四次会议:1933年在雅典以“功能城市”为主题,勒·柯布西耶提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游憩、工作与交通四大功能。

此次会议内容在二战期间以《雅典宪章》的名称公布于世。

第六次大会:提出为人创造既能满足情感需要,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的具体环境。

第八次大会:城市的公共空间形象设计新建筑是否要与历史建筑形式相呼应。

重新提出“纪念性九点”(由瑞士人S·基甸、法国人F·莱热、西班牙人J.T.赛尔特三人于1943年)第九次大会:批判“雅典宪章”。

认为老一代建筑大师没有摆脱功能主义的现状,提出在城市设计中应考虑到城市的可识别性、邻里感、归属感、场所感等等。

浅论现代建筑的多元化发展

浅论现代建筑的多元化发展

浅论现代建筑的多元化发展介绍了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分析了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研究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形式、技术与特性,通过两位建筑大师的设计精神来探讨现代主义建筑,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多样化发展。

标签: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建筑形式、多元化发展1 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发展因素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

第二个影响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带来了更多新的建筑类型,也使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

第三个影响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大众心理上强烈的震憾。

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整体而言19世纪中晚期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启发传播。

2 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西欧有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

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

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

这种强调实用性结构以及采用新材料的建筑论点,用以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精神。

现代建筑基本精神因素为:1)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

2)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3)建筑设计对象的思维改为普罗大众。

建筑必须通过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语汇来表达。

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

比如说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构件、平板玻璃材质等。

建筑师或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利用建筑设计改造,来达到影响社会现状的目的,所以新建筑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众讨论及在理论上可辩证的,则需要实际理论作基础,这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与工业、科学技术互相配合,刺激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有了极大的主张和改革。

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观点

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观点

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观点
现代主义建筑有哪些理论观点?(1)强调建筑随时代而发展变化,现代建筑要同社会的条件与需要相适应;(2)号召建筑师要重视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关心有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3)主张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中发挥现代材料、结构和新技术的特质;(4)主张坚决抛开历史的建筑风格和样式的束缚,按照今日的建筑逻辑,灵活自由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创作;(5)主张建筑师借鉴现代造型艺术和技术美学的成就,创造工业时代的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有哪些理论观点?
(1)强调建筑随时代而发展变化,现代建筑要同社会的条件与需要相适应;
(2)号召建筑师要重视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关心有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3)主张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中发挥现代材料、结构和新技术的特质;
(4)主张坚决抛开历史的建筑风格和样式的束缚,按照今日的建筑
逻辑,灵活自由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创作;
(5)主张建筑师借鉴现代造型艺术和技术美学的成就,创造工业时代的建筑新风格,结合现代主义时期建筑创作实例,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许多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的分析,我们可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主义建筑所刻留的工业化社会的时代烙印、工业化发展时期,人们追求的是技术革新和提高生产效益。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概述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概述
现代中国建筑
(一)
第一章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概述
2015年4月22日
第一节现代建筑发展分期
1)自律时期
①三年经济恢复阶段(1949—1952):建 筑 设计总方针为“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 注意美观”。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1953---1957): 学 习苏联经验;民族形式与国际式。
③从大跃进到设计革命(1958---1965): 十 大国庆工程;设计革命。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 府的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 利合作的新形式。于1994年2月经国 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
南京禄口机场航站楼
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 越黄浦江的大桥,落成于 1991 年11月19日。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桥型采 用主跨为1385米钢悬索,是 我国第一座跨径超越千米的 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建成 时在已建桥梁中位列中国第 一、世界第四。1994年开工 建设,1999年10月建成通车。
境整洁优美、先进设施的工业区包括专用工 业建筑和通用工业厂房。 1965年,开始地铁建设,提出了地下铁路 客站设计问题。催生了地下建筑学的建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厂
为根治黄河水 害,1957年开始 在三门峡修堤筑 坝,1960年建成 著名的三门峡水 利枢纽工程。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 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 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 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 第一坝”。
之 一,使用大空间、低隔断、办公设备多, 效率 高,空调、电梯在多数地区进入办公建 筑,智 能化建筑出现。
90年代后期,会议中心或结合展览的会 展 中心,在发达地区登场。
信息与传媒建筑,是80年代后随着信息 业 及传媒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建筑历史与理论作为探索建筑发展演变及其思想体系的学科,对于理解和传承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探讨建筑历史与理论的重要性、研究方法和对建筑实践的启示。

一、古代建筑的历史意义古代建筑是建筑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是希腊的巴特农神庙,都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

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探讨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宗教信仰的演变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此外,古代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造技术也为现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现代建筑的理论探索现代建筑的兴起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建筑理念的确立。

从包豪斯运动到现代主义建筑,现代建筑理论一直关注着材料、结构、功能和审美的统一。

而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变迁,建筑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从生态建筑到数字化建筑,人们对于建筑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形式和空间,更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方法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建筑遗址的发掘和数字化技术的运用等。

文献研究是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研究著名建筑师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

实地调查能够提供具体的建筑实例,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还原古代建筑的真实面貌,帮助研究者深入探讨建筑的技术和设计。

四、建筑历史与理论对建筑实践的启示建筑历史与理论不仅是纯粹的学术研究,更是为建筑实践提供启示和指导。

通过对过去的建筑实践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成功的设计思想和创新的方法,并借鉴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同时,建筑历史和理论也帮助我们认识到建筑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价值。

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而这正是建筑历史与理论不断探讨的热点问题。

现代建筑理论

现代建筑理论

现代建筑理论
现代建筑理论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理论,它的发展受到了20世纪的技术进步、社会文化变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巨大影响。

它不仅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进步,而且也反映出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设计要以创新和现代性为基础,并充分体现出当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特征,以及当代建筑艺术发展的趋势。

它充分体现出建筑艺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以及建筑的社会、文化价值。

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设计应遵循节约原则、统一性原则和自然原则。

节约原则要求建筑设计要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粗糙度,节约空间;统一性原则要求建筑设计要建立整体一致的风格,以达到视觉上的统一;自然原则要求建筑设计应尽可能的遵守自然规律,使建筑更加融入自然环境。

现代建筑理论也认为,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技术创新和现代思想的特征,为现代建筑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它要求建筑设计要创新,不能过度拘束于传统;要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而不是仅仅考虑外观;要突出建筑文化和社会价值,而不仅仅是审美价值。

现代建筑理论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理论,其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以及建筑的社
会、文化和审美价值,要求建筑设计在节约原则、统一性原则和自然原则的基础上,以创新和现代性为导向,以促进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王 府 井 大 街 改 造 方 案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王府井大街改造方案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王 府 井 大 街 改 造 方 案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城市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标记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城市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标记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城市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标记
拉菲尔·莫尼奥 设计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形式符号的提取与转换
日本依仁诺等设计的长岛双亲住宅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形式符号的 结构
形式的意义是 从符号的组织 关系——结构 中传达出来的 形式本身是由 许多不带意义 的元素组成的, 这些元素只有 在结构中才产 生意义。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埃森曼的“卡板纸”住宅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文丘里设计的富 兰克林纪念馆
建筑符号学的全 部意义在这个作 品中得到充分的 体现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从同一个源头 汲取形式符号,并使之融入本民族的形式体 系之中。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建筑类型学
1. 建筑类型学的理论背景 2. 建筑类型学的研究目标 3. 建筑类型学的实践方法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2020/11/23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建筑符号学
1、建筑符号学的理论背景 2、形式符号的结构 3、形式符号的分类及含义
现代建筑理论评述(1)
1、建筑符号学的理论背景
十九世纪末,瑞士语言学家索续尔首先提出了semiology 的概念,把语言看作是一种以符号为基础的社会交流现象。 于1916年出版《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复习笔记-第10章 建筑发展概况【圣才出品】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复习笔记-第10章 建筑发展概况【圣才出品】

第10章 建筑发展概况一、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1.历史背景(1)中国建筑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转入近代时期,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近代化是现代化的序曲。

人类历史上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第三次实际上就是以近代化为起点的世界现代化进程。

我们研究近代中国建筑,首先要把它摆到这个历史大背景的高度来考察。

(2)中国近代化特征①中国的近代史和世界的近代史是不同步的,中国的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起点,比世界近代史的起始整整晚200年。

a.当中国建筑处于近代发展时期时,世界史已经进到近代后期和现代前期,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转型期。

b.处在这种转型初始期的中国近代时期的建筑,应该会突破长期封建社会枷锁下的迟缓发展状态,而呈现整体性的变革和全方位的转型。

②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蹒跚的、扭曲的。

a.中国是被动的开放。

外来的、诱发中国启动现代化的冲击要素是以侵略的方式撞击的。

租界的设立,港湾租借地、铁路附属地的圈占和大部分通商口岸的开辟,都是通过不平等条约来实施的。

b.租借地城市、通商口岸城市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前沿和聚点,引发其城市转型、建筑转型的外来因素。

③现代转型启动期是在无序状态下蹒跚行进。

a.现代转型的整体进程十分缓慢,存在时间上的差异。

b.存在层次上的差异。

中国近代的城市与乡村、沿海与腹地形成一种截然分明的二元化社会经济结构。

2.历史特征对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影响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受制于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导致发展的不平衡性。

突出的体现在近代中国城市和建筑都没有取得全方位转型,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的局面。

(1)新建筑体系新建筑体系是与近代化、城市化相联系的,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建筑体系。

①两个形成途径a.从早发现代化国家输入和引进的。

近代中国的新体系建筑基本上由此形成。

b.从中国原有建筑改造、转型的。

所占比重较小。

②显现出“后发优势”一整套近代所需的新建筑类型,大部分都直接从资本主义各国便捷输出和引入。

总结现代主义建筑(5篇)

总结现代主义建筑(5篇)

总结现代主义建筑(5篇)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精选5篇)总结现代主义建筑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总结现代主义建筑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篇1标题:现代主义建筑:从工业革命到全球影响一、引言现代主义建筑,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其设计理念和风格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建筑的发展。

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简洁、高效和功能性的设计,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被认为是受当时工业革命的影响。

由于工业革命,工厂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出现对传统的建筑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一批设计师开始尝试打破旧有的建筑模式,创造一种新的、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设计理念。

他们主张建筑设计应适应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如采用标准化的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

三、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点包括: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追求建筑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倡导简约主义,注重形式的简洁和内在的逻辑;追求建筑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强调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四、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包括: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Wright)、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包括:赖特的“草原教堂”(TheUsonianHouse,1935年)、勒·柯布西耶的“巴黎住宅”(LeCorbusier'sUnitéd'Habitation,1952年)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BarcelonaPavilion,1929年)。

五、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理论

建筑理论

理论家1 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1.古罗马御用建筑师.总结了当时的建筑经验后写成《建筑十书》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

他最早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并且首次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为柱式奠定比例范式。

2.城市规划方面,制定了理想城市规划,是环形+放射性城市形态的先驱。

2 阿尔伯蒂 (L.B. Leon Battista Alberti)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

他的名著《论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部完整的建筑理论著作,也是对当时流行的古典建筑的比例、柱式以及城市规划理论和经验的总结。

另有《建筑十卷》。

有代表性的是圣玛利亚小教堂正立面(1456~1470)和曼图亚的圣安德烈教堂(1472~1494)等.3 帕拉弟奥(Andrea Palladio)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建筑理论家。

著有《建筑四书》,系统地总结了古典建筑的经验和他本人的观点。

被认为是手法主义建筑师,创造了帕拉第奥母题沿用至今。

建筑作品有意大利维琴察巴西利卡,圆厅别墅等。

4皮拉内西(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1.18世纪启蒙时期意大利画家、建筑师,历史主义的伟大先驱。

2.在建筑理论史中,皮拉内西(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以罗马的版画和“监狱”系列而闻名。

强烈的光影和空间对比以及对细节的准确描绘是他作品的特点。

他的理论对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有深远的影响;3.著作有《关于宏伟壮丽与罗马建筑》《观察建筑》《壁炉的各种装饰方法》,5列杜(Ledoux)1.18世纪启蒙时期法国建筑师,类型学先驱。

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倡导者之一。

2.独到之处是他从社会秩序的角度重新揭示了建筑规则,并在晚年提出了建筑学中“均等”的概念。

3.著作有《作为艺术、习惯与成规的建筑》,代表作品有军人咖啡馆、铁环制造者之家、麦田守望者住宅。

试论现代建筑模数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试论现代建筑模数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定的标准化 、 模数 化” 。因此 , 要把标 准化 和模 数化放在同

个层面上去解决 。国内外对 建筑模数理论做 了很多研究 。
经分析发现 , 模 数理论是在发展建筑部 品( 建筑部 品, 是指具
有相对独立 功能 的建 筑产 品 ; 是 由建筑材 料 、 单项产 品构成
的部件 、 构件 的总成 ; 是构成成套技 术和建筑体系 的基础 ) 规
对房屋的量化生产进行 了一 系列 的研究 探索 , 发 现这样一个
结果 : 厂家都需要 总结出一个属于 自己一个标准 。这个规 则
恰好 与传统的模数中的尺寸把控这一特性有 着密切的联系 。 为了能够满足各个阶层人们 的住房需求 , 从模块化设计 的角
以选定 的模数基板为基础而展开的数值 系统 。 通过对 国外的
直 以来 , 大力发 展建筑建 造生产 , 都 是国家非 常重要
的基础性建造原则 。《 建筑建造施工技术 》 中写道 : 发展建筑 工业夯实的基础 , 就在于是否 能够使建 筑模 数和基础标准保
持一致性 , 实施 项 目时所 制定 的标准是 “ 在设 计建筑 时要有

工业化生产。 改变长期 以来分散的 、 手工业的生产方式 , 实行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 必须包括设计标 准化 , 构、 配件生产工厂 化, 施工机械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 设计标准化 , 就是从统一 设计构配件人 手 , 尽 量减少 它们 的类 型 , 进 而形成单元 或整 个建筑物 的标 准设计 ; 构配 件生产工 厂化 , 就是构配 件生产 集中在工厂进行 , 逐步做 到商 品化 。 所谓施工机械化 , 就是用 机械取代繁重的体力劳动 , 用机械 在施 工现场安装构件与配 件。 其 中, 设计标准化是其余两个方面的前提。 在进行标准设 计、 通用设计时 , 为了使建筑制品 、 建筑 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 工业化大规模生 产 , 使不 同材 料 、 不同形式 和不 同制 造方法 的建 筑构 配件 、 组合件 , 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 以加快 设计速度 , 提高施工质量 和效 率 , 降低建筑造价 , 必须把建筑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发展知识讲解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发展知识讲解

界中最显赫的人物。这种以“少就是多”为理论根据,
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特征
的设计方法与手法被密斯.凡.德.罗广泛套用到各种不同
类型的建筑中去,成为密斯.凡.德.罗的标志,曾于50-60
年代极为流行,因而被称为密斯风格。

以钢和玻璃的“纯净形式”为特征的诘求技术精美
的倾向到60年代末开始降温。自从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 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发展
第三节 粗野主义倾向与勒~柯布西 耶的广泛影响
• “粗野主义”倾向
• 马塞公寓
• “粗野主义”(Brutalism,又译野 性主义)是五十年代下半期到六十 年代中喧噪声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 它的含义并不清楚,有时被理解为 一种艺术形式,有时被理解为一种 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对它的 代表人物与典型作品也有不完全一 致的看法。
第四节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是战后第一个阶段(四十年代
末至五十年代下半期)占主导地位的设计倾向。它最先
流行于美国,在设计方法上属于比较“重理”的,人们
常把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
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

密斯·凡·德·罗也因此在战后的几乎十年中成为建筑
大战之间的“理性主义”所鼓吹的无条件地采用与表现新技术以及在 形式上的雷同反抗。

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最先活跃于北欧。

“地方性”自五十年代末在日本也很流行。
第九节 讲求“个性”与“象征” 的倾向

“多元论”与“有机的”建筑的另一个方面是各种讲求“个
性”与“象征”的倾向。它们开始活跃于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建筑及其理论的发展历程学习提纲1.现代建筑发展初期阶段(1850年代~1940年代)1.1.现代建筑产生与发展的背景概述1.1.1.技术领域:钢、铁、混凝土和玻璃的广泛运用。

1.世界上第一座铸铁桥:英国什罗普郡,科尔布鲁克代尔大桥(1777~1781),跨度30.5M;2.最早以铁来装饰的建筑:巴黎,圣—热纳维耶芙图书馆(1843~1850);设计师:亨利•拉布鲁斯特(Labrouste,1803~1865)3.伦敦国际博览会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1851)设计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don,1803~1865)以工业化大生产方式成功建造的第一座公共性建筑;4.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1889年)及埃菲尔铁塔(1889年4月5日竣工)设计师:CH•L•F杜特(Ch.L.F.Dutert, 1845~1906)宽115米、长420米,由三铰拱支撑;5. 1870~1900年,钢筋混凝土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同时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

由法国人弗朗索瓦•埃纳比克(Francois Hennebique)在1879年首次使用,并在1892年获得专利;最早使用混凝土骨架的住宅建筑:巴黎富兰克林大街25号住宅(1903年);法国工程师A•贝瑞(Auguste Perret)/托尼•加尼埃(Tony Garnier),最早尝试使用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师之一。

1.1.2.艺术领域:在绘画领域开始出现对事物的描述由具象向抽象的转变;●新印象派:1.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尝试点彩,代表作:《星期天下午的大碗岛》(1884-1886);《喧闹》;《库尔波优瓦之桥》(1886-1887);2.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兰画家,追求以色彩和概括的画风来表达对事物的感受;代表作:《向日葵》;《有柏树的玉米地》;●立体派1.巴勃洛•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西班牙画家,代表作:《拿着调色板的自画像》(1906);《亚威农的少女》(1907);《镜前姑娘》(1932) ;《梦》(1932);《德列斯画像》(1937);●蓝色骑士派1.瓦西里•康定斯基(Vassilr Kandinsky, 1886~1944)俄罗斯画家,以色彩和线条构成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在感受;代表作:《结合》(1906);《圆之舞》(1906);《黑色中的四角形》(1906);《时髦女低音》(1906) ;2.米罗(Milo, 1893~1983)西班牙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受到过立体主义、野兽派、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作品充满幻想和活力;代表作:《太阳前的人和狗》(1953);《华丽翅膀的微笑》(1953) ;《天青的金色》(1967);《白昼之诞生》(1968);《晒太阳的女人》;《十三星座前的舞女》(1906) ;●几何抽象派(荷兰风格派运动, 1917~1931)1.彼得•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荷兰画家,主张万物的形态均可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也被称为冷抽象);代表作:《风景》(1906);《红磨坊》(1906);《纽约》(1906);《黄、蓝构成》;《红、黑、蓝、黄和灰的构成》(1920) ;1.1.3.建筑领域:●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 and Craft Movement):1.威廉•莫里斯(Willianm Morris, 1834~1896)强调手工艺,反对没有差别性的工业化大生产;代表作:红屋(Red House)2.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是第一个猛力抨击火车站和“水晶宫”的人。

●新艺术运动(The Art Nouveau):始于纺织品和书籍装帧艺术,主要涉及装饰问题,更主要的是平面装饰问题。

1.安东尼•高迪(AntonioGaudi, 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被认为是高度个性化的哥特复兴主义者,在1898年达到了创作成熟期,追求创新精神和材料的质感,作品大胆,别具一格。

代表作:巴塞罗那米拉(Mila)公寓;巴塞罗那巴特洛(Batllo)公寓;萨格拉达•法米利亚教堂(Sagrada Familia ,1903~1926);●维也纳分离派(Secessionist):1.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1841~1918)维也纳学派的代表人物, 对英国简洁明快而舒适的工业艺术表示了极大的赞赏,追求以新的简化的装饰风格代替新古典主义的模仿做法;代表作: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2.查尔斯•伦尼•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1868~1928)在建筑、室内装饰、家具设计、书画雕刻设计、纺织品图案、水彩画等领域均有建树,擅长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现及融合各地不同的文化。

代表作:英国格拉斯哥设计学院(1897~1899);山屋(Hill house,1897);●纯粹主义运动(功能主义):1.阿道夫•卢斯(Adolf Loos,1870~1933)维也纳建筑师,初期设计受瓦格纳影响,追求建筑的简洁性。

1908年发表著名论文《装饰与罪恶》中,后期受芝加哥学派的影响较大,主张建筑和实用艺术应除去一切装饰、认为装饰是恶习的残余。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最早的欧洲理性主义典型。

代表作:维也纳斯坦纳住宅(Steiner House ,1910);维也纳斯莫勒住宅(Moller House ,1910);2.德意志制造联盟(the Deutscher Werkbund,1907年成立,1898~1927)3.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us,1868~1940)是现代建筑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现代建筑史根本转折时刻的关键人物;代表作品:柏林AEG(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1909);三位现代主义建筑的大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曾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过。

●包豪斯(Bauhaus,1919~1932)是德国在世纪之交为改革应用美术教育而进行的连续不断努力的结果;1898年,卡尔•施密特建立德累斯顿车间;1903年,汉斯•珀尔齐格被委任为布勒斯劳应用美术学院院长;彼得•贝伦斯被委任为杜塞尔多夫应用美术学院院长;1906年,在魏玛建立大公国工艺美术学校,由凡•德•费尔德任校长;1919年,由美术学院和工艺美术学校合并组成综合学校,由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任校长;由布鲁诺•陶特发表包豪斯的基本原则:一种新的文化统一体只有通过一种新的建造艺术才能达到,其中每一个独立的专业都对最后的形式起贡献作用;在手工艺、雕塑和绘画之间没有界限,一切归属于建筑艺术。

●结构主义俄国的先锋派:V.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19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ongres Internationaux d’Architecture,1928年成立)1.2.建筑实践:现代建筑运动中的核心人物1.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出生于瑞士,原名夏尔•爱德华•让纳雷(Charles Edouard Jeanneret),1920年以勒•柯布西耶为笔名,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发起者、倡导者和实践者,极有争议。

1910年在贝伦斯事务所学习组织方法,1911年与奥古斯特•克里伯斯坦(August Klipstein)结伴游历欧洲,远至伊斯坦布尔,其间参观了希腊的雅典卫城遗址和帕提农神庙,受到很大影响;1914年提出“多米诺式住宅”(Domino house)概念,这种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式体系模式。

1917年在巴黎定居;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提出现代建筑“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原则、现代建筑五个主要特征(既架空支柱、屋顶平台、自由平面、带形窗、自由立面)和机器美学观点;其主要代表作品有:1929-1930年的萨沃伊别墅,是对其建筑思想的全面表达;1930-1932年,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1927年获日内瓦国联总部设计竞赛一等奖,但未付诸实施;二战以后1946-1952年,法国马赛公寓;1950-1955年, 朗香教堂;1951-1965年,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议会大厦、高等法院、秘书处大楼;1952-1960年,法国里昂拉土雷特修道院;2.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曾作为事务所助手为贝伦斯工作,现代建筑的重要教育家、理论家和实践者,其主要代表作品及经历:1911年,阿尔费尔德•法古斯工厂(Fagus Factory);1919年创建包豪斯学院(the Staatliche Bauhaus),尝试将建筑、工艺美术、绘画结合(德国魏玛)。

1926年,设计修建包豪斯校舍,将注意力转向了城市设计;1946年,在美国成立协和建筑师事务所(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1949-1950年,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56年,希腊雅典美国大使馆。

3.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在圣彼得堡大使馆的建造中,曾与贝伦斯合作;对现代建筑材料有充分了解,善于在建筑创作上综合运用钢材与玻璃等材料,对北美的高层建筑设计影响巨大;追求简洁,提出“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设计思想。

、功能主义至上的设计目标,积极探讨应用先进的结构技术,在高层建筑中最早使用玻璃幕墙。

其主要代表作品及经历: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了纯粹空间构成的建筑语汇,在不同部位使用了不同材料,表现出空间的空透雨流动感。

1937年,逃离德国到达美国,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从事教育工作;1952-1956年,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建筑馆(克朗楼)(Grown Hall);1950年,范斯沃斯住宅(与菲利普•约翰逊合作);1950-1951年,芝加哥湖滨公寓1954-1958年,纽约西格拉姆大厦,使用幕墙和连续玻璃的立面形式。

1962-1968年,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4.弗兰克•劳埃德•莱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美国本土建筑师,初期建筑作品受梭罗、爱默生的自然主义思想影响较大,追求建筑与其所处环境的协调,提出“有机建筑”的概念,其主要代表作品及经历:1887年,加入沙利文事务所;1889年,成立自己的事务所;1909年,芝加哥罗比住宅;1916-1922年,长期呆在日本,受日本文化影响极深;1936-1939年,威斯康星,约翰逊制蜡公司办公楼;1936年,宾西法尼亚,考夫曼流水别墅;1956-1959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1959年,加利福尼亚,马林县市政中心;1.3.建筑理论:走向理性主义/城市发展问题1.3.1.现代建筑理论的特点:1.对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来自于具体的社会问题,针对性强,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2.对其他学科发展的结合逐渐紧密,研究的系统性与广泛性特征突出;3.城市问题第一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得到发展,城市研究与建筑研究齐头并进,相互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