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中历史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必修1第14课《新某某主义革命的崛起》导与练【重点讲解】一、五四运动的精神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某某、科学的精神。
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跨越世纪的一代人有责任将自己即将送走的世纪中所积累的精神遗产带进新世纪,五四精神就属于这样的精神遗产。
因此,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四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
在新时期发扬五四精神,就要坚持以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谱写五四精神的新篇章。
二、正确理解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某某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承认巴黎和会对某某问题的决议。
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从反封建方面看,学生斗争口号中要求“内除国贼”;工人参加后,斗争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
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三、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实现合作?1.必要性:一战后,中国又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军阀割据连年战争,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共在开展工人运动中,深刻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可能性:孙某某等一贯坚持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
且当时国民党在社会上有一定威信,在某某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国共合作有利于扩大革命力量。
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孙某某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难点分析】一、为什么以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某某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某某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第14讲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 (16—18世纪中期) ——近代西方工业文明 初兴 时期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 (16世纪—1918年)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18世纪60 年代—1918年) ——近代西方工业文明 确立和蓬勃发展时期
第14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蓬勃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
(18世纪60年代——1918年)
原 因
一 、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一个前提 ( 政治) 两个前提 原 五个条件(经济) 因第 五个条件 一个基础(理论) 开端 珍妮纺纱机 课 开端 1765珍妮纺纱机
7
进 程
影
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 普及 普及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第 结束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 到欧美 一 次 扩展 法、美等国先后完成 19世纪中期英、法、美先后完成 (工业 工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革命核 技术 业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大机器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
四、世界市场的形成
2、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开放、扩张的本质决定。(根本原因) ②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基础,动力因 素),资本主义国家同时需要更大的世界市场提供原料、接受 其工业品。
③新型的交通与通讯工具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交流; (交通与通讯条件) 人口与资本的流动。
①殖民扩张 ②商品倾销、掠夺原料,资本输出 3、方式、途径:
4、表现: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扩大,世界性经济危机等 5、评价:实质:资主导、殖半殖附庸,具有对殖半殖奴役性
影响:客观上具有对殖半殖和整个世界的改造性; 促进全球化进程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注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辛亥革命
文明进程 丁说:辛亥革命影响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组是
A ①——甲
B ②——乙
C ③——丙
D ④——丁
答案:D
2012年高考浙江卷第39题:
第三问题目中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 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可以从3个角度思考:1 已经掌握的书本知识;2 结合 材料三和第一问的核心内容共和制;围绕核心内容共和 制 3 结合第二问围绕核心内容没有流太多的血;第二 问中本身就有在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句话
1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 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 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 这棵大树 砍断了 文中所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 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
A 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 B 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C 辛亥革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造 D 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2 目的: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
3 意义:
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要求;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比较 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美国宪法 目的 为建国提供法律依据
1912年临时约法
为限制袁世凯权力 维护民主共和
政体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责任内阁制
1 1906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的演
说中说: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 开明专制化
呢;还是民主政治 ……既然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
再流第二次了 孙中山主张建立
A 民主共和
制
B 君主立宪制
C 议会君主制
D 君主专制政体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十四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时检测(十四)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
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
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
”这反映出(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解析:选C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革命派与立宪派采用不同的手段,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改变的是政体,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B项错误;在材料革命派与立宪派“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故C项正确;各阶层的支持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2016·洛阳二模)当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
这反映了立宪派( ) A.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B.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性D.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解析:选C 立宪派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性,故C项正确。
3.(2017·资阳三模)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有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
据此推断,修正“组织大纲”意在( )A.迅速稳定国内局势B.创建责任内阁制C.制约袁世凯专权 D.贯彻主权在民原则解析:选A 赋予总统“有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利,有利于迅速稳定国内局势,故A项正确。
高考一轮复习第13讲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建立
(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目的
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内容
①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关于民
②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 权
(2021·6月浙江选考)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 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 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 调这场革命( )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答案 B
答案 C
(2021·广东高考)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 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 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 孙中山旨在( )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答案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 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 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 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 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君主制 答案 C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政治层面
2.主观努力:革命派的准备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组织上
(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 (1)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思想上 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2)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辛亥革命课课练 精
2018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课练(3.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是: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维度A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是()A、推翻清朝统治B、成立中华民国C、谋求民族独立 D、发展资本主义2、20世纪初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是()A、广州B、北京C、上海 D、天津3、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不包括()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B、革命形势的发展C、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D、资产阶级团体广泛建立4、我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同盟会 D、国民党5、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皇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A、兴中会、华兴会B、华兴会、文学社C、文学社、共进会D、共进会、兴中会6、下列选项不属于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一项是()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临时大总统必须在南京就职D、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7、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8、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9、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A、封建统治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10、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的标志是()A、孙中山辞职B、袁世凯复辟称帝C、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D、清帝退位11、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推翻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B、推翻清朝满洲贵族统治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D、建立民主共和国,让人民享有民主自由1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C、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国家D、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材料解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
专题07 辛亥革命(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
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901-1919年),
是中国人民逐步觉醒、抗争与探索进一步发展时期。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也是晚清统治结束与北洋军阀统治前期。 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深化的沉沦,也有中 华民族逐步觉醒,掀起抗争与救亡的奋起。该阶段是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激进派分别掀起了辛亥革 命和新文化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高考真题】
(2022·广东卷·7)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
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
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
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36镇。1905年成立巡警部。 (2)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校;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为
中、小学堂;颁布各类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成立学部。
(3)奖励实业:振兴商务,成立商部,聘张謇等充头等顾问;颁布商务 和奖励实业章程,如《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等。宣布自由发展实 业为合法,承担了保护投者利益的责任。
【考情分析】
时间
1(2) 清末地方自治的背景
浙江卷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体;浙江卷27·辛亥革命的 背景;江苏卷8·辛亥革命的背景;浙江卷15·近代中国交通 工具的进步;浙江卷1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
重点突破 二、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鸦片战争的军费和战后赔款以及随之出现的外国经济 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阶级矛盾激化是发生太 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原因。 (2)鸦片战争后,西方基督教传播加快,后为农民利用、 改造,成为发动组织起义的新的思想工具。 (3)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勇 敢地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4)针对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太平天国提出自由平等贸 易的主张,它的一些领导人还开始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 如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5)太平天国运动是工业革命后亚洲反殖民扩张的民族解 放运动,打击了殖民活动,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 殖民地化的企图。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和五四爱国运动
【考试说明】 (1)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 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 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的过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及作用 (1)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特点 ①兴起于新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制定新方案:《资政新篇》 ③承担新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④面临新敌人: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⑤属于新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 (3)作用 ①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与财产平均分配, 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 ②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播 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 ③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 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
考点1| 太平天国运动
【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背景 鸦片战争 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1.根本原因: 广西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3.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 拜上帝会 ”,力量迅速壮大 。 【轻巧识记】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1_第13讲_辛亥革命
第13讲辛亥革命夯实基础【P24】辛亥革命【基础梳理】1.背景(1)必要性: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新政和预备立宪无力挽救危机。
(2)可能性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两中心、三代表)。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①兴中会:1894年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②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2.过程(1)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各省宣布独立。
(2)高潮: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3)结果: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3.评价(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①推翻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②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发育严重不良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②内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不明确反帝,不发动群众,不铲除封建土地制度。
③外因:立宪派与旧官僚从内部破坏,袁世凯勾结帝国主义威逼利诱。
(4)结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在于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第七讲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共25张PPT)-文档资料
二、《天朝田亩制度》 1、颁布时间:1853年 2、目的:解决农民的土地愿望 3、内容
①土地分配:“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 “无处不 均匀”
②产品分配:“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圣库制度) 积4极、:评①价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
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运动 的最高峰。 局限:①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
“清末新政” 1、目的:为了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缓和同资产阶级之
间的矛盾。 2、内容:1901年,编练新军;废除科举(1905年);办
学校,派遣留学生;奖励实业;整顿官制。 3、评价:实质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但客观上促进了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
考点二:辛亥革命 “预备立宪”
1、目的:为了遏制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维护封建统治。
①1851年1月金田起义——② 1851年12月永安建制——③ 1853年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 西征——全盛时期——⑤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⑥ 重建领导核心——⑦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思考: (1)北伐和西征各有什么作用? P55 (2)天京变乱的实质是什么?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具体: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丧失,腐朽思想滋生
考点二:辛亥革命 3、辛亥革命的失败
(1)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2)失败的原因:
①根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②主观上: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没有彻底的双反纲领;对 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同盟会组织涣散;没有掌握革命武装。
③客观上:袁世凯势力强大,两面手段;帝国主义的干涉; 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广泛 成功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
高三辛亥革命知识点归纳[大全五篇]
高三辛亥革命知识点归纳[大全五篇]第一篇:高三辛亥革命知识点归纳多读书,多读不同观点的书,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可以提高自己判断真假的能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辛亥革命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三辛亥革命知识点1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觉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基础:清政府进行一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
(1)兴中会的创立:①时间: 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②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③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2)中国同盟会成立6.武装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条件/导火线:“保路运动”。
二、武昌起义(1911.10.10)1.导火线:清政府调动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
湖北革命党人乘湖北防务空虚策划起义,但消息泄露,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2.经过:武昌起义迅速进军的主要因素:革命党人的高度自主性。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1.中华民国的建立识记:时间;定都;国旗(五族共和,体现民族团结);纪年(民国纪元换算:加减1911);临时大总统;政权性质:资产阶级政权(1)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1)袁世凯玩弄反革命两手策略;(2)帝国主义的支持;(3)立宪派、旧官僚等的破坏;(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2.表现:五、辛亥革命的评价1.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革命的功绩(进步性):(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3)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5)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018届高三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14讲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含答案 精品
第六单元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嬗变——民国前期[三维坐标·时空清][三面解读·特征明]1.政治层面:新制度的创建,新道路的开辟。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旧的世界被扫荡,新的制度创建起来。
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
2.经济层面:三者并存,多元发展。
中华民国时期,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启动阶段,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同时,官僚资本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垄断,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调整土地政策。
3.思想层面:三民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反映了中国人民力求使中国由贫弱变为富强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汇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逐步中国化,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向胜利。
第14讲⎪⎪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一辛亥革命(一)背景1.原因(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但“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2.酝酿(1)组织准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
(2)思想准备: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
(二)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2.结果: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宣布“五族共和”。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2编 专题4 第10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三一轮总复习
NO.3 应用——对点训练· 落实强化 1.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 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 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高三一轮总复习
[形象记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
高三一轮总复习
3.国民革命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①背景 a.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b.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 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 作。 ②标志:1924 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 的实现 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③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高三一轮总复习
2.多角度认识五四运动 从革命史角度看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从党建史角度看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从思想史角度看 进一步宣传了民主、 科学, 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 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五四运动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是十月革命后 从全球史角度看 社会主义思潮的引导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争夺中国 的必然产物
高三一轮总复习
(3)五四运动时期的漫画: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史料二
五四运动虽然③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
命青年,遂接受④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 的方向。 ——陈独秀
高三一轮总复习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 史料一:反映了五四运动时 反 帝 反 封 建 ; ②→ 漫 画 中 “ 劳 期的口号、对联和漫画 动”“学”“商”反映五四运动参加者的广泛 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复习课课件(共23张PPT)
知识梳理
1894
1894~1911
1911.10-11
1912.1.1
孙 中 山 革 命 起 步
社 会 基 础 和 有 利 时 机
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武 昌 起 义 波 及 全 国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同盟会建立
民族危机+清政府反动本质暴露
革命党人一系列武装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
建 立 共 和 国 , 结 束 帝 制
问题1:归纳清政府改革的特点? 革命派革命活动的趋势和特点?
矛盾与困局中寻求出路
科举制取消后,精英缺少了一个上升的渠道,这至少造成了 两个不 利的效果:一是很多读书人没有了出路,学而优则仕的观 念已经根深蒂固;二是官场上腐败更加严重,因为任命官员靠举 荐,这就失掉了公平性,形成不同的圈子。精英阶层的分裂使改 革难以贯彻下去,而不能进入权力场的精英则成为体制的反叛者 。 ――据《保路运动真相》整理 科举废除后,官员选拔渠道多样化、知识新颖化和人生价值多 元化等因素使得新式学堂中出现了一大批读书不为做官而为追求 真理的新式知识分子。清朝学部总务司编的教育统计图表显示, 1902 年在校学生数仅 6912 人,1909 年达到 1639641 人,其中相当 数量的学生投入到军校学习中,不少人还远涉重洋出国留学。新 式教育使传统旧思想受到质疑的同时,也催生了各种新的思想观 念。他们组成了各种学派和团体,许多人后来又进入了官界、工 商界、出版界、军界等社会重要领域。 问题2:科举制被废除所产生的影响?
主权、政权架构、民权
பைடு நூலகம்
纠结与权衡中创建新国
法治还是因“人”治
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 ,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 名器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陈旭麓《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蔑视宪法的权威性,严重缺失宪政文化与立宪精神“因人 立法”和法律工具主义的错误。这种因人而异的做法虽然反映 了国内各种力量对政治利益的诉求,但更多的是把宪法作为自 己谋取利益的工具,缺乏宪法尊严和强制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4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北师大版
课后限时集训(四) 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
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
由此可推知( )A.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A[根据材料“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
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可知,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革命派、立宪派等数个反封建阵营相互合作促成的,故A项正确。
] 2.(2018·淄博模拟)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
这种转变说明( ) A.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B.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C.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D.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A[1912年五族共和包括满族在内,这样改变了1894年提出的推翻满洲贵族,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认识,认可了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故A项正确。
] 3.(2018·陕西渭南二模)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奠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大多数人民……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
”这反映出(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B.人民不支持辛亥革命及其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得太过仓促D.社会变革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D[ “辛亥之役……以为可以奠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导致了“大多数人民……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这种现象,说明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必修一专题三第2课 辛亥革命
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确 立现代民主政体
否定了“人治”观念;体现了资 产阶级希望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 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 愿望
知识结构
原因
外因——民族危机严重 内因——清政府反动卖国
武昌起义
条件
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 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组织——中国同盟会成立
军事——一系列武装起义
清王朝的统治结束。 ②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课标解读
5.功绩和局限 ⑴性绩(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 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②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 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⑶局限性(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①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
1.背景 (1)经济: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 (2) 组织: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3) 军事: 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4) 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D
能力提升
4.(2016·河南洛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寻访历史事件当事人,从中获得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 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20世纪60年代,某大学历史系学生确定了 “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研究专题,为了广泛收集资料,搞 好这个专题的研究,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了一份寻访辛亥 革命当事人的调查提问提纲,以下是这份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 ①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的活动。 ②武昌起义后西方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的罪行。 ③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对抗革命坚持反动统治的罪行。 ④武昌起义后各地旧官僚、立宪派混入革命队伍破坏革命的活动。 ⑤南北议和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导致袁世凯窃权的经过。 ⑥袁世凯独裁卖国、镇压革命的罪行。 ⑦南京临时政府奖励,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民国成立后资本主义 工商业发展的史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进行 探讨。(说明:可以就调查提纲的内容提出修改、补充或更正,也 可以否定提纲内容提出另外不同的寻访调查方式。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史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