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农业经济学(1)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一)(0137)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农业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及其应用,既研究农业生产力的组织,又研究现代农业中生产关系的协调。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较多、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要求学习者有较广阔的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学习。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农业经济学是农学专业自学考试的专业课之一。
可以对农学专业其他专业课学习奠定经济学基础,并在农业技术知识中融入经济学意识与思维。
学习农业经济学的任务和作用是:阐明农业经济发展的经济规律性,并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和完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措施。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总的要求是:在认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及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基础上,掌握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运动规律;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与管理,特别是农业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布局与结构,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农业综合开发的原理及其组织实施。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本专业课开设课程联系紧密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是农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课,学习农业经济学之前应先修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1、重点:(1)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一般了解:(1)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体系3、一般掌握:(1)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熟练掌握:(1)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经济学的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考核要求1、识记:(1)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2)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综合应用: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农业、农村、农民(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和农业的本质特征与一般特征,难点是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理论基础;了解农业的内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理解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特征;深入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农业经济学导论1.1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强调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2 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概述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农业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modern 发展1.3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的重要性1.4 农业经济学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农业经济学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2.1 土地资源解释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讨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2.2 劳动力资源解释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讨论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和培训2.3 资本资源解释资本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讨论资本资源的投入和利用2.4 技术资源解释技术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讨论技术资源的创新和传播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3.1 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解释农业生产组织的类型和特点讨论农业生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3.2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解释农产品市场的类型和特点讨论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和波动3.3 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解释农业产业链的构成和作用讨论农业价值链的提升和优化3.4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改革解释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讨论农村改革的方向和政策第四章:农业政策与农业支持体系4.1 农业政策的类型与效果解释不同类型的农业政策讨论农业政策的效果和评估4.2 农业支持体系的构成与作用解释农业支持体系的构成讨论农业支持体系的作用和效果4.3 农业补贴与税收政策解释农业补贴政策的类型和效果讨论农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和优化4.4 农业保护政策与国际贸易解释农业保护政策的类型和效果讨论农业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策略第五章:农业可持续发展5.1 农业与环境的关系解释农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性5.2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解释农业资源利用的重要性讨论农业资源保护的策略和方法5.3 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与保护解释农业生态系统的作用和管理讨论农业生态保护的策略和方法5.4 农业发展与农村社会发展解释农业发展与农村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协同性第六章:农业企业与管理6.1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特征解释不同类型的农业企业强调每种类型的特点和运营方式6.2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讨论农业企业的财务规划、预算和成本控制解释农业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和工具6.3 农业企业市场营销讨论农业企业的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强调农业企业品牌建设和消费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6.4 农业企业管理与创新讨论农业企业的管理体系和流程强调农业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并探索创新途径第七章:农产品市场与流通7.1 农产品市场结构与行为解释农产品市场的类型和特点讨论农产品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和竞争行为7.2 农产品流通渠道与物流解释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构成和作用讨论农产品物流的管理和优化7.3 农产品价格形成与预测解释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强调农产品价格预测的方法和工具7.4 农产品贸易与国际市场讨论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和国际市场规则探索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机会和挑战第八章: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估8.1 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与工具介绍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学方法强调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分析在农业政策分析中的应用8.2 农业政策影响评估讨论农业政策影响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强调农业政策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评估8.3 农业政策过程与决策解释农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测过程强调利益相关者在农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参与8.4 农业政策模拟与优化介绍农业政策模拟的方法和技术强调农业政策优化和调整的策略第九章:农业科技与创新9.1 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与影响讨论农业科技发展的当前趋势和未来方向强调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9.2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解释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强调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9.3 农业科技政策与支持体系讨论农业科技政策的类型和效果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体系和政策环境9.4 农业科技与国际竞争力讨论农业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强调农业科技合作与国际科技交流的重要性第十章:农业与乡村发展10.1 农业发展与乡村经济增长解释农业发展与乡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强调农业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10.2 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讨论农业结构调整的策略和方法强调农业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性10.3 乡村发展与社区建设解释乡村发展的概念和目标强调乡村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策略10.4 农业与乡村发展的政策选择讨论农业与乡村发展的政策选择和实施强调政策一致性和协调性的重要性第十一章:农业金融与农村金融服务11.1 农业金融体系与功能解释农业金融体系的构成和功能强调农业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11.2 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讨论农村金融服务的种类和产品强调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和普及11.3 农业信贷与保险政策解释农业信贷和保险政策的作用和目标强调农业信贷和保险政策的优化与改进11.4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挑战讨论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挑战强调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和监管第十二章: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治12.1 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解释农业知识产权的类型和重要性强调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机制12.2 农村法治建设与法律规范解释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强调农村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12.3 农业合同法律制度解释农业合同法律制度的构成和作用强调农业合同的法律风险管理和纠纷解决12.4 农村法律援助与社会治理讨论农村法律援助的现状和需求强调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和优化第十三章:农业与食品政策13.1 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解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强调食品安全监管的策略和措施13.2 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解释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强调农产品认证的作用和程序13.3 食品供应链管理与追溯体系解释食品供应链的构成和作用强调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和优化13.4 食品政策与国际合作讨论食品政策的国际影响与合作强调食品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策略第十四章:农业与乡村旅游14.1 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关系解释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相互作用强调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14.2 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与规划讨论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规划方法强调乡村旅游营销和品牌建设14.3 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解释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14.4 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讨论农业与乡村旅游政策的支持和限制强调政策一致性和协调性的重要性第十五章:农业与乡村未来挑战15.1 农业与乡村发展的全球挑战解释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与乡村发展的关系强调全球挑战对农业与乡村发展的影响15.2 农业与乡村发展的技术创新讨论新兴技术在农业与乡村发展中的应用强调技术创新对农业与乡村发展的驱动作用15.3 农业与乡村发展的政策创新解释农业与乡村发展政策创新的重要性强调政策创新对农业与乡村发展的支持作用15.4 农业与乡村发展的社会挑战讨论农业与乡村发展中存在的social challenges强调社会挑战对农业与乡村发展的影响和应对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全面覆盖了农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从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农业经济学概述1.1 农业经济学定义解释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强调农业经济学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1.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农业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阐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1.3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里程碑介绍国内外农业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2.1 土地资源分析土地资源的特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探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问题及对策2.2 劳动力资源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就业问题2.3 资本和资金探讨资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来源研究农业投资和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第三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3.1 农产品市场概述介绍农产品市场的功能和组织形式分析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竞争状况3.2 农产品价格形成与变动探讨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动因素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和应对措施3.3 农产品市场政策与调控分析农产品市场政策的作用和效果探讨农产品市场调控的手段和策略第四章:农业企业与经营4.1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特点介绍农业企业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农业企业在经营中的优势和挑战4.2 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研究农业生产组织的形式和运作机制探讨农业生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4.3 农业企业经营策略与创新分析农业企业经营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探讨农业企业经营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第五章: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价5.1 农业政策概述解释农业政策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农业政策的目标和内容5.2 农业政策分析方法介绍农业政策分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阐述农业政策分析的步骤和要点5.3 农业政策评价与建议探讨农业政策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提出农业政策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和措施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6.1 农业资源利用概述分析农业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现状探讨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和方法6.2 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研究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问题提出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6.3 农业可持续发展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实践第七章:农业科技与创新7.1 农业科技概述介绍农业科技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7.2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和机制研究农业科技推广的方法和效果7.3 农业科技政策与支持分析农业科技政策的内容和效果提出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措施和建议第八章: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8.1 农业产业链概述解释农业产业链的概念和组成分析农业产业链的特点和作用8.2 农业价值链分析探讨农业价值链的构成和价值创造过程研究农业价值链的提升策略和机会8.3 农业产业链整合与优化分析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意义和目标提出农业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和方法第九章:农业项目管理与管理创新9.1 农业项目管理概述介绍农业项目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农业项目管理的过程和要素9.2 农业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探讨农业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阐述项目管理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实践9.3 农业管理创新与发展分析农业管理创新的动因和意义提出农业管理创新的途径和发展方向第十章: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10.1 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阐述农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评价10.2 农村发展与政策研究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农村发展的政策选择和措施10.3 农业与农村政策展望分析农业与农村政策的发展趋势探讨农业与农村政策的改进和完善第十一章: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11.1 国际农业经济关系分析国际农业经济合作的意义和现状探讨国际农业经济合作的主要组织和机制11.2 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介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特点和运作机制分析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趋势11.3 农业贸易政策与国际谈判阐述农业贸易政策的目标和内容探讨农业贸易政策的国际谈判和协议第十二章:农业金融与保险12.1 农业金融概述解释农业金融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农业金融的现状和问题12.2 农业金融服务与创新探讨农业金融服务的模式和创新研究农业金融支持的政策和措施12.3 农业保险与发展分析农业保险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农业保险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第十三章: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13.1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介绍农业知识产权的类型和保护意义分析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13.2 农村法律制度概述阐述农村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分析农村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3.3 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的完善探讨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建议第十四章: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14.1 农业大数据概述解释农业大数据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农业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和前景14.2 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探讨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和目标研究农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14.3 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政策分析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政策的内容和效果提出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政策的支持措施和建议第十五章: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15.1 农业伦理概述阐述农业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农业伦理的主要内容和原则15.2 农村社会学概述介绍农村社会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分析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15.3 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的应用探讨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应用和实践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农业生产要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农业企业与经营、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价、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农业科技与创新、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农业项目管理与管理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农业金融与保险、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以及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
农业经济学概要
农业经济学概要导言: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通过分析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业政策等方面的经济活动,来探究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农业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
一、农业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农业经济学是以经济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研究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农村经济组织以及农业政策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农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探讨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供需理论:供求关系是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供给决定了农产品的生产量,需求决定了农产品的消费量,通过供需平衡来决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2)边际分析:边际效益递减原理运用于农产品生产中,即随着逐渐增加的生产投入,边际产出将逐渐减少。
这对于进行农业生产决策以及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3)外部性理论:农业与环境、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诸多的外部性,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会对其他部门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农业经济学需要考虑这些外部性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进行调控。
(4)成本收益分析:通过对农业生产中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农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 农业生产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研究农业生产决策、生产要素配置、生产效率、农产品增长等问题。
例如,农业生产经济学可以通过分析农业投入与产出关系来评估农产品的生产效益,研究如何进行最优的资源配置。
2. 农业市场经济学农业市场经济学关注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市场调控政策。
研究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市场集中度、供应链管理等问题,帮助农民和政府更好地了解市场运行规律,制定相应的市场监管政策。
3. 农村经济学农村经济学研究农村经济组织、农村劳动力市场、农民收入等问题。
例如,农村经济学可以分析农民收入与城乡差距,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汇总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方面,对于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农业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业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资料,如粮食、蔬菜、肉类等。
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就无法得到保障。
其次,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许多工业产品的生产都依赖于农产品的供应。
此外,农业还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一些农产品的出口能够为国家创造可观的外汇收入。
而且,农业的发展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农产品市场与价格农产品市场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农产品的供给通常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需求方面,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相对较小。
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受到供求关系、生产成本、政策调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农产品市场中,存在着市场风险和价格波动,这给农民的生产决策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收入和市场供应,政府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价格支持政策、储备调节政策等。
同时,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也为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了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的工具。
三、农业生产要素(一)土地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土地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的产出水平。
在我国,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也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
(二)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等问题。
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
农业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二)“三农”问题的破解逻辑
“两条腿走路”的战略:
➢ “外部战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 ➢ “内部战略”:改善农业的内部分工,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 ➢ 具体的解决思路:
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谢谢!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要素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目录
Content
s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学完本章,你应该做到
本章要点
➢ 掌握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的 基本概念、特征以及他们对农业的重要作用;
➢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 了解理配置与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路径选择。
➢ 农民作为消费者的市场贡献; ➢ 农民作为商品提供者的市场贡献;
(三)要素贡献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劳动力;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土地资源;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资金;
(四)外汇贡献
(五)增长贡献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功能
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三、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生态环保功能 ➢ 农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空气、水、土壤等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农业经济学是在土地、劳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要素的约束条 件下,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出发,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 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经济学——精选推荐
1、农业的特点。
本质特点---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自然再生产---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经济再生产---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2、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农业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估计与需求、农产品的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的部门经济科学。
3、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1、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2、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3、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4、农产品生产者数量;5、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6、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7、其他因素4、供给弹性。
第 1 页5、农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1、者的收入水平;2、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3、中间需求的变化;4、人口的数量与结构;5、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6、消费者的文化习俗;7、消费者对未来农产品价格的预期;8、政府的消费政策6、需求弹性及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弹性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需求的预期弹性等。
市场中需求弹性的大小,是由需求量在价格的一定程度上的下跌时增加多少以及在价格的一定程度的上涨时减少的多少而决定的。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的定义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价格一定程度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我们通常用价格弹性系数加以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设:Q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P 表示该商品的价格;DQ表示需求量变动值; DP 表示价格变动的数值;Ed表示价格弹性系数,则: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商品需求划分为五类:完全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和无限弹性。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农业经济学概述1.1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2.1 土地资源2.2 劳动力资源2.3 资本与资金2.4 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第三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3.1 农产品市场的类型与组织3.2 农产品价格形成与变动规律3.3 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支持与调控第四章: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4.1 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与特点4.2 农业生产布局的原则与方法4.3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企业第五章:农业政策与农业政策分析5.1 农业政策的类型与作用5.2 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5.3 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与评价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6.1 农业资源的概念与分类6.2 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优化配置6.3 农业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6.4 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技术第七章:农业企业经营管理7.1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特点7.2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任务与方法7.3 农业企业成本核算与收益分析7.4 农业企业的发展与创新第八章:农业信贷与农村金融8.1 农业信贷的作用与政策8.2 农村金融体系与金融服务8.3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8.4 农村金融风险与管理第九章:农产品贸易与国际市场9.1 农产品贸易的特点与影响因素9.2 农产品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规则9.3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与挑战9.4 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合作与发展第十章: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0.1 农业发展战略的类型与选择10.2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政策10.3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政策10.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政策选择第十一章: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分析11.1 农业产业链的概念与构成11.2 农业产业链的运行机制与优化11.3 农业价值链分析与提升策略11.4 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认证1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与影响因素12.2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检测体系12.3 农产品认证制度与市场准入1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策略与措施第十三章:农业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13.1 农业知识产权的类型与保护13.2 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13.3 农业技术转移的机制与渠道13.4 农业知识产权政策与技术转移策略第十四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政策14.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影响因素14.2 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与问题14.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政策的选择14.4 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第十五章:农业经济学研究前沿与展望15.1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15.2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5.3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创新15.4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应用与实践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一) 导言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3. 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农业:农业的定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农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要素。
(2)农业市场:农产品市场、农业要素市场。
(3)农业政策:农业政策的概念、农业政策的类型和作用。
3.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概念、实证分析的方法。
(2)规范分析:规范分析的概念、规范分析的方法。
(3)动态分析:动态分析的概念、动态分析的方法。
4. 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在我国的研究现状(1)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农业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学的发展特点。
(2)我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现状:我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我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趋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农业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参考文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
3.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二) 农业生产要素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和特点。
3. 了解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现状和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要素的概念和作用(1)土地:土地的概念、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劳动:劳动的概念、劳动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资本:资本的概念、资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4)技术:技术的概念、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农业经济学》课件
农业技术进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包括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
农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树立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包括市场导向、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等。
农业企业组织形式与管理制度
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2023
包括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推进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产品 质量安全管理等。
农业产业的区域布局与规划
1 2
农业产业区域布局的含义
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是指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 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农业内 部各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
农业产业区域规划的原则
包括因地制宜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 原则等。
农业政策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体 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 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 性。
农业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农业法规的制定
农业法规是国家为了规范农业生产经营和管 理行为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制定农业 法规需要经过立法程序,确保法规的合法性 和权威性。
农业法规的执行
农业政策的类型
农业政策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政策手段可以分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产业政策等;按照政策目标可以分为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市场秩序等
。
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农业政策的制定
农业政策的制定需要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 证和民主决策等环节,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可行性。
农业政策的实施
国际交流是促进各国农业政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 国际会议、派遣访问学者、建立合作项目等方式,可以了 解国际上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 本国农业政策的改革和创新。
农业经济学(完整)
农业经济学(完整)1.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的根本特征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
2.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的绝对量肯定不会增加,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将会不断下降的原因:国民生产总值(P)=农业生产总值(Pa)+非农业部门生产总值(Pn)。
Pa/P减小的原因为Pn增长的速度大于Pa。
3.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农产品数量。
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①土地是农产品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是有限的稀缺资源,因此在一定地域和一定技术条件下,农产品的可能供给总量是有限的,不会随价格的提高呈现无限增长趋势。
②农产品生产周期比一般商品生产周期长。
③农产品供给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④农产品供给受政府调控程度较大。
4.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零售市场又称农产品消费市场,它是通过零售方式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服务的最终交易场所,反映着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多方面竞技关系。
6.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
它是指将来自各产地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7.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a 发现价格功能;b 回避风险功能;c其他功能。
8.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地区结构特征:①出口:到日本和中国香港,其次欧盟、东南亚、韩国和朝鲜,占出口的30%。
②进口: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拉美、欧盟。
产品结构特征:①出口农产品主要为园艺产品(菜、果、花),占50%以上。
②进口主要是谷物及大豆,占50%左右。
③出口的农产品中,畜产品出口呈上升趋势。
④进口农产品中,食糖、原棉、生丝和废丝等其他农产品为第二大进口农产品,其次园艺产品,再次是畜产品。
农业经济学第1章概论
WENKU DESIGN
STEP 01
05
STEP 02
REPORTING
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农业政策的目标
农业政策的制定通常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农业发展 需求,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政策的实施方式
农业政策的具体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配
03
合,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推广等手段,
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01
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
02
制定农业政策需要经过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和民主
决策,确保政策符合实际需求,具有针对性和可操
作性。
农业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农业法规的制定依据
农业法规的制定基于国家法律法规和农业发展实际,旨在规范农业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保障农 民权益和消费者利益。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随着全球化和农业 现代化的推进,农 业经济学的研究领 域不断扩展,涉及 农业发展、农村发 展、环境资源等多 个方面。
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学开始关 注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政策等方面 的问题。
19世纪至20世纪初
20世纪中期至今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 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对 农业经济现象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其内在规律和 原因。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农业市场运行的核心,它决定了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和调节。
02
价格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政策干预和市场垄断等。
03
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公平,促进农业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农业经济学第1章概论
实验研究
实验方法和数据应用,如何针对 某个特定问题进行研究。
案例研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农业经济学领域研究中具有极 高的工具性。
农业经济学的政策分析
国家政策 市场政策 农民支持政策
通过政策治理、支持、鼓励等方式促进农业的发 展。 制定与农业市场有关的行政、技术和贸易政策。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各种问题。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前景
农业与公共卫生学
食品安全问题,种植业对健康的 影响等,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1 供给与需求
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农产品成本的变化等。
2 价值尺度
衡量农产品和农业体系的价值,分析花费和回报等。
3 投入产出
分析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投入产出比等。
农业经济学的实证分析
统计研究
一种对农业生产进行测度分析的 方式。
种粮于我,饮水思源。作为我国占GDP近10%的重要产业,农业经济学的研 究可以在发掘农业领域经济价值的时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社会 稳定,同时极大地刺激农业领域经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农业与环境科学
如何在农业发展的同时解决环境 问题。
农业经济学与经济学
研究经济方法,为了更好地解决 农业问题,把经济学的方法应用 在农业领域。
农业经济学第1章概论
农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农业生产、供求、流通、消费等 方面的经济问题。他既有着浓厚的实践意义,又具有广泛深远的理论价值。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
发展
2
农村改革、现代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
调整,新技术和新产业挑战。
3
起源
欧洲中世纪
农业经济学1
农业经济学1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它对于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产业之一,一直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农业不仅要保障粮食安全,还要满足人们对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同时要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市场波动等诸多挑战。
农业经济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从生产方面来看,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差异巨大,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方式各不相同。
比如,在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水稻种植;而在北方干旱地区,则更多地种植小麦、玉米等耐旱作物。
此外,农业生产还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如新品种培育、农业机械化、精准农业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成本增加、技术推广等问题。
在农业生产要素方面,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是关键因素。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重要课题。
劳动力方面,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同时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和素质偏低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资本投入对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装备水平至关重要,但农业投资往往面临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影响了资本的投入积极性。
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农业的分配环节也十分重要。
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受到供求关系、国际市场价格、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农产品供大于求时,价格往往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反之,价格上涨,农民受益。
政府通过价格支持政策、储备调节等手段来稳定农产品价格,但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合理性也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完善。
农业经济学重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重点整理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其二,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在不同的时期,农业也有不同的地位。
其一,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表现为农业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而且为工业品提供市场。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国家工业化的支持也符合农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其二,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农业逐步完成了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的重任,非农业完全弄够依赖自身的积累得到更快的发展。
而农业由于自身的原因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比较利益越来越小,市场本身的发展难以使农业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2)农业的作用:农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的贡献: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其一,产品贡献。
农业的产品贡献表现在食品贡献和对国家工业发展所作出的原料贡献。
农业部门所生产的农产品对于国内安定和促进相关产业、加工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作用。
其二,要素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业部门的发展。
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其三,市场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贡献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农民作为买者,对工业品的消费扩大了其市场,工业品市场的扩大又会刺激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扩张。
第二,农民作为卖者,在市场上出售农产品,把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对农产品的销售规模越来越大。
《农业经济学》全套课件(149页精品)
• 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增加农用 工业物品和能量的投入
• 调整生产结构和布局,提高专业化水平 • 改进耕作制度,改良土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节 农业规模经营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经营 •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的适度扩大,使
• 二、农业的特征 • 1、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
交织
• 2、一般特征 •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 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命体 •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 • 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 • 生产空间的分散性与地域性 • 具有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
• 三、农业的经济地位 •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独立的基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 土地与水资源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和特点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规模经营 地价与地租 农业水资源
第一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与特点
• 一、概念 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要素;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 提供场所和主要营养来源的地表层面;主 要由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等要 素构成。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 一、农业的范畴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
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 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 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 • 二、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研究对象、方法与体系
第二节 农业的经济属性
• 一、农业的分类 • 狭义农业与广义农业 • 粗放农业、集约农业 • 三色农业 •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