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二面角典型例题解法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二面角典型例题解法总结(最新整理)
AA 1 =2, E、E 1 、F 分别是棱 AD、AA 1 、AB 的中点。
D1
A1 (1) 证明:直线 EE 1 //平面 FCC 1 ;
C1 B1
(2) 求二面角 B-FC 1 -C 的余弦值。
E1
D
E
A
F
C B
证(1)略 解 ( 2) 因 为 AB=4, BC=CD=2, 、 F 是 棱 AB 的 中 点 ,所 以 A1 BF=BC=CF,△BCF 为正三角形,取 CF 的中点 O,则 OB⊥CF,又因
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二面角问题,在证明 AD⊥平面 PAB 后,容易发现平面 PAB⊥ 平面 ABCD,点 P 就是二面角 P-BD-A 的半平面上的一个点,于是可过点 P 作棱 BD 的垂线,再作平面 ABCD
的垂线,于是可形成三垂线定理中的斜线与射影内容,从而可得本解法。(答案:二面角 P BD A 的大
2 ,则 GF
2
,
2
又∵ SA AC 6 ,∴ AM 2 ,∵ AM AB 2 , ABM 600 ∴△ ABM 是等边三角形,∴
BF 3 。在△ GAB 中, AG 6 , AB 2 , GAB 900 ,∴ BG 3 4 11
2
2
2
cos BFG GF 2 FB 2 BG 2
6
,求二面角 E—AF—C 的余弦值.
2
分析:第 1 题容易发现,可通过证 AE⊥AD 后推出 AE⊥平面 APD,使命 题获证,而第 2 题,则首先必须在找到最大角正切值有关的线段计算出各线段的长度之后,考虑到运用在 二面角的棱 AF 上找到可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 S,和两边 SE 与 SC,进而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答
二面角相关问题的解法
-
侧2 如 图 2 , 在 四 棱 / ‘ G 所 以 。 G A F — 1 。 ABCD , AB / / 。,
一
日/
,
B A P 一 / C D P 一 90。
评注 : 在 已知 何体 中, 没 有 给 出 二 面 角 的
棱 而 求二 面 角 的 平 面 角 的 某 一 种 三 角 函 数 值 ’
将 “ 无 棱 ”向 “ 有棱 ” 转 化 , 关 键 是 正 确 地 找 出二 面角 的棱 , 步骤 : ① 找 出两 个平 面 内 的
一 一 … … … … … … … … ’ 。 … …
S 1 n a
3 Z . 0  ̄a ≤4 5 。 , 所 以 o < s i n ≤
/ g
平 行线 ; ② 由交 点 向两平行 线作 垂线 。
当s i n ̄ == - , 即a 一4 。 时, a n 达到最小值 。
位” 中 能 迅 速 作 出所 求 二 面 角 的 平 面 角 , 该 角 所 在 的 三 角形 中 求 解 。
侧
两 面 的夹 角
如图 3
,
已知正
l - / I
’ \
— 。
。
解 析 : 过 点 A 作 直 线
方法 =,定 义法
在二 面角 的两 个 面 内分 别 作 棱 的 垂 线 ,
即 面
z / l E D/ / s c, 即所 找的棱 。
由 图形 为 正 四棱 锥 , 知 a, | 9
图3
P
NE — Ec ‘ i n 6 0 。 一 ̄ / 3。 在 R △ AM N 中 ,
三个“ 主要 特征 , , 来找 出平 面角
2020高二数学立体几何之综合法求二面角含答案(新高考)
综合法求二面角一、知识梳理:二面角的相关概念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所组成的图形.(立体图形)2.相关概念:(1)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2)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3.画法:4.记法:二面角α-l-β或二面角α-AB-β或二面角P-l-Q或二面角P-AB-Q.5.二面角的平面角:(1)若有①O∈l;②OA⊂α,OB⊂β;③OA⊥l,OB⊥l,则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是(2)二面角的平面角α的取值范围是;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二、牛刀小试:1.在二面角α-l-β的棱l上任选一点O,若∠AOB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则必须具有的条件是()A.AO⊥BO,AO⊂α,BO⊂βB.AO⊥l,BO⊥lC.AB⊥l,AO⊂α,BO⊂βD.AO⊥l,BO⊥l,且AO⊂α,BO⊂β2.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60°,异面直线a,b分别垂直于α,β,则a与b所成角的大小__.三、经典例题例1在三棱锥V-ABC中,VA=AB=VB=AC=BC=2,VC=3,求二面角V-AB-C的大小.方法总结:定义法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过该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两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例2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B=∠SAC=∠ABC=90°,SA=AB,SB=BC.(1)证明:平面SBC⊥平面SAB;(2)求二面角A-SC-B的平面角的正弦值.方法总结:三垂线法是利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证明线线垂直,来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这种方法关键是找垂直于二面角的面的垂线.此方法是属于较常用的.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四、课堂反馈1. 如图,AB是圆的直径,P A垂直于圆所在的平面,C是圆上一点(不同于A,B)且P A=AC,则二面角P-BC-A的大小为()A.60°B.30°C.45°D.15°2.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23,CC1=2,则二面角C1-BD-C的大小为________.3.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沿斜边BC上的高AD折成一个二面角,此时∠B′AC =60°,那么这个二面角大小是________.五、课后作业1、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B′C∩BC′=O,求:(1)AO与A′C′所成角的大小;(2)AO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3)平面AOB与平面AOC所成角的大小.2、如图,二面角α-l-β的大小是60°,线段AB⊂α,B∈l,AB与l所成的角为30°,则AB 与平面β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________.3、求正四面体(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综合法求二面角(教师版)一、知识梳理:二面角的相关概念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2.相关概念:(1)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2)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3.画法:4.记法:二面角α-l-β或二面角α-AB-β或二面角P-l-Q或二面角P-AB-Q.5.二面角的平面角:(1)若有①O∈l;②OA⊂α,OB⊂β;③OA⊥l,OB⊥l,则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是∠AOB.(2)二面角的平面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180°.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二、牛刀小试:1.在二面角α-l-β的棱l上任选一点O,若∠AOB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则必须具有的条件是()A.AO⊥BO,AO⊂α,BO⊂βB.AO⊥l,BO⊥lC.AB⊥l,AO⊂α,BO⊂βD.AO⊥l,BO⊥l,且AO⊂α,BO⊂β答案D2.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60°,异面直线a,b分别垂直于α,β,则a与b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答案60°解析过直线a上一点作b的平行线b′,则根据二面角的定义和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a与b′的夹角为60°,所以a与b所成角的大小是60°.三、经典例题例1在三棱锥V-ABC中,VA=AB=VB=AC=BC=2,VC=3,求二面角V-AB-C的大小.解取AB的中点D,连接VD,CD,∵△VAB中,VA=VB=AB=2,∴△VAB为等边三角形,∴VD⊥AB且VD=3,同理CD⊥AB,CD=3,∴∠VDC为二面角V-AB-C的平面角,而△VDC是等边三角形,∠VDC=60°,∴二面角V-AB-C的大小为60°.方法总结:定义法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过该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两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例2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B=∠SAC=∠ABC=90°,SA=AB,SB=BC.(1)证明:平面SBC⊥平面SAB;(2)求二面角A-SC-B的平面角的正弦值.(1)证明∵∠SAB=∠SAC=90°,∴SA⊥AB,SA⊥AC,又AB ∩AC =A ,AB ,AC ⊂平面ABC , ∴SA ⊥平面ABC ,又BC ⊂平面ABC ,∴SA ⊥BC ,又AB ⊥BC ,SA ∩AB =A ,SA ,AB ⊂平面SAB , ∴BC ⊥平面SAB ,又BC ⊂平面SBC ,∴平面SBC ⊥平面SAB .(2)解 取SB 的中点D ,连接AD ,则AD ⊥SB ,垂足为点D ,由(1)知平面SBC ⊥平面SAB ,平面SBC ∩平面SAB =SB ,AD ⊂平面SAB , ∴AD ⊥平面SBC .作AE ⊥SC ,垂足为点E ,连接DE , 则DE ⊥SC ,则∠AED 为二面角A -SC -B 的平面角.设SA =AB =2,则SB =BC =22,AD =2,AC =23,SC =4. 由题意得AE =3,Rt △ADE 中,sin ∠AED =AD AE =23=63,∴二面角A -SC -B 的平面角的正弦值为63.方法总结:三垂线法是利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证明线线垂直,来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这种方法关键是找垂直于二面角的面的垂线.此方法是属于较常用的.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四、课堂反馈1. 如图,AB 是圆的直径,P A 垂直于圆所在的平面,C 是圆上一点(不同于A ,B )且P A =AC ,则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为 ( )A.60°B.30°C.45°D.15° 答案 C解析 由条件得P A ⊥BC ,AC ⊥BC ,又P A ∩AC =A ,P A ,AC ⊂平面P AC ,∴BC ⊥平面P AC ,∴∠PCA 为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在Rt △P AC 中,由P A =AC 得∠PCA =45°,故选C.2.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D =23,CC 1=2,则二面角C 1-BD -C 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 30°解析 如图,取BD 的中点O ,连结OC ,OC 1, ∵AB =AD =23,∴CO ⊥BD ,CO = 6. ∵CD =BC ,∴C 1D =C 1B ,∴C 1O ⊥BD . ∴∠C 1OC 为二面角C 1-BD -C 的平面角. tan ∠C 1OC =C 1C OC =26=33.∴∠C 1OC =30°,即二面角C 1-BD -C 的大小为30°.3.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沿斜边BC 上的高AD 折成一个二面角,此时∠B ′AC =60°,那么这个二面角大小是________.答案 90°解析 由题意知,∠B ′DC 即为此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B =AC =1,连结CB ′, 则△AB ′C 为等边三角形, ∴B ′C =1,又B ′D =CD =22, ∴在△B ′DC 中,B ′D 2+CD 2=B ′C 2, ∴B ′D ⊥CD ,∴∠B ′DC =90°, 即此二面角的大小为90°.五、课后作业1、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B ′C ∩BC ′=O ,求:(1)AO 与A ′C ′所成角的大小; (2)AO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 (3)平面AOB 与平面AOC 所成角的大小. 解 (1)∵A ′C ′∥AC ,∴AO 与A ′C ′所成的角就是∠OAC . ∵AB ⊥平面BC ′,OC ⊂平面BC ′, ∴OC ⊥AB ,又OC ⊥BO ,AB ∩BO =B ,AB ,BO ⊂平面ABO , ∴OC ⊥平面ABO .又OA ⊂平面ABO ,∴OC ⊥OA . 在Rt △AOC 中,OC =22,AC =2, sin ∠OAC =OC AC =12,∴∠OAC =30°.即AO 与A ′C ′所成角为30°. (2)如图,作OE ⊥BC 于E ,连接AE .∵平面BC ′⊥平面ABCD ,平面BC ′∩平面ABCD =BC ,OE ⊂平面BC ′, ∴OE ⊥平面ABCD ,∴∠OAE 为OA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在Rt △OAE 中,OE =12,AE =12+⎝⎛⎭⎫122=52,∴tan ∠OAE =OE AE =55.即AO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55. (3)由(1)可知OC ⊥平面AOB .又∵OC ⊂平面AOC ,∴平面AOB ⊥平面AOC . 即平面AOB 与平面AOC 所成的角为90°.2、如图,二面角α-l -β的大小是60°,线段AB ⊂α,B ∈l ,AB 与l 所成的角为30°,则AB 与平面β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________.答案34解析 如图,作AO ⊥β于O ,AC ⊥l 于C ,连接OB ,OC ,则OC ⊥l ,则∠ACO 为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ABC 为AB 与l 所成的角.设AB 与β所成的角为θ,则∠ABO =θ.由图象得sin θ=AO AB =AC AB ·AO AC =sin 30°·sin 60°=34.。
二面角题型归纳及解题方法
αβa O A B 二面角题型归纳及解题方法二面角大小的求法中知识的综合性较强,方法的灵活性较大,一般而言,二面角的大小往往转化为其平面角的大小,从而又化归为三角形的内角大小,在其求解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重要知识。
求二面角大小的关键是,根据不同问题给出的几何背景,恰在此时当选择方法,我们分为三类问题六种解题方法。
从而给出二面角的通性通法。
第一类:有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方法1、定义法: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
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全国卷Ⅰ理)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底面,,,点M 在侧棱上,=60°(I )证明:M 在侧棱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证(I )略解(II ):利用二面角的定义。
在等边三角形中过点作交于点,则点为AM 的中点,过F 点在平面ASM 内作,GF 交AS 于G ,连结AC ,∵△ADC ≌△ADS ,∴AS-AC ,且M 是SC 的中点, ∴AM ⊥SC , GF ⊥AM ,∴GF ∥AS ,又∵为AM 的中点,∴GF 是△AMS 的中位线,点G 是AS 的中点。
则即为所求二面角. ∵2=SM ,则22=GF ,又∵6==AC SA ,∴2=AM S ABCD -ABCD SD ⊥ABCD 2AD =2DC SD ==SC ABM ∠SC S AM B --ABM B BF AM ⊥AM F F GF AM ⊥F GFB ∠FG∵2==AB AM ,060=∠ABM ∴△ABM 是等边三角形,∴3=BF在△GAB 中,26=AG ,2=AB ,090=∠GAB ,∴211423=+=BG 366232222113212cos 222-=-=⨯⨯-+=⋅-+=∠FB GF BG FB GF BFG ∴二面角的大小为)36arccos(-举一反三:空间三条射线CA 、CP 、CB ,∠PCA=∠PCB=60o ,∠ACB=90o ,求二面角B -PC -A 的大小。
二面角的几种方法及例题
二面角大小的求法〔例题〕二面角的类型和求法可用框图展现如下:一、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例、 如图,已知二面角α-а-β等于120°,PA ⊥α,A ∈α,PB ⊥β,B ∈β. 求∠APB 的大小.O OA PA OB PAOB OAAOB AOB=120APB=60OB PB PB βαβ⊥⊥∴⊥⊥⊥∴⊥∴⊥∠∠︒∠︒做交线,交于点,连接平面交线同理交线又交线交线面交线即可得为面的二面角,所以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正方形,PA ⊥平面ABCD ,PA=AB=a ,求二面角B-PC-D 的大小。
提示:PAB PCD ≅,而且是直角三角形jA BCDPHPOBA二、三垂线定理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平行四边形,PA ⊥平面ABCD ,PA=AB=a ,∠ABC=30°,求二面角P-BC-A 的tag 大小。
A AH BC BC H PH ABCDPA AB PA BC PHA PHA H ABH=30AB=a AH=a/2tag PHA 2PA BC AB ⊥⊥∴⊥⊥∴⊥∴∠∠︒∴∴∠=过做,交于,连接面,面为二面角在中,例:如图,ABCD-A 1B 1C 1D 1是长方体,侧棱AA 1长为1,底面为正方体且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求面C 1DE 与面CDE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提示:CO ⊥DE ,而且是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EO例、ΔABC中,∠A=90°,AB=4,AC=3,平面ABC外一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AB中点M,二面角P—AC—B的大小为45°。
求〔1〕二面角P—BC—A的大小;〔2〕二面角C—PB—A的大小提示:角PAB是二面角,找到每个面的直角!!!射影,那么PM为面ABC的垂线!例、如图4,平面α⊥平面β,α∩β=l,A∈α,B∈β,点A在直线l上的射影为A1,点B在l的射影为B1,已知AB=2,AA1=1,BB1=2,求:二面角A1-AB-B1的大小.提示:AA1与BB1互相垂直AF是辅助线且垂直AB,FE平行BB1图4 B1AαβA1B LE F四、射影法:〔面积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射=S原cosθ,其中θ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方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例、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为正方形,PA⊥平面ABCD,PA =AB=a,求平面PBA与平面PD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二面角求法
二面角求法1 .定义法即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点,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分别作棱的射线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例1 . 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 二面角A-BD-C 1解析:易知∠COC 1是二面角C-BD-C 1的平面角,且tan ∠COC 1例2.在锥体P-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DAB=60︒,PA PD ==分别是BC,PC 的中点.求:二面角P-AD-B 的余弦值.&解:由(1)知PGB ∠为二面角P AD B --的平面角,在Rt PGA ∆中,2217()24PG =-=;在Rt BGA ∆中,222131()24BG =-=;在PGB ∆中,222cos 2PG BG PB PGB PG BG +-∠==⋅.2 三垂线法此法最基本的一个模型为:如图3,设锐二面角βα--l ,过面α 内一点P 作PA ⊥α于A ,作AB ⊥l 于B ,连接PB ,由三垂线定理得PB ⊥l ,则∠PBA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故称此法为三垂线法.《例3.如图4,平面α⊥平面β,α∩β=l ,A ∈α,B ∈β,点A 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A 1,点B 在l 的射影为B 1,已知AB=2,AA 1=1,BB 1=2, 求:二面角A 1-AB -B 1的正弦值.分析与略解:作A 1E ⊥AB 1于AB 1于E ,则可证A 1E ⊥平面AB 1B.@—A图3αβP¥BlB 1 A *A 1l%EF@PCS| FGP ASBS;C DSF E,过E 作EF ⊥AB 交AB 于F ,连接A 1F ,则得A 1F ⊥AB , ∴∠A 1FE 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依次可求得 AB 1=B 1B=2,A 1B=3,A 1E=22,A 1F=23, 则在Rt △A 1EF 中,sin ∠A 1FE=A 1E A 1F =63 .·例4.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点E 在线段PC 上,PC ⊥平面BDE.若PA=1,AD=2,求二面角B-PC-A 的正切值.】解:由(1)得BD ⊥平面PAC, ∴BD ⊥AC.又四边形ABCD 为矩形,∴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设AC 交BD 于O 点,∵PC ⊥平面BDE,∴∠BEO 即为二面角B-PC-A 的平面角. ∵PA=1,AD=2,∴AC=2,BO=OC=,∴PC==3,—又OE===在直角三角形BEO 中,tan ∠BEO===3,∴二面角B-PC-A 的正切值为3.例5. 如图, 四棱锥P-ABCD 中, 底面ABCD 为矩形, PA ⊥底面ABCD, PA=AB=, 点E 是棱PB 的中点.(1) 若AD=, 求二面角A-E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1) 过点D作DF⊥CE, 交CE于F, 过点F作FG⊥CE, 交AC于G, 则∠DFG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由(Ⅰ) 知BC⊥平面PAB, 又AD∥BC, 得AD⊥平面PAB, 故AD⊥AE, 从而DE==. 在Rt△CBE中, CE==. 由CD=, 所以△CDE为等边三角形, 故F为CE的中点, 且DF=CD·sin=.因为AE⊥平面PBC, 故AE⊥CE, 又FG⊥CE, 知FG=AE, 从而FG=, 且G点为AC的中点. 连结DG, 则在Rt△ADG中, DG=AC==.,所以cos∠DFG==.、3、向量法向量法解立体几何中是一种十分简捷的也是非常传统的解法,可以说所有的立体几何题都可以用向量法求解,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题时,通常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然后将几何图中的线段写成用坐标法表示的向量,进行向量计算解题。
解二面角问题三种方法(习题和答案)
C AD A A 1B DC C 1 B 1 解二面角问题(一)寻找有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和求解。
(1)定义法: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过该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两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要注意用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的三个“主要特征”来找出平面角.当然这种找出的角要有利于解决问题。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1:如图.立体图形V -ABC 的四个面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画出二面角V -AB -C 的平面角并求出它的度数。
例2:在三棱锥P-ABC 中.∠APB=∠BPC=∠CPA=600.求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
这样的类型是不少的.如下列几道就是利用定义法找出来的: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找出二面角B -AC -B 1的平面角并求出它的度数。
2、.边长为a 的菱形ABCD .∠ACB=600.现沿对角线BD 将其折成才600的二面角.则A 、C 之间的距离为 。
(菱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对折后的一条对角线成两条线段仍都垂直于另一条对角线.则所成的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3、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是4.过BC 的一个平面与AA 1交于D .若AD =3.求二面角D ―BC ―A 的正切值。
总之.能用定义法来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般是图形的性质较好.能够较快地找到满足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个主要特征。
并且能够很快地利用图形的一些条件来求出所要求的。
在常见的几何体有正四面体.正三棱柱.正方体.以及一些平面图形.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等.这些有较好的一些性质.可以通过它们的性质来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
至于求角.通常是把这角放在一个三角形中去求解。
由图形及题目的已知条件来求这个三角形的边长或者角.再用解三角形的知识去求解。
(2)三垂线法:是利用三垂线的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证明线线垂直.来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二面角求法及经典题型归纳
二面角求法归纳18题,通常是立体几何(12-14分),本题考查空间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断与证明,考查二面角的求法以及利用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
以下是求二面角的五种方法总结,及题形归纳。
定义法: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
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2009全国卷Ⅰ理)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 ,2AD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 ∠=60°(I )证明:M 在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证(I )略解(II ):利用二面角的定义。
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B作BF AM ⊥交AM 于点F ,则点F 为AM 的中点,过F 点在平面ASM 内作GF AM ⊥,GF 交AS 于G ,连结AC ,∵△ADC ≌△ADS ,∴AS-AC ,且M 是SC 的中点, ∴AM ⊥SC , GF ⊥AM ,∴GF ∥AS ,又∵F 为AM 的中点,∴GF 是△AMS 的中位线,点G 是AS 的中点。
则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2=SM ,则22=GF ,又∵6==AC SA ,∴2=AM ∵2==AB AM ,060=∠ABM ∴△ABM 是等边三角形,∴3=BF在△GAB 中,26=AG ,2=AB ,090=∠GAB ,∴211423=+=BG 366232222113212cos 222-=-=⨯⨯-+=⋅-+=∠FB GF BG FB GF BFG FGFG∴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为)36arccos(-例2. (2010全国I 理,19题,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DC ,AD ⊥DC ,AB=AD=1,DC=SD=2,E 为棱SB 上的一点,平面EDC ⊥平面SBC . (Ⅰ)证明:SE=2EB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 (Ⅱ) 由225,1,2,,SA SD AD AB SE EB AB SA =+===⊥知22121,AD=133AE SA AB ⎛⎫⎛⎫=+= ⎪ ⎪⎝⎭⎝⎭又.故ADE ∆为等腰三角形.取ED 中点F,连接AF,则226,3AF DE AF AD DF ⊥=-=. 连接FG ,则//,FG EC FG DE ⊥.所以,AFG ∠是二面角A DE C --的平面角. 连接AG,A G=2,2263FG DG DF =-=, 2221cos 22AF FG AG AFG AF FG +-∠==-,所以,二面角A DE C --的大小为120°.例3(2010浙江省理,20题,15分)如图, 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 在线段,AB AD 上,243AE EB AF FD ====.沿直线EF 将 AEF 翻折成'A EF ,使平面'A EF BEF ⊥平面.(Ⅰ)求二面角'A FD C --的余弦值;(Ⅱ)点,M N 分别在线段,FD BC 上,若沿直线MN 将四边形MNCD 向上翻折,使C 与'A 重合,求线段FM 的长.练习(2008山东)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菱形,P A⊥平面ABCD,60ABC∠=︒,E,F分别是BC, PC的中点.(Ⅰ)证明:AE⊥PD;(Ⅱ)若H为PD上的动点,EH与平面P A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62,求二面角E—AF—C的余弦值.分析:第1题容易发现,可通过证AE⊥AD后推出AE⊥平面APD,使命题获证,而第2题,则首先必须在找到最大角正切值有关的线段计算出各线段的长度之后,考虑到运用在二面角的棱AF上找到可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S,和两边SE与SC,进而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
高中数学 考前归纳总结 立体几何中的二面角问题.doc
立体几何中的二面角问题一、常见基本题型: (1)求二面角的大小例1、已知斜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11ABB A 是菱形,且 160A AB ∠=︒,M 是11A B 的中点,.MB AC ⊥ (1)求证:MB ⊥平面ABC ;(2)求二面角11A BB C --的余弦值。
解:(1)∵侧面11A ABB 是菱形且o601=∠AB A ∴11A BB ∆为正三角形 又∵点M 为11A B 的中点 ∴11BM A B ⊥ ∵AB ∥11A B ∴BM AB ⊥由已知AC MB ⊥ ∴⊥MB 平面ABC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菱形11A ABB 边长为2得1(0,B -,(0,2,0)AC,1A则1BA =u u u r ,(0,2,0)BA =u u u r1(0,BB =-u u u r,BC =u u u r设面11A ABB 的法向量1111(,,)n x y z =u r ,由1n BA ⊥u r u u u r ,11n BA ⊥u r u u u r得111200y y =⎧⎪⎨+=⎪⎩,令11x =,得1(1,0,0)n =u r 设面11BB C C 的法向量2222(,,)n x y z =u u r , 由21n BB ⊥u u r u u u r ,2n BC ⊥u u r u u u r得22220y y ⎧-=⎪⎨+=⎪⎩,令32=y,得2(1)n =-u u r得55511-=⋅-==.B 1又二面角11A BB C --为锐角,所以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5。
(2)已知二面角的大小,求其它量。
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C ⊥底面ABCD ,ABCD 是直角梯形,AB ⊥AD , AB∥CD,AB= 2AD =2CD =2.E 是PB 的中点. (I )求证:平面EAC ⊥平面PBC; (II )若二面角P-A C-E 的余弦值为6,求直线PA 与平面EA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Ⅰ)∵PC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 ∴AC ⊥PC ,∵AB =2,AD =CD =2,∴AC =BC =2,∴AC 2+BC 2=AB 2,∴AC ⊥BC , 又BC ∩PC =C ,∴AC ⊥平面PBC ,∵AC ⊂平面EAC ,∴平面EAC ⊥平面PBC .(Ⅱ)如图,以C 为原点,DA →、CD →、C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1,1,0),B (1,-1,0). 设P (0,0,a )(a >0), 则E ( 1 2,- 1 2, a 2),CA →=(1,1,0),CP →=(0,0,a ),CE →=( 1 2,- 1 2, a 2),取m =(1,-1,0),则m ·CA →=m ·CP →=0,m 为面PAC 的法向量.设n =(x ,y ,z )为面EAC 的法向量, 则n ·CA →=n ·CE →=0, 即⎩⎨⎧x +y =0,x -y +az =0,取x =a ,y =-a ,z =-2,则n =(a ,-a ,-2),依题意,|cos 〈m ,n 〉|=|m ·n ||m ||n |=a a 2+2=63,则a =2.于是n =(2,-2,-2),PA →=(1,1,-2). 设直线PA 与平面EAC 所成角为θ,DA E PBxyz则sin θ=|cos 〈PA →,n 〉|=|PA →·n |__________|PA →||n |=23, 即直线PA 与平面EA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3)求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例3.如图,已知△AOB ,∠AOB =2π,∠BAO =6π,AB =4,D 为线段AB 的中点.若 △AOC 是△AOB 绕直线AO 旋转而成的.记二面角B -AO -C 的大小为θ.(1)当平面COD ⊥平面AOB 时,求θ的值; (2)当θ∈[2π,23π]时,求二面角C -OD -B 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解:(1)如图,以O 为原点,在平面OBC 内垂直于OB的直线为x 轴,OB ,OA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A (0,0,,B (0,2,0), D (0,1),C (2sin θ,2cos θ,设1n u r=(x ,y ,z )为平面COD 的一个法向量,由110,0,n OD n OC ⋅=⋅=⎧⎪⎨⎪⎩u r u u u ru r u u u r 得sin cos 0,0,x y y z θθ+=+=⎧⎪⎨⎪⎩, 取z =sin θ,则1n u r=θsin θ,sin θ)因为平面AOB 的一个法向量为2n u u r =(1,0,0),由平面COD ⊥平面AOB 得1n u r ⋅2n u u r=0,所以cos θ=0,即θ=2π.(2)设二面角C -OD -B 的大小为α,由(Ⅰ)得当θ=2π时, cos α=0;当θ∈(2π,23π]时,tan θ,cos α= 1212||||n n n n ⋅u r u u r ur u u r , 故-5≤cos α<0.综上,二面角C -OD -B 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为[-5,0].AOBD二、针对性练习1.如图,斜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 ︒=∠90ACB ,点1B 在底面内的射影恰好是BC 的中点, 且CA BC =.(1)求证:平面11A ACC ⊥平面CB C B 11; (2)若二面角11C AB B --的余弦值为75-, 设λ=BCAA 1,求λ的值. 解: (1)取BC 中点M ,连接1B M ,则1B M ⊥面ABC , 11BB C C ABC ∴⊥面面11BC BB C C ABC =⋂Q 面面,AC BC ⊥ 11AC BB C C ∴⊥面, 11AC ACC A ⊂Q 面 1111ACC A BCC B ∴⊥面面(2)以CA 为ox 轴,CB 为oy 轴,过点C 与面ABC 垂直方向为o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2AC BC ==,1B M t = 则(2,0,0),(0,2,0),(0,1,),(0,1,)A B C t C t -即111=2,1,),(2,2,0),(0,2,0)AB t AB B C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设面1AB B 法向量1(,,)n x y z =u r 11(1,1,)n t∴=u r ;面11AB C 法向量2(,,)n x y z =u u r 2(,0,1)2tn ∴=u u r125cos ,7n n =-u r u u rQ t ∴= 12,1BB λ∴==即2. 如图,四棱锥ABCD P -的侧面PAD 垂直于底面ABCD ,ο90=∠=∠BCD ADC , 22====BC AD PD PA ,3=CD ,M 在棱PC 上,N 是AD 的中点,二面角C BN M --为ο30 (1)求MCPM的值; BA1C1A1BCPN MD CB(2)求直线PB 与平面B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xyz N -,其中)0,0,0(N ,)0,0,1(A ,)0,3,0(B , )0,3,1(-C ,)0,0,1(-D ,)3,0,0(P 。
立体几何二面角5种常见解法
立体几何二面角5种常见解法立体几何二面角大小的求法二面角的类型和求法可用框图展现如下: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 棱的 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T 生;例、如图,已知二面角a-a-p 等于120° ,PA 丄a ,A ea,PB 丄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正方形,PA 丄平面ABCD , 一、定义法: - —面角I可见楼型—不见棱型解法 垂线法 *垂面法积法十P ,Bep.求 z APB 的大"、.PA=AB=a,求二面角B-PC-D的大小二、三垂线定理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例、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平行四边形,PA丄平面ABCD,PA=AB=a,z ABC=30°,求二面角P-BC-A 的大小。
例、(2003北京春)如图,ABCD-AiBiCiDi是长方体,侧棱AA】长为1, 底面为正方体且边长为2,E是棱BC的中点,求面GDE与面CDE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DAB例、△ ABC 中,Z A=90°,AB=4,AC=3,平面ABC 外一点P 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AB中点M,二面角P-AC-B的大小为45°。
求(1 )二面角P—BC—A的大小;(2)二面角C—PB—A的大小例、(2006年陕西试题)如图4,平面丄平面,n =h AG ,BG ,点A在直线I上的射影为Al,点B在I的射影为Bl,已知AB=2 ? AA 1=1,BBi=2,求:二面角Ai —AB — Bi 的大小.A三、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 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 平面与棱垂直;例、空间的点P 到二面角 I 的面、及棱I 的距离分别为四、射影法:(面积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 射=$原85 ,其中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方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为正方形,PA 丄平面ABCD ,PA=AB= a ,求平面PBA 与平面PD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二面角问题三种方法(习题及答案)
C A B DA A 1B DC C 1 B 1 解二面角问题(一)寻找有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和求解。
(1)定义法: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过该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两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要注意用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的三个“主要特征”来找出平面角,当然这种找出的角要有利于解决问题。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1:如图,立体图形V -ABC 的四个面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画出二面角V -AB -C 的平面角并求出它的度数。
例2:在三棱锥P-ABC 中,∠APB=∠BPC=∠CPA=600,求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
这样的类型是不少的,如下列几道就是利用定义法找出来的: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找出二面角B -AC -B 1的平面角并求出它的度数。
2、.边长为a 的菱形ABCD ,∠ACB=600,现沿对角线BD 将其折成才600的二面角,则A 、C 之间的距离为 。
(菱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对折后的一条对角线成两条线段仍都垂直于另一条对角线,则所成的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3、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是4,过BC 的一个平面与AA 1交于D ,若AD =3,求二面角D ―BC ―A 的正切值。
总之,能用定义法来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般是图形的性质较好,能够较快地找到满足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个主要特征。
并且能够很快地利用图形的一些条件来求出所要求的。
在常见的几何体有正四面体,正三棱柱,正方体,以及一些平面图形,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等,这些有较好的一些性质,可以通过它们的性质来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
至于求角,通常是把这角放在一个三角形中去求解。
由图形及题目的已知条件来求这个三角形的边长或者角,再用解三角形的知识去求解。
(2)三垂线法:是利用三垂线的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证明线线垂直,来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二面角的四种求法-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立体几何专题:二面角的四种求法一、二面角1、二面角的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平面角是指以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做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叫做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大小范围:[0°,180°] 二、求二面角大小的步骤是: (1)作:找出这个平面角;(2)证:证明这个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3)求:将作出的角放在三角形中,解这个三角形,计算出平面角的大小. 三、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1、定义法(棱上一点双垂线法):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1)方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个特殊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过该点作垂直于棱的射线.(2)具体演示:如图所示,以二面角的棱a 上的任意一点O 为端点, 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a 的两条射线OA ,OB ,则∠AOB 为此二面角的平面角2、三垂线法(面上一点双垂线法)----最常用(1)方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一点向另外一个面作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即斜足),斜足和面上一点的连线与斜足和垂足的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2)具体演示:在平面α内选一点A 向另一个平面β作垂线AB ,垂足为B ,再αβaOAB过点B 向棱a 作垂线BO ,垂足为O ,连接AO ,则∠AOB 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3、垂面法(空间一点垂面法)(1)方法:过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截二面角得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2)具体演示:过二面角内一点A 作AB ⊥α于B ,作AC ⊥β于C , 面ABC 交棱a 于点O ,则∠BOC 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4、射影面积法求二面角coss S射影(1)方法:已知平面β内一个多边形的面积为S ,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图形的面积为S射影,平面α和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θ,则COSθ=S射影S.这个方法对于无棱二面角的求解很简便。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二面角典型例题解法总结
二面角的求法一、定义法: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供给了添协助线的一种规律。
如例 1 中从二面角S—AM— B 中半平面ABM上的一已知点( B)向棱 AM作垂线,得垂足( F);在另一半平面ASM内过该垂足(F)作棱 AM的垂线(如 GF),这两条垂线( BF、GF)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成立一个可解三角形,而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底面ABCD ,AD2DC SD 2 ,点M在侧棱SC 上,ABM=60°(I )证明: M在侧棱SC的中点(II )求二面角S AM B的大小。
证( I)略解( II ):利用二面角的定义。
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 B 作 BF AM交AM于点F,则点F为AM的中点,过 F 点在平面 ASM内作GF AM ,GF交AS于G,连结 AC,∵△ ADC≌△ ADS,∴ AS-AC,且 M是 SC的中点,∴ AM⊥SC, GF⊥ AM,∴ GF∥ AS,又∵F为 AM的中点,GF ∴ GF是△ AMS的中位线,点G是 AS的中点。
则 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SM2,则GF 2,2又∵ SA AC6,∴AM2,∵ AM AB2,ABM600∴△ABM是等边三角形,∴BF3。
在△ GAB 中,AG6, AB2,GAB900,∴ BG3411222111cos BFG GF 2FB 2BG 2232262GF FB263G223F∴二面角 S AM B 的大小为arccos( 6 )3练习 1 如图,已知四棱锥 P - ABCD ,底面 ABCD 为菱形, PA ⊥平面 ABCD ,ABC 60 , E , F 分别是BC , PC 的中点 .(Ⅰ)证明: AE ⊥ PD ;(Ⅱ)若 H 为 PD 上的动点, EH 与平面 PAD 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6,求二面角 E — AF —C 的余弦值 .2剖析 :第 1 题简单发现,可经过证 AE ⊥AD 后推出 AE ⊥平面 APD ,使命题获证,而第 2 题,则第一一定在找到最大角正切值有关的线段计算出各线段的长度以后,考虑到运用 在二面角的棱 AF 上找到可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极点 S ,和两边 SE 与 SC ,从而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
立体几何二面角专题方法总结(定义法、向量法、三垂线法、补棱法)
3.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如果平面内一条直线和穿过这个平面的一条 斜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也垂直于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如图 1,在二面角 —l 一 中,过平面 内一点 A 作 AO⊥平面 ,垂足为 O,过点 O 作 OB⊥l 于 B(过 A 点作 AB⊥于 B),连结 AB(或 OB),由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知 AB⊥ l(或 OB⊥l),则∠ABO 为二面角 —l— 的平面角.
4 . 三垂线法三部曲(两垂一连) ( 1 )作面的垂线(任一个半平面的垂线) ( 2 )作棱的垂线
( 3 )连线 例 1 已知斜三棱柱 ABC—A1B1C1 中,∠BCA=90°,AC=BC,A1 在底面 ABC 的射影恰为 AC 的中点 M,又知 AA1 与底面 ABC 所成的角为 60°. (1)求证:BC⊥平面 AA1CC1; (2)求二面角 B 一 AA1—C 的正切值.
3
五、 射影法
若多边形面积为 S, 它在一个平面上的射影的面积为 S0, 则多边形所在平面与这个平面所 成的二面角 θ, 满足 S0=Scosθ, 利用这个公式求二面角的方法称“射影法”, 射影法对于 解决棱不太明显的二面角问题有独特的作用.
例 1 过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A 作线段 PA⊥平面 ABCD, 若 AB=PA, 则平
→→
→
b=
a b
.利用这一结论,我们可以较方便地处理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问题.
→
→
| a ||b|
例 1 在四棱锥 V-ABCD 中,底面 ABCD 是正方形,侧面 VAD 是正三 角形,平面 VAD⊥底面 ABCD.求面 VAD 与面 VDB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 弦值.
重点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二面角典型例题解法总结
重点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二面角典型例题解法总结————————————————————————————————作者:————————————————————————————————日期:二面角的求法一、 定义法: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
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 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 ,2AD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 ∠=60°(I )证明:M 在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证(I )略解(II ):利用二面角的定义。
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B 作BF AM ⊥交AM 于点F ,则点F 为AM 的中点,过F 点在平面ASM 内作GF AM ⊥,GF 交AS 于G ,连结AC ,∵△ADC ≌△ADS ,∴AS-AC ,且M 是SC 的中点, ∴AM ⊥SC , GF ⊥AM ,∴GF ∥AS ,又∵F 为AM 的中点, ∴GF 是△AMS 的中位线,点G 是AS 的中点。
则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2=SM ,则22=GF , 又∵6==AC SA ,∴2=AM ,∵2==AB AM ,060=∠ABM ∴△ABM 是等边三角形,∴3=BF 。
在△GAB 中,26=AG ,2=AB ,090=∠GAB ,∴211423=+=BG 366232222113212cos 222-=-=⨯⨯-+=⋅-+=∠FB GF BG FB GF BFG ∴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为)36arccos(-FGFG练习1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菱形,P A ⊥平面ABCD ,60ABC ∠=︒,E ,F 分别是BC , PC 的中点.(Ⅰ)证明:AE ⊥PD ;(Ⅱ)若H 为PD 上的动点,EH 与平面P AD 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62,求二面角E —AF —C 的余弦值.分析:第1题容易发现,可通过证AE ⊥AD 后推出AE ⊥平面APD ,使命题获证,而第2题,则首先必须在找到最大角正切值有关的线段计算出各线段的长度之后,考虑到运用在二面角的棱AF 上找到可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S ,和两边SE 与SC ,进而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
立体几何二面角5种常见解法
立体几何二面角大小的求法二面角的类型和求法可用框图展现如下:一、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例、 如图,已知二面角α-а-β等于120°,PA ⊥α,A ∈α,PB ⊥β,B ∈β. 求∠APB 的大小.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正方形,PA⊥平面ABCD ,PA=AB=a ,求二面角B-PC-D 的大小。
jA BCDPHPOBA二、三垂线定理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平行四边形,PA⊥平面ABCD ,PA=AB=a ,∠ABC=30°,求二面角P-BC-A 的大小。
例、(2003北京春)如图,ABCD-A 1B 1C 1D 1是长方体,侧棱AA 1长为1,底面为正方体且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求面C 1DE 与面CDE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ABCDA 1B 1C 1D 1EO例、ΔABC 中,∠A=90°,AB=4,AC=3,平面ABC 外一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 中点M ,二面角P —AC—B 的大小为45°。
求(1)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2)二面角C —PB —A 的大小例、(2006年陕西试题)如图4,平面α⊥平面β,α∩β=l ,A ∈α,B ∈β,点A 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A 1,点B 在l 的射影为B 1,已知AB=2,AA 1=1,BB 1=2,求:二面角A 1-AB -B 1的大小.B 1AαA 1 LE F三、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例、空间的点P 到二面角βα--l 的面α、β及棱l 的距离分别为4、3、3392,求二面角βα--l 的大小.四、射影法:(面积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 射=S 原cos θ,其中θ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方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为正方形,PA⊥平面ABCD ,PA =AB =a ,求平面PBA 与平面PβαlCBA例、如图,设M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CC1的中点,求平面BMD1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解答二面角问题的三种措施
备考指南理能力.结合实例进行探讨.一、利用定义法一般地,在二面角的棱上选取一点,垂直于棱的射线,的平面角.面角的平面角;角形,根据正余弦定理、例1.如图1,四棱锥S -底面ABCD ,AD =2,DC =SD 点,∠ABM =60°,求二面角S -图1解:过B 点作BF ⊥AM ,过AC ,如图2所示,因为SD ⊥底面ABCD ,所以∠ADS =∠ADC =90°,因为DC =SD =2,所以Δ所以AC =AS ,因为AM ⊥SC ,GF ⊥AM ,中点,的中位线,点G 为AS 的中点,S -AM -B 的平面角,SA =AC =6,BM =2,3,=BF =3,GF 2+BF 2-GB 22GF ∙BF =,-B 的余弦值为最重要的一步便是找到二面角首先要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AMB 及其棱AM ;然后在两BF ,GF ,则∠GFB 即为所求二将问题转.首先需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求m 、n ;再根<m ,n >=m ∙n |m |∙|n |;最后还需根据.P -ABCD 中,PA ⊥平面ABCD ,∠BAD =120°,PA =AD =1,AB苏其亮54备考指南=2,M 、N(1)(2)解:(线为x 、y 则A N 12则 CM 设m则{令x 1设n则{n n 令x 2cos <直线为x 要先根据题意寻找垂其与二面然后根据平面几何知识,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即可解题.棱锥S -ABC 中,SA ⊥平面垂直平分AC 、SC ,且交AC 、SC =BC ,求二面角E -BD -C 的、DB ,E 是SC 中点,SBC 的中线,则BE ⊥SC ,⋂DE =E ,BE 、DE ⊂平面BDE ,,所以SC ⊥BD .,BD ⊂平面ABC ,、SA ⊂平面SAC ,,平面BDE =DE ,平面SAC ⋂平⊥DC ,E -BD -C 的平面角,,所以SA ⊥AB ,SA ⊥AC ,2,SB =BC =22,AC =23,∠ACS =30°,所以∠EDC =60°,-C 的大小为60°..,DE 垂直平分AC 、SC ,即可.再在直角三角形SAB 、SAC 、即可解题.向量法、垂面法都是解答二面向却比较便捷,能有效.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面角的求法一、 定义法: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
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 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 ,2AD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 ∠=60°(I )证明:M 在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证(I )略解(II ):利用二面角的定义。
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B 作BF AM ⊥交AM 于点F ,则点F 为AM 的中点,过F 点在平面ASM 内作GF AM ⊥,GF 交AS 于G ,连结AC ,∵△ADC ≌△ADS ,∴AS-AC ,且M 是SC 的中点, ∴AM ⊥SC , GF ⊥AM ,∴GF ∥AS ,又∵F 为AM 的中点, ∴GF 是△AMS 的中位线,点G 是AS 的中点。
则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2=SM ,则22=GF , 又∵6==AC SA ,∴2=AM ,∵2==AB AM ,060=∠ABM ∴△ABM 是等边三角形,∴3=BF 。
在△GAB 中,26=AG ,2=AB ,090=∠GAB ,∴211423=+=BG 366232222113212cos 222-=-=⨯⨯-+=⋅-+=∠FB GF BG FB GF BFG ∴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为)36arccos(-FGFG练习1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菱形,P A ⊥平面ABCD ,60ABC ∠=︒,E ,F 分别是BC , PC 的中点.(Ⅰ)证明:AE ⊥PD ;(Ⅱ)若H 为PD 上的动点,EH 与平面P AD 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62,求二面角E —AF —C 的余弦值.分析:第1题容易发现,可通过证AE ⊥AD 后推出AE ⊥平面APD ,使命题获证,而第2题,则首先必须在找到最大角正切值有关的线段计算出各线段的长度之后,考虑到运用在二面角的棱AF 上找到可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S ,和两边SE 与SC ,进而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二面角的余弦值为515)二、三垂线法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通常当点P 在一个半平面上则通常用三垂线定理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本定理亦提供了另一种添辅助线的一般规律。
如(例2)过二面角B-FC 1-C 中半平面BFC 上的一已知点B 作另一半平面FC 1C 的垂线,得垂足O ;再过该垂足O 作棱FC 1的垂线,得垂足P ,连结起点与终点得斜线段PB ,便形成了三垂线定理的基本构图(斜线PB 、垂线BO 、射影OP )。
再解直角三角形求二面角的度数。
例2.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CD ,AB=4, BC=CD=2, AA 1=2, E 、E 1、F 分别是棱AD 、AA 1、AB 的中点。
(1) 证明:直线EE 1//平面FCC 1; (2) 求二面角B-FC 1-C 的余弦值。
证(1)略解(2)因为AB=4, BC=CD=2, 、F 是棱AB 的中点,所以BF=BC=CF,△BCF 为正三角形,取CF 的中点O,则OB ⊥CF,又因为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CC 1⊥平面ABCD,所以CC 1⊥BO,所以OB ⊥平面CC 1F,过O 在平面CC 1F 内作OP ⊥C 1F,垂足为P,连接BP,则∠OPB 为二面角B-FC 1-C 的一个平面角, 在△BCF 为正三角形中,3OB =,在Rt △CC 1F 中, △OPF ∽△CC 1F,∵11OP OF CC C F =∴2222222OP =⨯=+,EA B CFE 1A 1B 1C 1D 1DF 1O PEAB CF E 1 A 1B 1C 1D 1D在Rt △OPF 中,22114322BP OP OB =+=+=,272cos 14OP OPB BP ∠===,所以二面角B-FC 1-C 的余弦值为77.练习2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矩形.已知ο60,22,2,2,3=∠====PAB PD PA AD AB .(Ⅰ)证明⊥AD 平面PAB ;(Ⅱ)求异面直线PC 与AD 所成的角的大小; (Ⅲ)求二面角A BD P --的大小.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二面角问题,在证明AD ⊥平面PAB 后,容易发现平面PAB ⊥平面ABCD ,点P 就是二面角P-BD-A 的半平面上的一个点,于是可过点P 作棱BD 的垂线,再作平面ABCD 的垂线,于是可形成三垂线定理中的斜线与射影内容,从而可得本解法。
(答案:二面角A BD P --的大小为439arctan) 三.补棱法本法是针对在解构成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没有明确交线的求二面角题目时,要将两平面的图形补充完整,使之有明确的交线(称为补棱),然后借助前述的定义法与三垂线法解题。
即当二平面没有明确的交线时,一般用补棱法解决例3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BCD =60°,E 是CD 的中点,P A ⊥底面ABCD ,P A =2. (Ⅰ)证明:平面PBE ⊥平面P AB ;(Ⅱ)求平面P AD 和平面PBE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分析:本题的平面P AD 和平面PBE 没有明确的交线,依本法显然要补充完整(延长AD 、BE 相交于点F ,连结PF .)再在完整图形中的PF .上找一个适合的点形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解之。
(Ⅰ)证略 解: (Ⅱ)延长AD 、BE 相交于点F ,连结PF .过点A 作AH ⊥PB 于H ,由(Ⅰ)知平面PBE ⊥平面P AB ,所以AH ⊥平面PBE . 在Rt △ABF 中,因为∠BAF =60°, 所以,AF =2AB =2=AP .在等腰Rt △P AF 中,取PF 的中点G ,连接AG . 则AG ⊥PF .连结HG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AB CEDPFGHABCEDPPF ⊥HG .所以∠AGH 是平面P AD 和平面PBE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锐角). 在等腰Rt △P AF 中,2AG PA == 在Rt △P AB 中,AP ABAH PB====g所以,在Rt △AHG 中,sin 5AH AGH AG ∠=== 故平面P AD 和平面PBE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是arcsin 5练习3已知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棱长都是a ,侧棱与底面成600的角,侧面BCC 1B 1⊥底面ABC 。
(1)求证:AC 1⊥BC ;(2)求平面AB 1C 1与平面 ABC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提示:本题需要补棱,可过A 点作CB 的平行线L (答案:所成的二面角为45O ) 四、射影面积法(cos s Sq =射影)凡二面角的图形中含有可求原图形面积和该图形在另一个半平面上的射影图形面积的都可利用射影面积公式(cos 斜射S S =θ)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例4.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2AC BC ==,90ACB ∠=o,AP BP AB ==,PC AC ⊥. (Ⅰ)求证:PC AB ⊥;(Ⅱ)求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分析:本题要求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如果利用射影面积法解题,不难想到在平面ABP 与平面ACP 中建立一对原图形与射影图形并分别求出S 原与S 射 于是得到下面解法。
解:(Ⅰ)证略(Ⅱ)AC BC =Q ,AP BP =,APC BPC ∴△≌△.又PC AC ⊥,PC BC ∴⊥.又90ACB ∠=o,即AC BC ⊥,且AC PC C =I ,A B E P ACBPACBB 1C 1A 1LBC ∴⊥平面PAC .取AP 中点E .连结BE CE ,. AB BP =Q ,BE AP ∴⊥.EC Q 是BE 在平面PAC 内的射影, CE AP ∴⊥.∴△ACE 是△ABE 在平面ACP 内的射影, 于是可求得:2222=+===CB AC AP BP AB ,622=-=AE AB BE ,2==EC AE 则1222121=•=•==∆CE AE S S ACE 射, 3622121=•=•==∆EB AE S S ABE原 设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为ϑ,则3331cos ===原射S S ϑ ∴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为33arccos=ϑ练习4: 如图5,E 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CC 1的中点,求平面AB 1E 和底面A 1B 1C 1D 1所成锐角的余弦值.分析 平面AB 1E 与底面A 1B 1C 1D 1交线即二面角的棱没有给出,要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则必须先作两个平面的交线,这给解题带来一定的难度。
考虑到三角形AB 1E 在平面A 1B 1C 1D 1上的射影是三角形A 1B 1C 1,从而求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得二面角的大小。
(答案: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cos θ=32). 五、向量法向量法解立体几何中是一种十分简捷的也是非常传统的解法,可以说所有的立体几何题都可以用向量法求解,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题时,通常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然后将几何图中的线段写成用坐标法表示的向量,进行向量计算解题。
例4:如图,在五面体ABCDEF 中,FA ⊥平面ABCD, AD//BC//FE ,AB ⊥AD ,M 为EC 的中点,AF=AB=BC=FE=12AD (I) 求异面直线BF 与DE 所成的角的大小; (II) 证明平面AMD ⊥平面CDE ; 求二面角A-CD-E 的余弦值。
现在我们用向量法解答: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以点A 为坐标原点。
设,1=AB 依题意得(),,,001B (),,,011C (),,,020D (),,,110E (),,,100FA 1D 1 B 1C 1EDBC A图5.21121M ⎪⎭⎫ ⎝⎛,,(I )(),,,解:101B F -= (),,,110DE -= .2122100DEBF DE cos =•++==,于是BF所以异面直线B F 与DE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060.(II )证明:,,,由⎪⎭⎫ ⎝⎛=21121AM (),,,101CE -= ()0AM CE 020AD =•=,可得,,, .AMD CE A AD AM .AD CE AM CE .0AD CE 平面,故又,因此,⊥=⊥⊥=•I.CDE AMD CDE CE 平面,所以平面平面而⊥⊂(III )⎪⎩⎪⎨⎧=•=•=.0D 0)(CDE E u CE u z y x u ,,则,,的法向量为解:设平面.111(1.00),,,可得令,于是==⎩⎨⎧=+-=+-u x z y z x又由题设,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00(,,=v练习5、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ABC ⊥侧面11A ABB . (Ⅰ)求证:AB BC ⊥;(Ⅱ)若直线AC 与平面1A BC 所成的角为θ,二面角1A BC A --的大小为ϕ,试判断θ与ϕ的大小关系,并予以证明.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平面ABB 1 A 1⊥平面BC C 1 B 1⊥平面ABC 于是很容易想到以B 点为空间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并将相关线段写成用坐标表示的向量,先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再利用两向量夹角公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