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一轮专题练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7高考一轮历史教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整合含解析

2017高考一轮历史教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整合含解析

单元知识整合(一)宏观体系构建(二)专题知识总结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1)演变历程①经历了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王位世袭制(夏商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演变历程。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战国时期萌芽,秦汉时期正式形成发展,经过历朝发展完善,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中国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2)演变特点①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晰,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

②以皇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严格的尊卑等级,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③人治高于法治。

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

④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

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统治网络.⑤宗法关系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⑥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王朝制定政治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2.古代中国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1)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设军机处.(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朝废除分封制后,官吏的任免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封建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唐朝在地方设道,作为监察区等。

3.客观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1)历史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社会影响: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Word版含解析

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关于下图所体现的历史内涵的表述最符合实际的是()周公辅佐成王图(画像石)A.周王例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B.周公勤政为民,统治者的品德成为政治权力间的主要纽带C.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D.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3.2007年12月,在台湾慈湖蒋介石陵寝将要关闭之际,蒋介石孙媳蒋方智怡首度明确表示,将会遵照蒋经国遗愿,将两蒋(蒋介石、蒋经国)遗体移到浙江奉化安葬,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

蒋方智怡的这种文化情结源于()A.父系氏族后期B.夏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4.《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统治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5.西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是()A.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B.名称不同的一个制度C.前后继承D.互为表里6.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7.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8.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1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0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0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0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单选题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3.例6 [★]江苏扬州高一期末)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

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A.战事立功B.门第出身C.才学品德D.皇亲国戚4.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的是( )A.殷周成败B.嫡庶亲疏C.分封远近D.爵位高低5.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7.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含解析)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试要求:(1)秦的统一(b);(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

一、秦的统一——(b)1.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

2.拓展疆域(1)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设九原郡,修筑长城和“直道”。

(2)岭南: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3)“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3.统一的影响(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3)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微点拨秦统一前称“秦国”,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一,统一之后,称为“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1.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官僚政治)(1)建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①“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职责。

②“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特点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③地方官分工明确。

(4)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皇帝制度的建立(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①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②皇权至上,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③皇位世袭,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3)弊端: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3.三公九卿制官职职责议政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大体沿袭秦代。

汉武帝时通过频繁换相、设立“中朝”等方式限制相权、加强皇权。

精做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经典精做【含答案及解析】(1)

精做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经典精做【含答案及解析】(1)

精做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典精做【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综合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

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年发耳,陛下发一朝之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而存大信也。

”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以天下为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翰廷总之,所以稳当。

”——《洪武实录》(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2. 行省制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

浙江省2017届高三历史基础训练之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练习 含答案 精品

浙江省2017届高三历史基础训练之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练习 含答案 精品

高三基础知识·历史训练卷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班级学号姓名评估结果卷一: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有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夏朝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主要原因是A.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有利于对国家的管理C.稳定了政治局面 D.避免了内部纷争2、下列各项中,在西周的宗法体系中有资格成为大宗的包括①周天子②鲁国国君③受封的士④受封的卿大夫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3、“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左传·桓公五年》这一记载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宗法制的瓦解 B.诸侯开始争霸 C.周王室的衰微 D.禅让制的破产4、成语“衣冠禽兽”常用来指代道德败坏的人,其实它的原意并非如此。

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上述服饰的功能是A.御寒功能 B.标识功能 C.装饰功能 D.遮羞功能5、周初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两者A.都有利于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B.都有利于当时历史的发展C.都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 D.都在短时间内被废除6、“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段自述表明其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A.实地调查 B.文献查阅 C.道听途说 D.考古发掘7、与西周前期的分封制相比,唐代郡县制下地方行政的特点有①地方行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②地方行政权集中于中央③地方行政享有独立性④地方与中央行政成垂直管理形式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8、据《旧唐书》载,唐元和年间(806—820年)给事中(官职名)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给事中的意见被皇帝采纳。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优化提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优化提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1·河南洛阳模拟)据殷墟甲骨文、商周金文等资料,商王朝朝廷的官职可分为最高政务、一般政务、宗教文化、生产经济、军事等,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族尹”。

这说明商朝( )A.国家管理体制已日渐完备B.摆脱了神权对王权的制约C.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D.官职分工已十分细致明确解析:选A。

根据材料“商王朝朝廷的官职可分为最高政务、一般政务、宗教文化、生产经济、军事等,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族尹’”可知商朝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和地方官制,国家管理体制已日渐完备,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商朝王权的宗教色彩,排除C项;早期官制仍较为原始,官职分工不够细致明确,排除D项。

2.西周时期,国君即位要朝于庙,卿大夫就任新的官职也要“告庙”,诸侯觐见天子等重要活动都必须在祖庙举行重大典礼。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子弟功臣,扩大统治范围B.防范诸侯兼并,加强中央集权C.严格等级秩序,维护世官制度D.巩固宗族关系,增强统治力量解析:选D。

材料中体现的是重要活动都要到“庙”举行重大典礼,告慰祖先,以此强化宗族凝聚力,故选D项。

分封制安抚子弟功臣,扩大统治范围,排除A项;材料中祭拜先人,不能体现加强中央集权,且西周时期还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B项;祭祖强化宗族凝聚力,不能体现严格等级制度,排除C项。

3.(2020·山东济南模拟)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

它反映出当时( )A.墓葬规制严整B.等级制度消亡C.贵族阶层没落D.社会变动剧烈解析:选D。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在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墓葬在墓道数、墓道长特别是墓葬面积等几个方面要比魏王、韩王、赵王逊色很多,说明随着分封制的逐渐瓦解,周天子地位旁落,而诸侯王的势力迅速壮大,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非常剧烈,故选D 项。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占卜是商代统治者通过贞人(专职占卜的人)借上天以神化王权的一种手段。

从已发现的卜辞来看,商代前期占卜的范围非常广泛,多为贞人解释和发布;但后期的范围却大为缩小,多为商王行止的记录。

这反映出( )A.商代后期政局更加稳定B.商王的权力在不断增强C.宗教祭祀活动逐渐减少D.神权与王权正走向分离解析:选B。

在商代前期,占卜的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到了商朝后期,其占卜的范围大大缩小,由此可知到商朝后期,商王的权力有不断加强的趋势,故选B项。

题干内容没有涉及其政局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占卜范围和内容的一些变化,没有涉及宗教祭祀活动的情况,排除C项;在先秦时期,神权与王权结合得非常紧密,并没有分离的趋势,排除D项。

2.(2020·北京丰台区二模)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地,称邶国。

史书记载“殷民大悦”。

后武庚叛乱被杀,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未参加叛乱的纣王之兄微子启,国号宋。

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强化血缘认同B.维护社会稳定C.实现贵族平等D.加强直接管理解析:选B。

由材料“武庚叛乱被杀,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未参加叛乱的纣王之兄微子启”可知,此举可以削弱叛国势力,维护社会稳定,故选B项;宗法制强调血缘认同,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出贵族间的平等关系,排除C项;分封制并未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排除D项。

3.(2021·福建莆田模拟)卫国为殷商故地,周初分封卫国时,周公命始封君康叔对卫地的周人犯酗酒罪即“予其杀”,而对殷商遗民,则“毋庸杀之,姑惟教之”。

据此可知,周初( )A.形成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B.对殷商遗民实施怀柔政策C.采用儒法并施的治理策略D.承袭殷商的地方治理模式解析:选B。

周公命康叔对卫地的周人犯酗酒罪即“予其杀”,而对殷商遗民,则“毋庸杀之,姑惟教之”,这说明周初对殷商遗民实施了怀柔政策,以巩固统治,故选B项。

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解析)

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解析)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01.(年浙江卷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及其影响【名师点睛】“宗法制及其影响”是浙江高考常考查的一个基本知识点,本题是以选择支还带有有一定的文言文,这样使题目显得古香古色,很有可读性,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宗法制及其影响)非常精准,并且四个选择支中均采取了文言文形式,可谓是短小精悍,题目不难,但所要考查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一定要提高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掌握的“准确度”。

02.(年江苏卷历史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 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0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决策产生的方式。

人教版历史必修1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1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含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线索1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线索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1)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开创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

(2)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的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再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3)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图示解史分封制实际效能及影响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内容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评价进步性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局限性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三、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制Hale Waihona Puke 主 义秦中

建立
央主
中 央
西汉
集 权
专 制
巩固
集 权
制不
隋唐

断 完善
不强

断化





加强

明清

顶峰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发展演变及变化特征
• 《资治通鉴》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
察,中书诏敇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
正。”

•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 主之议政处。 ----《枢垣记略》
清: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到雍正时设军机处, 强化专制皇权;大兴文字狱加强专制集权。使封建君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中国落后于世界。
实战演练
•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 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 举措: A.焚书坑儒 B.强化中央机构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文字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尚 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祇 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 “节镇太重,主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者,无它技,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定。”

•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 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 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实战演练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专制, 主要是通过 p75 A.省、部之间相互牵制 B.各省之间相互牵制 C.各部门职权分工合作 D.各部门官员都由皇帝任命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考点训练: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考点训练: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专题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基础达标】1、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张廷玉)手定……军机处地处隆宗门内,严禁外人进入,且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有几间值班用的平房。

此设置①强化了君主专制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④保障了决策机密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具有“简、速、密”等特点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保障了决策机密性,故②③④三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①正确,因此答案为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2、《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甚少矣。

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为太子。

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故纣为后。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纣父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3、中国科举考试自隋朝开皇年间创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历经1300多年。

从下表中可推出的合理的结论是唐代至清代状元地理分布表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北方小计40 6 28 6 14 5 11 10南方小计17 10 27 74 2 78 88(注:南北方以淮河为界。

按人数排列:北方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南方是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①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是唐朝以后人才分布的基本特点②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③南宋是南北方人才分布出现根本性变化的转折时期④中国古代人才分布的变化与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基本吻合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4、下列图表是根据贵池县志整理出来的“池州建制沿革”简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时期池州行政建制沿革春秋属于吴国秦朝为鄣郡所辖汉朝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郡治姑熟。

【高考研究】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详解)

【高考研究】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详解)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01.(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注意题干中‚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爽‛,可见分封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而且贵族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已经出现,排除D。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臵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分封制的认识,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02.(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

在奴隶制鼎盛时代,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检测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检测含解析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2.(广东汕头二模)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述,由此可认定( )A.西申、犬戎联合攻灭西周B.周幽王因失信于诸侯致亡C.周幽王主动兴兵自取灭亡D.携惠王是西周最后一位王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两则材料都有“申侯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周亡”的记录,说明A项比较符合史实。

B项只在第一则材料中体现出来,C、D两项只在第二则材料中体现出来,故B、C、D三项可以排除。

3.(湖北八市联考)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伦理观念中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忠为令德”频繁出现在春秋时期卿大夫口中。

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 )A.周天子的影响力增强B.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C.法家学说影响的扩展D.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解析: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破坏。

“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说明宗法血缘关系逐渐被下级对上级的忠代替,并逐渐成为重要道德规范,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B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影响力减弱,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政治伦理、道德规范,应为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展,C排除;秦朝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错误。

4.(黑龙江哈三中二模)《商君书·画策》中说:秦国之民遇有战事,“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

’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这反映出秦国( )A.功利思想盛行B.亲情淡漠C.公民意识浓厚D.军纪严明解析:A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秦国军功爵制度的影响。

材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秦国之民对战事的积极态度,二是秦军军纪严明。

这些都是由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度带来的,总体上体现出的是浓厚的功利思想。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检测试卷(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检测试卷(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

专题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9·枣庄三中学情调查)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答案为C项。

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排除A项;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2.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

这反映了周代( )A.受封诸侯的权利B.分封的对象C.受封诸侯的义务D.分封的目的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亲”“戚”的字义可知,“亲”是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的人,即贵族;“戚”是握有武器掌控军事的人,即“功臣”,故材料反映的是周代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B 项正确。

3.(2018·汾阳一中高一期中)《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答案 A解析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被破坏,A项正确;B、D两项题干无从反映,也不符合史实;C项易误选,原因是对分封制的理解与基于题干表面的认识。

4.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

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精析版(解析版)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精析版(解析版)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017年高考01.(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分封制的认识,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02.(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分封土地的同时把“鼎”业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数量是不同的,故B项正确。

青铜器比较稀缺,很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食具不是权力的象征,故C项错误;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03.(2017年北京卷37)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材料一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1-3岁孩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10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满10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13-15岁(男)舞勺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15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15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15-20岁(男)舞象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满20岁(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

2017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2017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历史学者指出:“西周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

这些“遗产”不包括( )A.王国统治权B.财富和爵位C.指定继承人D.土地和人口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宗法制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统治而设立的,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继承人只能是嫡长子,而不能指定继承人,故选C项。

2.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ɡ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

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

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

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 )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C.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答案: A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出土文物利簋上面有铭文记载武王伐纣一事,说明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故A项正确;材料并无说明该官员获得赏赐是因为其获得军功,故B项错误;神权色彩指的是以某物体为精神信仰,通过特定人员与信仰物进行精神沟通,预言福祸,信者以其预言为行为准则,材料中的“占卜和观星象”仅仅体现了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周王赏赐的是铜,并非礼器,故D项错误。

3.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答案: B解析:解读题意,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是主从关系,但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没有形成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故B正确;封建等级是封建社会的特点,不符合分封制,故A错误;C、D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但与题意不符。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7·嘉兴协作体学考评估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此场景的出现主要源于西周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郡县制答案 A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但由于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造成后期的王室衰微,诸侯割据。

2.(2017·衢州名校学考评估检测)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

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 )A.宗法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答案 B解析宗法制强调的是权力的传承原则即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为了维护统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与题干中的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相吻合,故B项正确;隋唐时期形成科举制,与此题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17·宁波协作体学考评估检测)《孟子·离娄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可知材料是在探讨家与国的关系,凸显家国一体的理念,故D项正确。

4.(2017·义乌学考评估检测)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

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得出有利于文化的整合,故A项正确;指令要求尊重当地原有的法令制度而不是吸收,故B项错误;扩大了统治的疆域是分封制的作用但题干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与题干意思相反,故D项错误。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错误!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3.西周时期有一位周王,生前积累了大量家产,在他去世之后,哪位后人是家产的主要继承者( )A.周王正妻所生的大儿子,但此人长相极其难看B.周王最喜欢的妃子所生的儿子C.周王最喜欢的小儿子,但不是正妻所生D.周王哥哥的嫡长子,此人勤奋好学,深受群众的爱戴错误!《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这说明了古代哪一制度的特征( ) A.选贤举能B.分封制度C.礼乐制度D.宗法制度错误!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错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鉴于以上教训,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制定严密的法律B.推行郡县制C.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和选拔D.焚书坑儒7。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宗法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8.秦始皇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错误!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组时间:3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武邑中学模拟]《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

蓟国都于蓟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广安门一带,约公元前7世纪为燕国所并。

蓟国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A.定期朝见周天子B.按期向周天子交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D.周天子承认蓟国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下的诸侯,要定期朝见周天子,同时向周王交纳贡赋,故A、B两项正确;但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很大独立性,如设置官员等,C项错误;D项符合史实。

答案为C项。

2.[2016·枣强中学一轮检测]西周作为一代王朝,国家结构上最本质的特点是()A.统一性B.集权性C.松散性D.均衡性答案 C解析统一性和集权性是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故A、B两项错误;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其特点为尚未实现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即具有松散性,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由中央到地方层层分封,不具有均衡性,故D项错误。

3.[2016·衡水中学周测]“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秦与齐并称东、西帝的提议。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天下共主的时代已来临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D.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答案 C解析材料中描述了分封的诸侯与周王在等级上并列的现象,说明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的史实,故C项正确;A、B两项是分封制下的表现,故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反映兼并战争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

4.[2016·冀州中学月考]汉语中“父子”“婆媳”“君臣”“将士”“男女”“父母”“夫妻”等,这些称谓的组成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比如“君臣”不能说成“臣君”,“父母”也不能说成“母父”。

该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B.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C.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答案 B解析观察材料中的称谓,虽然前后都是并列关系,但前尊后卑,体现了古代等级森严的宗法观念,故B项符合题意。

A项明显反映的不是实质问题,排除;材料中的称谓有些不涉及性别或属同一性别,所以C项不准确;D项与材料无关。

5.[2016·武邑中学周测]“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答案 C解析材料关键含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兼并”体现了中国由分封制下的割据混乱走向统一的进程,故C项正确。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统一后,秦之后的历朝对其进行不断加强,与题干中的时间“夏(至)秦”不符,故A、D两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故B项错误。

6.[2016·衡水中学月考]官僚政治指技能专业化、讲资格、按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A.分封制的推行B.宗法制的实施C.郡县制的确立D.科举制的完善答案 C解析秦朝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废除了贵族“世卿世禄”制的特权,因此郡县制的确立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选C项。

7.[2016·枣强中学猜题]《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得严助、朱买臣等“并在左右”“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由此看来,汉武帝时() A.增设外朝牵制中朝的权力B.中央机构较秦代有所调整C.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D.大臣廷议呈现出常态化趋势答案 B解析材料中体现了汉武帝时选身边近臣辅政,与大臣相互制约,体现了汉代中央机构与前代相比调整的地方,故选B;汉武帝时建立内朝来削弱外朝的权力,故A项错误;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C项排除;题干中无法看出大臣廷议常态化的趋势,故D项排除。

8.[2016·衡水中学期中]“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中书省制度答案 C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制度是中央官制,它的实施一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二是该制度增强了决策施政的合理性,可以判断这是唐代三省六部制,选C;三公九卿和中书省制度下丞相位高权重,A、D排除;中外朝制度虽削弱了相权,但不符合增强决策程序合理性的特征,排除B项。

9.[2016·武邑中学期中]“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

其伐辽,一日内六召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

”(钱穆《国史大纲》)这说明当时()A.军事行动保密性强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答案 D解析材料表明当时掌握军事权力的是枢密院,“宰相李昉等不知”“中书不预闻”说明丞相被剥夺了军事权,相权受到较大的削弱。

10.[2016·衡水中学期末]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答案 D解析据题干中“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分析可知,元代行省制度实行的目的仍旧是服务于中央集权,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着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据题干中“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可知,B项与题意不符;据题干中“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可知,作者并没有认为是行省制度削弱了中央权力,故C项错误;综合分析可知,作者认为行省制度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各行省权力较大,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容易出现地方割据,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

11.[2016·冀州中学猜题]“国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

”这则材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三省分权相互制衡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专制皇权空前加强答案 D解析“阁臣不得与闻”等信息说明阁臣只有参与权,没有决策权,说明专制皇权的强化。

A项与材料意思相悖;C项表述不准确,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关系,故B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D。

12.[2016·武邑中学仿真]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材料表明军机处()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超出了君主控制的范围C.提高了办事的行政效率D.权力超越了预期的设想答案 D解析由材料信息“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可分析出嘉庆帝认为军机处权势过大,可能会给皇权造成一定威胁,说明军机处的权力超越了预期的设想,故D项正确;A错在中央集权,军机处是君主专制的体现;B项中超出君主控制范围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提到行政效率,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13.[2016·衡水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

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

……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

……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

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

……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

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由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

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

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是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6分)(2)相比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8分)(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6分)答案(1)制度:察举制。

说明:崇贤使民俗更加和顺;举善使人民更加忠厚。

(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

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

(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可知,“乡举里选”是基层举荐人才的制度,即察举制;据材料信息“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加以说明。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注重个人才干和品德,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观念,据此回答“变化”;第二小问,可以从败坏社会风气、扼杀人才、用人权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等角度回答。

第(3)问,回忆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能力组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4.[2016·冀州中学期中]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侯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

它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侯崛起冲击分封制度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答案 D解析周王室与异姓诸侯联姻,主要是为了加强与其的政治联系,这体现了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故D项正确。

周王室与异姓诸侯联姻,无法体现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故A项错误;西周末年,地方诸侯逐渐强大,B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君臣通过联姻并非为了确立宗法关系,排除C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