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十九首 之十九
源自文库
古诗十九首 之十八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古诗十九首 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古诗十九首 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东汉后期的七八十年间,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小 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当时有一首民谣说:“发 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 轻。”(崔寔《政论》)它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誓死反抗东汉统治者 的决心。
俗话说,“大兵之后,必有灾年”。东汉末年, 战乱频繁,不断的战争导致瘟疫流行。建安年间, 瘟疫大流行,前后达5次之多,使很多人丧生,一 些市镇变成了空城,其中尤以死于伤寒病的人最 多。
曹植《说疫气》记载“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 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 丧。”描绘了当疫病流行的惨状,并明确指出:“疠气流行”, 并非“鬼神所作”,而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所致。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爱情诗
古诗十九首 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 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汉魏晋南北朝的医学与医药(1)
——张仲景及其医学成就
古诗十九首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 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 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其中尤 以东汉灵帝(公元168一188年)时的公元171年、173 年、179年、182年、185年等几次的疾病流行规模最 大。 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许多人 因此丧生。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 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 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
《蒿里行》 曹操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一、汉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战 争导致疾疫流行
西汉(前202年-9年)、东汉(25年-220年)东汉末年,是我国历 史上政治最不稳定时期。宦官、外戚、士族官僚争斗激烈,土地 兼并日益加剧,农民生活极度贫困。公元184年,爆发36万人的黄 巾起义,公元190年,朝廷内部又有“董卓之乱”,政局极不稳定。 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 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 则民多疾疫。”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 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 的。
现存最早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也有记载。如《素问·刺 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素问·本能病》篇:“厥 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 风生,民病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指出 温疫具有传染性、流行性、临床表现相似、发病与气候有关等特 点,并认为只要“正气存内”,就能“避其毒气”。
古诗十九首
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古诗十九首
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西汉疫病主要集中在文景时期, 汉文帝时,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 冬季气候转暖、春季大旱,之后又 有水灾发生。造成疫病流行,如大 旱之年,蝗灾流行,民众大批死亡。 地震、自然灾害导致疫病流行,进 而使民众大量毙命。
东汉末年,又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大瘟疫时代。 关于瘟疫的起源,据说是源自两汉征讨外族的战争。 《汉书》中记载了一名匈奴俘虏的话:“闻汉军当 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 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 今人认为,这一记录反映了匈奴用病死的动物,向 汉军传播传染病的情况。
古代中国瘟疫暴发高峰期一是东西汉 之间至东汉时期(公元1—3世纪);另一是 明末至清初(公元16—17世纪)。这两段时 期都是处在地理环境的突变时期。气候变迁 异常激烈,导至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的失调 及震荡,气候遽冷,气温寒冷,造成饥荒。 此间一些奇怪的病症、瘟疫就会预想不到地 突然出现。东汉末年从公元204年至219年 (建安九年至建安二十四年)中原地区流行 瘟疫凶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