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我的童年教案
5、教师提问:“我当时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逃到房后,往水里一跳。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享受了。”想象母亲没有法子捉我的神情,写一段母亲自言自语的情景
我的童年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文章语言,体会作者语朴、情淳、话家常的语言特点。
2、反复的朗读体验,感受作者笔下的童年。
3、通过深入研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语言和细节的研读,感受作者笔下的童年。
教学难点:通过深入探讨,了解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点拨启发、诵读体会。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八年级下册课本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
2.检查预习(通过幻灯片快速解决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其实是作者对童年的一种感受?找出关键词,灰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教师适当引导)
9、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推举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这些有趣的回忆,细细品读,不仅浮现出季老含着眼泪的微笑,充满了成年人的遗憾,貌似是亮色,其实更是“灰黄”
四、深入研讨,了解写作意图
1、教师提问:这节课的内容已将近尾声,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对童年回忆的铭记,还想表达什么。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引导:“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表现季老贡献的幻灯片)
《我的童年》教案
《我的童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了解学生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回忆和叙述的能力。
2.通过童年回忆,让学生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与快乐,培养学生对幸福的感恩之情。
3.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幻灯片:展示与童年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回忆与想象。
2.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用于记录学生的回忆和提示写作技巧。
3.教学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童年的故事或引导问题,以帮助学生回忆与表达。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幻灯片上的童年图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与思考。
2.教师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一段童年回忆,以激发学生的参与与兴趣。
步骤二:回忆与讨论(15分钟)1.学生一起讨论并回忆童年时的一些经历,如喜欢玩的游戏、孩童间的友谊、与家人的互动等。
2.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如:“你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你和朋友们一起有过什么放学后的有趣经历?”等。
3.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记录学生的回忆内容。
步骤三:个人写作(20分钟)1.教师给学生讲解写作方法和技巧,如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细节等。
2.学生根据自己记忆中最深刻的童年回忆,进行个人写作。
3.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有关写作的提示,如“我小时候最开心的一天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旅行是...”等,供学生参考。
步骤四:互相分享与赏析(15分钟)1.学生交流并相互分享自己的作文,鼓励学生感受彼此的童年经历。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赏析他人的作文,鼓励学生欣赏他人的回忆与想象。
步骤五:集体写作(20分钟)1.教师将学生的个人回忆和想象进行整合,进行集体写作。
2.学生们共同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个人回忆串联成一个连贯的故事,体现集体童年的特点与情感。
3.教师适时进行修改与指导,确保故事的连贯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步骤六:反思与总结(10分钟)1.学生回顾整个教案,描述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忆童年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回忆童年获得成长和幸福感。
《我的童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我的童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我的童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作为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教学教案,《我的童年》这篇文章涉及到了很多与童年有关的主题,比如成长、亲情、友情等。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介绍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文章《我的童年》的结构及内容特点,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重点句型。
2. 理解作者对于童年的不同理解,领会不同形式的亲情、友情的深刻内涵。
3.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关系,领会不同情境下截然不同的心情和思考。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童年的生活经验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重点句型。
2. 理解作者对于童年的不同理解,领会不同形式的亲情、友情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难点角色思考:如何从角色的地位、性格等方面深入理解文章并进行分析?四、课堂教学实施Part 1 了解文章背景教师先简要介绍《我的童年》的背景及作家的主要信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目的。
Part 2 词汇重点掌握文中的一些词汇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尝遍酸甜苦辣、心急火燎、神彩飞扬等。
关于这些生字生词的学习可以通过情境、配图等方式展开,让学生通过与现实的联系来理解生词的意义。
Part 3 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对文章的标题、整体结构、段落结构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文章的主旨等。
Part 4 角色分析考虑到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的《我的童年》一文中所涉及的人物比较多,且家庭亲情和友情这两种人际关系都比较丰富,为此,我们可以采用“角色卡”的方式,将文章中的人物和重要情节分析出来。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并从中发现文章深层次的意义。
Part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析一个感性话题,比如:什么是真正的友情?父母是什么?如何保持童心,等等。
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教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平淡朴素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及学习作者以苦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及学习作者以苦为乐的精神。
【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是怎样的?二、检查预习1、学生根据预习介绍作者季羡林季羡林(1911—2009),学者、翻译家、作家。
山东临清人,字希逋、齐奘。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 、教师补充对季羡林先生的评价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3、字音字形生疏教谕琐事溺爱私塾孤苦伶仃万象更新椽子蹿房门楣一垄浑浑噩噩4、成语积累肃然起敬万象更新相依为命不以为然家徒四壁浑浑噩噩三、整体感知1、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找出文章中哪句话概括了作者对童年的感受?明确: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学法指导:提示同学们怎么找主旨句,提取关键词,学会用一个关键词带动一篇文章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根据这句话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同学们的疑问就是本课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我的童年》【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①欣赏文学,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②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③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我的童年》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
这是人教版教材中新选入的季羡林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记叙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情况及童年经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难以忘怀。
文章灵活运用小标题的形式,全文按时间顺序进行叙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结构完整。
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复杂而又真挚的感情。
3.学情分析在本单元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学了四篇散文了,具备了一定的散文知识。
本文介绍我的童年生活,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童年故事贯穿起来;按时间顺序叙事;季羡林散文语言质朴纯真,情感真挚。
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
能力上学生对散文常识的把握也问题,主要是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学生能提高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词,了解作者季羡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本篇散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梳理文章的线索;用心品味本文平实自然却又蕴含着挚爱深情的语言。
3.体会文中蕴含的复杂而有特殊的情感,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评价任务】:任务一:针对目标一,设计三个活动:1.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学生读准字音。
(多媒体显示)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季羡林相关知识及轶事。
3.学生听读课文,借助小标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任务二:针对目标二,解决两个问题。
1.明确文章中的两条线索,理清全文思路,能简要复述全文。
2.本文用词准确,意蕴深长,用心品味本文平实自然却又蕴含着挚爱深情的语言。
任务三:针对目标三,设计2个活动。
1.赏读文章,解决针对课文的几个问题2.媒体显示问题,要求学生揣摩,体会文中蕴含的复杂而有特殊的情感。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八年级下-人教版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特点。
2、品味质朴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3、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特点。
2、品味质朴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季羡林的资料,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
童年,哭过、笑过、绝望过、幸福过,是一段独一无二的、纯净如水的小时光。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那么,你的童年是怎样的?好的。
谢谢同学们的分享。
今天也让我们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童年,去感受一下,看看会有什么收获?二、出示课堂任务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特点。
2、品味质朴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3、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检查课前自学情况,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我的童年》教学设计范文篇一: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我的童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感受。
教学重、难点: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
今天让我们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童年,去感受一下,看看会有什么收获?二、明确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感受。
三、先学后教,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勾画生字词并注音释义,了解作者。
1.注意以下字音和字形一垄lǒng教谕yù龙肝凤髓suǐ蹿房越脊cuān门楣méi椽子chuán2.注意以下词语解释: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敬仰或钦佩的感情。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3.关于作者:季羡林(1911.8.6-2009.7.1),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国际着名东方学大师,中国着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
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他翻译了印度着名大史诗《罗摩衍那》,着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季羡林自传》: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课《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5课我的童年媒体运用:多媒体图教学重难点:一、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特色。
二、能口头或用简短语言描述出自己对艺术品的感受。
三、让学生喜欢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设计思路:一、学习评述的方法。
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和板书的解释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
二、运用评述的方法来欣赏作品。
用学过的评述方法描述出自己对艺术品的感受,进一步提高评述的水平。
三、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体验成功的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一、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童年话题。
1. 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2. 师:八、九岁的你们,正处在美好的童年的美好时期。
3. 让学生说说童年的趣事。
二、看自己的照片感受童年,回忆童年三. 欣赏书中图片,认识其他人的童年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1. 出示《艰苦岁月》的图片。
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
2.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作品,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
表情什么样?衣服什么样?他们的姿势呢?小结:潘鹤用了红军生活的一个小细节,它以小见大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它动人的形象激起了观者的共鸣,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和艺术感染。
我们在观察一件作品时,不仅要看整体,还要看细节,这才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的地方。
我们刚才介绍作品的。
3. 这件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雕塑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材料体现了作者对作品的不同理解。
4.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百子图》。
《百子图》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经常表现的题材,百子有百福的意义,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整幅画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百子图》的形式很多,表现的方法也很多,这幅只是其中的一种。
”5.《又一个二分》画家画的非常像,表情也很逼真。
前苏联画家列歇特尼夫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形象,反映了孩子又得了一个二分后内心的愧疚,以及母亲的担忧,姐姐的不满和弟弟的嘲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6. 总结:我们欣赏了三幅表现童年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角度,感人的画面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传递出自己对童年独特的感受,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些童年的作品吧! 三、学生欣赏多媒体图片-童年。
八下《我的童年》教案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伶仃”“相依为命”“不折不扣”“溺爱”“不以为然”“家徒四壁”“光大门楣”“浑浑噩噩”,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学界泰斗”、“国宝”。
但他他待人十分谦和。
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本文选自《季羡林自传》。
该书分为为“我的童年”“小学记忆”“中学时光”“清华学子”“教书谋生”“去国途中”“留德十年”“滞留欧洲”“游子途中”“在北京大学”“耄耋之年”等章节,请叙自己从一个贫苦家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经历,记叙了他九十多年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感情世界。
初中我的童年教案
初中我的童年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童年》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光,分享童年的快乐经历。
2. 提问:你们的童年有什么特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我的童年》。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三、感悟交流(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感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大家互相交流,体会童年的美好。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2. 提醒学生珍惜现在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的童年。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选择一篇课外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我的童年》,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平淡朴素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及学习作者以苦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及学习作者以苦为乐的精神。
【教法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是怎样的?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根据预习介绍作者季羡林
季羡林(1911-2009),学者、翻译家、作家。
山东临清人,字希逋、齐奘。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教师补充对季羡林先生的评价
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3、字音字形
生疏教谕琐事溺爱私塾孤苦伶仃万象更新
椽子蹿房门楣一垄浑浑噩噩
4、成语积累
肃然起敬万象更新相依为命
不以为然家徒四壁浑浑噩噩
三、整体感知
1、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找出文章中哪句话概括了作者对童年的感受?
明确: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学法指导:提示同学们怎么找主旨句,提取关键词,学会用一个关键词带动一篇文章的学习方法)
请同学们根据这句话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同学们的疑问就是本课急需解决的问题。
2、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你对哪件事感触最深?
明确: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学法指导:注意小标题的作用)
四、品味语言
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的特点。
请同学们挑选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学法指导: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炼字、情感表达等角度入手)
预设问题:
1“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苦力。
叔父最终站住了脚。
”分析这句话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作者连用了四个四字短语,用“拉”“扛”“当”“卖”四个动词,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父亲和叔父在济南所从事的艰辛工作,表现了他们为生存,在人生地疏的环境中的艰难挣扎。
2“到了济南以后,过了一段难过的日子;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他心里会是什么滋味,非有亲身经历者,实难体会:我曾有几次从梦里哭着醒来,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梁饼子吃苦咸菜。
”试着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五、合作探究
季羡林:我的文笔可能是拙劣的,我的技巧可能是低下的。
但是,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绝不含糊。
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
我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
(学法指导:同学们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
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读了他的经历,你有何感触?
明确: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
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
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六、挥洒青春
围绕“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写一段话。
1教师示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同学们进行文字对话。
流年是尘封在记忆中的梦,细数门前落叶,倾听窗外雨声,涉水而过的声音再次响起,被雨淋湿的心,依旧化作那绿叶上的水珠,化作思念的泪滴。
那湖水的丰盈是我蓄满的真情,而时间不会为我停留,曾经看过的夕阳,听过的潮落,都变成了手中的流沙,藏匿在缱绻的回味里一滴滴流淌。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
用微笑细数你给的伤,最后,泪却随微笑流出眼眶。
2学生展示交流
七、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
《季羡林谈人生》
《赋得永久的悔》
《季羡林妙语录》
2季羡林小故事
有一年,北京大学新生入学。
一个学生带着行李,一时顾不过来,他发现不远处有个老人,便求这位老人帮他看行李,自己好去报名,老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一个多小时后这个学生办完手续回来,那个老人还在那里恪尽职守,这个学生只是简单地向老人道了谢,老人也没有多说什么便离开了。
不久,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时,那个学生发现给他看行李的老人竟然是北大的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
3季羡林人生语录
“要说真话,不讲假话。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
“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
“我快一百岁了,活这么久值得。
因为尽管国家有这样那样不可避免的问题,但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
“我的家乡在山东。
泰山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
“最后两句话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
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
”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
“人活一世,就像做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
同学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积累
八、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青春年华终将逝去,但是唯有文字可以打败时间,让我们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
我们不仅要学习季羡林先生朴素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真挚情感,更要学习他那言有物,行有格,
贫贱不移,宠辱不惊的精神境界。
九、板书设计
我的童年
季羡林
贫穷的家庭
艰辛的父辈凄苦的童年贫贱不移
灰黄的童年吃白面的回忆心酸的回忆宠辱不惊
童年的伙伴深远的影响
离乡到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