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数据的分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数据的分析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4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在前面,学生学习了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常用方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组、列表、绘图等处理工作后,数据分布的一些面貌和特征可以通过统计图表等反映出来。

为了进一步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和规律,还需要计算出一些代表数据一般水平(典型水平)或分布状况的特征量。

对于统计数据的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分析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数据向其中心值(平均数)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析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数据远离其中心值(平均数)的趋势,三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度,反映数据分布的形状。

这三个方面分别反映了数据分布特征的不同侧面。

根据《标准》的要求,本设计从前两个方面研究数据的分布特征。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过程与方法:1、经历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过程,培养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经历计算极差和方差的过程,体会数学的极致性.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众数、中位数或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培养学生能全面多角度的考虑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数据分析的学习,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2.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究的积极心态,能在自信中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4.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参与的意识,能够认同他人。

对应课标从《标准》看,本设计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

对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独立于“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领域编写,共有三章。

这三章内容采用统计和概率分开编排的方式,前两章是统计,最后一章是概率。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节《统计分析数据》教学设计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节《统计分析数据》教学设计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统计分析数据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掌握统计分析数据的定义、类型和基本方法,了解统计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2. 能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 能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统计分析数据的特性和重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 让学生了解统计分析数据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统计分析数据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统计分析数据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统计分析数据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统计分析数据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数据分析案例进行分析。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统计分析数据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统计分析数据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数据分析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数据分析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统计分析数据的定义、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统计分析数据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题型:根据给定的数据,分析数据的类型和特点。
答案:首先,根据数据的特点,判断数据是定量数据还是定性数据。定量数据是指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数据,如年龄、身高等;定性数据是指用类别表示的数据,如性别、职业等。然后,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如数据的集中趋势(均值、中位数、众数)、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等。最后,根据数据的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七、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统计分析数据》这一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基础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与点评以及课堂小结等环节,我尝试让学生掌握统计分析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课后,我对今天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数据分析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数据分析,因此教学资源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完整的《数据分析》教案,匡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学生数据分析的知识和技能。

一、教案概述1.1 教案名称:《数据分析》教案1.2 适合对象:高中或者大学学生1.3 教学目标:匡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数据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2.1 数据分析基础知识- 数据的概念和分类- 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数据的清洗和处理2.2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 探索性数据分析- 假设检验和判断统计2.3 数据可视化- 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基本图表的绘制- 数据分布的直方图和箱线图- 数据之间的关系的散点图和热力图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授课- 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解释数据分析中常用的统计学原理- 分析真实案例,匡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的应用3.2 实践操作- 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实际数据分析操作- 完成数据分析项目,包括数据清洗、分析和可视化- 分析实际数据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3.3 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数据分析中的问题和挑战- 分享数据分析经验和技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量能力四、教学评估4.1 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预度和表现- 学生对数据分析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4.2 作业和考核- 布置数据分析作业,包括理论和实践部份- 设计数据分析考核题目,考察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定期进行作业和考核评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4.3 教学反馈- 采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和参考书籍- 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数据分析教材和参考书籍- 提供相关资料和案例,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分析知识5.2 数据分析软件- 推荐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如Python、R、Excel等- 提供软件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指导,匡助学生熟练使用数据分析工具5.3 网络资源和实践项目- 提供数据分析的在线课程和教学视频- 组织学生参预数据分析实践项目,锻炼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搭建数据分析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合作总结:通过本文介绍的《数据分析》教案,希翼能够匡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学生数据分析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数据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数据分析教案引言概述:数据分析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匡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教师需要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教案。

本文将探讨数据分析教案的设计原则和内容要点。

一、教案设计原则1.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数据分析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指导教学过程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1.2 考虑学生背景和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背景和水平设计教案,避免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者复杂。

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1.3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数据分析教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案内容要点2.1 数据采集与整理: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是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教案应该包括如何获取数据、数据的清洗和整理等内容。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数据,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2 数据探索与可视化:数据分析的第二步是数据的探索和可视化。

教案应该包括如何使用统计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图表和图形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2.3 数据建模与预测:数据分析的第三步是数据的建模和预测。

教案应该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和算法,进行数据的建模和预测。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技术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

三、教学实践建议3.1 实践操作:数据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师应该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3.2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理解数据分析的应用场景和方法。

3.3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学习更好地理解数据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四、评估与反馈4.1 评估方式:教师在设计数据分析教案时,应该考虑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表格制作——数据统计(一等奖教学设计)

表格制作——数据统计(一等奖教学设计)

表格制作——数据统计(一等奖教学设计)设计者:陈泽强单位: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小学案例名称:表格制作——数据统计适用范围:五年级表格的制作模块——数据统计课时:1课时《表格制作——数据统计》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分析经过几节课的对表格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对表格的创建还是掌握的比较好的,但他们发现只懂得制作表格,而不会在表格中对数据进行统计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处理和表格中公式来对表格进行统计,既能最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保持了学生旺盛的学习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广州市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小学第二册第一章第五节《表格的制作——数据统计》。

本节课内容只要是让学生掌握金山文字xxxx软件中对表格内数据进行的操作,如求和与求平均值等最常用的操作。

2、教学重点:掌握求和与求平均值的方法。

3、教学难点:在公式运算时,对数据块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目标、基本目标(1)操作目标:认识对数据进行操作时,必须是对数据块进行操作,学会快速求和与求平均值的方法。

(2)情感目标:在数据操作过程中,领略到金山文字xxxx的方便、快捷创作的成功感,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

2、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积极探索的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建立的良好的计算机思维与能力。

四、教学媒体、计算机2、多媒体软件(远志多媒体教室)3、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通过大屏幕,出示表格(如下图):五(1)班成绩统计表123456语文827880758468数学929975877590英语88897910095932、问:表格是由几行几列组成的,其中“100”分这条数据在第几行第几列,该怎样表示?3、单元格[5,4]中的数据是多少?由于题目相对简单,学生争得回答,老师做出相对的点评。

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为进行下面学习数据的统计铺路。

(二)激趣导入、师问:老师想知道哪个号数的同学考得做好,哪个号数的同学考得最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一帮老师呀?好,现在同学们自由讨论一下有什么好的办法。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教案标题:《统计》教案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

教学难点:1.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之间的关系;2.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案例。

教具准备:1.教材;2.纸笔;3.计算器;4.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8分钟)1.与学生们交流一下平时统计学的运用,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学生们对统计学的认识;2.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思考统计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3.设计小调查问题,让学生们到班级或校园内进行数据收集。

Step 2:概念讲解与探讨(20分钟)1.在黑板上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领域,如社会调查、市场调研、科学实验等;2.分组让学生分享刚刚的小调查结果,并进行讨论;3.帮助学生总结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文献搜集等;4.讲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总体、样本、频数、频率等。

Step 3:统计分析方法讲解(25分钟)1.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通过例子演示如何计算这些统计量,并讲解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3.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统计指标的意义,如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中位数代表数据的中间值等;4.强调统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如数据的偏差、数据的不确定性等。

Step 4:综合应用(17分钟)1.让学生们分组进行一个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案例,例如市场调研、运动会报名等;2.让学生分工合作,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3.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Step 5:反思总结(10分钟)1.帮助学生们总结整个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将统计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对统计学的疑问和思考。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统计》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生答。

师:每个季节都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但是老师想知道喜欢什么季节的人树最多,那我们该怎么办好呢?、生:数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来比较(肯定有会有小朋友会说到用统计的方法。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师:现在就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生: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说出“正”字记录的简便之处)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就按“正”字的书写顺序在那个季节下画一笔画。

(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2、整理数据的过程师:整理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你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为了能够使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

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学生们所喜欢的季节的种类。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设计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设计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并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掌握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统计图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观察、分析、计算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在数据分析中尊重客观事实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从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并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2、教学难点(1)根据不同的统计图和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2)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综合应用和灵活选择。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如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这些统计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如何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平均数①定义: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②计算公式:平均数=数据总和÷数据个数③举例说明如何从统计图中计算平均数,例如在条形统计图中,先读出每个数据的值,再求出总和,最后除以数据个数。

(2)中位数①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②举例说明如何从统计图中确定中位数,如在折线统计图中,先将数据排序,再根据数据个数确定中位数。

(3)众数①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标题:数据分析教案引言概述:数据分析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许多企业和机构都需要数据分析师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因此,数据分析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数据分析教案的设计和实施,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数据分析技能。

一、明确教学目标1.1 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在设计数据分析教案时,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这可以包括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能,理解数据分析的应用场景,以及能够独立进行数据分析项目等。

1.2 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具体范围和深度。

这可以包括数据收集和整理、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的内容。

1.3 确定评估方式:在设计教案时,还需要考虑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采用考试、作业、项目等方式进行评估,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1 结合理论与实践:数据分析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技能。

2.2 引入互动性教学:数据分析教学可以通过互动性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实践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注重实践操作:数据分析是一个需要实践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

可以通过实际数据集来进行分析和可视化,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数据分析技能。

三、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3.1 数据收集和整理: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包括数据的来源、数据的获取方式、数据的清洗和转换等方面的内容。

3.2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教学内容还可以包括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算法、数据可视化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3.3 实践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数学的学习中,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一个必修的课程。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了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呈现等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本质、数据的应用以及数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问题。

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本质。

2.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3.掌握常用的统计学方法。

4.了解数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据的定义、表示和分类。

数据是描述某一现象的一组数字或字符,这些数字或字符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

数据可以分为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收集有三种方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数据收集后需要进行整理筛选,可以通过制表、排序、分类等方法进行数据整理。

3.数据的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研究的过程。

数据分析可以包括:频数分析、频率分析、中心趋势分析、离散程度分析等。

4.统计图表的绘制。

绘制合适的统计图表有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呈现,常用的统计图表包括:条形图、饼图、折线图、散点图、箱线图等。

5.应用实例的分析。

通过一些有意义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

通过讲解教师自己的经验、实例等来传达知识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某些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

2.演示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适用于某些实践性的知识。

3.讨论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帮助学生深入地探讨和理解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法。

在教学中运用实际的数据,让学生自己动手分析和整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帮助学生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1.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

数据的分析教案初中

数据的分析教案初中

数据的分析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与整理2. 数据分析方法3. 实际问题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和分析数据?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分析。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某班级要举办一次运动会,需要确定参加跳远、跳绳和跑步三个项目的学生人数。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3.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数据分析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图表分析、概率论等。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

3.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某班级有50名学生,男生28名,女生22名,请问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是多少?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解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分析家中近一个月用电情况,并提出节能建议。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数据分析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还可以为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教授数据分析知识,制定一份完善的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教案的制定、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课程实践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案的制定1.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1.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包括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工具和技术等。

1.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包括每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二、内容安排2.1 数据分析基础知识: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数据清洗和数据可视化等。

2.2 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如Python、R等,以及数据分析常用技术,如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

2.3 数据分析实践案例:通过实际案例演练,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3.2 互动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PPT、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4.1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考试,测试学生对数据分析知识的掌握程度。

4.2 作业评价:布置数据分析作业,评价学生对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掌握情况。

4.3 项目评价:组织数据分析项目,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课程实践5.1 实践课程设计:设计数据分析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据分析技术。

5.2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数据案例,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

5.3 实践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实践成果,让学生展示他们在数据分析领域的成就。

综上所述,一份完善的数据分析教案应该包括教案的制定、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课程实践五个方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整理数据。

3.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并能够读懂图表。

4.通过统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整理和展示。

三、教学难点1.理解统计的概念及其意义。

2.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实物物品等。

2.学生准备:笔、本子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统计的意义是什么?3.如何进行数据的调查和整理?3.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班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

2. 教学内容1.数据整理的方法。

2.如何制作简单的图表展示数据。

3. 活动设计让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调查结果,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图表展示。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活动,并整理数据,制作图表。

八、板书设计•统计的概念•数据调查与整理•图表展示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数据与分析教案

初中数学数据与分析教案

初中数学数据与分析教案1. 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意义,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3.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难点: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与分析。

2. 基本概念: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数据处理的意义。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具体的数据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4. 方法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的一些常用技巧。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结果。

6. 应用拓展: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数据观念进行分析和决策。

7.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评价,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数据案例: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中等复杂数据案例。

2. 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3. 练习题库:提供一些数据处理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了解学生对数据处理方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应用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数据处理方法的运用能力。

冀教版数学四上《统计》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四上《统计》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四上《统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并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例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真实数据的理性思考能力,使学生形成勤奋钻研、科学求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和技巧;2.了解平均数、众数和范围的概念,并会求解;3.掌握统计图的制作和应用。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概念并运用;2.相对复杂的统计图的制作。

【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一、引入(15分钟)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统计是什么吗?统计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

3.教师简要介绍统计的概念和作用,并强调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和训练(60分钟)1.讲解和练习平均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a)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如班级同学的身高,家庭电费等。

b)以实际的数据为例,带领学生计算平均数。

c)练习:出示一组实际数据,让学生自行计算平均数,并互相核对。

2.讲解和练习众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a)通过实际例子引入众数的概念,如班级同学的成绩,家庭的月收入等。

b)以实际的数据为例,带领学生找出众数。

c)练习:出示一组实际数据,让学生自行找出众数,并互相核对。

3.讲解和练习范围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a)通过实际例子引入范围的概念,如班级同学的年龄,家庭成员的数量等。

b)以实际的数据为例,带领学生计算范围。

c)练习:出示一组实际数据,让学生自行计算范围,并互相核对。

4.讲解和练习统计图的制作和应用。

a)通过实际例子引入统计图的概念,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b)以实际的数据为例,带领学生制作柱状图和折线图。

c)练习:出示一组实际数据,让学生自行选择适合的统计图进行制作,并互相核对。

三、巩固与拓展(25分钟)1.分组小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组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图制作和简单分析,然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能够正确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物品数量和属性,学会如何进行统计;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统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运用图表和图形辅助理解和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洞察力;2.培养学生对数据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重视;3.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数据结果,培养学生的客观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难点1.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2.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教学工具:黑板、图形卡片、计数器等;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统计的基本方法;2.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介绍统计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统计以及为什么需要统计;2.演示统计的基本方法,并讲解如何用图表展示统计数据。

第三步:实践1.小组合作统计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并绘制柱状图展示;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统计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第四步:总结1.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反思统计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统计图表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数据信息。

六、作业布置1.练习册相关练习题;2.反思今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初中数据统计题讲解教案

初中数据统计题讲解教案

初中数据统计题讲解教案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图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据观念,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3. 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考试分数等,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如表格、图表等,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课堂讲解:(1)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并强调注意事项。

(2)介绍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分组等,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讲解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和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5. 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总结数据统计的方法和技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数据统计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统计的作用,提高学习兴趣。

2. 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数学教材《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 教具:电脑、投影仪、统计图模板等3. 素材:生活中的统计实例、数据统计题目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第二课时:数据的描述与分析3. 第三课时: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让学生学会用统计的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

数据分析教案1

数据分析教案1

数据分析教案1标题:数据分析教案1引言概述:数据分析是当今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技能之一,它可以匡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

在教育领域,数据分析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案的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案设计1.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设计教案的第一步,教师需要清晰地知道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2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1.3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资源,包括教材、教具、软件等,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二、数据采集2.1 确定数据来源: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来源,可以是实地调查、网络数据等多种形式。

2.2 采集数据样本: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采集代表性的数据样本,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3 数据整理:整理采集到的数据,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工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做好准备。

三、数据清洗3.1 缺失值处理:处理数据中的缺失值,可以通过填充、删除或者插值等方法进行处理。

3.2 异常值处理:识别和处理数据中的异常值,可以通过箱线图、散点图等方法进行检测和处理。

3.3 数据转换:对数据进行转换,包括标准化、归一化等操作,使得数据更易于分析和理解。

四、数据分析4.1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方差、频数分布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4.2 探索性数据分析:通过可视化方法探索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包括直方图、散点图、箱线图等。

4.3 统计判断分析: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判断分析,包括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五、结果呈现5.1 结果解释: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清晰地呈现数据分析的结论和发现。

5.2 结果展示:通过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使得结论更具说服力。

5.3 结果评估:评估数据分析的结果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师要把计划用到的设备资源用广播教学软件实 时发送到学生桌面上。
引入:请学生欣赏一组奥运会中中国运动员比赛与 获奖照片,(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能吸引学生注 意力的奥运奖牌榜主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图表的作用与组成 过渡:通过对比游泳奖牌数据表与游泳奖牌柱形 图,得出数据与图表的直观生动性,概况出图表的作用。 1、图表的作用 可以将数据直观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帮助我们更 好的分析事物的规律和趋势。 过渡:幻灯片展示各种类型的图表,从而认识图表 教学过程 的组成。 2、了解图表的各组成部分名称 数值轴、分类轴、图例项、绘图区、图表区(设计 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图表对数据的作用,从而才能在 日常生活学习中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图表,让学生为了 “用”而学,不是为了“学”而学) 过渡:认识图表的组成后,接下来就让学生在具体 的事例中使用图表。 二、根据数据创建图表----数据是创建图表的基础 1、布置任务:
在问题分析上,应尽量多地针对一些题目的争议或 容易出错的地方作出一些标记,加以解释,正确引导学 生。
好奇心是积极性的原动力。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大程 度上依赖学生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调 整课堂的关键,教师做的工作是引路人,真正需要实践 操作探究的是学生。
鼓励是积极性的催化剂。事实证明,在学生学习过 程中,所有学生都完成了任务甚至个别学生完成的作 品,已远超过教学设计范围。
1、让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 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 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 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学习内容: 围绕“图表类型选择”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策略选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择与设计 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 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 3、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情 况 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是完成数据源选择与 图表的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要巡视指 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d ata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七上第四章的一点补充,即在学习了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带学生到网络教室利用网络和excel平台对生活和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信息教材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个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北师大版新教材每学期都要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不仅仅要让学生回顾和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还要通过动手实做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重庆外国语学校是全国首批创办的八所外国语学校之一,重庆市教委直属xxx中学,全国享受20%保送名额的13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学校设备先进一流,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素质普遍较高,由于我校是国家级课题“z+z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实验学校,学生有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的实际体验。

学习目标:认知目标: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据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估计、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

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重点: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一些信息难点:比较、估计、推理等方法的应用教具:采用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和excel展示)并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动手实做。

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老师的讲解,又有学生探索、师生共做,学生小组合作及动手实做。

教学过程: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瞬息变化的世界,而表达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数据。

如果大家看看报纸、电视,就会发现无论是新闻、经济论坛、天气预报、广告或者是体育比赛,很多地方都十分频繁地使用着数据。

请大家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一两个有意义的数据,并想一想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会从自己的身边举出许多的数据,老师关键是引导学生准确合理地获得信息)为了要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人们往往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

它的一般过程是:感受生活中的数据→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从数据中获取信息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去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的实况。

(展示图片)一、战争XX年3月20日,美英联军绕开联合国,直接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斩首行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美英飞机全天侯对伊拉克各目标进行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建筑物被毁,其中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和民兵也进行了还击,甚至采用自杀性袭击,造成美英联军的部分伤亡。

战争是残酷的,轰炸以后的伊拉克到处是断壁残垣。

伊拉克的平民也遭受了极大的痛苦。

综合到目前为止,有下列一些相关数据:①美军死亡125人,英军死亡37人。

②伊拉克平民死亡625人(其中许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受伤4000多人,军人无相关统计。

③美英联军已向伊发射18000余枚精确制导炸弹和近10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每枚约120万美元)④布什总统向国会要求拨款747亿美元用于对伊战争并获得批准,英国也紧急追加拨款19亿英镑。

⑤伊拉克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全世界股市下挫,油价上扬,经济学家预测:伊拉克战争造成中东地区经济损失约4000亿美元,伊拉克经济战后将倒退20年并将导致全球经济萎靡。

⑥几只伊拉克的鸟儿为躲避战火飞到我国南昌,专家分析,这次战争会导致相当长一段时间该地区气候异常。

⑦全世界每天都有数百万群众举行反战游行示威活动。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就以上数据进行讨论,你能从其中获得哪些信息?(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最后进行总结发言,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相关信息,如现代化的战争需要付出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平民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要求和平的声音远远大于战争的炮火声等等),但最有意义的信息是:我们需要和平!(全班齐读并展示和平图片)二、体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经常发生没有硝烟的战争──体育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什么?(回答有很多种,其中足球所占比例应较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足球的例子:有甲、乙、丙三个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即两两比赛一场),一共比赛了三场,比赛情况如下:胜负平进球数失球数甲队262乙队1144丙队246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你能从其中获得哪些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是从数据的表面得到一些相关结论,如甲队第一、乙队第二、丙队第三,没有平局,甲队赢两场、乙队赢一场、丙队全输等信息。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更深层次进行分析:(1)给出的数据是否有错误(在生活中我们要对数据加以辨别,避免错误的数据给我们带来错误的信息);(2)更进一步,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到三场比赛的具体比分?(提醒:大家可要学会仔细观察!)(换一个数据)有甲、乙、丙三个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即两两比赛一场),一共比赛了三场,比赛情况如下:胜负平进球数失球数甲队262乙队1144丙队0226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写出三场比赛的具体比分。

(具体的计算留到课后完成),来做一道比较简单的问答题:练习:阅读下列数据:①北约1999年对南联盟78天轰炸期间共使用了3万多枚贫铀弹.②中国总人口数为12.9533亿.③我们班献血的人数有38人.④据联合国XX年发表的报告,今后5年内全球预计有1550万人死于艾滋病.⑤由于受“9?11”事件的影响,美国航空公司裁员约50000人.其中哪些是精确的数据?(本题比较简单,让学生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即可。

选③)三、人口与发展西部大开发,中国才能大发展,早在几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近几年,西部地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下载XX年西部地区的人口数和国内生产总值。

然后打开excel表,自己设计出相应的统计表,再用excel表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XX年西部地区相关数据西部十二省区人口数(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万元)重庆30901971.10.xxxxxxx四川83294875.120.xxxxxxx6云南4288 2231.88 0.xxxxxxx3广西448924370.xxxxxxx2内蒙古2376 1732.48 0.xxxxxxx9新疆1925 1598.28 0.xxxxxxx5宁夏562329.70.xxxxxxx4青海518341.030.xxxxxxx3甘肃256211610.xxxxxxx3首先从各个省市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如谁的人口最多?谁的人口最少?哪些又比较接近?等等。

类似地分析国内生产总值。

下面我们通过excel表将上面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更形象地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问,四川省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是最多的,是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是最多?若否,又是谁?(学生先估算,在excel表上当场计算并排序)能否简要说明理由等等。

练习:n地政府为了振兴本地经济发展,打算在n地开办一家尼龙制品厂,阅读下表并完成下列问题。

尼龙制品厂区位成本比较表(单位:美元/百磅)选定地点成本构成成本合计劳动费电费燃料费原料费成品运费税收abcdef..mn..z6.006.004.003.006.007.00..6.00.. 5.00 3.50 3.50 3.00 3.00 2.50 2.50 .. 3.00 2.00 .. 3.002.00 2.00 2.00 1.50 1.50 .. 2.00 2.00 .. 2.00 9.00 7.006.007.005.00 ..8.00 8.00 ..9.0010.00 8.00 8.00 8.00 7.00 9.00 ..6.00 .. 8.00 5.005.006.00 6.003.004.00 ..3.004.00 ..35.0031.0029.0029.0025.0029.00..28.0030.00..33.00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影响n地生产尼龙制品的诸多因素中,n地与其它地区比较因_______过高而无竞争力,看来这个地区不适于发展需要较多_______的企业,但n地的_______成本与其它今泰学院推荐文档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其它地区成本最低的那个还要低______%,故n地适合发展_________的企业。

(答案:劳动费、劳动力、电费、20、能源指向型)小结: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小结,从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学习到了哪些东西?掌握了哪些方法?对数学的认识是否又获得了一些新的发展?等等作业:略教学过程预期本课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拓展"的教学过程,知识与能力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学程设计使学生不仅获得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完善了认知结构,拓展知识应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应用与创新意识。

设计的几个实例都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法上有一定收获。

让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掌握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老师及时进行课堂信息反馈,评价中肯且有激励作用,并能给学生创设二次评价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第 21 页共 2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