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jar

合集下载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作者:乐嘉豫来源:《上海医药》2018年第23期摘要皮肤科治疗中,外用药物的正确选择和合理规范使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本文从皮肤科外用药物的分类、品种、药理作用、使用原则、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皮肤疾病外用药物治疗原则中图分类号:R98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23-0015-04Guiding principles of topical medication of dermatopathyLE Jiayu*(Shanghai Dermatology Hospital, Shanghai 200050, China)ABSTRACT The right choice and standard application of topical medicin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 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analyzes the classification,variet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edication principles and precautions of dermatological external drug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opical medication of skin disease.KEY WORDS skin disease; topical medication; treatment principle皮肤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目前报告,已有近2 000个病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一个病种在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的皮肤损害,不同病种也可有类似的皮肤损害。

除了系统性治疗外,外用药物是皮肤病治疗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档】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word范文 (8页)

【参考文档】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引导语: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

如应用恰当,可获得明显疗效,同样如使用不当或错误,可造成病情加重或导致药源4性疾病的发生。

那应该如何用才更加正确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首先,应在正确诊断及了解自然病程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剂型,浓度及目前治疗进展状况。

掌握患者个体差异,患病部位等,同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正确选择剂型常用的剂型有散剂,溶液,洗剂,酊剂、油济、硬膏剂、气雾剂等。

这些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要根据皮肤不同病期(进展期、稳定期、慢退期)及不同性质(急性、亚急性、慢性)选用不同剂型。

依占皮肤病很大部分的湿疹皮炎类疾病为例,对剂型选用加论述:1急性期在红斑、丘疹、小水疱、无渗液阶段,可选用散剂、洗剂、乳剂;在水疱、糜烂、有渗出阶段,为使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应选用具有收敛、消炎、止痒药物的溶液进行湿敷或罨包;2 亚急性期在丘疹、水疱、点状糜烂、痂皮、色暗红时可用糊剂、乳剂;3慢性期皮肤损害以皮肤肥厚、苔藓化为主,局部耐受性强,选择范围广泛,则可选用糊剂、软膏、乳膏、酊剂、搽剂、涂膜剂、气雾剂等。

掌握了湿疹皮炎类疾病三个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可举一反三,其它皮肤病的治疗照此原则即可。

二,正确选用药物及浓度外用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分为清洁剂、抗真菌剂、收敛剂、角质剥脱剂、角质促成剂、腐蚀剂、抗过敏剂等多种。

临床上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

如真菌病用抗真菌药物,若误用激素类药就会使病情加重。

另外应注意药物浓度例如水杨酸1%~2%有角质促成作用,5%有角质溶解作用,20%以上有角质剥脱腐蚀作用。

三,患者个体的差异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并区别对待之。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中医确有专长考核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中医确有专长考核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中
医确有专长考核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中医确有专长考核”的内容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为此整理了“《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中医确有专长考核”,详情如下: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是要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

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

皮肤炎症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

(2)注意控制感染:有感染时先用清热解毒、抗感染制剂控制感染,然后再针对原来皮损选用药物。

(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先用性质比较温和的药物,尤其是儿童或女性患者不宜采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

面部、阴部皮肤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高:先用低浓度制剂,根据病情需要再提高浓度。

一般急性皮肤病用药宜温和安抚,顽固性慢性皮损可用刺激性较强和浓度较高药物。

(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并
给以及时处理。

(6)外用软膏时需注意:外涂软膏在第二次涂药时,需用棉花蘸上各种植物油或液状石蜡轻轻揩去第一次所涂的药膏,然后再涂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热水擦洗。

“失荣的定义、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
【肺痈的中医辨证治疗】2020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哮病的针灸治疗选穴。

详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详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详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是指通过将药物涂抹到皮肤表面来治疗疾病的药物形式。

它们常用于局部治疗,如皮肤病、创伤和炎症等。

使用外用药时需要遵循一些使用原则:
1. 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之前,确保目标区域的皮肤干净,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进行清洁,并轻柔地擦干。

2. 涂抹适量:使用外用药时,涂抹适量的药物到目标区域。

过多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的浪费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3. 均匀涂抹:将药物均匀地涂抹在目标区域上,确保每个部位都受到足够的覆盖。

4. 按照说明使用:根据医生的指示或药物说明书上的指导来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并严格遵循用药的时间和频率。

5. 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使用外用药时,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以防止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6. 注意过敏反应:使用外用药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或刺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请谨记,以上仅是使用外用药的一些基本原则,具体的使用方法还需根据药物种类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遵循。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那么简介皮肤疾病是指出现在皮肤上的病变,包括炎症、感染、过敏和其他一些病变。

外用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皮肤疾病的方法,通过直接在皮肤外表应用药物来到达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的原那么和考前须知。

外用药物的分类外用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1.糊剂:可以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用于保护皮肤或防止水分流失。

2.软膏:由油性基质制成,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薄膜,提供保湿效果和药物渗透。

3.凝胶:通常由水性基质制成,易于在皮肤上吸收,并且不会残留油脂。

4.溶液:通常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物,可以直接在皮肤上喷洒或涂抹。

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适宜的外用药物类型。

外用药物的选择原那么在选择外用药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类型:不同的皮肤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外用药物。

例如,对于炎症性皮肤病,常使用外用激素类药物;对于感染性皮肤病,常使用外用抗菌药物。

2.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浓度的药物。

轻度病情可以选择低浓度的药物,而重度病情可能需要高浓度的药物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3.年龄和孕妇:对于婴儿、儿童和孕妇,药物选择需要更加谨慎。

一般来说,应防止使用含有激素的外用药物,并选择对婴儿和孕妇较为平安的药物。

4.耐受性和不良反响:某些外用药物可能会导致皮肤刺激、过敏等不良反响。

在使用前,需要对药物进行敏感性测试,并注意观察使用后是否产生不适反响。

外用药物的使用考前须知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前,需要先用温水洗净患处,去除油脂和污垢。

这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并且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正确涂抹:在涂抹外用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药物说明书或标签上的使用方法进行涂抹。

防止过度使用或涂抹到健康皮肤上。

3.防止接触眼睛和口腔:有些外用药物会引起眼睛和口腔的刺激或不良反响,使用时需要注意防止接触到这些部位。

4.按疗程使用:对于长期使用的外用药物,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疗程使用,不要随意停药或延长使用时间。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

如应用恰当,可获得明显疗效,同样如使用不当或错误,可造成病情加重或导致药源4性疾病的发生。

首先,应在正确诊断及了解自然病程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剂型,浓度及目前治疗进展状况。

掌握患者个体差异,患病部位等,同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正确选择剂型常用的剂型有散剂,溶液,洗剂,酊剂、油济、硬膏剂、气雾剂等。

这些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要根据皮肤不同病期(进展期、稳定期、慢退期)及不同性质(急性、亚急性、慢性)选用不同剂型。

依占皮肤病很大部分的湿疹皮炎类疾病为例,对剂型选用加论述:1急性期在红斑、丘疹、小水疱、无渗液阶段,可选用散剂、洗剂、乳剂;在水疱、糜烂、有渗出阶段,为使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应选用具有收敛、消炎、止痒药物的溶液进行湿敷或罨包;2 亚急性期在丘疹、水疱、点状糜烂、痂皮、色暗红时可用糊剂、乳剂;3慢性期皮肤损害以皮肤肥厚、苔藓化为主,局部耐受性强,选择范围广泛,则可选用糊剂、软膏、乳膏、酊剂、搽剂、涂膜剂、气雾剂等。

掌握了湿疹皮炎类疾病三个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可举一反三,其它皮肤病的治疗照此原则即可。

二,正确选用药物及浓度外用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分为清洁剂、抗真菌剂、收敛剂、角质剥脱剂、角质促成剂、腐蚀剂、抗过敏剂等多种。

临床上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

如真菌病用抗真菌药物,若误用激素类药就会使病情加重。

另外应注意药物浓度例如水杨酸1%~2%有角质促成作用,5%有角质溶解作用,20%以上有角质剥脱腐蚀作用。

三,患者个体的差异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并区别对待之。

如颜面部、颈部、生殖器、皮肤粘膜对药物较敏感,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婴幼儿皮肤细嫩,用药浓度宜低;孕妇药物吸收会影响胎儿发育,应禁用对胎儿有毒害作用的药物;有的患者对某些药物有过敏现象,如对氢醌、汞制剂等。

四,药物的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药物及剂型后,使用方法亦决定治疗效果。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
化学遮光剂—5~10%对氨基苯甲酸、5%奎宁、 10~20%水杨酸苯酯、二苯甲酮类、肉桂酸类。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
脱色剂
作用:通过降低酪氨酸酶活性阻止黑素形 成, 或脱色。
药物:2~5%氢醌、20%壬二酸、双氧水等。 20%氢醒单苯醚霜(永久性脱色)。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
光敏剂
作用:增强皮肤对紫外线敏感性。 药物:30%补骨脂酊、0.5~2% 8-MOP、5-
3、对于难以愈合的创面,如果有感染,一般可能为多种细 菌感染,可以采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局部湿敷,如果没有 脓性分泌物,创面干爽,可以采用紫草油换药,可以促进伤 口愈合。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
1.急性期: 炎症表现有红、肿、丘疹、皮疹、水疱而 无渗出者,用粉剂或洗剂为宜,因这类剂型有安抚、 冷却、止痒及蒸发作用,可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 消除患处的肿胀与炎症,使患者感觉较舒适。
2.药物的理化性质
外用药物剂型 (硬膏>软膏>乳剂>霜剂>水剂)
3.外界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皮肤的病理状态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
外用药使用原则
1、皮肤科外用药最简单的原则:干对干,湿对湿,即有渗 出较多时,选用湿敷;渗出少时,采用洗剂、糊剂;干燥, 结痂,有鳞屑时,采用乳膏、霜剂。
2、对于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肥厚、苔藓样变的皮疹, 使用硬膏外用或封包,不仅可以使皮损变平,还可以隔离搔 抓,恶性刺激。局限性的肥厚、结节,可以局注得宝松、曲 安奈德等。
药物:0.2~0.5%醋酸铅、3~5%醋酸铝、 2~5%硝酸银、 20%次碳酸铋油剂、0.5% 硫酸铜(锌)等。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
腐蚀剂
作用:破坏和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和赘生 物。

外用药使用原则

外用药使用原则

外用药使用原则
外用药物是治疗人类各种皮肤病及伤痛症状的重要药物,它们被广泛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外用药使用时应遵守一定的原则。

首先,外用药物应精确使用,不能有多余的药物用于治疗,不能乱用药物。

如果有多种外用药物,应将其用量完全按照医生或药师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严格遵守此程序,以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另外,如果治疗有任何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尽快咨询医生或药师。

其次,外用药应使用正确的方法。

外用药的用法不同,有的可以涂抹,有的可以喷雾,有的可以喷雾,有的可以植入,有的可以给予灌肠,有的可以给予皮肤针剂和给皮下注射,应该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正确的用法,防止引起不良反应。

第三,外用药应进行规范的清洁。

在使用外用药物前,应将病人皮肤表面清洗干净,以保证药物正常地渗透皮肤。

另外,在施用药物后,应对外用药物处进行清洁,以防止皮肤的感染。

最后,外用药物使用完毕后,应保持皮肤的湿润。

在使用外用药物后,应注意保湿病人的皮肤,以防止皮肤过度受损,影响治疗效果。

总之,外用药是治疗皮肤病及伤痛的药物,外用药使用应精确使用、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规范的清洁、保持皮肤湿润,以防止发生不良反应,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 1 -。

简述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简述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简述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物指的是涂抹或擦拭在皮肤表面的药品,其使用原则如下:
1.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消炎药物、止痒药物等。

在使用药物前,应先咨询医生并详细了解药物的作用、用途和副作用。

2. 清洁受影响区域:在使用外用药物前,先用温水洗净受影响的皮肤区域,尽量避免使用肥皂或强烈刺激性物质。

3. 适量使用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使用适量的药物涂抹或擦拭在受影响的皮肤上,避免过量使用或反复涂抹以免引起副作用。

4. 严格按照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根据药物说明,按照规定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进行使用。

不应多次涂抹或延长使用时间,除非医生建议。

5. 监测效果和副作用:使用外用药物后,应定期观察治疗效果和任何可能的副作用。

如果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应立即咨询医生。

6. 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减低药物的疗效。

7. 储存和保管药物:正确储存和保管外用药物,避免阳光直射、
潮湿和高温环境,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和功效。

8. 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嘱托,按照医嘱进行使用并定时复诊。

总之,合理使用外用药物能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使用之前应了解药物的说明和副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和治疗外科疾病,包括创伤、疮疡、肿瘤等。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是指应用于皮肤或局部组织的药物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药物选择要合理。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首先要选择适合的药物,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草药、中药制剂、外伤药、痔疮药等。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2.剂量要准确。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剂量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剂量过大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其他副作用,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对于孩子、老人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剂量更要谨慎使用。

3.适当加减。

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的使用应及时进行适当加减。

有些药物对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反应,有时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

此外,有些药物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使用,如热敷、按摩等。

4.遵循个体化原则。

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对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的反应也会有差异。

医生在选择外用药物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特点,综合考虑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同的人对同一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可能不耐受某些药物,有的人可能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因此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药物选择。

5.注意外用方法。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的使用还要注意外用方法。

一般来说,外用药物可以涂抹、湿敷、熏洗等,具体方法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的不同进行选择。

涂抹药物时要均匀、细心,不可过度擦伤皮肤;湿敷时要洁净、温度适宜,湿敷时间要控制好;熏洗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等意外情况发生。

6.注意药物储存。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在使用前后都要注意药物的储存。

药物要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日晒和潮湿。

对于已过期的药物要及时处理,以免误用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是选择合理的药物,准确掌握剂量,适当加减,个体化治疗,注意外用方法和药物储存。

简述皮肤疾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简述皮肤疾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简述皮肤疾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物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使用外用药物时需要遵循一些使用原则:
1. 选择适合病情的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如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类固醇药物用于治疗炎症等。

2. 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以及使用频率。

3. 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前,应清洁患处皮肤,并保持干燥。

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轻轻洗涤患处,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拍干。

4. 准确使用药物:将适量的药物挤出,均匀涂抹在患处皮肤上,轻轻按摩以促进吸收。

避免直接接触药物的开口处,以免引起污染。

5. 避免刺激性物质:使用外用药物时,尽量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物质的清洁剂、化妆品等,以免加重皮肤症状。

6. 注意合理搭配其他治疗措施:外用药物一般与其他治疗措施相结合使用,如内服药物、物理疗法等。

按照医生的指导同时使用其他治疗措施,可以增加治疗效果。

7. 按规定完成用药周期: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用药周期,不可自行停药或过量使用。

8. 注意药物的保存:将外用药物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使用过期的药物或改变药物外观的药品要及时丢弃。

总之,使用外用药物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注意患处皮肤的清洁和护理,同时遵循用药周期。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及时咨询医生。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表皮的结构由深入浅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抗组胺药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1、H1受体拮抗剂由于有与组胺相同的已基胺结构,因此能与组胺争夺相应靶细胞上的H1受体,产生抗组胺作用。

可以对抗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增加,血压下降等效应,此外尚有一定的抗胆碱及抗5-羟色胺作用。

不良反应:第一代,嗜睡,法力,困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部分还可导致黏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放大。

第二代,轻微困倦。

2、H2受体拮抗剂与H2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血管扩张作用和抗雄激素作用。

不良反应:头痛,眩晕,长期应用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阳痿,精子减少等,孕妇及哺乳妇女慎用。

皮损类型:原发: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继发: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皮肤的功能: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代谢,免疫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是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定义: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致病原与发病机制:总分为两大类。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外用药是指适用于皮肤疾病治疗的药物,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药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外用药的使用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外用药、正确使用外用药以及外用药的注意事项等。

一、选择合适的外用药选择合适的外用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外用药。

1.抗感染外用药抗感染外用药适用于由细菌、真菌或病毒引起的皮肤感染,如疖、疥疮等。

在选择抗感染外用药时,应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敏感性来确定药物种类。

且需要注意,使用抗感染外用药应正确掌握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以免药物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2.消炎止痒外用药消炎止痒外用药适用于皮肤炎症和瘙痒的治疗,如湿疹、皮炎等。

选择消炎止痒外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成分和适应症,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此外,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部位选择药膏、乳液、喷雾等不同的制剂。

3.外用激素外用激素通常用于治疗炎症反应明显的皮肤疾病,如银屑病、荨麻疹等。

选择外用激素时,应注意药力的选择和浓度的控制。

轻度炎症可选择低浓度、较弱药力的外用激素制剂,而对于重度炎症,可选择高浓度、较强药力的外用激素制剂。

但是,在使用外用激素时需要避免长期使用和过度使用,以免引发副作用。

二、正确使用外用药正确使用外用药是确保疗效的关键,下面将介绍正确的使用方法。

1.清洁皮肤使用外用药前,应将患处清洗干净,去除污垢和分泌物,以便药物更好地吸收。

2.适量用药使用外用药时,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药物的浓度适量使用。

避免药物使用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按照医嘱使用外用药通常需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遵循医生给出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频率。

不要自行调整用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引发其他问题。

4.避免双药合用避免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种外用药,以免不同药物成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三、外用药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外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外用药,尤其是高浓度的外用激素。

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皮肤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皮肤病的病理机制和病情表现,辨证施行中
药外用治疗。

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中药制剂和外用方法。

2. 显效靠内用: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内外兼治。

尽管通过外用可以直接作用在皮肤表面,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内用中药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
抗力。

内用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程来确定。

3. 外用灵活多样: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外用方法的灵活多样。

除了常见的药膏、洗剂、湿敷等外用方法外,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拔罐等物理疗法进行外治。

根据皮肤病的具体情
况和病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外用方法进行治疗。

4. 个体化治疗: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个体化治疗。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各不相同,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程来确定。

同时要注意观察病情的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防止副作用: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防止副作用。

外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
量使用、长期使用以及皮肤过敏等问题。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外用药物的使用频率和
疗程,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总之,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辨证施治,显效靠内用,外用灵活多样,个体化
治疗和防止副作用。

通过合理的应用外用药物,可以有效改善皮肤病患者的症状,达到治疗的
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用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超敏反应性病症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痛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肤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1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选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

2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3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

软膏。

硬膏。

酊剂。

涂膜剂等4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3 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应等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用药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

寻常痤疮的治疗原则
主要为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

1一般治疗应注意清水洗脸,忌用手挤压及搔抓粉刺,在泌油高峰尚未得到控制之前,原则上不应使用油膏内化妆品。

应尽可能避免辛辣食物,控制脂肪和糖类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此外劳逸适度,纠正便秘,禁用溴、碘类药也十分重要。

2外用药物治疗(1)维A酸类2过氧苯甲酰;3抗生素红霉素、氯霉素或克林霉素。

4壬二酸5硫化硒
3内用药物治疗(1)抗生素四环素2异维A酸3抗雄激素药物4糖皮质激素
4光疗联合应用蓝-红光照射
5痤疮斑痕治疗
6辅助治疗
名词1同形反应;所谓同形反应是指正常皮肤在受到非特异性损伤(如创伤、抓伤、手术切口、日晒、接种或有些皮肤病等)后,可诱发与已存在的某一皮肤病相同的皮肤变化(皮损)。

2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3交叉过敏;所谓药物交叉过敏,是指患者已经对某一种药物发生了过敏反应,以后使用的另一种药物,虽然与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不同,但是在化学结构上与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相似,同样会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4尼氏征阳性。

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表现1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

3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脱离;4牵扯已破损的水疱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病例分析
生殖器疱疹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皮损为簇集或散在的小水疱,2-4天后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后结痂自愈,自觉疼痛。

常伴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病程2-周。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指原发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消退后1-4月内病情复发,
诊断,本病主要根据病史(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等)典型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必要时进行实验试检查,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饮洒和过度性生活,出现临床表现时应避免性生活,妊娠期生殖器疱疹如在分娩前出现病情活动,应行剖宫产
1内用药物治疗,阿昔洛伟片、泛昔洛伟、伐昔洛韦2外用药物治疗,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皮损处可外用3%阿昔洛伟软膏、1%喷昔洛伟乳膏和酞丁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